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 编辑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节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The National Da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又称十一、国庆节、国庆日、中国国庆节、国庆黄金周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共假日,旨在庆祝国庆,时间为每年的10月1日。 根据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规定,每年国庆节放假3天,时间为10月1日、2日、3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受全国政协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新中国成立后,国庆的庆祝形式曾几经变化。1950年至1959年,每年都举行大型庆典活动,同时举行阅兵。1960年至1970年,每年均在天安门前举行盛大的集会和群众游行活动,但未举行阅兵。1971年至1983年,每年均以大型的游园联欢活动等其他形式庆祝,未进行群众游行。1984年,重新举行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1985年后,国庆多采用其他形式庆祝,未举行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 仅在1999年、2009年、2019年,重新举行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

国庆节是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了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国庆节是一种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承载了反映中国、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节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显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是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

外文名:the National Da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别名:十一、中国国庆节、国庆节、国庆日

节日时间:10月1日

节日类型:国庆日

流行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

节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节日活动:举国同庆、阅兵仪式、国庆长假等

节日意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设定地点:中华人民共和国

设立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设定时间:1950年

放假时间:10月1日至10月3日

名称由来

编辑

节日名称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中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中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 古时的国庆节,大多以帝王的登基、婚娶和诞辰之日为准,通常这一天皇帝会大赦天下,赏赐百官,举办盛大宴会,歌舞戏曲表演等活动,把国庆的喜乐气氛推向高潮。 新中国成立后,以每年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从此,中国人民有了完全意义上的国庆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也被称为十一、国庆节、国庆日、中国国庆节、国庆黄金周等。

节日由来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首都北京召开。会议一致决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宣布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会议选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并责成他们从速组成政府机构,执行各项政府工作。会议同时决议:向各国政府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这一天,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下午3时,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各委员在天安门主席台就座,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军乐队奏起了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毛泽东主席亲自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顺着天安门广场白色旗杆缓缓上升,在27米高的杆顶上迎风飘扬。与此同时,54尊礼炮同时发出28响,它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斗争的28年的光辉历程。随后,毛泽东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马叙伦因病在家休息,把亲笔写好的关于新中国国庆日的建议案委托许广平委员向会议提出。在这次会议上,许广平委员发言:“民进首席代表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应有国庆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当天,会议一致通过了《请政府明定十月一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以代替十月十日的旧国庆日》的建议案,并决定送请中央人民政府采择施行。

人民政协历史上的第一件建议案:明定国庆日 人民政协历史上的第一件建议案:明定国庆日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宣告:自1950年起,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

该建议案是人民政协历史上第一件建议案。此后,每年的10月1日成为了中国人民隆重欢庆的重大节日。

活动演变

编辑

1950年至1959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每年的国庆都要举行大型庆典活动,同时举行阅兵。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制度。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缘故及其他方面的原因,该制度没得得到完全落实。

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国庆均在天安门前举行盛大的集会和群众游行活动,但未举行阅兵。

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游园联欢活动等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进行群众游行。

1984年,国庆35周年,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此后的国庆节,除特殊周年外,均采用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再举行国庆阅兵式和群众庆祝游行。

1999年10月1日,国庆50周年,举行了盛大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世纪举行的最后一次盛大国庆庆典。

2009年10月1日,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伟大祖国的这一盛大节日。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庆祝大会后,20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伟大祖国的生日。

庆祝活动

编辑

升旗仪式

每年的10月1日,中国各地都会举行升旗仪式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其中,天安门升国旗仪式分外受到关注,在标志着国家正式独立复兴的特殊日子里看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已成为中国人民的习俗。

2013年10月1日,国旗护卫队冒雨护卫国旗走向天安门广场 2013年10月1日,国旗护卫队冒雨护卫国旗走向天安门广场

2022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的游客达21.8万。 2023年10月1日,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的人数再创新高,30.2万名民众齐聚天安门广场,共同见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庄严时刻,庆祝新中国74周年华诞。

2023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国庆升旗仪式 2023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国庆升旗仪式

阅兵仪式

新中国成立之后,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把阅兵列为国庆大典的一项重要内容。从1949年开国大典至1959年建国10周年,新中国每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国庆阅兵,前后共举行了11次。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典礼制度,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1964年,国防部颁布的军队列条令中,首次出现阅兵条款。之后由于“文化大革命”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中国连续24年没有举行国庆阅兵。直到1981年,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恢复阅兵,并于1984年国庆35周年时,举行了恢复阅兵后第一次大型的国庆阅兵。 此后,在1999年国庆50周年、2009年国庆60周年、2019年国庆70周年又分别举行了国庆阅兵。

1949年

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受阅部队由陆、海、空三军组成,共16400人,其中有12个步兵方队,5个炮兵师方队,3个战车方队,4个骑兵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阅兵历时两个半小时。 (主词条:开国大典)

1950年

1950年,国庆阅兵。受阅部队由陆、海、空三军和公安部队组成,共24209人,各种武器装备共382件,战马2899匹。这次阅兵时间为80分钟。受阅部队以空军和海军学校的学生为前导,依次为步兵、炮兵、战车摩托化部队和骑兵。当步兵行进时,空军飞机在会场上空由东向西飞行受阅。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用英武雄姿向全世界展示了共和国子弟兵不畏强敌、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国庆节阅兵。 (主词条:1950年国庆阅兵)

1950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右1950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右

1950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学校的队伍1950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学校的队伍

1950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校的队伍1950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校的队伍

1950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部队接受检1950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部队接受检

1950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部队接受检1950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部队接受检

1950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通过天1950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通过天

1950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部队通过天1950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部队通过天

1950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功臣号”坦克1950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功臣号”坦克

1950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通过天1950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通过天

1950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受阅飞1950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受阅飞

1951年

1951年,国庆阅兵。这次受阅部队共13348人,走在最前列的方队是正在军事学院受训的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高级军官。此次阅兵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在阅兵中展示了人民空降兵的风采,火箭炮部队首次在国庆阅兵式中亮相,喷气式飞机也首次受阅。 (主词条:1951年国庆阅兵)

1951年10月1日1951年10月1日

1951年10月1日,毛泽东与朱德1951年10月1日,毛泽东与朱德

1951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伞兵部队行进在1951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伞兵部队行进在

1951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学校的学员1951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学校的学员

1951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部队在长安1951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部队在长安

1951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重装牵引炮兵部1951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重装牵引炮兵部

1951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通过天1951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通过天

1951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炮部队由东1951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炮部队由东

1951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摩托化部队通过1951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摩托化部队通过

国庆阅兵时,天安门观礼台上的解放军国庆阅兵时,天安门观礼台上的解放军

国庆阅兵时,天安门观礼台上的解放军2国庆阅兵时,天安门观礼台上的解放军2

1951年受阅的摩托化步兵部队1951年受阅的摩托化步兵部队

1951年受阅的炮兵部队1951年受阅的炮兵部队

1952年

1952年,国庆阅兵。这次受阅部队有57个地面方队,9个空中梯队,共11300人。三军仪仗队护卫着“八一”军旗,首次参加国庆受阅,全国各民族的民兵组成方队也参加阅兵。此次阅兵历时65分钟。 (主词条:1952年国庆阅兵)

1952年,朱德总司令乘车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 1952年,朱德总司令乘车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

1953年

1953年,国庆阅兵。受阅部队地面方队48个共10038人,各种武器装备共736件,军马770匹,苏联制造的“喀秋莎”火箭炮第一次参阅。同时年轻的航空员们驾驶着喷气式轰炸机群,战斗机群在天安门上凌空而过。 (主词条:1953年国庆阅兵)

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炮部队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 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炮部队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

1954年

1954年,国庆5周年阅兵。受阅部队是从全军60个单位抽调组编成的共10348人。此次阅兵军种、兵种齐全,武器装备机械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反映了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壮大。此次阅兵,是骑兵部队最后一次参加阅兵。 (主词条:1954年国庆阅兵)

195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机群在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 195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机群在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

1955年

1955年,国庆阅兵。受阅部队共10344人,这次阅兵是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的首次阅兵,是换穿新式服装后的第一次亮相,人民解放军的威武军容给人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主词条:1955年国庆阅兵)

1955年,身着新式军装的坦克学校军官队伍通过天安门广场 1955年,身着新式军装的坦克学校军官队伍通过天安门广场

1956年

1956年,国庆阅兵。共有11929人接受检阅,这次是雨中受阅,受阅的队伍在倾盆大雨中行进,虽然全身都被雨淋透了,但仍斗志昂扬,意志坚强,精神抖擞,以整齐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彭德怀在阅兵总指挥杨成武陪同下冒雨检阅。 (主词条:1956年国庆阅兵)

1956年,受检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冒雨经过天安门广场 1956年,受检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冒雨经过天安门广场

1957年

1957年,国庆阅兵。接受检阅部队共7064人,共组成29个地面方队,空军健儿们驾驶的飞机中,有的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建立功勋,有的是我国制造的最新式飞机。整个阅兵历时50分钟。 (主词条:1957年国庆阅兵)

1957年,在国庆阅兵式上等待检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部队 1957年,在国庆阅兵式上等待检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部队

1958年

1958年,国庆阅兵。这次阅兵首次出现7个首都民兵师和女民兵队伍,共组成29个地面方队。其中有院校方队、水兵、公安军、摩托车、伞兵、坦克等方队,飞机93架。 (主词条:1958年国庆阅兵)

1958年,国庆阅兵式上,女民兵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1958年,国庆阅兵式上,女民兵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1959年

1959年,国庆阅兵。这次受阅部队共有11018人,组成了15个徒步方队、14个车辆方队和16个空中方队。受阅部队的新式武器装备,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成就和良好形象。 (主词条:1959年国庆阅兵)

1959年,国庆阅兵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部队准备接受检阅 1959年,国庆阅兵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部队准备接受检阅

1984年

1984年,国庆阅兵。这次受阅部队共10370人,受阅武器装备共7类28种,特别是战略导弹部队是首次向全世界亮相,还有武装警察方队和女民兵方队首次受阅。 这次大阅兵中,受阅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大大提升,全部28种武器中有19种是新装备,有的装备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乘坐红旗牌黑色敞篷轿车在阅兵总指挥秦基伟的陪同下检阅部队。 (主词条:1984年国庆阅兵)

图为1984年10月1日,三军仪仗队通过天安门广场图为1984年10月1日,三军仪仗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图为1984年10月1日,海军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图为1984年10月1日,海军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

图为1984年10月1日,战略导弹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图为1984年10月1日,战略导弹方阵通过天安门广

图为1984年10月1日,地空导弹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图为1984年10月1日,地空导弹方阵通过天安门广

图为1984年10月1日,装甲运兵车方阵通过天安门图为1984年10月1日,装甲运兵车方阵通过天安门

图为1984年10月1日,火箭布雷车方阵通过天安门图为1984年10月1日,火箭布雷车方阵通过天安门

图为1984年10月1日,女民兵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图为1984年10月1日,女民兵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

图为1984年10月1日,战略导弹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图为1984年10月1日,战略导弹方阵通过天安门广

首次阅兵出现女兵首次阅兵出现女兵

图为1984年10月1日,反坦克导弹部队方阵通过天图为1984年10月1日,反坦克导弹部队方阵通过天

图为1984年10月1日,自行火炮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图为1984年10月1日,自行火炮方阵通过天安门广

1999年

1999年,国庆阅兵。参加这次阅兵的,由陆、海、空三军、人民武装警察、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组成的17个徒步方队、25个车辆方队、10个空中梯队,共有11000名官兵,新装备武器占90%以上。 这种结构的变化标志着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构成的优化。陆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武警特警、预备役等部队第一次出现在受阅部队中。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检阅了受阅部队。这次阅兵与国庆35周年阅兵相比,科技含量增大,高科技武器装备已开始成为主战武器。 1999年处于世纪之交,因此,这次国庆大阅兵被称为中国军队世纪大阅兵。 (主词条: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阅兵式)

199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199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

1999年10月1日,男女民兵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1999年10月1日,男女民兵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1999年10月1日,我军最新型主战坦克在国庆阅兵1999年10月1日,我军最新型主战坦克在国庆阅兵

2009年

2009年,国庆阅兵。这次阅兵由陆、海、空三军仪仗组成的方队,护卫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走在前面,随后由军区、军兵种武警部队和总部直属部队以及北京市民兵预备役部队共8000余名官兵参加受阅。 由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抽组的14个徒步方队、500余台地面装备组成的30个装备方队和由陆海空三军航空兵151架战鹰编成的12个空中梯队,在天安门接受检阅。这次阅兵展示的52型主要装备,全部是国产装备,近90%是首次参阅。如三代战机,自主生产的歼-10和歼-11;这次参阅飞机有12种15型,涵盖空军、海军和陆军航空兵现役主战机型。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检阅受阅部队。 (主词条: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阅兵式)

胡锦涛检阅受阅部队胡锦涛检阅受阅部队

胡锦涛检阅受阅部队胡锦涛检阅受阅部队

胡锦涛检阅受阅部队胡锦涛检阅受阅部队

胡锦涛乘检阅车驶出天安门城楼胡锦涛乘检阅车驶出天安门城楼

胡锦涛检阅受阅部队胡锦涛检阅受阅部队

胡锦涛检阅受阅部队胡锦涛检阅受阅部队

胡锦涛乘坐检阅车驶出天安门胡锦涛乘坐检阅车驶出天安门

胡锦涛乘坐检阅车驶出天安门胡锦涛乘坐检阅车驶出天安门

胡锦涛检阅受阅部队胡锦涛检阅受阅部队

胡锦涛检阅受阅部队胡锦涛检阅受阅部队

2019年

2019年,国庆阅兵。由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约15000名官兵、580台(套)装备组成的15个徒步方队、32个装备方队,沿东长安街绵延向东约2公里;陆、海、空航空兵160余架战机,组成12个空中梯队参加受阅。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检阅受阅部队。 (主词条: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

2019年,国庆阅兵,无人作战第2方队2019年,国庆阅兵,无人作战第2方队

2019年,国庆阅兵,空降兵战车方队2019年,国庆阅兵,空降兵战车方队

2019年,国庆阅兵,舰载机梯队2019年,国庆阅兵,舰载机梯队

2019年,国庆阅兵,地空导弹第1方队2019年,国庆阅兵,地空导弹第1方队

群众游行

从1949年开国大典至2009年,在天安门广场共举行了25次国庆庆典活动,其中群众游行25次。25次群众游行共组织了1100万人次,其中游行人数最多的一次组织了100万人,最少的一次组织了10万人;25次广场队伍,共组织了185万余人次,其中人数最多的一次组织了105000人,最少的一次组织了2万人;阅兵和群众游行时间,最长的一次6小时20分,最短的一次两个小时。

1949年

1949年,开国大典群众游行。北京工、农、兵、学、商及社会各界人士共30万人参加。阅兵式结束,开始游行时,天色已晚,群众举着红灯,像火龙似的通过天安门广场。同时组织广场队伍2万人参加庆祝活动。

1949年,开国大典后的群众提灯游行 1949年,开国大典后的群众提灯游行

1950年

1950年,国庆群众游行。组织游行队伍30余万人,走在最前列的是15000名少先队员,他们一律穿着白色上衣,结着红色的领巾。接着是6万名产业职工,4万名近郊农民,3000名回民兄弟、6万名机关职工、75000名中等学校学生、10万名店员和市民。最后是6000名文艺工作者,在文艺队伍中,工农兵塑像制成立体彩雕抬在队伍前面。绘制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巨形标语,衬托在彩色雕塑队伍的后面,队伍中有秧歌舞、蒙古族、藏族、苗族、彝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编排成的一个《民族大团结》方阵,一边行进一边表演。音乐集中吹奏乐器组成了一支民族乐队,走在群众游行队伍的后面。这一年国庆游行队伍中第一次出现少先队和文艺大队。另外,广场队伍组织2万人参加庆祝活动。

1951年

1951年,国庆群众游行。组织30余万人,参加群众游行队伍,有少先队18000人、产业工人队伍12万人、农民队伍3万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机关干部队伍共7万人、中等学校队伍8万人、文艺队伍8000人。同时,广场组织2万人,举着无数面红旗,使广场形成一片红色的海洋。从这一年开始,当少先队行进到金水桥前时,有两名队员登上天安门城楼向毛主席献花。直到1954年,毛主席提出“不要只给我一个人献花嘛!”从此以后,少先队员不再给毛主席献花了。另外,广场组织2万群众参加庆祝活动。

1952年

1952年,国庆群众游行。组织40余万人,分为5路纵队,横排面为60人,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游行队伍中第一次出现仪仗队和体育大队。仪仗队由1000名铁路工人组成,以大幅的国旗、国徽、党旗和“庆祝国庆”的标语为先导,在仪仗队的后面是腰鼓队,由1500名工人和学生击鼓前进。然后是产业工人队伍、郊区农民队伍、机关干部队伍、大中学生队伍、首都各区人民队伍、工商界队伍。接着是体育大队,由3500名运动员抬着“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大标语前进。最后是5000名文艺工作者队伍。同时,广场组织近2万名少先队员,参加庆祝活动。

1953年

1953年,国庆群众游行。组织40万人,1万名少先队员为先导,后有仪仗队、产业工人队伍、农民队伍、机关干部队伍、市区人民队伍、工商界队伍、10万学生队伍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抬着“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大幅标语牌。引人注目,文艺大队表演采茶舞,花鼓灯舞,民族大团结舞等。体育大队组织3900名运动员阔步前进,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同时,组织广场群众5万人参加庆祝活动。

1954年

1954年,国庆群众游行。组织40万人群众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走在前面的是1400名铁路工人组成的仪仗队,他们抬着国徽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的标语。接着是8000名少先队员,高举“时刻准备着”的金字标语,欢呼跳跃着前进。13万工人队伍中举着“为完成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的巨型标语。北京郊区412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参加游行。14万学生队伍中有17000名高等院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是第一次参加游行,接受毛主席检阅的。文艺工作者队伍抬着“提高艺术修养,努力艺术实践”的标语。体育大队穿着各种颜色的运动服,高呼“锻炼身体,建设祖国”“锻炼身体,保卫祖国”“锻炼身体,保卫和平”的口号通过天安门广场。游行队伍中还有机关干部队伍、工商界队伍等。另外,组织广场44000名群众参加庆祝活动。

1955年

1955年,国庆群众游行。组织40余万人队伍。仪仗队抬着“国徽”和“庆祝国庆”的标语引领游行队伍前进。还抬着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领导人的画像。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队伍出现在游行队伍中。农民队伍由5000名农业劳动模范、生产能手和积极分子组成。随后是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队伍等。文艺大队上千个舞蹈演员表演荷花舞、扇舞等。体育大队中全国第一届工人体育运动大会的运动员也参加了游行。同时,广场组织4万群众参加庆祝活动。当游行队伍全部通过天安门之后,广场群众挥舞着花束,拥向金水桥前,向毛主席欢呼致敬。

1955年的国庆群众游行 1955年的国庆群众游行

1956年

1956年,国庆群众游行。组织50万人的队伍,分为8路纵队,84人横排面,游行队伍中引人注目的是第一次出现公私合营企业的工商业者,当中有很多人带着妻子和儿女参加游行,他们举着“为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而奋斗”的标语。文艺大队通过天安门时,48对雄狮,争抢8个绣球,使广场上下一片沸腾。同时,广场组织55000名群众参加庆祝活动,在群众队伍中升起许多巨大的气球上面带着“世界和平万岁”的标语,飘荡在广场上空。

1957年

1957年,国庆群众游行。组织30万人队伍接受检阅。走在前列的仪仗队,抬着“中国共产党万岁”“迎接第二个五年计划”“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等标语。10万工人队伍中抬着各种反映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计划数字的图表。郊区农民抬着各种农作物丰收模型。机关干部队伍,抬着我国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的图表和模型。1500名科学工作者,高举着“科学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大标语。青年学生用花束扎成“永远跟着共产党走!”的标语。文艺大队高举“为实现社会主义文艺路线而斗争”的标语。体育大队,1万名运动员表演各种优美的体操动作和投篮、举重等姿势。同时广场组织了35700名群众。1957年之前,群众游行指挥部对广场队伍要求不高,队伍中只带国旗、党旗、彩旗、单位旗、领袖像和横幅标语等。从1957年开始广场队伍举花组成简单的“国庆”两个大字。效果很好,受到中央领导和观礼贵宾们的好评。

1958年

1958年,国庆群众游行。组织了30余万人队伍,接受检阅。其中清华大学有一批从校办工厂来的学生,穿着工作服,头戴电焊面罩,引人注目,还有北京师范大学的上山下乡下厂参加劳动的师生,参加游行。同时天安门广场组织43000名群众,组成“国庆”的图案。

1959年

1959年,国庆群众游行。组织50余万人队伍,分为8路纵队,100人横排面,有仪仗队等11种队伍组成,接受检阅。同时广场组织群众105000人。广场群众队伍,从1959年广场改建之后,扩大了面积,从这一年开始,每年国庆节广场的群众,根据中央的要求安排组织比较复杂的图案,有几种到几十种不等。如1959年国庆,大学生队伍在广场中心区组成“国徽”图案,工人队伍在国徽两侧分别组成“1949和1959”数字图案,国家机关队伍列队广场西侧,城区队伍列队广场东侧,用各种彩色花束为国徽年号图案镶边。

1960年

1960年,国庆组织了30余万人游行,在工人队伍中引人注目的高高举起了,上面用金字写着:“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见先进就学,见后进就帮”的标语,这是首都工业战线上1500多名先进集体的代表和先进工作者组成的队伍。在大学生队伍中有500多名出身于世代农奴家庭的中央民族学院的藏族学生,他们穿着节日盛装,跳起在节日前夕新编的赞美幸福生活的民族舞蹈,唱着歌颂党和毛主席的藏歌,有的挥舞着鲜花欢呼前进。同时,广场组织10万工人、学生、少先队员、公社社员和机关干部用彩色花束组成锦绣般的“国徽”“国庆”“1949—1960”年号和“毛主席万岁”的图案,各种图案还不断变换。

1961年

1961年,国庆组织30万群众游行。队伍中有12000名工人、学生、机关干部组成的仪仗队,举着国旗、国徽和新中国成立12年的伟大成就的巨幅标语为前导。由工人、机关干部、学生组成民兵队伍,列成11个整齐的方队,紧握着冲锋枪,抬着迫击炮、火箭筒等各式武器,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同时广场有10万群众,组成“国庆”“1949—1961”年号等图案。

1962年

1962年,国庆组织30万群众游行。雄伟壮观的仪仗队行进在队伍的前列,高举五星红旗,抬着由八个大花篮环绕着的巨大国徽,簇拥着金光闪闪的毛主席浮雕像,欢呼前进。随后是少先队、工人、农民等队伍,在农民队伍中有当时命名的中苏、中阿、中保、中匈、中越、中德、中波、中捷等友好人民公社的社员们,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同时广场组织87500名群众,不断用花束交替组成鲜艳夺目的“国庆”“1949—1962”“毛主席万岁”等字样图案。

1963年

1963年,国庆组织30万群众游行。在《歌唱祖国》的乐曲声中,壮丽的仪仗队首先进入天安门广场,随后少先队、工人、农民、城区、机关干部、学生等队伍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同时广场组织87500人,手持花束组成鲜艳的“毛主席万岁”五个大红字等图案。

1964年

1964年,国庆15周年群众游行。组织70万群众,分为九路纵队,150人的横排面,有仪仗队等十种队伍组成接受检阅。在队伍中引人注目的是首都民兵师,它是我国全民皆兵的缩影,他们抬着毛主席亲自题的“首都民兵师”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阔步前进。同时广场组织96000名群众,手持彩色花球组成了“一轮红日光芒四射”的壮观图景。千百个彩色气球上系着花篮和写着“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的标语,在空中飘荡。

1965年

1965年,国庆群众游行。组织30余万人,游行队伍以16000人组成的仪仗队为先导,接着是少先队员、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学校师生、民兵、文艺工作者和运动员组成的队伍。后面有一支身穿白色衣服,背着大草帽和红十字药包的医务人员队伍,高举着一面“农村巡回医疗队”的大红旗,走在游行队伍中。还有在9万多名大中学生的队列中第一次出现了半工半读和半农半读的学生队伍。同时,在天安门广场上组织96900名群众,手持花束组成“一轮红日放射出万丈光芒”的壮丽图案,象征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有如旭日东升蒸蒸日上的景象。广场上空迎风飘动着五个巨大气球装饰成的红色大宫灯,上面写着五个金字“毛主席万岁”的标语。

1966年

1966年,国庆群众游行。组织100万人的群众队伍,人人挥动《毛主席语录》,在《大海航行靠舵手》的乐曲声中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同时广场组织10万群众,组成“毛主席万岁”等图案。

1967年

1967年,国庆群众游行。组织50万人,由前卫队等九种队伍组成,接受检阅。同时广场组织10万群众,手持花球组成一幅幅极为壮丽的图案:“旭日东升光芒万丈”等六种。广场上空五个巨型气球宫灯写着“毛主席万岁”五个大字,凌空高悬,辉映蓝天。

1968年

1968年,国庆群众游行。组织50万人,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迈着雄伟的步伐,通过天安门广场阔步前进,并有全副武装的人民解放军,护卫着国旗和国徽为前导,接受检阅。同时广场组织10万群众手持花球,组成了壮丽的“葵花向太阳”等图案。

1969年

1969年,国庆群众游行。组织40余万人队伍,解放军护卫着庄严的国旗和国徽为先导,随后有工、农、兵、红卫兵、革命干部、革命知识分子、革命文艺和体育工作者队伍,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同时广场组织10万名群众,用花束组成五个金色大字“毛主席万岁”等图案。

1970年

1970年,国庆群众游行,组织40万人接受检阅。同时广场组织10万名群众,手持花束组成五个大字“毛主席万岁”等图案。

1984年

1984年,国庆群众游行。组织40万人,横排面为100人,编成68个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同时在广场组织10万人,组成“祖国万岁”“振兴中华”“保卫和平”“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图案。在广场北侧上空一共用了16个大气球做成宫灯型,上书写“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金色大字,标语两侧用巨型气球吊起的两个直径7米的大花篮,作为装饰。场面雄伟壮观。

1984年10月1日,天安门前盛大的群众游行 1984年10月1日,天安门前盛大的群众游行

1999年

1999年,国庆群众游行。组织30万人,在“国旗”“国庆”“年号”“国徽”四个仪仗队方阵后,欢乐的游行队伍依次展示了“开国·创业”“改革·辉煌”“世纪·腾飞”3个主题,生动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5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广场组织10万余人,组成各种图案。

1999年国庆群众游行「春天的故事」方阵 1999年国庆群众游行「春天的故事」方阵

2009年

2009年,国庆群众游行。组织10万人,虽人数少了但队伍精了,游行群众都统一着装,色彩协调搭配,整体队伍呈现出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景象。10万群众组成36个方阵,6个行进文艺表演队伍,他们簇拥着展示新中国建设成就的包括港澳台的34个省、市、自治区建设的60辆花车一起通过天安门。还有各行业的劳模、英模以及共和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建设者,及支持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海外华侨、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和帮助我国建设的外国友好人士,也出现在游行队伍中或彩车上。同时,广场组织8万名青少年手持花束,组成“国庆”二字的巨大图案等41种。天安门广场上空,60只直径5米的大红灯笼,烘托出热烈、喜庆、祥和的氛围;广场东西两侧,56根绘有各族群众载歌载舞图案的民族团结柱,象征着56个民族共同擎起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基业。

2009年10月1日,天安门前的群众游行方阵 2009年10月1日,天安门前的群众游行方阵

2019年

2019年,国庆群众游行。以“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群众游行分“建国创业”“改革开放”“伟大复兴”三个篇章,10万群众和70组彩车组成36个方阵和3个情境式行进。

2019年10月1日,天安门前的“祖国万岁”方阵 2019年10月1日,天安门前的“祖国万岁”方阵

天安门观礼

从1949年开国大典至2009年,在天安门广场共举行了25次国庆庆典活动,25次庆典活动,在天安门城楼主席台上检阅的,据不完全统计有8760余人次,其中检阅人数最多的一次1000余人,最少的一次100余人;在天安门城楼下各观礼台上观礼的共有368000余人次,其中人数最多的一次3万人,最少的一次7000人。

1949年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观礼。下午2点40分,毛泽东主席第一个沿城楼西侧的古砖梯道走100节台阶登上天安门城楼主席台,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和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紧随其后登上天安门城楼。登上主席台检阅的共100余人。下午3时,在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毛主席在城楼亲自开动天安门广场国旗杆的电钮,冉冉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第一面国旗长460厘米,宽318厘米。在城楼下各观礼台上观礼人员共有7000余人。这次阅兵和群众游行时间共6小时20分,是庆典活动最长的一次。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

1950年

1950年10月1日,天安门观礼。上午10时,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周恩来、林伯渠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主席台,在主席台上检阅的共100余人。在城楼下各观礼台上观礼的共有7000余人。这次阅兵和群众游行时间共5小时25分。

1951年

1951年10月1日,天安门观礼。上午10时,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主席台,检阅部队和群众游行队伍,这次登上主席台的共有127人。在城楼下各观礼台上观礼的共有7100人。

1952年

1952年10月1日,天安门观礼。上午10时,毛泽东、朱德、宋庆龄、李济深、张澜、林伯渠,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董必武、陈云、郭沫若、黄炎培、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主席台,检阅阅兵式和群众游行,登上主席台的还有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委员,各委、部、会、署行首长等共180人。其中有国宾蒙古国泽登巴尔等外国国家领导人。在城楼下观礼台上观礼的共9700人,其中有抗美援朝志愿军英模代表等。这次阅兵和群众游行时间共3小时50分。

1953年

1953年10月1日,天安门观礼。上午10时,登上天安门城楼主席台的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阅兵队伍和游行队伍,在主席台上检阅的共有180人。在城楼下观礼台上观礼的共9000余人。这次阅兵和群众游行时间共4个小时15分钟。

1954年

1954年10月1日,天安门观礼。上午10时,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林伯渠、李济深、张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主席台检阅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在主席台上检阅的共有220人。其中有国宾赫鲁晓夫(苏联)、布尔加宁(苏联)、米高扬(苏联)、金日成(朝鲜)、贝鲁特(波兰)、阿波斯托尔(罗马尼亚)、桑布(蒙古)等10多位外国国家领导人。在城楼下各观礼台上观礼的共有1万人。

1955年

1955年10月1日,天安门观礼。上午10时,在天安门举行盛大阅兵和群众游行,在天安门城楼主席台上安排了201人,其中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林伯渠、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城楼下各观礼台上观礼的共有8946人。其中西一台为外交使节及各国政府性代表团中的主要人员。西二台为中央各部、直属机关负责人及全国人大在京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西三台为军队代表。东一、二台为外宾和专家。东三台是北京市等单位负责人。这次阅兵和群众游行时间共3小时50分钟。

1956年

1956年10月1日,天安门观礼。上午10时,随同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登上天安门城楼主席台的共有255人。其中有参加党的八大的来自50多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劳动人民党和人民革命党的代表,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在城楼下观礼台上观礼的有正在我国访问的50多个国家的外宾、各国驻华使节和外交官员、帮助我国建设的外国专家及八大代表等12972人。这次阅兵和群众游行时间共3个半小时。

1957年

1957年10月1日,天安门观礼。上午10时,随同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主席台的共有241人。其中有国宾卡达尔(匈牙利)、于哥夫(保加利亚)、哈达(印度尼西亚)等外国国家领导人。在城楼下各观礼台上观礼的中外来宾共8086人。这次阅兵和群众游行时间共3小时15分。

1958年

1958年10月1日,天安门观礼。上午10时,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主席台,与毛主席一起登上主席台检阅的共185人。其中有国宾契尔文科夫和格奥尔吉耶夫(保加利亚)、巴卢库(阿尔巴尼亚)、李周渊(朝鲜)等外国国家领导人。在城楼下各观礼台上观礼的中外来宾12237人。这次阅兵和群众游行时间共4小时。

1959年

1959年10月1日,天安门观礼。上午10时,毛泽东、刘少奇、宋庆龄、董必武、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主席台,其中有赫鲁晓夫(苏联)、胡志明(越南)、金日成(朝鲜)、谢胡(阿尔巴尔亚)、泽登巴尔(蒙古)等外国国家领导人,同时登上主席台的还有我方人员334人,外宾284人,共计618人。在城楼下各观礼台上观礼的共21000人,其中东西红台10200人,左右灰台10800人。这次阅兵和群众游行时间共两个半小时。

1960年

1960年10月1日,天安门观礼。上午10时,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主席台,同时登上的外宾有缅甸总理努和奈温将军、阿尔及利亚总理阿巴斯和议会副主席凯莱齐等外国国家领导人共337人。在城楼下各观礼台上观礼的有20813人,其中有来自五大洲70多个国家的外国朋友。

1961年

1961年10月1日,天安门观礼。上午9时55分,毛泽东、刘少奇、宋庆龄、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主席台。同时登上的外宾有古巴共和国总统多尔蒂科斯、尼泊尔王国马亨德拉国王和王后等外国国家领导人。还有中央、北京市党政军机关和人民团体的负责人共320人,其中外宾25人。在城楼下东西观礼台上观礼的共有2万人,其中外宾1477人。

1962年

1962年10月1日,天安门观礼。上午9时58分乐队奏起《东方红》乐曲,毛泽东、刘少奇、董必武、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主席台,同时登上的外宾有印度尼西亚哈蒂妮·苏加诺夫人、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代表团团长阮文孝和夫人马氏珠、著名的美国黑人学者杜波伊斯和夫人歇莉·格雷姆等。登上天安门城楼的还有中央八届十中全会的中央委员、候补委员等共379人,其中包括外宾12人。在城楼下东西红观礼台上观礼的共有10200人,其中外宾1246人。左右灰台上观礼的共有10800人,其中外宾814人。

1963年

1963年10月1日,天安门观礼。上午10时,毛泽东、刘少奇、宋庆龄、董必武、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主席台,同时登上的外宾有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中央第一副主席兼国家合作国会副议长鲁克曼、阿尔及利亚政府代表团团长兼阿尔及利亚国务部长阿马尔·乌兹加尼、美国黑人领袖罗伯特·威廉和夫人等,在主席台检阅的共291人。在城楼下各观礼台上观礼的共21000人,其中来自社会主义阵营各国和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的80多个国家的有2000多人,他们中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友好组织、科学、新闻、教育、艺术、体育等各方面的人士。

1964年

1964年10月1日,天安门观礼。上午10时,毛泽东、刘少奇、宋庆龄、董必武、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主席台,同时登上主席台的外宾有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刚果(布)共和国总统阿方斯·马桑巴·代巴、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崔庸健、越南国家总理范文同、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毛雷尔等外国国家领导人,共452人,其中我方人员280人,外宾172人。在城楼下各观礼台上观礼的有21000多人,其中来自五大洲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共3000多人。

1965年

1965年10月1日,天安门观礼。上午10时,毛泽东、刘少奇、宋庆龄、董必武、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主席台时,乐队高奏《东方红》乐曲,同时登上主席台的共440人,其中有国宾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等外国国家领导人。在城楼下各观礼台上观礼的共21000人,其中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位贵宾,他们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北美洲、欧洲、大洋洲的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文教、军事等方面的人士。

1965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 1965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

1966年

1966年10月1日,天安门观礼。上午10时,有毛泽东、刘少奇、宋庆龄、董必武、周恩来、邓小平、朱德、李富春、陈云、陈毅、刘伯承、贺龙、李先念、谭震林、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乌兰夫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主席台,同时登上主席台的共有414人。在城楼下各观礼台上观礼的共21000人,其中有五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及华侨、港澳同胞归国观光团、工人、农民、解放军、少数民族代表共8882人。另外在观礼台上安排了师生代表11000余人。

1967年

1967年10月1日,天安门观礼。上午10时,登上天安门城楼主席台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李富春、陈云、宋庆龄、董必武、陈毅、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时登上主席台的共400余人,其中外国国家领导人有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穆罕默德·谢胡、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副总理黎清毅等10余位。在城楼下各观礼台上观礼的共有3万人。

1968年

1968年10月1日,天安门观礼。上午10时,登上天安门城楼主席台的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李富春、陈云、董必武、宋庆龄、陈毅、刘伯承、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有在京的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29个省、市、自治区革委会委员,以及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和其他国际友人共800余人。在城楼下各观礼台上观礼的共有2万人,其中有来自各省、市、自治区的近万名工人阶级的代表。

1969年

1969年10月1日,天安门观礼。上午10时,登上天安门城楼主席台的有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刘伯承、朱德、李先念、董必武、宋庆龄、陈毅、徐向前、聂荣臻、陈云、李富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有何香凝、郭沫若、周建人等领导,还有国宾朝鲜党政代表团团长崔庸健、越南党政代表团团长范文同、阿尔巴尼亚党政代表团团长托斯卡、柬埔寨国家代表团团长朗诺等20多个外国代表团,还有全国工农兵等方面的代表,共1000余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在城楼下各观礼台上观礼的共有2万人。

1970年

1970年10月1日,天安门观礼。上午10时,毛主席在庄严的《东方红》乐曲声中健步登上天安门城楼主席台,和毛主席同登上城楼有周恩来、叶剑英、刘伯承、朱德、李先念、董必武、宋庆龄、聂荣臻、李富春、何香凝、周建人等。登上城楼的还有在京的中央委员、解放军负责人、中央各部负责人、国务院各部门负责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革委会常委等。还有外宾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等,共500余人。在城楼下各观礼台上观礼的共2万人。

1984年

1984年10月1日,天安门观礼。上午10时,在天安门城楼主席台上检阅的有胡耀邦、邓小平、李先念、陈云、彭真、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宾有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柬埔寨联合政府总理宋双等共400余人。在城楼下各观礼台上观礼的共有2万人。这次阅兵和群众游行时间共两小时。

1984年10月1日,邓小平在天安门城楼上 1984年10月1日,邓小平在天安门城楼上

1999年

1999年10月1日,天安门观礼。上午9时58分在欢快的迎宾乐曲声中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主席台,登上主席台的还有中央委员、候补委员,中顾委委员,中纪委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央党政军群各个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过中央党政军群各部门领导职务的老同志。共400余人。在城楼下各观礼台上观礼的有:中央党政军群各部门负责人,在京的老同志代表,在京的党的十五大代表,中纪委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代表,全国劳模代表。还有各国驻华使节、在京的外国友人、帮助我国工作的专家等2万人参加观礼。

1999年10月1日,江泽民在天安门城楼上 1999年10月1日,江泽民在天安门城楼上

2009年

2009年10月1日,天安门观礼。上午10时,登上天安门城楼主席台的有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其他领导同志,还有在京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在京原中顾委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等。还有柬埔寨太皇西哈努克和太后莫尼列、纳米比亚前总统努乔马、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等外宾共400余人。在城楼下各观礼台上观礼的有:中央党政军群各部门负责人、老同志代表、在京党的十七大代表、中纪委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代表,还有各国驻华使节、外国专家、常驻外国记者、外国知名企业驻京代表、访华代表团成员等约2万人参加了观礼。

2009年10月1日,胡锦涛在天安门城楼上 2009年10月1日,胡锦涛在天安门城楼上

2019年

2019年10月1日,天安门观礼。上午9时57分,在欢快的乐曲声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天安门城楼主席台,向广场观礼台上的各界代表挥手致意。在京中央党政军群各部门负责人,老同志代表,在京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央纪委委员、国家监委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代表,各民主党派中央在京委员、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北京市有关负责同志,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八一勋章”获得者,全国先进模范人物代表,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全国性宗教团体主要负责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代表、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成员,在京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优秀留学回国人才代表,部分已故老干部的配偶,全国重点优抚对象,首都各界代表,普通群众代表等出席大会。在京重要外宾、各国驻华使节、外国专家也应邀出席大会。

2019年10月1日,习近平在天安门城楼上 2019年10月1日,习近平在天安门城楼上

主席画像

天安门城楼悬挂的毛主席新画像高6米、宽4.6米,加上相框,总重量达1.5吨,是全亚洲最大的手绘领袖画像。

每年国庆节前夕,天安门城楼都要更换新的毛主席画像,被风吹日晒稍许褪色的旧画像则被取下。等到了下一年,画家将会把旧画像进行处理,在处理后的画板上再精心画出毛主席的新画像,国庆前夕把上一年的旧画像更换下来。 从1949年至2023年,天安门城楼先后悬挂了八版伟人画像。 北平和平解放大会,伟人画像第一次悬挂在天安门城楼。随后的“五一”“五四”及北平市各界人民纪念抗战十二周年暨庆祝新政协会议筹备会成立大会上,天安门城楼都高悬伟人画像。“开国大典”上,伟人头戴八角帽的巨幅画像悬挂在城楼正中。第二年,第一张免冠画像短暂悬挂后,以伟人第一张标准像为摹本的画像挂上城楼,迎接新中国的第一个国庆节。其后,以第二版、第三版、第四版标准像为摹本的画像挂上城楼。

毛泽东主席第一张标准像毛泽东主席第一张标准像

1952年毛泽东主席第二张标准像1952年毛泽东主席第二张标准像

1963年毛泽东主席第三版标准像1963年毛泽东主席第三版标准像

1967年毛泽东主席第四版标准像1967年毛泽东主席第四版标准像

大型花坛

自1984年起,每年国庆,均以花坛装扮天安门广场。每年的花坛都以当年发展的新成果、新亮点作为设计主线,透过一个个花篮,能一窥国家和人民的大事喜事。1984年,天安门广场头一次出现花坛,当时仅以摆放花带、花堆的平面形式呈现,花色相对单调。1986年国庆节,名为“孔雀开屏,龙的传人”的花坛亮相天安门广场,这是首次尝试搭建立体花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发展日新月异,国庆花坛也随之蝶变,2008年时,近10米的传统宫灯造型花坛现身天安门广场,造型逐渐凸显立体感、层次感。自2012年以来,天安门广场国庆花坛以“大花篮”为主基调,历经花篮、花果篮、“五谷丰登”大花篮、蔬果花篮等多重形式,层层递进、年年创新,折射新时代中国阔步新征程、人民生活欣欣向荣的图景。

2022年,天安门“祝福祖国”巨型花果篮 2022年,天安门“祝福祖国”巨型花果篮

2024年“祝福祖国”巨型花篮首次以“蔬果花篮”呈现。篮内选取了具有美好寓意的蔬果和花卉,体现“蔬果飘香,繁花似锦”,表达对祖国繁荣富强、欣欣向荣的美好祝福。花坛底部直径45米,为如意图案,寓意吉祥如意、国泰民安。花坛顶高18米,篮体高16米,篮盘直径12米。篮体南侧书写“祝福祖国 1949-2024”字样,篮体北侧书写 “普天同庆 1949-2024”字样。

2024年“祝福祖国”巨型花篮 2024年“祝福祖国”巨型花篮

国庆晚会

国庆假期前后,全国各地常会举办国庆文艺晚会、国庆烟花晚会等类型国庆晚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也会主办国庆主题晚会。

2023年10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中国梦·家国情——2023国庆特别节目》,以“开局之年·奋楫争先”为主题,艺术化地展现奋进新征程的时代风貌,通过歌舞、曲艺演唱、武术表演、故事演绎等方式,与全国观众一起欢度国庆佳节。

中国梦·家国情——2023国庆特别节目 中国梦·家国情——2023国庆特别节目

国庆酒会

每年国庆节来临之前,香港多个社区、界别、商会及福利机构都会举办国庆酒会及宴会,嘉宾们欢聚一堂,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同贺国庆,共话美好未来。 澳门特区政府也会举行酒会,庆祝国庆。 此外,中国驻外使领馆也多会举行招待会,庆祝国庆。

香港潮属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国庆酒会 香港潮属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国庆酒会

国庆长假

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国庆纪念日,放假二日,日期为十月一日、二日。 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修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国庆节放假3天,日期为10月1日、2日、3日 ,并首次提出调整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的相邻周末,形成3个连续7天的长假 ;同年10月1日,国庆开始实行7天的连续休假制度。 首个“国庆黄金周”激发了群众的出游热情,有力拉动了内需,增加了财政收入。针对此情况,2000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发展假日旅游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建立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制度,由原国家旅游局牵头,会同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贸委等11个部门共同组建“全国假日办”。全国假日办每年年底对第二年“黄金周”放假日期进行研究并提出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后,由国务院办公厅向全国公布。 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修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延续国庆节放假3天的规定,日期为10月1日、2日、3日。 2013年12月11日,国务院修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再次延续国庆节放假3天的规定,日期为10月1日、2日、3日。

2024年国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10月1日至10月7日,国庆节放假调休,共7天,9月29日(星期日)和10月12日(星期六)上班。

张灯结彩

中国每逢国庆佳节,各企事业单位都会挂起灯笼或横幅,用“欢度国庆”等标语来庆祝国庆;广场上则摆放着标语字样的盆景和氢气球,用欢乐的气氛来迎接国庆。

城市街头整齐划一的红旗 城市街头整齐划一的红旗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花坛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花坛

节日文化

编辑

爱国歌曲

2019年,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热情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中宣部组织专家遴选了100首优秀歌曲。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序号

歌名

作者

1

义勇军进行曲

田汉词,聂耳曲

2

保卫黄河(《黄河大合唱》选曲)

光未然词,冼星海曲

3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公木词,郑律成曲

4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曹火星词曲

5

歌唱祖国

王莘词曲

6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麻扶摇词,周巍峙

7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彝族民歌)

词,金国富原曲,麦丁整理、改编

8

我们的田野

管桦词,张文纲曲

9

让我们荡起双桨

乔羽词,刘炽曲

10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芦芒、何彬词,吕其明曲

11

我的祖国

乔羽词,刘炽曲

12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管桦词,瞿希贤曲

13

祖国颂

乔羽词,刘炽曲

14

洪湖水,浪打浪

张敬安、杨会昭、欧阳谦叔、朱本和、梅少山、潘春阶词,张敬安、欧阳谦叔曲

15

珊瑚颂

赵忠、钟艺兵、林荫梧、单文词,王锡仁、胡士平曲

16

我爱祖国的蓝天

阎肃词,羊鸣曲

17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周郁辉词,寄明曲

18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雷振邦改词编曲

19

情深谊长

王印泉词,臧东升曲

20

我们走在大路上

劫夫词曲

21

唱支山歌给党听

蕉萍词,践耳曲

22

万泉河水清又清

吴祖强词,杜鸣心曲

23

英雄赞歌

公木词,刘炽曲

24

红梅赞

阎肃词,羊鸣、姜春阳、金砂曲

25

赞歌(蒙古族民歌)

胡松华作词编曲

26

我为祖国献石油

薛柱国词,秦咏诚曲

27

北京颂歌

洪源词,田光、傅晶曲

28

打起手鼓唱起歌

韩伟词,施光南曲

29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胡宝善、王传流词,胡宝善曲

30

红星照我去战斗

邬大为、魏宝贵词,傅庚辰

31

祝酒歌

韩伟词,施光南曲

32

边疆的泉水清又纯

凯传词,王酩

33

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任红举、贺东久词,朱南溪曲

34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火华词,阿拉腾奥勒曲

35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秦志钰等词,吕远、唐诃曲

36

我爱你,中国

瞿琮词,郑秋

37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张枚同词,谷建芬

38

我爱你,塞北的雪

王德词,刘锡津

39

军港之夜

马金星词,刘诗召曲

40

那就是我

晓光词,谷建芬曲

41

祖国,慈祥的母亲

张鸿西词,陆在易曲

42

在希望的田野上

晓光词,施光南曲

43

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李幼容词,寄明曲

44

多情的土地

任志萍词,施光南曲

45

万里长城永不倒

卢国沾词,黎小田曲

46

我的中国心

黄霑词,王福龄曲

47

长江之歌

胡宏伟词,王世光曲

48

鼓浪屿之波

张藜、红曙词,钟立民曲

49

故乡的云

小轩词,谭健常曲

50

我和我的祖国

张藜词,秦咏诚曲

51

十五的月亮

石祥词,铁源、徐锡宜曲

52

党啊,亲爱的妈妈

龚爱书、佘致迪词,马殿银、周右曲

53

歌声与微笑

王健词,谷建芬曲

54

我们是黄河泰山

曹勇词,士心曲

55

共和国之恋

刘毅然词,刘为光曲

56

父老乡亲

石顺义词,王锡仁曲

57

今天是你的生日

韩静霆词,谷建芬曲

58

在中国大地上

晓光词,士心曲

59

爱我中华

乔羽词,徐沛东

60

东方之珠

罗大佑词曲

61

青藏高原

张千一词曲

62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宋青松词,王佑贵曲

63

春天的故事

蒋开儒、叶旭全词,王佑贵曲

64

长城长

阎肃词,孟庆云曲

65

红旗飘飘

乔方词,李杰曲

66

走进新时代

蒋开儒词,印青曲

67

七子之歌——澳门

闻一多词,李海鹰曲

68

举杯吧朋友

任毅词,肖白曲

69

为祖国干杯

刘麟词,关峡曲

70

为了谁

邹友开词,孟庆云曲

71

超越梦想

韩葆、胡琤词,王晓锋曲

72

五星红旗

天明词,刘青曲

73

祝福祖国

清风词,孟庆云曲

74

天路

屈塬词,印青曲

75

在灿烂的阳光下

集体词(贺慈航执笔),印青曲

76

祖国不会忘记

张月潭词,曹进曲

77

江山

晓光词,印青曲

78

我和你

陈其钢、马文、常石磊词,陈其钢曲

79

阳光路上

甲丁、王晓岭词,张宏光曲

80

站在草原望北京

邱国栋词,张天赋曲

81

强军战歌

王晓岭词,印青曲

82

天耀中华

何沐阳词曲

83

这条路

黄石词,孟庆云曲

84

我们从古田再出发

王晓岭词,栾凯曲

85

乡愁

黄石词,孟庆云曲

86

美丽中国走起来

陈维东、周澎词,周澎曲

87

小梦想大梦想

梁芒、方珲词,方珲曲

88

走在小康路上

陈道斌词,王黎光曲

89

不忘初心

朱海词,舒楠曲

90

千年之约

陈涛词,王备曲

91

新的天地

文益词,舒楠曲

92

看山看水看中国

王晓岭词,胡廷江曲

93

赞赞新时代

王平久词,常石磊曲

94

再一次出发

屈塬词,王备曲

95

时代号子

宋小明词,印青曲

96

乘风破浪再出发

王晓岭词,赵麟曲

97

梦想阳光

文益词,孟庆云曲

98

中国

郭峰词曲

99

信仰

杨文国、闻艺词,孟文豪曲

100

我们都是追梦人

王平久词,常石磊曲

参考来源:

国庆献礼片

部分国庆献礼片

上映时间

片名

简介

2019年

《我和我的祖国》

该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作品 ,由陈凯歌任总导演、黄建新任总制片人,票房突破31亿元, 获得了中国电影华表奖 、大众电影百花奖等奖项。

《古田军号》

该片由福建电影制片厂出品,聚焦古田会议。

《红星照耀中国》

该片由峨眉电影集团出品。

《烈火英雄》

该片由博纳影业出品,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聚焦消防英雄。

《决胜时刻》

该片由博纳影业出品,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聚焦民族英雄。

《中国机长》

该片由博纳影业出品,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聚焦民航英雄。

《攀登者》

该片由徐克监制、李仁港执导,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聚焦登山英雄。

2009年

《建国大业》

该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作品,由黄建新执导,韩三平任制片人。最终票房3.93亿元,为当年国产片之最,还获得了中国电影华表奖、大众电影百花奖、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奖项。

《铁人》

该片由尹力执导,通过对两代石油工人的刻画,表现出“铁人精神”的宏大内涵和历史传承。

《南京!南京!》

该片由陆川执导,在真实揭露日本侵略者屠戮暴行的同时,表现出中国人民顽强的抵抗和不屈的信念。

《大河》

该片由高峰导演,通过一段跨越民族、国界的恋情,反映两代水利工作者为建设、治理塔里木河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高考1977》

该片由江海洋导演,以小见大地表现了恢复高考制度这一改变一代人命运的历史事件,是向改革开放的深情致敬。

邓稼先

该片由王冀邢执导,讴歌了以邓稼先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为了实现强国梦想披肝沥胆、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袁隆平》

该片由史凤和执导,再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非凡经历,唱响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时代礼赞。

《冰雪同行》

该片由陈建执导,以2008年春节前夕我国南方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为背景,赞美了众志成城的时代精神和同舟共济的人间真情。

《潘作良》

该片由宋江波执导,表现了一位基层信访干部的事迹,塑造了当代优秀党员干部的先进形象。

《鏖兵天府》

该片由李康生执导,表现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南”的战役。

《人民至上》

该片由陈真执导,表现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亲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的历史伟绩。

1999年

《国歌》

该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献礼作品,由吴子牛执导。

艺术作品

时间

作品

简介

1953年

开国大典开国大典

油画《开国大典》,董希文创作,尺寸为230cm x 405cm。

1959年

江山如此多娇江山如此多娇

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和关山月创作,高6.5米、宽9米。

1964年

天安门前天安门前

布面油画《天安门前》,孙滋溪创作,尺寸为155×285cm。

纪念章

新中国成立后,每逢国庆节,各地徽章厂都要制作发行国庆纪念章,成为庆祝国庆的一项重要形式。国庆纪念章真实地记录了崭新的红色政权的诞生、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辉煌业绩,是新中国的里程碑,已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文献意义和较高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

开国纪念章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从此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为铭记这一永恒的历史瞬间,当年曾制作了林林总总、异彩纷呈的开国纪念章。据有实物可考的就有120余种,形成了一个专题系列。其制作方法有铸造、冲压、雕刻、手工等;所用材料有铜质、银质、金质、象牙等;徽章造型有圆形、方形、旗帜形、异形等;多数为2至4厘米的小型章,便于佩戴;产地主要是首都北京,其他一些已经解放的城市也制作了纪念章。这些纪念章的设计和制作都有共同的特征:突出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突出共和国的象征——天安门;突出开国领袖——毛泽东,并且包含了五角星、麦穗、齿轮、羽翼、书本等具有象征意义的元素。

部分开国纪念章

样式

简介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纪念章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纪念章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纪念章,此章设计严谨,蕴意丰富,制作精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这枚纪念章是开国大典筹备会颁发给参加大会服务人员的纪念品。该纪念章是由夏允恭同志经手制作,当时制作数量不多,仅有两千枚左右,是由当时设在北京北池子的人民美术工作室的工厂承制的,筹备会还特为纪念章制作批给工厂二两黄金做原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章,铜质,通径3.5厘米,正中是天安门和华表图案,上方飘扬着五星红旗,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刻有“1949.10.1”日期,内环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繁体字,外环饰以齿轮、麦穗、五角星,左右两边还设计有羽翼,蕴意工人农民是新中国的主人,象征新中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将插上翅膀,展翅高飞

建国初期的国庆纪念章

建国初期的国庆节,年年都盛况空前。每年国庆节,祖国各地的英雄、劳模、先进代表被请到首都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向观礼人员赠发纪念章成为活动内容之一。不仅首都北京制作赠发国庆纪念章,全国各地都大量制作国庆纪念章。人们佩戴国庆纪念章,感到无比自豪和光荣。

建国初期的国庆纪念章(部分)

样式

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周年纪念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周年纪念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周年纪念章,上方为五角星和红旗,中间镌有毛泽东主席浮雕像,两边麦穗环绕,下刻“中华人民共和国周年纪念”铭文。此外还见有专为第一批入朝参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铸造的,所以背面刻有“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赠”铭文的国庆周年纪念章。

开国二周年纪念章开国二周年纪念章

开国二周年纪念章绘有天安门、华表、五角星、齿轮、麦穗等元素,中圈刻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二周年纪念章”铭文。

国庆三周年纪念章国庆三周年纪念章

国庆三周年纪念章,上方绘有国旗,中间为天安门、华表,天空有飞机,表明国庆阅兵场景,左右两边设计麦穗绘饰边,刻有“国庆三周年纪念”铭文和“1952”年代。

国庆四周年后,纪念章设计制作大同小异,均为铜质,表面均刻有年代,但其造型有圆形、方形、长方形;其图案有国徽、国旗、天安门、齿轮、麦穗等;规格大小各不相同。

国庆十周年纪念章

1959年国庆十周年,全国举行隆重庆典,制作了大量纪念章。这些纪念章中除了包涵国旗、国徽、五角星、天安门、齿轮、麦穗等元素而外,还出现了“飞马”“龙腾”“和平鸽”等图案,内涵十分丰富,成为“大跃进”火热年代的真实写照。一些地方政府和国营企事业单位,还在国庆十周年到来之际给劳模先进颁发奖章。各地在国庆十周年期间组织举办献礼活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展览活动、工程建设落成典礼等,均制作赠发纪念章。还见有越南人民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赠发的“中越友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纪念章。

建国二十周年纪念章

在“文化大革命”特殊时期,全国各地曾制作发行了50亿枚、10万种毛泽东像章。建国二十周年正逢“文革”特殊时期,曾制发了大量国庆纪念像章,已经发现的有数百种,多数是直径8至15厘米直径的大型像章。有的纪念章不是单纯纪念国庆,还有其他意义:如中国人民解放军6297部队制作的纪念像章,既是为纪念“国庆二十周年”,又是纪念“第六届党代会”召开。

改革开放后的国庆纪念章

改革开放后,不再是每年都制作国庆纪念章,而是逢“5”小庆、逢“10”大庆才制作纪念章,其他年份的难得一见。比较常见的是国庆30周年、国庆35周年、国庆40周年纪念章。

样式

简介

国庆30周年纪念章国庆30周年纪念章

国庆30周年纪念章,铝质,花篮造型,象征鲜花献给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纪念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纪念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纪念章,正面绘有北京天安门夜景,天空礼花闪烁,气球飘扬,背面有长城图案。

国庆50周年首都阅兵纪念章国庆50周年首都阅兵纪念章

国庆50周年首都阅兵纪念章,铜质镀金,直径5厘米,正面绘有威武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列队行进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的场景,背景为长城图案,象征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边沿五十颗五角星,象征国庆50周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章,正面绘有北京天安门、华表、和平鸽、鲜花等图案,象征喜庆的红色飘带缠绕其间,十分醒目,背面在鲜花的衬托下,镌有“盛世中华”四个大字,揭示了国庆主题。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使用铜胎镀金材质,通径为50毫米,主要元素为五星、“70”飘带、团锦结、如意祥云和光芒,主色调为红色和金色。核心部分为五星,代表国家荣誉。“70”飘带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奋斗历程。团锦结环绕在五星和“70”飘带周围,寓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章体外环以如意祥云、光芒构成,象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表达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日,礼赞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辉煌成就,以及在70年辉煌奋斗成就的基础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坚定决心。

纪念邮票

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按照惯例,中国邮政逢五、十周年就会发行国庆纪念邮票。这些国庆邮票是新中国诞生(站起来)、成长(富起来)、强盛(强起来)的历史见证与文化记忆。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北京)举行第一届全体会议,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为此,华北邮政总局于1949年10月8日,以“中华人民邮政”的名义发行纪念邮票(图1),邮票图案是天安门的华表和宫灯,宫灯上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会徽,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行的第一套纪念邮票。1950年7月1日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邮票(图2)再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与阅兵式的场景,五星红旗第一次出现在中国邮票上;同年10月1日,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一周年纪念》邮票,主图是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图3)。1969年国庆,中国邮政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纪念》邮票(图4),这套邮票主要体现苏联专家援助中国,帮助中国建设156项重点工程,为中国建立完整的工业化与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64年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纪念》邮票(图5)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在欢庆的场景中有“人民公社”“大跃进”“总路线”的条幅。

国庆纪念邮票国庆纪念邮票

1974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纪念》邮票,图案分别是各族人民在天安门欢庆国庆的热烈场景(图6)以及工、农、兵的形象(图7),炼钢工人与农民邮票上分别有“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题词。1979年,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纪念》邮票,图案是国徽、国歌、国旗(图8)以及各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欢庆主题邮票(图9)。国旗邮票以晴空丽日、青山绵延、长城逶迤的背景衬托五星红旗高高飘扬,色彩鲜明,意境深远。

国庆纪念邮票国庆纪念邮票

1984年10月1日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纪念邮票1套5枚(图10),第一枚邮票画面上飘扬的国旗是新中国的象征,巍峨的青山、傲立的苍松与展翅翱翔的仙鹤代表新中国国运昌盛、福寿绵延。接下来四枚邮票不仅有工、农、兵,还有科技工作者,象征新中国科技兴国大业蓬勃兴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纪念邮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纪念邮票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纪念》邮票(图11),洋溢着祥和、欢快的热烈气氛,向上升腾的五个五角星,象征中国的飞跃发展。吉祥彩带与圆球图案共同组成“40”字样;还有一枚小型张,以U型构图体现各族人民在天安门广场欢庆国庆的景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纪念邮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纪念邮票

1999年10月1日,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民族大团结》邮票(图12),创下了一套邮票枚数最多的世界邮票发行纪录。这套邮票采用中国画工笔重彩画法,每个画面均选用各民族最富特色的服饰与乐器,由男女二人组成的舞蹈构图,展现56个民族相亲相爱,和谐同存的美好情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纪念邮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纪念邮票

2004年10月1日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五周年》纪念邮票(图13),设计精美,独树一帜,展现祖国边疆丰富的地形地貌与壮美景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五周年纪念邮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五周年纪念邮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五周年纪念邮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五周年纪念邮票

2009年8月2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纪念邮票(图15),这套邮票以大红喜庆的色彩展现开国大典、改革开放、港澳回归与奥运盛典这四个史诗性瞬间;10月1日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国庆首都阅兵》(图16),这套邮票气势恢宏,展现了中国军队正义之师、威武之师、胜利之师的光辉形象,传达人民军队保卫祖国、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同时还发行《祖国在我心中》的小型张(图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纪念邮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纪念邮票

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邮票(图18),犹如电影的定格画面,展示新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邮票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邮票

节日影响

编辑

旅游经济

1999年,国务院公布修订的《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首次提出调整国庆节的相邻周末,形成连续7天的长假。 1999年第一个国庆“黄金周”,7天内全国出游人数达到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7天的花费相当于上一年全国国内旅游收入的5.9%、国内生产总值79553亿元的0.18%。 此后,国庆黄金周的出游人数不断增长。2018年国庆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26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990.8亿元。 2021年国庆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1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减少1.5%,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0.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890.61亿元,同比减少4.7%,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9.9%。 2022年国庆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22亿人次,同比减少18.2%,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0.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72.1亿元,同比减少26.2%,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44.2%。 2023年中秋节、国庆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数8.26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1.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4.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29.5%,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1.5%。

国庆档电影

国庆档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电影档期之一,每年都会有各种类型和风格的影片在国庆档上映。 2011年至2022年,国庆档以不到全年2%的时间产出了全年平均6.74%的票房份额,最高甚至超过了21%,奠定了“国庆档”热门档期的地位。

2011年至2022年中国国庆档票房及年度票房占比 2011年至2022年中国国庆档票房及年度票房占比

2019年-2023年国庆档总票房及同比增幅 2019年-2023年国庆档总票房及同比增幅

节日意义

编辑

国家象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是国家的一种象征,是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功能体现

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

基本特征

显示国家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

价值意义

国庆庆典活动是一种带有仪式感的集体活动,对于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国庆庆典活动有利于引导人们深化对新中国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庆庆典活动有利于展示国家形象,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国庆庆典活动有利于引导人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庆庆典活动有利于引导人们传承中华文化精神,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下一篇 仲量联行

上一篇 人民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