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济大学 编辑
同济大学(Tongji University),简称“同济”,位于上海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高校。学校入选“珠峰计划”、“101计划”、“强基计划”、“英才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21世纪学术联盟、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国际铁路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卓越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合作联盟主席单位、国际绿色校园联盟。学校前身是1907年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1908年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同济德文工学堂合称同济医工学堂;1923年正式定名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同济大学,是中国最早的七所国立大学之一。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四平路、嘉定、沪西和沪北四个主要校区和临港、张江等研究基地,总占地面积约2.59平方公里,校舍总建筑面积195余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463万余册;设有30个专业学院,开设73个本科招生专业;有专任教师2815人。创办时间1907年(光绪33年)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知名校友乔石、厉麟似、贝时璋、裘法祖、施锡祉、李国豪、万钢、潘云鹤、吴孟超、朱家骅、蔡达峰、侯云德、贺荣明学校官网http://www.tongji.edu.cn图集目录1历史沿革▪同济初创▪国人自办▪院系调整▪文革十年▪继往开来2办学条件▪院系专业▪师资力量▪学科建设▪教学建设▪附属医院▪附属学校▪社会评价3学术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学术资源4合作交流▪国内交流▪国际交流5文化传统▪精神文化▪形象标识6学校领导▪现任领导▪历任领导7校区情况8校园环境▪校园建筑▪位置信息9杰出校友10所获荣誉11校园设施▪宿舍条件▪校园环境基本信息
同济初创
1893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Dr. Erics Paulum)来到上海,在德国总领事馆附近开一诊所。后来,他与在上海的几名德国医生成立了“德医公会”。八国联军侵华时,德国运来大批医疗设备,聘请当时在上海负有盛名的宝隆医师,协助在沪成立了伤兵医院。德军归国时,为感谢宝隆,将伤兵医院的医疗设备悉数赠送给宝隆。
1900年,宝隆在德国驻沪总领事克纳佩(Wilhelm Knappe)的支持下,在张家浜新马路旁开办了有20张床位的医院。由中德双方出资,取名“同济医院”,宝隆任院长。
1904年初,克纳佩在柏林与德国外交部、普鲁士文化部的代表以及柏林大学东方语言部主任进行了会谈。在谈到在中国推行德国教育政策时,克纳佩提出了在上海开办德国医科学校的计划。
1905年,德国外交部、普鲁士文化部就在上海开办德国医科学校一事达成共识。普鲁士文化部教育司司长阿尔特霍夫(Althoff)建立了“促进德国与外国精神文化关系科佩尔(Koppel)基金会”。该基金会直接受文化部监督,它的董事会主席是商务顾问科佩尔。科佩尔基金会不仅负责筹集钱款,而且对外以学校创办者的面目出现。
1907年3月,科佩尔基金会、促进在华德国文化工作委员会、上海德医公会和同济医院4方,在柏林签署了由普鲁士文化部起草的关于在上海建立德国医科学校的协定;
1907年6月3日,“德文医学堂”董事会正式成立,董事会由18人组成。
1907年10月1日,医学堂举行了开学典礼,取名为“德文医学堂”。
1908年,“德文医学堂”改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同济”当时寓意德国人与中国人同舟共济,“同济”二字从德语“Deutsch(德意志)”在上海话的谐音而来,意蕴合作共济。
同济大学校门
同济大学校园风景图二

同济大学校园风景图三

同济大学校园风景图四

同济大学校园风景图五

同济大学校园风景图六

同济大学校园风景图七

同济大学校园风景图八

同济大学校园风景图十

同济大学校园风景图十一

同济大学校园风景图十二

同济大学国立柱

同济大学校园风光

同济大学掠影

同济大学掠影

同济大学掠影

同济大学掠影

同济大学掠影
1909年,宝隆博士因病于3月5日在上海逝世。上海德医公会元老福沙伯博士接任同济德文医学堂总监督兼总理。校董们为学校取名“同济”,意蕴和衷共济,希望用现代医学造福人类。
1912年,同济德文医学堂增设工科,更名为“同济德文医工学堂”,设医、工和德文三科。由校董事会筹措办学经费,由福沙伯全面领导学堂。当年,医正科三级学生张近枢、何理中、江逢治3人,按照德国大学医科考试规则参加学堂的第一次毕业考试,均顺利通过,如期毕业。他们是同济历史上的第一届毕业生。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1917年2月美国宣布与德国断交,不久对德宣战。上海法租界以同济医工学堂是德国的产业,为防止德国人利用该校机械制造武器为由,当众宣布解散学校,并限令师生当日离校。为此,社会各界联名致电教育部,请设法对同济学生作善后安排。教育部马上派人商议,把学校迁到吴淞镇,继续开学上课。
1917年4月23日,教育部下令学堂改属华人私立学校,由华人董事会办学,直属教育部领导,改称为同济医工学校。同年12月,更名为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原同济德文医工学堂校址后被中法两国政府改建为中法国立工学院(现上海理工大学)。
国人自办
吴淞立校
1922年学校正式迁往吴淞镇。根据《宝山县志》记载:1917年同济德文医学堂由华董接管,迁入吴淞中国公学。
1918年,在教育部次长袁希涛主持下,由教育部拨款,在吴淞购地150亩筹建校舍。
1921年竣工后陆续迁入新校舍。
1922年,《申报》及《时事新报》报道:同济医科办学完善,为国内各医校之冠……。
1923年定名为同济大学。
1924年5月20日教育部批准同济医科为大学。因此每年的5月20日定为校庆日。
1927年8月,学校由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接管,命名为国立同济大学,原医、工两科分别更名为医学院、工学院。
同济大学国立柱
1927年9月,同济大学开女禁,首招两名女生。
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日军飞机狂轰滥炸,吴淞地区许多工厂、学校毁于一旦。同济大学主要建筑如大礼堂、电气试验室、材料试验室、部分宿舍及实习工厂等被炸毁,图书、机器、标本、模型等设备损失更为严重。寒假过后,新学期无法上课。在此情况下,胡庶华校长想方设法使全校师生暂迁市区巨籁路(今巨鹿路)民生坊继续上课。同时,师生们参加抢救军民伤员,以支援十九路军与敌作战;吴淞校舍在朱家骅的帮助下,很快得以修复。
1932年8月25日,学校迁回吴淞。
1933年5月,国民党政治会议议决,将处于江湾、1932年停办的国立劳动大学的房屋、机器、工厂等划归同济大学,创办同济大学附设高级职业学校,后奉教育部令,改称“同济大学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该校土木科、机械科后与其他院校合并,分别发展为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程学院。
1937年又先后增设了文、理等学院,从而成为了一所多学科的综合大学。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效仿美国的大学制度,以在每个省设立一所综合国立大学为目标。国立同济大学是民国建设国立大学期间最早建立的七所国立大学之一(1927年),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早的一批综合性大学(含医学院)。
抗战西迁
抗日战争爆发,美丽的同济校园在侵略者的轰炸中仅剩断壁残垣。
1937年8月,吴淞校园被日军炸毁,学校被迫开始内迁。9月迁至浙江金华,11月迁至江西赣州、吉安,1938年7月迁至广西贺县八步镇,1938年冬经越南迁至云南昆明, 直至1940年落脚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师生们教学不辍,坚持文化抗战。在李庄镇的六年时间,同济师生把寺庙当作授课场所,茶馆当成自修课堂,坚持授课学习。当地很好地保存着同济大学的办学旧址。也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学校事业有了继续发展,培养出许多优秀人才,不少毕业生后来成为两院院士。
上海复员
1946年回迁上海以后,同济大学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海内外著名综合性大学。
抗战胜利后,同济大学计划从四川李庄迁回上海。因原宝山境内的吴淞校舍已毁于日军战火,学校不得不组建迁建委员会,派专人回上海多方联络校址事宜。1945年11月,1921年毕业后留校工作的“老同济”、校医蒋益生和理学院院长顾葆常、工学院院长江鸿三人作为校长徐诵明的代表,赶到上海开始寻觅校址。12月,同济迁建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正式决定设立驻沪办事处,由蒋益生任主任。不久,徐诵明将四川方面校务交教务长谢苍璃代理,自己也抵达上海,与有关方面进一步商洽校址事宜。
至1946年初,同济接收了上海德国医学院所属校址,涉及善钟路
沪北校区(原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校址)
2001年1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将同济大学列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即“985工程”)名单;成为首批获准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高等学校。
2003年,上海航空工业学校划归同济大学管理。
2004年,列为中共中央组织部直管高校。同年9月,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启用,同济大学软件学院以及汽车学院首批入驻。
2005年7月12日—8月22日,机械、电信、交通等第二批搬迁学院顺利入驻嘉定校区。
嘉定校区" alt="
嘉定校区"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9e3df8dcd100baa19c4314854a10b912c8fc2ea4?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 嘉定校区
2007年5月20日,同济大学迎来百年校庆。庆祝大会在同济大学大礼堂举行,习近平出席庆祝大会并致词。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前往同济大学,看望师生员工,祝贺同济大学百年华诞。
2007年,成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首批试点高校之一;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
2008年,入选国家“111计划”。
2009年,入选国家“珠峰计划”。
2010年6月,教育部和上海市宣布继续共建同济大学;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9月16日,教育部和国家海洋局在北京签署协议,合作共同推进17所高校涉海学科建设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同济大学名列其中。同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获评“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
2011年11月,同济大学与中国气象局正式建立局校合作关系。12月,获得“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12年9月,首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11月,入选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和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2013年,主办21世纪学术联盟第6届总会。
2014年,入选国家“2011计划”。
2016年11月,在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同济大学在知识产权学院基础上成立了“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
2017年1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5月,加入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7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9月,同济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首批加入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
2018年5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同济大学成为首批20所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之一。6月,首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同年12月,依托同济大学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揭牌成立。该中心将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集聚上海及全球力量,致力于解决人工智能重大前沿科学难题,培养中国当前紧缺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努力建设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创新中心,助力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2019年4月,首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5月,正式成为国际铁路联盟成员。7月,首批入选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
2020年1月,首批入选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10月20日,发起成立“城乡规划扶贫联盟”;同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 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11月,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二批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
2021年2月1日,同济大学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5月,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艺术与人工智能实验室成立。12月,依托同济建设的教育部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前沿科学中心揭牌。
2022年7月,同济大学国豪书院成立,时任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杰出任国豪书院首任院长。9月,同济大学等高校联合发起成立全国高校碳中和人才培养联盟。
2023年1月12日,共同发起成立的卓越大学智库联盟成立大会召开。2月17日,同济大学与上海市司法局签订合作共建协议,正式成为上海市政府立法研究基地。3月1日,同济大学彰武校区江浦路校门(拟定江浦路2239号)正式启用。4月8日,联合成立“中国大学创意写作联盟”。 6月6日,同济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国际工程师学院)揭牌成立。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名单。11月,同济大学成立“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育人中心。12月2日上午,中国共产党同济大学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同济大学第十二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
2024年2月1日,同济大学大飞机内饰联合创新中心揭牌。达卡当地时间3月24日下午,由同济大学等联合建设的达卡大学中国研究中心(CCS)揭牌成立。
2024年5月16日,同济大学STEM教育智库与未来教育研究院揭牌成立。
校园景色" alt="
校园景色"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cefc1e178a82b901e0b8ba7a7e8da9773912ef66?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 校园景色
2024年5月24日,同济大学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研究院正式揭牌。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30个专业学院,12家附属医院,12所附属中小学,开设本科招生专业73个,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1个门类。
学院 | 本科专业 |
---|---|
同济大学新生院 | -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建筑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城市设计 |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智能建造 |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 |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行政管理、物流管理 |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科学与工程 |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通信工程、人工智能、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 哲学、汉语言文学、文化产业管理 |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 德语、英语、日语 |
同济大学法学院 | 法学 |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 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海洋技术 |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 飞行器制造工程、工程力学 |
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 |
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 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 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 车辆工程 |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交通工程、交通运输 |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 软件工程 |
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 测绘工程 |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 |
同济大学医学院 | 临床医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基础医学 |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 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
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 | 口腔医学 |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 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动画、广播电视编导、音乐表演、戏剧学 |
同济大学体育教学部 | - |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 | 车辆工程 |
同济大学女子学院 | - |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 - |
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 - |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 | - |
同济大学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 | - |
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 | 机械电子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汽车服务工程 |
同济大学中意学院 | - |
联合国环境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 | - |
同济大学中芬中心 | - |
同济大学中西学院 | - |
同济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 - |
同济大学国际足球学院 | 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 | - |
同济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 - |
参考资料: |
学院楼" alt="
学院楼"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ae51f3deb48f8c54a8abba6637292df5e0fe7f7a?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 学院楼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拥有专任教师2815人,其中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108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8人(含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28人(含双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及美国、德国、瑞典等国科学院或工程院外籍院士37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7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23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97人次,“青年长江”“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四类优秀青年人才28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0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3个。
院士
类别 | 院士名单 |
---|---|
已故院士 | 李国豪、马在田、范立础、沈祖炎、戴复东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汪品先、孙钧、姚熹、郑时龄、裴钢、周兴铭、陈义汉、常青、何满潮、薛永祺、何积丰、陶文铨、李杰、翦知湣、高绍荣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项海帆、李同保、郭重庆、卢耀如、钟志华、吴志强、陈杰、肖绪文、崔俊芝、梁文灏、吕西林、徐祖信、段宁、杨树兴、蒋昌俊、朱合华、郑庆华、童小华、赫伯特·芒、奥托·海因里希·赫尔佐格 |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 裴钢 、汪品先 |
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 姚熹 |
德国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 吴志强 、张弛 |
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 吴志强、娄永琪 |
比利时皇家科学与艺术学院外籍院士 | |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 汪发武、薛松涛、吕西林 |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 李荣兴、赵生捷 |
建筑历史与理论教学团队(郑时龄) |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龚沛曾) | 钢结构教学团队(陈以一) |
城市与区域规划理论与方法教学团队(赵民) | 普通物理学课程教学团队(顾牧) | 宝石学教学团队(廖宗廷) |
大城市交通管理理论及系统(孙立军) | 节能环保汽车(余卓平) | 心脏颤动的发生机制和干预策略的理论基础(陈义汉) |
嵌入式服务计算(蒋昌俊) | 特殊人工微结构材料与电磁波调控(陈鸿) | 城市软土地下空间与工程(朱合华) |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向神经前体细胞定向分化的分子机制及应用研究(康九红) | - | - |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9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6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博士后流动站35个;6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国家重点学科(一级)3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国家“双一流”认定建设学科8个,上海市一流学科17个,上海市“高峰高原”计划高峰学科12个。
类别 | 名称 |
---|---|
博士后流动站 | 哲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设计学、数学、物理学、化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
一级学科博士点 | 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设计学、数学、物理学、化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
专业学位博士点 |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土木水利、资源与环境、交通运输、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机械、电子信息 |
一级学科硕士点 | 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设计学、数学、物理学、化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
专业学位硕士点 | 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法律、教育、金融、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会计、艺术、汉语国际教育、翻译、新闻与传播、土木水利、资源与环境、交通运输、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机械、电子信息、体育、应用统计、应用心理 |
同济大学校园" alt="
同济大学校园"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a5c27d1ed21b0ef458f32360dec451da81cb3ef0?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1000"/> 同济大学校园
重点学科
类别 | 名称 | |
---|---|---|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 生物学、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设计学 | |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 |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海洋地质、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环境工程 | |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 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车辆工程 | |
上海市重点学科 | 桥梁工程、海洋地质、岩土工程、地质学、建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及其理论)、道路与铁道工程、结构工程、材料学、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及其理论(含车辆工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固体力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地质工程、内科学(心血管病)、外国哲学 | |
上海市高峰学科 | I类高峰 | 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
II类高峰 | 海洋科学、交通运输工程 | |
IV类高峰 | 设计学、环境与生态、干细胞与转化、智能科学与技术、飞行器力学与控制 | |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 | A类 | 建筑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
B类 | 哲学、数学、物理学、海洋科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临床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
学科评估
学科名称 | 评估成绩 | 排名 |
---|---|---|
土木工程 | A+ | 前2%或前2名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
城乡规划学 |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
设计学 | A | 前2-5% |
数学 | A- | 前5-10% |
机械工程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建筑学 | ||
交通运输工程 | ||
风景园林学 | ||
软件工程 |
强基计划
力学 | 应用物理学 | 应用数学 | 应用化学 | 生物技术 |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拥有6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时间 | 名称 |
---|---|
2019年度(23个) | 金融学、德语、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交通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临床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市场营销、环境设计 |
2020年度(18个) | 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英语、应用化学、海洋科学、工程力学、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交通运输、环境科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口腔医学、会计学、物流管理、动画、视觉传达设计 |
2021年度(19个) | 哲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汉语言文学、日语、地球物理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统计学、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智能建造、飞行器制造工程、康复物理治疗、文化产业管理、行政管理、广播电视编导、产品设计 |
类别 | 名称 |
---|---|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生命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力学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力学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筑规划景观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筑规划景观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附属医院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 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 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
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 | 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 | 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 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 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 |
同济大学附属蓝十字脑科医院 |
|
|
|
|
|
位置信息
同济大学
领域 | 姓名 | 姓名 |
---|---|---|
省部级干部 | 乔石 | 胡厥文 |
蔡达峰 | 万钢 | |
童第周 | ||
李昌 | 张惠新 | |
周祖翼 | 李明豫 | |
朱永新 | 赖明 | |
杨健 | 冯培恩 | |
章师明 | 汪纪戎 | |
江景波 | 赵雯 | |
饶斌 | 钱信忠 | |
汪光焘 | 薛斌 | |
陈铁迪 | 胡康生 | |
叶林 | ||
唐登杰 | 于毅夫 | |
阳安江 | 黄跃金 | |
冯煦初 | 沈怡 | |
张彩珍 | 吴海鹰 | |
奚国华 | 梁涛 | |
戴东昌 | 王志清 | |
庄少勤 | 程望 | |
傅雯娟 | 穆占英 | |
陈效达 | ||
王立 | 解思忠 | |
郑坤生 | 宋原生 | |
吴启迪 | 姜君辰 | |
黄新初 | 胡文容 | |
陈寅 | ||
姜平 | 时光辉 | |
唐承沛 | 施小琳 | |
熊建平 | 沙海林 | |
蒋涤非 | 罗强 | |
徐毅松 | ||
张建慧 | 郭大进 | |
覃卫国 | ||
张剑飞 | 张群山 | |
吴承志 | 张学兵 | |
黄俊华 | 张晓钦 | |
杨洪波 | 汤志平 | |
洪捷序 | 谭庆琏 | |
张道宏 | 沈骏 | |
王黎明 | ||
马欣 | 钱学中 | |
张卫国 | ||
成伯仁 | 韩建华 | |
蔡力峰 | ||
唐哲 | ||
李赋都 | 郑惠强 | |
陈雷卿 | 叶培 | |
钱学明 | 赵仲华 | |
虞丽娟 | 石四箴 | |
韩军 | 张少康 | |
陆锡蕾 | 黄钟 | |
李松堂 | 梁之彦 | |
杨戌标 | 孙文友 | |
谢毓晋 | 王深林 | |
两院院士 | 李国豪 | 裘法祖 |
贝时璋 | 施锡祉 | |
吴孟超 | 侯云德 | |
陈珏 | ||
武忠弼 | ||
倪超 | 钟志华 | |
钱易 | 潘云鹤 | |
何友声 | 庄礼庭 | |
沈其震 | 丁烈云 | |
汪海粟 | 杨德和 | |
吴在德 | ||
丁大钊 | ||
吴新智 | 卢佩章 | |
王守武 | 王守觉 | |
吕西林 | 马军 | |
陈星弼 | 涂铭旌 | |
董石麟 | 宁津生 | |
汤德全 | ||
黄志镗 | 吴式枢 | |
张喜刚 | 赵阳升 | |
邓景发 | 曹楚南 | |
朱能鸿 | 陈洪铎 | |
李圭白 | 常青 | |
张祖勋 | 李同保 | |
陆道培 | 陶亨咸 | |
宋微波 | 徐祖信 | |
肖绪文 | 吴志强 | |
俞鸿儒 | 吴旻 | |
叶可明 | 许厚泽 | |
钟万勰 | 李家彪 | |
段宁 | ||
郑颖人 | 张耀明 | |
李猷嘉 | 沈世钊 | |
沈祖炎 | 范立础 | |
李杰 | 朱合华 | |
王明洋 | 谢明勇 | |
陈俊勇 | 梁文灏 | |
潘镜芙 | 戚正武 | |
魏敦山 | 邹德慈 | |
陈新 | 刘高联 | |
郑时龄 | 项海帆 |
领域 | 姓名 | 姓名 |
---|---|---|
经济 | 孙文杰 | 周纪昌 |
姚燕 | 杜国盛 | |
陈虹 | 陈志鑫 | |
胡茂元 | 严庆龄 | |
Oliver Blume | 彭明山 | |
王晓秋 | 张海亮 | |
潘占福 | 董鑑华 | |
韩建国 | ||
孙明波 | 朱伟林 | |
郭文叁 | 时传清 | |
吴光权 | 杨金槐 | |
俞北华 | 蔡来兴 | |
施德容 | 顾金山 | |
吴念祖 | 秦云 | |
应名洪 | 顾伟华 | |
徐征 | 蒋志权 | |
蒋曙杰 | 张焰 | |
秦宝华 | 张桦 | |
毕湘利 | 肖民 | |
刘春晨 | 余旭峰 | |
刘纯洁 | 宋博 | |
李奉利 | 王子峥 | |
马伊磊 | 刘可 | |
关锡友 | 傅建伟 | |
张旭豪 | 程立 | |
蒯佳祺 | 毛大庆 | |
陈雪峰 | 隋国栋 | |
季昕华 | 陈志强 | |
陈劲松 | 潘孝贞 | |
朱斌 | 李月中 | |
罗瑞发 | 黄自伟 | |
钱文挥 | 谢国忠 | |
侯福宁 | ||
孙建平 | 密春雷 | |
贾锐军 | 卢鸿 | |
余静波 | 俞小平 | |
谢伟 | 姜明生 | |
张卫东 | 黄国滨 | |
陈共炎 | 惠小兵 | |
杨宇翔 | 王益民 | |
江伟 | 王锦海 | |
唐勇 | 袁春 | |
黄俊灿 | 刘伟 | |
郭英成 | 陈剑 | |
韩孝煌 | 丁力业 | |
医学、人文与工程 | 宗白华 | 徐浩良 |
罗国杰 | 吴重远 | |
张继正 | 张威廉 | |
厉麟似 | 章士钊 | |
武剑西 | 阮仪三 | |
郭丰民 | 王小慧 | |
熊育群 | 林达 | |
杨益言 | ||
夏穗生 | 李恒英 | |
周海涛 | 陈晓丽 | |
张波 | 周振远 | |
高伟俊 | 薛松涛 | |
王俊 | 袁振隆 | |
李晓江 | 程鹏飞 | |
朱永灵 | 朱家骅 | |
朱京海 | 谷镜汧 | |
潘洪萱 | 朱绍中 | |
万明坤 | 唐伯明 | |
程桦 | 于信汇 | |
邢同和 | 柳亦春 | |
蒋琼耳 | 张帆 | |
孙穗芳 | ||
朱逢博 | 邱震海 | |
军事 | 徐一天 | 黄伟灿 |
王讯谟 | ||
韩季忠 | 朱金龙 | |
张声远 | 陈颐鼎 | |
王明洋 | 杨继曾 | |
沈俊 | 邓士章 | |
张剑虹 | 刘东騋 |
参考资料:
时间 | 荣誉 |
---|---|
2020年11月20日 | 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 |
2021年11月23日 | 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四届动漫奖中最佳动漫教育机构 |
2022年2月 |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 |
2024年1月 | 参建的海南铺前大桥(海文大桥)、宁波梅山春晓大桥(梅山红桥)工程、入选第二十届第二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
2024年5月 | 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入选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联合发布的2024-2026年度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名单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