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仁布与吉门索 编辑
拉仁布与吉门索,青海省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拉仁布与吉门索用生动的形象、深沉悲壮的语言及讲唱的形式记述了穷人拉仁布和牧主的妹妹吉门索的爱情悲剧,两人从雇主关系发展到热恋关系。由于吉门索兄嫂的百般阻挠,这对恋人的爱情终归于失败。 全诗以讲唱为主,共分8个章节,是土族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土族群众最喜欢演唱的一首叙事情歌,在不同的流传地区有不同的风格。在演唱方式上,拉仁布与吉门索以男女对唱为主,但不同于一般问答式对唱。演唱的曲调独特,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2006年5月,拉仁布与吉门索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编号I-29。
中文名:拉仁布与吉门索
批准时间:2006年
非遗级别:国家级
遗产类别:民间文学
申报地区: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遗产编号:Ⅰ-29
关于叙事长诗《拉仁布和吉门索》的产生时代,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这部作品产生年代久远,“故事发生在土族生活兴起的牧业时期”,故事内容“把人带到一个遥远的古老年代”。有的学者则认为,这部作品产生的年代较晚,大致产生于封建社会中后期。
土族姑娘
基本内容
土族姑娘
当庄子里面的人按照土族的风俗习惯准备火化拉仁布的时候,却发现烧了三天三夜也没有将拉仁布的尸体烧着。吉门索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忍着悲痛冲破了哥哥嫂子的阻拦来到了火葬场,吉门索把自己的耳环、手镯等物一扔到了火中,可是拉仁布的尸体仍然烧不着。看着这样的情景,吉门索忽然之间醒悟了,于是她十分悲愤地唱道:“你不着来我知道,盼我和你一快烧;五尺身子舍给你,一块烧到天荒和地老。”吉门索一唱完就立马跳进了火中,火立刻就烧了起来,尸体很快就化成了灰烬。
然而,吉门索的哥哥却把他们两个的骨灰分别埋在沙河的两岸,可是三年以后在沙河的两岸分别长出了一颗合欢树。狠心的吉门索的哥哥又把两棵树给劈成了柴烧,可是令人惊奇的是,火点燃以后居然化成了一道彩虹,并且从烟囱里面飞出了一对美丽的鸳鸯,鸳鸯扑向了歹毒的哥哥,啄瞎了他的双眼,然后一起飞走了,一直飞到了当年吉门索和拉仁布放牧的山林里面。
内容分类
土族姑娘
传承方式
《拉仁布与吉门索》 这部长达300多行的叙事长诗,是土族口语创作并演唱,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在群众中相沿传袭,至今仍为活态的口头文学形式,主要流传于互助的威远.东沟、东山、丹麻等地区。全诗共分8个章节,在不同的流传地区有不同的风格。在演唱方式上以男女对唱为主,但不同于一般问答式对唱,演唱的曲调独特、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土族劳动人民
传承价值
土族人民
传承现状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民间长诗的传承人大部分已相继辞世,5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基本都不会唱了,后继乏人,已到了急需抢救和保护的地步。
传承人物
何全梅,女,土族,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2007年6月,何全梅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申报。项目名称:拉仁布与吉门索。
保护措施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拉仁布与吉门索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互助土族自治县文化馆获得“拉仁布与吉门索”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的公告,该项目入选2981家评估合格的保护单位名单。
重要活动
2015年5月29日,中国唯一土族自治县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首届杜鹃花文化旅游节在互助北山浪士当景区拉开帷幕,传唱《拉仁布与吉门索》。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