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盛下虚证 编辑

中医病证名

上盛下虚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因疾病日久或小儿体虚,脾肾阳虚,心胃之火并蒸于上,真阳独虚于下,形成热淫于上,阳虚于下所表现出来的一类病证。常见于夏季热。

基本信息

编辑

中医病名:上盛下虚证

常见症状:发热日久不退,朝盛暮衰,精神萎靡或虚烦不安,面色苍白,下肢清冷,小便清长,频数无度,大便稀溏,口渴多饮,舌质淡,苔薄黄,脉细数无力

治法:温补肾阳,清心护阴

方剂:温下清上汤加减

病因

编辑

疾病日久或小儿体虚,脾肾阳虚,真元受损,命门火衰,肾失封藏,膀胱固摄失职,小便清长无度;真阴不足,津亏不能上济于心,暑热熏蒸于上,则身热心烦。心胃之火并蒸于上,真阳独虚于下,形成热淫于上,阳虚于下的“上盛下虚”证。

临床表现

编辑

发热日久不退,朝盛暮衰,精神萎靡或虚烦不安,面色苍白,下肢清冷,小便清长,频数无度,大便稀溏,口渴多饮,舌质淡,苔薄黄,脉细数无力。

辩证要点

编辑

疾病日久,平素体弱多病,或先天禀赋不足者,除暑热证的典型表现外,还见面色苍白、下肢清冷、大便稀薄,多为上盛下虚。

治法

编辑

温补肾阳,清心护阴。

常用腧穴

编辑

足三里、中脘、大椎、风池、合谷。

方剂

编辑

温下清上汤加减。

常用中药

编辑

附子、黄连、龙齿、磁石、补骨脂、菟丝子、覆盆子、桑螵蛸、益智仁、石斛、蛤粉。

常见病

编辑

夏季热。

预防调护

编辑

1. 改善居住条件,注意通风,保持爽,有条件者室内安装空调或易地避暑。

2. 加强体格锻炼,防治各种疾病如泄泻、疳证、肺炎、麻疹等,已病者病后要注意调理,及时恢复健康。

3. 采用空调、冰块等降低病室温度,使之保持在26℃-29℃为宜。

4. 饮食宜清淡,注意营养物质的补充,少喝白开水,可用西瓜汁、金银花露等代表茶,或以蚕茧、红枣、乌梅煎汤代茶饮。

5. 高热时可适当采用物理降温。常温水沐浴,帮助发汗降温。注意皮肤清洁,防止合并症。

下一篇 酒精棉球

上一篇 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