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国 编辑
凡国(西周初期—春秋中晚期)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凡地,周成王封周公三子伯瞵于凡,建立凡国,爵位为伯爵,建都在今河南省辉县市北云门镇凡城村。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
《姓解·一一三·乙部》 :"凡,姬姓。"《广韵·凡》、《姓氏急就篇·下》、《姓苑》的记载相同:"凡,姓。周公之子凡伯之后。"
《通志·二六·二以国为氏》 记载的更为详细:“凡氏:周公第二子凡伯之后,为周畿内诸侯。”皇甫谧谓:“凡氏避秦乱,添水为泛”。
山东省汶上县、河南省偃师市东石坝《姬氏志》 均记载:"周公少子封于凡,以国为氏。"
中文名:凡国
外文名:Fan State
简称:凡
所属洲:亚洲
首都:凡城,位于今河南省辉县
主要城市:凡城
官方语言:上古汉语
时区:UTC+8
政治体制:君主制
国家领袖:姬伯瞵
主要民族:华夏族
国君姓氏:姬姓凡氏
爵位:伯爵
文化:华夏文化
始封此国者:周成王姬诵
始封君:姬伯瞵
兄弟封国:鲁国、胙国、蒋国、邢国、茅国、祭国(皆是周公旦的后代)
同宗封国:晋国、燕国、蔡国、霍国、曹国、卫国、杨国、韩国、魏国、郑国、巴国、吴国、虞国、虢国、随国、毕国等
伯瞵就封凡国
周成王封周公第三子伯瞵于凡国。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凡地。
凡国的地理位置
《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为鲁公。《司马贞索隐》:周公元子就封於鲁,次子留相王室,代为周公。其余食小国者六人,凡、蒋、邢、茅、胙、祭也。
周公次子后裔所修《元圣裔周氏族谱》中有明确记载:“始祖1世,元圣周公,讳旦,文王第四子,武王同母兄弟也。佐武王定天下,肇封于鲁,未就封,留相王室,食邑岐周,后相王位,冢宰建官立政,制礼作乐。薨谥曰“文”,唐追尊公为“先圣”,宋追封“文宪王”。生子八,长子伯禽,就封于鲁;次子伯羽(《尚书·周书》、《汲冢竹书》称君陈),袭周公爵;三子伯瞵,封凡;四子伯龄,封蒋;五子伯羿,封邢;六子伯翂,封茅;七子伯翅,封胙;八子伯翔,封祭。”
凡国“凡”字的由来
甲骨凡字
西周时期的凡国
周厉王和凡伯
成语“不可救药”出自凡伯
前841年的一天,发生国人暴动,周厉王逃到远离都城的彘后,派凡伯回都城镐京探听消息。凡伯见暴动已经平息,就和周公、召公商议,准备接周厉王回都复位。但是,人民对周厉王十分憎恨,坚决不允许他回来。周厉王无可奈何,只好在彘定居,凄凉地度过了14年后病死。
西周末年的凡伯一如其先辈,《诗经》中的《板》、《瞻卬》、《召旻》皆为此时的凡伯所作。其中《瞻卬》写幽王宠幸褒姒,黜退贤良,导致邦乱民困,公开讽刺、进谏昏庸无道的周幽王,揭露了最高政权集团的腐败黑暗,表达了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力求挽救走入寄途末路的周朝。
凡国的灭亡
东周开启后,君臣父子的祖训沦丧,周室王权渐失,世代为周室服务的凡国也逐渐失去了权位。唐代柳宗元《封建论》中提到:“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诛苌弘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意思是从那以后,诸侯询问象征天子器物之鼎的大小轻重者有之,射中天子肩膀者有之,讨伐天子大臣凡伯以及逼迫天子诛杀苌弘者有之,天下大乱,诸侯卿大夫们心中已没有了天子。或许可以从一个侧面来窥探凡国当时的尴尬处境。
《左传·隐公七年》 载:“初,戎朝于周,发弊于公卿,凡伯弗宝”,“冬,天王使凡伯来聘。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杜注:“凡伯,周卿士;凡国,伯爵也。”
凡伯不礼戎人想象插图
《庄子·外篇·田子方第二十一》 :楚王与凡君坐,少焉,楚王左右曰“凡亡”者三。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丧吾存。夫凡之亡不足以丧吾存,则楚之存不足以存存。由是观之,则凡未始亡而楚未始存也。”
据史料记载,凡国灭亡后,凡国君主流亡到楚国作寓公。《庄子·外篇》田子方第二一,记有凡伯与楚王的一段对话,说楚王与凡国之君坐在一起闲聊,不一会儿工夫,楚王左右的仆人多次来讲“凡国已经灭亡了”。凡国之君说:“凡国虽亡,不足以丧失我的存在,楚国虽在,也不代表能永久弥新。由道的高度来看,可以说是凡国并不曾灭亡而楚国也不曾存在的。”
凡城遗址
位于辉县市北云门镇后凡城村东南地,城墙为土筑,今遗址犹存。唐朝曾在此设凡城县。现河南省辉县市北云门镇后凡城村东南的田野之中,凡国国都凡城的城墙地基仍存,被定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附近有村姬家寨、周圪垱,都因凡国而得名。“北云门”之名也源于西周,因当时最流行的歌颂黄帝的歌舞《云门》而得名。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