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 编辑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West China Medical Center, Sichuan University)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四川大学下设二级学院,是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首批教育部、卫生部共建高校医学院的十所部属综合性大学医学院之一,首批试办临床医学八年制的五所院校之一,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创始成员之一。华西医学中心前身私立华西协合大学由美国、英国、加拿大等5个教会组织在成都华西坝创办创办于1910年3月11日,历经华西大学、四川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等阶段,于1998年成为首批4所“211工程”医学类院校之一。2000年9月四川大学和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四川大学,华西医科大学更名为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截至2024年5月官网显示,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占地1100余亩,设有5个学院,4所直属医院,全日制本科生4500余人,研究生3600余人,教职工及医务人员1.5万余人。医学国家级重点学科1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45个,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3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0个,本科专业17个,硕士点76个,博士点57个,博士后流动站10个。3个一级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融贯中西
1905年,英、美、加三国的五个基督教会决议在中国西部创办一所”规模宏大、科学完备”的高等学府,地址定在四川政治文化中心成都。随即在城南购置土地,建筑校舍。这里土地平旷,北傍锦江,风景清雅,由于华西协合大学的兴建,便有了”华西坝”的称谓。华西协合大学从1910年开学至1949年底成都解放,历经40年,逐步发展成为在国内外享有声望的大学之一。
华西协合大学
第一任校长毕启
华西协合大学的教师大多来自英国剑桥、牛津,加拿大多伦多,美国哈佛、耶鲁等院校,如莫尔思、林则、唐茂森、米玉士、吉士道、安德生、苏道璞、刘延龄等。学校也聘请前清优贡、举人、进士、翰林等作为国学教员,如成都著名的”五老七贤”。设立文学院、理学院、医牙学院,大学管理以”协合”为原则,管理体制仿牛津、剑桥,课程设置按哈佛体系。
1917年,在林则博士(加)主导下开设牙科系,创办华西协合大学牙学院、口腔病院、医牙研究室、口腔病研究室、《华大牙医学杂志》,成为中国现代口腔医学的开端。
私立华西协合大学
华西协合大学-校徽
五大学联合办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民族危难之时,为使友校不致停办,学子不致辍学,华大敞开心扉迎接友校和逃难的师生。同属教会学堂的金陵大学、齐鲁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燕京大学和华西协合大学五所大学在华西坝汇集后,在国难当头的环境中,将华西协合大学的校舍和设备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此时的华西坝,校园清旷,草色如茵,专家学者荟萃一地,盛极一时,成为大后方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同时,五大学的师生们怀着满腔热血和爱国精神,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之中。
华西协合大学校徽
庚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管华西协合大学,更名为华西大学。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华西大学更名为四川医学院。1985年,更名华西医科大学。
华西大学
刘承钊接受华西大学校印(1951)
1949年后,全校广大师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热情响应”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学校相继成立了中医、中药、工矿卫生、临床医学、基础中药等科研小组,提出了14个有影响的研究项目,为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这期间虽然受到”左”倾思想的影响,学校正常秩序一度被破坏,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努力下,学术研究和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较大发展,为以后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川医学院
1953年 重庆大学医学类专业,山东医学院药学专业,浙江医学院卫生专业调入。学校更名为四川医学院。设医学、口腔、卫生、药学4 个系和1所综合性附属医院。
1978年 恢复招收研究生,并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卫生部直属的重点医科院校。
华西医科大学
1985年学校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在人才培养、办学规模、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对外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90年代的华西医大
跨越发展
2000年9月四川大学和华西医科大学实现强强合并,组建新四川大学,这是两校光荣传统的历史传承,也是开创未来的新起点。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
四川大学华西校区校门
2010年,成为首批10所教育部、卫生部共建高等学校医学院(部,中心)之一。 2012年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官网显示,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拥有5个二级学院,17个本科专业。
院系名称 | 本科专业设置 |
---|---|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 基础医学、法医学 |
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护理学院) | 临床医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学 |
华西口腔医学院 | 口腔医学(八年制)、口腔医学(五年制) 、 口腔医学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口腔数字化技术双学位) |
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 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食品卫生与营养学、预防医学与软件工程 |
华西药学院 | 临床药学、药学 |
参考资料: |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官网显示,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拥有医学国家级重点学科1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45个,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3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0个,本科专业17个,硕士点76个,博士点57个,博士后流动站10个。在ESI排名中,世界前1‰的医学学科数2个,世界前5‰的医学学科数4个。
建设情况 | 学科 |
---|---|
国家级重点学科 | 呼吸系病学、普通外科学、外科学(胸心外科)、外科学(骨科)、内科学(消化系病)、肿瘤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等 |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 以生物治疗为主导的前沿医学基础医学与创新药物学、口腔医学、以精准医疗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与护理学 |
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 口腔医学 |
二级学科重点学科 | 内科学(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外科学(骨外,普外,胸心外)、口腔临床医学、口腔基础医学、法医、儿科、生物医学工程、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妇产科、肿瘤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药剂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重点培育)、麻醉学(重点培育) |
超前部署学科 | 医学大数据中心、老年康养医学中心、灾难医学中心、深地医学中心、健康食品科学评价体系研究中心、艾滋病防控综合研究中心 |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 华西医院: 麻醉科、病理科、实验医学科、骨科、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专科护理 2011年: 胸外科、神经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耳鼻喉科、中医外科、精神科、血液内科、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 2012年: 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肾病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眼科、皮肤科、急诊医学科 2013年: 肿瘤科、医学影像科、感染病科、康复医学科、风湿免疫科、器官移植科、疼痛科、老年病科、重点实验室 |
华西第二医院: 2011年:妇科、产科、新生儿科 | |
华西口腔医院: 2010年: 牙体牙髓科、牙周科 2011年: 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 2013年: 口腔正畸科、口腔种植科、儿童口腔科、口腔黏膜病科 | |
华西第四医院: 2010年:职业病科 | |
硕士点(不完全统计) | 基础医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特种医学、法医学 、龋病学、囗腔黏膜病学、口腔预防医学、牙髓病学、牙周病学、老年口腔医学等 |
博士点(不完全统计) | 生物与医药、药学、应激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等 |
参考资料: |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官网显示,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拥有教职工及医务人员1.5万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入选者25人 ,“973”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19人。
称号 | 姓名 |
---|---|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 魏于全、付小兵 、陈霖 、韩雅玲 |
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入选者 | 吕粟、钱志勇、许恒、陈崇等 |
“973”首席科学家 | 肖波、田卫东 、黄灿华 、魏于全 |
国家级教学名师 | 欧阳钦 、李甘地 、陈谦明 、周学东 、侯一平 |
参考资料: |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官网显示,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国家级教学平台11个。获批立项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首批7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12项(其中特等奖1项)、国家精品课程20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6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3门。
名称 | 专业/课程 |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2007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2008年)、四川大学华西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2012年)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法医学(2007年)、口腔医学(2008年)、病理学、循证医学(2009年)、药剂学(2010年) |
国家级教学平台 |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基础医学)、华西口腔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华西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等 |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法医学(2007年)、药学(2008年)、护理学(2009年)、基础医学(2010年) |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等 |
国家精品课程 | 病理学(2003年)、诊断学、口腔修复学(2004年)、口腔内科学、法医物证学、护理学基础(2006年)、循证医学、口腔黏膜病学、口腔颌面外科学(2007年)、口腔正畸学(2008年)、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法医毒物分析、药剂学(2009年)、儿科学、口腔基础医学(2010年)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病理学(李甘地)、口腔颌面外科学(石冰)、口腔基础医学(林云锋)、口腔黏膜病学(陈谦明)、口腔修复学(于海洋)、循证医学(李幼平)、诊断学(万学红)、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孙学礼)、儿科学(母得志)、法医物证学(侯一平)、法医毒物分析(廖林川)、护理学基础(冯先琼)、口腔内科学(周学东)、口腔正畸学(赵志河)、药剂学(张志荣) |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 万智《急救技能在身边的应用》、邹方东《细胞的命运》、刘春涛《慢性病防治与社会保健》、邢爱耘《专家教你生殖保健知识》(2013年)、侯一平《法医学》、周学东《口腔医学导论》(2016年) |
合作交流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积极推进与牛津大学共建中英高校医学联盟的各项筹备工作,目前已有20所中英高水平大学响应号召加入联盟;举办“2022中英高校医学创新合作论坛”。华西医院华西消化道肿瘤联合研究中心英方主任David Kerr教授等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天府友谊奖”。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作为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的招牌项目,一直在全球尤其是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享有良好口碑。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深入推进高端国际交流合作,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学校医学与托马斯杰弗逊大学、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梅奥医学中心、牛津大学圣爱德蒙学院、纽约长老会医院、伦敦国王医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世界一流大学及机构共建华西海外中心。成为亚洲牙科中心(ADC)主席单位等。
附属医院
截至2024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拥有四所附属医院 。
华西医院 | 华西第二医院 |
华西口腔医院 | 华西第四医院 |
参考资料: |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官网显示,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卫生计生委重点实验室3个 ,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6个。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 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口腔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重点实验室、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人类疾病生物治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口腔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靶向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国家卫生计生委重点实验室 | 口腔生物医学工程卫生部重点实验室、移植工程与移植免疫卫生部重点实验室、时间生物学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 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康复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靶向药物与释药系统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发育与妇儿疾病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精准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护理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护理与材料医工交叉研究中心 |
参考资料: |
研究成果
截至2020年,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获准“973”首席科学家项目3项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 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5项 、在国内医学教育期刊发表的医学教育论文121篇,据中国医科大学国际医学教育研究院《2020年国际医学教育研究前沿报告》关于“中国医学教育研究领域ESI排名前10机构分布”显示,在全国内地高校中,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医学教育研究论文近十年平均被引量位列第二(仅次于北京大学)
奖项 | 项目 |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基于药效团模型的原创小分子靶向药物发现(2018年) 、磁共振影像学分析及其对重大精神疾病机制的研究(2015年)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肺癌早期精准诊断关键技术的建立与临床应用、静脉注射用脂质类纳米药物制剂关键技术及产业化(2020年) 、牙体牙髓病防治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2016年)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微创化保肛术与肿瘤微转移的临床应用研究(2006年) 、吸入麻醉的研究(2004年) |
“973”首席科学家项目 | 基因治疗的应用基础研究 、病毒诱导肿瘤发生的氧化还原蛋白质组研究 、牙发生发育分子机理及牙齿再生研究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5月官网显示,四川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涵盖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艺等学科门类,现有纸质文献总量839万册,可访问文献数据库325个。(中文数据库123个、外文数据库206个),拥有珍贵的古籍特藏文献26.8万册(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48部),其中华西医学分馆位于华西校区内,馆舍面积8800平方米。馆藏以医学文献为主,形成了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色资源体系,其中口腔医学文献的收藏优势尤为突出。
学术期刊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华西药学杂志
华西医学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校标志
校徽
四川大学校徽
校旗
四川大学校旗为红、灰双色旗帜。
四川大学校旗
精神文化
校训
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是四川大学发展历程、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学校整体价值追求的总体概括。
校歌
《四川大学校歌》采自于学校历史上张澜担任校长期间的校歌,由张澜等作词、佚名作曲。
校歌歌词: 岷山峨峨开天府, 江水泱泱流今古。 聚精会神生大禹, 近揆文教远奋武。 桓桓熊羆起西土, 锵锵鸣凤叶东鲁。 和神人,歌且舞, 领袖群英吾与汝。 |
|
参考资料: |
社团文化
2020年四川大学在册学生社团按照学生社团性质可共计445个,我分为七大类,分别是思想政治类、志愿公益类、创新创业类、学术科技类、文化体育类、自律互助类和其他类。学生社团基本涵盖了文、理、工、农、医等各个学科门类!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繁荣了四川大学的校园文化,为校内广大同学开辟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甘霖 |
校长 | 汪劲松 |
华西医学中心主任、副校长 | 叶玲 |
华西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 | |
华西医学中心副主任 | 孙建勋 |
截至2024年5月15日 参考资料: |
历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任职时间 |
---|---|---|
华西医学中心主任 | 敬静 | 2017年5月-2018年12月 |
华西医学中心主任 | 2019年-2022年 |
姓名 | 简介 |
---|---|
邓蓉玲 | 学院85级药剂专业,农工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
刘小明 | 1998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口腔疾病研究所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 |
杜传诗 | 1953年毕业于华西大学口腔医学院。长期从事于口腔修复学工作,我国著名口腔修复学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获国务院颁发的对医疗卫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者证书,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荣誉名称 | 颁发部门/机构 | 颁发时间 |
---|---|---|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 中华全国总工会 | 2021年 |
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 | 2008年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