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炙黄芪 编辑
炙黄芪,中药。
炙黄芪,本品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片,直径0.8~3.5cm,厚0.1~0.4cm。外表皮浅棕黄或棕褐色,略有光泽,可见纵皱纹或纵沟。
切面皮部浅黄色,木质部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有的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具蜜香气,味甜,略带黏性,嚼之微有豆腥味。
中文名:炙黄芪
外文名:RADIX ASTRAGALI PREPARATA
拼音:zhì huáng qí
颜色:浅棕黄或棕褐色
味道:甜,略带黏性,嚼之微有豆腥味
功能主治:益气补中,气虚乏力,食少便溏
制法:取黄芪片,照蜜炙法,炒至不粘手
基本信息
方名: 炙黄芪
炙黄芪
炙黄芪
来源: 本品为黄芪的炮制加工品。
制法: 取黄芪片,照蜜炙法(附录Ⅱ D)炒至不粘手。
含量测定
炙黄芪
2、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2g,精密称定,照黄芪项下的方法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C22H22O10)不得少于0.020%。
性味归经
甘,温。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
炙黄芪
贮藏条件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炮制方法
加工概述
炙黄芪
炙黄芪重在补气升阳,在黄芪的诸炮制品中应用最多,由于饮片的临床需求量大,炮制研究也就尤受重视。如传统方法的改进、炮制温度、炮制时间、辅料用量、成品质量分析等研究报道较多。
传统黄芪炮制以蜜炙为主,是将生黄芪切片,加蜂蜜炒制而成,炮制较为粗糙,劳动强度大。有文献报道认为,CY—电动炒药机蜜炙黄芪可降低劳动强度。也有文献认为,电烘烤蜜炙黄芪尤佳,并对三种不同炙法(烘炙法、炒炙法、先闷润后炒炙法)所得成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烘炙法制的黄芪质量好,色泽鲜艳,贮藏不易吸潮,可延长保存期,不生虫,不霉变;炒炙品摊放20小时就吸潮回润,粘手,久放易酸败;先闷润后炒炙所得制品,品质次于烘炙品。因此认为,三法中以烘法为优l真。关于炮制时间及温度的问题,有人研究认为,70V或80C烘制2小时,与传统蜜炙黄芪的药理作用无显著差异I引:另有文献认为,用蜜量为30%、温度10012、烘制时间30分钟,所得成品黄芪甲苷的含量为生黄芪的三倍,因而作者提出,此为最佳炮制条件。
上述研究,以蜜炙黄芪的外在质量和内在质量为指标,探讨了蜜炙黄芪的新工艺,这对于我们改进黄芪炮制工艺很有参考价值,《中国药典》仍采用传统制法,所以我们姑且遵《中国药典》法而行。至于黄芪蜜炙工艺的改进与优化,尚待进一步研究。在蜜炙黄芪成品质量研究方面,学者重视内在质量的控制。如研究了蜜炙黄芪中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芒柄花素(formononetin)、毛蕊异花酮(ealy·cosin)、总磷脂等的含量,其中对黄芪甲苷含量的研究方法多种,结果可靠,可作为控制黄芪内在质量标准的指标。
炙黄芪
炮制工艺
(1)取生黄芪片。
炙黄芪
(3)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淋入黄芪片中,拌匀,闷润4—6小时(令蜂蜜吸尽)。
(4)将黄芪片置炒锅中,用文火炒制,炒制时翻动要勤,炒至:①颜色深黄均匀,略带焦斑,有光泽;②饮片不粘手,炒动时手感由重滞转为轻松;③饮片起锅晾凉后,用手翻动有轻微沙沙声。结块疏松,轻轻搓动即散,饮片之间无粘连。
(5)取出,放凉。每100kg黄芪,用炼蜜25kg。
用法用量
9~30g 。
文献摘录
《中国药典》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