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8年伦敦奥运会 编辑
1908年伦敦奥运会即第四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08年4月27日起在英国伦敦举行。本届奥运会有22个国家报名参加。其中芬兰,土耳其,新西兰(作为澳大拉西亚的一部分)是首次参加奥运会,英国在本届运动会上获得145枚奖牌,美国获得47枚奖牌,瑞典获得25枚奖牌。
中文名:1908年伦敦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外文名:The 1908 London Olympic Games
举办时间:1908年4月27日 至 1908年10月31日
举办地点:英国伦敦
赛事类型:综合类
参赛国家地区:22
参赛人数:2034
届数:4
上一届:1904年圣路易斯奥运会
下一届: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
比赛项目:24个大项
主会场:白城运动场
1908年伦敦奥运会海报
因此,本届奥运会的会徽就是以“白城”运动场为主题的。一名跳高运动员正从以“白城”运动场为背景的画面中心跳跃出来,透视绘画手法的运用,使整个画面具有了一定的空间感。在近一个世纪前,这是艺术上一次大胆的尝试。
本届奥运会于7月13日正式开幕,但实际比赛已于4月27日开始,直至10月31日才宣告结束,总共开了六个多月,是历届奥运会时间最长的一次。参加本届奥运会的国家有22个,运动员2034人,其中女运动员36人。总人数比前3届的总和还要多,初步显示了奥运会的魅力。虽然奥运会比赛项目在1906年的特殊奥运会上已得到精简,但本届为了配合法兰西─不列颠世界博览会,更多地吸引参加国和观众,组织者又将比赛项目增加到22种109项之多。新增设的项目为古式宫廷网球、水上摩托、短柄墙球、曲棍球等。另外还第一次列入了花样滑冰。
申请举办第4届奥运会的候选城市有德国的柏林、意大利的米兰和罗马。顾拜旦想以古罗马的辉煌文化感染和影响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于是在1904年国际奥委会全会上,决定由罗马承办第四届奥运会。但意大利因国内出现多次地震和火山爆发,经济蒙受重大损失,遂在1906年的雅典届间奥运会上,以财政困难无力兴建多种竞赛场馆为由,宣布放弃主办权。
此时距离奥运会开幕只剩下两年,时间紧迫,国际奥委会一时不知所措。这时,51岁的英国击剑明星格伦菲尔代表英国体育界向顾拜旦表示,伦敦可以担负起这个重任。顾拜旦闻讯大喜,他早就想过,也只有世界上的这个体育先进国家能完成这项重任了。
1906年,地位显赫的格伦菲尔继位,成为第26代德斯伯勒勋爵(Lord Desborough)。他出任伦敦奥运会组委会主席,积极进行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但要想在两年时间内完成一切基本建设工作和浩繁的组织工作,必须付出超人的努力。骄傲的英国绅士们相信自己的能力,他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世人一个满意的答复。英王爱德华七世也亲自出面支持、过问奥运会的筹备事宜。不料英国政府不买英王爱德华七世的面子,拒绝给伦敦奥运会以任何财政资助。关键时刻,当时正在伦敦举办的法兰西─不列颠世界博览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集资4.4万英镑解决了经费问题。为此,东道主拟让奥运会与这个博览会同时举行。
但国际奥委会鉴于上两届奥运会的教训,对此不表赞同。顾拜旦认为奥运会应该独立自主,不应该再重蹈覆辙。但就当时的情形来讲,也实在无奈,只好迁就现实。他们唯一的希望是尽量减少博览会对奥运会的干扰和影响。事实证明,1908年伦敦奥运会除了时间拖长一些以外,基本上没受到什么干扰和影响。因为这个博览会之所以给伦敦奥运会组委会以资助,主要是为了维护大不列颠的民族荣誉。
伦敦组委会用上述赞助款专门修建了一座大型运动场,位于伦敦西郊并靠近法兰西—不列颠世界博览会,就当时的条件来看,这个体育场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体育建筑了,而且它的修建仅用了10个月,并第一次向观众提供了钢结构的看台,气势颇为恢宏。博览会的义举和壮观的奥林匹克建筑群的落成,唤起了英国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他们以现代体育发源地主人兼奥运会东道主的身份,用挑剔的眼光审视着奥林匹克世界。虽说当时还没有专门处理技术问题的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但英国人并不在意,他们有自己的尺度、自己的规则。他们将码改为米,将英里改为公里,还严格地审查了选手的业余身份。这些做法曾使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等国颇为恼火,甚至还同组委会发生了冲突。
不过,这些小小的麻烦不足以影响伦敦奥运会成为奥运史上初具规模的大赛。从1908年4月起,两千多名运动员聚集到伦敦,开始了长达半年的马拉松式角逐。
1908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
大赛奖牌
奖牌正面描绘的是两位女性为一名年轻的奥运冠军佩戴月桂花环的场景。正中下方刻有“1908年伦敦奥运会”字样。
奖牌背面为英格兰守护神圣乔治像。传说这名圣战者杀死了一条恶龙,解救了被困的公主。
1908年伦敦奥运会奖牌背面
奥运门票
1908年伦敦奥运会门票
门票1908年伦敦奥运会主体育场
就当时的条件来看,这个体育场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体育建筑了,而且它的修建仅用了10个月,并第一次向观众提供了钢结构的看台,气势颇为恢宏。博览会的义举和壮观的奥林匹克建筑群的落成,唤起了英国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他们以现代体育发源地主人兼奥运会东道主的身份,用挑剔的眼光审视着奥林匹克世界。
射箭 | 田径 | 击剑 | 足球 | 体操 | 射击 | 自行车 |
曲棍球 | 帆船 | 赛艇 | 汽艇 | 跳水 | 游泳 | 水球 |
网球 | 摔跤 | 马球 | 拔河 | 橄榄球 | 长曲棍球 | 花样滑冰 |
1908年伦敦奥运会比赛瞬间
本届共设有24个大项,首次列入的有曲棍球、水上摩托和一些奇异不常见的项目,如热杰球,这是一种法古老的类似网球打法的球。这项比赛在奥运会上寿命不长,以后只在第七届列入过。大会还第一次列入了花样滑冰。比赛是在人工冰场进行的。女子参加的项目只有 网球、射箭和花样滑冰。伦敦奥运会田径赛共27个项目,创16项奥运会纪录,其中有5项高于当时的世界最佳成绩。在项目上也有所翻新。
1908年伦敦奥运会历史瞬间田径运动在英国有相当长的历史与传统,而美国在前几届奥运会上都显示了很强的实力,因此,这届奥运会的田径比赛成了最吸引人的项目。本届奥运会报名参加田径比赛的选手多达455人,来自20个国家。具体项目有些变化:取消了立定三级跳远,增设了希腊式的掷标枪、掷铁饼和接力赛跑等。最早的接力赛是1600米接力,4位接力选手跑的距离分别是:第一、二两棒均为200米,第三棒400米,第四棒800米。
比赛期间,伦敦阴雨连绵,令美国选手极不适应,许多选手输给了不见经传的“无名之辈”,在27项比赛中只拿了15项冠军。其中除了100米冠军是南非选手、200米冠军是加拿大选手、标枪冠军是瑞典选手之外,余下的8项冠军全部被英国队夺得。
1908年伦敦奥运会马拉松赛
伦敦奥运会上最令人难忘的是马拉松比赛,为了便于王室成员能见识这项精彩比赛的起跑,组委会将起点定在伦敦郊外温莎王宫的草坪前,终点为奥运会赛场国王包厢处,第一次使比赛距离达到42.195公里。这便是今日马拉松长跑正式距离的由来。
1908年伦敦奥运会
参赛国家及地区分布本届奥运会有22个国家报名参加。其中芬兰,土耳其,新西兰(做为澳大拉西亚的一部分)是首次参加奥运会。
阿根廷 | 澳大拉西亚 | 奥地利 | 比利时 | 波希米亚 | 加拿大 |
丹麦 | 芬兰 | 法国 | 德国 | 希腊 | 英国 |
匈牙利 | 意大利 | 荷兰 | 挪威 | 俄罗斯 | 南非 |
瑞典 | 瑞士 | 土耳其 | 美国 | - |
伦敦奥运会最大的胜利者是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英国,一共获56枚金牌、50枚银牌、39枚铜牌;美国队获金、银、铜牌数依次为23、12、12;瑞典获金、银、铜牌数依次为8、6、11。英国为了炫耀本国的成绩,公布了各国获得奖牌的统计数字,开了以后历届奥运会设立各国“奖牌榜”的先河。这样虽增加了各队竞争的气氛,但也导致了此后所谓“国家主义”与“奖牌主义”的争论,促使日后国际奥委会不得不在宪章中明文规定奥运会是运动员个人及团队之间的比赛,而非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
另外,从这届奥运会起,奥运会的奖牌开始规范化。其标准样式,是1907年5月在国际奥委会全会上制定的,直径为60毫米,正面使用国际奥委会制定的统一图案,反面由主办国设计,以突出国际奥委会的地位和作用。
获金运动员
大项 | 小项 | 金牌运动员 | 大项 | 小项 | 金牌运动员 |
---|---|---|---|---|---|
马球 | 男子 | 英国队 | 田径 | 男子跳远 | 艾恩斯(美国) |
曲棍球 | 男子 | 英国队 | 男子跳高 | 波特(美国) | |
墙网球 | 男子双人 | 埃斯特/彭内尔(英国) | 男子标枪 | 莱明(瑞典) | |
墙网球 | 男子单人 | 埃文·诺尔(英国) | 男子撑杆跳高 | 库克(美国) | |
橄榄球 | 男子 | 澳大拉西亚 | 男子古典式铁饼 | 谢里登 | |
赛艇 | 男子四人无舵手 | 卡德摩尔/加尔兰/马克尼顿/史密斯(英国) | 男子自由式标枪 | 莱明(瑞典) | |
男子双人无舵手 | 份宁/汤姆森(英国) | 体操 | 男子团体 | 瑞典队 | |
男子八人单桨有舵手 | 英国队 | 男子个人全能 | 阿尔贝托(意大利) | ||
男子单人双桨 | 布莱克斯塔夫(英国) | 网球 | 男子室内双打 | 巴雷特/戈尔(英国) | |
射击 | 男子1000码自选步枪卧射 | 米尔纳(英国) | 女子室内单打 | 史密斯(英国) | |
男子100米跑鹿双发 | 文南斯(美国) | 男子室内单打 | 戈尔(英国) | ||
男子100米跑鹿单发 | 斯万(瑞典) | 男子双打 | 多尔泰/希利亚德(英国) | ||
男子100米跑鹿单发团体 | 瑞典队 | 女子单打 | 钱伯斯(英国) | ||
男子25码小口径步枪显现靶 | 斯泰尔斯(英国) | 男子单打 | 里奇(英国) | ||
男子25码小口径步枪移动靶 | 弗莱明(英国) | 跳水 | 男子三米跳板 | 齐纳(德国) | |
男子300米自选步枪三种姿势 | 黑格鲁德(挪威) | 男子十米跳台 | 约翰松(瑞典) | ||
男子50码军用步枪团体 | 美国队 | 游泳 | 男子100米仰泳 | 比贝尔施泰因(德国) | |
男子50米手枪 | 范阿斯布洛克(比利时) | 男子100米自由泳 | 丹尼尔斯(美国) | ||
男子50米步枪卧射 | 卡内尔(英国) | 男子1500米自由泳 | 泰勒(英国) | ||
男子50和100码小口径步枪团体 | 英国队 | 男子200米蛙泳 | 霍尔曼(英国) | ||
男子全口径步枪团体 | 挪威队 | 男子400米自由泳 | 泰勒(英国) | ||
男子步枪团体 | 美国队 | 男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 | 英国队 | ||
男子多向飞碟 | 尤因(加拿大) | 摩托艇 | 男子60英尺以下级 | 雷德伍德(英国) 斯罗尼科罗弗特(英国) | |
男子飞碟团体 | 英国队 | 男子8米级 | 斯罗尼科罗弗特(英国) | ||
射箭 | 男子50米大陆式单轮 | 格里索(法国) | 男子9米级 | 雷德伍德(英国) | |
女子全国式双轮 | 纽沃尔(英国) | 男子公开级 | 特布罗恩(法国) | ||
男子约克式双轮 | 多德(英国) | 拔河 | 男子 | 英国队 | |
拳击 | 男子71.67公斤以上级 | 奥尔德姆(英国) | 自行车 | 男子场地自行车100公里 | 巴特利特(英国) |
男子52.62公斤以下级 | 托马斯(英国) | 男子场地自行车双人2000米 | 奥弗雷/希莱斯(法国) | ||
男子52.62-57.15公斤级 | 冈恩(英国) | 男子场地自行车20公里 | 金格斯布里(英国) | ||
男子57.15-63.5公斤级 | 格雷斯(英国) | 男子场地自行车5000米 | 琼斯(英国) | ||
男子63.5-71.67公斤级 | 道格拉斯(英国) | 男子场地自行车团体1980码追逐赛 | 英国队 | ||
水球 | 男子 | 英国队 | 男子场地自行车一圈争先赛 | 约翰逊(英国) | |
田径 | 男子100米跑 | 沃克(南非) | 兜网球 | 男子 | 加拿大队 |
男子10英里竞走 | 拉尔纳(英国) | 帆船 | 12米型(混合) | 英国队 | |
男子110米跨栏 | 史密斯(美国) | 6米型(混合) | 英国队 | ||
男子1500米跑 | 斯巴达德(美国) | 7米型(混合) | 英国队 | ||
男子200米跑 | 克尔(加拿大) | 8米型(混合) | 英国队 | ||
男子3200米障碍 | 拉塞尔(英国) | 摔跤 | 男子古典式93公斤以上级 | 韦斯(匈牙利) | |
男子3500米竞走 | 拉尔纳(英国) | 男子古典式66.6公斤以下级 | 波罗(意大利) | ||
男子3英里跑团体 | 英国队 | 男子古典式66.6-73公斤级 | 马滕松(瑞典) | ||
男子400米跑 | 雷尔斯维尔(英国) | 男子古典式73-93公斤级 | 维克曼(芬兰) | ||
男子400米跨栏 | 培根(美国) | 古典网球 | 男子个人 | 高尔德(美国) | |
男子4100接力跑 | 美国队 | 花样滑冰 | 混合双人 | 布格尔/许布勒(德国) | |
男子5英里跑 | 沃伊特(英国) | 男子特殊图形 | 帕宁(俄罗斯) | ||
男子800米跑 | 斯巴达德(美国) | 女子个人 | 塞耶斯(英国) | ||
男子马拉松 | 海斯(美国) | 男子个人 | 萨尔霍夫(瑞典) | ||
男子立定跳远 | 尤里(美国) | 击剑 | 男子佩剑团体 | 匈牙利队 | |
男子立定跳高 | 尤里(美国) | 男子佩剑个人 | 福克斯(匈牙利) | ||
男子链球 | 弗拉纳根(美国) | 男子重剑团体 | 法国队 | ||
男子铅球 | 罗斯(美国) | 男子重剑个人 | 阿利贝 | ||
男子三级跳远 | 艾亨(英国) | 足球 | 男子 | 英国队 | |
男子铁饼 | 谢里登(美国) |
奖牌榜
名次 | 国家或地区 | 金牌 | 银牌 | 铜牌 | 总计 |
1 | 英国 | 56 | 50 | 39 | 145 |
2 | 美国 | 23 | 12 | 12 | 47 |
3 | 瑞典 | 8 | 6 | 11 | 25 |
4 | 法国 | 5 | 5 | 9 | 19 |
5 | 德国 | 3 | 5 | 4 | 12 |
6 | 匈牙利 | 3 | 4 | 2 | 9 |
7 | 加拿大 | 3 | 3 | 7 | 13 |
8 | 挪威 | 2 | 3 | 3 | 8 |
9 | 意大利 | 2 | 2 | 0 | 4 |
10 | 比利时 | 1 | 5 | 2 | 8 |
11 | 澳大利亚 | 1 | 2 | 2 | 5 |
12 | 俄国 | 1 | 2 | 0 | 3 |
13 | 芬兰 | 1 | 1 | 3 | 5 |
14 | 南非 | 1 | 1 | 0 | 2 |
15 | 希腊 | 0 | 3 | 1 | 4 |
16 | 丹麦 | 0 | 2 | 3 | 5 |
17 | 波希米亚 | 0 | 0 | 2 | 2 |
18 | 奥地利 | 0 | 0 | 1 | 1 |
19 | 荷兰 | 0 | 0 | 1 | 1 |
总 计 | 110 | 106 | 102 | 318 |
1.奥林匹克名言的产生
7月9日,是未安排比赛的星期天。大家出于宗教信仰的原因都到伦敦最著名的圣保罗大教堂参加基督教礼拜活动。宾夕法尼亚大主教有感于彼得里的事迹,在讲道时使用了一句:“在奥运会上,参加比取胜更重要。”这使在座的顾拜旦非常感动,他因此把这句话改编为“在奥运会上最重要的是参加,而不是取胜,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斗争,不是征服而是努力奋斗。”自1908年起,这句名言成为奥林匹克的信念,出现在历届奥运会及有关奥林匹克活动的场合与刊物上,流传至今。
2.奥运会被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从4月27日到10月31日,夏季运动会然后是秋季运动会(花样滑冰,拳击和团体项目:足球,曲棍球,橄榄球和长曲棍球)
3.首次为奥运会专门建了体育场
伦敦奥运会首次修建了游泳池,使奥运会游泳比赛结束了在海湾、河流和人造水池中比赛的历史。
4.马拉松规定长度
本届奥运会最著名的就是马拉松。最后长度被定为42公里195米,最后的195米就是从温莎堡到皇家包厢的距离。自从1924年巴黎奥运会后,这一距离成为了正式马拉松的规定长度。
5.联合参赛
两个国家在同一名字下联合参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一个代表团身份出席,代表团名字叫作澳大拉西亚。
6.花样滑冰成为欧洲人的专利
英国、瑞典、俄国的运动员包办了男单、女单和双人的所有金牌。这次滑冰项目的设立,且使用人工冰场,都为以后冬季奥运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7.体操运动发源地之一的德国,派队在伦敦奥运会上进行体操表演。国际奥委会向德国体操队授予了奥林匹克奖杯。
8.本届奥运会为健全并建立奥运会的竞赛规则及裁判制度奠定了基础。
在拔河比赛时,按规则规定各队选手只能穿运动鞋。当美国与英国警察队对阵时,发现对手穿了带钢边的皮靴,就向裁判提出抗议。但英国裁判不予理会,美国队因此罢赛。最后英国3个队包揽了前三名。为此,有人讥讽英国裁判为“爱国裁判”。
东道主英国裁判的执法态度,引起了国际奥委会的注意。本届奥运会之后,国际奥委会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各有关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联系,逐步健全并建立奥运会的竞赛规则及裁判制度,改变了以前由国际奥委会与主办国负责处理竞赛及裁判问题的做法,规定今后裁判工作由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统一筹划。这对维护奥林匹克的公平竞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这届奥运会建立的许多制度,一直沿用至今。除了筹委会编印所有竞赛规程、规则以及安排的细节、宣传海报等之外,对参赛选手的资格,尤其是业余身份,也有严格的规定。个人项目,每国选手报名以12人为限。计量长度的单位,也改成公制。总之,本届奥运会一反前两届奥运会给世人留下的不良印象,以其良好的组织工作和出色的设备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奥林匹克理想逐步得到传播。
多兰多·皮特里
坚强的意大利人——糖果商多兰多·皮特里,身着19号运动衫的意大利糖果商多兰多·皮特里
坚强的意大利人—糖果商多兰多·皮特里
亨·泰勒
英国选手亨·泰勒
沃·怀南斯
美国选手沃·怀南斯
人满为患的体操场
1908年伦敦奥运会
父子同是神枪手
1908年第四届奥运会射击"跑鹿"单发赛中,61岁的奥斯卡·斯旺以25环的成绩获金牌。在团体赛中,又与儿子并肩作战,为瑞典队获冠立下了汗马功劳,父子俩一同登上了领奖台。留着长长白胡子的老斯万不但参加了伦敦奥运会,而且参加了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和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以72岁高龄成为奥运史上年纪最大的选手。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
上一篇 1904年圣路易斯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