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 编辑

中国湖北省公办高校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武汉理工(WUT),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共建高校。武汉理工大学起于1898年的张之洞创建的湖北工艺学堂,于2000年5月27日由原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武汉工业大学起源于1898年的湖北工艺学堂,历经与1948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军工部工业专门学校、1958年的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多次合并调整,1985年更名为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起源于1946年的国立海事职业学校,1993年更名为武汉交通科技大学,隶属原交通部。武汉汽车工业大学起源于1958年的武汉工学院,1995年更名为武汉汽车工业大学,隶属原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截至2024年5月,武汉理工大学有马房山、余家头和南湖三个校区,占地面积近400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95.3万平方米;有4座现代化图书馆,共藏书407.73万余册;设有26个学院,建有5个独立建制的科研院所,开设本科专业10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4个、国家特色专业15个;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6个;教职工5000余人,在校普通本科生37000余人,博士、硕士生23000余人,留学生900余人 。创办时间1898年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知名校友陈全国、罗清泉、张纪南学校官网http://www.whut.edu.cn图集

目录1历史沿革▪前身溯源▪合并发展2办学条件▪院系设置▪学科建设▪师资力量▪教学建设▪合作交流3学术研究▪科研平台▪研究成果▪学术资源4校园文化▪学校标志▪精神文化▪社团文化5校区情况▪马房山校区▪余家头校区▪南湖校区6行政管理7校园环境▪南湖图书馆▪南湖大创园▪飞马广场、腾飞楼8校友情况9所获荣誉基本信息

历史沿革

编辑

武汉理工大学历史沿革图武汉理工大学历史沿革图

武汉理工大学溯源于1898年创办的湖北工艺学堂,于2000年5月27日由原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 。

前身溯源

  • 武汉工业大学

    武汉工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它的前身有三个来源 。

    一、1948年诞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军工部工业专门学校,这是武汉工业大学北方支脉的源头 。1951年,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建立。1955年,沈阳计划经济学校建立。在此基础上1958年组建成立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 。

    二、1952年组建的中南建筑工程学校。其源头为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湖北工艺学堂。1907年迁址武昌昙华林,更名为湖北中等工业学堂 ,后发展为湖北省武昌高级工业学校 。1952年,中南建筑工程学校在江西庐山合并组建,它汇聚了新中国成立前建校的武昌高级工业学校、湖南高级工业学校、郑州市高级工业学校和湘乡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土木科,并整体接收了武汉土木工程学校和长沙市政建设工程学校 。1953年,珠江水利学校土木科并入其中。1954年,学校改为武昌建筑工程学校。1958年改为武昌建筑工程专科学校;同年12月改为武汉建筑工业学院,学校由专科跻身本科院校行列。1960年更名为武汉城市建设学院, 1965年1月正式启用武汉建筑工程学校校名,学校再次走上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之路 。

    三、1955年建立的建筑工程部华北干部学校,以及1956年建立的建筑工业部高级干部学校,1957年两校合并,1958年改为党校性质的多科性大学———北京建筑工业学院 。

    1959年,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与北京建筑工业学院两校按照“京沈一盘棋”的方案进行调整,北京建筑工业学院成为本科院校。1969年,北京建筑工业学院战备搬迁至湖南常德601矿。1971年,北京建筑工业学院从湖南常德北迁湖北武汉,与武汉建筑工程学校合并,组建湖北建筑工业学院。1978年,湖北建筑工业学院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大学,更名为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1985年更名为武汉工业大学。1996年9月,武汉工业大学通过国家“211工程”建设部门预审,1997年开始立项建设;1998年,武汉工业大学划转为教育部直属大学 。

    2000年5月27日,武汉工业大学与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武汉理工大学 。

  •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是一所以水运工程和航运技术为主要特色,包含多学科的交通部直属重点大学。学校前身为1946年建立的国立海事职业学校 。

    1946年,“以培植中等海事技术人才,促进海事建设”为宗旨,国立海事职业学校创立于武汉 。

    1949年7月,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创办交通学院 。8月,中原临时人民政府交通部决定国立海事职业学校与交通学院合并。1950年2月,校名改为中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交通学院。1951年7月更名为武汉交通学院 。1952年,武汉交通学院改名为武汉河运学院。1957年武汉河运学院改名为武汉水运工程学院 。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

    1992年7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交通部通知: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和武汉河运专科学校合并,合并后仍沿用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校名。同时,学院广州航海分部独立建制,改名为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同年8月,交通部任命孙国正为学院院长,免去朱国伟院长职务。1993年11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交通部通知:学院更名为武汉交通科技大学 。

    2000年5月27日,武汉交通科技大学与武汉工业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武汉理工大学 。

  • 武汉汽车工业大学

    武汉汽车工业大学是一所多科性大学。学校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武汉工学院。

    1958年,中共武汉市委创办了武汉工学院 。

    1961年9月,湖北省和武汉市决定将湖北化工学院、武汉工学院和湖北工学院(本科部分)三校合并,定名为武汉工学院,归属武汉市领导 。

    1971年12月,湖北省革委会通知,根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及湖北省教育工作会议关于高等教育调整的意见,湖北省农业机械工业专科学校与武汉工学院合并,成立湖北农业机械学院,办学方向是为农业机械化服务 。1979年,征得湖北省、教育部同意,学校恢复“武汉工学院”校名。 1995年3月6日,国家教育委员会通知,武汉工学院更名为武汉汽车工业大学。

    2000年5月27日,武汉汽车工业大学与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武汉理工大学 。

    合并发展

    2000年5月27日,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武汉理工大学,隶属教育部。

    2006年,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8年,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同年,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2010年6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8月,学校与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签约共建“985工程”绿色建材与新材料科技创新平台 。

    2011年,学校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热电材料研究团队入选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产学研战略联盟 。2013年1月,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

    2016年,成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次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1月,入选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翌年7月,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

    2020年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 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3月,武汉理工大学顺利通过首批立项建设示范中心复核验收,获批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挂牌建设。 9月,武汉理工大厚德书院、武汉理工大学启航书院成立。

    2023年3月31日,由武汉理工大学等组成的“武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盟”成立 。6月,入选首批湖北省卓越工程师学院试点建设高校。7月10日,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卓越工程师学院揭牌成立 。10月10日,发起成立湖北省船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10月26日,牵头组建成立智能网联汽车产教融合共同体 。

    2024年3月12日,武汉理工大学黄冈产学研合作创新中心在黄冈高新区光谷“第九园”揭牌 。

  • 办学条件

    编辑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武汉理工大学设有26个学院,建有5个独立建制的科研院所,开设本科专业102个,形成以工学为主,理、工、经、管、艺术、文、法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

    武汉理工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

    本科专业

    专业类别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机械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类

    材料物理

    材料类

    材料化学

    材料类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材料类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材料类

    复合材料与工程

    材料类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材料类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材料与微电子学院)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电子信息类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土木类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类

    交通工程

    交通运输类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交通运输类

    油气储运工程

    矿业类

    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物流工程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类

    武汉理工大学船海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水利类

    船舶与海洋工程

    海洋工程类

    能源与动力工程(船舶)

    能源动力类

    轮机工程

    交通运输类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车辆工程

    机械类

    汽车服务工程

    机械类

    能源与动力工程(车辆)

    能源动力类

    储能科学与工程

    能源动力类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智能制造工程

    机械类

    工业工程

    工业工程类

    机械工程

    机械类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机械类

    测控技术与仪器

    仪器类

    包装工程

    轻工类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土木工程

    土木类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土木类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土木类

    工程管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建筑学

    建筑类

    城乡规划

    建筑类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地理科学类

    地理信息科学

    地理科学类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采矿工程

    矿业类

    矿物加工工程

    矿业类

    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类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类

    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类

    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类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电子信息类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类

    软件工程

    计算机类

    物联网工程

    计算机类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计算机类

    人工智能

    电子信息类

    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类

    自动化

    自动化类

    机器人工程

    自动化类

    武汉理工大学航运学院

    导航工程

    测绘类

    航海技术

    交通运输类

    海事管理

    公共管理类

    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类

    信息与计算科学

    数学类

    统计学

    统计学类

    工程力学

    力学类

    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

    应用化学

    化学类

    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类

    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工与制药类

    制药工程

    化工与制药类

    生物制药

    生物工程类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市场营销

    工商管理类

    财务管理

    工商管理类

    人力资源管理

    工商管理类

    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类

    会计学

    工商管理类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经济学

    经济学类

    金融学

    金融学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与贸易类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类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动画

    戏剧与影视学类

    艺术设计学

    设计学类

    视觉传达设计

    设计学类

    环境设计

    设计学类

    产品设计

    设计学类

    工业设计

    机械类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

    外国语言文学类

    法语

    外国语言文学类

    日语

    外国语言文学类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

    法学

    法学类

    社会工作

    社会学类

    教育技术学

    教育学类

    汉语国际教育

    中国语言文学类

    广告学

    新闻传播学类

    编辑出版学

    新闻传播学类

    网络与新媒体

    新闻传播学类

    武汉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

    安全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应急管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管理类

    武汉理工大学创业学院

    创业管理

    工商管理类

    武汉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车辆工程

    机械类

    金融学

    金融学类

    武汉理工大学艾克斯马赛学院

    制药工程(H)

    化工与制药类

    生物技术(H)

    生物科学类

    武汉理工大学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现代产业学院

    -

    武汉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运动训练

    参考资料: (截至2023年11月)

    注:官网简介页面和专业介绍页面数据不一致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武汉理工大学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 ;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6个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连续两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序号

    流动站名称

    设站时间

    1

    材料科学与工程

    1989年

    2

    船舶与海洋工程

    1995年

    3

    力学

    1999年

    4

    管理科学与工程

    2001年

    5

    机械工程

    2003年

    6

    土木工程

    2003年

    7

    交通运输工程

    2003年

    8

    矿业工程

    2007年

    9

    信息与通信工程

    2007年

    10

    设计学

    2007年

    11

    马克思主义理论

    2009年

    12

    环境科学与工程

    2009年

    13

    工商管理

    2009年

    14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2012年

    15

    安全科学与工程

    2012年

    16

    艺术学

    2012年

    1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14年

    18

    应用经济学

    2023年

    19

    数学

    2023年

    20

    物理学

    2023年

    21

    仪器科学与技术

    2023年

    参考资料: (截至2023年11月)

  • 学位授权点名单

    学位授权点

    类别

    名称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艺术学、设计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哲学、法学、政治学、教育学、体育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地理学、系统科学、统计学、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建筑学、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药学、公共管理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交通运输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金融、应用统计、国际商务、资产评估、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社会工作、体育、国际中文教育、翻译(英语笔译)、翻译(英语口译)、新闻与传播、建筑、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药学、工商管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工程管理、美术与书法、设计

    (截至2023年9月)

    注:官网简介页面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数量数据不一致

  • 重点学科

    截至2019年9月,学校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2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重点学科24个。

    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名称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

    材料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水声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矿物加工工程

    湖北省重点学科

    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新闻传播学、物理学、化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设计学

  • 学科评估

    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一级学科名称

    评估结果

    材料科学与工程

    A+

    马克思主义理论

    B+

    机械工程

    B+

    交通运输工程

    B+

    设计学

    B+

    参考资料: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学校现有教职工5000余人,其中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项目)132人,省部级人才计划(项目)490人 。

    师资队伍

    类别

    名录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清杰

    中国工程院院士

    余永富、姜德生、张联盟、严新平、傅正义

    欧洲科学院院士

    苏宝连

    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

    程一兵

    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

    Tatsuki Ohji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周祖德

    国家“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

    张清杰、赵修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傅正义、赵修建、华林、曹学强、孙涛垒、麦立强、刘军、王法洲、杨明红

    国家教学名师

    刘泉、张联盟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傅正义、张联盟、杨宗凯、胡曙光、赵修建、华林、陈文、官建国、孙涛垒、麦立强、沈强

    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刘 泉、刘敬贤、华 林、余家国、张高科

    李文锋、周瑞平、唐新峰、徐良杰、熊盛武

    国家级教学团队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张联盟,2007年立项)

    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刘泉,2008年立项)

    轮机工程专业教学团队(严新平,2008年立项)

    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课程教学团队(谢峻林,2009年立项)

    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团队(陈汗青,2010年立项)

    湖北省教学团队

    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刘泉,2008年立项)

    轮机工程专业教学团队(严新平,2008年立项)

    国家工科基础化学教学基地教学团队(郭丽萍,2008年立项)

    材料类专业实验教学团队(谢峻林,2009年立项)

    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团队(陈汗青,2009年立项)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江征风,2009年立项)

    爆破工程课程教学团队(王玉杰,2010年立项)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夏江敬,2010年立项)

    经济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传生,2010年立项)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教学团队(赵春霞,2019年立项)

    电路信号处理基础课程群教学团队(刘泉,2019年立项)

    航海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徐言民,2019年立项)

    安全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教学团队(陈先锋,2019年立项)

    动画专业教学团队(朱明健,2019年立项)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学团队(赵北平,2019年立项)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团队(朱喆,2019年立项)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教学团队(董丽杰,2020年立项)

    知识产权教学团队(刘介明,2020年立项)

    自动化类专业课程建设团队(李向舜,2020年立项)

    矿床露天开采课程群教学团队(叶海旺,2020年立项)

    武汉理工大学特色专业责任教授

    黄学辉、袁艳斌、王玉杰、吴传生、钱作勤、甘文平、周静、冯仲仁、熊盛武、徐言民、张国方、赵章焰、杨应平、顾少轩、高惠民、李牧、罗亚波、袁景凌、侯献军、杨家其、徐海星、胡志坚、赵春霞、刘志平、李孟、任志刚、陈先锋、吕杰锋、王长琼、徐良杰、胡业发、李曦

    、刘明菲、方兴、贺玉海、杨杰王双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5月,武汉理工大学共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4个、国家特色专业15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8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2个。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1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7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5门。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3个、国际化示范学院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各1个、教育部高校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1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5个 。

  • 质量工程

    质量工程

    类别

    名称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船舶与海洋工程、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轮机工程、土木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航海技术、物流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工商管理、动画、产品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安全工程

    (截至2023年11月)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机械工程、软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力学、电子商务

    (截至2023年11月)

    国家特色专业

    车辆工程、通信工程、物流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矿物加工工程、轮机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画、工业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物联网工程

    (截至2011年3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车辆工程、通信工程、物流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矿物加工工程、轮机工程、土木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包装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复合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海事管理、航海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软件工程、制药工程、自动化

    (截至2023年11月)

    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车辆工程、通信工程、物流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截至2023年11月)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工科化学教学基地、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电工程实验实训中心、船舶运输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水陆运输实验实践教学中心

    (截至2022年11月)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国家工科化学教学基地

    (截至2019年2月)

    国际化示范学院

    材料与微电子学院

    (截至2024年6月)

    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基于科技文化特色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模式创新实验区 、基于职业发展教育的全程化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创新实验区 、行业背景下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截至2009年12月)

    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化学实验教学示范实验中心、力学实验教学示范实验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示范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实验中心、机电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船舶运输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艺术设计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汽车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建筑学科实验教学中心、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英语语言学习中心

    (截至2022年11月)

  • 教学措施及成果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省级实习实训基地

    序号

    牵头学院

    依托企业

    基地级别

    批准时间

    1

    材料学院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级

    2011

    2

    交通学院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第一公路工程局

    国家级

    2012

    3

    机电学院

    荆州恒隆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国家级

    2012

    4

    机电学院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级

    2012

    5

    能动学院

    安庆中船柴油机有限公司

    国家级

    2012

    6

    土建学院

    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级

    2012

    7

    汽车学院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级

    2011

    8

    信息学院

    武汉中原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级

    2012

    9

    计算机学院

    北京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国家级

    2012

    10

    物流学院

    中铁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级

    2011

    11

    物流学院

    卫华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级

    2012

    12

    化工学院

    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级

    2012

    13

    化工学院

    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级

    2012

    14

    汽车学院

    东风汽车实习实训基地

    省级示范

    2012

    15

    机电学院

    华新水泥实习实训基地

    省级示范

    2013

    16

    土建学院

    中交第二航局实习实训基地

    省级示范

    2014

    17

    自动化学院

    同力机电实习实训基地

    省级示范

    2015

    18

    汽车学院

    三环集团实习实训基地

    省级示范

    2016

    19

    信息学院

    中国移动湖北实习实训基地

    省级

    2012

    20

    资环学院

    东西湖自来水公司实习实训基地

    省级

    2016

    参考资料: (截至2017年10月)

    国家级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批准时间

    国家级精品课程

    (截至2010年7月)

    无机化学

    2010年

    金属工艺学

    2009年

    设计美学

    2009年

    知识产权法学

    2009年

    材料工程基础

    2008年

    英语语言学

    2008年

    测试技术

    2008年

    数字信号处理

    2008年

    船舶建造工艺学

    2008年

    爆破工程

    2008年

    船舶辅机

    2007年

    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

    2006年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2006年

    经济数学

    2006年

    信号与系统

    2006年

    材料科学基础

    2005年

    设计概论

    2005年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截至2016年2月)

    数字信号处理

    2013

    爆破工程

    2013

    信号与系统

    2013

    材料工程基础

    2013

    材料科学基础

    2013

    测试技术

    2013

    船舶辅机

    2013

    船舶建造工艺学

    2013

    金属工艺学

    2013

    经济数学

    2013

    毛概

    2013

    设计概论

    2013

    设计美学导论

    2013

    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

    2013

    无机化学

    2013

    英语语言学

    2013

    知识产权法

    2013

    教学成果获奖项目(部分)

    项目名称

    获奖级别

    时间

    依托区域优势,高校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09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09

    经济数学课程体系革新与立体化教材建设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09

    面向行业需求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实践教学研究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09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生工程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与实践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09

    面向行业的物流工程专业综合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14

    材料科学与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14

    材料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多元协同培养机制创新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18

    行业特色高校“多元协同”“三级链接”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18

    基于多元协同的汽车行业一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22

    赋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一核双擎三融通”体系创新与实践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22

    一流材料类专业“三卓越”“三引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22

    面向海洋与制造强国战略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22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5月,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19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及科研合作等关系,聘请了200余名国外著名学者担任学校战略科学家、客座教授和名誉教授等。此外,成立了湖北省唯一一家中法合作办学机构——武汉理工大学艾克斯马赛学院,与国外著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18个高水平国际研究合作平台。学校先后建立了材料复合新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环境友好建筑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智能航运与海事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1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举办全球首次“世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导论坛”,圆满承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柔道赛事,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理工类大学联盟,学校与法国洛林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被授予“先进孔子学院”称号 。

  • 教学交流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年份

    项目名称

    2023年

    武汉理工大学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合作举办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武汉理工大学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合作举办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武汉理工大学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合作举办艺术设计学士学位教育项目

    武汉理工大学艾克斯马赛学院

    参考资料:

  • 学术交流

    武汉理工大学部分学术交流展示

    学术会议(讲座)主题

    主讲人

    主讲人头衔

    时间

    定义欧拉数

    田刚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大学讲席教授

    2023-02-21

    现代新材料创新技术发展战略

    干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

    2023-04-19

    荧光显微镜中的分子尺度分辨率和动力学

    斯特凡·赫尔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马克思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2023-10-13

    探讨什么是科学、如何做科学研究、如何写科学论文

    胡国华

    法国洛林大学特级教授、法兰西大学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

    2023-10-24

    Bioceramic Hydroxyapatite Processed by Spark Plasma Sinttering and Flash Sintering

    Young-Hwan Han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戴维斯分校教授

    2023-11-04

    注:名录不全

  • 学术研究

    编辑

    科研平台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武汉理工大学建有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与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路交通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等52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地,建有内河智能航运交通运输行业协同创新平台、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安全预警与应急联动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部级协同创新平台。学校获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第二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建异地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服务平台、校企科技合作平台等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机构204个。

    政府批建科研基地一览表

    级别

    科研平台

    国家科研基地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路交通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

    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光纤传感技术与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科研基地

    港口物流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绿色建筑材料及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交通信息与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数字出版智能服务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关键非金属矿产资源绿色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交通运输部科研基地

    港口装卸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

    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科研基地

    燃料电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现代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数字制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器网络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内河航运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矿物资源加工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材料复合新技术与新材料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环境友好建筑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示范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智能航运与海事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示范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高性能船舶关键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

    材料复合新技术与先进功能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

    协同创新平台

    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内河智能航运交通运输行业协同创新平台

    安全预警与应急联动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其它科研基地

    融合出版智能服务技术与标准重点实验室

    数字舞台设计与服务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湖北省委统战部)

    空军武汉理工大学空防工程防护技术研究院(空军后勤部)

    湖北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生产性保护研究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湖北省文化厅、教育厅)

    参考资料:

    学校批建科研基地一览表

    新材料研究所

    城镇供水与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

    光纤传感技术研究中心

    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硅酸盐工程中心

    高机动特种车辆技术研究中心

    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

    科技文化研究中心

    摩擦学研究所

    金融创新与金融工程研究中心

    汽车研究所

    企业管理研究中心

    材料保护研究所

    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软科学研究中心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中心

    工业遗产与文化研究中心

    发动机排放检测中心

    化学与功能材料研究中心

    创新设计与快速制造工程研究中心

    射频与微波技术研究中心

    电动汽车研究院

    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

    物流工程研究中心

    体育科学研究所

    建材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

    高温高压物理与新材料研究中心

    数字城市研究中心

    工程结构与新材料力学研究中心

    国际玻璃研究中心

    绿色船舶与海工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港口机械检测实验室

    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数字制造研究中心

    动画与公共艺术研究中心

    船舶动力运用技术实验室

    对外开放与服务业发展研究中心

    教育经济与发展研究中心

    创新设计中心

    微系统研究中心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中心

    设计艺术研究中心

    长江航运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武汉氢能源与燃料电池研究发展中心

    先进材料制造装备与技术研究院

    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印刷光电子“产学研”研究中心

    中国应急管理研究中心

    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中心

    汽车创新设计工程研究中心

    重大疾病与健康研究中心

    汽车服务工程研究中心

    海绵城市研究中心

    科教创新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智能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研究中心

    实验动物中心

    造船史研究中心

    纳微结构研究中心

    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

    交通大数据研究院

    大飞机复合材料结构与光纤传感监测技术研究中心

    数学科学研究中心

    玻璃钢复合材料结构检测实验室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

    内河航运技术研究中心

    邮轮游艇设计研究院

    绿色建筑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精细化工研究中心

    特种功能材料研究中心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研究中心

    高性能舰船技术研究中心

    智能网联汽车研究中心

    建筑与城市研究中心

    智能系统与机器人研究所

    电子商务与智能服务研究中心

    汽车轻量化技术研究中心

    数字传播工程研究中心

    法国研究中心

    国防工程防护技术研究院

    教育立法研究中心

    物联网技术研究中心

    无障碍标准化立法研究与服务中心

    新能源检测与控制研究中心

    先进材料与器件飞秒光制造中心

    建模仿真与智能控制研究中心

    -

    参考资料:

    科研人才团队

    类型

    名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

    功能复合材料新结构创制与制备科学基础

    湖北省创新群体

    新型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的结构与特性的研究

    多层次复合结构形成原理与制备新技术

    重大地下交通工程混凝土劣化机理及其耐久性设计

    高性能绿色氧化锡陶瓷电极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

    多元废弃物再生建筑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研究

    纳米光催化新材料的仿生制备及其在环境和能源中的应用

    于光催化和多相催化耦合的汽车尾气净化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

    高性能轴承环轧制微观组织演化与控制研究

    基于船岸信息一体化的船舶动力系统故障预测与能效提升的理...

    玻璃制造过程节能减排的基础研究

    石墨烯半导体复合光催化材料

    超宽频吸波超材料和柔性光子链的构建与应用基础研究

    面向氢能源安全的光电敏感材料和新型光纤传感器关键技术研究

    功能薄膜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调控

    柔性、灵敏、智能电子皮肤的构筑与性能

    有色金属尾矿资源化利用及安全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工程结构振动的智能控制

    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

    智能终端基础软件老化测试与重生关键技术

    参考资料: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5月,五年来,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及以上奖励137项,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54项。获授权发明专利6018项,作为第一专利权人获得中国专利奖5项。在世界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论文6篇、Nature发表论文4篇。

    2022年度武汉理工大学部分科技成果获奖情况

    获奖年度

    负责单位

    奖励名称

    项目名称

    等级

    2022

    硅酸盐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

    钢渣固废在公路工程中绿色高效利用成套技术

    一等奖

    2022

    资环学院

    全国农牧渔业丰收

    现代种养业废弃物无害化及生物有机肥创制关键技术示范推广

    二等奖

    2022

    材料学院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海工混凝土性能跨尺度高效传递理论和智能设计方法

    一等奖

    2022

    交通物流学院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海上风电场建造核心装备关键制造技术与工程应用

    一等奖

    2022

    汽车学院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复杂零件高精度三维视觉测量技术及应用

    一等奖

    2022

    光纤中心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面向石化恶劣工况智能制造物联网的光纤传感关键技术与应用

    二等奖

    2022

    交通物流学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

    复杂条件下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结构成套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一等奖

    2022

    自动化学院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新能源车辆混合动力系统智能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

    二等奖

    2022

    新材所

    湖北省技术发明奖

    高效热电材料和器件的燃烧合成-3D打印集成制造新技术及应用

    一等奖

    2022

    机电学院

    湖北省技术发明奖

    大型旋转机械运行状态分布式光纤智能监测技术

    二等奖

    2022

    资环学院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高硅铝固废基胶凝材料低碳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一等奖

    2022

    船海能动学院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新型换热器绿色增效设计及关键部件制造技术与产业化

    一等奖

    2022

    交通中心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内河高等级航道运行功能保证关键技术及应用

    三等奖

    2022

    土建学院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装配式混凝土高层建筑绿色高效建造新技术与应用

    二等奖

    2022

    新材所

    湖北省自然科学奖

    磁致增强热电性能新方法与热电磁耦合新效应

    一等奖

    2022

    安全应急学院

    湖北发展研究奖(2020-202)

    关于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供需发展规律、提高我省金融支持精准供给的建议

    三等奖

    2022

    管理学院

    湖北发展研究奖(2020-202)

    湖北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争创湖北基础设施新优势

    二等奖

    2022

    新材所

    湖北省技术发明奖

    先进航空发动机纳米结构热障涂层关键技术及其规模化应用

    一等奖

    2022

    汽车学院

    湖北省技术发明奖

    中低速磁浮交通接触轨系统技术创新及示范应用

    三等奖

    2022

    新材所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先进聚合物发泡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一等奖

    2022

    汽车学院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东风中重型商用车绿色智能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一等奖

    2022

    汽车学院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一体化线控纯电动底盘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三等奖

    2022

    其他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湖库污染修复智慧管控关键装备及技术工艺

    三等奖

    2022

    化生学院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甘氨酸绿色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二等奖

    2022

    计算机智能学院

    湖北省自然科学奖

    云计算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关键技术研究

    三等奖

    2022

    硅酸盐中心

    湖北省自然科学奖

    绿色氢能电化学获取用非贵金属催化剂设计及催化性能调控机制

    三等奖

    2022

    资环学院

    湖北省自然科学奖

    基于矿物禀赋的功能化设计与性能调控研究

    三等奖

    2022

    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十三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道家哲学研究

    三等奖

    2022

    法学社会学院

    第十三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新时代高校教师劳动关系研究(系列论文)

    三等奖

    2022

    管理学院

    第十三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基于中国情境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系列论文)

    三等奖

    2022

    经济学院

    第十三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路径研究(系列论文)

    三等奖

    2022

    计算机智能学院

    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

    藏文古籍文献数字化技术研发和应用

    一等奖

    2022

    硅酸盐中心

    辽宁省科学技术奖

    沥青路面损伤智能识别与主动养   护决策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二等奖

    2022

    船海能动学院

    重庆市科学技术奖

    山区大跨悬索桥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三等奖

    2022

    机电学院

    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气溶胶微喷射柔性电路智能共形三维打印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一等奖

    2022

    交通物流学院

    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基于自主创新理论与技术的面向青少年的智能科技普及——人工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

    二等奖

    2022

    航运学院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面向航海实践融合机器学习的船舶智能运动控制技术研发及应用

    一等奖

    2022

    船海能动学院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超大跨距薄壁型船舶创新开发与建造示范

    二等奖

    2022

    交通物流学院

    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

    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组织成套关键技术、标准研究与应用

    一等奖

    2022

    硅酸盐中心

    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

    钢渣固废在公路工程中绿色高效利用成套技术

    三等奖

    2022

    材料学院

    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

    高品质机制砂绿色制备及其在重大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二等奖

    参考资料: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

    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是由原武汉工业大学图书馆、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图书馆和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图书馆于2000年合并组建而成。截至到2023年12月,图书馆由4个主体馆舍构成,馆舍面积7.59万平方米,阅览座位6032个。4个主体馆舍分别是南湖图书馆、西院图书馆、东院图书馆和余家头图书馆。

    馆存纸本文献407.73万册,电子期刊3.79万余种、电子图书208.51万余册、电子学位论文1136.60万余篇。现有各类服务器40余台,存储容量320余TB,各类联网计算机300余台,建立了多校区总馆与各分馆组成的图书馆系统的千兆级光纤互联,馆内无线网全覆盖,图书馆与网络中心互为容灾备份;采用INTERLIB集成管理系统搭建校图书馆系统统一的业务管理平台,实现了图书馆、学院分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全面信息化、网络化和共知共享。图书馆已将部分应用嵌入智慧理工大平台,方便读者从该平台接入图书馆的服务。

  • 学术期刊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创刊于1979年,其刊名为《武汉建材学院学报》。1986年更名为《武汉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更名为《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是基础理论与应用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学术期刊。重点刊登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资源与环境工程、机电工程、信息与计算机工程、汽车工程等学科的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论文。作为源头刊物被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INSPEC(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文献数据库(JST)、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文摘(RSC)、荷兰Elsevier 截至2024年5月,学校现有马房山校区、余家头校区和南湖校区,占地近400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95.3万平方米 。

    马房山校区

    马房山校区飞马广场 马房山校区飞马广场

    马房山校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22号 。马房山校区分为西院和东院。西院有第一行政楼,飞马雕塑,逸夫楼,德生楼等。光纤传感领域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中国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仪器最先进的光纤传感技术研发平台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坐落于此。东院原为武汉汽车工业大学,是武汉理工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的校区,毗邻华中师范大学 。东院的弘毅楼是东院最高的建筑,里面设有普通话考试和托福考试的考点,也是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等学院的所在地 。

    余家头校区

    余家头校区校门 余家头校区校门

    余家头校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和平大道1178号。校园占地面积1123亩,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截至2024年4月,学校设有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船海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航运学院、智能交通中心、船舶邮轮中心、启航书院和法学社会学院(部分)等,有高性能舰船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内河航运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港口物流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港口装卸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长江航运产业研究中心、武汉港口机械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研究基地,有20个本科专业,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培养工程硕士的学科领域 。

    南湖校区

    南湖校区鉴主教学楼 南湖校区鉴主教学楼

    南湖校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岭南路附近 。南湖校区占地2000亩,在功能上为学校相对集中完整的主校区,包括主教学楼、主图书馆、大学生创新园、基础实验大楼、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心、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体育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等主体建筑 。

  • 行政管理

    编辑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信思金

    党委副书记、校长

    杨宗凯

    党委副书记

    赵经、孟芳兵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夏江敬

    副校长

    王发洲、刘春江、王世杰、沈革武、罗蓉、麦立强、张笛

    参考资料: (截至2024年4月)

    校园环境

    编辑

    南湖图书馆

    南湖图书馆南湖图书馆

    南湖图书馆命名为心至楼。图书馆主体立于高台之上,图书馆主入口通过对传统斗拱、排架的拆分和重组,以钢结构构架演绎传统木构的形态。东西立面覆以木色金属板,并将校园历史文化通过抽象篆书文字镂刻之上。将楚文化进行抽象和演绎,使历史底蕴在新建筑上得以延续和传承 。

    南湖大创园

    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命名为大创园,大创园1-5号楼分别命名为立德楼、立功楼、立言楼、立行楼、立心楼(源自《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以及“为天地立心”和“行胜于言”等中国传统文化追求,意喻人的学习、创新、成才逐级提升追求卓越的过程) 。

    南湖大创园南湖大创园

    飞马广场、腾飞楼

    传说马房山是关羽放马之处。在西院的飞马广场中心耸立着一个飞马雕塑,寓意希望学校能像奔腾的骏马一样不断进取,同时也愿学校优秀人才层出不穷。飞马广场后面的腾飞楼也是学校的第一行政楼,属于学校的心脏,象征学校向美好的未来腾飞 。

    飞马广场、腾飞楼飞马广场、腾飞楼

    校友情况

    编辑

    武汉理工大学部分杰出校友

    姓名

    职位

    陈全国

    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石秀诗

    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

    张纪南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党组书记、部长

    王炯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蒋明麟

    原国家建材局副局长,国务院参事室原副主任

    贺恭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原党组书记、总经理

    乔龙德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原会长、党委书记

    包起帆

    改革先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

    吴超

    湖北省武汉市政协原主席

    谢晓尧

    致公党中央原常委,贵州省政协原副主席

    程一兵

    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

    参考资料:

    所获荣誉

    编辑

    所获荣誉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2021年5月28日

    武汉理工大学派驻安康市石泉县帮扶工作组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2021年11月11日

    武汉理工大学社会科学总论学科进入全球排名前1%

    2022年9月29日

    第十六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斩获全国特等奖3项、全国一等奖2项和全国二等奖3项获高校团体年度总冠军

    2023年1月

    2022中国年度最佳高校“就业典范奖”

    2023年3月

    2022年平安校园建设成绩突出集体

    2023年7月

    上榜2023自然指数年度榜单全球学术机构5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