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中师范大学 编辑
华中师范大学(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华中师大”,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由教育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建设高校。学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国培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名校长培养基地,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国优计划)试点高校。是武汉七校联合办学成员,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长江中游城市群“双一流”高校联盟成员。学校是在1924年创办的私立华中大学、1949年创办的中原大学的基础上,在1951年组建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改制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并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截至2023年8月,学校占地面积160余万平方米;设有28个教学科研单位,开设81个本科专业;拥有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教职工3500余人,专任教师2000余人;普通本科生18700余人,硕士研究生12000余人,博士研究生2800余人,另有国际学生700余人。创办时间1903年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知名校友恽代英、冯友兰、应崇福、章开沅、冯巩、信长星、于忠福学校官网http://www.ccnu.edu.cn图集目录1历史沿革2办学规模▪院系专业▪学科建设▪师资力量▪教学建设▪合作交流▪社会评价3学术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学术资源4校园文化▪形象标识▪精神文化5校区情况▪桂子山校区▪南湖校区6学校领导▪现任领导▪历任领导7校园环境▪图书馆▪黎元洪之墓▪樱花园▪牡丹园、梅园8知名校友▪政治界▪军事界▪科教界▪工商界9所获荣誉10校园设施▪宿舍条件▪校园环境基本信息
文华书院
校史沿革
1903年,文华书院成立大学部,这是华中师范大学校史的开端。
1909年5月18日,书院在美国哥伦比亚特区注册,正式取得大学资格,校名为“文华大学校”。
1911年1月15日首次公开进行毕业班学生学位论文答辩,16日在文华教堂首次举行毕业班布道会,17日首次授予九名毕业生文学学士学位,韦卓民为其中之一。
文华书院教学楼
私立华中大学
1922年2月,美国圣公会、美国复初会、美国雅礼协会、英国伦敦会、英国循道会等差会代表应邀到汉口吴德施主教寓所开会,决定在武昌开办一所联合大学。8月,筹建华中大学的临时管理委员会成立。
1924年,武昌文华大学和武昌博文书院大学部(成立于1901年)、汉口博学书院大学部(成立于1911年)合并组成私立武昌华中大学 。
1927年,基督教及《圣经》相关课程被编入教学大纲。
私立华中大学校门
1929年1月,五个教会的代表在武昌开会,达成为重建华中大学做出最大努力的共识。长沙雅礼大学、岳阳湖滨书院大学部正式并入华中大学。5月,再次举行会议,选举韦卓民为华中大学校长,在韦卓民从英格兰返回之前,孟良佐继任校长。大会表决通过学校英文名为“Central China College”。各差会就师资、财物等做出承诺。9月,华中大学重新开学。文华图书科以专科学校名义在国民政府教育部立案注册,具备了成为一所独立学校的资格。
1933年受西方经济萧条的影响,五个合作教会的拨款额削减,办学经费短缺,学校发展受到制约。1935年申请得到了四万由美国返回的庚子赔款,并得到校友、政府及中国基金会的拨款,办学条件大为改善。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武汉形势严峻,学校着手准备西迁。1938年举校西迁。7月10日从武昌启程,船行五天,于15日抵达长沙;22日从长沙乘火车出发,经衡阳、东安、全州,再乘汽车抵达桂林。历时一个月余,历程千余里,9月下旬在桂林开学。日军频繁轰炸,难保师生安全,校临时执委会决定再次迁移。
华中大学西迁到喜洲的校园
1945年8月,抗战胜利结束的消息传至喜洲,临时执委会决定缩短假期,加快教学进度,争取尽早返回武昌,并组建了一个运输委员会,负责制定返回武昌的计划。
1946年4月17日,华中大学第一批师生由骆传芳率领出发,一周后第二批师生由黄溥率领离开喜洲,举校返回武昌。夏,全体师生安置进原华中大学校园临时住房,并接受政府拨款加快房屋修建。9月,开始了返回武昌后的第一学年。加入中国基督教大学联合托事部。随后,师资队伍得以充实,图书馆藏增加,办学拨款到位,校园建筑增多,学校发展势头良好。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11月1日,学校举行建校二十五周年、重建二十周年校庆纪念会。
中原大学
194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解放河南省会开封,开封的大批青年学生和大、中专学校的教师投奔解放区。中原局和中原军区报请中共中央批准,决定以河南大学一批进步师生为基础创办一所新型的大学,定名为“中原大学”。 8月2日,在中原军区召开的“八一”纪念大会上,刘伯承司令员庄严宣告中原大学正式成立。校址设在河南宝丰县大白庄村,陈毅副司令员兼中原大学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范文澜任校长。11月,将中原大学迁往开封河南大学校址办学。
中原大学校门
中原大学诞生于解放战争决战前夕,发展于解放战争胜利之中。中原大学创建于豫西宝丰县,初具规模于开封,搬迁于武昌。1953年春中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撤销了中原大学。
解放初期,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高潮的即将到来,教育事业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改造旧大学,建设新大学的任务提上了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因此,从1950年底至1951年初,全国各地开始了接收、改造各级各类旧学校和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教育主权的教育改造工作。基于这种客观形势的要求和改造旧教育的需要,中南军政委员会开始酝酿以中原大学教育学院为根本,在改造旧大学的基拙上,建立一所规模较大、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经过协商和筹备,1951年8月16日,中南军政委员会正式决定,中原大学与私立华中大学合并,改为公立华中大学,并成立“华中大学改制委员会”,任命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长、中原大学校长潘梓年为主任委员,中原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王自申和私立华中大学校长韦卓民为副主任委员。学校性质定为高等师范教育,校址设在武昌昙华林。
华中高等师范学校
1952年秋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根据中央人民政府1952年10月关于“撤销华中大学改制委员会,组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建校委员会”、校名暂称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的指令精神,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在(1952)教办字第3548号令中指定潘梓年为主任委员,徐悉庸、王自申为副主任委员,领导建校各项筹备工作。院系调整中,以原公立华中大学为主体,集中了私立中华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北教育学院,平原师范学院,海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师范类专业组建了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春,华中高等师范学校经过院系调整,规模不断扩大,系科逐步齐全,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呈报中央高教部,拟将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定性为师范学院。同年10月24日,中央高教部批准将华中高等师范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学院”。
华中师范学院
华中师范学院
1962年,湖北大学的一部分并入。1970年,中南民族学院的一部分、湖北教师进修学院、湖北函授学院并入。
1981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1985年,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并由中原大学创始人之一邓小平同志题写了校名。
1993年,江泽民同志为学校九十周年校庆题词:“发展师范教育事业,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名单 。
2006年,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9年,学校入选教育部"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计划"。
2009年,成立研究生院(筹),经过两年多的筹建工作,2011年11月25日正式成立研究生院。
2011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3年5月,学校被确定为首批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7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2014年9月,华中师范大学与教育部所属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2月,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2017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亚洲研究院成立,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滨下武志担任首任院长。
2017年9月,华中师范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高校名单。9月29日,参与发起成立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
2018年7月,学校获评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9月,华中师范大学-腾讯战略合作协议签署暨网络素养与行为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学校举行;同月,中国首个核科学计算中心在华中师范大学正式揭牌,该中心入选了当年6月份发布的全球最快的计算机排名(Top500)和全球最节能的超算机群(TopGreen500)。10月,华中师范大学全面启动新一轮机构改革工作,其中具有标志性的是组建本科生院,切实提高本科教育质量。
2019年1月,学校入选首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1月,华中师范大学深圳研究院揭牌成立。
2020年5月,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成立。 6月24日,华中师范大学融合教育学院成立。 10月30日,华中师范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签约仪式举行。
2021年9月,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名单。 9月28日,被授予“退役军人事务研究基地”牌匾。 11月29日,华中师范大学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三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1年度)。
2022年2月14日,入选教育部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名单。 11月15日,华中师范大学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共同主办2022中印尼人文交流发展论坛 。
2023年3月31日,由华中师范大学等组成的“武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盟”成立 。5月,被设立为“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2023—2025年)”。 5月9日,湖北高等教育研究院在华中师范大学成立。
2023年7月25日,入选首批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国优计划)试点高校。
2024年5月,华中师范大学艺术疗愈研究中心成立。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8月,学校设有28个教学科研单位,开设81个本科专业。
学院(部) | 本科专业 |
---|---|
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 | 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科学教育、数字媒体技术、教育技术学(非师范) |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 |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工程、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会计教育、法学经济学交叉班、数学经济学交叉班 |
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 | 法学(经济学交叉培养班)、法学 |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 社会学、社会工作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教育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融合教育 |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运动训练 |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言文学(基地班) |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播音与主持艺术 |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翻译、日语、俄语、法语、朝鲜语(韩语)、西班牙语 |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历史学、历史学(基地班)、历史学(开沅班)、历史学(文遗班) |
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 |
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物理学、核物理、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物理学(基地班) |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 化学、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交叉班、化学物理学交叉班、化学英才班 |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化学生物学交叉班 |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 旅游管理、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地理科学 |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 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
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管理、电子商务 |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 |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 |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美术学、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 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 |
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 - |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8月,学校有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3个,国家重点学科9个(含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5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22个。
重点学科
类别 | 名单 |
---|---|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3个) | 政治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 |
国家重点学科(9个) | 中外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学原理、汉语言文字学、中国近现代史、农药学、理论物理、文艺学(培育) |
资料来源: |
序号 | 学科名称 | 序号 | 学科名称 |
---|---|---|---|
1 | 应用经济学 | 12 |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
2 | 法学 | 13 | 生物学 |
3 | 政治学 | 14 | 地理学 |
4 | 社会学 | 15 | 化学 |
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6 | 物理学 |
6 | 教育学 | 17 | 数学 |
7 | 心理学 | 18 | 世界史 |
8 | 体育学 | 19 | 中国史 |
9 | 中国语言文学 | 20 | 计算机科学技术 |
10 | 外国语言文学 | 21 | 植物保护 |
11 | 新闻传播学 | 22 | 公共管理 |
序号 | 博士后流动站 | 成立时间 | 序号 | 博士后流动站 | 成立时间 |
---|---|---|---|---|---|
1 | 物理学 | 1994 | 11 | 世界史 | 2012 |
2 | 中国语言文学 | 2001 | 12 | 体育学 | 2012 |
3 | 中国史 | 2004 | 13 | 化学 | 2012 |
4 | 政治学 | 2004 | 14 | 生物学 | 2014 |
5 | 教育学 | 2004 | 15 | 情报与档案管理图书 | 2014 |
6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007 | 16 | 外国语言文学 | 2019 |
7 | 心理学 | 2007 | 17 | 地理学 | 2019 |
8 | 数学 | 2007 | 18 | 植物保护 | 2019 |
9 | 公共管理 | 2009 | 19 | 哲学 | 2023 |
10 | 社会学 | 2009 | 20 | 统计学 | 2023 |
类别 | 名称 |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 | 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学、哲学、社会学、外国语言文学、地理学、生物学、植物保护、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 |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设计学 |
资料来源:
|
学科评估
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2年第三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排名情况如下:
学科 | 得分 | 全国高校中排名 | 师范院校中排名 |
---|---|---|---|
0202 应用经济学 | 69 | 36 | 3 |
0301 法学 | 67 | 44 | 3 |
0302 政治学 | 85 | 4 | 1 |
0303 社会学 | 72 | 13 | 2 |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 76 | 17 | 4 |
0401 教育学 | 78 | 5 | 5 |
0402 心理学 | 75 | 7 | 5 |
0403 体育学 | 70 | 17 | 6 |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 86 | 5 | 2 |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 72 | 34 | 6 |
0602 中国史 | 84 | 5 | 2 |
0603 世界史 | 73 | 14 | 5 |
0701 数学 | 74 | 20 | 4 |
0702 物理学 | 76 | 12 | 1 |
0703 化学 | 73 | 23 | 4 |
0710 生物学 | 70 | 34 | 6 |
0713 生态学 | 66 | 47 | 11 |
0714 统计学 | 69 | 41 | 5 |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67 | 49 | 3 |
0835 软件工程 | 65 | 59 | 2 |
1205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 76 | 5 | 1 |
1301 艺术学理论 | 66 | 24 | 6 |
1302 音乐与舞蹈学 | 71 | 14 | 4 |
1304 美术学 | 70 | 17 | 5 |
1305 设计学 | 69 | 34 | 4 |
备注:1. 排名含并列;2. 详细排名请见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网站;3. 师范大学中有计入西南大学。 |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8月,学校现有教职工3500余人,专任教师20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00余人,博士生导师600余人;有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90余人次;有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国家教学名师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2个。
2021年9月7日,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章开沅 | 邢福义 | 马敏 |
徐勇 | 胡亚敏 |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 ) |
王恩科 | 杨光富 | 张礼知 | 周远扬 | 朱长江 |
杨亚东 | 许怒 | 彭双阶 | 黄双全 | 张本威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 )
团队名称 | 负责人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 | 马敏 |
教育学教学团队 | 王坤庆 |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团队 | 王又平 |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 | 朱长江 |
电子商务管理教学团队 | 王学东 |
文艺学教学团队 | 胡亚敏 |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8月,学校拥有国家文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历史学、物理学),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3个(历史学开沅班、物理学基地班、汉语言文学基地班);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5个。国家级一流课程47门;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历史学);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项,打造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中国古代史 | 外国文学史 | 中国历史文选 | 社会学研究方法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偏微分方程 | 现代汉语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 文艺学系列课程 | 教育学 |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 学校体育系 | 电子商务管理 | 中国近现代史 | - |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 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 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序号 | 专业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所在院系 | 立项时间 |
---|---|---|---|---|
1 | 英语 | 张维友 | 外国语学院 | 2007年 |
2 | 化学 | 万坚 | 化学学院 | 2007年 |
3 | 教育学 | 涂艳国 | 教育学院 | 2008年 |
4 | 思想政治教育 | 龙静云 | 政法学院 | 2008年 |
5 | 汉语言文学 | 张岩泉 | 文学院 | 2008年 |
6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 2008年 | |
7 | 历史学 | 邢来顺 | 历史文化学院 | 2009年 |
8 | 物理学 | 刘守印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2009年 |
9 | 体育教育 | 王健 | 体育学院 | 2009年 |
10 | 生物科学 | 王玉凤 | 生命科学学院 | 2010年 |
11 | 心理学 | 郭永玉 | 心理学院 | 2010年 |
12 | 教育技术学 | 赵呈领 | 信息技术系 | 2010年 |
华中师范大学 |
“开沅”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
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合作交流
华师风景
截至2023年8月,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与200多所国(境)外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与国外大学共建3所孔子学院;每年选派大批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在校长短期国际学生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3年,牵头成立湖北省现代家庭服务与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
社会评价
2023年,入选2023自然指数年度榜单,在全球学术机构TOP500中排名第276位。
9号楼前面的草坪
图书馆

科学会堂

雪中的博雅广场

华中师范大学

一号楼

二号楼

春日玉兰

梅园

华中师范大学

毕业季

南湖综合大楼

春日华师

多彩校园

博雅广场

华中师范大学樱花

学生宿舍

佑铭体育馆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8月,学校现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其它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等75个。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 | 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 | 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 | 夸克物质及探测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智能生物传感技术与健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 | 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
中国农村研究院 | |
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 | 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夸克与轻子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 | 教育部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省部(教育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 | 教育数字媒体与可视化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夸克物质物理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
绿色农药与合成化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
其他部级重点研究基地(7个) |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网络媒体中心 |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 | |
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 |
国际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 | |
国侨办侨务理论研究武汉基地 | |
中国农村林业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 |
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 | |
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中国农村综合改革创新研究中心 |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6个) | |
---|---|
湖北省高能物理重点实验室 | 数学物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湖北省实验室 | 遗传调控与整合生物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湖北省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 |
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3个) | |
湖北省社区建设研究中心 | 汉语国际推广研究中心 |
湖北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 湖北省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
湖北省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 | 道家道教研究中心 |
湖北省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中心 | 地方政府治理与地方发展研究中心 |
湖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发展研究中心 | 湖北省房地产发展研究中心 |
湖北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 | 湖北省党的建设研究中心 |
湖北省学校德育研究中心 |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 |
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 | |
湖北省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湖北省教育数字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湖北省生态与环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农药研发推广中心 |
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水资源环境保护推广中心 | 夸克物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武汉市化学杀菌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
农药与化学生物学实验室 | 分子物理与化学实验室 | 分析与测试实验室 | 纳米材料实验室 |
高能物理实验室 | 光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 | 神经生物学实验室 | 分子生物学及细胞工程实验室 |
水生生物学实验室 | 非线性分析实验室 | 计算机网络理论与应用技术实验室 | 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实验室 |
中文信息处理实验室 | - | - | - |
科研成果
恽代英雕像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23年8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图书馆馆藏中外文文献(含期刊合订本)累计304万册,电子图书534万册,中文数据库98个,外文数据库65个,自建4个特色数据库——华大文库、桂子文库、中国农村问题研究文献数据库、我校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辛亥革命研究文献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人物库;1991年,经省级鉴定,图书馆中国近现代史、现代汉语、粒子物理等十个学科的藏书达到研究级水平;馆藏古籍图书9105种,111779册,其中有善本书455种、3511册,含明版105种、1777册。所藏(明)何楷撰《古周易订诂》、(清)浦龙渊《周易辨》二十四首四卷为全国孤本;与多所中国内地高校图书馆、以及美国、新加坡、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18所高校图书馆建立了资料互换关系。
学术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文核心期刊、CA化学文摘(2011)收录期刊。
《外国文学研究》: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大陆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被A&HCI(美国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全文收录的国际权威期刊。
《汉语学报》: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社会主义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教育研究与实验》: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在全国教育学类核心期刊中排名第3位,被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院校视为A类期刊。
《教育与经济》: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唯一一份教育经济学专业学术期刊。
《教育财会研究》:中文核心期刊。
以及《近代史学刊》、《语文教学与研究》、《高等继续教育学报》、《数学通讯》、《中学生英语》、《教师教育论坛》、《外国语文研究》。
形象标识
校徽
华中师范大学校徽
华中师范大学校徽十分简洁,以青绿为底色,暗喻青绿色的美丽校园。外层同心圆包裹着邓小平同志为学校题写的校名和学校的英文全称“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内层实心圆形反衬的白色篆书“华大”二字,既是学校简称,又暗含学校前身之一的“华中大学”之名。校徽中“华”字似学校建筑,“大”字既像单人独立、又如莘莘学子背靠建筑稍作休憩。整体风格明快活泼,隐有生机。
校名
华中师范大学是在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始于1871年创办的文华书院,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9年创办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1951年组建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改制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同年11月20日,邓小平同志应邀为我校题写“华中师范大学”校名。
校庆标识
华中师范大学120周年校庆标识由主标和副标两部分组成,整体视觉符号以华中师范大学新南门为造型主体演变而来。
主标以华中师范大学本身视觉符号——新南门为标识造型主体进行演变,意为“求学之门、明德之门、信仰之门”,象征着华师百廿不辍,春风化雨,培养天之骄子、国之栋梁;百廿岁月,格物致知,践行修身齐家、知行合一;百廿时光,披肝沥胆,心怀国之大者、家国安康。自校门地基处延伸而来的,既似一条由数字“120”铺设成的道路,又如敞开待人翻阅的书籍,通向的是整个世界。这条“路”,不仅承载了百廿华师发展史,还流传着一代代华师人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光辉事迹,展现了学校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使命担当。
副徽标采用印章样式,于方寸之间营造出万千气象;英文缩写CCNU与回纹元素结合,中西合璧,兼容并包;标识外形与鼎同构,既彰显深厚底蕴,又饱含全体华师人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教育领先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美好愿望。
华中师范大学120周年校庆标识" alt="
华中师范大学120周年校庆标识"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30adcbef76094b36acaf1b17849b6bd98d1000e93788?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 华中师范大学120周年校庆标识
精神文化
校训
求实创新 立德树人
华中师范大学主要有三个前身:华中大学、中华大学、中原大学教育学院。自学校创立,华中大学一直秉持“立足本土文化、放眼人类文明”的教育理念;中华大学坚持“成德、达材、独立、进取”的治校准则;中原大学教育学院则坚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崇高信念。
建国初期,学校依据自身师范的定位,制定了“忠诚、奋发、博学、乐育”八字校训,以此统摄办学思想,规范育人行为。在几十年的办学中,学校一直倡导“尊师爱生”、“为人师表”。学校在筹备建校90周年校庆活动中,制定了“求实创新、为人师表”的新校训,1998年修订为“求实创新、立德树人”。
惟求实而可以创新,惟立德方能树人。八字校训是学校精神的灵魂,体现了华师的办学传统和文化的积淀,代表着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也是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校训的提出意在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子,使之朝踏实、新颖、有德、成人的方向成长和发展,毕业多年的校友也会铭记于心。
校歌
作词:汪文汉、段维、李遇春、卢雄飞,作曲:陈朝汉 | |
南湖浪涌,桂香灵动, 百年求索路,桃红李白映苍穹。 仰望星空,立言立功, 江山任指点,青春飞扬别样红。 华大正葱茏,博雅为我宗, 大爱生为本,长风送鲲鹏。 |
|
原华中大学校歌
母校华中,鞠育劬劳无穷。长路漫漫,我惟校训是从。牺牲服务,报国尽我精忠。表彰博爱,促进世界大同。
同学兴起,立德立言立功。当仁不让,发奋天下为雄。锄强除暴,再见祖国兴隆。扶倾济弱,促进世界大同。
校园民谣
《南湖秋月》
朦胧月光,夜色未央,南湖水摇醒一片蓝梦乡。万籁都寂静,暖风轻轻唱。花香弥漫中,灯火几扇窗。南湖的夜啊,波光吻月光。青春的梦啊,伴月任徜徉!南湖的夜啊,波光吻月光,青春伴月任徜徉!
花已开放,夜正安详,桂树中捧出一朵蓝月亮。小草都睡去,浪花还荡漾。云彩轻飘动,相思已成行。南湖的夜啊,动情又牵肠。如月的心啊,好梦共珍藏!南湖的夜啊,动情又牵肠,缤纷好梦共珍藏!
桂子山校区
桂子山校区
南湖校区
南湖校区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夏立新 |
校长、党委副书记 | 彭双阶 |
党委副书记 | 查道林、陈迪明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刘继文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
参考资料: |
历任领导
学校名称 | 姓名 | 职务及任职时间 |
---|---|---|
文华大学 (1903-1924.7) | 詹姆斯▪杰克逊(中文名 翟雅各) | 校长(1903-1915) |
艾尔弗雷德▪A▪吉尔曼(中文名 孟良佐) | 校长(1915-1924) | |
私立华中大学 (1924.9-1951.9) | 艾尔弗雷德▪A▪吉尔曼(中文名 孟良佐) | 校长(1924-1929) |
韦卓民 | 校长(1929-1951) | |
私立中华大学 (1912.5-1952.11) | 陈时 | 校长(1917-1952) |
中原大学教育学院 (1949-1951) | 王自申 | 院长 |
公立华中大学 (1951.9-1952.11) | 潘梓年 | 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长 中原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 改制委员会主任委员(1949-1952) |
王自申 | 改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49-1952) | |
韦卓民 | 改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1-1952) | |
华中高等师范学校 (1952.11-1953.10) | 潘梓年 | 建校委员会主任委员(1952.11) |
华中师范学院 (1953.10-1985.8) | 王自申 | 党委书记(1953-1954) |
杨东莼 | 院长(1954-1957) | |
刘介愚 | 副院长(1954-1963) 院长(1963-1966) 党委书记(1954-1966) 党委书记(1980-1983) 顾问(1983-1986) | |
白瑞西 | 临时党委书记(1972-1980) 革委会主任(1972-1978) 院长(1978-1980) | |
高原 | 副院长(1980-1983) 党委书记(1983-1985) | |
刘若曾 | 院长(1980-1983) 党委副书记(1981-1983) 顾问(1983-1986) | |
王庆生 | 副院长(1981-1983) | |
晏章万 | 党委副书记(1982-1985) | |
章开沅 | 院长(1983-1985) | |
华中师范大学 (1985.8-至今) | 章开沅 | 校长(1985-1991) |
王庆生 | 副校长(1985-1991) 校长(1991-1999) | |
高原 | 党委书记(1985-1986) | |
戴绪恭 | 党委书记(1986-1995) | |
路钢 | 副校长(1995-1999) 校长(1999-2001) | |
谷士文 | 校长(2001-2003) | |
晏章万 | 党委副书记(1985-1995) 党委书记(1995-2003) | |
丁烈云 | 党委书记(2003-2010) | |
马敏 | 副校长(1999-2003) 校长(2003-2011) 党委书记(2011-2017) | |
杨宗凯 | 副校长(2004-2011) 校长(2011-2018) | |
黄晓玫 | 副校长(2009-2014) 党委副书记(2014-2017) 党委书记(2017-2019) | |
赵凌云 | 校长(2018-2019) 党委书记(2019-2022) | |
郝芳华 | 校长(2019-2024) | |
夏立新 | 副校长(2017-2022) 党委书记(2022-) | |
彭双阶 | 副校长(2019-2024) 校长(2024-) |
参考资料:
图书馆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舍总面积达39357平方米,现在的图书馆由总馆(新馆)和老馆组成。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图书馆,前身可追溯至1903年的文华书院藏书室和1910年创建的“文华公书林”。截止2024年5月,馆藏中外文文献(含期刊合订本)累计304万册,电子图书534万册,中文数据库98个,外文数据库65个,自建4个特色数据库——华大文库、桂子文库、中国农村问题研究文献数据库、我校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辛亥革命研究文献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人物库。1991年,经省级鉴定,我馆中国近现代史、现代汉语、粒子物理等十个学科的藏书达到研究级水平。馆藏古籍图书9105种,111779册,其中有善本书455种、3511册,含明版105种、1777册。所藏(明)何楷撰《古周易订诂》、(清)浦龙渊《周易辨》二十四首四卷为全国孤本。201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为图书馆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平台 。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
黎元洪之墓
黎元洪墓坐落在卓刀泉南路,毗邻湖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坐落在华中师范大学内,位于校园东南角教工宿舍和研究生院旁边的一片树林中 。
黎元洪之墓
樱花园
华中师范大学的校园尤其以满山的桂花树而闻名遐迩,每年九月,桂树飘香,香飘满园。而形成了其独有的特色。华中师范大学在博雅广场特别开辟了“樱花园”,在原有樱花丛的基础上,补种了400多棵各种品种的樱花树,将形成“春天樱花海”的又一景致 。
华师风光
牡丹园、梅园
华中师范大学2023毕业晚会
政治界
姓名 | 备注 |
---|---|
恽代英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 |
陈潭秋 | 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创建者之一,中共武汉地区领导人 |
陈昌浩 |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曾任红四方面军总政委、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人物之一 |
萧楚女 | 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党优秀理论家,《中国青年》创始人之一 |
施洋 | 无产阶级革命家 |
李焕 | 中国国民党秘书长、政治家,台湾中山大学校长 |
全国政协第八届、九届副主席,原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原民建中央名誉副主席 | |
原教育部部长 | |
阮成发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信长星 | 第二十届中央委员 ,江苏省委书记、常委、委员 |
李智勇 | 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 |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 | |
陈训秋 | 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正部长级),副总警监 |
梁惠玲 | 黑龙江省委副书记 ,省政府党组书记 ,省长 |
罗照辉 |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署长、党组书记 |
谭天星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
莫高义 | 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
陶治国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海关总署纪检监察组组长、党委委员 |
王建军 |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
周子学 |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 |
崔启明 | 中国驻白俄罗斯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
金学锋 |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办公厅研究室主任 |
赵飞 | 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郭元强 | 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 |
崔永辉 | 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 |
李红军 | 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 |
万勇 |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肖菊华 | 湖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
刘平治 | 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
孙菊生 | 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江西省委主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政协副主席 |
程用文 | 湖北省武汉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 |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 |
李宪生 |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
王建鸣 |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
刘雪荣 |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冈市委书记 |
周洪宇 |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林志慧 |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张维国 | 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十堰市委书记 |
彭晓春 |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 |
翟天山 | 湖北省政协秘书长、党组成员,省政协机关党组书记、办公厅主任 |
田期玉 | 原公安部副部长、副总警监,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 |
王立英 | 原教育部党组成员 |
盛树仁 | 原国家计委副主任、党组成员 |
邹时炎 |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党组成员,教育部关工委主任 |
杨洪林 | 原中国驻伊拉克特命全权大使 |
陈绪国 | 原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
丁凤英 | 原湖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党组书记 |
蒋大国 | 原湖北省副省长,湖北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贾天增 | 原湖北省副省长、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原湖北省副省长 | |
苏晓云 | 原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原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 |
陈君文 | 原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范兴元 | 原湖北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
李宗柏 | 原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
杨斌庆 | 原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
军事界
姓名 | 备注 |
---|---|
于忠福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委,上将军衔,十九届中央委员 |
谭本宏 |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司令员,中将军衔 |
孙黄田 | 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副部长,中将军衔 |
周爱民 | 国防大学副校长,中将军衔 |
封长虹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少将军衔 |
张贡献 | 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少将军衔 |
曾庆祝 | 济南军区副参谋长,少将军衔 |
科教界
姓名 | 备注 |
---|---|
冯友兰 |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著作作者,“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常务委员 |
应崇福 |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物理学家、超声学家 |
潘梓年 | 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筹建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新华日报》和《哲学研究》创办人,曾任华中大学(今华中师范大学)校长 |
中国近代著名学者、国学大师、教育家、杰出的古文学家,曾任华中大学(今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钱钟书之父 | |
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新儒家开山祖师,国学大师。曾任教于文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前身之一) | |
光未然 | |
王亚南 | 中国现代著名经济学家和教育家,原厦门大学校长,《资本论》、《国富论》、《人口论》、《经济学原理》译者,《厦门大学学报》和《中国经济问题》创办者,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
余家菊 | 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
沈祖荣 | 中国图书馆学家,曾任华中大学(今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主任 |
韦卓民 | 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翻译家和宗教学家,原华中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校长 |
张舜徽 |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 |
章开沅 | 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华中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原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第一、二届评议组成员、召集人 |
邢福义 | 华中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语言学科组副组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
刘介愚 | 著名教育管理学家,历任河南大学教务长,中南教育局副局长,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华中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 |
郑杭生 |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一级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评审组成员和召集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评审组组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社会学首席专家 |
冯巩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革中央常委,著名相声演员,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 |
马敏 | 华中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教育部首届、第二届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商会史学会副会长 |
戴小明 | 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总编辑,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正厅级),中国民族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
任海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党委书记 |
赵康太 | 海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兼任海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海南大学原党委书记 |
张忠家 |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长江大学原党委书记 |
宋亚平 |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
金安江 |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 |
纳麒 |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
路钢 |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原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主任、校长、湖北省教育厅厅长 |
丁烈云 |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原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
哈经雄 | 中央民族大学原校长,中国回族学会执行主席 |
杨宗凯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
房喻 | 陕西师范大学原校长 |
李宇明 | 北京语言大学原党委书记 |
王恩科 | 华南师范大学校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黄桂田 | 山西大学校长 |
曹文泽 |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分管日常工作);华东政法大学原党委书记 |
陈法春 | 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 |
屈哨兵 | 广州大学党委书记 |
赵国祥 | 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
向显智 | 湖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 |
唐善茂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原党委书记 |
周应佳 | 湖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
朱正亮 | 湖北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 |
王茂林 | 山西医科大学原党委书记 |
北部湾大学党委书记 | |
王祚桥 | 湖北中医药大学原党委书记 |
肖远平 | 贵州师范大学校长 |
王传中 |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
蒋建湘 | 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 |
伍海泉 | 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文君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 |
龚瑶琴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副部长、山东大学医学院院长 |
张顺明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 |
童明良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 |
傅缨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 |
左东岭 | 首都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
晏绍祥 |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副会长 |
徐勇 |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 |
王泽龙 | 湖北省高校文科学报委员会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朱英 |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 |
桑兵 | 中山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孙中山研究所所长 |
王奇生 |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
贺雪峰 |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主任 |
王健 |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分党委书记 |
高玉 | 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浙江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
高圣平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
刘同舫 | 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
席真 |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化学生物学系主任 |
曾湘泉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 |
徐杰 | 国际汉语教育学会副会长,澳门大学语言学系主任 |
李静 | 美国罗格斯大学终身教授,美国总统教授奖、亨利∙罗格斯奖获得者 |
陈新文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所长,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
周欣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副所长 |
赵会江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 |
朱长江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华南理工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 |
彭双阶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 |
肖冬梅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 |
文双春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院长 |
庄鹏飞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 |
彭良友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 |
谢胜利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
余家国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 |
杨光富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院长 |
魏永革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 |
王风平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
孙蒙祥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
胡薇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
黄双全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
张本威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
吴振斌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
周勇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
陈新华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研究员 |
吴学兵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天文学系教授 |
彭南生 | 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 |
吴毅 |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副主编 |
湛昌国 | 美国肯塔基大学药学院教授、药学院分子模拟与生物制药中心主任,美国药学科学家协会院士、计算药物设计专业委员会主席 |
工商界
姓名 | 备注 |
---|---|
黄桂田 | 方正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
谢圣明 | 知名企业家,1993年创建红桃K集团,任董事长 |
庹祖海 | 中国动漫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
徐安良 | 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党委副书记 |
陈华元 |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 |
张嗣义 | 湖北省交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
何大春 | 湖北省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
陈义龙 | 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董事长 |
时间 | 奖项名称 |
---|---|
2023年5月 | 华中师范大学团委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这是共青团中央授予基层团组织的最高荣誉 |
2023年1月 | 华中师范大学科协获评“2022年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 |
2023年 | 华中师范大学团委获评“2022年度全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 |
2022年5月4日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服务团队荣获2022年“湖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金陵大学
上一篇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