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县 编辑

江苏省盐城市下辖县

射阳县射阳县

射阳县,隶属江苏省盐城市,位于江苏沿海中心位置,介于北纬33°31′12″—34°07′15″,东经119°55′48″—120°34′47″之间,射阳县总面积2572.72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825.02平方千米、水域面积625.94平方千米,内陆滩涂面积3.04平方千米,沿海滩涂面积118.72平方千米。射阳县坐落在北半球中纬度和欧亚大陆沿海边缘截至2018年底,射阳县辖13个镇,另辖6个乡级单位,县政府驻合德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射阳县常住人口759403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4月,射阳县建立后,相继隶属于盐阜区行政公署、盐阜分区专员公署,苏皖边区第五和第十一分区。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新体制后,隶属于江苏省盐城市人民政府。射阳县境内有G15沈海高速公路连通南北,临海高等级公路纵贯全境。世界珍禽丹顶鹤有90%在境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故射阳县又有“鹤乡”之誉。境内有息心寺、后羿文化园分别获批国家4A级、3A级景区。2018年12月,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2019年1月25日,入选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中央宣传部 财政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的通知》射阳县名列其中。2023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740.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4%。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射阳县

外文名:Sheyang County

别名:鹤乡

行政区划代码:320924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江苏省盐城市

地理位置:苏北沿海中部

面积:2572.72 km²

下辖地区:13个镇、2个经济开发区

政府驻地:合德镇幸福大道东

电话区号:0515

邮政编码:224300

气候条件:海洋性气候

著名景点:国家级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等

机场:射阳通用机场

火车站:射阳站

车牌代码:苏J

地区生产总值:740.04 亿元(2020年)

人口:90.52万人(截至2023年)

地名来历

编辑
1941年,为开辟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盐阜区行政公署决定在射阳河南的沿海地区新建一个县。第一任县长为陈克天。建县时,为县名问题产生了两种意见。根据中国人的传统,山之南为阳,河之南为阴,因新建的县地处射阳河之南,有人便建议这个县应该称为射阴县。另种意见则认为,“射阴”二字不雅,不如依河取名,就叫“射阳”。于是射阳1942年正式建县时沿用了两千多年前的古侯国,实质上就是“射阳河”的名字。人称年轻的县份,古老的邑名。

历史沿革

编辑
射阳县境大部分为明代以后逐步成陆。

兴阳广场兴阳广场

明清时,境内多为煎盐地,隶属于两淮盐运使淮安分司,清乾隆元年(1736年)改隶泰州分司。清雍正九年(1731年)以前,今射阳河北,苏北灌溉总渠以南地区,属山阳县;今射阳河以南,西潮河以北地区属盐城县。雍正九年(1731年),阜宁建县后,潮通港以北地区,归阜宁县所辖;潮通港以南地区,归盐城县所辖,但均属淮安府统管。

民国五年(1916年)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北洋政府副总统、代总统冯国璋和清末状元张謇等人,先后在境内创立29个农、盐垦公司,隶属国民政府农商部,行政上先隶属于淮扬道,后隶属于国民党江苏省政府。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属江苏省行政督察区第七区专员公署。

射阳新城夜景射阳新城夜景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隶属于江苏省第六行政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4月,射阳县建立后,相继隶属于盐阜区行政公署、盐阜分区专员公署,苏皖边区第五和第十一分区。

步行街时光隧道步行街时光隧道

1949年3月,隶属于苏中盐城地区专员公署,江苏省盐城专员公署。

1950年8月以后,先后隶属于江苏省盐城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苏北人民行政公署盐城专员公署、江苏省盐城地区革命委员会,盐城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新体制后,隶属于江苏省盐城市人民政府。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东方湿地东方湿地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4月,射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大顾庄(今阜宁县施庄东首)成立。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0月,射阳县将原有21个区撤并为辛庄、喻口、沟墩、陈坎、海河、新坍、陈洋、合德、通洋、四明、滩11个区。

美丽鹤乡美丽鹤乡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2月,冈河以西的喻口、沟墩两个区划归建阳县。

1949年3月,中共盐阜海委并入射阳县委,海委所辖的渔民、渔灶、兴灶、南坎、双洋、竹节等6个乡同时并给射阳县海滨辖地。

1949年11月14日,盐东县并入射阳县,此时,全县共辖17个区,187个乡,846个村。

1949年末,射阳县划入苏中行政公署盐城专区;

1952年,划入江苏省盐城专区;

1983年,盐城撤县设市,由省直辖,射阳县划入盐城市。

射阳看海黄海风景高清组图

1984年4月16日,陈洋、临海撤乡建镇。

1987年7月21日,射海乡更名为黄沙港乡,海洋乡更名为新洋港乡。

1989年,千秋、通洋、黄沙港、新洋港、盘湾、兴桥撤乡建镇。中路港和射阳港经济开发区改为中路港乡和射阳港乡。

1992年6月,射阳经济开发区在县城东侧启动建设。行政区划由原属合德镇的射东、合东和原属大兴乡的中联3个行政村组成。

1994年,海通、四明、阜余、海河撤乡建镇。

2000年1月25日,新洋撤乡建镇。原新洋乡人民政府更名为盐东镇人民政府。

射阳千鹤湖公园射阳千鹤湖公园

2000年5月15日,部分乡镇区划调整,即大兴乡合并到合德镇,新洋港镇、洋河乡、射阳港乡、中路港乡合并到黄沙港镇。

2001年4月20日,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各乡镇的村组进行大范围的合并调整。调整后,全县有178个村,69个居委会,占全县原村(居)委会总数的45.5%。

2001年6月13日,撤六垛乡合并到临海镇、撤鲍墩乡合并到千秋镇、撤合兴乡合并到合德镇,区划调整后全县共有19个乡镇。

2002年,耦耕撤乡建镇。

2002年,射阳经济开发区建设西区。原属合德镇的双龙、凤兴两个居委会划入开发区。

2007年8月2日,划射阳县盐东镇给盐城市亭湖区管辖;

2008年4月3日,划射阳县黄尖镇给盐城市亭湖区管辖;

2011年1月26日,合并合德镇、陈洋镇、耦耕镇,成立新合德镇;合并海河镇、阜余镇,成立新海河镇;合并四明镇、通洋镇,成立新四明镇。

2011年4月,将射阳县黄沙港镇新洋居委会、兴农村和黄沙港镇金滩公司划归盐城市亭湖区黄尖镇管辖,将射阳县射阳林场、中路港养殖场划归亭湖区管辖。

区划详情

截至2018年底,射阳县辖13个镇(镇下设 152个村民委员会、85个居民委员会)、2个经济开发区:合德镇、临海镇、千秋镇、四明镇、海河镇、海通镇、兴桥镇、新坍镇、长荡镇、盘湾镇、特庸镇、洋马镇、黄沙港镇;另设江苏射阳经济开发区、江苏射阳港经济开发区、盐城市现代高端纺织产业区。境内有省属淮海农场、临海农场、新洋农场和市属射阳盐场。 县政府驻合德镇。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射阳县位于江苏沿海中心位置 ,介于北纬33°31′12″—34°07′15″,东经119°55′48″—120°34′47″之间 。东临黄海,南抵新洋港与盐城市亭湖区接壤,西与建湖县、阜宁县毗邻,北至苏北灌溉总渠与滨海县相望。射阳县总面积2572.72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825.02平方千米、水域面积625.94平方千米,内陆滩涂面积3.04平方千米,沿海滩涂面积118.72平方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62.5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73.88千米。县城距盐城市中心50千米。

射阳县

地形地貌

射阳河畔射阳河畔

射阳县属于里下河沿海垦区,地势平坦,射阳河穿越东西全境。射阳河以南的地区为江苏中部海积平原,射阳河以北的地区属废黄河三角洲平原。以废黄河口基面为基点,地面高程在0.8至2.2米之间,属于低平原区。全县境内地势略呈东高西低,南北高、中间低的状态。西潮河地区和利民河地区1.5至2.2米,局部2.2米以上;运棉河地区1.2至2米;射阳河以北地区1.5至2.0米;海河地区1至1.5米;射阳河、新洋港沿岸低洼为0.8至1.4米。县域陆地高程差在1.4米左右。从微地形看,由于在陆地形成过程中受河流及海潮作用的差异,形成局部小起伏。

地质

射阳县日月岛生态旅游区高清组图1

射阳县域坐落在盐阜拗陷区中部,位于华北地台与下扬子准地台的过渡地段,隶属下扬子准地台。北部和西部是苏鲁隆起和建湖隆起,南部是苏南与南沙隆起,东部是南黄海中部拗陷区。域区在地质历史上经历了各个不同时期的地壳运动,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制约着本区第三、第四纪地层的沉积厚度。县域内无基岩出露,据物探资料分析,本区为第三、第四纪地层之下。而全新世冲积层厚度为30米左右,南部较北部稍厚一点。第三、第四纪地层由粘土、粗细砂、粉土(含有砾土)组成,具有层理性,结构较为松散,空隙度较大、富含水,局部地层含有云母、石英砂、氧化铁物质。

气候

射阳县日月岛生态旅游区

射阳县坐落在北半球中纬度和欧亚大陆沿海边缘,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这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霜期不长,气候温和而湿润。 总的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季风盛行,夏季炎热,冬季较冷,四季分明,热量充裕,光照充足,受季风早迟和强弱年际变化的影响,旱涝、低温、阴雨、大风、冰雹等灾害时有发生。年平均气温14℃,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

水文

湿地湿地

射阳县境内河流纵横,有骨干河道 24条(苏北灌溉总渠、射阳河、黄沙港、新洋港、潭洋河、六子河、利民河、运棉河、新民河、运粮河、八丈河、夸套河、战备河、串通河、海堤河、海河、通洋港、小洋河、地龙河、廖家沟、阜中河、运洋河、西洋沙河、五岸干渠),大沟 183条,中沟 2446条,形成纵横交错的灌排体系。里下河腹部地区排水走廊三大港(射阳河、黄沙港、新洋港)横穿县境,“三大港”及其6条支河的堤防是县内主要的防洪阵地。并由“三港六河”将县境分为 4个区域,即射阳河北地区、海河地区、运棉河地区和利民河地区。

土壤

射阳县境内的土地为冲积平原的沙质土壤,主要分为水稻土和盐土两大类。水稻土面积约1万公顷左右,主要分布在射阳河沿岸的海河、阜余、四明等镇,适宜种植水稻、三麦等;盐土类面积约9.45万公顷左右,经过人工改造后适宜棉、粮、果、菜等各类作物生长。

自然资源

编辑

土地资源

截至2017年,射阳县土地总面积 260571.59公顷,其中:耕地137480.43公 顷;园 地 1431.21公 顷;林地 1411.48公顷;草地 7.91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32530.3公顷;交通运输用地 5279.6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79064.46公顷;其他土地 3366.2公顷。

水资源

射阳县平水年的可供水总量 108205.6万立方米,枯水年可供水总量 83262.9万立方米,特枯水年可供水总量 58887.2万立方米。

动物资源

射阳县鱼虾、贝类丰富,是鸟类繁衍的理想“天堂”。潮间带底栖生物有100种以上。

射阳县滨海浅海区域经济鱼类有 20种以上,其中黄鱼、马鲛、鲳鳊、带鱼等是名贵产品。全县淡水鱼50多种,其中金色鲤鱼、鳊花、白条、黑头卿、鲧花是名扬全国的珍品。

射阳县贝类繁多,主要为青蛤、文哈、四角蛤、缢蛏、泥螺、小蟹等。此外还有沙蚕、盐蒿。

射阳县滩涂湿地上鸟类资源丰富,是东北亚与澳大利亚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有300种以上鸟类在此栖息繁衍。每年约有200余种300万只岸鸟迁飞经过,大量以雁鸭类为主的水禽在此越冬,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的重要越冬地。两栖、爬行动物和河麂等兽类资源也在 42种以上。

植物资源

滩涂湿地上生长着芦苇、茅草、大米草、芦竹等40种以上纤维植物,有半夏、何首乌、龙胆草、益母草等野生药用植物100多种,有薄荷、留兰香、玫瑰、紫罗兰、柠檬等耐盐的香料植物,有乌桕、蓖麻、油莎豆等油料作物。林木有190种以上,花卉140种以上。

人口

编辑
截至2018年末,射阳县户籍总户数309872户,总人口95.18万人,比上年减少4295人。全年出生人口为8134人,出生率8.5‰,全年死亡人口为6582人,死亡率6.9‰,人口自然增长1.6‰。常住人口87.8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1.81万人,城市化率达58.98%,比上年提高1.03个百分点。

截至2017年末,射阳县有31个少数民族,计2000人。少数民族人口构成:傣族76人,白族 29人,侗族116人,回 族 143人,黎 族 27人,满 族 86人,苗族 321人,羌族 1人,畲族 7人,水族 30人,土族 4人,佤族 19人,瑶族 40人,彝族 128人,藏族 8人,壮族270人,土 家 族 356人,锡 伯 族 1人,布朗族 11人,布依族 134人,朝鲜族21人,东 乡 族 1人,仡 佬 族 9人,哈尼 族 21人,景 颇 族 11人,拉 祜 族 50人,傈僳族 26人,毛南族 1人,蒙古族35人,维吾尔族 2人,达斡尔族 2人,未确认民族 14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射阳县常住人口759403人 。

根据2023年射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299513户,总人口90.52万人。

经济

编辑

综述

2018年,射阳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6.6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产值87.67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产值196.71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产值252.23亿元,增长8.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1083元,增长8.05%。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6.3︰36.7︰47,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83.7%,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2018年,射阳县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得分预计达88.46分,比上年增加13.68分。到2018年末,对照盐城市县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六大项49个指标,全县有23个指标达到或超过小康标准。

2018年,射阳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6%。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5.3%,投资额占全部投资的66%,比上年同期提升2.9个百分点。完成服务业投资90.4亿元,同比14.1%。

2018年,射阳县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3.3亿元,同比增长0.3%,其中住宅投资40.3亿元,增长9.4%。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56.3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8%;商品房销售额29.7亿元,同比增长17.4%,住宅销售额28.16亿元,同比增长25.4%。

2018年,射阳县财政总收入112.39亿元,比上年下降1.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36亿元,比上年增长9%。

2018年,射阳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53元,同比增长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54元,比上年增长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53元,比上年增长8.8%。

2020年,射阳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2.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3.89亿元,同比增长3.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7.6亿元,同比增长3.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0.87亿元,同比增长5.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7587元,增长4.3%。

2023年,射阳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740.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8.01亿元,比上年增长3.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66.50亿元,比上年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355.53亿元,比上年增长6.4%。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15.95:36.01:48.0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97772元,比上年增长6.6%。

第一产业

2018年,射阳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196.81亿元,比上年增长3.5%,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3.61亿元,比上年增长3.1%。

2018年,射阳县粮食种植面积233.3万亩,与上年持平。粮食总产112.61万吨,比上年下降1.1%。其中,夏粮产量40.81万吨,比上年下降5.5%;秋粮产量71.8万吨,比上年增长1.6%。主要畜产品中,肉类总产量7.92万吨,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猪牛羊肉5.5万吨,比上年增长0.2%;禽蛋总产量7万吨,比上年增长16.1%。奶牛存栏0.48万头,与上年持平。全年水产品产量22.48万吨,比上年增长6.1%。“射阳大米”荣获“2018年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共品牌”、“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农产品金奖”荣誉称号。

2018年,射阳县列入省级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县项目,推广绿肥种植、休耕等培肥地力模式1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率达90%以上,全县化肥使用量同比减少1%;建立水稻、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2个,全县绿色防控面积达80%以上;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验收认定率达100%,全县畜禽养殖废弃物利用率90%以上,推广秸秆燃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等综合利用技术,种植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5%以上。全县共完成成片造林3.28万亩,完成四旁植树112万株,建设森林村庄14个,新建和提升高标准农田林网12.5万亩。

2020年1月2日,射阳县入选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第二产业

2018年,射阳县实现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收入423.8亿元,同比增长42.9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开票销售收入268.4亿元,同比增长16.73%。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31.2亿元,同比增长15.9%,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2.2亿元,同比增长16.8%;实现利润总额23.78亿元,同比增长19.7%。

2018年,射阳县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70家,比上年增加21家,全县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实现开票销售63.5亿元,增长42.15%,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增速25.8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开票销售收入的比重达23.7%。2018年列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统计的企业共有42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114.7亿元,同比增长19.3%,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1.6%。

2018年,射阳县44家建筑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4.6亿元,增长44.7%。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275.3万平方米,比去年增加28.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5%。

第三产业

射阳县日月岛生态旅游区高清组图3

2018年,射阳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52.23亿元,同比增长8.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7%,较上年提升0.61个百分点。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6.73亿元,同比增长9.35%。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利润1.87亿元,增长21.46%。

2018年,射阳县新增贸易限上企业31家,截止2018年年末全县有限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145家,比2017年年末增长了14.2%,有力促进我县贸易业的发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02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68.36亿元,占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8.6%,同比增长2.3%;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1.66亿元,占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11.4%,同比增长4%。

2018年,射阳县外贸进出口实现4.73亿美元,同比增长6.7%,其中出口2.73亿美元,进口2亿美元。全年新备案外资项目14个,总投资3.85亿美元,协议利用外资2.76亿美元,其中总投资超3000万美元的重大外资项目4个。

截至2018年末,射阳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88.02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312.76亿元,同比增长7.4%。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46.47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短期贷款137.79亿元,同比增长10.4%,中长期贷款162.91亿元,同比增长13.7%。

2018年,射阳县接待游客215万人次,同比增长19.4%,其中接待海外游客10952人次、国内游客214万人次,分别实现旅游收入830万美元、19.8亿元。拥有国家4A级景区1个,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2个、省工业旅游区2个。

社会事业

编辑

科技事业

截至2018年末,射阳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4380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2066人;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2266件,其中发明520件;专利申请授权量735件,其中发明53件。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805人,其中研究与发展(R&D)人员3672人。2018年我县列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统计的企业共有42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114.7亿元,同比增长19.3%,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1.6%。

教育事业

2018年,射阳县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项目27个项目,新建、拆建校舍23916平方米,新建农村中小学塑胶跑道10片,目前竣工5家,主体完成2家。投入近3000万元,推进智慧校园创建,15所校园办公区、教学区无线网络全覆盖。启动校园“三防”建设八个“百分百”达标行动,132所中小学和规模幼儿园全部接入校园监控网,建成全县校园视频监控集成控制平台,校园重点区域监控实现全覆盖、全天候。

文化事业

2018年,射阳县按照“八个一标准”新建103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5个幸福小广场。对已建成的93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进行全方位视频录制存档。深入开展“文化四送”工程,送戏由过去每村每年演出1场扩大到6场,送电影由行政村覆盖全县村、居、社区。全年完成“淮杂文化村村到”1410场,“群星大舞台·周末戏相逢”48场,送电影2832场,送展览980版次。举办12期“书香大讲堂”品牌活动。更新图书分馆图书10400册、农家书屋图书19300册。规划建设完成10个阅读培训基地、20个鸟巢书屋、20个阅读新空间。

2022年9月1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苏省活动的5个省级重点活动分别落地盐城市射阳县等,相关活动举办时间从9月中旬持续至10月中下旬,贯穿整个金秋丰收季。

医疗卫生

2018年,射阳县组织57.5万人免费健康体检,被央视报道并在全市推广;新增名医工作室2个,成立射阳县心脏介入中心;全市最高分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县评审,获评省基层卫生十强县、省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均等化示范县,创成国家级卫生镇1个、省级卫生镇2个;卫生监督技能竞赛荣获全市团体一等奖;承办全民体检、基层卫生2个全市现场会。

体育事业

截至2018年末,射阳县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2.96平方米。进一步完善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工作。盘湾镇体育公园规划拟投资1200万元,新增千鹤河公园健身步道8千米,已投放150万元体育器材配置到13个镇(区),城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承办中国射阳国际高尔夫球业余公开赛、江苏省少儿门球比赛等活动。县老年体协被表彰为“全国老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组队参加省健美健身锦标赛斩获4金1银优异成绩,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打响了射阳群众体育品牌。千鹤湖公园被省体育总会评为“2018江苏最美跑步路线”、“网络人气奖”。

社会保障

2018年,射阳县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失业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5%、98.5%和98%。全县9.07万人参加职工养老保险,12.11万人参加职工医疗保险,76.19万人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5.4万名离退休人员和16.5万名城乡老年居民按时领取养老金待遇,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分别增加7.17%、4%,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调高至每月135元。

2018年,射阳县实现新增就业1085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120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3203人,职业技能培训3315人。

基础设施

2018年,射阳县开放大道花海绿廊一期等基础设施工程竣工交付,吾悦广场、凤凰文化广场、世纪金源大酒店等项目开工建设。改造棚户区2056户。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通过省优秀管理城市初步验收。城乡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城市亮化设施通亮率、设备完好率保持在98%以上。

2018年,射阳县实施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三年行动计划,优化村庄规划空间布局,拆除农村危旧房1.4万户,新建示范居住点82个、房屋8529套。新建100千米农村道路、60座桥梁,镇村公交实现全覆盖。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全面启动集镇和集中居住点标准卫生间建设,完成农村改厕1.44万座。新建集镇雨污管网17.4千米。“十里菊香”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培育计划,特庸王村入围省特色田园乡村。

交通运输

编辑
射阳县境内有G15沈海高速公路连通南北,临海高等级公路纵贯全境。射阳高铁站及综合枢纽广场建成,正式开通北京、济南、青岛等方向高铁动车;3.5万吨级航道及码头工程建成投用,5万吨级航道和黄沙河疏港航道纳入部省规划;黄沙港二期码头主体工程竣工;开放运营华东地区首个A1类仪表导航通用机场。

截至2018年末,射阳县有公路总里程2540千米,其中高速公路58千米。年末全社会拥有机动车15.2万辆,比上年增长10.2%,其中汽车10.7万辆,比上年增长8.68%。公交线路43条,全年公共汽车客运总量586万人次。射阳港实现货物吞吐量1224万吨,与2017年基本持平。

历史文化

编辑

历史人文

射阳县自然景观

唐朝以前,射阳区域是茫茫沧海。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黄河“夺泗入淮”后,带来大量泥沙,在海区淤积,海岸不断向东推移。射阳县境大部分为明代以后逐步成陆,明弘治七年(1494年)时,盐城距海已达15 千米;清咸丰五年(1885年)黄河北徙时,盐城距海已达75 千米。黄河北徙后,泥沙来源大减,但县境北部,因黄河三角洲的泥沙被波浪、海流侵蚀而南下,射阳东沙港以南海域继续沉积而使海岸线继续东移。随着土地不断东移,人口从四面八方汇聚来此,不断东迁。早在元末明初,就有上游移民迁入,从事盐业、渔业生产。明洪武年间,朱元璋将苏州阊门一带十万居民赶到淮南充作煎丁(盐丁),其中一部分被分配到射阳县境,县域西部的四明、海河、新坍、盘湾等地是移民立灶煎盐之地。清康熙年间,安徽徽州盐商宋勉旃,从皖南、淮南、昆山、泰州、兴化等地招收一批移民在今射阳的长荡、盘湾、兴桥、大兴、洋马等地占地煎盐。清末民初,清末状元、民族资本家、南通人张謇与人提倡废灶兴垦,将海门、启东、崇明等地棉农迁入县境沿海镇(区)定居。

地方风俗

  • 说媒

    射阳县风景

    说媒又叫做媒,就是通过媒人从中说合,让男女双方共结秦晋之好。请媒一般是男方的事,若女方对婚姻也有意,则可以双方派人互访。有时,女方的条件占优势,甚至可以委托媒人介绍,让男方“倒插门”,叫“入赘”。

    在古时,媒人又被称为“月老”、“红娘”。说媒,确实需要一种技巧。媒人不仅要熟悉男女双方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力求“门当户对”,而且要能基本准确地向男女双方及其父母反映情况,又要尽可能扬长避短,使双方充分认识对方的长处,从而使双方乐于达成嫁娶的协议。就是说,要生就一张“媒婆嘴”。做媒人要勤于跑腿,从开始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之日起,要经常来往于男女两家,传达彼此的愿望和要求,防止发生意外的变故。习惯上男女两家都有义务招待媒人。媒人第二天一定要去引导接亲,称之为“圆媒”或“发媒”。谢媒钱的多少,视主家经济状况自行决定,但无论多少,均需用红纸封好,称为“红包”。

  • 过冬

    冬至,也叫冬节、过冬,起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在冬至这天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

    在盐阜地区一般称冬至叫过冬,并有大冬与小冬之分,小冬为冬至的前一天,人们习惯于吃赤豆和红瓜煮的豆糜子。在冬至这天,人们还要做饼、蒸糕,大户人家还杀猪宰羊,带出嫁的女儿回家吃饭。民间广泛流传“大冬大喜年,”“过冬吃饼,过寒不冷;过冬吃糕,过寒不焦”的说法。

  • 风景名胜

    编辑
    息心寺

    射阳县息心寺

    息心寺,原名息心庵,国家AAA级旅游区,占地99亩,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海通镇,寺院既有汉传佛教寺院的格局,也有江淮建筑古朴典雅的特色,堪称“黄海福地”。始建于宋孝宗年间,明清期间相继修复,民国十八年有江易园、仇益庵二位居士恭请净宗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住持寺院。寺院历史底蕴深厚,有史可溯至宋初,距今约850余年的历史。但文革期间所有佛像被毁,部分房屋1995年因县城改建而被全部拆除。

    东郊生态农庄

    东郊生态农庄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城东郊,原江苏沿海防风林试验站内。总面积121亩,其中:水面10余亩。农庄里植物品种丰富,观赏树种达100余种,四季长青。农庄由江苏射阳东郊生态特禽养殖基地负责投资管理,以注重生态,崇尚自然为主要特色,是一个集休闲、观光、绿色特禽餐饮和有机农业产品基地于一体的农业旅游胜地。

    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

    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高清大图

    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又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盐城生物圈保护区”。1983年建立,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生物圈保护区,成为中国第九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1999年被纳入“东亚——澳大利亚迁徙涉禽保护网络”。盐城丹顶鹤保护区为中国最大的海岸湿地保护区,海岸线长587千米,总面积45.3万公顷,其中核心区位于斗龙港与新洋港两出海河之间,面积为1.74万公顷,主要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滩涂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类野生动物有丹顶鹤、白头鹤、白鹤等12种,二类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67种。每年来区越冬的丹顶鹤达到千余只,占世界野生种群50%以上。每年春秋有近300万只岸鸟迁飞经过盐城,有50多万只水禽在保护区越冬。保护区设有游客服务中心,开发了海洋世界、水禽湖、千顷湖和万亩芦苇湿地景点,驯养了河麂、麋鹿、孔雀、天鹅、丹顶鹤等多类动物。

    洋马十里菊香景区高清大图

    十里菊香景区

    “十里菊香”景区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位于名闻遐迩的“中国药材之乡”射阳县洋马镇境内。洋马镇具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历史,全镇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其中菊花种植面积4万亩,为全国之最,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每年的11月份是菊花盛开的季节,绵延数十里的菊花竞相开放,黄白相间,景色蔚为壮观。每年此时,洋马都会举办“菊花节。

    名优特产

    编辑
    射阳大米

    “射阳大米”是指产于江苏省射阳县的大米,该产品具有米粒饱满,晶莹剔透,香纯绵甜,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特点。射阳的水稻种植历史悠久,20世纪90年代前,以种植杂交稻为主。后改良种植粳稻,由于气候地理条件独特,所产大米很快驰誉上海、苏南等地。射阳大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证明商标。

    洋马菊花

    洋马镇是久负盛名的“中国药材之乡”。洋马药材基地于1997年创建,占地近6万亩,种植300多个药材品种。单菊花一季收获就达1.5万吨。洋马菊花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蒜苔

    江苏省射阳县是中国大蒜的主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3000公顷,年产蒜苔、蒜头各12万吨左右。射阳蒜苔1996年注册为“青龙”牌蒜苔,1997年被评定为“中国蒜苔之乡”,1999年“青龙”牌蒜苔被“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评为优质产品,“青龙”牌蒜苔的主要特点是:粗细知中、色泽碧绿、入口无渣、无病斑、耐贮藏。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及国内近二十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

    特庸蚕丝被

    射阳县特庸镇素有“纺织之乡”之称,种桑养蚕已成为当地最具特色的支柱产业,特庸镇农村地区几乎家家养蚕,每到养蚕季节,外出打工者也回家养蚕,等养蚕结束后继续出城打工,在当地称为“特庸现象”。

    著名人物

    编辑
    射阳县著名人物有韩方、张謇、刘天恨、陈为倚、顾锡九、马玉仁、陈发鸿、徐秀娟等。

    韩方,曾任中共高邮市委书记,现任南通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荣誉称号

    编辑
    射阳县城市荣誉一览表(部分)

    中国百强县

    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综合竞争力全国百强县(市)

    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

    投资潜力全国百强县(市)

    2020年全国百强县

    2019年“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称号

    2019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7月28日,入选“2020年赛迪百强县”。

    2020年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

    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区)

    2020年度“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

    2020年度“江苏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市、区)”

    2021年8月,入选“2021赛迪百强县”。

    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全国健康促进县

    2022年4月14日,入选“赛迪顾问乡村振兴百强县(2021)”名单,位列全国第19名。

    2022年5月,入选《2021年中国投资潜力百强县》榜单,位列全国第72名

    2022年11月,入选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县(2022),排名第49。

     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2年12月,入选2022年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

    2023年7月,入选2023赛迪百强县,排名第73。

    2023年11月,入选赛迪顾问“2023中国县域投资竞争力百强”,排名第49。

    2023年12月,入选2023年稷夏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100强,排名第85。

    下一篇 邺县

    上一篇 高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