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洞四辅 编辑
三洞:《正统道藏》按三洞四辅分类,其所渭“三洞”之名,首见于陆祖《三洞经书目录》.所谓”三洞”,即指“洞真,《 上清经》系属之;“洞玄”《灵宝经》系属之;“洞神” ,《三皇经》 系属之;故自陆祖创“三洞”之名,并确定了上述三类经典在道教中的正统、核心地位之后,历代相沿不改。
四辅:据《道教义枢》谓,或在刘松陆祖与肖梁陶祖之间有孟法师(智周)编撰《玉纬七部经书目录》,“七部”之名始地,“七部”者,即“三洞四辅”之谓。所谓“四辅”,即“太清”、“太平”、“太玄”和“正一”等四部,“太清”辅“洞神”,“太平”辅“洞玄”,“ 太玄”辅“洞真”,“正一”则贯通总成。
宗三洞玄经,谓之大乘之士,先度人,后度身。
中文名:三洞四辅
外文名:SandongSifu
类属:正统道藏
道教:道经内容
《云笈七签》卷六中说:《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通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又引《本际经》谓:洞真以不杂为义,洞玄以不滞为名,洞神以不测为用。 故洞言通也。三洞上下,玄义相通。《洞真》者,灵秘不杂,故得名真。《洞玄》者,生天立地,功用不滞,故得名玄。《洞神》者,召制鬼神,其功不测,故得名神。此法皆能通凡入圣,同契大乘,故得名洞也”。
“洞”是“通”的意思,就是说通达到神仙的根本道路。“洞" 作“通”解早见于《淮南子诠言训》:“洞同天地,浑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而用“三洞”这一名称更可能与东汉的《太平经》有密切关系。
按:《太平经》或又名《太平洞极经》,《太平经》卷四十一中说:“洞者、其道德善恶,洞洽天地阴阳,表里六方,莫不响应也”。
《正一经图科戒品》谓:《太清经》辅“洞神部”,金丹以下仙品,太平经辅洞玄部甲乙十部已下真业:太玄经辅洞真部,五千文已下圣业:正法文宗道德,崇三洞,编陈三乘。《太平经》云:辅者,父也,扶也。今盲三太辅三洞者,取共事用相资成生观解,若父之能生也。众生钝劣,闻深教不解,更须开说翼成,方能显悟,即是扶赞之义也。所以太清辅洞神者,洞神召制鬼神,必须太清存守太,服御金丹,助成此道,神用乃申。洞玄和天安地,保国宁民,太平宗教,亦复如斯,洞真变化无方,神力自在,故须太玄明空,道成此行。重玄之心既朗,万变之道斯成,故三十九章号无生之说,西升妙典示善入无为之宗,无为之果。既体玄斯致,无生之道即羽造方成。正一编陈三乘者,以具经通明三乘之致也。陈者,申也,音末俗根饨,迷于三乘,正一偏申明也。又三洞总为一乘之教,故正一云:三洞虽三,兼而该之,一乘道也,太玄为大乘,太平为中乘,太清为小乘,正通于柔也。正一通于三乘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