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编辑

中国江苏省公办高校

东南大学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Southeast University),简称东大,位于南京,是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并与江苏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亦是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东南大学肇始于1902年张之洞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历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年建立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1952年以原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在国立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南京工学院。1988年恢复东南大学校名。2000年4月,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新的东南大学。2017年,东南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名单。 2018年,该校入选“珠峰计划”,2020年入选“强基计划”,2021年,加入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建设高校名单中。截至2024年4月,学校拥有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总占地面积5888亩;设有36个院系,开设90个本科专业;拥有4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12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14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百分之一,其中工程学位居全球第14位,稳居ESI世界前万分之一行列,计算机科学新晋ESI世界前万分之一,位居全球第7位,材料科学和化学位居ESI世界前千分之一行列;有全日制在校生40220人,其中本科生16931人,研究生23289人,在校留学生2005人;有专任教师3371人,其中两院院士16人。创办时间1902年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知名校友赵承嘏、李嘉强、赵大春、王瑜学校官网http://www.seu.edu.cn图集

目录1历史沿革▪清末时期▪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2办学条件▪院系专业▪师资力量▪学科建设▪教学建设▪合作交流▪社会评价3学术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学术资4校园文化▪学校标识▪精神文化▪社团文化5校区情况▪四牌楼校区▪丁家桥校区▪九龙湖校区▪无锡校区▪苏州校区6行政管理▪现任领导▪历任领导7校园环境▪东南大学大礼堂▪孟芳图书馆▪六朝松▪梅庵8校友情况9所获荣誉10校园设施▪宿舍条件▪校园环境基本信息

历史沿革

编辑

清末时期

两江师范学堂全景手绘两江师范学堂全景手绘

1902年,两江总督刘坤一首上《筹办学堂折》,力主兴学“应从师范学堂入手”。1903年,张之洞又以《创办三江师范学堂折》上奏清廷,提出以哺育文明的师范学堂取代旧式江宁府学,在明朝国子监旧址建立三江师范学堂。1903年9月,三江师范学堂挂牌开办,1904年招生开学,1905年改名两江师范学堂。

民国时期

  •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一字房,建于1909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一字房,建于1909年

    1914年8月30日,江南名儒、原江苏教育司司长江谦受命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在两江师范学堂原址改办新校。1915年8月11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公开招生,成为中国最早成立的六所国立高等师范学校之一。1915年南高成立时,学校设有国文、理化两部及一个国文专修科。到1920年,全校共设八科,其中文理科下设八个系。江谦、郭秉文刘伯明、陶行知、杨杏佛等南高先贤改弦更张、多所擘画,使南高突破了“师范”的界限,寓师范教育、基础教育、实科教育于一体,初具综合大学雏形。

    1919年5月4日,12月7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前身)召开第十次校务会议,会上陶行知提出了《规定女子旁听办法案》的议案,力主开放“女禁”,校长郭秉文、学监主任兼文史地部主任刘伯明、教育系主任陆志韦等坚决支持,校务会议一致通过了此项提案。经过各方教育家的共同努力,南高在1920年4月7日正式决定,是年夏的入学考试中,男女评分和录取标准严格一样。最后严格按标准正式录取了8名女生,另接受了50余名旁听生。8名正式录取女生是:李今英、陈梅保、黄叔班、曹美恩、吴淑贞、韩明夷、倪亮、张佩英。南高师在中国教育沿革史上开创了男女生从录取到学习真正一视同仁的先例,开启了中国教育史上一个新的时代。

  • 国立东南大学

    国立东南大学校门国立东南大学校门

    1920年4月,郭秉文在校务会议上提出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址及南洋劝业会旧址建立大学的建议,得到一致通过。12月7日,国务会议全体通过,决定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筹办大学,定名国立东南大学。1921年6月6日,校董大会召开,一致推举郭秉文为校长,国立东南大学正式宣告成立。1921年8月,国立东南大学正式开办招生。1923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最后一届学生毕业,正式并入国立东南大学。

  •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

    中央大学旧址

    1927年,北伐军攻下南京后,国民政府改变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大学区制,将国立东南大学与南京及江苏省内多所公立学校合并,组建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2月,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大学院以“中山大学”校名易致混淆且不合常规为由,训令将“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校名改为江苏大学,引起校名风潮。4月24日,大学委员会以大学院337号训令,将“江苏大学”改称为“国立中央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

  • 国立南京大学

    1949年5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员接管国立中央大学。同年8月8日,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8月10日,南京市军管会文教委员会发出组建国立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的决定,任命梁希为校务委员会主席。1950年10月10日起,校名去“国立”二字而迳称为“南京大学”。1951年7月,南京大学改行校长制,潘菽被任命为校长。1952,教育部参照苏联高校设置模式,对全国高等院校进行了有计划、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学校经调整后,分出南京工学院、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水利学院、华东航空学院、南京农学院、南京林学院、第五军医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

  • 南京工学院

    南京工学院校门南京工学院校门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以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金陵大学、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江南大学、山东工学院等8所学校相关系、科,在四牌楼原中央大学校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汪海粟为首任院长兼党委书记。南京工学院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和教育科技事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在社会上享有卓著声誉。1962年后,学校新建了一批国家及国防建设急需的专业,推进了新一轮教学改革,南工师生积极参加国家经济建设,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优良校风。

    1976年,十年文革结束,国家拨乱反正,恢复了停止多年的高考制度,南工迎来了77、78级新生。1978年,学校恢复研究生教育,至1985年,在校研究生79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8人。1978年起,南京工学院立足发展实际,逐步恢复和创办了理科、文科和经济管理学科,制定一系列发展规划,确立了建设“国内第一流、国际有影响”综合大学的奋斗目标。

  • 更名东南大学

    1988年5月,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2000年4月,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了新的东南大学。

    2001年2月,教育部和江苏省签订协议,重点共建东南大学,学校进入“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行列,学校发展迈入了一个新阶段。 同年12月,首批获准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2006年,占地3700亩的九龙湖校区投入使用,浦口校区被用作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校址。

    2011年,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5所中方高校和15所俄方高校加入“中俄工科大学联盟”。

    2016年,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教育部确定共建东南大学。 2017年1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5月 ,加入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9月,成为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同月,东南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11月,学校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8年10月,东南大学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1月,学校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同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19年1月10日,东南大学发布了2019年的“1号”文件,决定在人文学院成立历史学系。1月14日,东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成立。10月,江苏省高校生物学学科联盟在东南大学成立,东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揭牌。

    2021年1月,东南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多伦多大学、大学健康网络(UHN)举行四方合作协议线上签约仪式。 4月23日,发起组建“长三角可持续发展大学联盟”。 5月15日,东南大学桥梁研究中心揭牌。

    2021年6月17日下午,东南大学-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揭牌暨首批课题启动仪式在九龙湖校区举行。 12月17日,东南大学与南京市人民政府、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举办签约仪式,深入开展运动健康领域合作。

    2022年7月30日,江苏国家应用数学(东南大学)中心揭牌仪式在江苏南京举行 。2023年1月12日,共同发起成立的卓越大学智库联盟成立大会召开。

    2023年6月6日,东南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揭牌。 7月26日,东南大学与江西省吉安市人民政府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 。11月4日下午,东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淮安分中心签约揭牌仪式在淮安高新区规划展示馆举行 ;11月4日,发起成立建构复杂系统管理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大学联盟 。

    东南大学历史沿革

    2024年1月21日,东南大学汽车行业校友会成立大会在南京举行。 1月22日,东南大学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在深圳揭牌。 3月18日,新基石科学实验室揭牌仪式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举行。3月,东大—歌尔穿戴式医疗健康卓越工程师技术中心成立仪式暨管理委员会首次会议在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举行。

  • 办学条件

    编辑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设有36个院系,开设90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

    东南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院系

    专业类

    专业名称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建筑类

    建筑学

    城乡规划

    风景园林

    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工科试验班截至2024年4月,学校12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并列全国第八位;14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百分之一,其中工程学位居全球第14位,稳居ESI世界前万分之一行列,计算机科学新晋ESI世界前万分之一,位居全球第7位,材料科学和化学位居ESI世界前千分之一行列。

    东南大学学科建设

    类别

    名称

    “双一流”建设学科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风景园林学、艺术学理论

    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建筑学 、交通运输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力学、光学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系统科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艺术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碳中和科学技术、数字经济与管理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统计学、测绘科学与技术、护理学、信息资源管理、设计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

    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风景园林、临床医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

    金融、应用统计、国际商务、资产评估、法律、社会工作、教育、国际中文教育、应用心理、翻译、建筑、城乡规划、公共卫生、护理、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工程管理、美术与书法、设计

    参考资料:数据截至2024年3月

  • 学科评估

    东南大学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东南大学共有31个学科参评,12个学科进入A类。评估结果是A+的学科5个、A的学科1个、A-的学科6个。东南大学获得A+的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八,位列江苏高校第一。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艺术学理论等五个学科评估结果为A+;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结果为A;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6个学科评估结果为A-。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一级学科

    类别

    一级学科

    类别

    建筑学

    A+

    土木工程

    A+

    交通运输工程

    A+

    生物医学工程

    A+

    艺术学理论

    A+

    电子科学与技术

    A

    仪器科学与技术

    A-

    信息与通信工程

    A-

    控制科学与工程

    A-

    城乡规划学

    A-

    风景园林学

    A-

    管理科学与工程

    A-

    参考资料:数据截止2017年12月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东南大学是教育部、中国工程院联合实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试点的十所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首批实施高校;是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之一,是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学校之一,是中国三所开设少年班高校之一。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共有5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3个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有36门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9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学校建有1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1个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获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1个。

    质量工程

    建设项目

    专业名称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3个)

    工业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 、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力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人工智能 、汉语言文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电子商务、日语、化学、产品设计、劳动与社会保障、医学检验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机器人工程、软件工程、应用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哲学、金融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会计学、英语、化学工程与工艺、交通运输、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 、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信息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物流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交通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法学、医学影像学、网络空间安全(截至2022年6月)

    国家精品课程(部分)

    数字信号处理、微机系统与接口、信号与系统、电工电子实践课程、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建筑结构设计、大学物理实验、中国建筑史、机械工程测试与控制技术、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大学物理、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机械设计、交通规划、大学体育、高等数学、机械制造实习、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电机学(截至2024年4月)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点)(4个)

    电子电工实验中心、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物理实验中心、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截至2024年4月)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线上一流课程: 大学物理专题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坐落于南京市中心,东枕钟山,西邻钟鼓楼,北临玄武湖,山湖相映,万木竞翠,环境优美。曾是六朝宫苑的遗址,也是明朝国子监所在地。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现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历史建筑多处,还有原中央大学生物馆(现中大院)、原中央大学科学馆(现健雄院)、工艺实习场、部分教学楼和宿舍楼等等民国建筑。整个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是中国近现代校园规划的杰出代表。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作为国立中央大学旧址,在2006年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6年入选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公布的“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截至2024年4月,四牌楼校区占地面积411309平方米,校园房屋总建筑面积476587平方米,现有9个院系,全日制在校生近7500人(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及留学生)。

    丁家桥校区

    丁家桥校区丁家桥校区

    丁家桥校区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丁家桥87号,曾是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的所在地,紧邻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周边有大量的美食店和商场,生活气息浓郁,是医学生的温馨港湾。 丁家桥校区是东南大学三个主校区之一,是医学学科、生命学科、生物与医学工程学科优秀人才和创新成果的培育基地、医疗卫生服务基地和江苏省生物医药研发孵化创业中心。

    九龙湖校区

    2006年夏季起,学校主教学区迁至九龙湖校区,由此掀开东南大学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九龙湖校区位于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总面积3752.35亩。九龙湖校区建筑规划以东南大学的历史文脉为依据,采取公共核心教学组团与专业教学族群组团相结合的校园建筑形态,形成中西合璧、绿色开放的森林之城和活力之城。九龙湖校区已建成教学区、科研实验区、行政区、本科生生活区、研究生生活区、教师生活区、后勤保卫区等,总建筑面积约69万平方米。目前,学校图书馆面积6.69万平方米,藏有各类图书资料397.17万册。

    九龙湖校区九龙湖校区

    九龙湖校区" alt="九龙湖校区九龙湖校区

    九龙湖校区"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6609c93d70cf3bc79f3dfd0a7358ada1cd11738bfc87?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九龙湖校区九龙湖校区

    九龙湖校区

    九龙湖校区游泳馆是目前国内唯一采用40米超大跨度连续交叉清水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由东西向1个大拱和南北向7个小拱组成。采用曲面造型,整体形成了极具结构美学的拱形建筑结构体系,宛如泳池中泛起的浪花。内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的筒拱结构,巧妙地把建筑造型、内部空间以及结构形式结合在一起,做到了功能美、结构美及意向美的相互统一协调。是一座能够反映东南大学土木、建筑等学科特点、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标志性建筑,被Architecture MasterPrize(美国建筑大师奖)组委会评选为最佳杰出奖(Best of Best)。

    无锡校区

    东南大学无锡校区(以下称校区)创建于1988年4月,前身为东南大学无锡分校,是原国家教委批准的首批重点大学分校之一,最先开启了中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校区位于无锡市滨湖区山水城状元路5号,占地近500亩,建设在太湖湾科创带核心区。该校区包含集成电路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自动化学院、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交通学院几大院系 。

    无锡校区无锡校区无锡校区无锡校区

    无锡校区" alt="无锡校区无锡校区无锡校区无锡校区

    无锡校区"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08f790529822720e0cf3531cd9931d46f21fbf097d86?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无锡校区无锡校区无锡校区无锡校区

    无锡校区

    苏州校区

    苏州校区

    东南大学苏州校区的前身为2005年10月成立的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集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技术成果转化、高价值平台建设为一体,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坐落于风光秀美、景致典雅的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占地120余亩,建筑面积近10.7万平方米。现有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苏州)、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院、东南大学技术转移(苏州)中心等机构,以及若干科技创新平台。其中,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内第一所中外联合研究生院。

    行政管理

    编辑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左惟

    校长、党委副书记

    黄如

    党委常务副书记

    刘攀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国家监委驻东南大学监察专员

    高立国

    党委副书记

    邢纪红

    副校长

    黄大卫、钟文琪、邱海波、孙立涛、金石

    参考资料来源:(截至2024年6月)

    历任领导

  • 历任领导(1949年前)

    历任领导

    任期

    职务

    姓名

    1903—1905

    三江师范学堂监督

    杨觐圭

    1905

    三江师范学堂监督

    刘世珩

    1905

    三江师范学堂监督

    徐乃昌

    1905—1911

    两江师范学堂监督

    李瑞清

    1914—1919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

    江谦

    1919—1925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校长

    郭秉文

    1927—1930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校长

    张乃燕

    1930—1931

    国立中央大学校长

    朱家骅

    1932—1941

    国立中央大学校长

    罗家伦

    1941—1943

    国立中央大学校长

    顾孟馀

    1943—1944

    国立中央大学校长

    蒋介石

    1944—1945

    国立中央大学校长

    顾毓琇

    1945—1947

    国立中央大学校长

    吴有训

    1948—1949

    国立中央大学校长

    周鸿经

    参考资料:

  • 历任领导(1949年后)

    历任领导

    任期

    职务

    姓名

    1949.8—1949.11

    国立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

    梁希

    1949.11—1951.7

    国立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

    潘菽

    1951.7—1952

    南京大学校长

    1952.11—1958.9

    南京工学院院长

    汪海粟

    1953.1—1957.11

    南京工学院党委书记

    1957.11—1959.12

    南京工学院党委书记

    杨德和

    1960.1—1966

    南京工学院党委书记

    刘雪初

    1960.1—1968.3

    南京工学院院长

    1973.2—1974.10

    南京工学院革委会主任

    何冰皓

    1974.11—1977.5

    南京工学院革委会主任

    林克

    1977.5—1978.3

    南京工学院革委会主任

    陈光

    1978.5—1979.8

    南京工学院院长

    盛华

    1979.9—1980.10

    南京工学院院长

    1979.9—1983.11

    南京工学院党委书记

    1980.11—1983.11

    南京工学院院长

    钱钟韩

    1983.11—2002.2

    南京工学院院长、东南大学名誉校长

    1983.12—1985.8

    南京工学院党委书记

    刘忠德

    1983.12—1986.12

    南京工学院院长

    管致中

    1986.12—1988.4

    南京工学院院长

    韦钰

    1988.4—1993.11

    东南大学校长

    1986.12—1988.4

    南京工学院党委书记

    陈万年

    1988.4—1993.5

    东南大学党委书记

    1993.5—1999.6

    东南大学党委书记

    朱万福

    1993.11—1997.10

    东南大学校长

    陈笃信

    1997.10—2006.5

    东南大学校长

    顾冠群

    1999.6—2011.1

    东南大学党委书记

    凌云

    2006.5—2015.11

    东南大学校长

    易红

    2015.11—2017.12

    东南大学党委书记

    2011.1—2015.11

    东南大学党委书记

    郭广银

    2015.11-2021.11

    东南大学校长

    张广军

    2022.1-

    东南大学校长

    黄如

    参考资料:

  • 校园环境

    编辑

    东南大学大礼堂

    东南大学大礼堂位于校园中央,始由中央大学首任校长张乃燕筹款兴建,英国公和洋行设计,1930年动工,1931年4月竣工。1931年5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第一次国民会议即在此召开。数十年来,海内外校友均视礼堂为母校象征。其雄伟庄严和别具一格的造型,在众多的校园建筑中独具特色,成为东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反腐热播剧《人民的名义》即以大礼堂作为汉东省人民检察院的取景地。东南大学大礼堂是中国近代建筑中非常可贵的杰作,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交汇融合,建筑艺术互相影响激荡的结晶。

    <p>东南大学大礼堂

    东南大学大礼堂

    东南大学大礼堂

    东南大学大礼堂喷泉

    东南大学大礼堂喷泉

    大礼堂前的喷泉建立于百年校庆之际,其名涌泉,来源于“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涌泉位于校园主轴线上,它的设计构思以西方古典建筑风格为基础,旨在与中心区建筑风格相呼应,体现和谐完美。

    孟芳图书馆

    孟芳图书馆

    东南大学孟芳图书馆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图书馆之一,国立东南大学时期落成,是中国20世纪初期图书馆建筑的优秀作品之一。图书馆整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主立面取横三、纵三式,门廊立爱奥尼柱。门额上金书“图书馆”三字为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清末状元张謇所题。一百多年来,图书馆先后经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书仪器部”、国立东南大学孟芳图书馆、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南京工学院图书馆等历史发展阶段。现为学校的行政办公用房。

    六朝松

    六朝松

    六朝松是东南大学的精神图腾,位于校园西北,相传为六朝遗株,为金陵城古树之至古。据著名林学家马大浦、黄保龙鉴定,其学名为“桧柏”,树龄已逾千年。六朝松见证了六朝宫苑的繁华疏落,见证了《昭明文选》的成书、《永乐大典》的编纂,更见证了学校辉煌灿烂的百年办学历程。

    梅庵

    梅庵,位于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西北角,在六朝松旁,西临进香河,北近鸡笼山。梅庵之名得自于李瑞清先生。三江、两江时期,学堂在西北角以松木为梁架建筑三间茅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成立以后,江谦校长为纪念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李瑞清将之命名为梅庵。1933年中央大学将之改建为砖混结构平房,作为音乐教室使用。在梅庵正面,有著名历史学家柳诒徵于1947年6月9日题写的“梅庵”二字匾额。

    梅庵梅庵

    梅庵" alt="梅庵梅庵

    梅庵"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dbb44aed2e738bd4b31cd1d903d390d6277f9f2f5398?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梅庵梅庵

    梅庵

    校友情况

    编辑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士

    赵承嘏

    梁希

    钱崇澍

    李四光

    秉志

    恽子强

    曾昭抡

    冯泽芳

    俞建章

    叶企孙

    罗宗洛

    王家楫

    秦仁昌

    吴有训

    杨惟义

    蔡翘

    刘敦桢

    汤飞凡

    潘菽

    汪胡桢

    周志宏

    胡经甫

    茅以升

    张景钺

    金善宝

    陆志韦

    庄长恭

    陈桢

    顾颉刚

    汤用彤

    戴芳澜

    周仁

    陈焕镛

    竺可桢

    傅承义

    张文佑

    吴学蔺

    朱壬葆

    周惠久

    黄文熙

    毕德显

    周同庆

    王应睐

    袁见齐

    赵九章

    徐克

    王葆仁

    郑作新

    余瑞璜

    袁翰青

    陆学善

    吕叔湘

    赵宗燠

    方俊

    郑万钧

    李春昱

    柳大纲

    魏曦

    夏坚白

    邓叔群

    吴学周

    赵忠尧

    童第周

    高济

    张钰哲

    严济慈

    施汝为

    杨廷宝

    斯行健

    向达

    张肇骞

    伍献文

    朱显谟

    张宗燧

    郭令智

    张致一

    郑国锠

    徐冠仁

    张钟俊

    任美锷

    姜泗长

    吴中

    杨澄中

    时钧

    黄耀曾

    严恺

    侯学煜

    翁文波

    胡世华

    徐芝纶

    盛彤笙

    钱钟韩

    蔡旭

    陈永

    高怡生

    林鸣

    史生才

    -

    注:此处仅列出部分校友(仅列出至1915年后出生的两院院士),全部名单请查看官网,排名不分先后

    参考资料:

    所获荣誉

    编辑

    所获荣誉

    时间

    奖项名称

    2022年

    获批成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获批成为首批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

    获批成为首批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2022年7月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21年11月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21年10月

    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

    2020年11月

    社会实践“全国优秀单位”和“最佳实践大学”

    2018年12月

    荣获“江苏省高校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17年08月

    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