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 编辑

江苏省扬州市代管县级市

高邮市高邮市

高邮市,江苏省辖县级市、由扬州市代管。地处江苏省中部、里下河西缘。东邻兴化市,南连江都区、邗江区、仪征市,西接天长市、金湖县,北接宝应县,总面积1963平方千米。 截至2022年,高邮市常住人口71.31万人。 截至2023年6月,高邮市下辖2个街道、10个镇、1个乡。 市人民政府驻高邮市海潮东路28号。

高邮市有2244年建城史(截至2021年)。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广陵县北境分置高邮县。1991年,撤销高邮县,设立县级高邮市。实行计划单列,仍由扬州市管理。 史称江左名区、广陵首邑,为帝尧故里、尧文化发祥地,是江淮文明、邮文化重要区域。汉,广陵县北境分置高邮县。 是世界遗产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文明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 ,有世界遗产1处、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6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

2023年,高邮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6.64亿元,可比价增长5.9%。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8030元,按2023年全年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1:7.0467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007美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0.46亿元,可比价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523.02亿元,可比价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433.16亿元,可比价增长5.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5:50.2:40.3调整为9.5:49.5:41。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高邮市

外文名:Gaoyou

别名:秦邮、盂城、珠湖、东方邮都

行政区划代码:321084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所属地区:江苏省扬州市

地理位置:江苏省中部、里下河西缘

面积:1963 km²

下辖地区:2个街道、10个镇、1个乡

政府驻地:高邮街道海潮东路28号

电话区号:0514

邮政编码:225600

气候条件: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71.31 万(2022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清水潭、神居山、龙虬庄遗址、盂城驿、镇国寺塔、文游台

火车站:高邮站、高邮北站

车牌代码:苏K

地区生产总值:1056.64 亿元(2023年)

历史沿革

编辑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高邮

高邮,属海退成陆的里下河浅洼平原。

春秋,境属邗沟地,越并吴属越。战国,楚并越属楚。秦王嬴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灭楚,属秦,筑高台,置邮亭,名秦邮。

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广陵县北境分置高邮县(治今市高邮镇),隶荆国东阳郡(治广陵县)。

三国初,地属曹魏徐州广陵郡(时治射阳县,今宝应县射阳湖镇)。黄初五年(224年)前后,县废。

晋成宁六年(280年),复置高邮县,属徐州广陵郡(时治淮阴县)。宋明帝泰豫元年(472年),析高邮等县地置临泽县,隶南究州海陵郡(今东台市时堰镇一带)。萧梁,置广邺郡,辖高邮县划设的高邮竹塘、三归三县。后更名为神农郡。临泽县仍属海陵郡(今泰州市海陵区)。

隋开皇三年(583年),竹塘、三归、临泽三县并入高邮县直属吴州(今扬州市广陵区),后属江都郡。

唐,高邮县先后属南充州、邗州、扬州、广陵郡、扬州(均为今扬州)。天宝元年(742年),划江都、六合、高邮三县部分地区置千秋县。天宝七年(748年),改称天长县。

五代十国,高邮县先后属吴都江都府、南唐江都府、后周扬州大都督府。

北宋初年,高邮县仍属扬州。开宝四年(971年),升为州级高邮军,仍置高邮县,军递属淮南路、淮南东路、淮南路、淮南道、淮南路等转运使路(道)。熙宁五年(1072年),军废,县还属扬州。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州级高邮军,军属准南路转运使司。建炎四年(1130年),高邮军升为承州,辖高邮、兴化二县。绍兴五年(1135年),承州废,置县级高邮军,改属扬州。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复建州级高邮军,仍领高邮、兴化二县。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高邮路,辖高邮、兴化二县。至元二十年(1283年),改为高邮府,辖高邮、兴化、宝应三县,属扬州路。至正十四年(1354年),张士诚在高邮建都,国号大周。元末,高邮改为散府。

明初,降府存县。洪武元年(1368年),改县为州,领兴化、宝应二县,属扬州府。洪武四年(1371年),升守御所为高邮卫。

清顺治元年(1644年),置高邮州,属扬州府,不久遂为散州。

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为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以运东地区为辖境的高邮县先后属苏中第一行政区、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华中行政办事处、扬州行政区领导:高邮澄子河以南地区曾先后属江高行政区、江都县,高邮湖西菱塘地区曾先后属天高县、甘泉县、东南县、仪扬县、仪征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隶属泰州专区。

1953年,属扬州专区。

1970年,属扬州地区。

1983年,属扬州市。

1991年,撤销高邮县,设立县级高邮市。实行计划单列,仍由扬州市管理。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1988年,撤销菱塘乡,建立菱塘回族乡。

1990年,撤销横泾乡、川青乡,建立横泾镇、川青镇。

1992年,撤销车逻乡、汉留乡,建立车逻镇、汉留镇。

1993年11月,设立省高邮经济开发区。12月,撤销临城区汉留区、三垛区、临泽区、送桥区5个区公所。

1994年,撤销甸垛乡、卸甲乡、郭集乡,建立甸垛镇、卸甲镇、郭集镇。

1995年,撤销天山乡,建立天山镇。

1996年,撒销一沟乡、汤庄乡、沙堰乡,建立龙虬镇、汤庄镇、沙堰镇。

2000年2月,撤销伯勤乡、司徒乡,建立伯勤镇、司徒镇。5月,撤销武安乡、湖滨乡、张轩乡、东墩乡、马初乡、甸垛镇、沙堰镇、伯勤镇、龙奔乡、二沟乡、武宁乡、平胜乡、甘垛乡、周山乡、营南乡、周巷乡、川青镇等17个乡镇,新建高邮镇、龙虬镇、马棚镇、汉留镇、汤庄镇、卸甲镇、三垛镇、甘垛镇、周山镇、周巷镇、临泽镇等11个镇。

2002年,市鸭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建立。

高邮特色小吃与美食

2013年,撤销高邮镇,原高邮镇、卸甲镇黄渡、十里2个村,设立高邮街道。撤销马棚镇,原马棚镇、龙虬镇奥林、双庙、佛塔3个村,设立马棚街道。撤销八桥镇、卸甲镇,原八桥镇、卸甲镇合并,设立卸甲镇。撤销汤庄镇、汉留镇,原汤庄镇、汉留镇合并,设立汤庄镇。撤销司徒镇、三垛镇,原司徒镇、三垛镇合并,设立三垛镇。撤销横泾镇、甘垛镇,原横泾镇、甘垛镇合并,设立甘垛镇。撤销周巷镇、临泽镇,将原周巷镇、临泽镇合并,设立临泽镇。撤销郭集镇、送桥镇、天山镇,原郭集镇、送桥镇、天山镇合并,设立送桥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高邮市下辖2个街道、10个镇、1个乡:高邮街道、经济开发区(马棚街道)、龙虬镇、汤庄镇、卸甲镇、三垛镇、甘垛镇、界首镇、周山镇、临泽镇、送桥镇、城南经济新区(车逻镇)、菱塘回族乡。另有2个开发区(高邮经济开发区、高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新区(高邮城南经济新区)。 有170个村、54个社区,2749个村民小组。 市人民政府驻高邮市海潮东路28号。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高邮市位于沿江经济带的长江北岸,介于北纬32°38′~33°05′、东经119°13′~119°50′之间。东邻兴化市,南连江都区、邗江区、仪征市,西接天长市(安徽省)、金湖县,北界宝应县。市区西南经扬州市达南京市165千米,东南经无锡市、苏州市抵上海市331千米,北距北京市980千米。全境南至北50.04千米,东至西57.6千米。总面积1963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175平方千米、水域面积788平方千米,占比分别为59.9%、40.1%。至2022年底,城区面积40多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28.5平方千米。

高邮市人民政府

地质

高邮市境内地质构造位置处于高邮凹陷主体部位,并包含东荡(柘垛)、柳堡、菱塘低凹下一部分。高邮凹陷是苏北盆地南部东台凹陷内次一级构造单元,其北缘为建湖降起,南界为江都降起,西接金湖凹陷,东邻溱漳凹陷,为一近北东向的南陡北缓的箕状凹陷。其基底为古生代、中生代地层,中新生代地层为其盖层。地壳厚度约32千米。在新构造分区上,属华东平原沉降区内苏北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强烈持续沉降区。

地形地貌

高邮旅游景点

高邮市地势西南略高,东北偏低,多为水乡平原。高邮湖西南部属仪六低山丘陵尾端,多数海拔15米~20米,最高处神居山(火山熔岩)海拔49.5米;京杭大运河高邮段以东里下河浅洼平原由古潟湖淤积而成,河渠成网,良田万顷,一般海拔0.85米~4.8米,最低处海拔0.75米。

气候

高邮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寒暑显著,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常年平均气温15.3℃,无霜期220天,常年降水量1036.6毫米。主要灾害性天气为水灾、风灾、雷击灾害,偶有旱灾。

水文

高邮市水面之多,居扬州市之首。美丽富饶的高邮湖有55.3%的水域面积在高邮市境内。邵伯湖北部水域和渌洋湖东北角水域亦属高邮市。境内主要灌排、交通河流有19条,即京杭大运河高邮段、澄潼河、龙须沟、人字河、张叶沟、小泾沟、三阳河、第三沟、南澄子河、南关大沟、北澄子河、东平河、横泾河、六安河、新六安河、二里大沟、子婴河、天菱河、向阳河。径流总量约1.5亿立方米。水网密度2.83千米/平方千米。

土壤

高邮市境内土壤类型以水稻土为主,分为3个土类、8个亚类、16个土属38个土种。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高邮湖为江苏省第三大湖,属平原浅水型淡水湖泊,淮河入江水道穿湖而过。水域总面积780平方千米(水位常年保持在8.5米以上),其中在高邮境内水域面积431.5平方千米。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高邮市耕地66144.86公顷(992172.90亩),园地453.42公顷(6801.30亩)。林地3959.67公顷(59395.05亩),草地701.66公顷(10524.90亩)。湿地2129.58公顷(31943.70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1406.08公顷(321091.20亩)。交通运输用地4984.95公顷(74774.25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91741.34公顷(1376120.10亩)。

京杭大运河高邮段以东10个镇以种植水稻、小麦、棉花、油菜为主,高邮湖以西2个乡镇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其中菱塘回族乡、原天山镇分别兼种湖桑、茶叶。2019年,耕地面积7.21万公顷,人均耕地0.09公顷。

生物资源

高邮市存植物47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200多种、草本植物220多种、水生植物50多种。野生植物资源主要有柳树、刺槐树、榆树、杨树等59科、108属、177种,稀莶草、青蒿等60科、140属、200种。绿化造林树种有61科、132属、274种。其中,乔木161种,灌木99种,藤本植物14种;落叶树种162种,常绿树种112种;阔叶树种216种,针叶树种58种。水产资源有银、鲤、青、草、白、鳝鱼和蟹、虾等63种:野生动物资源有野鸡、野鸭、秧鹅、野兔、黄鼠狼等,鸟类约有12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东方白鹳、大鸨、丹顶鹤等。

矿产资源

高邮市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和品质好、储量大的泉水,已开发储量近千万吨的大中型油田有金沙油田和马头庄油田。

人口

编辑

人口数量

2022年,高邮市户籍总户数249402户(比上年减少998户),户籍总人口788627人(比上年减少7849人)。其中,城镇人口38.82万人、乡村人口40.04万人;男性391558、女性397069,男女性别比98.61。新出生人口3457人,死亡人口7257人,自然增长人口-3800人,人口出生率4.38‰、死亡率9.2‰、自然增长率-4.82‰。年末常住人口70.9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2.52万人、乡村人口28.4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9.9%,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人口密度约402人/平方千米。

民族构成

截至2022年,高邮市共有36个民族,即汉族、回族、苗族、土家族、布依族、壮族、彝族、满族、蒙古族、侗族、白族、拉祜族、仡佬族、黎族、瑶族、傣族、傈僳族、佤族、哈尼族、朝鲜族、藏族、羌族、畲族、水族、景颇族、布朗族、仫佬族、维吾尔族、土族、赫哲族、达斡尔族、纳西族、京族、普米族、珞巴族、德昂族。少数民族人口9308人,其中回族人口占76.3%。

政治

编辑

市委书记

张利

市长

田醒民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许辉

副市长

王汉东、华旦才让、周振中

领导信息截止2024年3月

经济

编辑

综述

2023年,高邮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6.64亿元,可比价增长5.9%。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8030元,按2023年全年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1:7.0467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007美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0.46亿元,可比价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523.02亿元,可比价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433.16亿元,可比价增长5.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5:50.2:40.3调整为9.5:49.5:41。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高邮市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1.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6.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4.4%。5000万元及以上重大项目投资增长23.1%。全年新增列统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192个。新开工亿元项目137个,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1个,50亿元及以上2个,10-50亿元项目9个;竣工亿元以上项目144个,其中10亿元及以上项目13个。实施计划总投资137.1亿元的宁盐高速公路扬州高邮段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68.5亿元的新型高效光伏电池项目、计划总投资50亿元的电池片生产项目、芯片封装测试及OLED显示模组生产项目等一批重特大产业项目。

2023年,高邮市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24.20亿元,下降34.4%。其中,住宅投资18.28亿元,下降65.71%;商业营业用房投资3.84亿元,下降21.08%;其他用房投资2.08亿元,下降17.3%。全市商品房竣工面积9.24万平方米,下降76.4%。

财政收入

2023年,高邮市公共财政预算平衡情况: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3.56亿元,同比增长8.64%。实现税收收入36.30亿元,同比增长17.5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83.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1.81亿元,增长7.44%。

第一产业

高邮市共有11件农产品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商标分别是高邮鸭、高邮咸鸭蛋、界首茶干、高邮湖大闸蟹、高邮湖龙虾、高邮周巷大米、高邮湖青虾、高邮湖鳊鱼、高邮湖银鱼、高邮湖白鱼、高邮湖鲫鱼。

2023年,高邮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6.44亿元,增长4.0%。其中,农业总产值68.67亿元,增长4.6%;林业总产值1.93亿元,增长2.5%;牧业总产值19.65亿元,增长1.1%;渔业总产值74.34亿元,增长1.5%。

2023年,高邮市粮食总产84.84万吨,实现“十九连丰”。新建高标准农田3.9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8万亩,高效节水灌溉0.22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8%,特色农机化水平达76.02%,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95.78%。高标准农田、粪肥还田和秸秆离田的“三田”融合发展,三田融合规模9.33万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8.51%,完成粪肥沼液还田11.17万亩。“高邮鸭蛋”作为扬州市唯一代表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并入选2023年全国“土特产”推介目录。“高邮鸭蛋”和“红菱”牌等2个品牌进入江苏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红菱”等5个优质农产品品牌入选扬州市级品牌目录。全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07.76万人次,营收4.8亿元。推广直播带货新模式,发展农产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等新业态,全市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24.86亿元。创建10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高邮市763家规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18.64亿元,增长9.9%。产值超亿元以上企业达209家,其中超10亿元以上企业达22家。实现营业收入1216.32亿元,增长6.8%,利润总额61.37亿元,上升59.2%。营业收入利润率达5%。工业入库税收37.86亿元,增长34.6%;工业开票销售1390亿元,增长6.5%。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家。入选省级科技副总23人,获批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全市当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50.51%。

建筑业

2023年,高邮市实现建筑业企业总产值1598亿元,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455亿元,增长8.5%;实现税收收入8.44亿元。产值超10亿元企业22家,其中超百亿元4家。外埠施工产值达1065.6亿元。江苏瑞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333省道高邮东段改扩建工程获评2022至2023年度国家级公路交通优质工程奖“李春奖”、高邮市站前路建设工程项目二标段获评2023年度市政工程最高质量水平评价(市政金杯奖)。江苏某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公司承建的6个项目获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并有19个项目获省级优质工程(含参建9项)。江苏瑞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1个项目获华东地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并有29个工地被评为省文明工地。不断推进建筑业现代化,预制构件工厂投产,装配式施工面积达39万平方米。全市现有各级各类资质建筑业企业791家,其中特级总承包资质企业3家,一级总包企业15家,二级总包企业48家。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高邮市消费品市场稳健复苏。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93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限额以上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1亿元,同比增长26%。限额以上主要商品零售中,化妆品类,日用品类,金银珠宝类,粮油及食品类增势明显,同比分别增长153.7%、88.9%、66.9%、54.0%。

服务业

2023年,高邮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1%,比上年上升0.7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20.33亿元,增长14%;服务业用电量6.5亿千瓦时,增长12%,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93亿元,增长9.7%。新增服务业重点企业228家,其中批零住餐企业194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4家。

招商引资

2023年,高邮市组织专题招商拜访208批次,拜访企业、高校、协会等512家,洽谈推进项目308个。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3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20个、50亿元项目2个。新设外资企业15家,外资到账1.65亿美元,制造业外资到账占比37.75%。

对外贸易

2023年,高邮市实现进出口总额49.2亿元,同比增长0.5%,高于扬州大市4.4个百分点。全年共组织120余家企业参加2023年“江苏优品·畅行全球”线上国际展会、扬州“发现宝藏”精品好物展销节等各类线上线下展会;充分发挥商务资金引导作用,全年共上争各级惠企资金1134.37万元,惠及企业106家;联合中信保公司江苏分公司为全市95家小微企业免费办理出口信保。

电子商务

2023年,高邮市打造“四河四路”网红直播站点,建设阳沟村电商示范村,为助力乡村振兴打造新引擎。持续开展电商培训,全年共计培训13场537人次,其中乡镇普及264人次、对口帮扶培训35人次,跨境电商238人次,成功孵化200余人,为人才培养“充电续航”。开展第三届高邮市网红直播大赛,培育新型农村致富带头能人;举办年货节、双十二购物节等网络营销活动7场;组织10家电商企业组团参加长三角电商交易会;2家企业获批江苏省电商直播节优品,1家企业获批江苏省电商示范企业。

金融

2023年,高邮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179.76亿元,比年初增加163.34亿元,增长16.07%。其中,住户存款806.17亿元,比年初增加111.38亿元,增长16.03%。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43.29亿元,比年初增加193.32亿元,增长22.74%。

旅游业

2023年,高邮市累计接待游客797.84万人次,同比增长17.69%;累计接待过夜游客96.58万人次,同比增长59.61%。

交通运输

编辑

高邮市有连镇高速铁路 京沪高速公路 、233国道 、344国道 、宁盐高速公路 、盐蚌高速公路 穿过境内。

2016年,高邮市机动车保有量10.97万辆。其中,汽车7.32万辆(包含大客车608辆、小型客车6.4万辆、大型货车2657辆、小型货车4166辆、其他类型汽车1752辆),二轮、三轮和轻便摩托车3.65万柄。各类公路总里程2133.72千米。其中按照技术等级划分,高速公路44.26千米、一级公路90.31千米、二级公路305.7千米、三级公路190.82千米、四级公路1460.72千米、等外级公路41.91千米。全市公路网密度为108.7千米/百平方千米。

水运

高邮市境内有航道44条、总里程613.86千米。其中二级航道1条、41.15千米;五级航道1条、37.65千米;六级航道1条、16.7千米;七级航道8条、199.23千米;等外级航道33条、319.19千米。

公共交通

2016年,高邮市累计有各类营运线路74条,客运车辆284辆(不含公交车、出租车),1.19万客位。其中,省际营运线路20条,客运车辆28辆;市际营运线路29条,客运车辆38辆;县际营运线路13条,客运车辆32辆;县内农村公交营运线路12条,客运车辆167辆;旅游包车19辆。乡镇区间营运线路3条,班车5辆;4个乡镇开通镇村公交营运线路10条,班车12辆。境内出租车公司4家,出租车337辆。

社会事业

编辑

科学技术

2023年,高邮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之比达2.49%,首超扬州市均。全市当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6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总数351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483家;通过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1家;全年认定新招引科技型企业101家。获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7项、扬州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6项;获批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科技副总23个;获批扬州市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获批扬州市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帮助95家企业获得“高企贷”“苏科贷”等科技政策资金5.37亿元。累计组织100多家企业40多家高校院所,达成产学研签约173项。

教育事业

2023年,高邮市完成新改扩建工程项目10个,启动实施改建改造工程2个,累计开工近1万平方米,竣工交付0.4万平方米,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顺利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验收,创成省市优质园各1所,省市优质园总数增至56所(省优质园48所)。推进集团化办学,组建城北小学、文游小学教育集团,全市集团校总数增至3个。按照城区学校“1+N乡镇”模式,打造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发展联盟13个。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形式,全市参与课后服务教师3434名,受益学生近4.2万名。实小东校区被省教育厅表彰为“双减”示范校。印发《全市高中教育质量考评办法》,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育机制。2023年高考,重本达线1181人,达线率40.8%,同比增长5.8个百分点。继续执行热点优质高中70%定向指标分配制度。高邮中学获评清华大学“2022年生源中学”称号。深化“政-校-企”三方合作,高邮中专获批全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员单位,获批国家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项目2个、教育部“1+X”证书试点项目立项4个(总数增至16个),建成省优质专业2个。2023年职教高考,本科达线数蝉联扬州县市区“十二连冠”。

2023年各类教育学校数和在校生情况

指标名称

学校数(所)

在校生数(人)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中等职业教育

1

0

5780

0.3

普通高中

5

0

9469

-6.4

普通初中

21

0

13445

1.4

小学

36

-2.7

30592

5.0

幼儿园

66

-2.9

11795

20.9

高邮市驻有:扬州市职业大学 、扬州大学。

文化事业

2023年,高邮市文化馆新增高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图书馆新增1家城市书房,6家流动图书点。菱塘乡、开发区、汤庄镇、高邮镇、三垛镇、卸甲镇等乡镇均建有规格更高、面积更大、功能更丰富的文化站。各乡镇(园区)文化站还结合当地实际,打破常规,深耕品牌打造,如三垛镇的“秦观故里话七夕”艺术节等。挖掘基层文化阵地特色,对22个基层文化阵地开展针对性服务效能提升工作。持续推进公共文化云使用率,各乡镇(园区)均已入驻,常态化发布活动。成功申报第五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个、扬州市首批非遗工坊、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陈华记茶干食品厂入选扬州市首批非遗工坊。运河文创、人民公园城市书房荣获2023年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称号;水中花艺术团、卸甲镇卸甲社区朝霞艺术团入选2023年江苏省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完成扬州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扬州市星级群众文化团队等申报、打造工作,其中多个团队被评为扬州市一星群众文化团队。

国家一级图书馆:高邮市图书馆。 国家一级文化馆:高邮市文化馆。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高邮市开展优质体育资源进校园15所,实现全市中小学体育俱乐部全覆盖。参加扬州市第十四届运动会,高邮获金牌53.5枚,荣获“最佳赛区奖”等奖项。承办省青少年武术(套路)冠军赛、组队参加省级青少年体育五项赛,全年被扬州体校录取运动员13名,增挂“高邮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1所。开展室外健身器材整治专项行动,改建界首雪公园,新增健身步道5千米,获评扬州市首批好地方运动健身坊一等奖。运河东堤邮驿跑步线路获评“省最美跑步线路年度榜、网络人气奖和主题特色奖”三项大奖。承办高邮市第七届运动会开闭幕式及5个部别320个小项赛事,打造全国象棋业余邀请赛、乒乓球“百团大战”全国邀请赛、第十四届环高邮湖自行车赛等精品赛事,举办体育文化进万家、第五届乒乓球王电视大赛等市级活动30多项。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300名,各级指导员达3461名,全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余场,服务人群5000多人,完成国民体质测试3000多人、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健康筛查4000名。获评扬州市群众体育先进个人6人,发放优秀赛事奖补资金43.35万元。新增体育场地面积6.5万平米,全市人均达4.41平米。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15亿元。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高邮市序时推进市中医医院平疫结合医防楼建设,顺利完成妇幼保健院和精神病院整体搬迁,组建西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独立型”120急救站,10家村卫生室完成新(改、扩)建。深入实施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因地制宜制定了包含15个子项目的实施方案;市中医医院被认定为国家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医院,骨伤科、儿科入选省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截至目前,全市15家基层医疗机构中,8家单位建成省社区医院(占比53.3%),12家单位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占比80%),入围全省首批100家“十大功能中心”4个,累计建成省互联网医院3家、省级基层特色科室7个、市级基层特色科室38个。全年累计服务家庭2585户,服务慢病患者11135人次。

基础设施

2023年,高邮市京沪高速扩容工程顺利建成通车。开工建设宁盐高速高邮段,先后完成S352高邮段路面改造、X302下穿京沪高速工程、X252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通扬线航道整治工程,一沟大桥、捍海大桥建成通车,海潮大桥正在抓紧建设施工,京杭运河绿色航运综合整治工程高邮段顺利通过交工验收。配合高邮通用机场建设,完成军地协议签署、启动编制项目申请报告等工作。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区”工作,高质量通达率达90%,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道路60千米、桥梁60座建设改造,完成郭菱线X310改扩建,启动X252宁盐连接线前期工作,实施X303、X306、X307养护大中修工程约24千米,完成自动化检测约1500千米、检测率达80%。调整公交线路6条,开通三条快速公交线路,开通高邮至江都、高邮至宝应毗邻公交2条,建成32座智慧公交站台。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高邮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00元;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救助困难对象1794人次,救助急难家庭4户;市慈善总会筹集慈善捐助4584.84万元,慈善救助支出2643.64万元,惠及困难群体2.85万人次。保障各类救助对象约27万人次,累计发放救助资金约1.43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月标准提高至220元。通过创客服务中心购买创业培训服务,成功扶持创业2280人。新增城镇就业8300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5025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592人,全市城镇调查失业率5%以内。职工医保参保23.86万人、居民医保参保46.33万人,参保率达到98.5%以上;居民医保各级财政补助达680元,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基金支付比例达到85%和70%左右。建成2个颐养示范社区、8个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家街道养老综合体;完成900户困难老人家庭养老床位改造。公积金扩面0.7278万人,同比增长4.7%;归集住房公积金9.3亿元,同比增长4%;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3.45亿元,同比增长43.4%。

历史文化

编辑

地名由来

其地四隅洼下,城基独高,又以秦邮亭,故名高邮。

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邮市先后荣获“中国民歌之乡”“中国七夕文化之乡”称号,截至2023年3月,高邮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高邮民歌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邮董糖制作技艺、界首茶干制作技艺、卸甲肩担木偶戏、送亲奶奶、临泽高跷、高邮咸鸭蛋制作技艺、菱塘回回习俗等7个;扬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卸甲民谣、高邮八景的传说、神居山传说、临泽狮盘犼舞等8个;高邮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横泾原生态民歌、秧歌号子等27个。

高邮民歌

高邮民歌,流行于苏北里下河地区的民间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高邮民歌,最早可上溯到古代“驱傩”表演中的“散鲜花”,元明时期这种民歌样式开始成形,并得到初步发展。清代至民国时期是高邮民歌发展的高峰,清末民初高邮诗人韦柏森作有《秦邮竹枝词》百首,其中“那如田父秧歌趣,齐唱家家隔垛多”的诗句即反映了当时高邮民歌空前流行的盛况。高邮民歌多采用“间白”、“对白”及“一领众和”的传唱方式,音乐以五声音阶和加清角或变宫的六声音阶为主,常有四、五、六度的大跳,“咿呀咳子哟啊哟”之类的衬腔、衬词较多,灵巧活泼、风趣俏皮,加之变化音、装饰音和衬腔衬字的巧妙安排,听起来旋律优美,情韵十足。

2008年6月7日,江苏省高邮市申报的高邮民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界首茶干制作技艺

界首茶干制作技艺,茶干制作工序多达32道,原料是当地盛产的黄豆,经运河水浸泡后,饱满晶莹、色泽金黄。泡好的黄豆置于石磨当中,转动,奶白的豆浆从磨盘的四周汩汩溢出。然后是滤浆、烧浆、点卤、灌包压制,在工序的不同阶段,还要加入大小茴香、丁香等近十种佐料。2009年6月,界首茶干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物

清代蒲松龄称:“秦邮文物,素号名区。”

2021年,高邮市有全国、省、市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馆藏文物2000多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新石器时代龙虬庄遗址,唐镇国寺塔、平津堰遗址,明盂城驿,高邮明清里运河故道,清高邮当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有:商周时期的周邶墩遗址,天山汉墓,宋文游台,宋、明、清时期的高邮城墙及奎楼

高邮镇国寺塔

高邮镇国寺塔,始建于874年。亦称西塔,被人们誉为“南方的大雁塔”。是一座方形七层楼阁式砖塔,塔高35.36米,顶端塔刹为一青铜铸葫芦,葫芦表面刻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字。塔身全部用青砖砌建,高25米,呈平面方形。塔顶为四角攒尖式,顶端直立着二米高葫芦式紫铜塔尖,底层有南北拱门,二层到七层均有塔门,两旁建有小佛龛。三层到五层的塔门两旁砌有突出的半圆砖柱,层层之间都有叠砌砖出檐,明显地留存唐代古塔的建筑风格。 2013年5月,镇国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的京杭大运河重要组成部分)。

高邮镇国寺塔

高邮当铺

高邮当铺,位于高邮城北门外人民路西侧,开设于清代中期,是我国发现的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古代典当铺遗存。占地面积3300多平方米,原有房屋80多间,为研究清代江苏地区的典当制度及民居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见证。2001年该当铺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高邮当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邮当铺高邮当铺

高邮明清运河故道

高邮明清运河故道为世界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起高邮界首镇,南至高邮镇,全长30千米,现已无水。高邮明清大运河故道是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段河道集中反映了大运河由湖道向河道演变的动态过程,是反映大运河河湖关系的“活化石”。

高邮里运河故道高邮里运河故道

平津堰遗址

平津堰遗址即大运河镇国寺塔对岸故道西堤,原是唐元和年间宰相、淮南节度使李吉甫为调节运河水位所建的水利设施,尚存明代条石砌成的一段近百米的古石堰。该石堰也是目前淮扬运河段所发现的惟一一个古堰。2014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津堰遗址平津堰遗址

地方特产

编辑

特产

高邮咸鸭蛋

界首镇高邮湖芦苇荡湿地公园

高邮咸鸭蛋,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高邮咸鸭蛋,具有悠久的历史。清代文学家袁枚:“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味道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具有松、沙、油、细、鲜、嫩6大特点。

2002年6月24日,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高邮咸鸭蛋”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高邮湖大闸蟹

高邮湖大闸蟹,江苏省高邮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高邮湖大闸蟹有五大特征:背青,肚亮,爪金,膏红,腥气大。

2016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高邮湖大闸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龙虬罗氏沼虾

龙虬罗氏沼虾,江苏省高邮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2021年4月6日,入选农业农村部2021年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

界首茶干

界首茶干,江苏省高邮市特产,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界首茶干,形似银圆,色泽酱红,质如鸡肉,鲜美香醇。始产于明嘉靖年间,清代被列为贡品。

2015年,“界首茶干创成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美食

璧合珠联冷菜。取咸双黄鸭蛋煮熟带壳切开,蛋白似白玉凝脂,蛋黄如红橘流丹,且两黄相连,寓意吉祥。

珠湖雪浪又名“雪花豆腐”。高邮湖因有过珠光,亦称为珠湖。高邮名厨烹制的豆腐,腐块细如飞雪,盛于碗中犹如珠湖雪浪。食之只觉得鲜美、香甜、细嫩、光滑、舒适、暖胃,曾获艺术大师刘海粟题词“其乐无穷”予以褒奖。

地久天长又名“砂锅天地鸭”。以野鸭和高邮麻鸭同锅清炖而成。野鸭飞天,麻鸭在地,故名。食之清香美味,为冬令滋补佳肴。

金宝大发香酥麻鸭,油汆枣红,乳制金黄,皮酥肉嫩。筷子稍稍一拨,骨散架,肉脱骨,皮酥脆。“鸭”谐音“发”,寓意财源大发。

霞蔚凤仙以高邮湖野鸭为主料,钗烤时火光熊熊,蒸气腾腾,故名。食之,清汤润肺天然美味,骨脆肉酥野味香醇,可称筵席中难得的美馔佳肴。

雏凤迎春五香八角卤桃花双双鸟。双双鸟是高邮特有的一种小水鸟,桃花盛开、秧苗青青时节最多,也最香嫩。

金裹银装金丝鱼,又名昂刺鱼。取其腮边两片如蒜瓣状肉热炒,一面金黄,一面洁白,其嫩无比。

玉珠藏丹夹心鱼圆。鱼圆象征大的玉珠,夹心小肉圆为“丹”色。鱼中有肉味,玉珠藏美丹,其寓意从古秦邮八景之一的“鹿女丹泉”演化而出。

文游玉带是黄瓜鱼的雅号。黄瓜鱼白色透明,柔软细嫩,如玉带般晶莹。每到黄瓜开花之际便是捕食黄瓜鱼的最好时期。

三阳开泰羊肉汤,以高邮东北临泽镇的羊肉汤为佳品。寒冬腊月,喝羊肉汤犹如三春艳阳在心头,全身暖和,通体舒泰,是冬令滋补佳肴。

著名人物

编辑

汪曾祺

高步明

陈辐宽

王琦

张佳宝

华桐

沈晋

秦华孙

陈刚

王荣平

吴登云

姜恩柱

徐平羽

孙云铸

谢友柏

王绳祖

荣誉称号

编辑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县

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

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

2021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2015-2017周期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

第三批国家生态市

第六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

2022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重大市政工程领域PPP创新工作重点城市

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

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

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

中国羽绒服装制造名城

江苏省体育先进市

江苏省双拥模范城

江苏省园林城市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

江苏省粮棉生产先进县

江苏省双拥模范城

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市

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

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先进市

国家扶持的商品棉花大县

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调查优秀县级调查单位

江苏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

江苏省计划生育工作示范市

扬州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

江苏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集体

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

江苏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市

中国路灯制造基地

中国集邮之乡

江苏羽绒服装制造名城

江苏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罗氏沼虾养殖标准化示范区

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市

中国民歌之乡

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市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全国集邮文化先进城市

全国体育先进市

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林业工作站建设合格市

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

全国农村电气化市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

首批江苏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2022年12月,入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2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排名第63。

2023年5月,入选壹城智库“2023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排名第76。

2023年7月,入选2023赛迪百强县,排名第66。

2023年11月,入选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第59。

2023年12月,入选2023年稷夏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100强,排名第90。

2024年7月,入选2024赛迪百强县,排名第64。

友好城市

编辑

市(县、市、区)名

外方城市名

结好时间

国家

城市

高邮市

大洋洲

澳大利亚

南格莱片郡

1999-09-25

下一篇 射阳县

上一篇 六合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