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白唱和集 编辑
《刘白唱和集》是刘禹锡与白居易二人的唱和诗集,据刘禹锡和白居易自己记载,这部分诗集曾先后编集四次,共五卷。
唐中期诗人刘禹锡、白居易并称刘白。两人友谊深厚,写有大量酬唱诗,编写《刘白唱和集》。白居易曾以“四海齐名白与刘”自夸。二人诗通俗明白,流畅上口。白诗于平浅中有铺张放纵之势,刘诗在细致中却比较节制约束;刘诗思想内容虽不如白诗丰富深刻,却善吸取民歌精华,而具有优美圆熟的艺术技巧。
中文名:刘白唱和集
人物:刘禹锡
类型:诗集
卷:5
文宗大和二年(828),裴度与韦处厚为相,裴、韦与白、刘交好,春末时分,白居易、刘禹锡、裴度、张籍、杨嗣复、崔群、李绛等人游曲江杏园,诗酒唱和,极尽交酬之欢。共作有《杏园联句》、《花下醉中联句》、《春池泛舟联句》、《西池落泉联句》等联句活动。此次联句活动首开刘白诗人群集体诗歌创作活动的先河,意义非同凡响。次年(829),白居易将自己与刘禹锡的唱和诗编成《刘白唱和集》,此集分上下两卷,共收入二人唱和诗138首。此后曾先后编集四次,共五卷。在《刘白唱和集解》中,具体描述了俩人诗歌唱和的情况:
“彭城刘梦得,诗豪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由是刘制一篇,先相视草,视竟则兴作,兴作则文成。一二年来,日寻笔砚,同和赠答,不觉滋多。及至大和三年(829)春已前,纸墨所存者,共一百三十八首。其余乘兴扶醉,率然口号者,不在此数。”
白居易像
刘禹锡像
刘禹锡(772——842),文宗开成元年秋(836)自同州刺史迁皇太子宾客分司至洛阳,直到武宗会昌二年卒,先后大约有六七年的时间生活在洛阳,作为刘白诗人群的核心人物,刘禹锡在洛期间,与白居易、裴度等诗人交往频繁。《旧唐书·裴度传》记载:“视事之隙,与诗人白居易、刘禹锡酣饮终日,高歌放言,以诗酒琴书自乐,当时名流皆从之游。”至此,刘白诗人群的端起酒杯为文,交游酬唱活动已经初具规模。
唐诗的发展,到元和时期又起了一个高潮。诗作繁盛,名家并立,流派众多,各树其帜。其中以白居易和刘禹锡最为瞩目,并吸引了众多诗人,以刘、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新的诗歌唱和群体,文学史上称之为刘白诗人群。白居易除与刘禹锡、崔玄亮、裴度唱和,与李德裕、牛僧孺、令狐楚、李绅、王起等人也唱和不断。但在如此纷杂的诗人中间,白居易与刘禹锡的唱和最为频繁,也最为持久。刘禹锡是白居易后期唱和的主要诗友,并共同挑起了刘白诗人群交游酬唱的大梁。
开成元年(836)是刘白诗人群创作最为活跃的一年。白居易与刘禹锡、李绅,刘禹锡与令狐楚、李德裕、裴度等人均有频繁唱和,各有歌咏。次年(837)令狐楚卒,开成四年(839)裴度卒,会昌六年李绅卒,大中二年(848)冬,牛僧孺卒于洛阳城南别墅,次年(849)十二月,李德裕卒于崖州,至此参加过刘白诗人群唱和活动的主要诗人已全部去世,刘白诗人群的诗歌唱和活动宣告结束。从大和二年(828)起至会昌六年(846),其活动时间长达十九年之久。
文宗大和元年(827)春,刘白二人同调进东都洛阳,大和二年(828),是刘白唱和的第一个高峰年,白居易、刘禹锡、裴度、张籍、杨嗣复、崔群、李绛等人游曲江杏园,诗酒唱和,极尽交酬之欢。此次联句活动首开刘白诗人群集体诗歌创作活动的先河,意义非同凡响。次年(829),白居易将自己与刘禹锡的唱和诗编成《刘白唱和集》。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上一篇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