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秧歌(鼓子秧歌) 编辑
秧歌(鼓子秧歌),山东省商河县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鼓子秧歌分布在今山东鲁北平原的商河地区,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鼓子秧歌源于北宋,成于明,盛于清。现存鼓子秧歌主要分为“行程”和“跑场”两部分,“行程”是舞队在行进或进入场地前的舞蹈;“跑场”是表演的主体,又分不同角色表演的“文场”和“武场”。鼓子秧歌表演所跑的场子队形丰富,有“牛鼻钳”“勾心梅”“一街二门”“六六大顺”“里四外八”“八条街”“四门斗”等百余种。“伞头”动作圆润,“鼓子”动作粗犷豪放,“棒槌”动作轻巧敏捷,“腊花(拉花)”动作泼辣大方,而颠颤、划圆、蹲扑、跳窜等动作为各角色所共有。
2006年5月20日,山东省商河县申报的秧歌(鼓子秧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项目编号:Ⅲ-2。
中文名:秧歌(鼓子秧歌)
批准时间:2006年5月20日
遗产级别:国家级
遗产类别: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山东省商河县
遗产编号:Ⅲ-2
商河鼓子秧歌
表演形式
鼓子秧歌与商河民间祭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祭祀活动通常包括本村祭家祖,路遇寺庙祭众神,他村演出拜家庙等。祭祀包括“开道锣”“点路灯”“撒小米”“烧纸钱”“上桌”“锣鼓队”“秧歌队”。在锣鼓声中,向寺庙或祠堂进发,松子灯灯火通明,一路行进一路撒小米,到目的地后,烧香磕头跪拜,然后秧歌队表演。
商河鼓子秧歌旧时表演形式集歌、舞、丑于一体。表演时先舞后歌,歌者不舞、舞者不歌。“丑角”在歌舞中插科打诨。演唱曲目有“摇葫芦”“打岔”“鸳鸯嫁老雕”“馋老婆吃狗”“大观灯”“小观灯”等,多以民间故事、历史传说、日常生活为主。
角色特征
商河鼓子秧歌
鼓子秧歌由于角色所用道具不同,从而形成其舞蹈动律的特殊性,“伞”(伞中有插伞、扛伞、举伞之分)的转动有刚柔相济的风味,右手牛胯骨向右走下弧线,象拉“牛皮筋”,富有韧劲。“鼓”舞动起来,需用臂力将鼓抡起,借势带动身体,做各种跳、转、扑、蹲的动作,大起大落,粗犷奔放。“棒”,双棒的“上挑”“下盖”“左搓右擦”等相互击打动作,表现少年活泼向上的个性。“花”使手中的扇与巾在空中飞舞,双臂需向上展开,向前后抡动,以“抡”带“动”,借抡劲起跑,抡起来飘逸潇洒,跑起来轻盈如飞。随着历史的发展,歌的部分已不复存在,丑角也在不同的秧歌队中时有时无。也有个别秧歌队伍仅剩下伞、鼓、棒3种角色。
舞蹈场图
商河鼓子秧歌
鼓子秧歌场图丰富多彩,路线变化错综复杂,简单者需几十人,复杂者需上百人完成,庞大复杂的舞蹈场阵舞起来跑不散、舞不乱、整齐划一、动静有序,有其严密的组织形式。鼓子秧歌的场图大多数为外圆内方,平衡对称,表演时先上后下,先左后右。鼓子秧歌表演程式为“伞领鼓、棒带花,对面就打,左进去、右出来,转绕驳花”。
传承价值
历史价值
商河鼓子秧歌
现实价值
鼓子秧歌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表达了人民的情感和愿望,促进了交流,增强了团结,增进了友谊。鼓子秧歌多次参加全国民舞大赛,屡获大奖,并多次在国际国内进行文化交流,提高了商河及山东的知名度,为促进当地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鼓子秧歌从民间广场,走上了舞台,走进了中国各省、市艺术院校的课堂,为丰富艺术教育内容,为给国家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发挥着积极作用。
研究价值
商河鼓子秧歌
美学价值
鼓子秧歌是由抽象性的动作构成,整个舞蹈表达了人民深厚的情谊和顽强的艺术生命力。舞蹈动作的抽象性是舞蹈艺术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表现,整个舞蹈动作大而强,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肢体,利用所有空间充分发挥人体最大可塑性,可塑性也正是艺术美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承状况
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文化环境随之发生变化的现代,能够掌握传统秧歌技艺和纯正舞蹈风格的民间艺人已寥若晨星,保护和传承工作亟待进行。
传承人物
杨克胜,男,汉族,1946年生,山东商河人,2008年2月被评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秧歌(鼓子秧歌)代表性传承人,山东省商河县申报。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商河县文化馆获得“秧歌(鼓子秧歌)”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秧歌(鼓子秧歌)项目原保护单位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商河县文化馆(商河县京剧团、商河县美术馆)。
重要活动
商河鼓子秧歌
2019年9月21日至23日,商河鼓子秧歌先后参加了济南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演出和济南市庆祝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文艺演出,都作为开场节目演出。
2019年9月28日,“我和我的祖国”——文化新生活全国广场舞展演暨“遇见青岛”首届传统秧歌广场秀在青岛奥帆中心广场举办,商河鼓子秧歌参与演出。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