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舞(龙岗舞龙) 编辑
龙舞(龙岗舞龙),流行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的传统舞蹈,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龙岗舞龙舞的是布龙,舞龙队由12人组成,其中的舞珠人是整个龙舞的指挥。表演以大八字步为主要舞步,配乐则以狮鼓、大钹、锣等打击乐器为主。龙岗舞龙体现了客家人对中华民族龙图腾的信仰和崇拜,是独具一格的民俗文化,蕴涵着客家民间文化丰富内容,集观赏性和民俗性于一体。
2007年1月29日,龙岗舞龙被列入深圳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编号Ⅳ—2。 2007年6月18日,龙岗舞龙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入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Ⅲ-30。
中文名:龙舞(龙岗舞龙)
别名:龙岗舞龙
非遗级别: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批准时间:2007年6月18日
非遗类型: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深圳市龙岗区
非遗编号:Ⅲ-30
自从客家人迁徙龙岗几百年来,爱龙敬龙舞龙便流传至今。
“文革”开始后,舞龙被当做“四旧”批判,这是龙岗舞龙的历史上唯一也是最久的一次中断。
改革开放后,龙岗的舞龙活动得到了恢复,并又迅速活跃在龙岗各个社区,而且多次出国表演参赛。
表演形式
龙岗舞龙一般由12人组成龙阵,龙珠1人,龙头和龙尾各1人,龙身9人。执龙珠的人是龙阵的灵魂,是整个龙舞的指挥。龙头和龙身跟着龙珠的指挥而腾挪翻跃,龙珠怎么走,龙身和龙尾跟着走。
龙岗舞龙以鼓、钹、锣作伴奏,在锣鼓声中,龙珠前引,舞龙队员各就各位,右手执龙把中央,左手执龙把下端。随着锣鼓的节奏,龙珠反复转动,龙头随珠晃动,左脚收腿,举珠亮相,绕场一周回到原位,然后随着锣鼓舞动起来。表演以大八字步为主要舞步,有晃动、摆动、转动、倚跪、跳跃、蹿钻、翻滚等动作,还有“半边月”“游龙戏水”“钻龙身”“跃龙门”“蛟龙闹海”等多种套路,配乐则以狮鼓、大钹、锣等打击乐器为主。
舞蹈流程
龙岗舞龙正式开始前,要请村里的老者给龙点睛,谓之“画龙点睛”。 舞龙前先行“龙敬礼”。舞龙开始时,整条龙先在地上打几个圈,然后龙头跟随龙珠由高向下摆动点头,连续拜三次。拜完后,舞龙头者由左右手互换位置,调整姿势后翻身出来继续舞。
半边月“:龙珠引龙右转身,小跑步圆场一周,至右前方成半月形,舞龙者双脚成“大八字步”,面向前方。
“游龙戏水”:龙珠引龙右转圆场,在中间绕成一圈。
“钻龙身”:龙身九节手握龙把稍抬,龙珠引龙头右转,俯身小跑从龙身下面钻过;龙身九节双手高举龙把,接着龙身①、②、③、④、⑤前俯跑步尾随钻过;龙身⑥、⑦、⑧、⑨相对前俯跑步钻过;舞龙尾者原地成“大八字步”,面向前方,双手左右摆尾,至龙珠、龙头、龙身钻过。
“跃龙门”:舞龙身者将龙把上端点地,龙珠、龙头从龙身跳过.舞龙身者随之向前翻滚一次。
“蛟龙闹海”:龙珠引龙向右转弯,跑步绕场一周,龙身再摆成一路纵队,面向前方;龙珠、龙头背向前方,舞龙者脚成“大八字步”。接着龙珠向左摆,龙头稍右偏(咬珠状),龙身①、②、③向右摆,④高举,⑤、⑥左摆,⑦、⑧右摆,⑨与龙尾左摆,整个龙身随龙头作圆弧形的大幅度滚动。舞龙者随之呐喊助兴。
舞龙全过程完成后。龙头高昂,然后俯首三拜,龙尾随着摆动,锣鼓声息,舞龙便结束。
舞蹈道具
龙岗舞龙舞的是布龙,以竹木制骨架,用布料做龙身、龙面,制成巨龙,故称“布龙”或“长龙”。龙头由嘴部、前额、后脑、角、手柄等部分组成,体积较大,造型复杂,颜色鲜艳,头角峥嵘。龙的眼睛用灯泡装饰,龙须用约1尺长的细钢丝弯曲而成,龙身和龙尾的布料上绘有鳞片图案,鳞片末端贴有金纸,上端贴有银纸。
文化特征
舞龙是龙岗客家地区形成的以娱乐、庆典、锻炼身体而别具特色的一种民间活动。舞龙融武术、舞蹈、鼓乐于一体,表演仪式、形式、套路和技艺丰富多彩,有鲜明的强身健体特征。
舞龙是独具一格的民俗文化,蕴涵着客家民间文化的丰富内容。观赏性强,场面壮观,增强节日喜庆气氛、为群众所喜爱。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有民俗文化特征。
舞龙有较强的娱乐性和广泛的参与性,表演技艺较易掌握,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所以能在民间长期传承,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群体特征更加明显。
传承价值
民俗价值:龙岗舞龙是传统的民俗文化,蕴涵着客家民间文化丰富内容,集观赏性和民俗性于一体,对研究客家文化和历史都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艺术价值:舞龙是龙岗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和生活中产生和流传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传统的民间文体活动,是龙岗本土文化特别是民间舞蹈和体育的传承平台,同时也是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寄托了客家人的精神和希望,又有较强的观赏性,具有较好的民间艺术价值。
社会价值:舞龙作为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可以活跃群众文体生活利用节日、庆典等活动的表演,增强节日气氛,促进人们的思想交流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进步。具有较好的社会价值。
交流价值:龙是吉祥物,舞龙是共庆祥瑞的文娱活动,也是友谊和文化交流的使者。作为对外活动传播友谊,龙岗舞龙队曾多次赴海内外献演,获得好评和荣誉,对内对外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传承现状
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龙岗舞龙正面临逐渐被淡化和边缘化,需采取措施加以扶持和保护。
传承谱系
代序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传承方式 |
---|---|---|---|---|
第一代 | 罗胜 | 男 | 1889年 | 师傅、家族传承 |
第二代 | 罗雷 | 男 | 1918年 | 师傅、家族传承 |
刘石养 | 男 | 1945年 | 师传 | |
第三代 | 李爱廉 | 男 | 1963年 | 师传 |
王寿康 | 男 | 1965年 | 师传 | |
第四代 | 李伟文 | 男 | 1971年 | 师传 |
余冠生 | 男 | 1977 年 | 师传 | |
刘石养 | 男 | 1945年 | 师传 |
(参考资料来源于 )
保护措施
1997年6月,龙岗投入上百万元成立了舞龙协会。
1999年,原龙岗镇被广东省命名为“民族民间艺术(舞龙艺术)之乡”。
重要活动
1995年7月,龙岗舞龙队代表中国文联出访美国,参加了爱达荷州国际民间艺术节和犹他州民间舞蹈节的表演。
1997年6月30日,龙岗舞龙队代表龙岗区参加欢送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进驻香港的表演活动,受到驻港部队官兵的称赞。9月,第二十四届世界摄联代表130多名摄影家来龙岗采风,舞龙、舞麒麟的风姿成了众多国内外摄影家的焦点。
1998年6月,舞龙队受国家体育总局指派,代表国家舞龙队出访加拿大,参加在加拿大举行的泛美武术锦标赛和在多伦多醒狮汇艺节上作表演。舞龙队的舞技,博得了中外友人和国家体育总局的肯定。10月10日,应香港特区政府邀请,龙岗舞龙队代表深圳市参加香港元朗体育会的舞龙表演。10月23日,龙岗舞龙队参加在龙城广场举行的“98深圳国际民间艺术节”舞龙表演。11月4日,龙岗舞龙队参加由国家体育总局等单位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舞狮赛舞龙表演。
1999年10月,龙岗舞龙队受文化部委托到台湾地区进行两岸文化交流活动。12月,龙岗舞龙队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康乐年华”节日及一些电视剧的拍摄。
2000年10月,龙岗舞龙队参加在四川绵阳举行的全国农民运动会开幕式表演。
荣誉表彰
1997年6月,龙岗舞龙队代表深圳参加第二届全国舞龙比赛,取得了规定套路、自选套路和总成绩三项第五名。9月,龙岗舞龙队到湖南耒阳参加首届全国舞龙精英赛获“优胜奖”和“最快进步奖”。
舞龙的习俗,与龙岗民间流传的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息息相关:远古时候,龙王领着十条小龙出巡,在龙岗墟(龙岗村落名)上空,最小的那条龙被这里的风光所吸引,便降落在八仙岭(山名)下的社坪岗(村落名)。当地民众奔走相告,认为这是丰年盛世、国泰民安的预兆,“龙岗”便因此得名;其余九条小龙也在不远的海边降落,等待十弟,这便是香港九龙。贪玩得久了、老龙王等待不及,独自归天,众小龙便留在了凡间,化为山脉、常葆青山绿水。龙,因此成了龙岗人杰地灵、风光秀美、如意吉祥的象征、龙岗人也格外爱龙敬龙,舞龙也成为龙岗客家地区一种别具特色的民间活动。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疍民过年习俗
上一篇 甘坑客家凉帽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