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姓 编辑

中国姓氏之一

段姓段姓

段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流姓氏。段字的本义是锤击、锤炼的意思。许慎《说文解字》 对段字所作的解释是:“段,椎物也。”朱芳圃在《殷周文字释丛》中讲得更加明白具体,他说:“金文段,象手持椎于厂中捶石之形。”段字是象形字,一般认为段字的左边像山石或山崖的形状,右边的象形则是用手持锤击之。由此可知,段字的来历当与开采石料、打磨石器有关,它的起源应该是非常古老的。远古祖先在人类历史的最早阶段就学会了使用和制造工具,在悠久漫长的史前时代,人类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公刘》所记述的是后稷的曾孙、古代周的首领公刘率领族人自邰迁豳,安定居处,开基创业的事迹。到达豳地之后,派人横渡渭水,采运石料。按郑玄和孔颖达的说法,他们采来的碫石是用作椹质。所谓“椹质”,就是锻造金属器具用以承受锤击的砧垫。

“段氏”的出现,始见于《周礼·考工记·轴人》:“段氏为镈器”。晚清学者孙诒让解释段氏的含义说:“凡铸金为器,必椎击之,故工谓之段氏,锻则所用椎段之具也。”这里所讲的“段氏”,是指专门从事锻铸的工匠和管理人员。“段氏”对于创造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推进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段姓是汉姓之一,2006年中国段姓人口排名第81位。 根据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2020年2月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大陆段姓人口排第79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段姓

外文名:Duan

得姓方式:以王父字为氏

得姓始祖 :共叔段

主要郡望:京兆、武威、扶风、天水

主要堂号:君轼

字义:锤击、锤炼

出自:《说文解字》

历史名人:段韶、段思平、段祺瑞

历史发展

编辑

姓氏渊源

源于姬姓

是春秋时郑武公的儿子共叔段的后代,以王父字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史记·郑世家》等资料所载,春秋时,郑武公的妻子武姜生长子庄公时难产,生二儿子叔段时却很顺利,因此她喜欢叔段而不喜欢庄公。郑武公病重时,她请求武公废长立幼,郑武公没有答应。庄公当了郑国国君后武姜又请求把制作为叔段的封地,庄公不答应,而把京城封给了叔段,叔段与姜氏勾结,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并准备袭击庄公。庄公获悉后派兵讨伐。叔段大败,逃到共,称为共叔段。他的子孙后来四处分布,有的姓段,有的姓共叔,还有的以共为姓氏。这就是河南段氏的由来。

源于封地

为段干木的后代以地名为氏。据《史记·老子列传》所载,老子之子宗,春秋时为魏国将领,受封于段干,人称段干木,后代有以单姓段为姓氏的。这为山西段氏的由来。

少数民族

①出自辽西鲜卑族后裔。据《姓氏寻源》、《辞海》等资料所载,西晋时有鲜卑人的一个部落首领檀石槐之后,叫段务目尘、段匹磾等,被封为辽西公。其领地有三万家,分布在辽宁西部,族人多段姓。十六国时被后赵帝石虎所占,后来与汉人杂居,遂被融合,后多以段作为姓氏。是为辽西段姓。段部与慕容部、宇文部并列为东部鲜卑三部,因其族属为鲜卑,史书称其为鲜卑部落。

②云南六族(还有哈尼族),根源于段思平。唐宋时期,在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白蛮出身的段思平,建立了大理王朝,其子孙在这里相继统治了317年 (737—1053年)。白蛮就是白族,段姓一直是白族的大姓之一。特别是大理王朝被蒙古人忽必烈灭亡之后,有更多的白族人改姓段氏。如今在大理一带,多为段姓。清人张澍在《姓氏寻源》中说:“云南蛮段氏,魏末段延没蛮,代为酋帅。裔孙凭入朝,拜云南刺史,本出武威。”这就是云南段氏的来历。始祖段延是出自武威的地道的汉人,是共叔段子孙西迁武威后的后裔。如此看来,云南段氏同河南段氏本是同根生,云南段氏被世人视为白族(还有的是哈尼族)。清人冯苏在《滇考·段氏大理始末》一数千字的长文中说:“段氏之先为武威郡人。唐天宝末,段俭魏佐南诏王蒙氏有功,赐名忠国,擢清平官(相当于宰相)。六传生思平。”

③源于德昂族。德昂族段氏,源出潞西德昂族中的道普雷氏部落,在明朝进行的改土归流运动中,冠汉姓为段氏,世代相传至今。

④今锡伯族、土家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段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

迁徙分布

迁徙

段氏的发源地主要有三:一是河南北部共叔段的一支;二是段干邑的段干木的一支(段干之今地待考);三是出自辽宁西部的鲜卑部落。大体上来说,在姓氏的发展史上段氏应是一个典型的北方民族,源于北方,大举发展于北方,尤其是陕西、甘肃两省最旺盛。据有关资料记载,西汉文帝时有段印任北地都督,其子孙始居武威(今甘肃武威),传至十七世孙段荣,北魏时任定州、秦州刺史。段荣的八世孙段楹任大理司直。其后代世代为官,在汉至隋唐时,陕西、河南、河北、云南都有了段氏的子孙。从整体上看,段氏的分布主要在北方。

早期段氏以陕西、甘肃一带繁衍最旺,以后段氏大致以此二地为主迁地,扩播四方。

●西汉时期

段任北地都督,玄孙段贞任武威太守,子孙遂在此世居,日益族大人众,形成武威郡,尊段贞为开基始祖。

●魏、晋、南北朝之际

段氏或因仕宦,或因避战乱而迁往各地。段贞后裔段荣任北魏定、秦二州刺史,段诏任北齐太宰左丞相,封平原忠武王,段嗣元任郑州刺史,段楹任大理司直并隋、朔二州刺史,段纷任后魏晋兴太守。此支段氏可谓仕官累累,簪缨不绝。另有鲜卑段氏世居之地被后赵帝石虎所灭,族人遂与汉人杂居,而日渐相融。

唐朝时期

段氏仍以北方人口居多。段氏一支此期仍多入仕,主居于陕西西安及河南一带,人丁兴旺,家族庞大,有段文昌任穆宗时宰相。

●后晋时期

文阁村唐梅寺段氏先祖段思平像文阁村唐梅寺段氏先祖段思平像

有白蛮(白族前身)人段思平建大理王朝,其子孙相继统治达三百一十七年之久,致使段氏在云南发展迅速,今日大理,段氏仍位居大姓之一。

●宋、元时期

北方段氏为躲避金人南下及蒙军入主中原所带来的战祸,而纷纷南下,为南方段氏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明清时期

明朝时期,有山西大槐树籍段氏迁于山东、河南、河北、甘肃、陕西、湖北等地。清朝,段氏族人无大规模迁徙之举,各地段氏繁衍平稳,覆盖广泛。

●现代分布

段氏族人以四川、山西、河北、云南等省分布为主,这四省段氏约占全国段氏人口的55%以上。

分布

●江西

江西段氏源头不只一处。就鄱阳(今江西波阳)平原段氏而言,人数较多的是隋末唐初段健的后裔。段健的先祖居住在河南封丘县。段健凭进士出身被委派到江西饶州府作判官。他有三个儿子:长子至纯、次子至正、三子至中。至纯迁居安徽歙县,至正迁居山西芮城,至中留居鄱阳。至中第三代以后又有子孙回河南或去山西、山东做官。至今,至中的子孙主要分布在鄱阳湖四周的波阳、都昌、湖口、彭泽、乐平、余干、万年等县。也有外迁安徽、湖北、湖南、江苏等省的。

江西另有一祖,早于段健入赣,他就是南北朝时期的段璜。段璜于南朝宋景和元年出任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举家迁到袁州。终葬袁州。段氏历来是宜春的大姓。

段文昌的后裔曾在荆南、四川东南部居住过,后段文昌之子段成式任庐陵(今江西吉安)刺史,因事免职,退居襄阳。其兄段成仅从官场隐退后,兄弟二人都迁居鄱阳。他们的后人与段胜添、段胜云(二人是段成式同胞弟)及其后人,于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在鄱阳共修族谱,尊成式、成仅为鄱阳西湖派段氏之祖。修谱后,胜添于后唐应顺元年(公元934年)带四子安达、安经、安礼、安寿男妇迁江西泰和县清安乡田石庄居住。

在此之前,胜云在后唐光化二年(公元899年)要长子安福先于伯父胜添迁往泰和县清安乡。段胜云自己则是应顺元年与兄胜添一起迁往泰和的。成式的后裔段翊做过江西永新县令,是永新段氏之祖。这支段氏族人奉共叔段为始祖,比较明晰的祖源是出自武威。后来,这支段氏的子孙也有迁往湖南和湖北的。

●湖北

湖北段氏主要是从江西迁去的,也有从湖南迁去的。

湖北东部段氏人数很多,他们是段至中的后裔。祖籍鄱阳,原住江西饶州荐滩村。至中公下传而至段彦宗。段彦宗就是湖北段氏第一祖。彦宗公于宋哲宗元祜五年(公元1090年)任内官内史,后在家赋闲。南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金人南侵,朝廷宣诏彦宗公守饶州。后被免职,举家外迁,率族人渡鄱阳湖过长江北行,先到安庆,后至蕲春,最后选定山水环绕,土田丰饶,民朴俗醇的英山瓦寺前定居,购买了当地、夏两姓田产及建屋基址,修建庐舍,艰苦创业。

八世祖段伯坚因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有功,明太祖亲自赏赐锦衣玉食及禄米田,并特许庆典祭祖上演春戏。这一支段氏族人很重视对后人的文化教育,举人、进士几乎科科都有。有段珏、段环兄弟二人同年考中文武解元

英山原无县治,是从罗田县分出,宋咸淳年间置英山县。明朝英山县令段朝立,因为官清正廉明,后人在旧县衙门侧建了一座祠宇纪念他。段彦宗的后裔现在散布在除英山以外的罗田、浠水、新洲、蕲春、麻城、黄梅、黄陂、大悟等县市。另有外迁浙江、安徽、河南的。因鄂东南接近鄱阳,也不排除其他祖源。鄂南与洞庭湖接壤,石首、监利的段氏与湖南岳阳、南县、华容段氏同宗,都是段千驷的后裔。

●辽西

辽西段氏源于东北辽河流域,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与其他民族融合,北向松江流域迁徙,西向内蒙古、山西迁徙,南向天津、北京、河北以及河南北部迁徙。进入松辽平原和华北平原后,与汉人杂居,逐渐定居以农业为主。加之北魏孝文帝大力提倡改革,学习汉族文化,到隋唐时,进人中原的鲜卑段氏已完全与中原汉民族融合。

除以上段氏分布集中的地区外,在安徽的寿县、合肥,浙江的杭州、常山,江苏的南京、金坛、句容、句曲以及福建的建宁等地都有段氏族人集居。

●云南

云南段氏的发源是甘肃武威,其总根子是共叔段。最先到达云南的是魏之段延,继之是北周之段永,再继之是唐之段俭魏。他们的子孙繁衍迁徙由少到多,遍布云南。接受当地白族生活习惯的影响,并进而冠之白族籍,成为白族段氏。总的说,白族段氏(史书称白族为白蛮,称白族段氏为蛮段氏,蛮是对南方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的不恭)遍布云南,而在云南较为集中的是大理,而在大理较为集中的是喜洲镇。

大理国在公元1254年被元朝灭亡。但灭亡之后,段氏依然被元朝任为大理总管。“总管”者,总管也,依然拥有较大权力,又传十二代,统治达近百年墨江段氏是大理段氏的一个分支。这里的段氏宗谱记载,是明熹宗(公元1621~1627年在位)末期,大理剑川的段龙生应恭顺土知州(墨江在明朝属恭顺州)的邀请迁来墨江的。从此生息繁衍,人丁兴旺,在墨江形成了段氏的一个支派。当地段氏楹联中的“分派大理”所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清朝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墨江段氏七世祖段明浩主持族人公议,确定“明、其、思、为、以、宗、守、芳、尚、之”等十个字为他们的世派。在近一百八十年的漫长岁月里,段氏子孙字派不乱。据著名学者段以德先生介绍,现在最年长的是“以”字辈,包括他自己在内,仅存三人,下五代的“之”字辈已开始生儿育女了。

墨江段氏主要来自大理,现有七个支系,人口众多,有段氏宗祠、宗谱,宗谱有七本,一个支系一本。还有来自玉溪的、石屏的,与大理段氏虽同姓不同宗,但曾于1911年经协商,统一字派,称呼统一。

段龙生被墨江段氏人尊为始祖,在这个表里是将他祖父段首德作为一世的,他是三世。据段以德先生介绍,段龙生来墨江后,生段世元,段世元生段本珍,段本珍生段光裕,龙生、世元、本珍、光裕这四代都是单传。六世祖段光裕生有七子,从此后,“明”字派即有七支。长支段明洙有四子:段其炳、段其嬩、段其岑、段其崇。其中段其崇又有子四人,即段思尧、段思舜、段思、段思周。其中段思舜生段为铭,段为铭生段以德……其直系血亲立表如前面已讲,段明洙有子四人,其长子段其炳一支,较之另外三支,人口发展最快,现已进入十八世,脉络也非常清晰。

●湖南

《宁益段氏五修宗谱》"序"称自翊公发源豫章,历十四世至凤舞,初徙茶陵,终居豫章之永新珊田,生才甫、德甫。德甫世居珊田,才甫任长沙千户,因家焉。又三传为行孙,衍祖贤、祖圣、祖明三支,由长沙迁宁乡白泥桥,祖贤居凑田冲,祖明居牌楼冲,复徙干溪。祖圣生崇善、崇庆、崇富,崇善生日旭、日昞,崇庆无嗣,崇富生子贵,同徙益阳。日旭、子贵居火田,昞居新桥罗家湖。

茶陵《段氏十一修族谱》"序"称段氏为唐宰相讳文昌之后,五传翊,出宰江右永新,卒于官,子谦、谟遂家焉。谟居邑之西湖,留守先垅;谦居邑之西安乡,以其自鄱阳来,因名其里曰鄱阳。九世孙孝直,于宋靖康间由鄱阳徙居茶陵高径,越五传而至霓、云、霭。霓公生友嶽,厥后派生时甫、时茂、时通三房;云公生友昆、友仑、友嵩、友嶐,昆徙衡,仑无传;霭生友昌,又为友嵩、友嶐、友昌三房,合为六大房也,其后递徙攸县、安仁、酃县、宁乡、湘潭、长沙、衡阳、祁阳等处。

武冈《段氏四修族谱》"历代源流序"曰:段氏源于郑武公次子共叔段,食采京兆,以名为姓。其地在《禹贡》豫州境内咸林之北,荥波之南,溱洧二水之间。至文昌公,凡三十五传,屡世宦游,以官为家,故迁徙靡定,由河南而南京而饶州、袁州诸地。文昌生成及、成式、胜添、胜云,于唐闵帝应顺元年同徙吉州泰和县上林坡清安县清安里、石马庙、王圳上立业。胜云九世孙万春生必清必华必龙必敬必祥必恭必能必贵八子,于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自泰和南迁,初居潭州碧湘街,后分徙各地,居址不一。必恭居邵阳麻绩坪,为第一世祖,有正一、正二二子。至三世明公,字致远,于明洪武年间迁武冈州大塘团龙江乡一都,地名黄系岩。明公生炳、俊二子,炳生祖通、祖权,俊生祖文、祖旺、祖荣、祖贵,文、贵外徙,演衍为通、权、旺、荣四大房,散居武攸各地及宁乡、湘乡等县。

新化《段氏族谱》"历代源流序"曰:由郑武公三十五传至文昌公,生成及、成式、胜添、胜云,胜云之九世孙万椿,生必清等八子,于南宋嘉熙元年(1237)率二子必华、四子必敬、五子必祥、八子必贵迁新化下温。必华长子正五,守先茔,后分居青丝塘、侯家冲;必敬再徙化溪满囗坪茅花树下;必祥徙化溪口前并梅溪;必贵徙球溪。

●河南

1、南移与东迁:主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春秋战国时代,也即共叔段的时代,共叔段的子孙为了逃难,向东一般逃到开封、封丘、通许一线就定居下来,谋求生存发展。第二步就是经历若干年以后,如遇“黄泛”时期或“靖难”发生后的南移或继续东迁(关于南移,除战乱原因外,还有南宋以后因经济重心的南移而带来的人口南移,但这种南移是逐步的和缓慢的)。继续东迁,最远的莫过于到江苏金坛、溧阳、宜兴、句容、丰县一带。据金坛段氏宗谱记载,段百三是金坛段氏的始祖,到段玉裁时,已经历了六百多年。“靖康之难”以后,北宋灭亡。南宋皇帝赵构把都城由开封迁到临安。“靖康之难”造成了河南段氏的又一次大逃亡。道光年间,河南迁去金坛、常州、溧阳、丹阳、武进、宜兴一带的段氏原不过二十来户,有的行医,有的教书,有的种地养蚕,经过一百余年的奋斗发展,耕读传家,几近百户了,而且出现了不少优秀人物,如段玉裁,即是其中的代表。

2、西迁:共叔段的子孙为避难,有一部分西去。从潼关西向,一路经过长安、扶风、陇县、天水、兰州,直至武威、张掖、敦煌。居武威者,竟成郡望。共叔段的子孙到武威后的第——世祖是谁,现已无从查考。

3、河南段氏的回迁:河南段氏迁出后又回迁,在东向、南向都有,江西波阳段至中之二子段则六之携家返河南封丘(段则二、段则八两家依然留在波阳或都昌),湖北郧阳段穆之携家返河南新郑。甘肃武威、张掖、天水段氏的回迁,产生了影响。段秀实本甘肃姑臧(武威)人,因曾祖段师濬,任陇州刺史,举家搬陕西千阳而入籍千阳,并成为千阳大族的;段邛的十九世孙段纷,任后魏晋兴太守,而举家搬住山西稷山,使稷山出现了段氏大户;段纷的五世孙段偃师,为唐太子家令,徙居山东齐州临淄(属河南道),使临淄出现了段志玄、段文昌、段成式这样的文武名人。段志玄之孙段怀本,任礼部郎中、苏州刺史,又徙居河南中牟,使段氏又成为中牟大姓,等等。或迁陕西,或迁山西,或迁山东,或迁河南,但根子都在甘肃武威等地。当年河南段氏西去武威,现在武威段氏东向,是一种回迁。东汉中期,还有一支武威段氏人流入四川成都一带。

字体变更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他的儿子李宗,封于段干(约在今山西省夏县境内)之后,即以封邑段干为姓。后来,魏国的段干木、段干子,齐国的段干朋,都是他的后代。战国时,段干木的子孙西迁入关,在姓氏中去掉干字,单姓段,所以在西汉以后,就没有“段干”一姓了。根据《风俗通》一书中的记载,战国初期魏之段干术,原是晋国人,后来到魏国,守道不仕,住在魏邑段干,人称段干木,他的后代即以段为姓氏。另外还有,《唐书·宰相世系表》关于“封段为干木大夫”一说。这些也都可以作为段姓来源一说佐证。

人口分布

编辑

先秦时期发源于河南的段姓,随后向北的河北,东北的山东、辽宁扩散。

秦、汉时期,段姓主要向西北的陕西、甘肃移民,随后南下入四川,进而入云南。

东晋南北朝时,段姓移民湖北、江西,随后散播到安徽、江苏、浙江。

唐朝时期,段姓已经出现在长江南面的湖南。宋朝时段姓进入了福建,明朝时段姓已经分布到大江南北。

宋朝时期,段姓大约近1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6%,排在第一百〇五位。段姓第一大省是山西,约占全国段姓总人口的2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河南、江西、湖南,这四省段姓大约占段姓总人口的76%,其次分布于河北、福建、广东,这三省的段姓又集中了16%。全国形成了北部晋豫、南面赣湘两块段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时期,段姓大约有19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1%,排在第九十位。宋、元、明600年中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段姓人口增长快于全国人口的增长。山西为段姓第一大省,约占总段姓人口的22.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云南、甘肃,这三省段姓大约占段姓总人口的43%,其次分布于江苏、山东、湖南、陕西,这四省的段姓又集中了30%。宋、元、明600余年,段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西北部和西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西北部晋秦甘、西南四川、东南江苏三大块段姓人口聚集地区。

根据2006年数据,当代段姓的人口已达270多万,为全国第八十一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2%。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段姓人口由19万激增到270多万,达14倍多。自宋朝至今1000年,段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四川、云南、河南三省,大约占段姓总人口的33%,其次分布于山西、湖北、河北、湖南,这四省的段姓又集中了30%。四川居住了段姓总人口的12%,为段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西南川滇、北部豫晋二块高比率段姓区域。在600年期间,段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部继续向西部汗移,同时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十分强劲。

段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段姓主要分布在川滇和豫晋地区。在云南、四川南部、黔桂西端、鄂皖赣连接部、河南大部、山西、河北西南部、陕西东部、内蒙古中部、吉林西北,段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48%以上,中心地区达到3.4%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3.7%,居住了大约28%的段姓人群。在川渝大部、黔桂中西部、鄂皖湘赣大部、陕甘南部、山东西部、河北大部、京津、山西南部、宁夏大部、甘肃东部、内蒙古中西部和东部、黑吉蒙连接部,段姓在人群中的频率在0.32%—0.48%之间,分布的覆盖面积占了国土总面积的22.2%,该地区居住了大约46%的段姓人群。

2020最新数据表明,段姓排79位。

传统文化

编辑

郡望堂号

郡望

段姓的郡望主要有京兆、武威、扶风、天水。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治所在长安。三国魏将辖区改称京兆郡。

武威郡:汉元狩二年置武威郡,治所在武威。此支段氏的始祖为西汉段贞。

扶风郡:汉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时改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西晋移至池阳。

天水郡: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始置,相当于今甘肃省天水、陇西以东地区。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北)。东汉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魏仍改为天水郡。

堂号

段姓的堂号除与郡望同名外,主要还有君轼堂。

君轼堂:战国时期魏国的段干木不肯作官,魏文王却认为他很能干,于是亲自登门拜访,段木干跳墙躲了起来,不肯与之相见。文侯依然很尊敬他,每次从他的门前经过时都要站在车的横木上肃立,并说:“段干木是贤人,我能不轼吗?”

大理无为寺 大理无为寺

酉阳堂、百韵堂:均出自唐段成式的故事。段成式,唐临淄(今淄博东北)人,字柯古。家于荆州。以父(文昌)荫为秘书省校书郎,历任吉州刺史、太常寺卿、江州刺史。大中末,因故免官,居襄阳。博学强记,多奇篇秘籍。著有《酉阳杂俎》,收随父在酉阳(今属四川)生活时所记奇闻异事。据传成式任吉州刺史时,赋诗百首呈上,皇上阅后极赞其才华,御赐其府第为百韵堂。尊段成式为先祖的段氏裔孙于是用"酉阳"、"百韵"作为堂号。

此外,段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武威堂”、“京兆堂”、“锦绸堂”、“余庆堂”、“多寿堂”、“集凤堂”等。

宗祠楹联

宗祠

邓元泰镇蔡家塘村段氏宗祠邓元泰镇蔡家塘村段氏宗祠

邓元泰镇蔡家塘村段氏宗祠,武冈县第一个基层农民协会旧址,祠建于民国初年,座西朝东,占地面积1827平方米。

楹联

文称二妙;国立一王。

——李文郑撰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金代文学家段克己段成己兄弟,绛州稷山人。段克己,字复之,金末进士,人称逐庵先生;段成己,字诚之,号菊轩,金末正大年间进士,官宜阳县主簿。入元后,兄弟二人都不再做官,一起隐居在龙门山,均以文章著称,文学家赵秉文称他们为“二妙”。后人汇集他们兄弟的诗词,编为《二妙集》。

下联说十六国时州地方政权首领、北凉的建立者段业,京兆人,博览史传,善长文词。后凉时官建康太守,龙飞年间,沮渠蒙逊脱离后凉,推他为凉州牧,年号神玺,三年后改称凉王。后被沮渠蒙逊所杀。

平羌锡士;梦凤呈样。

——佚名撰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说东汉太尉段熲,字纪明,少年时就习弓马,尚游侠。桓帝时为中郎将,因镇压公孙举、东郭窦起义封列侯,后官护羌校尉,至太尉。

下联说北宋开封人段少连,字希逸,历官知县、知州,多有政绩,事无大小,决断如流,不向权势屈服,范仲淹曾推荐他“才堪将帅”。后官工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相传他出生时,母亲梦中见凤凰集于庭院。

忠留丹笏;学博酉阳。

——佚名撰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沂阳人段秀实,字成公,因军功官至泾原郑颍节度使,数年间,吐蕃兵不敢侵犯边塞,建中年间官司农卿。原卢龙节度使朱沘在京城哗变,被推为皇帝,请素有威望的段秀实为辅佐。段秀实表面与朱沘合作,一天,乘议事的机会,夺象牙笏出击朱沘,被杀害。

下联典指唐代文学家段成式,字柯古,临淄人,因父亲段文昌(穆宗时宰相,封邹平郡公)之荫官秘书省校书郎,官至太常少卿。家中藏书很多,他博闻强记,著有《酉阳杂俎》。又能诗,后人辑有《段成式诗》。

逾垣避主;击笏除奸。

——佚名撰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魏·段干木屡征不士,魏文侯亲顾其宅,干木逾墙以避之。下联典指唐·段秀实事典。

远岫林端出;清波城下回。

——唐·段文昌撰段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翰林学士段文昌《晚夏登张仪楼呈院中诸公》诗句联。

水暗余霞外;山明落照中。

——唐·段文昌撰段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翰林学士段文昌《题武担寺西台》诗句联。

句饶方外趣;游惬社中朋。

——唐·段成式撰段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太常少卿段成式《书事》中联句。

好溪呼于百姓;开谕胜过三军。

——佚名撰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太常少卿段成式的事典。

下联典指唐代翰林学士段文昌的事典。段文昌,字墨卿,一字景初,临淄人。穆宗时入相,出为剑南西川节度。汉尚宽静。文宗立,拜御史大夫,封邹平郡公。后复节度西川卒。

九经陶铸资群彦;一字源流奠万哗。

——赵朴初题江苏省金坛市段玉裁纪念馆

段玉裁纪念馆位于金坛大南门外愚池风景区。建于1984年,占地65亩,其中水面35亩。纪念馆建筑为仿清式砖木结构,四合院布局,南向,筑在四面环水的小岛上,三面环水,景色宜人。“段玉裁纪念馆”横匾由舒同题写。门前有狮了滚绣球昆石一对,步入门槛,门厅两侧各接一厢房,中间为长方形庭院,正对面为纪念堂,七架梁,面阔三间,歇山顶,飞檐翘角。梁上有一镏金横匾:“朴学宗师”,为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写。堂内屏门前置段玉裁半身塑像,侧前后柱上有两副楹联,一由周祖谟行先生书写,一由赵朴初先生撰写。庭院两侧水榭分别陈列段玉裁各种著作和后人研究段著的学术论文。各厅室由回廊连接,四周绕以院垣。院门开在溧金公路之侧。进院门是一方有20亩的广场,广场与纪念馆一水相隔,过广场右折,经柳荫长堤、五曲桥、六角亭,便抵门厅,进入纪念馆。此联是赵朴初的会心之作。

说字解经,功超许郑;审音辨韵,名震乾嘉。

——周祖谟书写江苏省金坛市段玉裁纪念馆

上联“许郑”,典指许慎、郑玄。

下联“乾嘉”,指小学名家辈出。

旷览江天,包罗海岳;长养花木,位置鼎彝。

——清·薛慰农撰段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咸丰进士薛慰农赠清代文人段小湖联(节录)。

独存一夫,坚守学道;尚有二人,拥为君王。

——佚名撰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魏国人段干木,与田子方、李克、翟璜、吴起俱为魏国才士,诸人都当了将军,只有他独潜学守道,不事诸侯,为于下所重。

下联典指段姓称帝者有二人。即:十六国时西燕内乱,众推大将段随为王,改元昌平,旋被杀;十六国时,又有西安人段业,被匈奴人拥立为北京国君,在位三年被杀。

家谱文献

综述

谱牒是记述姓氏家族发展历史的重要文献,有“族谱”、“宗谱”、“家谱”、“家乘”等名称。谱牒起源很早,在周朝时期,已经有了中国最早的谱牒。修谱在唐宋时已很盛行。

段氏谱系段氏谱系

族谱的体例,一般包括谱名、谱序、凡例、遗像、像赞、祠规、族约、家训、世系、传记、遗事、艺文、派字、碑记、婚冠、丧祭、族产、坟茔、墓铭、祠记、遗稿和题跋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修谱的目的在于敬宗收族,将家族的源起、迁徙、繁衍、发展的情况录于谱系,使子孙了解家族发展的历史,祖先创业的艰难,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而族谱的内容,则在历届修谱时所撰的谱序集中体现。每届修谱,按例撰写谱序,历届修谱所撰谱序均收存在族谱的首卷。谱序所写的内容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叙述本族本支的源流和繁衍情况。叙述源流时有的从受姓始祖讲起,有的只从当地开代祖讲起。二是借修谱的机会阐发一种同宗精神,教育后代如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弘扬祖德,遵循族规,奋发图强。下面就不同时代各地的段氏族谱作一些有选择的介绍。段姓的家乘谱牒在各级图书馆社科研究单位所收藏的有百种以上。在民间段氏人家所收藏的则在千种以上。典型的如湖北英山新编《段氏宗谱》,610多万字,纲举目张,眉目清整,结构庞大,项目繁多段姓早在汉代已有都获公修撰的族谱,左丞相陈平为之作序。序中追溯了段姓的祖源,颂扬了段氏先祖的治功和令德,并简要叙述了段姓子孙迁播、家族繁衍的情况。

现存的段氏族谱,大多修撰于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而尤以清代和民国时期的为多。20世纪末期,修谱之风再次盛起。现代、当代的段氏族谱,除了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中的优秀部分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表现出浓厚的民主思想。主张强族兴邦,以身为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众族蕃矣,上溯其初,皆一人之身也”,“中国四万万同胞,皆黄帝子孙,固皇皇一大宗族也”。这完全摒弃了狭隘的宗族主义思想,强调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20世纪末期的族谱更体现出新的时代特点:服从国法、淡薄族规,如招赘女婿可以人谱;过继他姓子女,只要改姓均可入谱;子孙无论男女,可从母姓。这些都是封建族规所不允许的。由此可以看出人们观念的改变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各地家谱

家谱名称

编纂者、编修方式、年代

藏地、备注

西韩城《段氏世谱》

明代天启二年(1622年)段四教编修

现藏韩城段姓部分族人家中

山东莒县《段氏族谱》

明代嘉庆五年编修

现藏莒县棋山乡咸服村段姓家中

山东聊城《段氏家谱》

明代嘉庆六年编修

现藏聊城小段庄部分段姓族人家中

河南民权段庄《段氏家谱》

明代隆庆三年编修

现藏民权前后段庄段姓部分族人家中

东曹县段庄《段氏家谱》

明代嘉庆元年编修

现藏曹县段庄段姓部分族人家中

陕西韩城段氏《东门世谱》七续本

清道光三十年段培梧、段培竹主修

现藏韩城三甲村段姓部分 家中

河南孟县《段氏宗谱》

清乾隆九年编修

现藏孟县段庄、段西、段东段姓部分族人家中

全国《段氏宗谱》(8册)

清光绪十四年编修

山西洪洞冯张村《段氏家谱》(卷一)

清乾隆十二年段成鸾编撰、1942年段殿甲钞本

现藏洪洞县档案馆

江苏金坛《段氏家乘》(卷一)

清光绪七年段溶源编撰

现藏南京大学图书馆

江苏句容《句曲段氏重修宗谱》

清光绪四年段雍梧、段纯宽重修

现藏江苏档案馆(存卷一)

江西波阳《鄱阳段氏宗谱》(10卷)

清光绪八年段绍洛编撰

现藏上海图书馆

湖北新洲《段氏宗谱》(14卷)

清光绪三十年段光裕、段清海创修

现藏新洲三店镇沙畈村段姓部分族人家中

湖南宁乡《沩宁段氏三修支谱》

清光绪二年活字本

现藏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邵阳《段氏族谱》(32卷)

清同治十年段祥习、段乾定等编修

现藏湖南省图书馆

四川内江《段氏家谱》(四卷)

清咸丰七年段正颜、段正钫等编修

现藏四川省图书馆

云南墨江《段氏家谱》

清咸丰十一年段思周等纂修

现藏墨江县档案馆

全国《段氏族谱》(20卷)

1917年段伯清、段大华等编撰

现藏湖北监利县档案馆

江苏丰县《段氏族谱》(四卷)

1936年段文德编纂

现藏丰县赵庄乡段堤口村

浙江常山《段氏宗谱》(28卷)

1944年段小根重修

现藏常山县芳村镇雅塘村

浙江常山《段氏宗谱》(不分卷)

1926年木刻本

现藏常山县芙蓉乡西岭足村

安徽寿县《段氏宗谱》(四卷铅印本)

1925年段传鼎等编修

现藏美国国会图书馆

福建建阳《兴田段氏族谱》(21卷)

1916年段文铿编修

现藏浙江省图书馆(存三册)

江西萍乡《萍西段氏族谱》(木活字版)

现藏江西省图书馆

湖北《沔阳段氏宗谱》

1918年段世芳主修

现藏武汉市图书馆

湖北利川《厚坝段氏族谱》(四卷)

1921年段子钦修撰

现藏四川省重庆市图书馆

湖南宁益《段氏五修族谱》(十二卷铅印本)

1930年段万醇主修

现藏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潭城北段氏宗谱》(铅印本,分卷)

1920年段盛骐等编修

现藏美国加州大学图书馆

湖南湘潭《中湘拗柴段氏五修族谱》(20卷)

1928年段世晖纂修

现藏广东中山市图书馆

湖南湘乡《段氏四修族谱》(20卷)

1927年段其选修、段为旸纂

现藏湖南省图书馆

四川江北《段氏宗谱》(19卷)

1913年段平福等编纂,江北段氏家祠刻本

现藏重庆市图书馆

湖北大冶《段氏续修宗祠》(19册)

1947年敦本堂木活字本

现藏上海市图书馆

江西萍乡《萍西愈佳方段氏族谱》(15卷)

1919年段励初等纂修(木活字本)

现藏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镇江《古润西斛段氏宗谱》(10册)

1920年段伯诗纂修,木活字本

现藏南京市图书馆

云南墨江新修《段氏家谱》

1958年段守源等纂修

现藏墨江县档案馆

湖北英山新修《段氏宗谱》(12册)

1988年段任良主编,段兆雄、段子中等协编

现藏海峡两岸段姓族人和东南亚各国

湖南黔阳新修《段氏族谱》

1988年编撰

现藏黔阳段氏宗祠

陕西韩城《寿寺村段氏支谱》(已残)

明代天启二年(1622年)段四教主修

现藏韩城寿寺村(北寿、中寿、南寿) 段姓部分族人家中,多为手抄本

云南墨江《段氏七修家谱》

清代嘉庆二十年(1815年)段明浩等篡修

现藏墨江县档案馆及段姓部分族人家中

湖南冷水江市《段氏五修族谱》

1949年段楚贤主修

现藏冷水江市档案馆及段姓部分族人家中 (注:1990年冷水江《段氏六修族谱》也已编修出版)

安徽芜湖《段氏宗谱》

1919年段静朗编修

现藏芜湖档案馆和芜湖段姓部分族人家中堂号来历

江苏省金坛·《段氏家乘》十卷首一卷

清光绪七年(1881年)木刻本共九册 (清)睿源纂

藏地:南京大学

湖南新化·《段氏重修族谱》首卷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木刻本

藏地:湖南省冷水江市禾青镇双星村

湖南黔阳·《段氏族谱》(四修)首卷

民国十一年(1922年)五月活字木刻本一册 段尚烈主修 朱清芳、谭鸿勋刻印

藏地:湖南省洪江市龙田乡长碛村

湖南黔阳·《段氏族谱》(五修)一套共八册

1990年铅印本 段惟俊、段天成、段成万主编

藏地:湖南省洪江市龙田乡长碛村

湖南南县·厅华《段氏族谱》(酉阳堂)

清乾隆十七年(1752)撰修本 1993年撰修本

藏地:湖南省南县波拔乡长缨村

湖南洞口·五修《段氏族谱》卷首共三册

1992年电脑照排 段为元、段为恒等20人主修

藏地:湖南省洞口县城西蔡家塘

云南·《段氏大理国始末》

(清)冯甦撰

藏地: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江苏丰县《段氏族谱》(凤集堂)(五修)一套共七卷

2008年1月电子版。段世周电脑排版

藏地:江苏丰县赵庄镇段堤口村

山东滕州大坞镇小坞村《段氏族谱》

2008年编修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河南濮阳郎中乡东王海村《段氏家谱》

清末编修

现存段姓族人家中

山东庆云县中丁乡前段村《段氏家谱》

2012年编修

藏地:山东省庆云县前段村

湖北建始《段氏族谱》

1993年由段新载(段昌禄)整理修订

藏于湖北省建始县业州镇杉木村段家湾

湖北汉川《段氏族谱》(忠壮堂)第四次续修版含卷首共18卷

1988年撰修本

藏地:湖北省汉川市里潭乡红星村二队段家台

山东安丘会沟子村《段氏族谱》

光绪五年由本族景山/景元等修订族谱,于一九九三年修

现藏于安丘市王家庄镇会沟子村部分段姓家中

字辈排行

有的辈字纯属用于区别辈分,没有连贯的特殊确定意义。有的则体现出某种家族精神、道德风尚和伦理观念。举例如下:

1、山西省霍州市下乐坪段氏辈字:国、振、际、培、可、士、英、志、书、远。

2、云南省墨江县段氏辈字:明、其、思、为、以、宗、守、芳、尚、之。

3、湖南省洞口县段氏新旧辈字:子应祖永崇,德泽远立本,起鸿壬申昌,隆盛庆熙延,肇基敦睦厚,家学大显荣。

4、新化段氏辈字:延祥自吉泰,绍绪振先声。允佩前人训,常储后代英。传家敦孝义,翊治笃忠贞。仁美绵遗泽,刚方继令名。

5、江西省都昌县段氏辈字:至则正濇穆,列信敏安直,温简廉宽栗,毅环吉表鋋,思课世日元,甲保恺悌均,瑄鍧茂仁义,桂华升世德,本自远云庆,万载嗣兴隆,谟训守为典,嘉猷代建功,运会际雍熙,安敦业恢洪,积厚永延祚,平康集祜同,弘仁图报国,履恕重亲民,宝露滋兰芷,春辉润柏松,千秋彰彦杰,泰顺步鹏程。

6、湖南省黔阳县段氏后续的辈字:允佩前人训,常储后代英。传家敦孝义,翊治笃忠贞。仁美绵遗泽,刚方继令名。豫章垂荫远,京兆肇基宏。奕叶昭勋业,蕃枝合本茎。诒谋勤佑启,积善久昌荣。

7、湖南耒阳段氏辈字:京兆蟠基茂,人文世泽洪。诗书隆道德,俊秀振宗声。绍业徽先绪,昌言育后英。旭阳呈瑞彩,雏凤起飞腾。

8、洞庭湖区(酉阳堂)段氏辈字:廷若尚文明,一士钟泽相。光祖修心德,传家孝友先。立朝崇正学,经世在名贤。

9、湖北省大悟县段氏辈字:天、彦、纯、才、宏、祖、绪(世)、守、光、先。

10、湖北省英山县段氏辈字:再肇祚永芳,光昭大茂昌,宗传元立德。

11、江苏丰县赵庄镇段堤口村段氏(凤集堂)辈字:闻、人、东、方、效、法、古、先、哲、德、九、广、大、景、文、逢、圣、世、素、裕、经、纶、本、恒、存、道、义、新、荣、连、立、昌、厚、忠、贞、传、家、远

12、云南金平县段氏辈字:星立明正、字洪文士、金有绍德、继永和昌

13、河南省邓州市段氏辈字:丙、中、吉、道、传、

14、重庆渝北段氏辈字:宪、学、登、友、三、成、州、佐、治、平、前、辉、一、美、善、传、代、复、净、荣

15 、四川德阳中江段氏辈字:仁、宗、友、以、世、文、尚、大、囯、振、一、三、顺、宗、德、成、立、启、开、元、如、敦、诗、书、易、本、志、学、先、贤

16、河南信阳市商城余集镇段氏辈字:思,荣,先,祖,德光,大,定,成,明

17、湖北大冶段氏辈字:宗,启,继,绍,辛;久,敦,合,肆,册

18、山东曹县段氏辈字:陵,联,荣,花,方,培,启,修,君,良

19、湖北江陵、监利、汉川、洪湖四地联宗(京兆堂)段氏辈字:

江陵:长、嗣、启、远、昌,秉、恢、承、亮、泽。

监利:正、大、振、家、声,甲、第、光、先、德。

汉川:启、贤、良、奇、功,纪、盛、唐、凤、庭。

洪湖:振、文、章、华、国,书、礼、传、家、先。

以上四地,从“泽、德、庭、先”后开始,统一使用派语:同、 宗、 迪、 慧、 颖, 经、 纬、 兴、 康、 邦,祖、 训 、育 、英、 才, 后、 能、 谱、 瑞、 芳。

20、山东省庆云县前段村段氏辈字:如、景、斯、齐、德(待续)

21、安徽省巢县段氏辈字:宪奇忠义士,金殿步皆存。朝庭转玉令,永在有功美。安家先治国,才能完太平。

22、山东省长清区段氏辈字:兴、良、方、振、义,好、学、志、光、明

23、湖北郧西段氏辈字:文、章、启、玉、承、先、应、永、久、克、惠、光、全、历、悠、远、志、聪、童、流、德、庭、长、隆

24、湖南常宁朱田段氏辈字:一锡衮生昌,永绍大兴邦。盛泽绵圭组,荣光焕锦堂。

姓氏图腾

段氏图腾段氏图腾

段是以司职为图腾的族称。右边是手拿利器砍山崖的石壁,左边表示被砍的山崖已经开裂,合起来称作段。鲜卑族段姓,又郑庄公弟叔段为祖。

姓氏名望

编辑

名人频率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段姓历代名人85名,占总名人数的0.19%,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一百零一位;段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12%,排在第一百三十一位;段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12%,排在并列第一百一十七位;段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11%,排在并列第一百三十九位。

名门望族

大理国段氏

出自中原姬姓。姬姓,为中国周朝王室之姓。周文王姓姬名昌,子武王有天下后,追尊为文王。周平王时,相继任用郑武公及其子郑庄公为卿士(相当于宰相)。平王死,桓王继位,不想再用郑庄公,而想改用虢公为卿士,于是“周郑交恶”。公元前707年,桓王以周、蔡、卫、陈四国之师伐郑,为郑师所败,桓王被射伤。从此,天子的威信更加低落,仅存共主的虚名。这时有诸侯国一百余,不再听命于天子,互相兼并,于是出现了大国“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情况。这样的大国称为“霸主”。各大国都想当“霸主”,于是出现了大国争霸的局面。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通志·氏族略·以名为氏》所载,春秋时,郑武公的小儿子叫共叔段,其支孙以王父(祖父)的名“段”为氏。又据世系表上说:段氏,姬姓,郑武公少子共叔段,其孙以王父名为姓,世居武威。

段氏宗谱上说:段氏之先,武威郡人也。有名俭魏者,佐蒙氏阁逻凤(南诏国王)有功,六传至思平而有国。改号大理,时后晋天福二年也。九传至段廉义,熙宁八年,为其臣杨义贞所弑,自称广安皇帝,凡四月,而段氏臣高升泰以东方兵讨灭之。仍立廉义之侄寿辉,复废之,而立其庶弟正明。十三年,正明避位为僧,国人共奉升泰为主,而段氏中绝。高升泰既代段氏,二年将卒,嘱其子太明求段氏后正淳立之,号后理国。于是段氏复有云南地,自正淳自段兴智凡七传而国灭。段氏自思平至兴智二十二主,历三百一十二年。元灭后理国,得四郡八府,蛮部三十有七,设大理都元帅府,仍录段氏子孙,世守其地,段氏自段实暨段明有十二总管,与元氏(元朝)共为存亡。

在云南段姓的历史时间比较长,最早的时候就是汉代,以后他们自称是共叔段的后裔。到云南以后,就发展起来了,后来发展到段思平这个时候,就在通海他当上了节度使,通海节度使,后来根据历史的发展,他后来就开创了大理国。就变成了大理国的国王。一直到段兴智结束,大概有200多年的时间。

在云南曲靖中学存有“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碑文用汉字书写,记载了大理国明政三年,滇西白族的地方政权和滇东北的彝族37部落,在打败了几个部落头领之后,回到石城会盟的故事。元世祖忽必烈来云南征服大理以后,就接管了大理国,大理国的国王这一支段氏家族就变成了总管。

大理总管这一代逐步到了元代的末期,大理总管段姓的这一家族就分成了几个支系,一个支系就到了陕西的雁门关,一个支系到了腾冲、保山一带。一个支系到了临安,就是现在的建水、红河这一带。还有一个支系到云龙,另外一个支系就到了剑川。在古代的段姓人物中,值得称道的是为民族团结作出突出贡献的段会宗

段会宗在西汉(公元前33年),任西域都护,在西域各民族中有很高威信。加强了中原与西域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段氏为云南大理、剑川世居白族,在云南白族中有许多人姓段,因段氏祖先做过大理国王,而且其中有九位国王以帝为僧,流传下来了许多传奇的故事,段氏因此声名显赫。

滇考段氏

滇考·段氏大理国始末(冯苏):唐天宝末,段俭魏佐蒙氏有功,赐名忠国,擢清平官。六传生思平。思平生有异兆,及长,智量不凡,仕为通海节度使。杨干贞篡位,思平图雪国愤,深自韬晦,干贞忌之。思平虑不免,卜于秀山神祠。往巴甸就其舅爨判(姓名)自匿。干贞索捕甚急,思平与(郑)买嗣旧臣高氏眶,高方为善巨守,有志兴复,密遣人招思平。思平与其弟思良、军师董伽罗走就之。追者在后,昼夜兼行至“药师寺”避入,计必死,顷之,追者去,出视则门封蛛网矣。至品甸波大村,得奇戟。又叶镜湖有妖物,夜出食人,行旅不敢进。思平持戟暮至,见水际隐隐有光如匹练,逼视之,一马伏不动,收得之,乃神骥也,日行数百里,追者莫能逮。行山谷中,馁甚,摘野桃剖食之,核肤有文,曰“青昔”。思平怪之,以语董伽罗。对曰:“‘青’乃十二月,‘昔’乃二十一日。今乃杨氏政乱,吾当是日举义乎?”遂至善巨,与高氏谋,高氏曰:“东方诸部,聚之可得胜兵数万人,动以大义,罔不济矣。”遂往借兵,东方黑爨、松爨三十七部皆助之。会于石城,众十余万,鼓行而西,所向无敌,师至河尾,是夕,思平梦人斩其首,又梦玉瓶耳缺,又梦镜破,惧不敢进,董伽罗曰:“三梦皆吉,进也。公为丈夫,‘夫’去首为‘天’,天子兆也。

知名人物

段珪:东汉宦官,“十常侍”之一。

段韶:南北朝时北齐姑臧武威人,累官至左丞相,封平原郡王。

段随:十六国时西燕人。初为西燕大将,国内大乱之时被推为王,旋被杀。

段业:西安人,十六国时北凉国君,初为后凉建康(今甘肃省高台南)太守,后为匈奴人所拥立,在位三年被杀。

段规:先秦时期曾以崇高的声誉而被韩康子礼聘为相。

段干木:战国时魏国人,求学于子夏,与田子方、李克、翟璜、吴起俱为魏国才士。其潜学守道,不事诸侯,受到魏文侯敬重,据传文侯每过段干木家门,定站立伏于车前横木,以示尊敬。

段会宗:天水上邽(今甘肃省天水)人,西汉任西域都护、雁门太守等职。为人义气,重功名,受到各族敬畏。

段孝直:汉景帝时举孝廉,为长安令。性刚直纯孝。家有良马,为先父生前所乘,雍州刺史梁纬倚势索之,未遂,冠孝直以受脏之罪而下狱致死。

段匹磾:晋时鲜卑人。建武初任幽州刺史,与刘琨联盟讨伐石勒,兵败后至襄国,仍著朝服持晋书。后在国中推其为君主时,事露遇害。

段思平:五代时南方大理第一世王,他出自白蛮大姓,原通海节度使,世为南昭贵族。公元937年,建立大理国。

段安节:唐齐州临淄人。成式子。自幼喜欢音乐,能唱歌,对音律也颇有研究。著有《乐府杂录》,记载开元以后的乐部、乐器、节目、演员等。

段志玄:唐朝齐州临淄人,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先是随从李渊父子起兵,潼关之战中击退隋将屈突通。后又从李世民讨王世充。贞观八年(634年),再以金河道行军大总管之职,率军大败吐谷浑,并入敌境长驱迫击八百余里。后累官至镇军大将军,封樊国公,后改褒国公。贞观十六年(642年)病卒,赠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谥号庄肃,陪葬昭陵。

段文昌: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人,唐穆宗时为相,治尚宽静。文宗时拜御史大夫,封邹平郡公。

段成式:文昌子,唐代文学家,官至太常少卿。其人博闻强记,藏书甚丰,撰有《酉阳杂俎》,清人辑其诗文成《段成式诗》。

段秀实:汧阳(今陕西省千阳)人,唐代司农卿。曾被叛将朱沘胁于军中议事,秀实以象笏猛击朱沘,遂遇害。

段成己:绛州稷山(今属山西省)人,金代著名文学家,与其兄段克己均为当时享誉文坛较有影响的人物。

段兴智:为段思平所建大理国末代国君,为忽必烈所灭。元籍其地,封兴智为摩河罗嵯,管领八方。及卒,后传十一代总管。

段坚(1419-1484),字可久,号柏轩,又号容思,明代兰州段家滩人。“早岁受书,即有志圣贤”。明景泰五年进士,授山东福山县知县,莱州知府,河南南阳知府。段坚在南阳为官九载,郡人敬之。后引病归里,以“奉先、事兄、教子、睦族、善俗”为旨,并“授徒讲业”,仍关心着国家的兴亡。段坚一生清廉,离任时“行李萧然”,“仅有祭器、书卷十数箧”。士民遮道欢迭,号泣挽留。卒后,死讯传到南阳,士民“敬做木主”,建立段氏专祠,“塑像为祖”。段坚在兰州东关段家台段宅聚徒讲学,因材施教,造就了兵部尚书彭泽等一大批人才。后人称此为容思书院,为见于记载的甘肃最早的书院。

段续:字绍先,号东川,兰州段家滩人。明世宗嘉靖二年 (1523)癸未科进士,历任云南道御史,湖广参议后升密云兵备副使等。

段玉裁(1735-1815),字若膺号懋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省金坛人。清代著名文学训诂家、经学家。有《经韵楼集》十二卷、《诗经小学》、《古文尚书撰异》、《周礼汉读考》、《仪礼汉读考》、《汲古阁说文订》、《 说文解字注 》及《经韵楼集》等书。

段祺瑞:安徽合肥(今属肥西县)人。原名启瑞(1865-1936),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1885年入天津武备学堂。 为民国时期政治家,皖系军阀首领。 他本人素有“六不沾总理”之称,即不贪污肥己,不卖官鬻爵,不抽大烟,不酗酒,不嫖娼,不赌钱。曾任提督、 国务总理等职。 1936年病卒于上海寓所。

段德昌:湖南南县人。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字裕后,号魂,1904年8月19日生,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6月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1933年牺牲,年仅29岁。1952年,毛泽东又亲自为段德昌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号烈士证书。1994年,中央军委将段德昌列为共和国历史上的36位军事家之一。

段曙光:(公元1923年11月~2010年10月2日在天津逝世),安徽潜山人。1941年参加新四军。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1月~1990年6月任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段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海军工程大学副校长。

段西忠: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空军后勤部部长。

段志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济南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

段丁波:中国人民武装警察少将,武警黄金指挥部副主任。

段自立:中国人民武装警察少将,贵州省武警总队政治委员。

段英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少将,武警工程学院副政治委员。

段霖茂: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整编第五十七师师长。

段树华: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第十九军第七十二师师长。

段重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台湾省“国防部”第四厅副厅长。

段世舜:中国国民革命军空军少将,台湾省空军监察中心主任。

段国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台湾省军事管制区及海防部台南师管区参谋长。

段宜康:(1963年11月14日-),台湾外省人,生于台湾台北市,祖籍江苏苏州,台湾政治人物,前“立法委员”、前民进党新潮流系总召集人。为民进党中央执行委员。

段永康:湖南益阳人。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毕业于湖北省函授学院语言文学专业。历任石首县税务局副局长、荆州行署财政局局长、中共荆州地委副书记、荆州行署专员、湖北省副省长。

段学复:(1914年7月29日-2005年2月6日),陕西华县人,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事代数学研究,在有限群的模表示论、代数李群、群论与组合数学等领域做出重要贡献。

段奕宏:(1973年5月16日-):原名段龙,中国演员。1998年毕业于中国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后进入中国国家话剧院。现为华谊兄弟签约艺人。

段丽阳:1993年出生于河北邯郸。现任cctv-少儿《大仓库》主持人。

段暄: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主持《天下足球》《德甲直播》,《冠军欧洲》(欧洲冠军联赛集锦)等栏目,并担任过多项国内外体育赛事的解说员,常和陶伟搭档,专门负责央视国际足球的解说、评论和报道,谙熟意甲、英超等国际足坛动态。曾获得网上观众投票中央电视台十佳主持人称号,是中央电视台最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之一。

段永平:曾以创立“小霸王”和“步步高”两个知名品牌而闻名全国。2001年,段永平赴美开始投资生涯,现任步步高集团董事长。段永平于2006年和 2009年先后向浙江大学捐资3000万美元和人民币7600791元,2010年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3000万美元,支持教育事业。

段永基:中关村科技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段暄,1972年7月8日出生于北京市,中国内地主持人、记者。

段富超,80后,江苏徐州人,演员,才艺达人,SOHO配音人,胥渡吧配音达人,擅长模仿。

段倩茹,1987年6月28日出生,中国内地女演员、模特。

段丽阳,1993年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演员、歌手、主持人,就读于美国洛杉矶音乐学院。

段端武,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段奥娟,2000年12月28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国流行乐女歌手。

研究考证

编辑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云:"段氏出自姬姓。郑武公子共叔段,其孙以王父字为氏。汉有北地都尉卬,世居武威。十四世孙后魏晋兴太守纷,五世孙偃师徙河南。"

又《姓氏寻源》卷三四"《风俗通》云:段氏,段于木之后。一云:老子十三世孙名宗,事魏为将有功,封于段,因为姓。"

下一篇 雷姓

上一篇 龙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