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江仓城 编辑
松江仓城,也可以称为上海松江仓城,或简称为仓城,是一个历史地理名称。松江仓城在今天的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西路一带,这一区域规划为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见图。
中文名:松江仓城
外文名:Songjiang Cangcheng
松江仓城,为松江和仓城两个词组成的复合词,是一个历史地理名称。
松江即古松江府,地域在今上海市。
仓城为地域名,来源于当地是明清两代松江府的最大漕粮仓储地和漕运始发地。古代的松江仓城在今天的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西路一带,这里仍有使用仓城名称的习惯,例如,一些居民小区称为“仓城一村”、“仓城六村”。
据嘉庆松江府志载,永丰古街区(今松江区中山西路老街一带),明清两代皆有仓城之称。从明朝起,仓城为漕粮重地,是松江府最大漕粮(税粮)仓储地和漕运始发地,城筑四门,米业兴旺。市河两岸,宅第、商铺鳞次栉比。漕粮启运时,漕舟云集,水运繁忙,江淮卫、兴武卫、镇海卫各漕帮数以百计船只至仓城市河排开,装载起运之场面蔚为壮观。史载至清代中期,松江府征漕粮41万7千3百余石,半数以上贮于仓城。
明代松江,有“苏松税赋半天下”之说。
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现存明、清和民国时期古建筑共计128处,有颐园、杜氏雕花楼、费骅宅、葆素堂、杜氏宗祠和赵氏宅等历史建筑和大量保存较好的民居建筑,跨市河有云间第一桥、秀野桥为首的三秀桥和大仓桥等。
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规划区域为:沪杭铁路以北、乐都路以南、花园浜路以东、西林路以西的区域内。
顺便说明,规划时的花园浜路,改名为仓汇路。
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规划为一路(中山西路)、一河(市河)、一点(水次仓关帝庙)、一单元(大仓桥北侧)、一区间(风貌区A区)。拟复建娄县牌楼、古粮仓景观、祭江亭、沿河廊棚、云间龙舟等明清建筑,移建盐铁塘上的五座元明石桥,复原明清风貌。
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附近,有清真寺、西林寺等历史遗产。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