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C-3 编辑
DC-3(Douglas DC-3),是美国道格拉斯公司研制的一种固定翼螺旋桨驱动的客机。它的飞行速度和距离改变了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的航空运输业。它对航空业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持久影响使它成为最重要的运输飞机之一。
中文名:DC-3
外文名:DC-3 transport
前型/级:DC-2
研制单位:道格拉斯公司
国家:美国
飞机类型:运输机
简介
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卓越表现,DC-3一共生产了13000余架,这在民航史上是空前的。DC-3被认为是航空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运输机之一。
历程
DC-3运输机
衍生型
C-47内部
Dakota III(编号ZA947)
C-53D
里-2(苏联仿制的C-47)
C-47A
DC-3的最初军用版本
RC-47A
C-47A的高空拍照及电子信号情报侦察型
SC-47A
C-47A的搜救型,在1962年改名为HC-47A
VC-47A
C-47A的VIP运送型
C-47B
装有R-1830-90引擎,机仓增压器及额外附加燃料以应付驼峰航线的型号
VC-47B
C-47B的VIP运送型
XC-47C
加装Edo Model 78浮筒的水上飞机试验版本
C-47D
二战后拆除引擎增压器的C-47B
AC-47D
机身装有三挺7.62毫米六管机枪的炮艇机,48枚Mk 24照明弹
EC-47D
C-47D的早期空中攻击任务型号,在1962年改名为AC-47D
RC-47D
C-47D的高空拍照及电子信号情报侦察型
SC-47D
C-47D的搜救型,在1962年改名为HC-47D
VC-47D
C-47D的VIP运送型
C-47E
货物运送改装型号,可载27至28人或18至24版货物
C-47F
YC-129的重新设计版本,交给美国空军评估的超级DC-3原型机,后较交美国海军并改名为XR4D-8
C-47L/M
C-47H/J的美国海军专员专用客机及美军顾问团(MAAG)的改装版本
EC-47N/P/Q
C-47A及C-47D的电子信号情报/空降无线电测向器任务改装版本,N型及P型的无线电频道不同,Q型改用数位类比无线电系统,亦改良了天线及升级引擎
C-47R
C-47M改装以适合在厄瓜多尔高海拔飞行的版本,只有1架
C-47T
翻新至BT-67的版本
C-48 至 C-52
民用DC-3改装至军用的版本
C-48
前联合航空的DC-3A,只有1架
C-48A
有18个座位的DC-3A,共有3架
C-48B
前联合航空的DST-A,被用作空中救护车,内有个16床位,共有16架
C-48C
有21个座位的DC-3A,共有16架
C-49、C-49A、C-49B、C-49C、C-49D、C-49E、C-49F、C-49G、C-49H、C-49J、C-49K
DST及DC-3的改装型,共有138架服役
C-50、C-50A、C-50B、C-50C、C-50D
DC-3的改装型,共有14架
C-51
由加拿大殖民地航空拥有,装民航机标凖的侧门,只有1架
C-52、C-52A、C-52B、C-52C、C-52D
装有R-1830引擎的DC-3A,共有5架
C-53 Skytrooper
C-47的运兵机版本
XC-53A Skytrooper
装有开缝襟翼及翼边防结冰热气系统的版本,只有1架
C-53B Skytrooper
C-53加装额外附加燃料及独立导航装置的版本,共有8架
C-53C Skytrooper
装有大型侧门的,共有17架
C-53D Skytrooper
改用24伏特电子系统的版本的C-53C,共有159架
C-68
内有21个座位的DC-3As,共有2架
C-117A Skytrooper
内有24个民用客机式座位的C-47B,共有16架
VC-117A
C-117的VIP运送型,共有3架
SC-117A
以C-117C改装的海空搜救机,只有1架
C-117B/VC-117B
由C-117A改装,拆除机仓增压器,后改良至VC-117B
C-117D
美国海军的R4D-8
vLC-117D
美国海军的R4D-8L
TC-117D
美国海军的R4D-8T
VC-117D
美国海军的R4D-8Z
YC-129
交给美国空军评估的超级DC-3原型机,后较交美国海军并改名为XR4D-8
XCG-17
以C-47改装成40个座位及拆除引擎的滑翔机试验机,只有1架
R4D-1 Skytrain
美国海军的C-47
R4D-2
由美国东方航空交给美国海军作的VIP运送型,改名为R4D-2F,后再改名为R4D-2Z,共有2架
R4D-3
交给美国海军的C-53C,共有20架
R4D-4
改装后的DC-3,共有10架
R4D-4R
DC-3的人员运送型,共有7架
R4D-4Q
R4D-4的雷达反制版本
R4D-5
改用24伏特电子系统的版本,在1962年改名为C-47H
R4D-5L
南极洲飞行版本的R4D-5,在1962年改名为LC-47H
R4D-5Q
R4D-5的电子反制训练机版本,在1962年改名为EC-47H
R4D-5R
R4D-5的私人客机(可载21人)及训练机版本,在1962年改名为TC-47H
R4D-5S
R4D-5的反潜机版本,在1962年改名为SC-47H
R4D-5Z
R4D-5的VIP运送型,在1962年改名为VC-47H
R4D-6
改用汉密尔顿(Hamilton Standard)标准螺旋桨的R4D-5,在1962年改名为C-47J,R4D-6L、Q、R、S及Z型与R4D-5系列相同,亦在1962年改名为LC-47J、EC-47J、TC-47J、SC-47J及VC-47J
R4D-7
R4D-6/C-47J的飞行训练机版本,在1962年改名为TC-47K
R4D-8
以R4D-5及R4D-6改装机翼及重新设计机尾,在1962年改名为C-117D
R4D-8L
用于南极飞行的R4D-8改装版本,在1962年改名为LC-117D
R4D-8T
用R4D-8改装的人员训练机,在1962年改名为TC-117D
R4D-8Z
用R4D-8改装的人员运输机,在1962年改名为VC-117D
Dakota I
皇家空军的C-47及R4D-1
Dakota II
皇家空军的DC-3
Dakota III
皇家空军的C-47A
Dakota IV
皇家空军的C-47B
性能数据
C-47三视图
挂载重量: 6,000 磅(2,700 公斤)物资
长度: 63 尺 9 寸(19.43 米)
翼展: 95 尺 6 寸(29.11 米)
高度: 17 尺 0 寸(5.18 米)
翼面积: 987 尺²(91.70 米²)
空重: 18,135 磅(8,225 kg)
载重: 26,000 磅(11,800 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 31,000 磅(14,000 公斤)
发动机: 2×Pratt & Whitney R-1830-90C "Twin Wasp" 14汽缸 星型引擎(radial engine),每个 1,200 匹(895 千瓦)
性能
最高速度: 224 英里/小时 (195 节,360 公里/小时)
巡航速度: 160 英里/小时(140 节,260 公里/小时)
航程: 1,600 英里(1,400 海里,2,600 公里)
实用升限: 26,400 尺(8,050 米)
爬升率: 1,130 尺/分(5.75 米/秒)
翼负荷: 26.3 磅/尺²(129 公斤/米2)
推重比: 0.092 匹/磅(150 W/公斤)
DC-3运输机
作为世界上服役时间最长的飞机,DC-3在其服役期间,足迹遍及全球,经历惊险而神奇。
奇迹
你听说过飞机撞山而复飞的事吗?的确,有那么一次……
1957年4月21日,下午1点23分,美国边区航空公司“飞行7号”DC-3从美国普雷斯科特起飞,到亚利桑那州的菲尼克斯去。机上旅客23名,空勤组3人,即正副驾驶员和1名乘务员。飞行途中,约在6500百英尺(1,981米)高度飞机要穿过两山之间的峡谷,右边是布雷德肖山,左边是新河山区。
天气虽然不太理想,却仍然处于可见飞行条例范围内。飞机接近新河山区的“眺望点”时,驾驶员注意到天气变坏,目视飞行比较困难,就通知空中交通管制,要求允许仪表通行,时间是午后1点39分。
飞机越飞越慢,越飞越低,最初,驾驶员以为是受到紊流的干扰所引起的,便增加转速,加大功率,但是不能制止飞机慢慢下降,轻飘飘地掉入前面的低云层中。再加油,飞机却继续下沉。驾驶员意识到飞机处于一股强烈的向下气流中,推油门到全功率状态,并且感到,飞机进入云层时头稍稍上仰。
大约在午后1点44分,副驾驶员接收到空中交通管制的无线电通话,允许他们仪表飞行,当时高度表指针指向4,500英尺(1.371米)。说时迟,那时快,正当发动机竭力爬升时,飞机猛然撞山。
飞行员还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情,更想不到下一步的艰难险阻,只觉得飞机急剧地向右上方倾斜,然后翻向左边,便本能地关掉右发动机的油门,踩右脚满蹬,让方向舵向右到极限位置,企图使飞机外滑到水平飞行状态。虽然飞机由于严重震动遭到破坏,却仍然对操纵反应灵敏,摇摇晃晃地上升,并且从撞击点飞走,几秒钟之后,飞出云层,进入晴空。飞行员凝神一看,发现飞机左翼几乎剪断了9英尺。
“飞行七号”摇摇晃晃地继续飞行,午后2点零5分安全降落,比规定时间仅迟到2分钟。飞行84英里,其中至少37英里是令人毛骨悚然的飞行。
击败战斗机
这是多么令人难于置信的事呀!自卫能力很差的运输机怎么会击败全副武装的战斗机呢?事情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国南部,中国—缅甸—印度战场上。天气晴朗,红日高悬,重重叠叠的群山,显得苍翠可爱。山峰上面,飞翔着一架同盟国的军用运输机C-47,即DC-3的军用型。突然,中途窜出一架攻击型日本零式战斗机,像老鹰扑向小鸡一样,从后面猛烈撞击C-47飞机的尾部,几乎撞掉1.5英尺长的方向舵,日本零式战斗机像醉鬼一样歪歪扭扭地下沉坠毁,而C—47却迂回地飞向基地,并且迅速修复,投入繁忙的运输线。在同盟国的运输机中,C-47被认为是唯一的撞毁敌机的运输机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神风式飞行员又名自杀飞行员,起飞之后,不再返回。有一次,一名日本神风式飞行员驾驶一架攻击机,射击C-47,企图打下那架笨重的、未武装的运输机。在几次没射中的情况下,神风式飞行员便驾驶飞机冲向毫无防御能力的C-47,在机身脊背擦穿一个洞。神风式飞机燃着熊熊大火下坠,C-47运输机却耸着肩膀沿着航线继续飞行。
趣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架中国的DC-3飞机,因发动机故障被迫停飞,遭受5架日本战斗机的扫射,机翼和机身上击穿了三千多个弹孔。发动机马马虎虎被修复,被子弹打穿的孔也用帆布和临时准备的粘合剂补上了。飞机起飞后,陷入暴风雨中,发动机粗鲁地咆哮着,一阵阵地喷出蓝色和橙黄色火焰,大雨迅速将修补的补丁冲走。当飞机蹒跚地奔向机场时,雨打在机身和机翼上,升起尖哨声。六架敌机组成的巡逻队好像发现猎物似的,立即奔向狼狈飞行的DC-3。但是,没有发起攻击,敌机就退却了。安全着陆之后,飞机空勤组监听到一则东京广播消息,描述一件同盟国的新型秘密武器,“它飞行时喷出火焰,发出尖叫声”!
另外,一架日本轰炸机炸掉了停放在中国某地机场上的DC-3的整只机翼。在急需运输的情况下,人们将粗略相似,空闲没用的DC-2的一侧翼(短五英尺)安装在DC-3上,并且作了调整,以免飞行时发生横滚。这架拼凑的飞机竟然飞行了许多小时,没出事故。
有一次,C-47在空中飞行用完了燃油,空勤人员跳伞。而飞机呢,自己柔和地降落在草地上,完好无恙,距离空勤人员弃机的地方仅仅数英里。
反复超载,是DC-3忍受的另一桩事。例如DC-3的军用型C-47运输机,按照设计能力运载乘客最多不超过三十名,在缅甸,一次竟运载了七十四名。更为玄乎的是,在巴西,DC-3飞机一次竟塞满93名洪水灾民,笨重地飞离灾区。
转亏为盈
旧中国时期的DC-3与空乘
冰岛航空公司的两位老板付出六百美元,买下那架被遗弃的C-47的打捞权。次年春天,用挖掘机和推土机将它挖出来了,沿着冰川下游拖运四十三英里,到一个临时拼凑的简易机场。爬入驾驶舱检查,高兴地发现,虽然飞机在深雪中埋藏了几个月,蓄电池内还剩下许多电,足以起动两台发动机。所以就驾驶飞机飞回冰岛航空公司在附近的指挥部。航空公司突然获得这一件宝贵的新财富,喜出望外,决定让飞机飞到英国,改装成商业运输机。但是,飞机在英国机场刚刚停稳,改装工作尚未开始,西班牙航空公司愿意出七万五千美元购买。数目相当可观,当即接受。冰岛航空公司除去各项打捞费用总共六千美元而外,净得六万九千美元。
改进
DC-3的早期现代化改装——三涡轮-3型
较早的涡桨达柯他之一是美国康罗伊公司的“三涡轮-3”,安装了3具普惠加拿大PT6A-45 涡桨发动机,每具功率1,174等效马力,第3具发动机安装在机鼻。3具涡轮发动机使达柯他动力过剩,有很好的短距起飞特性,但驾驶舱的人员不得不强忍吸入发动机废气之苦。
DC-3后期现代化改装型——BT-67
新中国民航的DC-3
现代化升级包括前机身加长1米,并去掉不必要的无线电技师舱,使货舱隔板前移,使BT-67内部空间多35%。BT-67安装了现代化的航电、电力、液压和燃料系统。机翼经过修改以增强低速性能,翼尖改为方形。
BT-67能比DC-3多装1,800公斤货物,巡航速度增加72 公里/小时。“崭新”的BT-67价值4 百万美元。有5架BT-67机鼻上部安装了前视红外转塔,并有一座12.7毫米机枪转塔与之随动,卖给了哥伦比亚用于反毒品巡逻。BT-67在全世界的应用很广,从泰国的人工降雨到美国林业局的空降消防员作业。
南非空军已改装了30 架“C-47TP涡轮达卡”,改装方式与BT-67类似。南非空军使用这些飞机执行从贵宾运输到电子情报搜集和海上巡逻等各种任务。用于海上巡逻的C-47TP在机鼻配备有前视红外转塔。
巴塞尔公司现在仍在继续销售改装一新的涡桨达柯他,从1930年DC-1诞生到现在已经有70余年,天晓得老而弥坚的达柯他还要继续飞行多少年。
DC-3 | |
用途 | 民航运输 |
首航 | 1935年 |
长度 | 19.7 米 |
翼展 | 29.0 米 |
高度 | 5.16 米 |
空机 | 8,300 公斤 |
最大起飞重量 | 11,400 公斤 |
附录
DC-3
在中国
DC-3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包括国民政府时期、新中国建国后以及海峡两岸。
1929年,国民政府先后成立以上海为飞行基地的沪蓉航空线管理处、中美合资的中国航空公司(简称“中航”)和中德合资的欧亚航空公司(简称“欧亚”),以及后来组建的中央航空公司(简称“央航”),抗战胜利后也将总公司设在上海。至民国38年5月,以上各航空公司使用的飞机有史汀生型上单翼飞机,洛宁型水陆两用飞机,西科斯基S-38型水陆两用飞机,道格拉斯-道尔芬型水陆两用飞机,福特-3型飞机,道格拉斯DC-2、DC-3、DC-4型飞机,C-47、C-46型飞机,容克F13、W33、W34、JU52型下单翼飞机,以及康维尔240型飞机等,这些飞机主要由美国和德国制造。上海解放前夕,各航空公司将能使用的绝大部分飞机转移至香港。
1939年,国民政府交通部与苏联中央汉口管理局签订中苏航运合约,合资组成中苏航空公司。航线定为从哈密经迪化到苏联的阿拉木图。公司有3架美式DC-3民航机,1939年12月5日通航。1948年合作期满停航 。
DC-3客机
退役DC-3飞机沉寂24年,如今变成麦当劳餐厅
上海解放初至1951年,经民航员工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陆续修复了“中航”和“央航”弃置在上海的12架破旧飞机,其中C-46型飞机10架,C-47型飞机2架。这些运输机对于新中国早期民航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5年8月27日,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和蒋介石的代表张治中乘C-47飞机到延安来接毛泽东。8月28日,毛泽东等人乘此机离开延安赴重庆谈判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