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姓 编辑
蒋姓是中国百家姓之一,据《元和姓纂》中记载,蒋氏源于姬姓,出自周王族,乃周公旦第三子蒋伯龄之后,以国名蒋国(今河南省淮滨县)为氏。
蒋氏是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宋朝时期,蒋姓大约26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4%,排在六十一位。江苏为蒋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蒋姓总人口的22.6%。 明朝时期,蒋姓大约近4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3%,排在第四十三位。江苏仍为蒋姓第一大省,约占蒋姓总人口的23.2%。 根据2006年《中国姓氏三百大姓(上)》数据,当代蒋姓的人口已近540万,为全国第四十五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3%。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湖南、江苏三省,大约占蒋姓总人口的42%。其次分布于广西、浙江、安徽、重庆、贵州五省市,大约又占了蒋姓总人口的31%。四川居住了蒋姓总人口的17%,为蒋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以川渝湘、苏浙为中心的蒋姓聚集区。
蒋姓的郡望主要是乐安。蒋姓的堂号有乐安、钟山和九侯。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蒋姓历代名人214名,占总名人数的0.47%,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四十九位。 蒋姓历代重要人物有:西汉兖州刺史蒋诩,交州刺史蒋晋;三国东吴名将蒋钦,蜀汉丞相长史蒋琬;北朝北魏书画家兼雕刻家蒋少游;唐朝宰相蒋伸,魏州剌史蒋钦绪,文学家蒋防;北宋书法家蒋璨;南宋词人蒋捷;明朝定西侯蒋贵;清朝戏曲作家兼文学家蒋士铨;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台湾地区领导人蒋经国;当代历史学家蒋廷黻,诗人蒋正涵(艾青)等。
中文名:蒋
外文名:chiang
得姓方式:以国为氏
得姓始祖 :蒋伯龄
主要郡望:乐安
主要堂号:乐安、钟山、九侯
读音:jiǎng(ㄐㄧㄤˇ)
排序:宋版百家姓第四十三位
著名人物:蒋介石、蒋经国、蒋大为、蒋欣、蒋劲夫
发源地:河南淮滨
起源源流
出自姬姓
蒋姓
主要出自姬姓,其血统与来源与西周皇族有关。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以国名命氏。据《左传》、《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所载,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被封在蒋,建立蒋国(今河南省淮滨县),是周朝的一个小国。蒋国灭亡之后,姬伯龄的后裔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氏,称蒋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蒋氏正宗。
出自子姓
商朝时,商王封其族人于蒋,古地在今河南获嘉县张巨乡蒋村。蒋国势弱国小,不见于经传。直到西周初被周公旦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少数民族
出自秦、汉朝时期南越国俚族,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
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建州女真蒋佳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蒋佳氏,满语为Giya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逐渐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盖州(今辽宁盖州),后多冠汉姓为蒋氏。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今蒙古族、回族、拉祜族、保安族、布朗族、苗族、瑶族、傣族、土家族、壮族、羌族、苦聪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蒋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縻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
蒋姓始祖伯龄
迁徙传播
综述
蒋姓迁徙(百家讲坛截图)
蒋姓的最初发祥地为河南,尊伯龄为处姓始祖。伯龄受封大约是在公元前1046年,当时的封国在河南省尉氏县西。大约在周宣王时(公元前827~公元前782年),西周为了强化对淮河中上游地区的控制,将姬姓蒋国迁至河南淮滨县东南。西周末,蒋伯龄的第九世孙蒋诞(字仲世)为周幽王的太子太傅。周幽王命蒋诞之子蒋薨返蒋国,越十代孙蒋蟾一直住在河南的弋阳,传位到蒋简。战国周烈王七年(公元前369年),楚宣王灭蒋国。蒋氏后裔除部分留居河南之外,其余都四处流亡。
秦汉之际,蒋姓已进入陕西、山东等地。其中,进入山东的蒋氏在博兴、寿光两地繁衍发展最快,成为当地名门望族。他们以“乐安”为堂号。也有一支蒋氏转徙至辽城,蒋简的第十代孙蒋球隐居于邱山之下。
蒋姓族谱
西汉惠帝时(公元前194~公元前188年),蒋球的第七代孙蒋衍移居关中咸阳。蒋衍的第四代孙蒋良由关中卜居杜菱(西安)。蒋良的孙子蒋诩哀帝时(公元前6~公元前1年)为兖州刺史,为避乱,退隐江陵(湖北荆州沙市)。蒋诩的裔孙就是大名鼎鼎的蒋横。东汉初,蒋横随光武帝刘秀南征北战,特别是征讨赤眉有功,被封为“逡遒侯”、任大将军。司隶羌路诬陷蒋横谋反。光武帝信以为真,诛杀蒋横。蒋横9个儿子避祸南逃。蒋横的冤死,朝野不平,民谣四起:“君用谗慝,忠烈是殛;鬼怨神怒,妖氛充塞”。光武帝醒悟,下旨彻查蒋横冤案,处斩羌路,并将蒋横九子随地封侯,即:公华侯颍、会稽侯郑、临苏侯浙、临湖侯曜、浦亭侯巡、临江(今四川省忠县)侯川、九江(今属江西省)侯稔、云阳(今陕西省淳化)侯默、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