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编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Northwest A&F University),简称西农或西北农大,坐落于陕西杨凌示范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该校入选国家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由教育部与中国科学院、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16个部委和陕西省共建,是中国西北地区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源地,也是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葡萄酒专业稳居全国第一。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8个学院(部、所)、开设79个本科专业;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教职工4300多人;有专任教师2554人,全日制在校生36476人。创办时间1934年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知名校友韩俊学校官网http://www.nwsuaf.edu.cn图集目录1校史沿革▪合并前▪合并后2办学条件▪院系专业▪师资力量▪学科建设▪教学建设▪社会评价3学术研究▪科研机构▪科研成果▪学术资源4文化传统▪学校标识▪精神文化5合作交流6校区情况7现任领导8历任领导9知名校友10所获荣誉11校园设施▪宿舍条件▪校园环境基本信息
合并前
西北农业大学
前身是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创建于1934年。1932年秋,“筹建建设西北专门教育委员会”成立,于右任等人为筹备委员;同年十二月,该委员会改名为“建设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筹备委员会”,于右任、张继、戴季陶3人被共推为常务委员,朱家骅、杨虎城、邵力子、辛树帜等十五人为筹备委员,学校筹备工作开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风光" al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风光"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b8389b504fc2d5626a3d73e4e61190ef76c66c86?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风光
1933年3月,筹备委员会共推于右任先生为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校长。1934年4月20日,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7层教学大楼奠基,这标志着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高等农业学府成立。1936年7月,筹委会结束工作,辛树帜被任命为校长。
1938年7月,奉教育部令,与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农学院、河南大学农学院畜牧系合并,成立国立西北农学院。194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国立西北农学院解放后更名为西北农学院。1949年5月20日,王震将军率部解放武功,学校又回归人民的怀抱。1985年经原农牧渔业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西北农业大学。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林学院
前身是原西北农学院森林系,成立于1934年。1979年从西北农学院分出,成立西北林学院;由林业部与陕西省双重领导,以林业部为主。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1954年决定筹建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所址选定为陕西武功。1955年定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先后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生物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
1995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1998年被中国科学院确定为首批启动的国家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之一。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
1940年西北农学院与中央水工实验所(后称中央水利实验处)合办武功水工实验室。1952年扩建为西北水工实验所。之后,先后更名为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农业科学院
前身是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52年由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筹建成立。1954年隶属农业部。1958年改由中国农科院、陕西省农林厅双重领导,更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1973年划归陕西省农牧厅领导,更名为陕西省农林科学院。1983年定名为陕西省农业科学院。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林业研究所
前身系陕西省林业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属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的一个专业研究所。1980年从陕西省农林科学院分出,成立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归省林业厅领导。1998年更名为陕西省林业科学院。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
前身系中国科学院1965年组建的综合性植物学专业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1970年7月下放陕西省管理。1982年更名为西北植物研究所。1991年实行陕西省与中国科学院双重领导体制,更名为"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合并后
1999年9月11日,由共处陕西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个教学、科研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年8月,教育部批准学校试办研究生院。
2004年6月,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序列。
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序列。
2007年6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学校建立研究生院,校长孙其信教授兼任研究生院院长。9月,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
2009年,教育部和农业部共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年,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共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年9月,首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
2017年9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0年5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综合素质教育学院成立。 7月,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
2021年5月1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同发起成立“上合组织成员国涉农高校联盟”。 5月15日,成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理事会员单位。 9月3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首个学生学业发展指导中心在葡萄酒学院成立。
2022年2月,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3月,入选“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 4月,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设立的“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基地”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揭牌。 5月16日上午,陕西省孔子学院联盟成立大会在西安外国语大学举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七所院校组成联盟首批理事成员单位。
2023年7月15日,西北首个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立。 9月25日,与河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共同发起的中国植物保护学科“三北”创新联盟成立。 10月,与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中国现代农牧产教融合共同体。
2024年4月2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葡萄酒历史与发展馆在该校北校区正式开馆。 7月6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塔什干分校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农业大学揭牌成立。
院系专业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研究生院和28个学院(部、所)、开设79个本科专业。
学院 | 专业名称 | 学科门类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 农学 | 农学 |
植物科学与技术 | 农学 | |
种子科学与工程 | 农学 | |
智慧农业 | 农学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植物保护 | 农学 |
制药工程 | 工学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 | 园艺 | 农学 |
茶学 | 农学 | |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 农学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动物科学 | 农学 |
水产养殖学 | 农学 | |
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 | 农学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 | 动物医学 | 农学 |
动物药学 | 农学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 | 草业科学 | 农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 林学 | 农学 |
木材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
森林保护 | 农学 | |
林产化工 | 工学 | |
智慧林业 | 农学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 | 园林 | 农学 |
环境设计 | 艺术学 | |
城乡规划 | 工学 | |
风景园林 | 工学 | |
视觉传达设计 | 艺术学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环境科学 | 工学 |
地理信息科学 | 理学 | |
资源环境科学 | 工学 | |
环境工程 | 工学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 农业水利工程 | 工学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工学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工学 | |
土木工程 | 工学 | |
水利水电工程 | 工学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工学 | |
智慧水利 | 工学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工学 |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 工学 | |
机械电子工程 | 工学 | |
电子信息工程 | 工学 | |
车辆工程 | 工学 | |
农业智能装备工程 | 工学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管理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
电子商务 | 管理学 | |
软件工程 | 工学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工学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食品营养与健康 | 工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工学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 |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 工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学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与药学院 | 应用化学 | 理学 |
化学生物学 | 理学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技术 | 理学 |
生物科学 | 理学 | |
生物工程 | 工学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农林经济管理 | 管理学 |
土地资源管理 | 管理学 | |
金融学 | 经济学 | |
会计学 | 管理学 | |
经济学 | 经济学 | |
工商管理 | 管理学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济学 | |
保险学 | 经济学 | |
市场营销 | 管理学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 法学 | 法学 |
社会学 | 法学 | |
公共事业管理 | 管理学 | |
社会工作 | 法学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管理学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 英语 | 文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文学 | |
俄语 | 文学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农学 |
师资力量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专任教师2554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 1806 人,占专任教师的70.71%;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2400人,占专任教师的 93.97%,76%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22人、近本科生61.48%硕士29.25%博士8.71留学生0.30%预科生0.27%4一届教育部教指委委员18人。拥有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3个。
类别 | 名称 |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邵明安、魏江春(双聘)、蒋有绪(双聘)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山仑、康振生、张涌、束怀瑞(双聘)、李佩成(双聘)、陈宗懋(双聘)、张改平(双聘)、张生勇(双聘)、尹伟伦(双聘)、金宁一(双聘)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 |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 张涌、吴文君、张兴、鲁向平、单卫星 |
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韦革宏、吴普特、王晓杰、冯浩、沈锡辉 |
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 邹志荣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邵明安、康振生、唐明、韦革宏、单卫星、沈锡辉 |
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 王晓杰、刘慧泉、李志 |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 王晓杰、管清美、陈帝伊、刘慧泉、魏孝荣、谢卫青、武高林、姜雨 |
高校青年教师奖入选者 | 蔡焕杰 |
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 | 巩振辉、罗军、王跃进、张雅林、康振生、张涌、张硕新、付少平、高锦明、马锋旺、李世清、马孝义、蔡焕杰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 霍学喜、韦革宏、上官周平、高锦明、王俊儒、王朝辉、岳田利、单卫星、罗军、黄明斌、王征兵、陈新宏、冯浩、骆亚生、孙超、田霄鸿、王敦、徐晖、张岁歧、杨明义、王西平、童德文、廖允成、雷初朝、胡小平、王进义、高亚军、姬志勤、华进联、刘学波、郁飞、陈红英、戴武、魏琮、徐炎、于澄宇、徐虹、陈坤明、宫海军、李朝飞、王静、徐炳成、郭军、王晨芳、王晓杰、李明军、杨小军、张军华、耿会玲、安韶山、韩文霆、赵杰、李鹏民、王昕、赵光辉、朱求安、方勇、王建龙、夏效东、王永华、段金友、朱玉春、王力、魏孝荣 |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 | 王跃进 |
国家级教学名师 | 邹志荣、李华、黄丽丽、谢寿安 |
省级教学名师 | 吴发启、孟全省、李书琴、黄丽丽、廖允成、仵均祥、蔡焕杰、陈宏、康振生、王国栋、李孟楼、赵忠、张兴、刘兴华、花保祯、王迺信 |
资料来源: |
团队名称 | 团队带头人 | 年份 |
---|---|---|
设施农业教学团队 | 邹志荣 | 2008 |
葡萄酒学教学团队 | 李华 | 2009 |
森林保护学教学团队 | 李孟楼 | 2009 |
植物病理学教学团队 | 康振生 | 2010 |
森林培育学教学团队 | 赵忠 | 2010 |
学科建设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工程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微生物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临床医学、社会科学总论、材料科学等1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3个学科进入前1‰,农业科学进入前0.1‰。
类别 | 名称 |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农林经济管理、农业工程、生物学、畜牧学、兽医学、林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草学 |
学位授予
序号 | 一级学科名称 | 授权级别 | 获批时间 | 学科门类 | |
---|---|---|---|---|---|
1 | 生物学 | 博士一级 | 硕士一级 | 2003.09 | 理学 |
2 | 生态学 | 博士一级 | 硕士一级 | 2011.08 | 理学 |
3 | 水利工程 | 博士一级 | 硕士一级 | 2011.03 | 工学 |
4 | 农业工程 | 博士一级 | 硕士一级 | 2000.12 | 工学 |
5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博士一级 | 硕士一级 | 2011.03 | 工学 |
6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博士一级 | 硕士一级 | 2006.02 | 工学 |
7 | 风景园林学 | 博士一级 | 硕士一级 | 2011.08 | 工学 |
8 | 作物学 | 博士一级 | 硕士一级 | 1998.06 | 农学 |
9 | 园艺学 | 博士一级 | 硕士一级 | 2000.12 | 农学 |
10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博士一级 | 硕士一级 | 1998.06 | 农学 |
11 | 植物保护 | 博士一级 | 硕士一级 | 1998.06 | 农学 |
12 | 畜牧学 | 博士一级 | 硕士一级 | 2006.02 | 农学 |
13 | 兽医学 | 博士一级 | 硕士一级 | 2003.09 | 农学 |
14 | 林学 | 博士一级 | 硕士一级 | 2006.02 | 农学 |
15 | 草学 | 博士一级 | 硕士一级 | 2011.08 | 农学 |
16 | 农林经济管理 | 博士一级 | 硕士一级 | 2000.12 | 管理学 |
17 | 应用经济学 | - | 硕士一级 | 2018.02 | 经济学 |
18 | 社会学 | 硕士一级 | 2011.03 | 法学 | |
19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硕士一级 | 2018.02 | 法学 | |
20 | 数学 | 硕士一级 | 2018.02 | 理学 | |
21 | 化学 | 硕士一级 | 2018.02 | 理学 | |
22 | 科学技术史 | 硕士一级 | 2006.02 | 理学 | |
23 | 机械工程 | 硕士一级 | 2011.03 | 工学 | |
24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硕士一级 | 2006.02 | 工学 | |
25 | 土木工程 | 硕士一级 | 2011.03 | 工学 | |
26 | 林业工程 | 硕士一级 | 2006.02 | 工学 | |
27 | 水产 | 硕士一级 | 2011.03 | 农学 | |
28 | 药学 | 硕士一级 | 2018.02 | 医学 |
序号 | 学科代码 | 学位类别 | 领域 | 授权级别 | 获批时间 |
---|---|---|---|---|---|
1 | 0952b | 兽医博士 | - | 专业博士 | 2018 |
2 | 0251 | 金融 | - | 专业硕士 | 2010 |
3 | 0351 | 法律 | - | 专业硕士 | 2018 |
4 | 0352 | 社会工作 | - | 专业硕士 | 2010 |
5 | 0551 | 翻译 | - | 专业硕士 | 2020 |
6 | 0854 | 电子信息 | - | 专业硕士 | 2019 |
7 | 0855 | 机械 | - | 专业硕士 | |
8 | 0857 | 资源与环境 | - | 专业硕士 | |
9 | 0859 | 土木水利 | - | 专业硕士 | |
10 | 0860 | 生物与医药 | - | 专业硕士 | |
11 | 0951 | 农业 | 农艺与种业 | 专业硕士 | 2000 |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 | |||||
畜牧 | |||||
渔业发展 | |||||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 | |||||
农村发展 | |||||
农业管理 | |||||
食品加工与安全 | |||||
12 | 0952 | 兽医 | - | 专业硕士 | 2000 |
13 | 0953 | 风景园林 | - | 专业硕士 | 2005 |
14 | 0954 | 林业 | - | 专业硕士 | 2010 |
15 | 1055 | 药学 | - | 专业硕士 | 2019 |
16 | 1251 | 工商管理 | - | 专业硕士 | 2009 |
17 | 1252 | 公共管理 | - | 专业硕士 | 2010 |
18 | 1351 | 艺术 | - | 专业硕士 | 2012 |
重点学科
类别 | 名称 |
---|---|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 农学 |
国家重点学科 | 植物病理学、土壤学、农业水土工程、临床兽医学、果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业经济管理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 作物遗传育种、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3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拥有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农学专业通过农科专业(第三级)认证,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5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门,近年来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52种。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农学、植物保护、园艺、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水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农林经济管理 |
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 | 农学、植物保护、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林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林经济管理 |
类别 | 所属学校 | 基地名称 |
---|---|---|
生物科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序号 | 实验教学中心名称 | 级别 | 依托建设单位 |
---|---|---|---|
1 | 动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国家级 | 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 |
2 | 农业水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国家级 |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
3 | 园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国家级 | 园艺学院 |
4 | 植物保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 | 植物保护学院 |
5 | 森林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 | 林学院 |
6 | 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省级 | 生命学院 |
7 | 遗传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省级 | 农学院 |
8 | 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省级 | 化学与药学院 |
9 | 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省级 | 资环学院 |
10 | 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安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省级 | 食品学院、葡萄酒学院 |
11 | 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省级 | 信息工程学院 |
12 | 植物保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省级 | 植保学院 |
13 | 森林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省级 | 林学院 |
14 | 作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省级 | 农学院 |
15 |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省级 | 葡萄酒学院 |
16 | 测量测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省级 |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
17 | 农业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省级 |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
18 | 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省级 | 理学院 |
19 | 农业水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省级 |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
20 |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省级 |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
21 | 动物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省级 | 动物医学院 |
序号 | 课程名称 | 获批年度 |
---|---|---|
1 | 园艺设施学 | 2003 |
2 | 普通昆虫学 | 2004 |
3 | 灌溉排水工程学 | 2004 |
4 | 计算机应用基础学 | 2004 |
5 | 动物遗传学 | 2009 |
6 | 森林昆虫学 | 2005 |
7 | 葡萄酒工艺学 | 2007 |
8 | 葡萄酒品尝学 | 2010 |
9 | 牧草栽培学 | 2010 |
10 | 农业生态学 | 2010 |
11 | 森林生态学 | 2010 |
12 | 植物化学 | 2010 |
教学成果
2014-2015年,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
序号 | 成果名称 | 第一完成人 | 年份 | 等级 |
---|---|---|---|---|
1 | 林科类本科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与路径创新农科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赵忠 | 2014 | 国家级二等奖 |
2 | 基于化学与生物学交叉的应用化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 高锦明 | 2015 | 省级特等奖 |
3 | 森林保护学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 | 谢寿安 | 2015 | 省级特等奖 |
4 | 注重化学与农林科学交叉融合构建农科基础化学教材新体系 | 王俊儒 | 2015 | 省级一等奖 |
5 | 以需求为导向农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构建与实践 | 赵忠 | 2015 | 省级二等奖 |
6 |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陈军 | 2015 | 省级二等奖 |
7 | 农林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支持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陈玉林 | 2015 | 省级二等奖 |
8 | 名师引领、勇于创新,立足国际化视野的“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仵均祥 | 2015 | 省级二等奖 |
9 | 以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 陈树林 | 2015 | 省级二等奖 |
社会评价
时间 | 排名 |
---|---|
2022年 | “2022年校友会中国大学百强榜”排名第51位 |
“2022年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排名第39位 |
科研机构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2个省部级研究机构。
类别 | 名称 |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工程实验室 | 旱区作物高效用水国家工程实验室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杨凌农业生物技术育种中心、国家杨凌农业综合试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陕西秦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安塞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陕西长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陕西神木侵蚀与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序号 | 基地名称 | 类别 | 级别 | 主管部门 | 获批时间 | 依托单位 |
---|---|---|---|---|---|---|
1 | 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 | 部局级 | 教育部 | 2000.08 | 植保学院 |
2 | 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 | 部局级 | 教育部 | 2000.08 | 水建学院 |
3 | 小麦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部局级 | 教育部 | 2006.06 | 农学院 |
4 | 农业农村部西北地区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 | 部局级 | 农业农村部 | 2011.1 | 农学院 |
5 | 农业农村部西北旱区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 | 部局级 | 农业农村部 | 2011.1 | 农学院 |
6 | 农业农村部西北黄土高原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 | 部局级 | 农业农村部 | 2011.1 | 农学院 |
7 | 农业农村部西北黄土高原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 | 部局级 | 农业农村部 | 2011.1 | 植保学院 |
8 | 农业农村部西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 | 部局级 | 农业农村部 | 2011.1 | 园艺学院 |
9 | 农业农村部西北设施园艺工程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 | 部局级 | 农业农村部 | 2011.1 | 园艺学院 |
10 | 农业农村部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 | 部局级 | 农业农村部 | 2011.1 | 动科学院、动医学院 |
11 | 农业农村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 | 部局级 | 农业农村部 | 2011.1 | 资环学院 |
12 | 农业农村部西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 | 部局级 | 农业农村部 | 2011.1 | 水保所 |
13 | 农业农村部作物高效用水综合性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 | 部局级 | 农业农村部 | 2011.1 | 旱农研究院 |
14 | 农业农村部传统农业遗产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 | 部局级 | 农业农村部 | 2016.08 | 人文学院 |
15 | 农业农村部农业物联网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 | 部局级 | 农业农村部 | 2016.07 | 机电学院 |
16 |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杨凌) | 实验室 | 部局级 | 农业农村部 | 2012.02 | 食品学院 |
17 | 国家林业局黄土高原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 | 部局级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1995.03 | 林学院 |
18 | 陕西省植物遗传工程育种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 | 省级 | 陕西省科技厅 | 1993.06 | 农学院 |
19 | 陕西省林业综合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 | 省级 | 陕西省科技厅 | 1995.05 | 林学院 |
20 | 陕西省经济植物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 | 省级 | 陕西省科技厅 | 1997.03 | 林学院 |
21 | 陕西省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 | 省级 | 陕西省科技厅 | 1998.01 | 农学院 |
22 | 陕西省植物源农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 | 省级 | 陕西省科技厅 | 1998.01 | 植保学院 |
23 | 陕西省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 | 省级 | 陕西省科技厅 | 2016.1 | 化药学院 |
24 | 陕西省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 | 省级 | 陕西省科技厅 | 2018.01 | 动科学院 |
25 | 陕西省农业与环境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 | 省级 | 陕西省科技厅 | 2018.01 | 生命学院 |
26 | 陕西省苹果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 | 省级 | 陕西省科技厅 | 2018.01 | 园艺学院 |
27 | 陕西省农业信息感知与智能服务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 | 省级 | 陕西省科技厅 | 2018.01 | 机电学院 |
28 | 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部局级 | 水利部 | 2006.1 | 水保所 |
29 | 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杨凌分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部局级 | 农业农村部 | 1998.07 | 农学院 |
30 | 农业有害生物无公害控制技术创新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部局级 | 农业农村部 | 2003.12 | 植保学院 |
31 | 国家肉牛改良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部局级 | 农业农村部 | 2007.08 | 动科学院 |
32 | 国家玉米改良中心陕西杨凌分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部局级 | 农业农村部 | 2010.1 | 农学院 |
33 | 国家苹果改良中心杨凌分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部局级 | 农业农村部 | 2015.04 | 园艺学院 |
34 | 国家林业局西北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部局级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2007.01 | 林学院 |
35 | 国家林业局花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部局级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2013.01 | 林学院 |
36 | 国家林业局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部局级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2013.1 | 林学院 |
37 | 国家林业局油用牡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部局级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2014.1 | 风景园林艺术学院 |
38 | 国家林业局古树名木保护与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部局级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2016.11 | 林学院 |
39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部局级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2018.04 | 葡酒学院 |
40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黄土高原草原恢复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部局级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2018.04 | 草业学院 |
41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元宝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部局级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2018.04 | 林学院 |
42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部森林生物灾害治理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 | 部局级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2018.04 | 林学院 |
43 | 陕西省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级 | 陕西省科技厅 | 2001.1 | 植保学院 |
44 | 陕西省动物胚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级 | 陕西省科技厅 | 2001.1 | 动医学院 |
45 | 陕西省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级 | 陕西省科技厅 | 2001.1 | 食品学院 |
46 | 陕西省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级 | 陕西省科技厅 | 2001.1 | 葡酒学院 |
47 | 陕西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级 | 陕西省科技厅 | 2002.04 | 动医学院 |
48 | 陕西省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级 | 陕西省科技厅 | 2003.12 | 园艺学院 |
49 | 陕西省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级 | 陕西省科技厅 | 2005.12 | 园艺学院 |
50 | 陕西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级 | 陕西省科技厅 | 2005.12 | 农学院 |
51 | 陕西省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级 | 陕西省科技厅 | 2005.12 | 机电学院 |
52 | 陕西省现代节水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级 | 陕西省科技厅 | 2007.09 | 水保所 |
53 | 陕西省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级 | 陕西省科技厅 | 2008.11 | 农学院 |
54 | 陕西省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级 | 陕西省科技厅 | 2009.08 | 农学院 |
55 | 陕西省肉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级 | 陕西省科技厅 | 2010.09 | 动科学院 |
56 | 陕西省小麦新品种培育工程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级 | 陕西省发改委 | 2008.12 | 农学院 |
57 | 陕西省现代牛业工程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级 | 陕西省发改委 | 2010.1 | 动科学院 |
58 | 陕西省资源化学与可持续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级 | 陕西省发改委 | 2010.1 | 化药学院 |
59 | 中药指纹图谱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部共建 | 发改委、陕西省 | 2011.11 | 化药学院 |
60 | 现代牛业生物技术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部共建 | 发改委、陕西省 | 2015.03 | 动科学院 |
61 | 农业农村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陕西科学观测实验站 | 野外台站 | 部局级 | 农业农村部 | 2011.07 | 农学院 |
62 | 农业农村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西部科学观测实验站 | 野外台站 | 部局级 | 农业农村部 | 2011.1 | 机电学院 |
63 | 农业农村部杨凌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 | 野外台站 | 部局级 | 农业农村部 | 2011.07 | 植保学院 |
64 | 农业农村部兽用药物与兽医生物技术陕西科学观测实验站 | 野外台站 | 部局级 | 农业农村部 | 2011.07 | 动医学院 |
65 | 农业农村部合阳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 | 野外台站 | 部局级 | 农业农村部 | 2011.1 | 资环学院 |
66 | 农业农村部北方农业装备科学观测实验站 | 野外台站 | 部局级 | 农业农村部 | 2011.07 | 机电学院 |
67 | 农业农村部国家土壤质量杨凌观测实验站 | 野外台站 | 部局级 | 农业农村部 | 2019.07 | 资环学院 |
68 | 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业环境安塞观测实验站 | 野外台站 | 部局级 | 农业农村部 | 2019.07 | 水保所 |
69 | 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业环境长武观测实验站 | 野外台站 | 部局级 | 农业农村部 | 2019.07 | 水保所 |
70 | 神木侵蚀与环境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野外台站 | 部局级 | 教育部 | 2019.08 | 水保所 |
71 | 陕西秦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长期科研基地(陕西秦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 野外台站 | 部局级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2019.05 | 林学院 |
72 | 宁夏云雾山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长期科研基地 | 野外台站 | 部局级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2020.05 | 水保所 |
73 | 西部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 哲学社科研究中心 | 省级 | 陕西省教育厅 | 2008.1 | 经管学院 |
74 | 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 哲学社科研究中心 | 省级 | 陕西省教育厅 | 2008.1 | 人文学院 |
75 | 陕西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协同创新研究中心 | 哲学社科研究中心 | 省级 |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 2015.12 | 经管学院 |
76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乡村治理与社会建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 | 哲学社科研究中心 | 省级 |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 2017.01 | 人文学院 |
77 | 陕西省农村金融研究中心 | 哲学社科研究中心 | 省级 | 陕西省教育厅 | 2018.12 | 经管学院 |
78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振兴软科学研究基地 | 哲学社科研究中心 | 省级 | 陕西省科技厅 | 2018.12 | 经管学院 |
79 | 陕西省奶山羊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级 | 陕西省科技厅 | 2020.04 | 动科学院 |
80 | 陕西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级 | 陕西省科技厅 | 2020.04 | 资环学院 |
81 | 陕西省核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级 | 陕西省科技厅 | 2020.04 | 林学院 |
82 | 陕西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级 | 陕西省科技厅 | 2020.04 | 园艺学院 |
83 | 黄河中上游生态保护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研究基地 | 哲学社科研究中心 | 省级 | 陕西省教育厅 | 2021.03 | 经管学院 |
84 | 陕西省葡萄与葡萄酒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 | 省级 | 陕西省科技厅 | 2021.04 | 葡酒学院 |
85 | 国家林业草原猕猴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部局级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2021.06 | 园艺学院 |
86 | 陕北温带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长期科研基地 | 野外台站 | 部局级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2021.1 | 水保所 |
87 | 动物高效新型疫苗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级 | 陕西省教育厅 | 2021.11 | 动医学院 |
88 | 粮油功能化加工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级 | 陕西省教育厅 | 2021.11 | 食品学院 |
89 | 农业农村部反刍动物重大疫病防控重点实验室(西部) | 实验室 | 部局级 | 农业农村部 | 2022.01 | 动医学院 |
90 | 农业农村部西北旱地农业绿色低碳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 | 部局级 | 农业农村部 | 2022.01 | 资环学院 |
91 | 农业农村部畜禽资源(牛)评价利用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 | 部局级 | 农业农村部 | 2022.01 | 动科学院 |
92 | 杨凌塿土土壤质量陕西省野外科学观测站 | 野外台站 | 省级 | 陕西省科技厅 | 2022.05 | 资环学院 |
93 | 动物高效新型疫苗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部局级 | 教育部 | 2022.09 | 动医学院 |
94 | 陕西省略阳乌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级 | 陕西省科技厅 | 2022.11 | 动科学院 |
95 | 陕西省乳制品质量安全与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级 | 陕西省科技厅 | 2022.11 | 食品学院 |
96 | 陕西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级 | 陕西省科技厅 | 2022.11 | 水保所 |
97 | 陕西省农业信息智能感知与分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级 | 陕西省科技厅 | 2022.11 | 信息学院 |
98 | 陕西省牧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级 | 陕西省科技厅 | 2022.11 | 草业学院 |
99 | 预制菜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级 | 陕西省教育厅 | 2023.01 | 食品学院 |
100 | 草业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级 | 陕西省教育厅 | 2023.01 | 草业学院 |
序号 | 研究机构 | 依托单位 | 成立时间 |
---|---|---|---|
1 | 陕西省农业法环境法研究所 | 人文学院 | 2002/1/15 |
2 | 干细胞研究中心 | 动医学院 | 2003/6/10 |
3 | 西部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 经管学院 | 2004/4/12 |
4 | 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 人文学院 | 2004/6/18 |
5 | 农村金融研究所 | 经管学院 | 2004/10/12 |
6 | 茶叶研究所 | 园艺学院 | 2004/10/12 |
7 | 苹果研究中心 | 园艺学院 | 2004/10/12 |
8 | 微生物研究所 | 生命学院 | 2005/3/21 |
9 | 中药材规范化研究中心 | 生命学院 | 2005/4/14 |
10 | 农业科技翻译研究所 | 外语系 | 2006/3/14 |
11 | 化学生物学研究所 | 理学院 | 2007/7/16 |
12 | 污染控制研究所 | 资环学院 | 2007/7/16 |
13 | 板栗研究中心 | 林学院 | 2007/7/16 |
14 | 核桃研究中心 | 林学院 | 2007/7/16 |
15 | 红枣研究中心 | 林学院 | 2007/7/16 |
16 | 鼠害治理研究中心 | 林学院 | 2007/7/16 |
17 | 小宗粮豆研究中心 | 农学院 | 2007/7/16 |
18 | 油菜研究中心 | 农学院 | 2007/7/16 |
19 | 园林花卉研究所 | 林学院 | 2007/7/16 |
20 | 农业标准化研究中心 | 植保学院 | 2007/7/16 |
21 | 软件工程研究所 | 信息学院 | 2007/7/23 |
22 | 能源与装备工程中心 | 机电学院 | 2007/11/28 |
23 | 水利水电工程研究所 | 水建学院 | 2008/3/26 |
24 | 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 | 经管学院 | 2008/6/5 |
25 | 杜仲研究所 | 林学院 | 2008/9/27 |
26 |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所 | 动科学院 | 2008/12/3 |
27 | 水产科学研究所 | 动科学院 | 2008/12/3 |
28 | 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暨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 学校 | 2010/7/13 |
29 | 转基因动物研究中心 | 动科学院 | 2010/12/29 |
30 | 肉牛研究中心 | 动科学院 | 2010/12/29 |
31 | 兽医免疫学研究所 | 动医学院 | 2010/12/29 |
32 | 动物临床病研究所 | 动医学院 | 2010/12/29 |
33 | 生物物理研究所 | 理学院 | 2010/12/29 |
34 | 应用数学研究所 | 理学院 | 2010/12/29 |
35 | 森林培育研究所 | 林学院 | 2010/12/29 |
36 | 森林保护研究所 | 林学院 | 2010/12/29 |
37 | 小麦研究中心 | 农学院 | 2010/12/29 |
38 | 作物栽培与耕作研究所 | 农学院 | 2010/12/29 |
39 |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葡酒学院 | 2010/12/29 |
40 | 食品科学研究所 | 食品学院 | 2010/12/29 |
41 | 农业水土工程研究所 | 水建学院 | 2010/12/29 |
42 | 果树研究所 | 园艺学院 | 2010/12/29 |
43 | 蔬菜研究所 | 园艺学院 | 2010/12/29 |
44 | 设施农业研究所 | 园艺学院 | 2010/12/29 |
45 | 昆虫研究所 | 植保学院 | 2010/12/29 |
46 | 植物病理研究所 | 植保学院 | 2010/12/29 |
47 | 农药研究所 | 植保学院 | 2010/12/29 |
48 | 应用经济研究中心 | 经管学院 | 2011 |
49 | 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 | 生命学院 | 2011 |
50 | 西部发展研究院 | 学校 | 2014/9/19 |
51 | 生物质能研究中心 | 生命学院 | 2014/10/31 |
52 | 生态预测与全球变化研究中心 | 林学院 | 2016/10/31 |
53 | 环境污染过程与控制研究中心 | 资环学院 | 2016/10/31 |
54 | 苹果研究院 | 园艺学院 | 2016/12/21 |
55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元宝枫产业化发展研究中心 | 林学院 | 2018/5/4 |
56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 | 学校 | 2018/12/29 |
57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反刍动物遗传与进化研究中心 | 动科学院 | 2019/6/18 |
58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秦岭野生动物生物学研究中心 | 动科学院 | 2020/11/30 |
59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用菌中心 | 水保所 | 2020/11/30 |
60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草药研究与利用中心 | 化药学院 | 2020/11/30 |
61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用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心 | 经管学院 | 2020/12/7 |
62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秦岭研究院 | 学校 | 2021/1/30 |
63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居环境研究院 | 园林学院 | 2022/9/23 |
科研成果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建校以来,学校累计获得各类科技成果6000余项,获奖成果1800余项。培育出了世界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小麦品种“碧蚂1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远缘杂交小麦良种“小偃6号”,以及我国自主培育和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苹果品种“秦冠”等重要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3000亿元。合校以来,学校牢记服务旱区可持续发展的国家使命,始终站在助推西部大开发、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前沿,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4项,主持完成省部级一等奖99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78件。研究的黄土高原苹果优质高效绿色生产的系列关键技术,支撑引领黄土高原成为世界公认、全国最大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构建的土壤侵蚀调控技术体系,攻克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这一世界难题,助推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移400公里,为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序号 | 年度 | 获奖项目名称 | 奖励类别 | 等级 | 第一完成人 |
---|---|---|---|---|---|
1 | 1999 | 黑松林水库泥沙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夏迈定 |
2 | 2001 | 西瓜一代杂种育种方法的创新及“西农8号”新品种选育和成果转化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王鸣 |
3 | 2001 | 安塞丘陵沟壑区提高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系统总体功能的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卢宗凡 |
4 | 2003 | 优质、多抗、丰产秦白系列大白菜品种的选育及推广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柯桂兰 |
5 | 2004 | 半干旱地区作物对有限水分高效利用的原理与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山仑 |
6 | 2005 | 西北地区农业高效用水技术与示范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吴普特 |
7 | 2006 | 杀虫活性物质苦皮藤素的发现与应用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吴文君 |
8 | 2006 | 西北地区农业高效用水原理与技术研究及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康绍忠 |
9 | 2008 | 黄土高原水蚀动力过程及调控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李占斌 |
10 | 2010 | 小麦赤霉病致病机理与防控关键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康振生 |
11 | 2011 | 黄土高原旱地氮磷养分高效利用理论与实践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李生秀 |
12 | 2013 | 黄土区土壤-植物系统水动力学与调控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奖 | 二等 | 邵明安 |
13 | 2016 | 良种牛羊高效克隆技术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二等 | 张涌 |
14 | 2016 | 中国葡萄酒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李华 |
15 | 2018 | 苹果树腐烂病致灾机理及其防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黄丽丽 |
16 | 2019 | 优质早熟抗寒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西农979的选育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序号 | 年度 | 获奖项目 | 奖励类别 | 等级 | 几完成人 | 学校排名 |
---|---|---|---|---|---|---|
1 | 1999 | 小偃麦亚远源杂交育种方法及获得的Ag型抗性小麦品种(系)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三等 | 薛秀庄(2) | 第二 |
2 | 1999 | 棉属种间杂交育种体系的建立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三等 | 梁理民(8) | 第四 |
3 | 1999 | 繁6及其衍生系小麦抗条锈性变异及对策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康振生(3) | 第二 |
4 | 2001 | 北方旱农区域治理与综合发展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王立祥(2) | 第二 |
5 | 2002 | 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育种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张荣琦(2) | 第二 |
6 | 2003 | 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一等 | 学院集体 | 第六 |
7 | 2004 | 优质强筋早熟多抗高产广适性小麦新品种郑麦9023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一等 | 王新中(9) | 第二 |
8 | 2005 | 滴灌灌水器集雨迷宫流道动力特性的抗堵设备及一体化开发方法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二等 | 吴普特(3) | 第三 |
9 | 2005 | 主要作物硫钙营养特性、机制与肥料高效施用技术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高义民(9) | 第七 |
10 | 2006 | 重大外来侵入性害虫-美国白蛾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谢恩魁(4) | 第五 |
11 | 2008 | 北方防护林经营理论、技术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宋西德(8) | 第五 |
12 | 2008 | 协调作物高产和环境保护的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王新中(14) | 第五 |
13 | 2009 | 中国北方冬小麦抗旱节水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利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谢惠民(2) | 第二 |
14 | 2011 | 玉米高产高效生产理论及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薛吉全(3) | 第三 |
15 | 2012 | 高坝泄洪消能防护和雾化安全技术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梁宗祥(4) | 第二 |
16 | 2012 | 中国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一等 | 康振生(2) | 第二 |
17 | 2012 | 苹果矮化砧木新品种选育与应用及砧木铁高效机理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韩明玉(4) | 第四 |
18 | 2013 | 干旱内陆河流域考虑生态的水资源配置理论与调控技术及其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粟晓玲(3) | 第二 |
19 | 2013 | 北京鸭新品种培育与养殖技术研究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刘小林(3) | 第三 |
20 | 2013 | 南阳牛种质创新与夏南牛新品种培育及其产业化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陈宏(3) | 第三 |
21 | 2013 | 旱作农业关键技术与集成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贾志宽(4) | 第四 |
22 | 2014 | 小麦种质资源重要育种性状的评价与创新利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吉万全(4) | 第四 |
23 | 2015 | 主要粮食产区农田土壤有机质演变与提升综合技术及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杨学云(6) | 第五 |
24 | 2015 | 西部干旱半干旱煤矿区土地复垦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冯浩(9) | 第六 |
25 | 2015 | 以桂枝茯苓胶囊为示范的中成药功效相关质量控制体系创立及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王永华(5) | 第五 |
26 | 2017 | 干坚果贮藏与加工保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令博(10) | 第四 |
27 | 2018 | 月季等主要切花高质高效栽培与运销保鲜关键技术及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张延龙(7) | 第六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图书馆馆藏纸质资源总量达到270.9万册,其中中外文图书共214.5万册,中外文期刊合订本33.8万册,学位论文等资料共计22.6万册。我馆可使用的数据库总量为125个,包含中外文图书数据库、中外文期刊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等多种类型的电子资源。包括中文电子刊14442种,外文电子刊8356种,中文电子图书1800797种,外文电子图书190168种,电子版学位论文9633190册。
学术期刊
学报照片
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北植物学报》《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昆虫分类学报》《麦类作物学报》《西北林学院学报》《西北农业学报》《陕西农业科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北方蚕业》《陕西林业科技》《家畜生态学报》《动物医学进展》《畜牧兽医杂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36年正式创刊,曾用刊名《西北农学院学报》、《西北农业大学学报》。是全国综合性农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农林类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被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CAB Abstract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俄罗斯文摘杂志(P*AJ)、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等中国国内外多家权威数据军和文摘期刊固定转载和收录。主要设有农业科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植物保护、资源环境科学、林业科学、生命科学、园艺科学、食品科学等栏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2001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的学术刊物。2014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设有“三农”问题研究、经济与管理学研究、旅游业发展研究、哲学、政治、法学、社会学、语言文学研究、西部大开发研究,历史学、中外文化研究等栏目。是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7-2018)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2017年版)》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
学校标识
校徽
校旗
DNA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学校因小麦而知名,两条螺旋向上并排的遗传物质DNA链,构成闻名于世的小麦,体现了学校(种植业和养殖业)农业的特点,表达由教学和科研院所合并组建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传承农业文明的重任,肩负解决广大民众赖以生存的粮食问题的历史使命。
图案构成也是成排向上的树木,代表林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学校教书育人的办学思想。
上下翻动的水波,是多向调节水资源的水利。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追求完美品德的写照。
一颗金装包裹的绿色种子是在校学生的形象。金色年华的学生,明天就是绿色世界的主人。
校徽
精神文化
校训
诚 朴 勇 毅
诚:诚实不欺,讲求信誉,以诚为本,为人为学,诚心正义,诚信待人。
朴:纯朴、朴实、朴素。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对故土、对现实的一种积极情怀,一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态度。
校训
毅:毅力、坚韧、坚毅,意为具有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与意志,做到无坚而不摧、无往而不胜、不为暂时的失败所屈服,是成就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诚朴勇毅”四字校训,以“诚”字起首并以之为核心,又结合我校“农”的特色,同时有追求科学、追求真理、向往光明、健康向上的精神。
校歌
作词:黎琦、王军道 作曲:赵季平 | |
走过风雨,拥抱阳光, 我们的校旗在古老周原飘扬。 看霞染渭水,听凤鸣高岗, 教稼圣地培育英才栋梁, 啊!勤奋学习,自信自强, 用知识丰满飞翔的翅膀。 啊!健全体魄,坚定信仰, 理想之舟从这里扬帆从这里启航。 走过风雨,拥抱阳光, 我们的校旗在古老周原飘扬。 看霞染渭水,听凤鸣高岗, 教稼圣地培育英才栋梁, 啊!西部开发,科教奠基, 天降大任我们承当。 啊!继往开来,跨越梦想, 托起中国农业明天的太阳。 |
|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黄思光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吴普特 |
党委常务副书记 | 邬小撑 |
党委副书记 | 闫祖书、 庄世宏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陈红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马建华、陈玉林、郑英宁、韦革宏、房玉林 |
副校长 | 罗军、刘天军 |
党委常委 | 黄思光、吴普特、邬小撑、陈红、闫祖书、庄世宏、孙马、李筱英 |
参考资料: |
职 务 | 姓 名 | 任职时间 |
党委书记 | 孙武学 | 1999.9-2003.8 |
党委书记 | 张光强 | 2003.8-2013.5 |
党委书记 | 梁桂 | 2013.5-2015.8 |
党委书记 | 2015.11-2022.12 | |
校长 | 陈宗兴(兼) | 1999.9-2003.8 |
校长 | 孙武学 | 2003.8-2011.1 |
校长 | 孙其信 | 2011.1-2017.7 |
校长 | 吴普特 | 2017.12- |
职 务 | 姓 名 | 任职时间 |
总支书记 | 梁得柱 | 1950.10 |
总支书记 | 陈吾愚 | 1954.12 |
党委第一书记 | 陈吾愚 | 1956.8-1960.4 |
书 记 | 赵国卿 | 1958.7-1960.4 |
书 记 | 陈吾愚 | 1961.9-1964.9 |
代理书记 | 康迪 | 1965.7-1966 |
军宣队书记 | 张益增 | 1972.3 |
书 记 | 刘敬修 | 1975.3 |
书 记 | 白纪年(兼) | 1979.3 |
书记 (未到职) | 刘程九 | 1980.11-1981.6 |
代理书记 | 刘 宏 | 1981.11 |
书 记 | 刘 宏 | 1982.12 |
书 记 | 关联芳 | 1985.7 |
书 记 | 刘光华 | 1991.12-1999.9 |
校 长 | 于右任 | 1934-1935 |
校 长 | 辛树帜 | 1936.7-1938 |
院 长 | 辛树帜 | 1938-1939 |
院 长 | 周伯敏 | 1939-1944 |
院 长 | 邹树文 | 1944-1945 |
院 长 | 田培林 | 1945.9-1945.12 |
院 长 | 章文才 | 1945-1947 |
院 长 | 唐得源 | 1947.3 |
院 长 | 王 纲 | 1949.5 |
院 长 | 邵敬勋 | 1949.6 |
院 长 | 李赋都 | 1949.8 |
院 长 | 辛树帜 | 1950.4 |
革委会主任 | 吴景洲 | 1967.7 |
革委会主任 | 崔 健 | 1970.10 |
革委会主任 | 张益增 | 1972.2 |
革委会主任 | 刘敬修 | 1975.3 |
院 长 | 康 迪 | 1979.3 |
院 长 | 万建中 | 1982.1 |
院 长 | 张 岳 | 1985.6 |
校 长 | 张 岳 | 1985.10 |
校 长 | 荆家海 | 1991.11 |
校 长 | 1996.1 | |
副校长 主持工作 | 李 靖 | 1999.1-1999.10 |
姓名 | 职务 |
---|---|
韩俊 | 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1989年5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西北农业大学(现更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经济系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李振声 |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先后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十二、十三大代表,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2006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周尧 | 昆虫分类学家、教授,圣马利诺共和国国际科学院院士 |
山仑 | 旱地农业生理生态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
李振岐 | 字兴周,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
于天仁 | 土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赵洪璋 | 小麦育种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
朱显谟 |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学部),中国著名的土壤和土地整治专家,国际土壤学会会员 |
盛彤笙 | 中国著名的兽医学家、微生物学家和兽医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
侯光炯 | 上海市金山县人,土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曾任国立西北农学院教授 |
涂治 | 字策三,湖北黄陂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农业科学家、植物病理学家、教育家 |
林容 |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植物学家、植物分类学家,中国植物学学科的先驱者之一,中国菌物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曾任原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国立西北农学院教授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共党员。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名誉院长,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所名誉所长,国际刊物《工程优化》编委,国际结构安全与可靠性协会委员,曾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学科组成员 | |
李佩成 | 中国科学院院士。1956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农田水利系并留校任教。曾留学前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攻读博士学位 |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九三学社中央科学文化委员会委员。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陕西分院副院长。1959年当选陕西省科协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 |
魏江春 | 地衣真菌学家,1955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韩俊 | 现任安徽省委书记 |
康绍忠 | 院士。现任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农业水土工程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年出生,湖南桃源人,1982年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获学士学位,1985年、1990年在西北农业大学分别获硕士、博士学位,曾担任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 |
窦忠英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陈存根 |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 |
陈宗兴 | 曾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
刘于鹤 | 原林业部副部长、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 |
贾生华 | 现任浙江大学社科部副主任,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企业投资研究所所长,兼任广宇集团、华庭股份、佳力科技、宁波方太等公司的独立董事或顾问 |
王如珍 | 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长 |
张宝文 |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原主席 |
白纪年 | 原陕西省委书记、原西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
周光宏 | 南京农业大学校长 |
高宜新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
邓理 | 陕西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郑小明 | 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陕西省副省长,现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 |
朱静芝 | 现任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农工党十六届中央副主席、陕西省委会主委 |
石学友 | 陕西省政协原副主席 |
张生朝 | 陕西省政协副主席 |
陈里 | 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三农问题专家,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
楼梦麟 | 同济大学教授,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土木工程系主任 |
张建民 |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土木水利学院院长。从事土动力学及岩土抗震工程领域的教研工作 |
徐世烺 | 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工程专家,浙江大学教授,主要从事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和材料研究工作。德国洪堡奖励基金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张福锁 | 植物营养学家。1982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土壤农业化学系。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邵明安 | 土壤物理学家。1985年在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现合并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硕士学位,1996年在IOWA州立大学获博士学位。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康振生 | 1982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植物保护系,1984年获西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西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张涌 | 家畜胚胎生物工程专家。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许为钢 | 小麦育种专家。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侯水生 | 1983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西北农学院),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戴征社 | 现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榆林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
魏增军 | 政协陕西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副主席、党组成员,省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兼) |
喻树迅 | 棉花遗传育种专家。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文引学 | 现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 |
梁桂 | 江西省委常委、省政府党组副书记,副省长。 曾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 |
孙其信 |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曾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 |
常智杰 | 清华大学医学院长聘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
武文罡 | 陕西省安康市委书记 |
黄思光 | 2020年11月任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省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 |
孙矿玲 | 陕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 |
王同川 | 美国W&W Group LLC 董事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事会名誉理事长、客座教授 |
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委、民盟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民盟深圳市委会主委,深圳市红十字会会长 | |
任燕顺 | 甘肃省民政厅厅长 |
张柱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
杜太生 |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 |
廖允成 | 山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
邢小军 | 耶鲁大学基因编辑中心共同主任 |
郭姜宁 | 科技日报副总编辑(正局),高级记者 |
蒋平安 | 现任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常委、民革新疆区委会主委、新疆农业大学校长 |
杨忠歧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国务院参事 |
史清华 |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系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
刘振伟 |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唐俊昌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书记 |
郑宗林 | 陕西省汉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
曾福生 | 现任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
陈东宝 |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医学院产科与妇科学系担任教授 |
邵俊明 |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大数据研究中心教授。德国洪堡学者 |
武彬 | 美国亚利桑那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实验室主任。被授予“美国杰出胚胎学家”等荣誉称号 |
彭有冬 | 现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
柳万生 |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动物科学系教授 |
陈国宏 | 现任扬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
陈志伟 | 创建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 并担任首任所长, 现为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终身教授 |
张兴平 |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副院长,二级研究员,国家人才计划特聘专家 |
周瑞 | 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卓越学者 |
吴普特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
李记明 | 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
马珊珊 | 1979年5月出生,2022年7月任天津市南开区委书记 |
党双忍 | 现任陕西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
樊少华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研究生导师 |
程方民 | 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谭东岳 | 2015年通过“未来领袖”计划加入碧桂园,碧桂园鲁南区域总裁 |
方晓峰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助理教授/研究员 |
柏浪涛 | 清华大学刑法学博士,德国波恩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法考辅导专家,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刑法学副教授 |
马述忠 |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中国数字贸易研究院院长 |
梁彧祺 | 牛津大学社会学系博士 |
韩雅婷 | 牛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 |
王鑫杰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剑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 研究员 |
冷畅俭 | 山东农业大学校长 |
吕卫东 | 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王忠明 | 湖南省汇湘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
范雪梅 | 茅台葡萄酒总经理 |
李记明 | 张裕葡萄酒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 |
姚新建 | 泸州老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 |
朱财斌 | 天津市西青区委书记 |
赵敏娟 | 西安财经大学校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员会副主委 |
徐明岗 | 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农田土壤培肥及退化土壤改良专家 |
路明 | 1992年11月当选为民建中央副主席。1997年3月—2000年3月任农业部副部长。1994年5月—1997年5月、2000年3月—2007年12月任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2002年当选为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 |
万建中 | 曾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陕西省第四届政协常委,陕西省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韩学文 | 现任桂林市人民政府市委常委,副市长 |
石红艳 | 现任广西玉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 |
杨宇 | 云南省临沧市行政学院院长 |
张立勇 |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院长 |
郭社荣 | 陕西省民政厅原厅长 |
史高领 |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
张永利 | 原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兼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 |
李仲为 | 陕西省委高等教育工作委员会原书记 |
成升魁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党委书记 |
张民义 | 宝鸡市政协原主席 |
资料来源: |
时间 | 奖项名称 |
---|---|
2017年9月 | 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
2021年12月9日 | 葡萄酒现代产业学院入选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公示名单 |
2022年2月 | 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
2022年3月 | 入选陕西省2021年度“双百工程”先进单位拟表彰名单 |
2022年4月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果树病害病原生物学及综合防控科研团队荣获第20届“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 |
资料来源: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