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属 编辑

雀形目黄鹂科鸟类

黄鹂属黄鹂属

黄鹂属(学名:Oriolus):是雀形目、黄鹂科的1属。共有32种。中型鸣禽。喙长而粗壮,约等于头长,先端稍下曲,上喙端有缺刻;鼻孔裸露,盖以薄膜;翅尖长;尾短圆,跗跖短而弱。体羽鲜丽,多为黄、红、黑等色的组合,雌鸟与幼鸟多具条纹。模式种为金黄鹂。主要生活在温暖地区的阔叶林中。黄鹂属大部分是留鸟,也有一部分迁徙,多单独或成对活动,冬季会集小群。树栖性。鸣声洪亮悦耳。胆小,一般不显露于树顶或其他林木的外面,但能听到它响亮、优美、悦耳的鸣声判断出它的所在,喜欢在林地、花园等处觅食。主要以昆虫、植物的种子和果实等为食。黄鹂属在春天进行繁育,繁殖期间,雄鸟和雌鸟会共同在水平枝杈间以树皮、麻类纤维、草茎等在水平枝杈间编成吊篮状悬巢,产卵3-5枚,主要由雌鸟孵化,孵化期13-15天,雏期约等于孵化期。分布于欧、亚非、澳洲的温带和热带地区。中国有1属6种。常见如黑枕黄鹂,俗称黄莺,在中国为夏候鸟。

形态特征

编辑
黄鹂属鸟类羽色鲜黄,共有32种。为中型雀类。嘴与头等长,较为粗壮,嘴峰略呈弧形、稍向下曲,嘴缘平滑,上嘴尖端微具缺刻;嘴须细短;鼻孔裸出,上盖以薄膜。翅尖长,具12枚初级飞羽,第1枚长于第2枚之半;尾短圆,尾羽10枚。跗蹠短而弱,适于树栖,前缘具盾状鳞,爪细而钩曲。雌雄羽色相似但雌羽较暗淡。幼鸟具纵纹。

模式种金黄鹂:体长25厘米,体重65-78克。头全黄色。体羽鲜丽,主要由为黄和黑的颜色组合,雌鸟与幼鸟多具条纹。雄性成鸟眼先、翼及尾基部黑色,其余为鲜亮黄色。雌鸟较暗淡而多绿色。幼鸟偏绿色,下体具细密纵纹。虹膜红色;嘴红色;脚灰色。喙长而粗壮,约等于头长,先端稍下曲,上喙端有缺刻;鼻孔裸露,盖以薄膜;翅尖长;尾短圆,跗跖短而弱。

黄鹂属黄鹂属

栖息环境

编辑
主要生活在温带和热带地区的阔叶林中。栖息于平原至低山的森林地带或村落附近的高大乔木上。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天然次生阔叶林、混交林,也出入于农田、原野、村寨附近和城市公园的树上,尤其喜欢天然栎树林和杨木林。在山区可沿河谷向上分布到海拔1650米。

生活习性

编辑
大多数为留鸟,少数种类有迁徙行为,迁徙时不集群。树栖性,在枝间穿飞觅食昆虫、浆果等,很少到地面活动。

取食昆虫,也吃浆果。黄鹂属鸟类为著名食虫益鸟,羽色艳丽,鸣声悦耳动听。黄鹂胆小,不易见于树顶,但能听到其响亮刺耳的鸣声而判知其所在。主要见于温暖地区,于林地、花园觅食昆虫,某些种亦食果实。栖树时体姿水平,羽色艳丽,鸣声悦耳而多变。飞行姿态呈直线型。

分布范围

编辑
该属鸟类主要分布于除新西兰和太平洋岛屿以外的东半球热带地区,广布于古北界和东洋界。欧洲唯一的种为金黄鹂,向东分布至中亚及印度。非洲金黄鹂与之相似。朱鹂产于亚洲,分布于喜马拉雅至印度支那,体色深红,有光泽。绿黄鹂产于北澳大利亚,仅以果实为食。

黄鹂属分布图 黄鹂属分布图

该属物种

编辑

黄鹂属(32种)

中文名称

学名

命名者与年代

IUCN

1

白眼先黄鹂

Oriolus albiloris

Ogilvie-Grant, 1894

无危(LC)

2

非洲黄鹂

Oriolus auratus

Vieillot, 1817

无危(LC)

3

黑耳黄鹂

Oriolus bouroensis

(Quoy & Gaimard, 1830)

无危(LC)

4

西非黑头黄鹂

Oriolus brachyrhynchus

Swainson, 1837

无危(LC)

5

黑枕黄鹂

Oriolus chinensis

Linnaeus, 1766

无危(LC)

6

绿头黄鹂

Oriolus chlorocephalus

Shelley, 1896

无危(LC)

7

绯胸黄鹂

Oriolus consanguineus

Ramsay, 1880

无危(LC)

8

巴拉望黑喉黄鹂

Oriolus consobrinus

Wardlaw-Ramsay, 1880

无危(LC)

9

白腹黄鹂

Oriolus crassirostris

Hartlaub, 1857

易危(VU)

10

爪哇黄鹂

Oriolus cruentus

(Wagler, 1827)

数据缺乏(DD)

11

塔宁巴尔群岛黄鹂

Oriolus decipiens

(P. L. Sclater, 1883)

无危(LC)

12

湿地黄鹂

Oriolus finschi

Hartert, 1904

无危(LC)

13

绿黄鹂

Oriolus flavocinctus

(King, 1826)

无危(LC)

15

斯兰岛黄鹂

Oriolus forsteni

(Bonaparte, 1850)

无危(LC)

16

黑黄鹂

Oriolus hosii

Sharpe, 1892

近危(NT)

16

伊莎贝拉黄鹂

Oriolus isabellae

Ogilvie-Grant, 1894

无危(LC)

17

印度金黄鹂

Oriolus kundoo

Sykes, 1832

无危(LC)

18

东非黑头黄鹂

Oriolus larvatus

M. H. C. Lichtenstein, 1823

无危(LC)

19

东帝汶黄鹂

Oriolus melanotis

(Bonaparte, 1850)

无危(LC)

20

鹊黄鹂

Oriolus mellianus

Stresemann, 1922

濒危(EN)

21

黑头林黄鹂

Oriolus monacha

(J. F. Gmelin, 1789)

无危(LC)

22

黑翅黄鹂

Oriolus nigripennis

J. Verreaux & E. Verreaux, 1855

无危(LC)

23

金黄鹂

Oriolus oriolus

(Linnaeus, 1758)

无危(LC)

24

山鹂

Oriolus percivali

Ogilvie-Grant, 1903

无危(LC)

25

暗褐鹂

Oriolus phaeochromus

G. R. Gray, 1861

无危(LC)

26

绿背黄鹂

Oriolus sagittatus

(Latham, 1802)

无危(LC)

27

菲律宾黄鹂

Oriolus steerii

Sharpe, 1877

无危(LC)

28

褐鹂

Oriolus szalayi

(Madarász, 1900)

无危(LC)

29

细嘴黄鹂

Oriolus tenuirostris

Blyth, 1846

无危(LC)

30

朱鹂

Oriolus traillii

(Vigors, 1832)

无危(LC)

31

黑喉黄鹂

Oriolus xanthonotus

Horsfield, 1821

无危(LC)

32

黑头黄鹂

Oriolus xanthornus

(Linnaeus, 1758)

无危(LC)

繁殖方式

编辑
雄鸟在繁殖期鸣声清脆悦耳。在高树的水平枝杈基部筑悬巢,雌雄共同以树皮、麻类纤维、草茎等在水平枝杈间编成吊篮状悬巢。多以细长植物纤维和草茎编织而成,结构紧密。每窝产卵4-5枚,粉红色具玫瑰色疏斑,卵壳有光泽。由雌鸟孵卵,卵的孵化期13-15天;育雏由两性担任,雏鸟在巢期14-15天;雏鸟离巢后尚需双亲照料15天左右。

保护等级

编辑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 极危(CR)1种;

  • 濒危(EN)1种;

  • 易危(VU)1种;

  • 近危(NT)1种;

  • 数据缺乏(DD)1种;

  • 无危(LC)27种。

  • 下一篇 大鸨

    上一篇 卷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