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编辑

中国北京市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英文: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Beijing),简称“中国矿大(北京)”,位于中国北京,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也是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双一流”建设高校,为教育部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前身是焦作路矿学堂,始建于1909年。1931年,更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1938年,学校西迁并与东北大学、北洋大学、北平大学的工学院联合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1946年,焦作工学院复校并于1949年回迁焦作。1950年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中国矿业学院。1953年,学校迁至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1970年,学校迁至四川合川,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学校在江苏徐州重建,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同时在北京学院路原址设立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8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1997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2000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3年,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独立办学。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学院路、沙河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518亩,设有研究生院和13个学院,32个本科招生专业,1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校学生1.8万余人。创办时间1909年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知名校友韩德馨、谢克昌、何满潮、陈清如学校官网http://www.cumtb.edu.cn图集

目录1历史沿革▪焦作路矿学堂▪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国立西北工学院▪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四川矿业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办学条件▪院系设置▪学科建设▪师资力量▪教学建设▪教学成果▪合作交流3学术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学术资4校园文化▪学校标志▪精神文化5校区情况▪学院路校区▪沙河校区6行政管理▪现任领导▪历任领导7校园环境8校友情况9所获荣誉基本信息

历史沿革

编辑

焦作路矿学堂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前身是焦作路矿学堂,始建于1909年。 河南交涉局委派提调田程出任校长、聘请英人李恒礼等4人和华人陈筱波等为教习。首批招收学生20人。同年3月1日,焦作路矿学堂举行第一次开学典礼。

<p>福公司所筑之道清铁路

福公司所筑之道清铁路

焦作路矿学堂远景

学校科学馆旧址

学校科学馆旧址

福中矿务大学

1915年,学校搬迁至河南开封,并以新组成的福中总公司命名,更名为河南福中矿务学校。1918年,学校明确“养成采矿冶金专门人才”的办学宗旨,更名为福中矿务专门学校。1920年,学校迁回焦作。1921年,新任校长李鹤新设大学本科,学校升格为福中矿务大学,成为全国35所大学之一。

<p>福中矿务学校校貌

福中矿务学校校貌

设在校内的大罢工指挥部

福中矿务大学学生试金室

福中矿务大学学生试金室

福中矿务大学测量队

福中矿务大学测量队

私立焦作工学院

1931年,学校更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成为近代中国唯一一所私立学院。1933年8月,中国教育部批准私立焦作工学院正式立案,成为近代中国唯一的私立工学院。学校筹措经费,扩建校舍,增添设备,重视工程实践,建设科学馆、工程馆,丰富充实学校文化内涵,确定校旗、校徽、校歌,学校进入自建校以来的第一个鼎盛时期。1935年,孙越崎先生兼任董事会董事长。

<p>焦作工学院原貌图

焦作工学院原貌图

升旗仪式

采矿冶金科1932届毕业生合影

采矿冶金科1932届毕业生合影

机械教授邓曰谟设计制造我国第一台材料实验机

机械教授邓曰谟设计制造我国第一台材料实验机

焦作工学院大门

焦作工学院大门

国立西北工学院

1937年,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学校西迁,先后在陕西西安、甘肃天水办学。1938年,焦作工学院与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和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合并改组,成立国立西北工学院。1946年,焦作工学院在河南洛阳关林复校,随后罗辗转于郑州、苏州。1949年,焦作工学院迎来新生。9月6日,重新返回焦作故地。

<p>西迁办学行进途中

西迁办学行进途中

西安办学校址

天水办学校址

天水办学校址

国立西北工学院古路坝旧址

国立西北工学院古路坝旧址

中国矿业学院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接管焦作工学院,并将华北煤矿专科学校并入学院,在天津创建中国矿业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采矿系并入中国矿业学院。中国矿业学院在北京建校。

<p>声援抗美援朝

声援抗美援朝

中国矿业学院办公楼(天津1950)

干部班师生合影

干部班师生合影

建校三周年庆祝大会

建校三周年庆祝大会

北京矿业学院

195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并于10月24日举行京津合校后第一次开学迎新大会。学校开始培养研究生。1956年后,学校发展迅速,教师达到491人,其他职工623人,学生4048人。 1958年9月,北京矿业学院被授予“全国体育运动红旗院”称号,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元帅代表国家体委向学校亲授锦旗。

<p>北京矿业学院

北京矿业学院

建设中的民族楼

北京矿业学院代表大会

北京矿业学院代表大会

师生参加国庆游行

师生参加国庆游行

四川矿业学院

1970年文革期间,学校大部分师生和设备搬迁到四川省合川县三汇坝,学校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北京原校址成立留守处。1976年春,形势好转,在校人数1567人。

<p>四川矿业学院

四川矿业学院

四川矿业学院首批工农兵学员开学典礼大会

四川矿业学院毕业证书

四川矿业学院毕业证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1978年,学校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邓小平同志批示同意学校迁往江苏徐州建校。同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北京原址成立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恢复招收和培养研究生。 1988年,学校更名中国矿业大学,邓小平同志为题写校名。

<p>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一九九一届研究生毕业典礼

学生开学典礼

学生开学典礼

招新现场

招新现场

1997年7月,国家教委正式下达了《关于同意设置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的通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成立并纳入北京市高等学校管理序列, 该校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1998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首届领导班子成立。同年6月,原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并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称为东校园。形成了中国矿业大学“一校”(即中国矿业大学)、“两地”(即徐州和北京)、“三校园”(即徐州校园、北京校区西校园、北京校区东校园)的办学格局。 同年,学校恢复招收本科生。

1999年,江泽民总书记为学校建校90周年题词:“开拓创新,严谨治学,把中国矿业大学办成一流的能源科技大学。”指明了学校发展方向。

2000年2月,中国矿业大学整体成建制划归教育部管理。次年,东校园经教育部党组决定划转北京广播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维持两地办学格局不变。

2003年,经中央编制部门批复同意,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名义办学,教育部党组决定中国矿业大学两地行政班子分设。

2006年,学校成为“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

2009年,学校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名义独立办学。 6月15日,学校隆重举行了前董事长孙越崎先生铜像揭幕仪式,温家宝总理亲笔题字“孙越崎先生”。8月,学校名誉校董蔡元培先生“好学力行”题词石刻落成。10月18日,学校隆重举行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

2013年3月,学校与北京外事研修学院和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签订《校园整体转让协议书》,完成校园交接, 购置沙河校区。 5月26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沙河校区正式启用。 2017年,该校区入驻第一届学生。

2017年,学校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8年4月26日,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到沙河校区调研,实地察看了图书馆、学生宿舍和食堂,了解沙河校区建设发展现状,并表示要建设科教融合共享新城,发挥高教园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2019年11月9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矿业高校联盟。

2020年10月7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成为高校“资源环境扶贫联盟”成员。

2022年,学校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同年9月3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挂牌仪式在鄂尔多斯举行。

2023年9月,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牵头建设的国家清洁能源与安全应急科技产业园揭牌成立。

2024年1月9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第五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正式召开。

<p>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百年校庆

沙河校区中心广场

沙河校区中心广场

民族楼

民族楼

东大门

东大门

办学条件

编辑

院系设置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13个学院, 32个本科招生专业。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院系专业一览表

院系

本科专业

能源与矿业学院

智能采矿工程

采矿工程

工业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

安全工程

消防工程

应急技术与管理

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地质工程

地球物理学

资源勘査工程

遥感科学与技术

测绘工程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矿物加工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环境工程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机器人工程

智能制造

人工智能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人工智能

管理学院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工商管理

会计学

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工程力学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土木工程

建筑学

理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文法学院

行政管理

英语

法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

体育教研部

——

以上信息截至2024年5月12日

学科建设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城市工程地球物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2个学科列入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在教育部多次学科评估中,学校均取得了优秀成绩。8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学科和地球科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

一级学科博士点

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 、数学 、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 、地质学、力学、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点

统计学、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美术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 、数学和统计学 、哲学、应用经济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艺术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外国语言文学、地质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法律、体育、翻译、建筑学、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工程力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岩土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矿物加工工程

省部级重点学科

数学与应用数学 、安全技术及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化学工艺、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矿物材料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土木工程、力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工程、清洁能源学

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

城市工程地球物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ESI排名前1‰

工程学学科、地球科学学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数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师资力量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4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现有2人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人获聘“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入选国家“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获聘“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9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人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0人入选国家“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人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奖,1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37人获评“北京市人民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煤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代世峰) 、矿山大型机电装备可靠性(朱真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满潮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清如、钱鸣高、韩德馨、周世宁、彭苏萍、武强、葛世荣

双聘院士

谢和平、袁亮刘炯天、谢克昌、张铁岗、康红普、金智新、任辉启、王国法 、Derek Elsworth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赵景礼、王志

阿根廷国家工程院院士

何满潮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姜耀东 、代世峰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周宏伟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代世峰 、毕银丽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葛世荣 、代世峰 、吴立新、乔建永、鞠杨、张吉雄 、左建平、赵毅鑫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代世峰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代世峰 、程久龙 、何富连

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代世峰 、毕银丽 、程久龙 、郭德勇、鞠杨、许家林、张东升、张农、柏建彪、韩敏芳、王恩元、李贤庆、赵峰华、崔希民、聂百胜、周福宝、杨峰、王凯、左建平、赵毅鑫、彭瑞东 、何富连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杨胜利 、周宏伟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左建平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张农、张吉雄、代世峰、聂百胜

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

毕银丽、邹冠贵 、曾一凡、李军

(注:优秀教师较多,仅列举部分)

教学建设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个,83%的专业入选国家和北京市一流专业。 课程建设方面,截至2023年,学校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北京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8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54门。 基地建设方面,学校共有 231个校外实习基地,其中,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北京市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采矿工程、安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地球物理学、环境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工程力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地质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会计学、行政管理

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学、消防工程、法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工业工程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行政监督》《工程力学A2》

北京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社会学》《化工设计基础》《公共危机管理》《自然地理与地质学》《土力学》《安全风险建模》《测量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矿物加工工程基础理论》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中煤集团北京煤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煤炭安全开采与地质保障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中煤集团北京煤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冀中能源峰峰集团中澳培训中心、中煤集团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采矿与安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北京市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

机械工程

教学成果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29项。1998年以来,学校学生在省级以上国内外高水平科技竞赛中获奖千余人次。

合作交流

  • 国内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学校与国内12所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联合发起成立“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与来自11个国家的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矿业高校联盟,连续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6个。

  • 国际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学校与69所世界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校际合作协议,与80余家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与法国图卢兹第一大学、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伊迪斯科文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矿业大学、土耳其比伦特埃杰维特大学、乌兹别克斯坦纳沃伊矿业技术大学新签合作协议;与美国密歇根迪尔本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城市大学、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弗莱贝格工业大学、奥地利雷奥本矿业大学、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葡萄牙里斯本大学理工学院、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英国阿尔斯特大学、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开展学生交流项目。

    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2023 年“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项目”资助项目,鼓励学生赴国(境)外高校交流学习和参加国际会议。学校设立赴外交流奖助学金资助计划,组建“双一流”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国际班,遴选学生赴英国、德国、奥地利等知名高校进行一学期的课程学习。

  • 学术研究

    编辑

    科研平台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类别

    名称

    国家重点实验室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矿山生态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煤基浆体燃料工程研究中心

    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

    煤矿灾害预防与处置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煤矿智能化与机器人创新应用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城市道路与地下空间安全检测与评价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岩石混凝土破坏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共伴生能源精准开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果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新中国成立后,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刨煤机、第一台采掘机器人,设计了中国第一台空气跳汰机、第一座重介质选煤车间,建成中国第一座干法选煤厂、第一个工业性地下气化基地,产生了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砌体梁”与科学开采理论、分形岩石力学理论、煤矿高分辨三维三分量地震探测技术体系、岩体大变形理论、矿井主要水害预测预报理论与方法、放顶煤开采理论与技术等,在煤炭地下气化、精细水煤浆、煤制油等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技术突破。近10年,完成与煤炭科技相关重要课题1500余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重大项目63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项。共获国家级科技奖励20项,省部级科技奖励608项。

    部分研究成果

    奖项等级

    研究成果

    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急倾斜厚煤层走向长壁综放开采关键理论与技术”

    “西部干旱半干旱煤矿区土地复垦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与应用”

    “煤层瓦斯安全高效抽采关键技术体系及工程应用”

    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关键技术及装备”

    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生态脆弱区煤炭现代开采地下水和地表生态保护关键技术”

    “大型铁矿山露天井下协同开采及风险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

    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深部动力灾害一体化预测与防治关键技术”

    2012年国家发明二等奖

    “防治煤自燃的高效阻化方法与关键技术”

    “综合机械化固体废弃物密实充填与采煤一体化技术”

    “煤矿通风瓦斯超限预控与监管技术及系统”

    “千万吨矿井群资源与环境协调开发技术”

    “综放顶煤放出理论与厚煤层开采围岩控制技术及应用”

    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华北型煤田隐伏含水陷落柱预探评价与快速治理理论及关键技术”

    “高瓦斯突出煤层群保护层开采与地面钻井抽采卸压瓦斯关键技术”

    “中国中高煤阶煤层气地质理论、关键技术与工业化应用”

    “煤矿井下地质力学原位快速测试及围岩控制技术”

    “鄂尔多斯盆地生态脆弱区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技术”

    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矿井移动与应急通信技术与系统”

    “大型露天煤矿开采新技术与应用研究”

    “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关键技术与工程运用”

    “特厚煤层安全开采关键装备及自动化技术”

    资料来源: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止2023年9月,图书馆拥有纸质文献110万余册,电子图书199万余册,电子期刊149万余册;订购CNKI、万方数据、Web of Science、Elsevier、Engineering Village等多种类型中外文数据库。学校图书馆是BALIS、CALIS、DRAA,以及高科大学联盟图书馆的成员馆,与北京地区80余所高校开展原文传递等服务。

    图书馆图书馆

    图书馆" alt="图书馆图书馆

    图书馆"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a8773912b31bb051f819ea7fb322cdb44aed2e734a69?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图书馆图书馆

    图书馆

  • 学术期刊

    《矿业科学学报》,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主办、应急管理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性中文学术期刊。主要刊载矿业科学领域的原创性成果,内容包括矿业工程、煤矿开采、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山建设工程、岩石力学与地下工程、矿山机械工程、矿山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矿物加工与利用、煤矿环境保护、煤炭能源绿色开采与洁净利用、管理科学与工程、能源安全与发展战略等。

    截至2020年底,《矿业科学学报》影响力指数(CI)为265.2,在国内75种“矿山工程技术”类中英文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5位;复合影响因子为1.801,排名第9位。收录于scopus数据库、DOAJ数据库、CAS数据库等。2023年12月26日,《矿业科学学报》入选入选2023-2024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核心库、《2022年度煤炭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级、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矿业科学学报》《矿业科学学报》

  • 校园文化

    编辑

    学校标志

  • 校徽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徽以内外两层同心圆环为主体结构,以“矿大红”为主色调,展现地球、光明、知识等元素,结合邓小平同志1988年5月11日亲笔题写的中文校名及创校时间,经专业设计而成。

    “地球”寓意着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火炬”及双手托举的造型,既寓意着学校引领能源科教事业发展,开采光明、造福人类,又寓意着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传播知识、服务社会,担负着培育能源工业精英的崇高使命。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徽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徽

  • 校旗

    校旗校旗底色为“矿大红”,旗面正中是中文白色校名,文字为邓小平题写体。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旗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旗

    精神文化

  • 校训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校训是“明德至善、好学力行”,“明德至善”,出自《大学》,意为彰显高尚的品德修养,追求完美的人生境界。“好学力行”,出自《中庸》,1934年,学校名誉校董蔡元培先生以此题词勉励师生,意为笃志爱学、奋力实践。

  • 校歌

    学校校歌为1934年由李敏修作词、张洪岛作曲的《焦作工学院校歌》。 歌词朴实简练,曲词庄重典雅。2009年,百年校庆期间,将其重新确定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歌。

    《焦作工学院校歌》

    太行之阳河水东,

    莘莘学子救国重劳工。

    源深流自远,

    物阜民用丰。

    山葱葱,

    水溶溶,

    努力!努力!

    行健天同功。

    校歌校歌

  • 校区情况

    编辑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有两个校区,分别是学院路校区和沙河校区,总占地518亩 。

    学院路校区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学院路校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丁11号,该校区开展教学任务的有教学实验楼、科技楼、逸夫楼等,配备有篮球场、田径场、足球场、羽毛球馆等运动场地。校区生活设置齐全,有丰园1-3层、裕园1-2层和清真食堂三个食堂。

    <p>大门

    大门

    教学楼

    运动场

    运动场

    食堂

    食堂

    沙河校区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沙河校区成立于2013年5月26日, 该校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西南部,北靠高教园中街,南至高教园南二街,西邻北沙河西四路,东依北沙河西三路,距离学院路学校本部约22千米,总占地面积200余亩,工程建筑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共有6栋教学楼,实验室、学生活动中心等教学设施较齐备。 可容纳6000余名学生, 大一、大二和研一同学在此学习和生活。

    沙河校区配有室内健身房、室外运动设施,教学楼西是400米跑道环绕的足球场,足球场南侧是拉伸器材,并有多处羽毛球场、篮球场和网球场。学校有两层学生活动服务中心,有三个食堂。

    <p>大门

    大门

    图书馆

    中心广场

    中心广场

    操场

    操场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沙河校区揭牌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沙河校区揭牌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沙河校区升旗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沙河校区升旗

    行政管理

    编辑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韩尚峰

    校长、党委副书记

    刘波

    党委副书记

    安宇、魏名山

    副校长

    崔希民、谭凯、汪文生

    纪委书记

    魏名山

    党委常委

    韩尚峰、刘波、崔希民、安宇、谭凯、汪文生、魏名山、董会泽

    参考资料:

    历任领导

    历任校董

    姓名

    蔡元培

    翁文灏

    孙越崎

    以上信息截至2024年5月,参考资料:

    历任校(院)党委书记

    姓名

    职务

    任期

    子牧

    中国矿业学院党总支书记

    1951~1954

    魏明

    北京矿业学院党委书记

    1954~1956

    吴子牧

    北京矿业学院党委书记

    1956~1961

    杨长春

    北京矿业学院党委书记

    1961~1963

    张学

    北京(四川、中国)矿业学院党委书记

    1963~1982

    魏同

    中国矿业学院党委书记

    1982~1984

    邢凯

    中国矿业学院(大学)党委书记

    1984~1990

    郭育光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书记

    1990~1995

    罗承选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书记

    1995~2010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党委书记

    1998~2002

    张保军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党委书记

    2002.5~2008.3

    杨仁树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党委书记

    2008.3~2014.1

    徐孝民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党委书记

    2014.1~2024.5

    韩尚峰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党委书记

    2024.5~

    以上信息截至2024年5月,参考资料:

    历任校(院)长

    姓名

    职务

    任期

    田程

    焦作路矿学堂校长

    1909.3~1915.6

    王法歧

    福中矿务学校校长

    1915.6~1918.10

    杜鸿宾

    福中矿务学校校长

    1918.10~1919.2

    许源

    福中矿务专门学校校长

    1919.2~1920.4

    程世济

    福中矿务专门学校校长

    1920.4~1920.9

    周振先

    福中矿务专门学校校长

    1920.9~1920.11

    李鹤

    福中矿务大学校长

    1920.11~1923.7

    凌涛

    福中矿务大学校长

    1923.7~1923.11

    张仲鲁

    福中矿务大学校长

    1923.11~1926.7

    李善

    福中矿务大学校长

    1926.7~1928.11

    朱端

    福中矿务大学校长

    1928.11~1931.3

    张仲鲁

    焦作工学院院长

    1931.4~1933.7

    张清涟

    焦作工学院院长

    1931.4~1933.7

    焦作工学院院长

    1933.7~1938.7

    陈郁

    中国矿业学院院长(兼)

    1951.8~1954

    吴子牧

    北京矿业学院院长

    1955~1961

    陈一凡

    北京矿业学院院长

    1961~1970

    四川矿业学院院长

    1970~1978

    刘子光

    中国矿业学院院长

    1978~1982

    彭世济

    中国矿业学院院长

    1982~1988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

    1988~1993

    郭育光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

    1993~1998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校长

    1998~1998

    谢和平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

    1998~200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校长

    1998~2003

    乔建永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

    2003.7~2014.1

    杨仁树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

    2014.1~2018.9

    葛世荣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

    2018.9~2024.5

    刘 波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

    2024.5~

    以上信息截至2024年5月,参考资料:

    校园环境

    编辑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的民族楼,是由梁思成设计的,据说专门是为林徽因而建 。

    民族楼民族楼

    教学楼前的孙越崎铜像是在2009年建成的,由温家宝总理亲笔题字 。

    孙越崎铜像孙越崎铜像

    校友情况

    编辑

    校友风采

    领域

    姓名

    职务

    学术界

    韩德馨

    中国工程院院士

    谢克昌

    中国工程院院士

    何满潮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清如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炯天

    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亮

    中国工程院院士

    谢和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

    武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

    彭苏萍

    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世宁

    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鸣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国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

    康红普

    中国工程院院士

    金智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

    任辉启

    中国工程院院士

    政界

    付建华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

    何学秋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商界

    张玉

    神华集团党组成员、总经理,中国神华执行董事、副董事长

    顾大钊

    神华集团科技发展部总经理

    教育界

    赵跃民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以上信息截至2024年5月12日

    所获荣誉

    编辑

    获奖日期

    重要奖项

    2016年11月

    被授予“2014-2015年度河池市‘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先进后盾单位”荣誉称号

    2017年7月

    获北京市2016年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2017年12月

    获航空总医院2017年度“优秀组织”称号 ;获北京市2017年度市级交通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2021年2月

    荣获北京号2020年度“最具传播力奖”

    2022年2月

    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22年4月

    “北京市五四红旗团委”

    2024年1月19日

    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煤矿安全开采地质保障与生态修复团队

    以上信息截至2024年5月12日

    下一篇 河海大学

    上一篇 中国矿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