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港 编辑

台湾岛北端海港

基隆港基隆港

基隆港位于台湾岛北端,是台湾北部海上门户,重要的海洋渔业基地。北纬25°09′,东经121°44′,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省北部的基隆市。港口水深达11.5 米。港口三面环山,沿海湾建有 40 余个泊位。港口年吞吐量约3500~4000万吨,吞吐主要货物有粮食、石油、水泥、木材 、化肥和钢铁等。世界第十大集装箱运输港 ,1990年的吞吐量为181万标准箱。基隆港为台湾北部重要的天然良港,也是海运转运中心辅助港--高价值货物进出口港。以货柜为主,散货为辅。是环岛航运之主要枢纽港,结合观光,亲水性之港口。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基隆港

外文名:Keelung Port

所属地区:台湾省基隆市

经纬度:北纬25°09′,东经121°44′

开放时间:全天

门票价格:免费

建议游玩时长:2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四季皆宜

港口概况

编辑

基隆港

基隆港为台湾北部重要的天然良港,也是海运转运中心辅助港--高价值货物进出口港。以货柜为主,散货为辅。是环岛航运之主要枢纽港,结合观光,亲水性之港口。

港区各主航道水深10-26米;

历史沿革

编辑

基隆港基隆港

基隆港于清光绪12年(公元1886年)建港,为台湾第二大港口,世界第39大货柜港﹝2004年止﹞。是台湾北部重要的天然良港,也是海运转运中心辅助港--高价值货物进出口港,环岛航运的主要枢纽港。货运方面以货柜为主,散货为辅,并有数艘国际性大型邮轮固定弯靠。已开始转型为结合观光,亲水性的港口。为了促进基隆市港两方的发展,正进行港市合一。2001年6月28日,专责机构“基隆港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由基隆市长﹝当时市长为李进勇﹞兼任主任委员。基隆港在60年代前一直是台湾最大的港口,仍是仅次于高雄港的台湾第二大港 。

作业条件

编辑

基隆港位置处于东经121度44分与北纬25度9分交叉点。港区土地面积(经营土地)189.8公顷,港区水域面积379万平方米(包括内港98.5万平方米,八尺门区95.5万平方米);港口航道水深20-26米,港区各主航道水深10-26米;驳航4艘,拖船20艘;锚地共41.2万平方米,可容船舶5艘;浮筒3个(两组),5-6号浮筒长度为200米。船舶载重吃水深在9.1米以下可系泊6000-10000吨船舶;6-7号浮筒长度也为200米,船舶载重吃水深在9.4米以下可系泊10000-15000吨船舶;码头58座(可容船舶58艘),其中营业码头40座,长7545米。出港货物以纺织品、化学材料、非金属矿物制品、木材制品以及运输工具为大宗,进港以化学材料、农产品、非金属矿产品和金属矿石为大宗到2002年,基隆港进港船舶9085艘,总吨位11901万吨;出港船舶9079艘,总吨位11893万吨,合计进出港船舶18164艘,进、出港总吨位数计23794万吨;货物吞吐量3454万吨,货物装卸量8891万吨,集装箱装卸量为192万个标准箱。

游览圣地

编辑

基隆港位于台湾本岛之北端,在富贵角与鼻头角中间。港之东、西、南三面层峦环抱,港口向西北开敞,而向西南湾入内港,成一长约2000公尺,宽约400公尺之狭长水道,兼具军港、商港等多种功能,为北台湾的优良港湾。而基隆系位于海口,对於海洋则如呼吸一般熟悉,来到基隆等于接受海洋的洗礼,走一趟港都之旅,风情万种。出基隆火车站首先映入眼帘的即是基隆港,湛蓝的海水四季与基隆人共同生活,在此驻足可观看海港风情,与定期由各国驶进之豪华客轮、邮轮,是谈心赏夜景的最佳去处。

地理交通

编辑

基隆港陆上交通有中山高速公路、北部第二高速路、北基公路及铁路通往台北,并有滨海公路通往东部兰阳平原到苏澳港,由于台湾地区位处泛太平洋海运必经航路,复加上该港临近政经中心的台湾都会区,因此吸引许多国际定期商轮弯靠该港,成为亚太地区重要之货柜港埠 。

港区出入口

编辑

一、离开东岸港区路线:中正路→忠一路→孝二路→中山高。

二、进入东岸港区路线:中山高29号桥→仁五路→爱三路→仁二路→中正路。

三、进入西岸港区路线:麦金路→基金一路→5B匝道(大竿林隧道)→西岸联外道路→西岸港区。

四、离开西岸港区路线:

1. 前往七堵以南及瑞芳地区20吨以上大货车及联结车一律行驶西岸联外道路→北二高。

2. 前往七堵以北地区20吨以上大货车及联结车由西岸港区→光华隧道→复旦路→中山二、一路→安乐路。

发展历程

编辑

基隆港在昔日称为“鸡笼港”或“鸡笼湾”。鸡笼港在十七世纪即有外人足迹,西班牙人占领台湾时就曾对鸡笼港进行调查,并进行了部分建设。清治后期,西方列强的东来,逐渐开启了鸡笼港的发展。在光绪12年

基隆港靠近台湾海峡之北口,港区东面、西面和,南面环山,一面临海,鸡笼湾是一个纵深3.6公里,入口宽280多米的狭长海湾, 湾口外有社察、中山、盘桶等岛屿作屏障,形成山环水绕、风平浪静的天然良港。由于基隆港的形状如同鸡笼,故有“鸡笼港”和“大鸡笼”之称。基隆港予1860年开港,是台湾历史较长,的国际贸易港口。清同治二年(公元1864年),被辟为对外开放伪国际贸易港口,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国际贸易港口。 基隆港,分为商港、军港和渔港三部分。

港口水域面积250万平方米,最大水深15米。进出港航道宽为300—360米,航道水深10.5—13.5米,可允许10万吨级船舶进出港。港区水域设有系泊浮同4组,锚泊地2个,可同时系泊3000吨级至30000吨级的船舶和舰船80多艘。 该港拥有港作拖轮约20艘、驳船30多艘,港口工作船40多艘。全港拥有陆域面积为750多万平方米,现有码头60多座(万吨级以上码头20多座), 营运码头40多座,其中包括集装箱码头13座,非营运码头17座。全港码头岸线共长达10多公里。全港拥有货运仓库39座,货棚4座,货物堆场24个, 其中集装箱堆场2个并配有集装箱超重机60多台,集装箱装卸桥及搬运机械270多台。基隆港设施设备先进,设施设备规模较大,从而使基隆港成为世界著名的国际贸易港口。

基隆港是一个综合性港口,进口货物主要有煤炭、石油、矿石、粮食、杂货和集装箱等;出口货物主要有机械、化工产品、电子产品、轻工产品、纺织品、加工食品、集装箱和其它杂货答。该港货物装卸量约9000乡万吨,为台湾岛北部货物进出口门户、国际贸易港口和货物集散中心。在台湾省,它仅次于高雄港,居第二位的商港。1992年该港集装箱吞吐量达195万标准箱,为台湾省第二大集装箱港口, 也是世界10大集装箱港口之一。由于基隆港平均每年雨日214天,号称“雨港”, 不利于件杂货搬运装卸,采用集装箱装运件杂货就可解决雨天装卸搬运问题。基隆港建有军用码头26座,是台湾当局最重要的海军基地之一。拥有渔港和渔码头,渔船多达2000多艘,年捕鱼量达30多万吨, 占台湾地区总捕鱼量的五分之一以上,为台湾地区最大的渔港。该港正在规划建设东港区和西港区。建成后的西港区的货运码头,可接纳20万吨级以上的船舶。

基隆港作为太平洋西海岸航运要冲之一, 进港船舶约达8000多艘次。台湾岛与大陆只隔台湾海峡,基隆于福州、温州、宁波、上海、厦门、汕头、香港和广州黄埔等仅一水之遥,航运交通便利。有货物来往于基隆一福州航线上。炎黄子孙盼望台湾与大陆早日全面直接通航。国际航线主要有基隆至长崎、神户、釜山、纳霍德卡、新加坡、马尼拉、雅加达、悉尼、西雅图、洛杉矾、纽约、孟买、马赛、伦敦、鹿特丹和汉堡等。基隆港和高雄港又是国际环球航线主要的起运港和终到港。基隆港内陆集疏运交通方便。从台北市为铁路枢纽,有环岛铁路和多条高速公路辐射全岛。使基隆港成为台湾岛北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 基隆港依托的基隆市,位于台湾岛北端西北部沿海,旧名“鸡笼”,是台湾地区北部出海门户、对外贸易口岸、海军基地和渔业基地。

基隆市是台湾北部工业基地,拥有造船、化工、机械、电力、煤炭、电子、食品加工、水产加工等工业部门。基隆造船总厂可建造10万吨级船舶,是台湾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基隆市附近是台湾最大的产煤基地和北部地区最大约火力发电中心。基隆市东南面的台北市是台湾省政治、科学文化中心。基隆市和台北市已联成一体,实际上基隆港依托的城市为基隆市和台北部市,从而也体现了基隆港交通、经济的重要性 。

下一篇 台中港

上一篇 高雄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