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仿吾 编辑
成仿吾(1897年8月24日-1984年5月17日),原名成灏,笔名石厚生、芳坞、澄实,出生在湖南省新化县知方团(今琅瑭乡)澧溪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早年留学日本,1921年回国。五四运动后,与郭沫若、郁达夫等人先后在日本和国内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活动,建立了著名的革命文学团体“创造社”。1926年3月,成仿吾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任教于广东大学,同时兼任黄埔军校兵器处代处长。大革命失败后,成仿吾经上海、日本,流亡欧洲,坚持革命,学习马克思主义。1928年8月,成仿吾在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主编中共柏林、巴黎支部机关刊物《赤光》。成仿吾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无产阶级教育家和社会科学家、文学家、翻译家。
成仿吾
1897年8月24日(农历七月二十七日)出生在湖南新化县知方团澧溪村。
1900年成仿吾的父亲去世。
1905年母亲去世。
1907年在西门书屋住校读书。
1909年考入设在新化县城的高等小学堂。
1910年,随哥哥成劭吾同往日本留学。
1914年在冈山第六高等学校学习。接触西方文学,并读了歌德、席勒和海涅的许多作品。
1917年,在东京帝国大学学习期间学习了法语。
1920年初,成仿吾创作了处女作《一个流浪人的新年》。
1921年回国,五四运动后,与郭沫若、郁达夫等人,先后在日本和国内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活动,在上海建立了著名的革命文学团体创造社。
1922年1月18日创作小说《深林的月夜》。
1922年,创作第三篇小说《灰色的鸟》。
1922年出版了他所编辑的《创造季刊》第一卷第3期。1923年8月创作第四篇小说《牧夫》。
1923年11月在《创造周报》发表《国学运动之我见》。
1925年参加中国国民党。任广东大学教授和黄埔军官学校教官。
1926年结识了著名的共产党人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等同志。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为了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离国赴欧。
1928年在在巴黎参加中国共产党,从事革命活动,主编中共柏林、巴黎支部机关刊物《赤光》。
1931年9月成仿吾回国后,参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活动。于11月初到达鄂豫皖根据地,任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及省苏维埃文化委员会主席、教育委员会主任,后又兼任红安中心县委书记。
1934年1月,成仿吾到瑞金参加全国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被选为苏维埃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教育委员,任党校政治教员兼高级班主任。从事宣传教育工作并主持中央党校,是当时中央党校唯一的政治教师。会后,成仿吾留在中央宣传部和中央党校工作。
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
1935年10月到陕北后,任中央党校高级班教员、教务主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大批革命青年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中央决定成立陕北公学,成仿吾任校长。
1938年8月,成仿吾与徐冰翻译《共产党宣言》。
1939年,创建并华北联合大学。先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校长、晋察冀边区参议会议长、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委员、华北大学副校长等。
1941年当选为华北联合大学党委书记。
1944年2月去延安参加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8年创建和领导华北大学。1949年10月1日参加了开国大典。
1950年,创办中国人民大学。
1952年,调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
1958年,担任山东大学的校长兼党委书记。
1966年,遭到文化大革命的迫害。
1974年,撰写《长征回忆录》。
1975年,再译《共产党宣言》。
1977年,出版《长征回忆录》。
1978年-1983年,任人民大学校长。
1984年5月17日,成仿吾在北京病逝。终年87岁。
家庭成员
关系 | 人物资料 |
---|---|
祖父 | 成明郁,字怀珏,号慈江清朝光绪年间进士 |
父亲 | 成达陶,字鼎彝,号器之,读书人,当地秀才 |
母亲 | 戴月桃,黄龙坪国学生烈勋公之女 |
哥哥 | 成劭吾,同盟会最早的会员之一 |
妻子 | 张琳,南京人 |
子女 | 成其瑾、成其谦、成其朴 |
个人婚姻
著作书目
成仿吾作品
《守岁》(小说)1929,创造社
《使命》(评论)1927,创造社
《流浪》(小说、诗合集)1927,创造社
《仿吾文存》(论文)1928,创造杜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论文集)与郭沫若合集,1928,创造社
《文艺沦评》(论文集)与郁达夫合集,1928,创造社
《新兴文艺论集》(论文、游记合集),1930,创造社
《长征回忆录》(回忆录)1977,人民
《战火中的大学》(回忆录)1982,人民教育出版社
《成仿吾文集》1985,山东大学
《记叛徒张国焘》1985北京出版社
《成仿吾教育文选》1984教育科学出版社
《战火中的大学:从陕北公学到人民大学的回顾》1982
《我们是怎样走上人生之路的》1982上海人民大学出版社
翻译书目
《德国诗选》 德国歌德、海涅等合著,与郭沫若合译,1927,创造社
《共产党宣言》(理论)德国马克思、恩格斯合著,与徐冰合译,1938,香港中国出版社
校译书目
《哥达纲领批判》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通信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反杜林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关爱学生
革命意志
校长美名
红军到达陕北后,成仿吾受中央委托创办了党的第一所高等学校――陕北公学。在陕北公学与其他几所学校合并成立华北联合大学后,他担任了华北联大的校长。他挺进敌后到晋察冀边区办学,培养了成千上万的抗战干部和建国干部。他重视人才,请国内知名教授任教,开设为抗战服务的新课,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增长才干。日寇大扫荡时,他亲自安排专家教授的“坚壁”地点,每隔几日,便骑马前往分散隐蔽的师生处去送银元,叮嘱要注意安全,不要扰民。他爱学生如子弟,和学生一起上早操,一起参加讨论,到了夜晚,总忘不了到学生宿舍去转转看看,嘘寒问暖……学生上课递条子给他说:“你是我们的妈妈。”
自此,“成妈妈”、“妈妈校长”就伴随着他一直传颂了半个世纪。
教育轶事
成仿吾与山东大学的深情厚谊
1974年8月,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批示,成仿吾离开山东大学,到中央党校专门从事马恩原著的翻译和校注工作。 ,并为学校题词:“继续前进,努力不懈。”他还以泰山打比方,鼓励大家:“泰山是高大的,我们的学校也要像泰山那样高大(质量高、成绩大)。希望山东大学的同志们向着这个大目标前进。”
全国解放后, 成仿吾教育思想重要的特点或优点 , 随着革命战争的发展变化 , 迅速转变学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 不为旧的正规化的办学思想所局限 。在革命与建设的转折时期 , 使教育迅速完成转变 , 并推动革命和建设的前进 , 成仿吾深刻了解 , 不很好向旧教育学习 , 包括向旧的知识分子学习 , 没有大批有事业心和专业知识的干部 , 社会主义建设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 同时 , 成仿吾也了解 , 没有革命的胜利 , 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是不可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的。 教育科学不仅是理论的科学 , 更重要的是实践的科学。教育理论是从教育实践中概括而出 , 没有教育实践的发展 , 不可能概括出教育理论 。 教育理论一旦概括出来以后 , 又必须回到教育实践中去 , 这个过程是更为丰富 、 更为艰苦的过程 。
成仿吾的教育思想内容是很丰富、全面的。具体包括:教育是立国之本,必须把教育工作放到最重要的位置;学生是教育工作的主题,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使其德智体全面发展;尊重教师,提高教育素质,建立师生平等关系;加强教材建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分建设,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和科研的独创精神等等。
中共中央书记处审定的《成仿吾同志生平》高度评价成仿吾同志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无产阶级教育家、社会科学家”,称赞他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永远进击的一生,是无产阶级教育事业艰苦开拓和创造的一生,是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传播鞠躬尽瘁的一生”。
成仿吾从1934年在瑞金中央党校任教以来,一直从事党的教育事业。他精通多种语言,长期致力于宣传和捍卫马克思主义。他五次翻译《共产党宣言》,并校译了《哥达纲领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准确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倡导革命文学,创作了许多作品,对推动我国革命的新文化运动起了重要作用。
成仿吾纪念室
成仿吾纪念馆
成仿吾纪念室于2000年8月开始筹立,2002年12月正式开放。在成仿吾纪念室设立之前,娄底市文物管理处、娄底市博物馆负责人数次赴北京征集成老的有关文物,并与成老的夫人张琳女士及其亲属多次接触,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1999年8月和2000年5月分两次从北京成老家征集了大量成老的生前用品、手稿、藏书等珍贵文物近900件,并将成老书房内的物品整体征集回馆,在纪念室内设立成老的书房复原陈列室。纪念室的室名由时任娄底市市委书记张建功题写。
纪念铜像
成仿吾塑像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