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北电力大学 编辑
华北电力大学(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简称华电(NCEPU),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等12家特大型电力集团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成的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上海合作组织大学能源学中方牵头院校,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北京高科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中国电力高校联盟、电力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联盟发起单位,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学校1958年创建于北京,原名北京电力学院,长期隶属于国家电力部门管理。1969年,学校迁至河北邯郸,1970年迁到保定,更名为河北电力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同年更名为华北电力学院。1995年,华北电力学院与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组建华北电力大学。2003年3月,学校由原国家电力公司划转教育部管理,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2005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校部变更为设在北京,分设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两地实行一体化管理。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占地1600余亩,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46亿元;设有15个学院(部),开设67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近3100人,在校本科生2.4万余人,研究生1.2万余人。创办时间1958年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知名校友史玉波、白云峰、舒印彪学校官网http://www.ncepu.edu.cn图集目录1历史沿革▪学校前身▪合并组建2办学条件▪院系专业▪师资力量▪教学建设▪学科建设▪所获荣誉3合作交流4学术科研▪科研机构▪科研成果▪学术资源5文化传统▪学校标识▪精神文化6校区情况▪北京校部▪保定校区7学校领导▪现任领导▪校理事会▪历任领导8校园环境▪六十周年雕塑▪建校五十周年主题雕塑▪汽轮机转子9知名校友10所获荣誉11校园设施▪宿舍条件▪校园环境基本信息
学校前身
华北电力学院
北京电力学院
1950年9月,电力职工学校成立于北京西城区大盆胡同,隶属中央燃料工业部电业管理总局管理。
1951年9月,电力职工学校迁往天津,成为天津工业学校之“一部”。
1952年6月,电业职工学校在北京西直门外广通寺旁建立新校区,9月,电业职工学校由天津回迁新校区并更名为北京电气工业学校,隶属中央燃料工业部电业管理总局管理。
1953年5月,北京电气工业学校更名为北京电力工业学校,隶属中央燃料工业部电业管理总局管理。10月,北京电力工业学校更名为北京电力学校,隶属中央燃料工业部电业管理总局管理。
北京电力学院
华电历史

华电历史

华电历史
1958年10月4日,北京电力学院成立于西直门北下关。北京电力学校改为北京电力学院之中专部,次年中专部变为相对独立和北京电力学院共同隶属中央燃料工业部电业管理总局直管,并由电力学院代为管理。
1959年2月21日,北京电力学院隶属国家水电部管理。
1960年,北京电力学院在北京海淀区清河小营四拨子新建新校区并于迁入清河校区,隶属水电部管理。中专部彻底分离留在原处并再次启用北京电力学校校名。
1961年9月始,原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发电厂电力网及其电力系统,高电压技术,动力经济与企业组织3个专业的教职工41人、学生230人以及教学设备等整体转入北京电力学院,后又有发电、电自合高压的研究生转入成为北京电力学院首批研究生。
河北电力学院时期历史照片" alt="
河北电力学院时期历史照片"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48540923dd54564e925883138b928b82d158ccbfe1cf?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 河北电力学院时期历史照片
1964年,北京电力学院高电压技术和电厂化学专业整体并入武汉水利电力学院。
1965年,北京电力学院培养了由教育部安排的4名动力工业经济与组织的越南学生,成为学校首批招收的留学生。
1969年11月7日,因配合国家战备需要,北京电力学院迁至河北邯郸岳城水库,北京小营剩余部分成立留守处,通信兵419部队入驻北京小营校区。
河北电力学院
1970年10月17日,北京电力学院由邯郸迁到保定,更名为“河北电力学院”。由水电部和河北省双重领导以省为主。
1972年9月,学院改由电力部领导为主的双重领导体制。
1977年8月,全国恢复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学院开始招生。
华北电力学院
1978年2月,学院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9月,河北电力学院更名为“华北电力学院”,学校由水电部和河北省双重领导以部为主。华北电力学院恢复招收研究生。
1979年2月5日,水电部批准在北京清河小营旧址尚存校舍成立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该部由华北电力学院和水电部电科院院合办以华北电力学院为主。
1982年9月,华北电力学院获批首批3个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电厂工程、理论电工)的硕士授予权。
1984年6月1日,北京小营校区一分为二,其中一半校园划归电子部管理学院(即1969年入驻学校的通信兵419部队)。学校始招收首批工程硕士。
华北电力学院时期历史照片" alt="
华北电力学院时期历史照片"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9f2f070828381f30e9247180914d5b086e061d955acf?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 华北电力学院时期历史照片
1985年7月23日,水电部批准在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的基础上成立北京水利电力管理干部学院并于同年7月24日挂牌。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和北京水利电力管理干部学院实行合署实体办学和管理,由华北电力学院统一管理。
1986年7月2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华北电力学院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1988年,能源部成立后,华北电力学院隶属能源部管理。
1991年9月10日,华北电力学院在保定韩庄乡建设的233亩新校区投入使用。
1992年,大部制改革使得能源部撤消后,华北电力学院隶属电力部管理。
北京动力经济学院
1983年12月27日,教育部批准成立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学院在水利电力干部进修学院的基础上,由华北水利水院北京研究生部、北京水利水电学校、水电部电科院动能经济研究所,并抽调华北电力学院部分人员合并组建,由水利电力部与北京市双重领导,以水利电力部为主。
1990年9月,能源部决定,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与北京水利电力管理干部学院、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实行一体化办学,在北京形成了东郊定福庄、清河校区、西郊分部和建设中的朱辛庄校区四大块。
1992年10月,国家教委致函能源部,同意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更名为北京动力经济学院。
合并组建
1995年7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同意华北电力学院与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组建“华北电力大学”。校部设在保定,分设北京部分。校部和北京部分分别由电力工业部和河北省、北京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电力工业部为主的管理体制;撤销华北电力学院和北京动力经济学院的建制。
早期的华北电力大学" alt="
早期的华北电力大学"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9a504fc2d5628535e5ddd10aa8a361c6a7efce1bc5ce?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 早期的华北电力大学
2001年1月,学校“211工程”通过专家组整体验收。
2002年7月10日,学校与河北省电力公司合作举办的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现已转设为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挂牌。
2003年3月,学校由原国家电力公司划转教育部管理,正式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并由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等七家大型电力企业集团组成的校董会与国家教育部共建。
2005年9月,学校被正式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10月,经教育部批准,华北电力大学校部由设在保定变更为设在北京,分设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两地实行实质性一体化管理。
2007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10年6月,学校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2011年5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9月,教育部批准华北电力大学试办研究生院。9月22日,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院正式成立。
校园环境" alt="
校园环境"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b3fb43166d224f4a20a431bda0a087529822720e7b5f?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 校园环境
2017年5月,学校与张家口市、国网节能公司共建张家口可再生能源发展与技术研究院。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11月,发起成立电力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联盟。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6月,中国第一家国家能源交通融合发展研究院在华北电力大学正式成立。9月,学校成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首批成员。
2019年7月,学校入选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 11月,华北电力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揭牌成立。
2020年7月,学校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
2022年,学校通过首轮“双一流”建设评估并进入第二轮建设高校名单。 2月,学校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项目正式获批 。8月,入选实施储能技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高校名单 。
2024年1月14日,华北电力大学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成立。 2月,学校入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筹建机构。 4月,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华北电力大学院内,华北电力大学体育中心工程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6月,华北电力大学发布“雄安校区总体规划方案征集资格预审公告”,宣布该校将建设雄安校区。
华北电力大学
院系专业
根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15个学院(部),开设67个本科专业,2022-2023学年北京校部48个招生专业,保定校区38个招生专业,两地共同招生专业28个。
类别 | 名称 | |
---|---|---|
二级学院 |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
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 | |
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学院 | 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 |
华北电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华北电力大学水利与水电工程学院 | |
华北电力大学数理学院 |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MPA教育中心 | |
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 | 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华北电力大学体育教学部 | 华北电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
华北电力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 | |
资料来源: |
校区 | 院系 | 专业 |
---|---|---|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本部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
通信工程 | ||
电子信息工程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
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机械工程 | ||
工业工程 | ||
产品设计 | ||
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 自动化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软件工程 | ||
信息安全 | ||
物联网工程 |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 | |
工程管理 | ||
市场营销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
电子商务 | ||
金融学 | ||
经济学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
会计学 | ||
财务管理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
人力资源管理 | ||
物流学 | ||
工程造价 | ||
可再生能源学院 | 水利水电工程 | |
水文及水资源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
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 核工程与核技术 | |
辐射防护与核安全 | ||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 公共事业管理 | |
法学 | ||
行政管理 | ||
社会工作 | ||
广告学 | ||
汉语言文学 | ||
数理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
应用物理学 |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
翻译 |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环境工程 | |
环境科学 | ||
能源化学工程 | ||
应用化学 | ||
国际教育学院 | --- |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 | 电力工程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农业电气化 | ||
电子与通信工程系 | 通信工程 |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
动力工程系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
机械工程系 | 机械工程(输电线路工程)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
机械电子工程 |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
工业工程 | ||
产品设计(艺术类) | ||
自动化系 | 自动化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
计算机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软件工程网络工程 | ||
信息安全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 环境科学 | |
环境工程 | ||
应用化学能源化学工程 | ||
经济管理系 | 会计学 | |
工程造价 | ||
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
经济学 | ||
数理系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
应用物理学 | ||
法政系 | 法学 | |
社会工作 | ||
公共事业管理 | ||
英语系 | 英语 | |
翻译 | ||
资料来源: 备注: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专业设置及招生专业信息以学校招生网站信息为准。 |
师资力量
根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专任教师1991人,其中正高级职务的420人,具有副高级职务的722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双聘院士10人。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 共有河北省教学名师22人,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10个。 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140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92%。从专任教师的职称结构看,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1219人,占比60.23%,其中正高级职称409人,占比20.21%,副高级职称810人,占比40.02%。从专任教师的学历结构看,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1561人,占比77.12%;具有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430人,占比21.25%。
类别 | 团队名称 |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 | 杨奇逊、刘吉臻 |
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 | 陈蕴博、黄其励、樊明武、沈国荣、欧阳晓平 |
国家级教学名师 | 崔翔 |
全国模范教师 | 赵毅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团队 |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 新能源电力系统保护控制教师团队 |
北京市级教学团队 |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磁场教学团队、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电力市场教学团队、继电保护专业教学团队、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团队、电机学教学团队等 |
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 |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团队、电工理论教学团队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电力系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学团队、自动化类(测控)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等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根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2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19个,河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和工程管理等6个专业通过专业认证。有18门国家级一流课程,20门课程获评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 ,28门课程获评河北省精品课程 ,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商管理、工程管理、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能源工程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 |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能源化学工程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市场营销、工程管理、核工程与核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环境工程 、法学 |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电气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 |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电力工业全过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核动力工程全范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校企联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发电厂实践教育中心(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电网实践教育中心(华北电网有限公司)、核电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
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可再生能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注:名单不全 |
类别 | 名称 | |
---|---|---|
国家级双语课程 |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现代控制理论、财务会计、新能源概论 |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电磁场、动力工程、电机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 |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证券投资学、线性代数、传热学、工程传力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电路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管理构造、电力市场交易决策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 |
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 | 生活中的纠纷与解决、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动力工程、电磁场、电机学、沟通的力量 | |
教学成果
2022-2023学年,学校获评北京市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8项;获评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项、河北省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6项;获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案5项;获优质本科课程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7项;获优质本科教材课件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6项;获北京本科高校产学研深度协同育人平台2项。 学校学生荣获2024CUBAL女篮冠军。 2023年,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获奖项目 | 获奖级别 |
---|---|
适应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培养行业特色卓越人才的十六年探索与实践 |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基于校企协同的“订单+联合”大核电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 |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面向现代电力需求,产学协同,全方位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与持续实践 | 200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与实践 | 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变电站计算机仿真实习与实验教学系统 | 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学科建设
根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9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 ,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类别 | 名称 |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核科学与技术 、水利工程 |
重点学科
等级 | 学科名称 |
---|---|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 电气工程(自定) |
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 电力科学与工程 |
国家重点学科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 |
北京市高精尖学科 | 清洁能源学 |
省级重点学科 | 电机与电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机械设计及理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计算机技术应用、技术经济及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能源与环境工程、清洁能源学、理论物理、应用数学、诉讼法学 |
学科目录
学科门类及代码 | 一级学科名称 | 学科代码 | 类别 |
---|---|---|---|
经济学02 | 应用经济学 | 0202 | 硕士 |
法学03 | 法学 | 0301 | 硕士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0305 | 硕士 | |
文学05 | 外国语言文学 | 0502 | 硕士 |
理学07 | 数学 | 0701 | 硕士 |
物理学 | 0702 | 硕士 | |
工学08 | 机械工程 | 0802 | 硕士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0805 | 硕士 |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0807 | 博士、硕士 | |
电气工程 | 0808 | 博士、硕士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0809 | 硕士 |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0810 | 硕士 |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0811 | 博士、硕士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0812 | 硕士 | |
土木工程 | 0814 | 硕士 | |
水利工程 | 0815 | 硕士 |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0817 | 硕士 | |
核科学与技术 | 0827 | 硕士 | |
农业工程(二级学科) | 082804 | 硕士 |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0830 | 硕士 | |
软件工程 | 0835 | 硕士 | |
管理学12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1201 | 博士、硕士 |
工商管理 | 1202 | 博士、硕士 | |
公共管理 | 1204 | 硕士 |
序号 | 授权点名称 | 授权点代码 | 学位类别 |
---|---|---|---|
1 | 金融 | 0251 | 硕士 |
2 | 应用统计 | 0252 | 硕士 |
3 | 法律 | 0351 | 硕士 |
4 | 社会工作 | 0352 | 硕士 |
5 | 翻译 | 0551 | 硕士 |
6 | 新闻与传播 | 0552 | 硕士 |
7 | 电子信息 | 0854 | 博士、硕士 |
8 | 机械 | 0855 | 硕士 |
9 | 材料与化工 | 0856 | 硕士 |
10 | 资源与环境 | 0857 | 硕士 |
11 | 能源动力 | 0858 | 博士、硕士 |
12 | 土木水利 | 0859 | 硕士 |
13 | 工商管理 | 1251 | 硕士 |
14 | 公共管理 | 1252 | 硕士 |
15 | 会计 | 1253 | 硕士 |
16 | 工程管理 | 1256 | 硕士 |
学科排名
类别 | 名称 |
---|---|
A档 | 电气工程 |
A-档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ESI全球前1% | 工程学、环境/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社会科学 |
全球前100强和前1‰行列 | 工程学 |
所获荣誉
时间 | 荣誉名称 |
---|---|
2012年 | “2012年度科技工作先进单位” |
2017年 | 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
2021年5月25日 | “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
2021年12月 | 2021年“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评选当中,华北电力大学获得“先进单位” |
2021年12月14日 | “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 |
2022年4月 |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河北省先进集体。 “北京市五四红旗团委” |
华北电力大学
科研机构
根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以及29个省部级科技平台及研究基地。
类别 | 名称 |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工程实验室 | 生物质发电成套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火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能源发电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电力系统保护与动态安全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站设备状态检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区域能源系统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低碳清洁能源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电力节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高电压与电磁兼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热电生产过程污染物监测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非能动核能安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低品位能源多相流动与传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能源的安全与清洁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业过程测控新技术与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新型薄膜太阳电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新能源电力与低碳发展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 | 北京市发电机组智能诊断与健康维护工程研究中心 |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 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 |
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 电力信息技术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
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北京市能源电力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北省重点实验室 | 河北省输变电设备安全防御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分布式储能与微网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电力物联网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燃煤电站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电力机械装备健康维护与失效预防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绿色高效电工新材料与设备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物理学与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电力机械装备健康维护与失效预防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电力物联网技术重点实验室 |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华北电力大学区域法治与司法治理研究中心 |
河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北省发电过程仿真与优化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北省软科学研究基地 | 能源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基地 |
类别 | 团队名称 | 负责人 |
---|---|---|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 新型薄膜太阳电池基础及应用研究 | 戴松元 |
资料来源: |
科研成果
根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十五”以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370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400余项。科研经费快速增长,科技论文国际三大检索排名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位居前列。
2020年,学校在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中,教师获批8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1项,青年项目3项。在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中,学校3项成果获奖,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科研经费合同额突破8亿元,较上年增长14%。学校参与项目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主持的项目获得省部级或社会力量设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8项。学校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建立技术转移转化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通过ISO9001:200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获奖项目 | 所获奖项 |
---|---|
新型多温区SCR脱硝催化剂与低能耗脱硝技术及应用 |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 |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
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开发、研制与工程示范 |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关键技术及应用 | 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大型汽轮发电机组次同步谐振/振荡的控制与保护技术、装备及应用 | 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大型超超临界机组自动化成套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 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气体绝缘装备特高频局部放电监测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 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农林剩余物多途径热解气化联产炭材料关键技术开发 | 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大型火电机组空冷系统优化设计与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 | 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火电厂厂级运行性能在线诊断及优化控制系统 | 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发电厂热力设备重要部件寿命管理技术研究 | 200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CSC2000分布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 200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面向绿色低碳的可信调控技术与平台”项目 | 2022年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10月,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分为校部图书馆及保定校区图书馆,校图书包括纸质图书、纸质期刊合订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其中,生均纸质图书58.41册。电子图书155.5387万册,当年电子资源访问量5230.86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854.53万篇次。有中国学术期刊、读秀知识库、SCI、EI、IEL、ASME、Elsevier等中外文网络数据库(含镜像)近70个(北京、保定两地共享),形成了以电力、动力文献为特色并涵盖经济、管理、信息及人文学等多学科多形式的馆藏文献资源体系。
华北电力大学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华北电力大学主办的以电力科学技术为主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1974年创刊,为双月刊。被中国国内多家数据库及国外《文摘杂志》、《化学文摘(网络版)》、《剑桥科学文摘》、《物理学、电技术、计算机及控制信息数据库》等收录,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华北电力大学主办的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1995年7月创刊,为双月刊。期刊是中国期刊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书生数据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和来源期刊。
《现代电力》是教育部主管、华北电力大学主办、中国电机工程协会和北京联合华一电气信息技术研究所协办的科技期刊。1984年12月创刊,为双月刊。
《电力科学与工程》是教育部主管、华北电力大学主办的科技期刊。1985年创刊。为双月刊。
学校标识
校名
校名
华北电力大学校名中文全称标准字体为手写体,校区名称采用设计字体,英文全称标准字体为ArialBold字体。
校标
校标
学校校标为双圆套圆形徽标,采用蓝色和红色为基调色。校标中心红色的“E”字是ElectricPower(电力)的第一个字母,白色的“U”字是University(大学)的缩写;下方有“1958”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外环上方是中文“华北电力大学”字样,下方是英文“华北电力大学”字样。
1.校标采用蓝色和红色为基调色。蓝色体现了华电珍视环境,关注生态,实现可持续、科学和谐的发展理念;红色象征着华电人激情勃发,迎着朝阳跨越前进的豪情与壮志。两种色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华电人追求科学、和谐、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的美好愿景。
2.校标中心红色的“E”字是ElectricPower(电力)的第一个字母,体现了学校以传统优势学科为基础,以新兴能源学科为重点,以文理学科为支撑的“大电力”学科体系的办学特色。
3.白色的“U”字端庄稳重,是University(大学)的缩写,喻示着这所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正朝着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努力前进。
校旗
1号校旗
学校校旗包括中文式样和英文式样两种,分别由校标和“华北电力大学”中文或英文字样组成,采用蓝色为基调色,辅以白色校标、校名。白色校标居旗帜中上端,中文或英文校名居旗帜中下端。校旗设三种规格,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
精神文化
校训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团结就是力量。领导班子的团结、教工之间的团结、学生间的团结、领导与群众间的团结、师生间的团结,是办好学校的前提。
勤奋办学、勤奋工作。学生要勤奋学习,教职员工要勤奋工作;只有勤奋才能出成绩、出成果,才能转就辉煌的业绩。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从个人的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脚踏实地地干实事。
创新是事业的灵魂。创新就要创一流的科研成果,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培育一流的先进文化。学校要成为创新的基地,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电精神
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爱校敬业、追求卓越
学校始终做到理想不改、信念不变、追求不止,始终致力于学校的发展壮大,逐步凝练出“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爱校敬业、追求卓越”的华电精神。
自强不息:学校适应国家能源电力实业的发展需求而诞生,在改革发展和新世纪的发展中壮大,在曲折中前进,在逆境中崛起,不断做大做强,努力实现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
团结奋进:学校在发展历程中,百折不挠、锲而不舍,不断实现新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坚持实行北京、保定实质性一体化办学,师生员工团结一心,高举一个大学的旗帜,形成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爱校敬业:既是华电人职业道德的根基,也是学校繁荣昌盛的维系;既是华电人所秉持的价值标准,也是学校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追求卓越: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秉承办一所负责任大学的理念,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推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校歌
《华北电力大学校歌》 作词:刘吉臻;作曲:张又弛 迎着初升的太阳,肩负民族的希望 巍巍学府,电力之光 乘风破浪万里长,怀着科学的理想徜徉知识的海洋 自强不息团结奋进,春华秋实吐馨香 啊!华电!啊!华电! 乘风破浪万里长 啊!华电!啊!华电! 求实创新铸辉煌,迈着坚定的步伐 建设美好的家园,爱校敬业追求卓越 求实创新铸辉煌,怀着科学的理想徜徉知识的海洋 自强不息团结奋进,春华秋实吐馨香 啊!华电!啊!华电! 乘风破浪万里长 啊!华电!啊!华电! 求实创新铸辉煌!铸辉煌! |
|
校区 | 地址 |
---|---|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校部 |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北农路2号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一校 | 河北省保定市永华北大街619号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二校 | 河北省保定市华电路689号 |
北京校部
该校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农路2号 。
北京校部
保定校区
该校区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永华北大街619号 , 开设电力工程系、动力工程系、电子与通信工程系、机械工程系、自动化系、计算机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经济管理系、数理系、法政系、英语系 。
保定校区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周坚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杨勇平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何华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毕天姝、檀勤良、鹿伟、刘威、刘云鹏、房方 |
党委副书记 | 孙传新、郭孝锋 |
校理事会
2003年3月,华北电力大学划归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序列,七家特大型电力央企组成的董事会与教育部共建学校。
2006年,董事会进行了换届,调整为理事会,仍由国家电网公司等七家电力央企组成。
2013年,增加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华北电力大学为新一届理事会成员单位。
职务 | 姓名 | 备注 |
---|---|---|
理事长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 | |
副理事长 | 李庆奎 |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 ||
陈进行 |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 |
赵建国 |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 |
乔保平 |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 |
王炳华 |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 |
中电联党组书记、常务副理事长 | ||
刘吉臻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
秘书长 | 于崇德 | 中电联党组成员、专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
历任领导
姓名 | 职务 | 任期 |
---|---|---|
曾亨炎 | 党委书记 | 1996年10月至2001年1月 |
徐大平 | 校长 | 1996年8月至2001年1月 |
党委书记 | 2001年1月至2006年3月 | |
刘吉臻 | 校长 | 2001年1月至2016年11月 |
吴志功 | 党委书记 | 2006年3月至2017年5月 |
六十周年雕塑
华北电力大学建校六十周年雕塑,整体共有内外、上下、虚实共六个圆形,线条流畅优美。雕塑主要由六块钢板锻造而成,外观像太阳,象征着能量之源。集风光水核等能源形式,由六块钢板扭合形成回旋上升之态,显示着能源的循环转换与守恒不变之理。它也代表着电力本原。太阳光波本质是电磁波,与学校电力特色遥相呼应。专门设计的夜晚光带,也让电力之光的视觉效果更显光彩 。
六十周年纪念雕塑
建校五十周年主题雕塑
华北电力大学建校五十周年雕塑,上方的五根磁力线坚强有力,代表着华北电力大学走过了不平凡的五十年。下方“U”型磁铁切割磁力线,蕴含着“磁生电”的原理。磁力线和磁铁像两只握在一起的大手,象征着学校的团结和师生的团结 。
建校五十周年主题雕塑
汽轮机转子
汽轮机转子由主轴、叶轮、叶片和联轴器等主要部件组成。工作时,转子高速旋转,起到转换能量和传递扭矩的作用。这台位于教二楼南侧的汽轮机转子,服役四十三年,发电累计九十四亿度 。
汽车机转子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