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 编辑

山西省辖地级市

大同市大同市

大同市,古称云中、平城、云州 ,别称中国煤都。山西省辖地级市 ,Ⅱ型大城市 ,山西省第二大城市 ,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和重要的综合能基地 。截至2022年,全市下辖4个区、6个县,总面积14176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310.0万人,城镇人口228.5万人,城镇化率73.7% 。

大同市是中部地区重点城市 、省域副中心城市 ,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9°54′~40°44′,东经112°06′~114°33′。 大同市地处华北地区、晋北大同盆地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黄土高原东北,是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蒙之咽喉要道,北隔长城与内蒙古乌兰察布接壤 ,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

大同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九大古都之一 ,曾是代国南都、北魏首都,辽、金、元初陪都,境内古迹众多,包括云冈石窟、大同古城 、北岳恒山 、大同长城 、华严寺、善化寺、悬空寺、九龙壁等,是国家文物局支持建设的“博物馆之城” 、中国首批13个较大的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国家物流枢纽 、国家重点旅游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雕塑之都、中国刀削面之乡 、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国际美食之都 、中国黄花之都 。

大同市还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神府、准格尔新兴能源区与京津唐工业区的中点,素有“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

2023年,大同市生产总值完成1871.5亿元,同比增长5.1%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大同市

外文名:Datong

别名:云中,平城,云州,凤凰城

行政区划代码:140200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山西省

地理位置:晋冀蒙交界处,大同盆地中心

面积:14176 km²

下辖地区:4个市辖区、6个县

政府驻地:平城区兴云街2799号

电话区号:(+86)0352

邮政编码:037000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310.02 万(2022年)

著名景点:云冈石窟、大同古城、北岳恒山、悬空寺、大同长城、大同火山群、华严寺、善化寺、大同市博物馆、平型关

机场:大同云冈国际机场、大同南六庄机场

火车站:大同站,大同南站,阳高南站,天镇站

车牌代码:晋B

地区生产总值:1871.5 亿元(2023年)

市委书记:卢东亮

市长:张强

历史沿革

编辑

大同云冈石窟大同云冈石窟

石器时代在大同地区发现和发掘,位于阳高县古城镇许家窑村南发现人类化石。许家窑人是北京人的后裔,约在10万年前向西迁徙时,遇大同湖阻隔,在此定居。与此同时,在大同城西青磁窑、小站、左云贾家窑、广灵洗马庄等地先后发现多处旧石器遗址,计数千件打制石器制品。与此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在武州川、御河、桑干河两岸,大同高山镇、云冈南梁、镇川西村、镇川南梁、孤山、尚龙门、刘安窑、云州区吉家庄、左云县旧高山、天镇县楼子疃、广灵县惠花、云州区佛堂寺、浑源李峪等地都发现典型的新石器时代细石器和陶片,其中有打制精巧的石锥、石簇、石锛、石斧、石杵等。陶器有灰陶、红陶和彩陶,纹饰、器形、口形多种,专家认定,远在10万年前,已有人类在此劳动繁衍生息。

夏大同区域的部落称熏鬻,商时称鬼方,西周称北戎。

春秋时期,大同地区为北狄所居。北狄系指以狩猎为生的游牧部落林胡、楼烦。据《战国策·释地》载:“今山西岢岚州以北,故楼烦胡地也;大同、朔州以北,故林胡地。”大同至内蒙古河套一带,春秋时为林胡活动之地。(唐)尧帝封羲和氏子为北岳长老,其二子和叔来宅。《山海经》中古大同为古平国 。商汤封同姓于此地,代子立国。

战国时期,初为代国,后并入赵地。据《史记·赵世家》载,子晰告赵简子曰:“主君之子将克二国于北,皆子姓也。”及简子卒,毋血立,是为襄子,北登夏屋,使宰人操铜斗击杀代王,遂兴兵平代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废分封制,立郡县,全国设36郡,今大同境内为雁门郡、代郡之地。其时见于记载的城有:平城、代、善无、延陵、平舒、武周塞、新城、班氏、马邑等。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并征集民众筑长城,在今左云高山以东,云冈以西十里河谷“筑城武周塞内,以备胡。”

西汉,沿袭秦郡县制,其地仍为雁门郡、代郡之地。雁门郡属并州刺史部。沿所善无,共辖14县:善无、沃阳、繁峙、中陵、阴馆、楼烦、武州、汪陶、剧阳、崞、埒、马邑、疆阴、平城,平城为东部都尉治。代郡属幽州刺史部,治所桑干,共辖18县,在今大同境内者10县:道人、高柳、班氏、示氏、平舒、延陵、灵丘、且如、平邑、参合。

文瀛湖景区文瀛湖景区

东汉,各州置州牧,后改州牧为刺史。其地为雁门、代郡之地。雁门郡属并州刺史部,治阴馆,属县十四,今大同市境内有四县:繁峙、武州、崞、平城。代郡属幽州刺史部,治高柳,属县十一,在今大同市境内有六县:高柳、道人、班氏、示氏、北平邑、平舒。建武中,卢芳之乱,沿边八部并废,徙雁门、代郡之民于常山关、居庸关东。建武二十七年(51年),复置郡,自善无移雁门郡治阴馆,县仍属。其代郡治高柳。“建安中省云中、定襄五郡,立新兴郡于太原界,郡为一县隶之,而别置平城县于勾注陉南,往属焉。”汉末天下大乱,陉北之地弃为荒徼。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讨伐乌桓,平定代地。安集北边郡县之民,在今代县东五里置平城县,属冀州新兴郡。黄初元年(220年),复置并州,平城属并州雁门郡。无论属冀州新兴郡的平城,还是并州雁门郡的平城,均为同名异地,非今大同。

三国时,其地为乌桓、鲜卑所据。汉明帝时(58—75年)在平城建通光寺,为大同最早的佛寺。

晋时,大同北部为鲜卑族领地,南部为雁门郡地,其时郡已迁至广武,属县有:广武、崞、汪陶、平城、俊人、繁峙、原平、马邑。永嘉四年(310年),晋并州牧刘琨以拓跋猗卢有救援之功,上书晋怀帝,请封鲜卑拓跋猗卢为代公。建兴元年(313年),拓跋猗卢定盛乐为北都,修秦汉故平城为南都,平城复还故治,属代国。

北魏皇始三年(398年),北魏拓跋珪自盛乐迁都平城,改号皇帝,改元天兴,并置司州、代尹,治代都平城。徙六州二十二郡守宰、豪杰、吏民三千家于代郡。“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进行一系列大规模的首都建设。次月“诏有司正超过计划畿,制郊甸”,划定京畿范围:“东至代郡,西至善无,南及阴馆,北尽参合。西至河(黄河),南至中山隘门塞,北至五原,地方千里。”又设四方四维,置八部帅统兵镇守。

北齐天保元年(550年),东魏被北齐所代,大同为北恒州、北朔州地,属县未有大的变化。天保七年(556年),改北恒州为恒安镇(今大同),又名东州城,隶属恒州太平县,徙豪杰三千家以实之。翌年废镇,仍为北恒州。周齐之间,突厥渐强,为防御突厥、柔然、契丹,于天保三年(552年),自西河总秦戍筑长城,东至渤海200余千米。天保六年(555年),发夫180万人筑长城,自幽州夏口,西至恒州450余千米。天保七年(556年),先自西河总秦戍筑长城东至海。前后所筑东西凡1000余千米。

北周建德六年(557年),西魏为北周所代替。建德六年(577年),灭齐后,州县并废,复置恒安镇,改朔州置北朔州总管府。改太平县为云中县(此大同称云中之始)。灵丘属蔚州,为灵丘郡治。

隋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代周以后,改诸州为郡,其地为马邑郡、雁门郡之地。马邑郡治善阳,辖善阳、神武、云内、开阳。雁门郡治雁门,辖雁门、繁峙、崞县、五台、灵丘。恒安镇隶属马邑郡云内县。开皇五年(585年)置代州总管府。隋为了防御突厥侵扰,大业三年(607年)“发丁男百余万筑长城,西距榆林,东至紫河,一旬而罢”。隋大业十一年(615年)八月,杨广巡游塞北,突厥得悉,率领10万兵攻入塞内,杨广被迫退到雁门,在各地军民增援下,杨广才解围而去。第二年突厥又犯,被李渊带兵击退。

唐初,依隋实行州县制。武德四年(621年),平刘武周,复于故恒安镇置北恒州。武德六年(623年),于雁门郡之灵丘别置蔚州。武德七年(624年),北恒州废。贞观元年(627年),发天下为13道,云、蔚、朔等州属河东道。云州治云中,辖县云中。蔚州治兴唐,辖兴唐、飞狐、灵丘。朔州治善无,辖善阳、马邑。唐末,以浑源川为名,置浑源州;以雁门山、龙首山南北呼应为名,置应州。贞观十四年(640年),于故云内县置定襄县,兼云州治。龙朔三年(663年),置云中都护府。永淳元年(682年),为东突厥默啜所破,州县俱废,移百姓于朔州。开元十八年(730年),复置县,改定襄为云中县。废北恒州为东州城,复置云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云州为云中郡。乾元元年(758年),改云中郡为云州。会昌三年(843年),以云、蔚诸州为大同道,罢属河东,置都团练使,治云州。咸通十年(869年),置大同军节度。中和二年(882年),改大同节度为雁门节度。四年(884年),云州复隶河东道。唐至德以后,中原运兵刺史皆管军戎,大同防御使由云州刺史领管,辖云、蔚、朔三州。唐末云州地区成为沙陀部和吐谷浑赫连铎部争夺的主要地带。也是李克用父子发迹之地。乾符三年(876年),大同军节度使李国昌子克用为云中守捉使,杀防御使,据州以闻。僖宗赦克用,以国昌为大同军防御使,不受命。广明元年(880年),李琢攻国昌,国昌兵败,与克用奔北地。共巢入京师,诏发代北军,寻赦国昌,使讨赋,克用率三万五千骑而南,收京师功第一,国昌封陇西郡王。国昌卒,克用取云州。唐末封建割据,云州陷入长期战争中,后李克用子李存勖灭梁,是为唐庄宗。

五代,其地为后唐所占,区划未有大的变动。云中县为云州治,隶属河东道。李克用与契丹耶律阿保机相会于云州东城,易袍马为兄弟,因取“怀想仁人”之义,改名怀仁县;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年),析蔚州兴唐县设置广陵县(今广灵县)。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复以云州为大同军节度。清泰三年(936年),叛将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拜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借契丹兵灭后唐,称帝,国号晋。以契丹有助援之功,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云中判官司峦“闭门不受契丹命”,修整器械,昼夜守城,坚持了半年之久,“峦求援晋,晋主召峦南归”,云州陷落。至此,大同先后被契丹、女真、蒙古统治长达433年,使中原汉族统治从此失去北方屏藩。

华严寺(辽代)华严寺(辽代)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辽进占云州。初为大同军节度。重熙十三年(1044年),改云州为西京,设西京道大同府。重熙十七年(1048年),析云中,置大同县,为辽之陪都。辽西京道所辖:大同府,治所大同。统2州7县:弘州、德州、大同县、云中、天成、长青、奉义、怀仁、怀安县。蔚州,治蔚州,统灵仙、定安、飞狐、灵丘、广陵。应州,治金城,统金城、浑源、河阳。朔州,治善阳,统善阳、武州、宁远、马邑、神武。

宋,为路、州、县三级制,全国设15路。宣和五年(1123年),预置云中府路,治云中府,统云中及武、应、朔、蔚、奉圣、归化、儒、妫等8州与云州合称“山后九州”。为宋金联盟攻辽的预置版图。后金失约,除武、应、朔、蔚诸州于宣和五年(1123年),一度归宋,旋为金人所取外,西京仅在雍熙三年(986年),云州观察使杨业攻占云州3个月外,再未进入宋之版图。《读史方舆纪要》指出,“石晋归其地于契丹,宋不能复有,遂基靖康之衅。女真之亡辽,蒙古之亡金,皆先下大同,燕京不能复固矣。”

辽保大二年(1122年),金完颜宗翰攻占大同府,仍以大同为西京,改西京道为西京路,府治、县治未变。西京路辖2府、7节镇、8刺郡、39县,9镇。金皇统元年(1141年),以西京路隶属元帅府,旧置兵马都部署司。天德二年(1150年),改置西京路总管府,后更置留守司。置转运使及中都西京路提刑司。大同府辖大同、云中、宣宁、怀安、天成、白登、怀仁7县。省奉义县为镇,入大同。保大二年(1122年),金攻打西京时“天兵一鼓,都城四陷,殿阁楼观,俄而灰之”,辽未以来,再罹烽烬,楼阁飞为埃坌,殿堂聚为瓦砾,栋宇所仅存者,十不三四”。金攻占大同后,为医治战争创伤,大兴土木,修城修寺,规模宏大。经过修整加固的大同城池,南门改称奉天,东门改称宣仁,西门改称阜成。对云冈石窟进行整修,“委烟火司差夫三千人改拔河道”,南移,以防水浸石佛。重建云冈十寺,“重修灵岩大阁九楹,门楼四所……凡三十楹……又创石垣五百余步”,此次修寺历时三年半,重修华严寺、大普恩寺。天会十五年(1137年),诏建太祖庙于西京。金大定五年(1165年),在西京营建宫室,有保安殿、御容殿及西京宫苑。并设阁门使,掌管礼仪祭祀。还设有西京宫苑使。辽、金时陪都西京再度兴盛于北方,成为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交往的中转站,联系各民族的纽带,大同再度辉煌。

元初大同仍称西京。太祖七年(1212年),置警巡院。至元二年(1265年),省云中县入大同。元划为省、路、府(州)县四级制,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西京道大同府为大同路,隶属中书省河东山西道宣慰使司,管辖一领事八州。一领事是录事司,设在大同。属县有大同、白登、宣宁、平地、怀仁五县。八州为弘、浑源、应、朔、武、丰、东胜、云内。上都路管辖今大同和河北部分地区。顺宁府治所蔚州,领灵仙、飞狐、定安、灵丘,广灵。元改天城为天城县,隶属宣德府。后隶属兴和路。大德四年(1300年),在西京黄花岭立屯田。大德六年(1302年),立万户府。

明洪武二年(1369年),左副将军常遇春攻取大同。明行政区划为省、府、州、县四级制,洪武七年(1374年),改大同路为大同府,隶属山西行中书省。洪武九年(1376年),改为承宣布政使司。大同府治大同县,辖浑源、应、朔、蔚四州,大同、怀仁、马邑、山阴、广灵、灵丘、广昌七县。宣宁县并入大同县。明军事上实行卫所制,洪武四年(1371年),置大同都卫沼白关城。洪武八年(1375年),改为山西行都指挥使司。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徙治大同。初领卫二十六,管辖范围:东至北京的居庸关;西起黄河转弯处的偏关,东西延绵千余千米,南北亦有数百千米。其范围之大,实属九边之首。后领卫十四,有大同前卫、后卫、左卫、阳和、天成、威远、平鲁、云川、玉林、镇鲁、高山、宣德、东胜。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置公守冀北道,驻大同,嘉靖中移驻朔州。永乐六年(1408年),置巡抚都御史。永乐七年(1409年),置大同镇,设镇守总兵官,为镇之最高指挥官。成化七年(1471年),设巡抚。正德八年(1513年),设总制,辖13卫所,823堡寨,307座墩台。大同分4道,辖9路,驻军最多时达135778员,战马51654匹。时有“大同士马甲天下”之称。

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廷派恭顺侯吴惟华攻大同,姜瓖将驻大同李自成农民军将领张天琳等杀死,投降清军。清大同府治大同县,初因明治,领州四县七,隶属山西布政司,后改为山西省。顺治五年(1648年),姜瓖降而复叛。次年,多尔衮亲自督战围城达9个多月,城破后,清军对大同进行了最野蛮的屠城,除献姜瓖人头的杨振威等23人及其家属外,其他所有官司吏兵民尽行杀戮,并将大同城墙拆去5尺。大同变成一座荒城,大同废,不立官,府移治阳和卫,名阳和府。大同县移治怀仁县西安堡。直到顺治九年(1652年),府县才复还故址,从附近移民逐渐复兴。顺治十三年(1656年),裁宣大总督,置山西总督,驻大同。康熙四年(1665年),裁总督,并入雁门道。雍正四年(1726年),于右玉林卫置朔平府并废除明代卫所,改天镇卫为天镇县,阳高卫为阳高县,左云川卫为左云县,右玉林卫为右玉县,平虏卫为平鲁县。大同府治所大同县,辖浑源、应州、大同、怀仁、山阴、阳高、天镇、广灵、灵丘二州七县和丰镇厅。清末大同县辖580村,城东194村,城南177村,城西91村,城北118村。朔平府治所右玉县,辖右玉、左云、平鲁、朔州、马邑。

民国元年(1912年),大同废府留县,大同县属北路道观察使。民国二年(1913年),5月置雁门道,治大同,辖雁北13县、忻县地区13县,共26县。后晋北镇守使在大同驻扎。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后,大同为县,直属山西省,县辖5个行政区,9街585村。

抗日战争时期,大同地区行政区划为三种。日伪行政区划: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13日上午,日本关东军侵占大同城,10月15日成立伪“晋北自治政府”,隶属伪“蒙疆联合委员会”,统辖雁北13县;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9月,改为伪“晋北政厅”,隶属伪“蒙古联合自治政府”;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又改为伪“大同省公署”,隶属伪“蒙古自治邦政府”。大同县划为2街、22个联合村。

国民党行政区划: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至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2月,为山西省每一个行政区和第二行政区。第一行政区治所五台,属县十攻,在大同地区有灵丘、广灵、浑源、应县、山阴、怀仁、大同、阳高、天镇9县。第二行政区治所岢岚,属县十三,在大同地区的有朔县,平鲁、左云、右玉4县。

共产党领导下的行政区划:东雁北: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底,属晋东北十八县政治主任公署,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改为晋东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2月,成立第二专员公署,属县有灵丘、繁峙、广灵、浑源、应山县。归晋察冀北岳区管辖。西雁北(大同以西):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冬属晋西北根据地,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建立晋西北民主政权。民国三十年(1941年)8月,属晋西北行政公署,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1月,改为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归晋绥边区管辖。

大同之夜大同之夜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大同被国民党阎锡山政府所统治,恢复事变前原县建制,仍属山西省,辖5个区,86个治村。成立卫戍司令部和城防司令部,建立雁北“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大同领导组”,管辖雁北各县,分第十、十一两个专署。第十区辖大同、怀仁、阳高、天镇、浑源、广灵、灵丘7县;第十一区辖右玉、山阴、应县、左云、平鲁、偏关6县。行政督察员兼保安司令。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军政分家,改为“山西省政府大同行政公署”,大同县辖4区、30街、70治村。“雁北专员公署”、“雁北城防司令部”驻在大同城内。到1948年雁北13县政府流亡大同,大同城内集中了国民党行政组织机关22个、党务机关7个、特务机关11个。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改东雁北二专署为第五专署,属县有灵丘、繁峙、浑源、应县、代县、山阴、大同、阳高、怀仁。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5月,第五专署改为冀晋区第一专署,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月,撤销晋绥边区,西雁北划为晋西北区,设置晋西北行政公署雁北分署。

1949年5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大同,成立大同市 。

1954年,经第一次城市建设工作会议确立,大同市为全国8座重要工业建设的新工业城市之一 。

1982年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大同市被列为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

1984年12月15日,国务院公布中国首批较大的市,大同市被列为首批13个较大的市之一 。

2024年5月24日下午,国家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烈宏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峰会主论坛上发布了承担数据标注基地建设任务的城市名单,大同市在名单内。

大同城墙大同城墙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大同市2018年之前的行政区划大同市2018年之前的行政区划

1949年5月1日,大同和平解放,析大同城、郊置大同市,隶属察哈尔省,大同市分5个区。

1949年10月,东、西雁北合并,划归察哈尔省,设雁北专署,属县有:灵丘、广灵、浑源、应县、山阴、大同、怀仁、朔县、平鲁、右玉、左云。

1952年12月,大同市辖一、二、三区和口泉矿区。

1954年7月,大同县与怀仁县合并为大仁县。

1958年6月,大同市隶属雁北专区。1959年1月23日雁北与忻县合并为晋北专区,大同市隶属晋北专区。雁北合并为6个县:阳高、浑源、灵丘、左云、山阴、朔县。

1961年7月24日,晋北专区撤销,大同市复归雁北专区领导,辖城区、口泉区、古城区、怀仁区。同年11月复归山西省直辖。

1962年,雁北又恢复13个县的设置。

1964年11月,撤销古城区、怀仁区,恢复大同县、怀仁县。市辖两区、两县。

1965年7月,将大同、怀仁二县划归雁北专区。

1966年2月,将城区、口泉区所辖农业区划出,成立郊区,大同市辖三个区。

1970年4月,大同市划归雁北领导,9月建立矿区,10月成立南郊区、北郊区和口泉镇。

1971年,北郊区改为新荣区 。

1972年3月,复为省辖市,辖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4个区,17个街道,287个居民委员会,22个乡,5个镇,252个生产大队,1125个生产队,351个自然村。

1989年1月,朔州市成立,雁北管辖的平鲁、朔县、山阴划归朔州市。

1993年7月10日,雁北地区撤销,地市合并,怀仁、应县、右玉三县划归朔州市,将天镇、阳高、广灵、灵丘、浑源、左云、大同7县划规大同市,实行市管县。大同市辖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4区7县 。

2018年2月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大同市城区、南郊区、矿区,设立大同市平城区、云冈区,同意将南郊区古店镇划归新荣区管辖,同意撤销大同县、设立大同市云州区,区划变更后大同市辖4市辖区6县 。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底,大同市下辖4个市辖区、6个县,66个乡、33个镇、40个街道 。

大同市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

面积(k㎡)

政府驻地

邮政编码

街道

社区

行政村

大同市

14056

平城区

037008

40

33

66

358

1823

平城区

238.95

迎宾西街30号

037000

12

0

3

141

49

云冈区

737.81

口泉乡

037003

28

2

4

138

93

新荣区

1091.27

新荣镇

037002

0

2

6

5

112

云州区

1478

西坪镇

037300

0

3

7

12

128

阳高县

1594.5

龙泉镇

038100

0

7

5

15

197

天镇县

1718

玉泉镇

038200

0

5

7

16

172

广灵县

1283

壶泉镇

037500

0

2

7

9

129

灵丘县

2732

武灵镇

034400

0

3

9

13

186

浑源县

1968

永安镇

037400

0

6

12

11

213

左云县

1294

云兴镇

037100

0

3

6

7

145

区划名称

下辖地区

平城区

古城街道、新旺街道、马军营街道、白登山街道、文瀛湖街道、水泊寺街道、小南头街道、永泰街道、清远街道、武定街道、鹿苑街道、振华街道、迎宾街道、新华街道、卧虎湾街道、御河街道、开源街道、大庆路街道

云冈区

新胜街道、新平旺街道、新泉路街道、民胜街道、口泉街道、平泉路街道、和顺街道、和瑞街道、平盛路街道、清泉街街道、西花园街道、老平旺街道、新文街道、和旺街道、玉龙街道、云武街道、云燕街道、玉泉街道、平德街道、平喜街道、平源街道;高山镇、云冈镇;口泉乡、西韩岭乡、平旺乡、鸦儿崖乡

新荣区

新荣镇、古店镇、花园屯镇、破鲁堡乡、郭家窑乡、西村乡、堡子湾乡

云州区

西坪镇、倍加造镇、周士庄镇、吉家庄乡、峰峪乡、杜庄乡、党留庄乡、聚乐乡、许堡乡

阳高县

龙泉镇、王官屯镇、大白登镇、罗文皂镇、古城镇、东小村镇、友宰镇、长城乡、北徐屯乡、下深井乡、狮子屯乡、鳌石乡

天镇县

玉泉镇、谷前堡镇、米薪关镇、逯家湾镇、新平堡镇、卅里铺乡、贾家屯乡、赵家沟乡、马家皂乡、南高崖乡、张西河乡

广灵县

壶泉镇、南村镇、加斗镇、作疃镇、梁庄镇、一斗泉乡、蕉山乡、宜兴乡

灵丘县

武灵镇、东河南镇、上寨镇、落水河乡、赵北乡、独峪乡、下关乡、白崖台乡、石家乡、红石塄乡、柳科乡

浑源县

永安镇、西坊城镇、蔡村镇、青磁窑镇、沙圪坨镇、王庄堡镇、东坊城乡、裴村乡、驼峰乡、西留村乡、下韩村乡、南榆林乡、吴城乡、大仁庄乡、千佛岭乡、官儿乡

左云县

鹊儿山镇、云兴镇、店湾镇、管家堡乡、张家场乡、三屯乡、马道头乡、小京庄乡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东经112°34′——114°33′,北纬39°03′——40°44′。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的兴和县、丰镇市、城县毗邻,西、南与本省朔州市的右玉县、怀仁市、应县及忻州市的繁峙县相连,东与河北省张家口市的怀安县、阳原县、蔚县及保定市的涞源县、阜平县接,公路里程距北京约330千米、太原约290千米、呼和浩特约300千米。大同市总面积14176平方千米 ,市区面积2080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49.68平方千米(2020年) 。

大同市政府

地形地貌

大同市卫星图高清版大图大同市卫星图高清版大图

大同市处于华北地台的山西台背斜与阴山隆起的交接部位。北为北口隆地,西南为大同──静乐凹陷,东南为桑干河新断陷。该区域在多期的地壳构造变动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构造形迹,尤其以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最为明显,新构造运动相当发育、地震活动也较为频繁。东部为著名的世界地质奇观大同火山群,与云南腾冲构成南北两大火山群。

大同市地形图高清版大图大同市地形图高清版大图

在地貌构成上,大同的山地面积为278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3.4%;丘陵面积为1177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56.6%;平川面积为626平方千米,仅占总面积的30%。其中,山地、丘陵主要集中于西、北及东北部地区,而平川区位于东南部。这就构成了大同市西北高、东南低,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主要特征。

大同市地理环境处于南下阴山、东来燕山、北上吕梁山、太行山北方四大山脉的交叉通道,是大雁为首的中部鸟类南迁通道。西北部山脉属阴山山脉和吕梁山脉,主要有白登山、双山、二朗山、云门山、采凉山等;东南部山脉属太行山脉,主要有恒山、太白山、六棱山等。全市一般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最高处为阳高县境内六棱山黄羊尖(海拔2420米),最低处为灵丘县境内花塔村冉河出口处(海拔558米)。桑干河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全市,形成了周围高、中间低、两山夹一川的槽型盆地。

气候

大同市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四季鲜明。

春季气温回升很快,平均气温6.5~9.1℃,总是乍暖还寒,多大风,降雨较少,平均降水量仅为56.1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4.6%。

夏季气候温和,平均气温在19~21.8℃之间,雨水集中,平均降水量为246.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4.3%。

秋季来临后气温逐渐下降,平均气温在5.8~8.4℃之间,平均降水量为72.96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9%。

冬季较春夏秋三季漫长,长达四个多月,盛行西北风,日短天寒。平均气温在-12.8~-6.3℃之间,最冷月为1月份,平均气温是-11.3℃。平均降水量为8.06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1%。

大同市气候干寒多风,温差较大,年均气温6.4℃,一月零下11.8℃。最低温度零下29.2℃,七月平均气温21.9℃,年降水量400至500毫米,初霜期为九月下旬,无霜期125天左右。

水文

大同市境内主要河流有御河、十里河、口泉河、淤泥河。雨季河水暴涨,平时水量极少,但仍然给北京供水,较大水库有册田水库、赵家窑水库、石家寨水库(文瀛湖)。平城区和云冈区水源相对充足,山区部分乡村饮水困难。除桑干河外,境内主要河流还有属海河水系的御河、南洋河、壶流河、唐河和属黄河水系的苍头河。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大同市的水资源总量为1.42亿平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11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9%左右,水资源十分贫乏。用水状况为:工业与生活用水占80%,农业用水占20%。虽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67.5%,但年缺水量仍为2000多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

煤炭

大同市境内含煤面积632平方千米,累计探明储量376亿吨。大同市坐落在大同煤田的东北部,其煤炭资源属于地质概念的“大同煤田”的一部分。大同市含煤地层为侏罗纪大同组,石炭系太原组、山西组。侏罗纪大同组含煤面积全市达540平方千米,保有储量58.7亿吨,累计探明储量65.5亿吨,现代大规模开采的主要是这一部分。石炭系煤累计探明储量为117亿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同累计为国家贡献优质动力煤30多亿吨,在20世纪80年代大同即与德国的鲁尔、苏联的顿巴斯并称“世界三大煤都” 。

石墨

石墨埋藏于前古生代的集宁群地层中,属沉积变质型,山西省唯此,分布在大同市区北部的宏赐堡、六亩地两处。它们属于同一成矿带,总探明储量石墨矿石5162.3万吨,内含石墨224.7万吨。其中,宏赐堡表内保有储量石墨矿石3913.3万吨,内含石墨163万吨,平均含碳量3%-4%,高则超过10%。六亩地表内保有储量石墨矿石1248.4万吨,内含石墨61.7万吨,平均含碳量4.9%。它们均为富矿型。

岩石

大同新复建的城墙大同新复建的城墙

水泥石灰岩主要产于上寒武系的海相地层中,总储量为21517.6万吨,主要分布于七峰山矿区与狼儿沟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已大规模开采。熔剂石灰岩储存于中、上寒武统地层中,属层状海相沉积矿床,累计探明储量7019.2万吨,分布于口泉西部地区。熔剂白云岩主要产于下奥陶统地层中,层位稳定,规模大,质量好,多为二级品,埋藏浅,地质条件简单,极利于露天开采,累计探明储量5353万吨。高岭岩储存于石炭二迭纪的煤系地层之中,与煤共生。大同市的高岭岩储量大、层位稳定、杂质少,是陶瓷生产的优质添加原料。现代,勘探程度很低,只作为煤矿的伴生矿来开采。玄武岩产于晚第三系地层之中,探明储量为17424.35万立方米,其中孤山区有644.3万立方米,寺儿梁区有16780万立方米 。

植物资源

大同市属于干草原的植被类型,大量的禾本科、豆科草类是发展畜牧业的优质牧草,麻黄、甘草等野生药材植物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山区还生长着许多可供观赏的野生花卉植物,如石竹、山丹、飞燕草、野菊、紫菀、唐松草、黄刺玫等。大量分布着的胡颓子科野生灌木枣沙棘,不仅是沙荒造林的先锋灌木,而且在其桔黄色小珍珠似的果实中含有250种天然化合物。大同市的森林主要集中在东北部的采凉山区、恒山山区、云冈国家森林公园及东南太行山北部边缘,其它地区也有零散分布,均为人工森林,但大同市仍是一个少林地区 。

动物资源

大同市陆栖脊椎动物约有一百多种,其中鸟类约70种,兽类约24种。数量较多、经济价值较大的有黄鼬、草兔等;数量较少、经济价值较大的有石貂、狼、狐狸、狗獾等;数量较多但个体经济价值不大的有石鸡、野鸽、麻雀和各种野鼠;具有开发利用前途而尚未被重视的动物有鼢鼠及多种鸡禽、鸟类等 。

人口

编辑

截至2022年,大同市常住人口为31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28.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73.7%,比上年末提高0.3个百分点。全年全市出生人口1.9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0‰;死亡人口2.3万人,死亡率为7.4‰;自然增长率为-1.4‰ 。

大同市常住人口(2017年~2022年)变化大同市常住人口(2017年~2022年)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

政治

编辑
领导名单

职务

姓名

市委书记

卢东亮

市委副书记、政府市长

张强

人大常委会主任

谷明

政协主席

姚鸿波

市委常委、政府副市长

任希杰

政府副市长

翟永清、孟维君、张晋伟、温旭斌、高新文、宋志燕、李东升

政府秘书长

孟德昌

大同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市监委代理主任

张文伟

领导信息截至2024年7月

经济

编辑

综述

2022年,大同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842.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3亿元,增长3.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第二产业增加值827.5亿元,增长3.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9%;第三产业增加值907.7亿元,增长3.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9447元,按2022年平均汇率计算为8838美元。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6.7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税收收入130.4亿元,比上年增长10.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1.2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用于民生的支出317.3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9.1%。在民生支出中,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0.6%;节能环保支出下降18.5%;城乡社区支出增长18.9%;住房保障支出下降27.1% 。

大同市地区生产总值(2017年~2022年)变化大同市地区生产总值(2017年~2022年)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

第一产业

2017-202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2017-202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2022年,大同市农作物种植面积332.7千公顷,比上年增加4.1千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81.1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9千公顷。全市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8.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0千公顷;蔬菜面积24.5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1千公顷;饲草作物种植面积3.9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1千公顷。全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27.4万吨,比上年增加1.9万吨。全年谷物产量117.8万吨,比上年增加3.9万吨。其中,玉米产量99.3万吨,比上年增加5.2万吨。全年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44.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完成28.9万亩。全年全市猪牛羊禽肉产量14.0万吨,比上年增长5.4%。其中,猪肉产量9.9万吨,增长4.3%;牛肉产量1.5万吨,增长1.5%;羊肉产量1.9万吨,增长8.9%;禽肉产量0.7万吨,增长22.0%。禽蛋产量6.5万吨,增长3.0%。牛奶产量36.4万吨,增长9.8%。年末生猪存栏76.5万头,比上年末增长9.8%;全年生猪出栏126.5万头,比上年增长4.9%。全年全市机械耕地面积281.0千公顷,机械播种面积230.2千公顷,机械收获面积152.8千公顷。全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不包括农用运输车动力)128.0万千瓦 。

第二产业

2022年,大同市全部工业增加值742.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0.1%,股份制企业增长3.5%,地方企业增长6.3%,私营企业增长16.3%。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4.3%,制造业增长9.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6%。分煤与非煤看,煤炭工业增加值增长4.6%,非煤工业增加值增长7.3% 。

2022年,大同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644.6亿元,比上年增长2.5%;实现利润总额91.6亿元,增长90.0%;实现利税总额234.0亿元,增长40.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4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5%。全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85.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3%。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52.0亿元,比上年下降9.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92.6万平方米,下降20.7%;房屋竣工面积303.6万平方米,下降40.8% 。

第三产业

2022年,大同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5.3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民间投资497.8亿元,增长3.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58.3亿元,增长28.4%;第二产业投资215.7亿元,下降2.1%;第三产业投资501.3亿元,增长7.5%。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5.3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民间投资497.8亿元,增长3.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58.3亿元,增长28.4%;第二产业投资215.7亿元,下降2.1%;第三产业投资501.3亿元,增长7.5%。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5.3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民间投资497.8亿元,增长3.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58.3亿元,增长28.4%;第二产业投资215.7亿元,下降2.1%;第三产业投资501.3亿元,增长7.5% 。

2022年,大同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7.7亿元,比上年下降0.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08.2亿元,下降0.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9.5亿元,下降1.0%。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692.3亿元,下降0.4%;餐饮收入额65.4亿元,下降0.9%。全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10.1亿元,比上年增长5.3%。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中,粮油食品类增长14.4%;日用品类下降1.8%;烟酒类增长11.6%;汽车类增长1.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1.5%;中西药品类增长22.3% 。

2022年,大同市海关进出口总额51.8亿元,比上年下降25.6%。其中,出口额36.1亿元,下降21.8%;进口额15.7亿元,下降33.0%。全年全市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家。实际利用外资634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5% 。

交通运输

编辑

公路

大同市是晋北的门户,也是沟通华北与西北省份的桥梁和枢纽,有大运、大塘、大准、大张等10多条公路干线通向全国各地。大同市内有4个长途客运站,分别为大同汽车客运东站、长途客运北站、新平旺客运站以及新南客运站。大同汽车客运东站位于平城区御河东岸北环路北,客运线路覆盖京、津、冀等14个省市区 ;长途客运北站位于火车站西200米处,主要是运营发往太原、朔州等省内长途汽车;新平旺客运站位于矿务局百货大楼南100米,主要是发往山西省内县镇以及北京等地的长途汽车;新南客运站位于新建南路699号(大同二电厂北侧),主要运营发往太原、朔州、北京等地的长途汽车。

国道

108国道

109国道

208国道

209国道

高速公路

宣大高速公路

大运高速公路

得大高速公路

大同绕城高速公路

铁路

京包铁路、同蒲铁路、大秦线、大准铁路等线路以及云冈支线、口泉支线等均在大同交汇,大西客运专线和大张客运专线于2019年12月30日全线开通运营 。另外,在京包线设有大同北站,主要办理列车的交会、越行作业。在大同二电厂运煤线设有二电厂站,共有到发线2股,其它站线4股,主要办理二电厂运煤专列的到发和卸车作业 。

简介

图片

大同站

大同站位于京包线中段,每日有多趟列车开往太原、北京、杭州、包头、沈阳等国内大中城市,是京包线、北同蒲线、云岗支线交会点,是贯通华北、西北物资交流和晋煤外运的枢纽站,技术性质为区域性编组站,业务性质为客货运站,等级为特等站。大同站分为东场和西场,东场担负着京包、同蒲、大秦、口泉、云岗各方向旅客列车的到发作业和京包上下行货物列车的中转作业以及丰台西~包头西间技术直达列车的增减轴作业。

大同站大同站

大同南站

大同南站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是山西省重要的铁路枢纽,作为大张高铁的始发站,建成后为2022年冬季奥运会服务, 建设意义重大;大同高铁南站为线上候车室,上进下出型客站,共设置4个站台9条线路,设450*15*1.25m基本站台1座,450*11.5*1.25m岛式中间站台3座。9条线路,其中正线2条,到发线7条。本工程由站房、站台雨棚、旅客地道和物流通道组成。车站总建筑面66151㎡,其中站房面积39990㎡,站台雨棚面积20617㎡,旅客出站通道面积2727㎡,物流通道面积2817㎡ 。

大同南站大同南站

航空

大同旧南关机场为抗战前阎锡山晋军设立经历晋军机场、日军机场、国民党军机场及新中国第一大同市机场。

大同机场大同机场

大同东王庄机场为世界著名滑翔机比赛场地。

大同(怀仁)机场为军用机场,曾作为大同民航机场。

大同云冈国际机场(Datong Yungang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DAT,ICAO:ZBDT) ,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倍加造镇北南环东路,西距大同市中心15.5千米,为4C级国际支线机场、临时航空口岸机场。截至2022年,大同云冈国际机场共有2座航站楼,其中T1(国际)航站楼面积6328.2平方米,T2(国内)航站楼面积10854平方米;站坪面积37950平方米,设7个机位,其中C类机位6个,B类机位1个;跑道长3000米,45米,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9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700吨的使用需求 。2019年11月8日,大同云冈国际机场航空口岸对外开放获国务院批复,2021年内先后通过市级和省级验收。 2023年6月6日,大同云冈国际机场航空口岸对外开放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大同云冈国际机场正式具备国际航运功能,国内外航司可在大同云冈国际机场开通定期国际航线。

市内交通

公交

截至2022年,大同市有运营车辆1246台,运营线路69条,线路总长度达1132.5公里,年客运量达2.2亿人次。主要担负着大同市平城区、云冈区、新荣区、云州区的公共交通客运任务,同时承担着社会福利(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军人免费乘车等)和完成政府指令性的任务 。其中2011年1月8日开行的601路(公交二公司——大同火车站)是大同市第一条快速公交线路。

出租

截至2022年,大同市有10个出租车公司4625辆出租车,日间起程价8元/3公里,日间基本单价1.6元/公里;夜间起程价8.6元/3公里,夜间基本单价1.8元/公里;营运中停车等待计时,累计5分钟以1公里计价;单程空贴为10公里以上基本租价加收50%;夜间时间为21:00—5:00。

轨道交通

2016年12月13日,大同市城乡规划局组织编制了《大同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形成了远期和远景两个年限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远期线网由3条线路组成,线网总规模约为71公里,由三条线路组成。其中1号线作为东西骨干线连接了口泉、老城、御东三大片区以及机场枢纽,支持三区一体化发展。2号线服务御东南北发展轴、老城北部片区,并衔接大同南站高铁枢纽,3号线主要服务老城南北发展轴,缓解老城区拥堵。远景线网由4条线组成,在进一步完善3条骨干线基础上,增加远景控制线4号线服务中心城东西主轴,总规模约为116公里。2023年04月20日,大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前期)进入山西省2023年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名单 。

大同市城市轨道交通远景线网规划图大同市城市轨道交通远景线网规划图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大同县知县龙璜在原平城书院创办大同官立高等小学堂,这是大同县第一所高等小学校。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知府刘瀛在停办的云中书院处筹办大同府中学堂,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正式开学,是大同最早的中学教育。民国成立后,城乡设立了很多初等小学堂。民国元年(1912年),大同县育婴堂附设的幼稚园是大同最早的幼儿园。民国二年(1913年)学校由省接管后改为山西省立第三中学校,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称山西省立大同中学校。民国七年(1918年)大同县知县冯延铸下令取缔私塾,强令男女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并设立女子国民学校。民国十五年至民国十七年(1926至1928年)因战祸和天灾,教育衰败。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山西省立第五女子师范学校改制,易名“山西省立大同女子初级中学校”。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大同沦陷后教员四散奔逃,学校停办。抗战胜利后阎锡山政府忙于内战,无暇顾及教育,仅恢复了少数国民学校。大同沦陷后省立大同中学校校园被日军用作陆军医院,女中被用做伤兵疗养处,两校设备尽毁。抗战胜利后两校恢复,女校又改制为大同女子师范学校。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大同天主教会创办中学校,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省教育厅备案后定名为私立大同育英中学校。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国民党晋北党务办事处建立中正初级中学,同年宁武中学在大同建校并招生,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怀仁中学逃亡到大同办学。

截至2022年,大同市有普通、职业高等学校4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3所,普通高中46所,普通初中97所,普通小学274所,特殊教育6所,学前教育539所 。

指 标

学校数(所)

招生数(人)

在校生(人)

毕业生(人)

普通、职业高等学校

4

18208

52838

20013

中等职业教育

33

8750

23404

6012

普通高中

46

19221

56117

18331

普通初中

97

30620

92462

31074

普通小学校

274

25114

177004

31559

特殊教育学校

6

86

614

65

学前教育

539

16114

67209

24269

大同高校列表

高校名称

院校类型

包含学院/系/部

专业数量

山西大同大学

本科

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计算机与网络工程学院(大数据学院)、商学院(对外经贸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政法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医学部(中医学院,医学院,护理学院)、建筑与测绘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文学学院、外语学院、体育学院、煤炭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新闻学院、云冈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

72

山西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大专

无人机系、通用航空维修系、航空机务与运输系、人工智能系

13

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大专

采矿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煤化工系、建筑工程系、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等

28

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大专

中文系、外语系、数学系、教育技术系、自然科学部、艺术系、体育工作部、社会科学部、教育系等

9

大同互联网职业技术学院(筹)

大专

软件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5

科学技术

2022年,大同市专利授权量1692件。其中,发明专利177件。全市有效发明专利累计达1229件。商标注册3142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14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13家 。

邮电通讯

2022年,大同市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0.6亿元,比上年下降15.9%。全市邮政局所147个,邮路总长度10693公里。订销报纸4683.5万份,订销杂志136.7万份,国内函件26.1万件。快递业务量5044.9万件。电信业务总量29.6亿元,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381.9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6.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75.5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21.1部/百人。在移动电话用户中,4G用户达到216.2万户,5G用户达到131.2万户。全市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19.0万户,比上年增长12.6% 。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大同市有文化艺术馆11个,文艺表演团队106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25个,档案馆12个。全市共有广播电视台11个,微波站13座,有线电视网11个。广播人口覆盖率99%,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13万户 。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大同市有体育馆11个。全市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在世界游泳锦标赛女子一米板跳水获得金牌,在国际射击(步手枪)世锦赛上获得男子气手枪团体金牌,在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中夺得抓举金牌。在省运会资格赛上,全市获得35金、36银、30铜、总分900分,金牌、团体总分双第一名的成绩。全年全市承办了10项省级比赛、5项市级比赛。全年组织举办了大同市第三届运动会,第五届未来之星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持续开展大同冰雪节、环古长城健步走、古长城公路自行车和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大赛等赛事 。

2023年8月8日,山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将在大同举办。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大同市有卫生机构(含诊所、村卫生室)3010个,床位19580张。其中,医院101个;卫生院13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3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个;妇幼保健院4个。年末,全市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278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917人;注册护士9743人 。

大同市主要医院

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

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

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

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

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

大同市第六人民医院

山西大同大学附属医院

国药同煤总医院

中部战区空军医院

(原三二二医院)

大同市中医院

平城区人民医院

平城区中医院

社会保障

2022年,大同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0.9万人。其中,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0.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0.6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69.1万人。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7.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91.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1.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4.6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3.9万人 。

城市建设

2020年4月27日,国务院同意在大同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

2023年2月3日,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召集省直有关部门和委机关有关处室召开座谈会,扎实推动太原、大同两市高质量发展,唱好太原、大同“双城记” 。

2023年7月26日,在太原举行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提出,支持大同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发挥对接京津冀的桥头堡作用,更好承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溢出效应。

历史文化

编辑

方言

大同人文地图大同人文地图

大同方言属于晋语。就全部晋语来说,按当前普遍认同的说法,大同方言属于大同包头片(主要分布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中部);就山西境内的晋语来说,大同方言属于以大同为中心的云中片。大同方言主要包括的大同市平城区、云冈区、云州区、天镇、阳高、左云、右玉、山阴、怀仁等区域。浑源、灵丘方言列入山西方言五台片,广灵方言属河北语系,列入北方官话区。

民俗

生旺火:大同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因此,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每逢春节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等到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们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通常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

游八仙:游八仙是大同特有的一项民俗活动,始于明朝,每年的正月初八当地百姓家都会扶老携幼,聚集在寺庙和道观里,祈求来年的健康和平安。有着“游八仙,去百病“的说法。在大同市街头,滚滚人流遍布大街小巷,市民走出家门感受春节期间的欢乐。市区内的华严寺和圆通寺内,上香拜佛祈求一年平安的市民络绎不绝地出出进进,将寺院挤得水泄不通。

节庆

大同文化艺术节

节庆

时间

简介

大同春节文化庙会

每年正月

庙会汇集秧歌、二人台、锣鼓、川剧等多种艺术表演,展出剪纸、泥塑、刺绣、凉粉等多类民间或地方工艺品及特色小吃。

大同云冈文化艺术节

每年八月

以展示中国传统宗教文化以及优美的塞外风光为主。旅游节包括晋北景点展示、文体盛事表演、城市交往、旅游观光揽胜推介、大同旅游项目招商等活动。

九龙壁九龙壁

龙壁龙壁

龙壁龙壁

五龙壁五龙壁

九龙壁九龙壁

九龙壁九龙壁

九龙壁九龙壁

九龙壁九龙壁

九龙壁九龙壁

三龙壁三龙壁

三龙壁三龙壁

三龙壁三龙壁

五龙壁五龙壁

五龙壁五龙壁

五龙壁五龙壁

五龙壁五龙壁

工艺

大同铜器

大同铜器历史悠久,久负盛名。历史上有“五台山上拜佛,大同城内买铜”之说。大同铜器已有25大系列,235个品种,458个花色,主要有铜火锅、酒具、宫廷餐具、铜牌匾等。大同铜器不仅在国内各地受欢迎,而且还畅销于日本、马来西亚、德国以及港澳地区。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大同时,曾以大同铜火锅相赠。

广灵剪纸

广灵剪纸作为中国民间剪纸三大流派之一,以其生动的构图、传神的表现力、细腻的刀法、考究的用料与染色、精细的包装制作工艺,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在中国剪纸中占有重要地位。2009年,广灵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部分申报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风景名胜

编辑

大同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大同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的美誉,特别是以云冈石窟、北魏悬空寺为代表的北魏文化;以华严寺、善化寺、观音堂、觉山寺塔、圆觉寺塔为代表的辽金文化;以边塞长城、兵堡、九龙壁、明代大同府城为代表的明清文化,构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可以概括为平城文化、边塞文化和佛教文化。

大同市主要景点

简介

图片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景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冈石窟是世界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是中国最大规模的石窟群,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460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现存的云岗石窟群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石窟内的佛龛,象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镶嵌在云冈半腰。

云冈石窟露天大佛云冈石窟露天大佛

大同古城

大同古城地处平城区中部,是大同市历经中国朝代更迭与历史演变的见证者和承载者,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文化旅游资源,也是大同向外界展示的重要窗口。现存大同城墙为明洪武五年(公元 1372 年),大将军徐达奉命依辽、金、元旧城基础增筑新城,略呈方形,东西长 1.8 公里,南北长 1.82 公里,周长 7.24 公里,占地 3.28 平方公里。2008 年,大同市全面实施历史文化复兴与古城保护工程。修复文物保护单位 11 处,修缮历史建筑 7 处,重建历史地标建筑 3 处,修复传统院落 108 处,新修道路 18 条,使得大同古城重现当年雄姿与风采。截止到2019年4月1日,大同古城范围内拥有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133 处,历史建筑近 50 处 。城墙高大雄伟,坚固险峻,布防严密,各种防御设施齐备,自成一体,是我国古代军事建筑史上颇具特色的重镇名城。由于它在北部边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多次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一直享有“巍然重镇”,“北方锁钥”之誉。

大同古城大同古城

北岳恒山

北岳恒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景区。恒山又称北岳,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是中国地理标志,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距大同市市区62千米。其中,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主峰天峰岭在浑源县城南,海拔2016.8米,被称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天下第二山”。

北岳恒山北岳恒山

悬空寺

悬空寺又名玄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国家4A级景区。恒山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历代都对悬空寺作过修缮,是中国古代建筑精华的体现。悬空寺共有殿阁四十间,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出奇。寺内有铜、铁、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壮观”二字,是唐代诗仙李白的墨宝。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赞誉为“天下巨观”。

悬空寺悬空寺

大同三皇墓

大同三皇墓在大同城南十五里王家庄。据《一统志舆地记山西通志》记载:三皇本纪以太皋、女娲、炎帝为三皇,葬于此。清朝诗人李养本游览三皇墓,赋诗名曰“三皇墓”: 浩劫还余尺土封,云车羽驾问荒踪。 鸿蒙顿辟三才位,浑噩从开万古胸。 白草黄沙埋断瓦,孤村寒树背高塘。 图经指点传疑处,落日烟霏咽暮钟。

大同三皇墓大同三皇墓

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大同市大西街,因佛教华严宗而得名,寺内有辽代的薄伽教藏殿和金代的大雄宝殿以及诸多彩塑,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严寺历史上曾分为上、下寺两处独立的寺院,现已并为一处。

华严寺

大同火山群

大同火山群国家级地质公园位于大同市东28公里处云州区境内,是大同火山断陷盆地第四纪(距今80-20万年)岩浆活动及其火山地貌的总称。现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大同火山群国家级地质公园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处发育在黄土高原上的火山群,也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板内裂谷系火山群,是我国著名的六大火山群之一,是死火山。总面积129.8平方公里。由火山群、桑干河、秋林峪3个景区组成。火山群园区是火山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因火山锥分布最为密集、最具代表性,形态保存完好,最为出名,因此被誉为“东亚大陆稀有的自然遗产”和“火山地质博物馆”,早在1952年北京大学就在此建立了科普教学基地。

大同火山群大同火山群

各类遗址和景区

华严寺

善化寺

平型关战役遗址

平城遗址

许家窑人遗址

九龙壁

大同关帝庙

观音堂

法华寺

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

方山永固陵

万里长城大同段

觉山寺塔

古城遗址

山西省立第三中学旧址

悬空寺

浑源永安寺

浑源文庙

律吕神祠

栗毓美墓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

曲回寺石像冢

沙梁坡墓群

禅房寺塔

天镇慈云寺

广灵水神堂

阳高云林寺

古城堡墓群

吴官屯石窟

李峪彩陶文化和青铜器遗址

鼓楼

大同府文庙

高山遗址

青磁窑遗址

许从赟墓

吉家庄遗址

盘山石窟

赵武灵王

古城墓群

千福山汉墓群

洗马庄汉墓群

浑源文庙

恒山建筑群

界庄遗址

古磁窑窑址

麻庄汉墓群

兴国寺

大同古城墙

云冈南梁遗址

罗家湾遗址

北魏鹿苑

大同天主堂

帝君庙

高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代藩九王坟

宁静

宜宁县城遗址

扬州窑石径幢

鲁班窑石窟

雁塔

浑源千佛岭

赵承绶旧居

唐河大峡谷

守口堡长城

白登之战遗址

许堡古堡

大同土林

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

吕家大院

李二口长城景区

广灵壶流河湿地

灵丘城头会有机社区

灵丘县车河有机社区

曲回寺石像冢

-

地方特产

编辑
地方特产

分类

详细

大同地区的主要特产

大同烧麦、小米、大同黄花、大同羊杂、浑源凉粉、莜面、大同刀削面、阳高杏脯、苦荞茶、画眉驴肉等

地方名吃

大同刀削面、羊杂、过油肉、兔头、黄金大饼、扒肉条(又叫小烧肉) 、油炸糕、大同铜火锅、凤临阁烧麦、凤趴窝 、莜面、广灵豆腐干、浑源凉粉、阳高杏脯等;食材药材有大同黄花、恒山黄芪等;工艺品有大同煤雕、云冈绢人、广灵剪纸 等。

著名人物

编辑
大同著名人物

类别

人员列表

古代帝王

拓跋嗣(明元帝)

拓跋焘(太武帝)

拓跋余(敬寿帝)

拓跋濬(文成帝)

拓跋弘(献文帝)

拓跋宏(孝文帝)

拓跋晃(景穆帝)

文臣武将

李存孝

毕士安

栗毓美

李殿林

史德威

刘良佐

曹文诏

任举

苏保衡

苏京

折从阮

曹变蛟

许丛赟

孙公亮

李瑾

其他历史人物

娄昭

佘太君

-

-

古代文艺家

孙威

李溥光

刘撝

刘从益

刘祁

鲁胜

雷渊

仁人志士

张登峰

高鼎臣

左才

范鳌

郭蕴璋

魏绰

郭北宸

政坛人物

王岐山

王君

李毅中

牛俊雁

柳荫

许茂

吕日周

雷健坤

曹征

-

-

-

导演

曹保平

王三才

菅浩栋

高山

艺人

张亚东

阿宝

蒋羽熙

孟瑶

李琦

柴京云

柴京海

田童

作家

唐朝

曹乃谦

李得春

侯建臣

刘向莲(笔名陈年)

王占斌

王祥夫

阎雪君

钟声扬

-

-

-

运动员

丁浩

张云

张益梵

-

艺术家

郭工

张霭堂

徐乃彪

赵美玲

白卜旦

杜鹃

-

-

对外交流

编辑

国家

城市

时间

日本

大牟田市

1981年10月16日

英国

贝利市

2003年8月6日

柬埔寨

暹粒市

2021年4月29日

参考资料:

荣誉称号

编辑
大同市主要荣誉称号

荣誉

时间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

1982年2月

中国九大古都之一

2010年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2013年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国家旅游名片

-

中国雕塑之都

-

中国黄花之乡

-

中国煤都

-

中国特色魅力城市

-

国家园林城市

-

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

-

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旅游名城

2014年4月

美丽山水城市

2017年

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017年

中国城市品牌排名第81位

2018年6月

最具潜力避暑旅游城市

2018年7月

中国刀削面之乡

2018年8月

《中国国家旅游》最佳全域旅游目的地

2018年

2019年中国地级市百强第90名

2019年

2019年中国康养城市排行榜50强第44位

2019年

全国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

2019年8月

中国美丽城市

2019年12月

山西省节水型城市

2019年

2020中国避暑名城

2020年

省级文明城市

2020年7月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2020年10月

“万里茶道”城市联盟城市之一

2020年12月

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2021年

中国地级市百强品牌城市第98位

2021年

全国围棋之乡

2021年4月

国家文物局支持建设的“博物馆之城”

2021年5月

山西省第一批省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市

2021年6月

山西美食之都

2021年

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建设名单

2022年

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2022年4月

文旅康养城市联盟

2022年9月

现代流通支点城市

2022年9月

国家物流枢纽

2022年11月

千年古城

2022年12月

“千兆城市”

2023年2月

山西省双拥模范城

2023年5月

国际美食之都

2023年6月

2023避暑旅游优选地

2023年6月

2023全国地级市品牌指数第96位

2023年6月

2023中国候鸟式养老夏季栖息地适宜度指数

2023年7月

中国黄花之都

2023年7月

“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创始会员城市

2023年9月

全国第一批市级水网先导区

2023年10月

国际古城墙(堡)联盟

2023年11月

2023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目的地

2023年12月

下一篇 云州

上一篇 包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