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稼先 编辑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出生于安徽怀宁,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邓稼先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5年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先后任教于昆明市文正中学、培文中学;1946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学习深造,毕业后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52年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1954年—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副学术秘书;1958年起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理论部主任,九院901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九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1972年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邓稼先主要从事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研制工作。
中文名:邓稼先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怀宁
出生日期:1924年6月25日
逝世日期:1986年7月29日
毕业院校:普渡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性别:男
邓稼先
1929年,入读于北京武定侯胡同小学。
1935年,毕业于北京四存中学(现北京市第八中学)。
1935年,考入北京志成中学。
1936年,考入北平崇德中学初中二年级,读至高一(因抗日战争,崇德中学在1939年停办)。
1939年9月,邓稼先再入北平志成中学,读高中二年级。
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先后任教于昆明市文正中学、培文中学。
1946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
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学习深造,毕业后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1950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
邓稼先
1954年—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副学术秘书。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起,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理论部主任,九院901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九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邓稼先
1979年,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邓稼先
从1958年至1986年,中国共进行了32次核试验,其中有15次是邓稼先指挥。
学术论著
邓稼先编著的论著有《β衰变的角关联》《辐射损失对加速器中自由振动的影响》《氢原子核的变形》《关于氢二核之光致蜕变》等。
科研奖励
据2022年12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邓稼先于198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1987年、1989年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4项等奖项。
时间 | 获奖项目 | 奖励名称 |
---|---|---|
1982年 | 原子弹氢弹设计原理中的物理力学数学理论问题 |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1985年 | 氢弹的突破及武器化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
1985年 | 原子弹的突破和武器化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
1987年 | 第二代氢弹装置的突破 | 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
1989年 | 核武器的重大突破 | 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
人才培养
编著教材
邓稼先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授予单位 |
---|---|---|
1980年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国务院 |
1984年 |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 |
1986年 | 全国劳动模范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 |
1994年 | 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 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 |
1999年 |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 |
2008年11月 | 十大传播科技优秀人物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2009年9月 |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 |
2019年12月 | 中国海归70年70人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82年9月—1987年11月 |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
中国核学会第一理事会届常务理事 | |
中国核学会第二理事会届常务理事 |
家世背景
全家福
婚姻家庭
邓稼先的妻子是神经解剖学专家许鹿希,两人育有两个子女,女儿邓志典和儿子邓志平。
邓稼先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的不朽英名,将永远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他的卓越功勋,将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他的崇高品德,将永远激励科研人员不懈奋斗。”(《学习时报》 评)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是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在技术上的主要组织领导者之一,在核武器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评)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物理学家杨振宁院士评)
“邓稼先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九三学社河北省委员会评)
“邓稼先是研制和发射核武器的主要技术领导人之一,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评)
邓稼先
“邓稼先有着爱国之心、爱民之心,毕其一生为中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科学网评)
“邓稼先以满腔的爱国热情,为建立和发展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增强国防力量,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而呕心沥血,默默无闻地忘我奋斗数十年,无私地奉献了大半生的精力,他是新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楷模。”(上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北京大学评)
电影原型
邓稼先
戏剧原型
2018年5月14日,原创大型黄梅戏《邓稼先》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该剧由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创排,讲述了邓稼先的家国情怀、奉献精神和崇高追求。
评书原型
《忠心报国邓稼先》是由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王寿章创编的评书新段。
舰船命名
2016年2月2日,邓稼先号(舷号874)船入列命名授旗仪式在海军浙江舟山某军港举行。邓稼先号是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新型海洋综合调查船。
纪念邮票
邓稼先
树立铜像
2018年9月4日,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两弹城”举行了邓稼先铜像安放仪式。
旧居
绵阳市境内的两弹城景区保留有邓稼先旧居,邓稼先曾在这里居住 。
纪念故居
邓稼先故居坐落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北麓,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2017年被列为全国红色经典景区名录。
纪念场馆
2021年10月21日,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稼先公园内的邓稼先生平陈列馆正式开馆运行。陈列馆已成为安徽省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之一,也是怀宁县新增的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