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 编辑

中国江苏省徐州市境内公办高校

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共享联盟、世界能源大学联盟和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成员,入选“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校溯源于1909年创办于河南的焦作路矿学堂;1938年与东北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北洋大学工学院在城固合组为国立西北工学院;1946年焦作工学院在河南洛阳复校;1950年3月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成立了中国矿业学院;1953年迁至北京,改称北京矿业学院;“文革”期间,学校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学校在江苏徐州重建,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1988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2000年整体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4年成为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56所高校之一。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文昌和南湖两个校区,占地4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馆藏图书文献2000多万册(件);设有23个学院,开设74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3450余人,专任教师2156人;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3600余人,各类博士、硕士研究生13300余人,留学生680余人,继续教育学生10000余人 创办时间1909年(己酉年)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校官网http://www.cumt.edu.cn图集

目录1历史沿革2办学条件▪院系专业▪师资力量▪学科建设▪教学建设▪所获荣誉▪合作交流▪社会评价3学术研究▪科研成果▪科研平台▪学术合作▪学术资源▪学术会议4学校领导▪现任领导▪历任领导5知名校友6校园环境7文化传统▪形象标识▪精神文化8校区情况▪南湖校区▪文昌校区9校园设施▪宿舍条件▪校园环境基本信息

历史沿革

编辑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由英国福公司(Peking Syndicate Limited)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焦作路矿学堂是晚清时期由外国人开办的三所私立高校之一和唯一的私立工科高校,同时也是在中国创办最早并一直延续至今的矿业高等学府,跻身中国最早一批近代大学的行列。

中国矿业大学的傍晚中国矿业大学的傍晚

校门风光

1、焦作路矿学堂时期

1909年3月,河南焦作路矿学堂成立。

1913年12月,首届学生毕业后,英国福公司停办了焦作路矿学堂。

2、福中矿务大学时期

1915年6月,恢复办学,定名为福中矿务学校,确定每年6月5日为校庆日。

教学楼

1919年2月,学校举办专门本科后成为一所既有预科又有本科的专门学校。

1921年夏,学校增设大学本科,更名为福中矿务大学。

3、焦作工学院时期

1931年4月,改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成为当时国内唯一的私立工学院。抗日战争爆发,学校先迁陕西西安,再迁甘肃天水,1938年迁陕西城固。

学校东大门学校东大门

1938年7月,学校奉国民政府教育部令与北洋大学、北平大学、东北大学所属工学院合并为国立西北工学院。

1946年7月,焦作工学院在河南洛阳复校,10月迁河南郑州。

1947年9月,学校迁至江苏苏州。

1949年4月,苏州解放,更名为国立焦作工学院。9月迁回焦作工学院原址。12月,中央人民政府将焦作工学院拨归燃料工业部领导。

1950年3月,华北煤矿专科学校并入焦作工学院。

4、中国矿业学院时期

1950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筹建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学院。

1951年2月,焦作工学院的师生员工及图书仪器设备全部迁至天津。

1951年4月,在天津举行中国矿业学院开学典礼和成立大会。

校园建筑

1952年6月,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唐山铁道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采矿科系并入中国矿业学院,学校因此聚集了全国一流的采矿科学技术人才。

5、北京矿业学院时期

1953年9月,学校迁至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成为北京学院路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

1960年10月,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刘延东同志考察学校刘延东同志考察学校

6、四川矿业学院时期

1970年5月,中国矿业学院是13所“京校外迁”高校之一,从北京搬迁到四川省合川县(现重庆市合川区三汇镇),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

7、中国矿业大学时期

1978年2月,学校再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7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在江苏省徐州市重建,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同年,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成立,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8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改名为中国矿业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

1997年7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将北京研究生部改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1998年,煤炭工业部撤销,学校划归国家煤炭工业局管理。同年,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并入学校,成为学校“北京校区东校园”,形成了“一校两地三校园”的办学格局。

体育设施

2000年2月,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其后,北京校区东校园又划转北京广播学院。

2009年10月,举行建校暨中国煤炭高等教育100周年庆典。同月,北京校区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学校徐州校本部和北京校区逐步演变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办学实体。

2010年4月,中国矿业大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1年9月,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2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

2015年7月,入选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2017年9月,入围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8年9月22日,中国矿业大学作为发起高校参加世界能源领域高校合作组织——世界能源大学联盟成立大会。

宿舍

2019年5月17日,中国矿业大学与徐州市人民政府全面合作签约仪式举行;同时,中国矿业大学与徐州第一人民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6月1日,中国矿业大学举行建校110周年创新发展大会。 11月30日,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中国矿业大学附属医院揭牌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启动仪式举行。

2020年3月,入选“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2020)”暨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2020年7月,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9月30日,成为高校“资源环境扶贫联盟”成员。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 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 11月,中国矿业大学深圳安全研究院揭牌仪式在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举行。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23年1月,教育部、应急管理部、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教育部应急管理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共建中国矿业大学的意见》,决定共建中国矿业大学。 6月20日,中国矿业大学与新疆大学共建西部能源研究院成立。 7月23日,国内首颗矿用遥感卫星“矿大南湖号”发射成功。 12月9日,由中国矿业大学等三方牵头的全国网络技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安徽芜湖正式成立。

2024年3月,由徐州市国防动员办公室、泉山区国防动员办公室、中国矿业大学共同建设管理的中国矿业大学人防宣教体验馆正式开馆。 3月27日,中国矿业大学贵州研究院揭牌及合作共建协议签约仪式在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贵州局正式举行。

办学条件

编辑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23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开设74个本科专业。

雪后的校园雪后的校园

中国矿业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

专业名称

学位授予门类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采矿工程

工学

工业工程

工学

交通运输

工学

智能采矿工程

工学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低碳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工学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

安全工程

工学

消防工程

工学

职业卫生工程

工学

应急技术与管理

工学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工学

工程力学

工学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工学

工程管理

工学

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

工学

智能制造工程

工学

机器人工程

工学

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工学

自动化

工学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工学

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人工智能

工学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地质工程

工学

资源勘查工程

工学

地球物理学

理学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工学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工学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矿物加工工程

工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工学

应用化学

理学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工学

生物工程

工学

能源化学工程

工学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测绘工程

工学

环境工程

工学

地理信息科学

理学

环境科学

工学

遥感科学与技术

工学

中国矿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工学

中国矿业大学低碳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

工学

储能科学与工程

工学

中国矿业大学材料与物理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学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工学

应用物理学

理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理学

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学

统计学

理学

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工学

信息安全

工学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工学

软件工程

工学

中国矿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会计学

管理学

金融学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

工商管理

管理学

市场营销

管理学

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学

电子商务

管理学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管理学

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管理学

土地资源管理

工学

应急管理

管理学

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英语

文学

德语

文学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建筑学

工学(建筑学)

环境设计

艺术学

工业设计

工学

城乡规划

工学

中国矿业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

汉语言文学

文学

广播电视学

文学

法学

法学

音乐学

艺术学

网络与新媒体

文学

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教育学

运动训练

教育学

师资力量

唯美校园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3450余人,专任教师2156人,其中受聘教授岗位491人、副教授岗位935人,博士生导师530名、硕士生导师1518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超过80%。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5个。学校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拥有两院院士17名(含外聘),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国家级高端人才124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7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2人。4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6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7人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图书馆

图书馆" alt="图书馆

图书馆"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dbb44aed2e738bd463e9b1e3aa8b87d6267ff91c?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图书馆

图书馆

类别

名称

国家级教学团队

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屠世浩)

地质工程专业主干课程群(曾勇)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主干课(刘炯天

电气信息类基础教学团队(王香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

充填采煤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

炭资源高效洁净加工理论与应用研究

矿山岩体力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

教育部创新团队

煤矿瓦斯与煤自燃防治(IRT13098)(2013年)

矿山大型机电装备可靠性(IRT1292)(2012年)

深部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与实践(IRT1084)(2011年)

与煤炭开采有关的资源与环境保护(IRT0865)(2008年)

资料来源:

两院院士

姓名

入选时间

所属学部

备注

陈清如

1995年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全职

钱鸣高

1995年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全职

韩德馨

1995年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全职

周世宁

1999年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全职

谢和平

2001年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全职

彭苏萍

2007年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全职

刘炯天

2009年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全职

袁亮

2009年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特聘

王安

2009年

工程管理学部

特聘

谭建荣

2007年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特聘

陈清泉

1997年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特聘

顾金才

2001年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特聘

卢耀如

1997年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全职

李德仁

1994年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特聘

姚建铨

1997年

信息技术科学部

特聘

赵跃民

2023年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全职

学科建设

文昌校区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江苏省优势学科、7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2个学科领域进入前1‰,矿物资源与开采工程学科领域连续7年进入全球前50强,2023年位列全球第17;形成了矿业工程与安全科学、遥感测绘与环境、地质学与地质工程、土木建筑与力学、机械电气与控制、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与经济、化工与材料等优势学科领域。

名称

学科实力排名

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化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和社会科学总论

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

工程学、地球科学

进入前1‰

矿物资源与开采工程学科领域

连续6年进入全球前50强

2023年位列全球第17

资料来源: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序号

    流动站(一级学科)名称

    批准日期

    所属学院

    1

    矿业工程

    1985.10

    矿业工程学院、化工学院

    2

    电气工程

    1995.2

    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3

    测绘科学与技术

    1999.2

    环境与测绘学院

    4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1999.2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5

    管理科学与工程

    1999.2

    管理学院

    6

    机械工程

    1999.2

    机电学院

    7

    力学

    1999.2

    土木学院、深部岩土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8

    控制科学与工程

    2000.3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9

    土木工程

    2003.11

    土木学院、深部岩土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0

    环境科学与工程

    2007.8

    环境与测绘学院

    11

    地质学

    2007.8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12

    信息与通信工程

    2009.9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物联网研究中心

    1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12.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14

    安全科学与工程

    2012.8

    安全工程学院

    15

    数学

    2019.9

    数学学院

    16

    化学工程与技术

    2019.9

    化工学院

    17

    公共管理

    2023.11

    经济管理学院

    18

    马克思主义理论

    2023.11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安全科学与工程

    矿业工程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序号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1

    0819

    矿业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序号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1

    081901

    采矿工程

    2

    081903

    安全技术及工程

    3

    081902

    矿物加工工程

    4

    081801

    矿产普查与勘探

    5

    081401

    岩土工程

    6

    080104

    工程力学

    7

    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8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序号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1

    081601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江苏省优势学科

    序号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1

    0816

    测绘科学与技术

    2

    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3

    0802

    机械工程

    4

    0814

    土木工程

    5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6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十四五”省重点学科

    序号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1

    0701

    数学

    2

    0709

    地质学

    3

    0801

    力学

    4

    0808

    电气工程

    5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6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7

    1204

    公共管理

    “十四五”校级重点学科

    类别

    序号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A类

    1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2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3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B类

    4

    0703

    化学

    5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6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7

    1202

    工商管理

    C类

    8

    0202

    应用经济学

    9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10

    0702

    物理学

    11

    1305

    设计学

  • 学位授予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序号

    学科门类

    学科代码

    一级学科名称

    批准日期

    1

    法学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2021.10

    2

    理学

    0701

    数学

    2011.03

    3

    0709

    地质学

    2006.01

    4

    工学

    0801

    力学(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2003.09

    5

    0802

    机械工程

    2006.01

    6

    0808

    电气工程

    2011.03

    7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2011.03

    8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2018.03

    9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2011.03

    10

    0814

    土木工程

    2006.01

    11

    0816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00.12

    12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2011.03

    13

    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2000.12

    14

    0819

    矿业工程

    1998.06

    15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2006.01

    16

    0837

    安全科学与工程

    2011.08

    17

    管理学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1998.06

    18

    1204

    公共管理

    2011.03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序号

    学科门类

    学科代码

    一级学科名称

    批准日期

    1

    经济学

    0202

    应用经济学

    2011.03

    2

    法学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2016.09

    3

    教育学

    0403

    体育学

    2019.05

    4

    文学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2011.03

    5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2011.03

    6

    理学

    0701

    数学

    2006.01

    7

    0702

    物理学

    2011.03

    8

    0703

    化学

    2011.03

    9

    0705

    地理学

    2021.10

    10

    0708

    地球物理学

    2011.03

    11

    0709

    地质学

    2006.01

    12

    0714

    统计学(可授理学、经济学学位)

    2011.08

    13

    工学

    0801

    力学(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2006.01

    14

    0802

    机械工程

    2006.01

    15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2006.01

    16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2011.03

    17

    0808

    电气工程

    2011.03

    18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2011.03

    19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2006.01

    20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2011.03

    21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2006.01

    22

    0814

    土木工程

    2006.01

    23

    0815

    水利工程

    2021.10

    24

    0816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06.01

    25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2006.01

    26

    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2006.01

    27

    0819

    矿业工程

    2006.01

    28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2006.01

    29

    0831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

    2021.10

    30

    0833

    城乡规划学

    2011.08

    31

    0835

    软件工程

    2011.08

    32

    0837

    安全科学与工程

    2011.08

    33

    管理学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2006.01

    34

    1202

    工商管理

    2011.03

    35

    1204

    公共管理

    2011.03

    36

    艺术学

    1305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工学学位)

    2016.09

    专业学位博士点

    序号

    专业学位授权点代码

    专业学位授权点名称

    批准日期

    1

    0857

    资源与环境博士

    2021.10

    2

    0858

    能源动力博士

    2022.09

    专业学位硕士点

    序号

    专业学位授权点代码

    专业学位授权点名称

    批准日期

    1

    0256

    资产评估硕士

    2010.09

    2

    0351

    法律硕士

    2014.05

    3

    0452

    体育硕士

    2010.09

    4

    0551

    翻译硕士

    2010.09

    5

    0552

    新闻与传播硕士

    2021.10

    6

    0851

    建筑学硕士

    2016.09

    7

    0854

    电子信息硕士

    2019.05

    8

    0855

    机械硕士

    2019.05

    9

    0856

    材料与化工硕士

    2019.05

    10

    0857

    资源与环境硕士

    2019.05

    11

    0858

    能源动力硕士

    2019.05

    12

    0859

    土木水利硕士

    2019.05

    13

    0860

    生物与医药硕士

    2019.05

    14

    0861

    交通运输硕士

    2019.05

    15

    1251

    工商管理硕士

    1996.11

    16

    1252

    公共管理硕士

    2005.02

    17

    1253

    会计硕士

    2010.09

    18

    1256

    工程管理硕士

    2010.09

    19

    1351

    艺术硕士

    2010.09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校图文信息中心校图文信息中心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3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和3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成2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和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0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拥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9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试点。

    国家精品课程(8门)

    矿物加工工程

    采矿学

    通信电子电路

    工程制图

    土质学与土力学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

    选矿厂设计

    检测与转换技术

    类别

    名称

    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3个)

    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矿业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煤炭洁净加工与高效转化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

    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地质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土木工程、工程力学、环境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绘工程、会计学、信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材料方向)、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工方向)

    省级品牌专业(15个)

    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地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测绘工程、会计学、工程力学、热能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应用化学、工商管理

    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1个)

    地球物理学

    省级特色专业(9个)

    信息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市场营销、应用物理学、工业工程、艺术设计、消防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

    工程管理

    国家仿真模拟实验教学中心(1个)

    采矿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

    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资料来源:

  •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5月,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3项,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2项,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2人。

    所获荣誉

    时间

    奖项

    2023年6月12日

    入选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名单

    2022年2月

    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合作交流

    中国矿业大学

    截至2024年5月,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国际化办学,与近百所国外高校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建有9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联合20余所国外大学发起成立了“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矿业工程教育能力中心”并成为该中心在华唯一旗舰高校。在巴基斯坦和厄瓜多尔合作共建“中巴矿物资源英才中心”和“中厄矿业学院”。在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创办了“旅游孔子学院”。获全国首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积极主办承办“国际矿业科学技术大会”“能源、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绿色开采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国际匹兹堡煤炭会议”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日益活跃。

    中国矿业大学海外合作高校、科研机构一览表

    国别

    海外合作高校、科研机构名称

    美国

    西弗吉尼亚大学

    肯塔基大学

    佛罗里达大学

    密苏里大学罗拉分校

    阿拉巴马大学

    伦斯勒理工学院

    阿拉斯加大学菲尔班克斯分校

    匹兹堡大学

    科罗拉多矿业学院

    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

    夏威夷大学

    南达科塔矿业理工学院

    南伊利诺大学

    博伊西州立大学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

    弗吉尼亚大学

    田那西州大学

    北卡罗莱那大学夏洛特分校

    北卡罗莱那大学潘布洛克分校

    新泽西洲立大学

    旧金山州立大学

    西雅图华盛顿大学

    新泽西理工学院

    德克萨斯理工大学

    印地安那州立大学

    西肯塔基大学

    新泽西理工学院

    纽约理工学院

    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卡特彼勒公司

    特利福克化工公司

    HW PROCESS TECHNOLOGIES公司

    澳大

    利亚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昆士兰大学

    科庭科技大学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

    新南威尔士大学

    卧龙岗大学

    拉筹伯大学

    阿德莱德大学

    西澳大学

    格里菲斯大学

    迪肯大学

    巴拉瑞特大学

    斯维本科技大学

    澳大利亚联邦学院

    德国

    亚琛工业大学

    柏林工业大学

    乌泊塔尔大学

    下莱茵工业大学

    柏林自由大学

    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

    多特蒙德大学

    奥尔登堡大学

    波鸿工业大学

    弗莱堡矿业学院

    杜伊斯堡-埃森大学

    波恩大学

    施维英集团

    莱布尼茨生态空间发展规划研究院

    普鲁士园林和古堡基金会

    多特蒙德凯瑟水利研究所

    鲁尔集团

    RWE公司

    加拿大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蒙特利尔大学

    魁北克大学1988年5月,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校名。

  • 校标

    校标校标

    1999年6月,经校党委审定讨论,确定了中国矿业大学新校标。新校标由地球、火炬、园环三种造型和红、黄、蓝等多种颜色构成图案,整体成圆形。图案中间火炬造型配以地球,园环上半部分为蓝色,下半部分为白色,分别标有学校的中、英文校名。校标象征中国矿业大学以开采光明、造福人类为己任,表现了矿大人为祖国的强盛追求真理、奉献才智的崇高信念,同时也寓意了矿大人通过致力于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世界拥有蔚蓝色的天空作出贡献的美好愿望。

  • 校旗

    中国矿业大学校旗:

    印刷规格

    图片

    材质:涤纶/棉布/丝绸或其他适用材料

    制作工艺:丝网印刷

    颜色:焦工蓝

    四色印刷色值:C:95% M:85% Y:40% K:5%

    RGB色值:R:30 G:50 B:100

    尺寸规格:比例均为3:2

    1号旗:7200px*4800px

    2号旗:6000px*4000px

    3号旗:4800px*3200px

    4号旗:3600px*2400px

    5号旗:2400px*1600px

    6号旗:750px*500px

    7号旗:525px*350px

    8号旗:375px*250px

    校旗印刷

    精神文化

  • 校训

    崇德尚学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必须坚持以德为先、以学为本,自觉做到“尊德性而道问学”。我校以“崇德尚学”为校训,遵循了党的教育方针与根本要求,体现了大学教育的本质内涵与核心价值,包含着中华优秀文化的丰富意蕴,全校师生员工皆应信守奉行之。

  • 校风

    勤奋 求实 进取 奉献

  • 精神

    好学力行、求是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进入新世纪,学校把近百年奋斗求索形成的“矿大精神”集中概括为十六个字,即“好学力行、求是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秉承“爱国爱煤”的传统和“好学力行、求是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全校师生从来没有气馁,凭着对煤炭科教事业的忠诚和信念,凭着发展中国煤炭工业、服务经济建设的责任感,负重奋进、自加压力、顽强拼搏、争创一流,在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努力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就。

  • 校庆日

    校庆纪念日为每年的6月1日。

  • 校歌

    《中国矿业大学校歌》

    中国矿业大学校歌

    太行之阳河水东,

    莘莘学子救国重劳工。

    源深流自远,

    物阜民用丰。

    山葱葱,

    水溶溶,

    努力,努力!

    行健天同功。

    中国矿业大学校歌中国矿业大学校歌

    资料来源:

    校区情况

    编辑
    截至2024年5月,中国矿业大学分为南湖校区和文昌校区两个校区 。

    南湖校区

    南湖校区位于徐州市大学路1号 。

    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学路1号

    详情

    文昌校区

    文昌校区位于徐州市金山东路1号 。

    中国矿业大学(文昌校区)

    徐州市泉山区金山东路1号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