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市 编辑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县级市

利川市利川市

利川市,隶属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北省西南边陲,西靠重庆市,东接恩施市,南邻潇湘,北依三峡,与重庆市四县两区交界,总面积4605.53平方千米, 截至2023年12月,利川市辖2个街道、8个镇、4个乡, 市政府驻都亭街道。截至2023年末,利川市常住人口71.56万人。 利川市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级市,素有“银利川”、“贡米之乡”称号,自古以来为“有利之川”、“大利之川”,故名“利川”。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以施南土司、忠孝土司、忠路土司、建南土司、沙溪土司等5个土司、上下支罗及原恩施县之都亭里地建立利川县,隶属于巡荆道施南府。1986年,撤销利川县,设立县级利川市。利川市是世界优秀民歌《龙船调》的故乡,曾先后获“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全国文化先进县市”、“中国歌舞之乡”、“中国诗词楹联之乡”、“中国爽之城”、 “十佳书香县市”、“湖北省作协创作基地”、“湖北摄影之乡”称号。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020年4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 境内景点有腾龙洞、苏马荡等。

2023年,利川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3.72亿元,同比增长6.1%。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利川市

外文名:Lichuan City

别名:大利之川

行政区划代码:422802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所属地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地理位置:华中地区,湖北省西南部,武陵山地区

面积:4605.53 km²

下辖地区:2个街道、8个镇、5个乡

政府驻地:都亭街道

电话区号:0718

邮政编码:4454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71.56 万(202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腾龙洞、苏马荡、鱼木寨、大水井、龙船水乡

火车站:利川站、凉雾站、齐岳山站

车牌代码:鄂Q

地区生产总值:263.72 亿元(2023年)

名称衍变

编辑

利川的得名有多种说法,一说该地古暗利砦(Zhài);二说清江自西向东横贯境内,平川大坝与山地丘陵镶嵌两岸,为有利之川;三说为有利于川。以上三种说法有牵强附会或望文生义之嫌。根据当时政区命名规律,政区之名多出自四书五经,利川得名则于《易·卦辞》“利涉大川”语,乃吉兆之卦象。1986年撤县建市,故名利川市。

利川市之得名,有两种流行说法:一种说法是,清江贯通全境,平川广漠,物产丰富,为有利之川,故名。一种说法是,源于“需”卦之“利涉大川”语。

历史沿革

编辑

古为廪君地。

利川地图利川地图

周,属巴国地。

秦,属黔中郡。

汉,属南郡朐忍县地。三国初,属荆州建平郡。蜀汉建兴八年(230年),置南浦县,属巴东郡。晋、宋、齐、梁因之。

北周,置盐水县(一说盐水县在今长阳县),为亭州资田郡附郭县。

隋开皇初,废郡存州、县。大业初改亭州为庸州,置清江郡,盐水为庸州清江郡附郭县。

唐,省庸州入施州,改清江郡为清化郡,省盐水县入清江县。

五代,仍唐之旧。

宋,复改清化郡为清江郡,隶夔州路,清江县下置都亭乡,为今利川县地。南宋,县属龙渠县地。

元,废郡,以施州隶夔州路总管府,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并清江县入施州,二十五年复置清江县,以附都亭乡蛮洞置施南宣抚司、忠孝安抚司。明玉珍据蜀,置忠路宣抚司。

明,立施州卫领所及诸土司,境内为都亭里及施南宣抚司、忠路安抚司、忠孝安抚司、剑南长官司;嘉靖中置上、下支罗二百户所;天启中置沙溪宣慰司。

清,废指挥,千百户,设流卫。康熙四年(1665年),改沙溪宣慰司为宣抚司,改剑南长官司为建南长官司,余都亭里及施南、忠孝、忠路诸司如故。雍正六年(1728年)裁施州卫,领于巡荆道归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流,以施南土司、忠孝土司、忠路土司、建南土司、沙溪土司等5个土司、上下支罗及原恩施县之都亭里地为利川县,隶巡荆道施南府。以清江横贯全境,平川广袤,物产丰富,为有利之川,故名利川。

民国初,属湖北省荆南道,后改施鹤道,废道后直属省。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鄂西行政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第十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利川解放,隶于湖北省恩施专区。

1970年,属恩施地区,

1983年,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立,隶于鄂西州。

1986年,撤销利川县,设立县级利川市,隶于鄂西州。

1993年,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仍隶于恩施州。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1941年,划土墙、南坪马道屯子四川奉节县。

1952年,四川省奉节县第八区所辖柏杨、楠阳、龙门3乡,42个村,划归利川县。

1953年,将文斗区长顺乡第八村划归四川黔江县,后又划回。

1955年5月,将太平区的水口、大村、青龙、石家4乡划归四川万县。12月,万县谋道、白胜、大兴3乡划归利川。

1986年,将都亭镇改为都亭办事处并增设东城、西城、城南三个街道办事处。

1987年2月,撤销文斗区朝阳、双林、仁合,汪营区龙头4个乡。

1988年9月,撤销建南区庙梁乡、更新乡,在庙梁乡、更新乡原辖区内设立柏杨坝渡乡,乡政府驻地柏杨坝渡。撤销建南区化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建南镇。

1989年,撤销凉雾区钟灵、继昌两乡,分别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官屋乡、马前镇。

1990年1月,撤销城南街道,并入东城办事处;设立南坪区,将汪营区长乐乡、野茶乡、营上乡、南坪镇和柏杨坝区马坪乡划归南坪区管辖。3月,撤销团堡区石龙乡,将石龙乡沙地沟村、高岩坝村、大坎村划归团堡区团堡镇管辖,店子坪村划归团堡区长岳乡管辖。5月,撤销团堡区土桥乡,辖区并入东城办事处。同时,将建南区昌金乡划汪营区。

1992年3月,撤销谋道区齐岳乡,建立齐岳山牧业经济开发区。9月,成立腾龙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辖都亭关东村、东城新桥、杉木、岩洞寺、王家湾村。12月,下磁乡香园村、上磁乡桃园村划归牧业开发区管辖。

1994年,将新桥、杉木二村划归东城管辖,确定关东、岩洞寺、王家湾三村为开发区的行政管辖范围。

1996年,建南、汪营、柏杨坝、忠路4个区改为镇,团堡、元堡、毛坝、沙溪、文斗、南坪、谋道、凉雾8个区改为乡,设立长顺乡,其行政区划为原文斗区所辖锦屏、仁合、黄土、双林4个乡。撤销103个乡人民政府和11个乡级镇人民政府,设立114个管理区。

1997年1月,将南坪乡所辖中槽村划归齐岳牧业开发区管辖。同年,将原土桥村分为土桥村、求男台村,将汪营镇天上坪管理区的皂角岭村和手爬岩村合并为皂角岭村。7月,将文斗乡长顺、黄土、锦屏、五峰4个管理区、26个村、219个村民小组划出,成立长顺乡。

1999年,撤销团堡乡,设立团堡镇;撤销谋道乡,设立谋道镇。

2001年3月,撤销长顺乡,划归文斗乡管辖;撤销石坝镇,划归汪营镇管辖;撤销西城街道办事处,划归都亭街道办事处管辖。撤销109个管理区,改设农村工作站。8月,忠路镇双江、八圣、溪林、江源管理区合并为江沿农村工作站;杨家坡、丰乐管理区合并为杨家坡农村工作站;小河、桂花管理区合并为小河农村工作站;龙塘铺、杉木根管理区合并为龙塘铺农村工作站。

2002年3月,杨家坡农村工作站分设为杨家坡农村工作站和丰乐农村工作站。4月,设立佛宝山生态综合开发区(属正科级事业单位)。8月,腾龙洞民族旅游经济开发区与东城办事处合并,齐岳牧业经济开发区与谋道镇合并,均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2010年,都亭办事处设5个社区(南湖里、官井、金乳、桃花、园艺场),9个村。

2011年4月,增设湖北利川经济开发区。都亭办事处设3个村、10个社区(大塘、普庵、木栈、教场、榨木、桃花、官井、南湖、乳泉、园艺场),东城增设理智坳良种场居委会。

2013年,毛坝撤乡建镇。

2018年,都亭街道办事处撤销羊子岭村、林家村、龙潭村村民委员会,设立羊子岭、林家、龙潭社区居民委员会;东城街道办事处撤销林场社区居民委员会、杨柳村民委员会,合并设立杨柳社区居民委员会,撤销理智坳良种场社区居民委员会、太坪村民委员会,合并设立太坪社区居民委员会。汪营镇撤销白果、龙头、鱼龙、后坝、昌金5个工作站;沙溪乡撤销小沙溪、石门工作站。将利川市苏马荡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委员会更名为湖北利川苏马荡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与谋道镇人民政府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2020年,撤销文斗乡,成立文斗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12月,利川市辖2个街道、8个镇、4个乡:都亭街道、东城街道、谋道镇、柏杨坝镇、汪营镇、建南镇、忠路镇、团堡镇、毛坝镇、文斗镇、凉雾乡、元堡乡、南坪乡、沙溪乡。 市政府驻都亭街道。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利川市位于鄂西南隅,地处巫山余脉和武陵山北上余支交会部,为清江、郁江发源地。东距湖北省会武汉市公路711千米,距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恩施市公路100千米。地跨北纬29°42'~30°39',东经108°21'~109°18'之间。东与恩施市接壤,南与咸丰县毗连,西南与重庆黔江区、彭水县相邻,由西至北依次与重庆石柱县、万州区、云阳县、奉节县毗连。东距省会武汉市公路711千米,距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恩施城公路100千米。 东西距宽92千米,南北长105千米,总面积4606平方千米,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面积最大的县级市。

利川市

地形地貌

利川田园风光利川田园风光

利川市属云贵高原东北的延伸部分,地处巫山流脉与武陵山北上余脉的交汇部,山地、峡谷、丘陵、山间盆地及河谷平川相互交错。钟灵山─甘溪山─佛宝山呈东西走向,横亘于市境中部,将全境截分为南北两半。北部为利中盆地,清江自西向东横贯利中盆地,平川大坝与山地丘陵镶嵌两岸,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为有利之川,故名“利川”。四周有齐岳山、寒池山、石板岭、马鬃岭、麻山、钟灵山、甘溪山、佛宝山环抱。城区位于盆地偏东部位,海拔1079.5米,地理位置高于周边各县市。南部山高坡陡,沟谷幽深,地形复杂。齐岳山为境内最大山,如城墙逶迤西北,成为鄂渝边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寒池山为境内最高山,如擎天巨柱耸峙东北角,海拔2041.5米。东南星斗山─人头山─雷音山与西南挂子山─大木峰─九条岭如双龙抢宝,环绕东南、西南边境。西南部郁江出境处河涌为境内最低点,海拔315米。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面积占7%;海拔800米~1200米的二高山占41%;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面积占52%。

气候

利川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山峦起伏,沟壑幽深,气候随海拔高度不同差异明显,为典型的山地气候。夏无酷暑,云多雾大,日照较少,雨量充沛,空气潮湿。地处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气候寒冷,冬长夏短,风大雪多,易涝少旱。2021年,利川总体气候特点:温度明显偏高,降水接近正常,日照明显匮乏。冬季前冷后暖,总体呈暖冬特征;春季暖湿寡照,多连阴雨天气;夏季降水倒置(前少后多),光照异常偏少;秋季暖干,日照充足。气象灾害主要为阶段性低温雨雪、连阴雨、暴雨洪涝、午后局地强对流天气等。综合气候对农业、交通等各行业影响评价看,2021年气候属较好气候年景。

水文

利川市有清江、郁江、毛坝河、梅子水、磨刀溪等河流发源于境内,顺着地质构造和山势走向奔流出境,呈典型的放射状水系。 境内2千米以上的河流323条,5千米以上的河流78条,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千米的河流38条,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河流28条。全市河流均在长江流域,向东流入清江,向东南、西南流入乌江的唐崖河、郁江,向西、西北和东北流入磨刀溪、梅子水,均汇入长江。 清江水系在利川市境内集水面积1482平方千米,2千米以上河流75条。乌江水系(郁江、唐崖河水系)在利川市境内集水面积1977.6 平方千米,2千米以上河流140条。长江上游下段水系(梅子水、磨刀溪水系)在利川市境内集水面积1304.5 平方千米,2千米以上河流108条。

清江

清江,古称夷水,又名盐水,源于利川西部都亭山东麓,经齐岳山西麓的檀香洞,潜流至汪营龙洞沟至城东北落水洞,于观彩峡露出地面,明流1千米又成伏流,自黄泥坡北黑洞出,经雪照河至乌鞘塘入恩施境。利川境内干流全长92.2千米,流域面积1483平方千米。其支流有鱼泉河、陆家河、汪营河、两叉河、马前河、三道河、元堡河、小溪河、长碥河。清江多年平均流量41.6立方米/秒,平均径流深759.6厘米,平均径流总量11.27亿立方米。

磨刀溪

磨刀溪主源在齐岳山北,分东西两源。东源于磨刀溪集镇分水岭,有东、北、西三条支流,西源于石柱黄水坝和本市箭竹溪,在中嘴汇合后称建南河,经建南、乐福店,在白龙塘受白石溪水,在石板滩与官渡河汇合入万县境。磨刀溪流域面积945平方千米,年径流量5.9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4.4万千瓦,可开发量1.54万千瓦。

郁江

郁江是乌江支流,在利川境内干流全长约99千米,流域面积1478平方千米,其左右二源皆发源于福宝山,东源于麻山冉家营。郁江水深流急,多年平均流量为43立方米/秒,最小流量为4.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3.62亿立方米,流速一般为1.5米/秒,总落差为1130米。

梅子水

梅子水,又名拦堰河、沿坝河、大锣河、梅子水、后河、杨家营河等,位于利川市北部,主流源于南坪青岗林,东北流经南坪、柏杨坝、兴隆口等地,在两河口(石家嘴)出利川境。主要支流有龙桥河、龙驹河、炉河、拦堰河等。梅子水流域面积547.12平方千米,干流全长45.4千米,多年平均流量为12立方米/秒,年径流量3.76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6.89万千瓦,可开发量为2.41万千瓦。

自然资源

编辑

矿产资源

利川市矿产资源门类齐全,有天然气、卤水、煤炭、生物礁、石膏、石灰石等蕴藏量较大。

植物资源

利川

利川市有维管植物200科、843属、2033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树种4类,二级保护树种19类。境内盛产坝漆、黄连、莼菜、山药,茶叶,也是地球上的珍稀孑遗树种水杉树的发祥地,因此利川被誉为坝漆之乡、黄连之乡、莼菜之乡、水杉之乡、山药之乡。有野生动物300余种。主要粮食作物10余种,家畜家禽10余种。

人口

编辑

人口数量

采茶姑娘采茶姑娘

截至2023年末,利川市户籍总人口为91.1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900人。全市常住人口71.56万人,比上年末减图1 2019-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图2 2019-2023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利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少10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4.21万人,城镇化率47.80%,比上年提高1.03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为6.15‰,人口死亡率为7.9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8‰。出生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113。

民族构成

2020年,利川市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截至11月1日零时,利川市常住人口750670人,其中,少数民族47.2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63.0%,其中,土家族41.86万人,占55.8%;苗族4.75万人,占6.3%;蒙古族0.20万人,占0.3%;其他少数民族0.48万人,占0.6%。

政治

编辑
利川市党政领导正职(更新于2024.05)

职务

姓名

市委书记

刘智勇

市长

熊翔

参考资料:

经济

编辑

综述

利川

2022年,利川市地区生产总值249.07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92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47.09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148.06亿元,增长2.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1.64:18.91:59.45。按年均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4833元,增长10.1%。

2023年,利川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3.72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02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46.97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160.73亿元,增长6.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1.24:17.81:60.95。按年均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6850元,增长5.8%。

2023年,利川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55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2023年,利川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4%。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4%,衣着价格上涨1.0%,居住价格下降0.7%,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9%,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3.8%,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0.2%,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0%,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2.9%。

截至2023年末,利川市共有市场主体97524户,比上年增长15.5%。实有企业类市场主体18736户,增长32.2%。实有个体工商户74960户,增长12.7%。农民专业合作社3828个,增长2.4%。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9565户,其中新登记企业类市场主体5481户。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2023年,利川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1.1%。其中,民间投资下降12.5%;工业项目投资增长41.5%;工业技改项目投资增长5.6%。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307.64万平方米,下降5.9%;竣工面积60.36万平方米,增长758.6%;销售面积61.39万平方米,下降9.8%;待售面积27.03万平方米,增长148.3%。全年商品房销售额33.55亿元,下降9.0%,其中,住宅销售额32.68亿元,下降6.3%。

财政收支

2023年,利川市地方财政总收入250632万元,比上年增长21.0%。其中,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0126万元,增长28.1%。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00121万元,增长22.7%。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22331万元,增长13.1%。

人民生活

2023年,利川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461元,增长6.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91元,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322元,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133元,增长1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

第一产业

2023年,利川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15922万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5.0%。其中农业总产值636623万元;林业总产值52291万元;牧业总产值252973万元;渔业总产值4918万元;农林牧渔业及辅助性活动总产值69117万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93872万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农业增加值380826万元;林业增加值27191万元;牧业增加值149254万元;渔业增加值2902万元;农林牧渔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33699万元。

2023年,利川市粮食种植面积117.03万亩,比上年增加0.16万亩。粮食总产量31.87万吨,比上年增加0.50万吨,增长1.6%。油料产量1.64万吨,增长18.2%。烟叶产量0.72万吨,增长0.3%。蔬菜及实用菌产量88.28万吨,增长4.2%。茶叶产量2.34万吨,增长8.4%。园林水果产量6.01万吨,增长16.1%。

2023年,利川市猪牛羊禽肉产量6.87万吨,比上年增长5.2%,其中猪肉产量6.19万吨,比上年增长5.5%。禽蛋产量1.07万吨,比上年增长0.9%。年末生猪存栏46.55万头,比上年增长16.4%,生猪出栏79.18万头,比上年增长2.7%。

第二产业

2023年,利川市全部工业增加值26.91亿元,同比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4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5.57%,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82.36元,比上年增加0.69元,营业收入利润率7.27%,增加0.22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10.4元,减少1.52元;每百元资产实现的年营业收入86.23元,增加6.37元;资产负债率60.5%,增加1.1个百分点。

2023年,利川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0.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全市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40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46亿元。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3年,利川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8.84亿元,比上年增长11.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68亿元,增长14.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0.87亿元,增长3.7%;金融业增加值13.34亿元,增长7.0%;房地产业增加值26.94亿元,增长1.4%;其他服务业增加值77.33亿元,增长5.8%。

2023年,利川市邮政业务总量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快递业务收入697万元,增长28.4%。电信业务总量5.55亿元。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2.3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9.97万户。固定宽带接入用户31.36万户。

国内贸易和招商引资

2023年,利川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34亿元,比上年增长8.9%。批发业销售额100.43亿元,同比增长18.7%,零售业销售额79.67亿元,同比增长7.7%;住宿业营业额7.82亿元,同比增长7.0%,餐饮业营业额13.06亿元,同比增长12.7%。

2023年,利川市引进省外资金41.30亿元,同比增长24.5%。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1087.50万美元,同比增长142.4%。

金融

截至2023年末,利川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02.6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7.71亿元,增长10.3%。其中,住户存款351.20亿元,增长14.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99.9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5.68亿元,增长9.4%。

金融

2023年,利川市接待游客2029.28万人次,同比增长11.9%。旅游综合收入146.37亿元,同比增长47.6%。全市A级景区7个。全市3星级及以上饭店2家。

经济功能区

佛宝山生态综合开发区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利川一中利川一中

2023年,利川市共有幼儿园140所,在园幼儿19515人。小学102所,毕业11460人,招生8580人,在校学生59968人。初中23所,毕业11617人,招生11448人,在校学生36092人。高中5所,毕业5798人,招生6507人,在校学生18557人。

科学技术

2023年,利川市48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49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8%。全年获得专利授权36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2件。年末有效注册商标7979件。全年新注册商标1462件。全市地理标志商标6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件。

文化事业

2023年,利川市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23.71万册。文化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2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04个,村级文化活动广场584个,百姓舞台584个。

2023年,利川市图书馆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体育事业

2023年,利川市共建成体育场馆2个,全民健身中心1个。

利川市城市建设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利川市共有卫生机构449个,其中医院11个,卫生院14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技术人员504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992人,注册护士2394人,药师174人,技师311人。实有床位数5481张。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利川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57.30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34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6.70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8.66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0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3.6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4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1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46万人。年末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8个,床位2143张。

截至2023年末,利川市共有1088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34333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全市特困供养4089人,全年临时救助744人。

对外交流

编辑

国际交流

俄罗斯列宁格勒州加特契纳市是利川市意向性国际友好城市。两市于2014年在加特契纳市签订了国际友好城市关系意向性协议书,建立起友好交流合作关系。

国内交流

2017年3月与杭州市萧山区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

2023年7月与新疆双河建立青少年“手拉手”结对交流。

交通运输

编辑

利川市境内形成以宜万铁路、渝利铁路、沪渝高速、利万高速等为主骨架,以G242国道、G318国道、G350国道、S249省道、S286省道、S366省道、S466省道、S478省道等普通国省道为主干线,清江、郁江水运为重要补充的多种运输方式的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截至2023年末,利川市公路通车里程6234.5公里。等级公路5913.27公里,比上年增加70.58公里。

历史文化

编辑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5月,利川市分5个批次公布非遗名录82项(2022年拟公布第六批县级名录),其中国家级3项(分别为利川灯歌、肉连响、坝漆制作技艺)、省级6项、州级24项、市(县)级49项。全市先后认定公布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4人,其中国家级2人、省级6人、州级23人、市级63人。

舞蹈

摆手舞

摆手舞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舞蹈形式之一,是土家族山民庆祝丰收、欢庆胜利的一种舞蹈,土家语称“舍巴”,汉语称作“摆手”,主要流行于酉水流域的土家族聚居地区,跟清江流域的土家族的跳丧舞形成鲜明的对比,故有“南摆手北跳丧”之说。

“毛古斯”舞

“毛古斯”舞“毛古斯”舞

“毛古斯”,土家族语为“拔步长”,是老公公的意思。它是土家族纪念祖先开拓荒野,捕鱼狩猎等创造的一种古老舞蹈。形式风格,异常古朴、别致。

跳演“毛古斯”,需十五六人组成,为首的祖辈叫“拔步长”,其他的是小辈儿孙。无论辈份高低,浑身都得用稻草、茅草、树叶包扎,甚至脸面也用稻草树叶遮盖住,头上还要扎五条大棕叶瓣子,四根稍弯,分向四面下垂。“毛古斯”舞,从动作到内容,都别具一格。演出自始至终,讲土话、唱土歌,形态滑稽,诙诣有趣。碎步进退,曲膝抖身,左跳右摆,浑身颤动。摇头耸肩,茅草刷刷作响,全是模仿古人的粗犷的仪态。

跳“毛古斯”的形式,相当自由,不受内容的限制。被称为古老文化艺术的“活化石”。

肉连响

肉连响肉连响

肉连响是产生于利川市都亭、汪营、南坪一带,流行于全市的民族民间舞蹈。舞蹈主要以手掌击额、肩、脸、臂、肘、腰、腿等部位,发出有节奏的响声,人们习惯称之为“肉连响”。

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服饰

土家族服饰接近生活型、实用型。民国以来,土家男女一年四季都戴头巾,男人以青、蓝、白或条纹布为主,长二三米,一圈圈地缠绕在头上,包成人字路;女人则多为青丝帕或自印花头巾,丝帕薄如蝉翼,最长达七米,是妇女终生陪伴之物,死后必以帕缝头入葬。衣服以青、蓝、白、印花布为主,男穿对胸衣,双排七至十一扣,俗称蜈蚣扣,袖口、领口及裤管末端加花边;女人则右开襟,袖大而短,饰花边,挂银铜佩饰,俗称“满襟”,有满清道风:未出阁少女着花衣,讲究大红大绿;小孩喜戴菩萨帽,虎头帽;男鞋多为青蓝布,女人穿绣鞋:姑娘出嫁时必穿“露水衣”,上着鲜艳桃花绣衣,下着八幅罗裙,与土老司八幅罗裙有异曲同工之妙。据大文豪沈从文考证,八幅罗裙是正宗土家装。

民歌

利川灯歌是利川民间逢年过节、喜庆集会,载歌载舞,划地为台,以彩龙船为道具的民间演唱形式。古时,只在春节元宵演唱。由于其演员化妆、舞姿已具戏剧雏型,所以俗称“灯夹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利川灯歌逐渐与年节习俗分离,成为一种群众喜庆休闲,随时都可进行的群众文化活动 。

2010年,湖北省利川市的“利川灯歌”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音乐项目类别。

文物

截至2022年,利川市有古遗址16处、古墓葬18处、古建筑32处、石窟寺及石刻10处、近现代重要史迹18处,均列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大水井古建筑群、鱼木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塘摩崖题刻、石龙寺、如膏书院、三元堂、花梨岭天主教堂、范家老屋、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旧址、谢家老屋等20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鞍山古墓群、永顺桥2处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支罗遗址等70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利川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序号

级别

     名称

年代

性质

今址

备注

1

大水井古建筑群

古建筑

柏杨坝镇水井村

第五批2001.6.25

2

鱼木寨

明清

古建筑

谋道镇鱼木村

第六批2006.5.25

利川市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序号

级别

名称

年代

性质

今址

备注

1

省级

佛堂墓群

古墓葬

建南镇佛堂村向家坪

第五批2008.3.27

2

省级

建南崖墓群

隋、宋

古墓葬

建南镇联合村、明星村、中部营村、白石溪村

第五批2008.3.27

3

省级

长坪墓群

古墓葬

谋道镇长坪村十七组

第五批2008.3.27

4

省级

步青桥及字库塔

古建筑

毛坝乡双泉村一组

第五批2008.3.27

5

省级

大田口李氏庄园

古建筑

柏杨坝镇龙兴村五组

第五批2008.3.27

6

省级

范家老屋

民国

古建筑

柏杨坝镇团圆村七组

第五批2008.3.27

7

省级

利川三塔(培风塔、宜影塔、凌云塔)

古建筑

团堡镇培风塔晒田村、宜影塔野猫水村,南坪乡凌云塔南坪村

第五批2008.3.27

8

省级

龙水文庙

古建筑

谋道镇龙水村三组

第五批2008.3.27

9

省级

雀岩墩碑屋

民国

古建筑

谋道镇寨坝村十组

第五批2008.3.27

10

省级

谌满氏节孝坊

古建筑

谋道镇长坪村十四组

第五批2008.3.27

11

省级

如膏书院

古建筑

南坪乡南坪村

第四批2002.11.7

12

省级

石龙寺

明、清

古建筑

团堡镇长槽村八组

第四批2002.11.7

13

省级

三元堂

古建筑

忠路镇寨坡村一组

第四批2002.11.7

14

省级

太平塘摩崖题刻

石窟寺及石刻

凉雾乡铁炉村

第二批1981.12.30

15

省级

谢家老屋

1920

近现代重要史迹

谋道镇龙水村三组

第六批2014.6.22

16

省级

杜家祠堂

古建筑

谋道镇农科村四组

第六批2014.6.22

17

省级

花梨岭天主教堂

近现代重要史迹

凉雾乡花梨村九组

第四批2002.11.7

18

省级

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旧址

1928

近现代重要史迹

忠路镇长干村十二组

第五批2008.3.27

宗教

天主教:1837年天主教传入利川,并在花梨岭设经堂。随着传教活动的展开,利川先后有多处设立了教堂。1988年,经利川市人民政府批准,恢复了花梨岭天主教堂,并正式依法登记注册。2002年11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8月,天主教宜昌教区委派朱锦龙神父到花梨岭教堂管理。

佛教:东晋咸康年间来凤建成仙佛寺,利川即有居民前去顶礼膜拜,此后,佛教便在利川传播开来。至清末,利川境内佛寺林立。每逢庙会,香客云集。在改士归流(清雍正十三年)之前建成寺庙34座。随后的几百年中,因为时局的变迁,寺庙被毁或占用。2008年,经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批复同意,湖北利川市重建白云寺。建成后的白云寺是利川市第一座合法佛教寺庙。白云寺建设总体投资规模预计为5000万元。现已建成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主要设施。白云寺现任住持由荆州章华寺方丈上心下继大和尚兼任,寺内常住僧人有释惟贤、释惟银。

地方特产

编辑

利川黄莲利川黄莲

利川黄连

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

利川黄连,唐代即为贡品,是传统名贵中药材。人工经营始于唐,兴于宋,发展于元明,清时已成药农主业。晚清时,利川建南土司连农祝庭槐通过黄连屯集,一次交易换回白银十二担。

2010年,“利川黄连”注册为国家级地理标志集体商标。2010年和2011年,分别被授予利川市建南镇“中国黄连第一镇”和利川市“中国生态黄连之乡”称号。

利川莼菜利川莼菜

利川莼菜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利川蔬菜指产于湖北省利川市所辖行政区的莼菜,是珍贵的水生蔬菜,食用部分是带有透明胶质的初生卷叶和嫩梢,口感滑润,营养丰富。

1993年9月,利川“福宝山”牌莼菜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2004年,利川莼菜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地理标志产品予以保护。

利川山药利川山药

利川山药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利川山药有着1500年的种植历史。

2007年,利川山药成为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8年,利川山药产地被认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09年,利川山药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10年,“龙船水乡”牌利川山药获国家有机转换食品认证;同年,“龙船水乡”牌利川山药被选定为上海世博会专供产品。

利川利川

柏杨豆干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利川柏杨豆干是一种五香豆干。其特点是豆干薄如纸片,色如柠檬,香有余味,独具特色。其加工制作工艺不用食盐、卤水、石膏,将大豆磨成豆花,倒在方块模型中压缩后,用文火烘干,喷撒香料即成。别的地方也试用这个方法制作的豆干,没有柏杨豆干的特色,原因是柏杨坝有一股泉水,清凉甜爽,四季涌流,只有用这股泉水制成的豆干才有色、香、味、形独具的特色。人们把这股泉水称作“神水”。相传,清康熙年间,当地官吏进京以柏杨豆干为贡品,被朝廷赐赏为“深山奇食”。

利川茶叶-冷后浑利川茶叶-冷后浑

利川茶叶

国家地理标志

茶叶是利川富民兴市的产业,全市以毛坝、忠路、沙溪三乡镇为主产茶区。利川推广的无性系良种茶品种主要有福鼎大白、福云六号、龙井长叶、龙井43号、鄂茶1号、鄂茶10号、中茶108等和黄金叶、毛坝早一、冷后浑等地方良种。2012年被中国茶叶学会授予“中国名茶之乡”称号。2016年11月,“利川工夫红茶”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注册认证。

风景名胜

编辑

2023年,利川市获评中国“2023避暑旅游优选地”,柏杨坝镇成功创建湖北省旅游名镇、人民旅行社创建4A。

2021年,利川市有国家AAAAA级景区1个,AAAA级旅游景区4个。

腾龙洞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腾龙洞

腾龙洞景区是国家AAAAA级景区,是国家地质公园,距利川市城区6千米,景区总面积69平方千米,属中国已探明的最大溶洞,在世界已探明的最长洞穴中排名第七,世界特级洞穴之一。由水洞、旱洞、鲇鱼洞、凉风洞、独家寨及三个龙门、化仙坑等景区组成。腾龙洞整个洞穴群共有上下五层,其中大小支洞300余个,为湖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2020年12月29日,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龙船水乡

国家AAAA级景区

龙船水乡景区

龙船水乡是国家AAAA级景区,距利川市区10千米,距凉雾乡镇1.5千米,景区面积15平方千米,海拔高度1180米。景区因著名土家民歌《龙船调》起源于此而得名。夏季平均气温24℃。

龙船水乡集成中国最大的天然水洞水莲洞,八百里清江源头最美丽的三渡峡,水莲洞有旱洞2000米,有大佛洞、观音洞、舒心泉、樨牛洞等景点。

佛宝山

国家AAAA级景区

佛宝山景区

湖北利川佛宝山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莼菜发源地和世界著名民歌“龙船调”的故乡,总面积46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450米,坡度5~30度,大小山脊30条,大小河流29条,自然湖泊5座。素有清江、郁江两江源头之美称。

2003年6月,佛宝山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星斗山自然保护区;2011年底,佛宝山风景区评为AAAA级景区。

大水井古建筑群

国家AAAA级景区

大水井古建筑群

大水井古建筑群系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柏杨镇水井村,是2001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水井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末清初。建筑群由李亮清庄园、李盖五庄园和李氏宗祠三部分组成,占地1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余平方米。

玉龙洞

国家AAAA级景区

玉龙洞

玉龙洞系国家AAAA级景区,地处团堡镇樱桃井村,距团堡镇8千米处。因洞内化学沉积物洁白如玉和洞中一景酷似飞龙,故名玉龙洞。

玉龙洞位于千口坡的半山腰上,洞口高5.7米,宽12米,洞内一个主洞三个支洞,全长1630米。洞分上、中、下三层,洞内终年恒温14-18摄氏度,仅中层洞穴面积就有10余万平方米,中层洞有各种景观80多处。

朝阳洞

朝阳洞朝阳洞

朝阳洞风景区系国家AAA级景区,位于利川市南坪乡朝阳村,距318国道干堰塘处3千米,离利川市城区23千米,距齐岳山跑马场仅5千米。初步探明洞穴长度10余千米,洞穴面积20多万平方米,首期开发1.5千米,因洞穴面向东方而得名。

利川“水杉王”

水杉王

利川“水杉王”树龄达600年,树高35米,干径2.4米,冠幅22米,是世界上树龄最大、胸径最粗的水杉母树。为此,它也被称为“植物活化石”、“世界水杉爷”、“天下第一杉”。

鱼木寨

鱼木寨

鱼木寨, 为土家族山寨,位于湖北省与重庆市交界处,东距利川市61公里,四周绝壁,占地6平方千米,居住着500多户土家山民。这里有土家古堡、雄关、古墓、栈道和民宅,是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土家山寨,景区内城堡寨墙、古栈道保存完好,素有"世外桃源"之美称。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在的鱼木村2013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丽森农业生态观光园

丽森农业生态观光园丽森农业生态观光园

丽森农业生态观光园国家AAA级景区,创建于2013年11月,丽森农业生态观光园位于恩施州利川市南坪乡,景区面积3000亩。

著名人物

编辑

利川市著名人物

巴蔓子(生卒年不详)

东周末年巴国将军。巴国发生暴乱,蔓子向楚国请兵援助并许予三城作为回报,祸乱平息后,蔓子自刎,以头赠楚赎城。

覃大胜(?—公元1390年)

施南军民宣抚,联合忠孝、忠路,忠建等土司,结寨龙孔,揭旗抗暴反抗政府镇压。

詹邈(?—公元1088年)

利川都亭里人,宋元祐三年,博学宏词第一名。

陈世凯(公元1629年—公元1689年)

字赞伯、紫山,湖北利川人,清初军中名将,号称“陈铁头”。

骆汉初 (1910~1950)

湖北利川人,是国民党统治时期利川的所谓“三老、四少、一红人”之一。

荣誉称号

编辑

2020年6月,利川市被命名为第二批“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区)”。

2020年8月,利川市入选“2020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2020年11月,利川市入选2020年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市、区)名单。

2020年12月,利川市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2021年4月12日,利川市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表扬为2020年“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先进县、市、区。

2021年7月,利川市上榜2021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排名第11位。

2021年11月,利川市(利川民歌)被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为2021-2023年度“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1年12月22日,利川市被认定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3年5月,利川市入选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2023年6月26日,入选“2023避暑旅游优选地”名单 。

下一篇 武穴市

上一篇 宣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