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安市磁山文化博物馆 编辑
武安市磁山文化博物馆,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磁山镇磁山村东。始建于1994年。新馆于2011年10月建成开放,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10800平方米,陈列面积5000平方米,包括磁山文化博物馆、磁山文化研学馆和磁山文化公园,是国家级粟文化科普基地、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科普教育基地、河北省科普示范基地、河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邯郸市精神文明单位和研学教育示范单位。
据2020年9月国家文物局信息显示,现有藏品1000件/套,举办展览7个,开展教育活动2次,参观人数7万人次。
中文名:武安市磁山文化博物馆
地理位置:河北省磁山镇磁山二街村东
占地面积:100 亩
类别: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
投用时间:1994年9月9日
开放时间: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上午9:00—11:30,下午:14:00—17:00
藏品数量:1000件/套
参观人数:7万人次
建筑面积:10800 km²
磁山文化博物馆位于武安市磁山镇磁山遗址东侧,始建于1994年,占地总面积100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由主体展馆、研学馆、文化公园组成,是保护、研究、展示、宣传磁山文化的专题博物馆。磁山文化博物馆设有回望远古——中国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基本陈列和磁山粟源——中国粟文化科普常设展览。磁山文化研学馆依托场景互动项目,让青少年体验史前人类生产活动,感悟磁山先民的勤劳智慧。 该馆现有藏品总数为975(件/套),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展示磁山先民的生活奥秘、创新成就,为农耕文明起源提供了有力实证,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和文明进程中的积极贡献。
磁山文化博物馆是国家级粟文化科普基地、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邯郸市精神文明单位和邯郸市科普教育先进示范基地。 磁山遗址,位于磁山村东1公里处南洺河北岸的滨河台地上,北距武安城区16公里,总面积14万平方米。
磁山文化博物馆主体建筑的一、二层为基本陈展,三层为中国粟文化科普展厅。基本陈展分为“惊世发现”“文明之光”“时代新篇”三部分。展厅对于300件(套)馆藏文物,采用图片、实物、模型、音像等多种展示技术手段,力争科学、准确、全面地阐释8000多年前磁山先民的生活奥秘、创新成就和文明进程,旨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振奋民族精神。
一楼大厅
博物馆内部
三层“粟”为核心,是“粟”流从源——磁山·粟黍文化展。展览以粟黍历史为线索,以人类和粟的关系为中心,全面揭示粟黍的发展进程和重要意义。展览内容分为“粟源”、“粟类”、“粟作”、“粟食”、“粟魂”、“粟乡”等六大部分。
1972年兴修水利时发现,1976年以来经多次发掘,揭露面积约7000多平方米,发现有房基、灰坑及成批的粮食窖穴等,出土陶器、石器、骨蚌器等文物5000余件,还发现大量走兽、飞禽、家畜、家禽和黍、粟、榛子、小叶朴、碳化核桃等动植物标本。经测定其年代最早达8000年以上。其中原始农业、饲养业和地下储粮技术的发明,尤其农作物黍、粟和家鸡遗骸的发现,堪称远古时期的震世绝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进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2021年6月30日,磁山文化博物馆入选河北省科普示范基地(第二批)。
2024年8月,被认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磁山文化博物馆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