-
垄断利润 编辑
垄断利润是垄断企业凭借自己在社会生产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高额垄断利润一般是通过规定垄断价格实现的。垄断价格以高于自由竞争条件下形成的平均利润率的“目标利润率”为中心来制定,这样垄断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来操纵垄断价格,促使实际利润率和“目标利润率”趋于一致,就可以较有把握地获得垄断利润。
在垄断前资本主义时期,自由竞争占统治地位,资本能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自由转移,造成利润率的平均化,资本主义企业一般只能获得平均利润。首先采用最新技术的个别企业,通过提高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个别生产成本,可以获得高于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一旦这种最新技术普遍为其他企业所采用,这部分超额利润就会随之消失。因此,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个别企业通过采用先进技术而获得超额利润只是一种暂时现象。虽然在某些受特殊自然条件制约的部门内,因这种特殊自然条件造成的垄断阻碍了利润率的平均化,也会形成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但这种超额利润最终转化为地租,不归资本家所占有。 形成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了决定作用,从而阻碍了资本在各个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利润率平均化的趋势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垄断企业凭借它们对某些产品生产和销售的控制,通过规定垄断价格,加强对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以及对非垄断的中小企业利润的侵占,比较长期地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即垄断利润。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作为社会生产中的总资本家首先是为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进一步加强了对内剥削和对外掠夺,使垄断利润有了更多的保证。
列宁说:“垄断地位能提供超额利润,即超过全世界一般的、正常的资本主义利润的额外利润”(《列宁选集》第2卷,第892页)。垄断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表明,只要某个生产部门的生产和销售被少数大企业所垄断,这几家大垄断企业就能经常地获得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垄断利润。例如,在1946年~1973年期间,美国制造业纳税后的年平均公司利润率为9.2%,而垄断程度较高的汽车制造部门则达16%,其中通用汽车公司高达19.7%。在1960~1970年期间,美国制造业纳税前的年平均公司利润率为12.5%,而20家最大的垄断公司则达17.1%。其中通用汽车公司高达30.7%,通用电气公司和波音飞机公司也分别达到21.8%和20.8%。
在现实生活中,高额垄断利润一般是通过规定垄断价格实现的。垄断价格以高于自由竞争条件下形成的平均利润率的“目标利润率”为中心来制定,这样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来操纵垄断价格,促使实际利润率和“目标利润率”趋于一致,就可以较有把握地获得高额垄断利润。例如,1953年~1968年期间,美国化学工业部门最大企业杜邦公司的目标利润率为20.0%,实际利润率为22.2%;汽车制造部门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分别为20.0%和20.2%;石油部门最大企业美孚石油公司(新泽西)则分别为12.0%和12.6%。这就进一步表明:垄断利润是同企业的垄断地位相联系的。
高额垄断利润
①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通过在生产过程中提高劳动强度以及其他手段,更多地榨取了工人无偿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另一方面,由于它垄断了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占有大规模生产的优越条件,提高了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又由于它垄断了新产品和新工艺的试制,享有“首创性企业”的专利和优势,因此能经常实现超额利润。
②垄断资本家通过对生产和销售的垄断,规定垄断价格,在购买和销售生产资料的过程中,占有中小企业甚至局外大企业所榨取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大垄断企业多样化经营的发展,它渗透到一些垄断程度不高的部门和非垄断部门从事经营活动,还可以利用“交叉补贴”和“互相供货”等手段排挤和打击原先同它们没有直接联系的局外企业,侵占归后者所占有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③垄断资本家依靠其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利用在收购原材料和销售产品中所规定的垄断价格,剥夺小生产者所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利用在出售生活资料中所规定的垄断价格,侵占无产阶级和其他职工所得的工资收入的一部分。
④垄断资本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通过国家的军事订货、财政补贴、减免税款以及其他种种手段,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集团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把社会上其他各个阶层的部分收入转变为垄断资本家的收入。
⑤垄断组织把殖民地、半殖民地以及经济落后的国家作为它们的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通过对外投资和不等价交换的对外贸易等手段,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劳动人民进行剥削和掠夺,从中攫取以利润、利息、红利以及其他收入形式出现的价值。特别是战后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垄断资本能以一种更直接的手段,加强对第三世界国家民族资本的侵占和劳动人民的剥削,获取高额利润。
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垄断利润
垄断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垄断高价是指垄断组织出售商品时规定的高于生产价格的价格;垄断低价是指垄断组织在购买非垄断企业所生产的原材料等生产资料时规定的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
垄断价格长期偏离生产价格和价值,但它的产生没有否定价值规律。从全社会看,垄断价格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整个社会所生产的价值总量,垄断企业通过垄断价格多得的利润,正是其他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失去的价值部分。垄断价格的总和加上非垄断价格的总和必然等于价值的总和。垄断价格的制定和变化,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变化。
突点需求曲线
垄断利润
市场份额模式
理解垄断市场份额的关键就是遵循MR=MC的规则,确定市场份额的分配。在成本不同,而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线相同的情况下,边际成本低的企业市场份额大,价格也低;而边际成本高的企业市场份额小,价格高。
价格领头模式
上述两种情况是垄断企业各自定自己的价格,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一家寡头定价,其它寡头只是价格的接受者。
博弈论模式
垄断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是种博弈,也就是竞争各方都充分考虑各方在现有条件下可能做出的选择,然后做出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决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垄断资本家对垄断利润的攫取,一方面会加强资本的积聚和集中,导致垄断统治的加强;另一方面又会加剧对国内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以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和经济落后国家的剥削和掠夺,这就必然使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更趋尖锐化。同时,由于占有巨额的垄断利润,垄断资本家有可能把其中一部分用来收买工会的上层分子,培养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工人贵族”,这是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寄生性和腐朽性的重要表现之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