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国 编辑

周朝诸侯国

祭国祭国

祭(读音为债,今郑州祭城之处)国(西周初年-公元前722年),西周姬姓诸侯国,祭国第一任国君是周文王之孙,周公旦第八子姬伯翔,祭国爵位为伯爵。

周公旦平三监之乱后,周成王改封此地给周公第八子姬伯翔。周昭王南征荆楚,祭国国君祭伯随行,回师途中,船沉汉水,祭伯与周昭王溺水而亡。祭伯之子祭公谋父是周穆王时的名臣,他曾谏阻穆王不要征伐犬戎,而以德安邦。作为王臣,他虽然反对征伐,但仍陪伴周穆王西征和巡游。祭国在鲁隐公元年(前722年),郑国东迁时被灭,成为郑国大夫祭仲的食邑。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祭国

外文名:Ji State

开国之君:姬伯翔

朝代:周朝

始封此国者:周成王姬

都城:祭城(今河南郑州市金水区祭城乡之祭城村)

国君姓氏:姬姓祭氏

文化:华夏文化

爵位:伯爵

灭亡此国者:郑国

兄弟封国:鲁国、凡国、蒋国、邢国、茅国、胙国(皆是周公旦的后代)

同宗封国:晋国、燕国、蔡国、霍国、曹国、卫国、杨国、韩国、魏国、郑国、巴国、国、虞国、虢国、随国、毕国等

祭国历史

编辑

伯翔就封祭国

西周初年分封图西周初年分封图

《史记·鲁周公世家》 :周公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为鲁公。《司马贞索隐》 :周公元子就封於鲁,次子留相王室,代为周公。其余食小国者六人,凡、蒋、邢、茅、胙、祭也。

祭国的地理位置祭国的地理位置

周公次子后裔所修《元圣裔周氏族谱》 中有明确记载:“始祖1世,元圣周公,讳旦,文王第四子,武王同母兄弟也。佐武王定天下,肇封于鲁,未就封,留相王室,食邑岐周,后相王位,冢宰建官立政,制礼作乐。薨谥曰“文”,唐追尊公为“先圣”,宋追封“文宪王”。生子八,长子伯禽,就封于鲁;次子伯羽(《尚书·周书》、《汲冢竹书》称君陈),袭周公爵;三子伯瞵,封凡;四子伯龄,封蒋;五子伯羿,封邢;六子伯翂,封茅;七子伯翅,封胙;八子伯翔,封祭。”

西周时期的祭国

西周时期,历代祭国国君继承父亲周公旦的遗志,尽心辅佐周室,权位甚重。《竹书纪年》 记载:“(周昭王)十九年春……祭公、辛伯,从王伐楚,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王陟。”意思是周昭王十九年春天,祭公、辛伯跟随昭王一起讨伐荆楚,途中遭遇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使周军六师尽丧,昭王和祭公也一起命丧汉水。关于祭公随昭王一起南征命丧他乡一事,很多古籍都有记载,只是在如何遇险的问题上有所出入,有的说是“船只解体”,有的说是“地震”,有的说是“桥蹋”。

祭公、辛伯,从周昭王攻楚荆之战图画祭公、辛伯,从周昭王攻楚荆之战图画

《吕氏春秋·音初》 载:“周昭王亲将征荆。辛余靡长且多力,为王右。还反涉汉,梁败,王及蔡公抎于汉中。辛余靡振王北济,又反振蔡公。周公乃侯之于西翟,实为长公。”周昭王南征荆楚,祭公随行,回师途中,船沉汉水,祭公与昭王溺水而亡。

到了周穆王时期,祭国了出了个国君叫“谋父”史称“祭公谋父”,应该就是与周昭王南征客死他乡的那位祭公之子。谋父是出了名的大谏臣,监督着天子的一言一行,因此受到周穆王的敬重。《国语-周语》 记载:“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意思是周穆王将要讨伐犬戎,祭公谋父劝谏说:“不可。先王侧重显示德行而不炫耀武力,军事武力乃国家公器,不到一定时候不能轻举妄动,因为它一旦动起来就会使人畏惧,过分炫耀武力就是滥用,滥用了就不能起到震慑的作用了。”这就是“祭公谏征犬戎”的故事。

《左传·昭公十二年》 :“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没于祗宫。” 虽然周穆王有时候不听劝,但对祭公谋父还是十分敬重,堪称历史上的君臣典范。史载祭公谋父临终时,周穆王向他请教“懿德”,祭公说:“呜呼,天子三公监于夏商之既败,丕则无遗后难,至于万亿年,守序终之。”意思是作为天子和三公以夏商的灭亡为鉴戒,国家就不会有灾难,社稷就能万代相传,永无终止。祭公的临终赠言被写进了著名的《祭公之顾命》(《清华简》)以及《逸周书·祭公解》,被后世传颂。

祭国的灭亡

祭国在鲁隐公元年(前722年),郑庄公东迁时被灭,成为郑国大夫祭仲的食邑。

《左传·隐公元年》 :“十二月,祭伯来,非王命也。”

《汉书·刘向传》 载刘向上封事:“周大夫祭伯,乖离不和,出奔于鲁。”

《公羊传·隐公元年》 :“冬,十有二月,祭伯来。祭伯者何?天子之大夫也。何以不称使?奔也。奔则曷为不言奔?王者无外,言奔则有外之辞也。”

可以看出祭伯失国后出奔到鲁国,因为郑国东迁灭国扩地是周平王默许的,而祭国和鲁国都是周公之后,有宗亲之谊,所以祭伯选择逃到鲁国。

《春秋》经传中还出现有桓公八年“祭公”,称公者,三公也,估计是补偿祭伯的失国,庄公十二年有“祭叔”,可能地位降为一般大夫,因失国无爵,故称祭叔而不称祭伯。

祭国世系考

编辑

金文和文献考证初的有:

1:祭季:周公之子。从“周公之胤”中可以看出,祭居末位,隐公排行季,当称“祭季”,即第一代祭伯。很可能是西周早期祭季鬲的器主,祭季鬲是传世器,仅存摹本,著录于《博古图》,铭文:祭季乍(作)。1972年陕西耀县出土的太史觯铭文:大(太)史乍(作)宗彝。祭季。从两件器物可以看出,以季之行还可以高居太史之位,绝非普通贵族,很可能是周公之子。

2:祭公:祭季子。周昭王十九年与昭王同死于汉水者。

3:祭公谋父:2代祭公子或者弟祭仲。穆王时期大臣,临终与穆王论治国(《祭公》篇)。

4:祭俗父:世系不详。传世器祭俗父鼎,西周晚期。

5:祭公敦:世系不详。幽王时期,《吕氏春秋》等文献记载有祭公敦。

祭国地考

编辑

祭(河南郑州市金水区祭城乡之祭城村)。

《路史》载:“周圻之内管城东北有古祭城。”

据文献记载,祭国的地域就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东郊与中牟县一带。

祭伯城遗址文化公园祭伯城遗址文化公园

古祭城遗址:郑州市金水区祭城乡之祭城村,就是古祭国都邑所在地。至今,祭国故城遗址仍保留着几段墙基。城址内外,还出土过西周、春秋时期的陶器残片。

下一篇 鲁顷公

上一篇 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