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县 编辑
房县,古称房陵,隶属于湖北省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0°02′—111°15′、北纬31°34′—32°31′之间,行政区域总面积5118平方千米。 截至2024年5月,房县下辖12个镇、8个乡,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吉甫大道9号。 截至2023年末,房县户籍人口为46.1万人,常住人口36.97万人。
房县以“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有如房室”得名。秦朝,首置房陵县,属汉中郡;1994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郧阳地区行政公署与湖北省十堰市地市合并,实行以市带县体制,房县隶属十堰市所辖。
2019年2月2日,房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2020年4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房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2020年11月,房县入选水利部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市、区)名单。
2023年,房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95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66.22亿元,同比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74.93亿元,同比增长7.3%。
中文名:房县
外文名:Fang County
别名:房陵、房州、新城
行政区划代码:420325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湖北省十堰市
地理位置:十堰市南部
面积:5118 km²
下辖地区:12个镇、8个乡
政府驻地:城关镇
电话区号:0719
邮政编码:442100
气候条件: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36.97 万(202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野人谷野人洞,温泉度假村,挂榜岩,显圣殿,庐陵王故居。
车牌代码:鄂C
地区生产总值:184.1 亿元(2023年)
房县古为梁州城。
西周以前,房县为彭、房等部落方国。《房县志》卷六载:“……(尧)帝子丹朱避舜于房陵。舜让弗克,遂封于房,是为房子国。”(房国是有记录历史以来最早的部落方国)
房县
春秋,为防渚,属麇(jūn),春秋时国名,为楚所灭,在今湖北省郧县西、庸(古国名,都上庸,今湖北竹山县东南,春秋时为楚国所灭)二国之地。战国为房陵,属楚。
秦,置房陵县,属汉中郡,以“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室”得名。(房县之名由此而来)西汉因之。
东汉末,为房陵郡治,改属荆州。
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合房陵、上庸两郡为新城郡,房陵为新城郡治。
晋惠帝元康六年(296年),改属梁州。南北朝时,迭有变更。
北周改房陵县为光迁县,为光迁郡治。
隋大业二年(606年),为房陵郡。
唐贞观十年(636年),改光迁县为房陵县,为房州治,隶山南东道。
宋雍熙三年(986年),升房州为保康军,隶京西南路。
元为房州治,隶湖广中书省襄阳路。至正二年(1342年),房陵县入房州。
明洪武十年(1377年),降州为县,始称房县,属湖广布政使司襄阳府。成化十二年(1476年),置郧阳府,房县改属郧阳府辖。
民国初年,属襄阳道;民国二十年(1931年),隶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改隶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房县是革命老苏区。民国二十年(1931年)夏,贺龙、邓中夏、柳直旬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主力转战房县,开辟了以房县为中心的鄂西北苏区,成立了房县苏维埃政府。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王树声、罗厚福率中原新四军五突围部队转战房县,在房县中坝成立了鄂西北军区,鄂西北行政公署和房县人民政府,开创了以房县武当山地区为中心的鄂西北根据地。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元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陈谢兵团四纵十二旅和陕南军区部队,发动房竹战役,解放房县,成立了房县人民民主政府,属陕西省两郧专区。
房县
1950年4月,陕西省两郧专区划归湖北管辖,改属湖北省郧阳行政专员公署。房县隶之。
1953年,郧阳行政专员公署撤销,划归襄阳行政专员公署管辖。房县隶之。
1965年,襄郧分离,复设郧阳专署,房县仍隶属郧阳地区。
1970年,经国务院批准,房县南部大部分地区划入新成立的神农架林区,成为现今神农架的主要部分。
1994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郧阳地区行政公署与湖北省十堰市地市合并,实行以市带县体制。房县隶属十堰市所辖。
区划沿革
1996年,房县辖7个镇、17个乡:城关镇、军店镇、化龙堰镇、青峰镇、大木厂镇、土城镇、门古寺镇、红塔乡、桥上乡、安阳坪乡、回龙乡、中坝乡、上龛乡、九道乡、秦口乡、窑淮乡、姚坪乡、板桥铺乡、通省乡、白窝乡、中堰河乡、万峪河乡、沙河乡、榔口乡,境内有1个国营林场。县政府驻城关镇。
房县风光
2004年底,房县辖城关、军店、化龙堰、土城、大木厂、青峰、门古寺7个镇,窑淮、榔口、红塔、白窝、桥上、沙河、万峪河、九道、上龛、中坝、姚坪、回龙12个乡,五台1个林场,12个居委会、279个村委会。
2005年10月,房县白窝乡更名为白鹤乡。
2010年初,房县撤销桥上乡设立野人谷镇,撤销白鹤乡设立白鹤镇。
2011年8月,房县分别撤销窑淮乡、红塔乡,设立窑淮镇、红塔镇。
2012年3月,房县撤销榔口乡,设立尹吉甫镇。
2012年9月,房县撤销五台林场,设立五台乡。
房县地图
2019年,房县辖12镇、8乡、359个村(居)民委员会。
区划详情
截至2024年5月,房县下辖12个镇、8个乡:城关镇、军店镇、化龙堰镇、土城镇、大木厂镇、青峰镇、门古寺镇、白鹤镇、野人谷镇、红塔镇、窑淮镇、尹吉甫镇、姚坪乡、沙河乡、万峪河乡、上龛乡、中坝乡、九道乡、回龙乡、五台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吉甫大道9号。
位置境域
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0°02′—111°15′,北纬31°34′—32°31′之间,东连保康县、谷城县,东北交丹江口市,南临神农架林区,西与竹山县毗邻,行政区域总面积5118平方千米。
房县人民政府
地形地貌
房县地势西高东低,南陡北缓,中为河谷平坝。境内平坝、丘陵占17.1%,高山占44.4%,高山区占38.5%。以青峰断裂带为界,北部山地海拔在800—1000米之间,山脉走向一般是东西、东北或东南向,坡度一般在10°—50°之间,山背开阔,山顶垣状,其间有河谷盆地零星分布,县城为鄂西北最大的山区盆地,区域总面积70多平方千米,四周高山环绕,中间均为平坝地区;中部以县城周围的马栏河谷为中心,形成一条狭长的断陷盆地,海拔在400—600米,东部、南部为山区,山势巍峨陡峻,房县最高海拔为西南部上龛乡关家垭,海拔2485.6米;最低海拔是大木厂镇姜家坡,海拔180米,境内海拔高低差为2306米。
房县
气候
房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为:冬长夏短,春秋相近,四季分明;垂直差异变化大,具有立体气候;同一海拔高度,阴坡与阳坡气温相差1—2.5℃;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在10℃至15℃之间,极端最低气温-17.6℃(1977年1月30日);极端最高气温40.4℃(1996年7月20日)。无霜期年平均223天,北长南短,北部大木厂镇为240天,南部野人谷镇西蒿村为174天,其余地区大都为210天至240天。年平均降水量914毫米,雨日100—140天之间,由北向南逐渐增多。大木厂镇雨日最少,为106天;野人谷镇西蒿村雨日最多,为140天。年日照时数1700—2000小时之间。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为春季“倒春寒”,夏季“卡脖旱”和秋季的阴雨低温天气。
县城风情
水文
房县境内大小河流共有1261条,总长3455千米,境内有四大水系,即南河、堵河、北河、官山河,总长2612千米,盘峪河、西门河、沙沟河、鲍家河、马栏河五河汇聚于县城中心区域,流域面积占房县的100%。
土地资源
房县耕地面积37.05千公顷。农作播种面积63.16千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4.61千公顷,油料播种面积10.0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4.61千公顷。
水利资源
房县有小二型以上水库77座。其中,大型1座,中型4座,小一型水库13座,小二型水库59座,总满水能力58427.87万立方米。房县水能蕴藏量35万千瓦,可开发31.62万千瓦以上。
地热资源
据《中国温泉纪要》记载:房县温泉在春秋战国时期即为全国名泉之一。房县境内五处热矿泉自然露头于世界著名的“青峰大断裂带”上,来自4000米以下地质断层,富含氡、锶等20余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日流量1.5万吨,常年水温保持在37.7℃,现开发利用的有大小温泉两处。
房县温泉
矿产资源
房县已探明的金属矿产有:铅、锌、铜、镁、铁、锰、钒等7种。非金属矿产有:磷、硅石、石灰石、白云石、重晶石、滑石、石膏、石煤、石材(大理石、花岗石、板石)、矿泉水(地热)以及粘土、砂石等72种。
森林资源
房县林业用地面积达653万亩,占总面积的84.9%;森林覆盖率84.6%,活立木蓄积量3080万立方米,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
2023年,房县造林面积1533.33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66.67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0.065%。森林抚育面积1333.33公顷,全县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地5个。
矿泉资源
房县温泉矿泉水源于房县青峰断裂带,水源丰富,水质清澈,口味纯正,物理性能良好,房县矿泉水属一种优质天然矿泉水,含有锶、锂、铁等10多种微量元素及气体。
草场资源
房县可利用牧草面积287万亩,居湖北省第一,千亩以上草场共107万亩,理论载畜量130万个羊单位,是湖北省百万只商品羊基地之一。
截至2023年末,房县总户数17.2万户,户籍人口为46.1万人。年平均人口46.24万人。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24.5万人,女性人口21.6万人,人口性别比为113
观音洞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位于城关镇南3千米,始建于唐朝,有观音洞、关帝洞、玄武宫三处古建筑,还有观音画廊、观音广场、斗姆殿、罗汉堂、钟楼、千年春桂、情人谷等景点。
观音洞
青峰大裂谷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房县青峰镇,是“青峰断裂带”核心区,保留有亿万年地质运动造山印记。
青峰大裂谷
天悦温泉
位于房县城关镇温泉村,天然温泉水来自青峰断裂带4000米以下活动地层,常年水温37.8℃-45℃,富含20多种微量元素。
天悦温泉
花田酒溪黄酒民俗文化村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房县土城镇、209国道旁,村内生态资源保持完好,泉水终年不涸。景区包含黄酒博物馆、民俗文化大戏台、健康管理中心、国学文化中心、养身馆、国食药膳中心、森林瑜伽基地、森林太极基地、旅居康养民宿、生态花田茶园等。
——
樱花岛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房县姚坪乡庆口村,景区三面环水,是石质打击乐器“磬”的发源地。
樱花岛
宝堂寺
国家AA级旅游景区,位于房县尹吉甫镇七星沟村万峰山,又名石佛寺、尹吉甫庙、宝堂寺,是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7年)。建筑为宫殿式、砖木结构,前殿供奉有周朝太师尹吉甫石像,后殿依岩凿洞建造,上下两层由38级石台阶相连。石殿敬奉三教神像和十八罗汉,殿前树立两个龟驮碑,皆为清代所留。宝堂寺是尹吉甫生于房县,食邑于房县,死后葬于房县的遗址物证。
宝堂寺
房州古镇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房县城西军店镇境内,景区包含军店老街、显圣殿和白鹤湾田园综合体等,还有空中滑道、玻璃滑道、网红桥、露天泳池等娱乐设施。
房州古镇
房县八里万亩樱桃园
位于房县城关镇八里旺村,离县城4千米。相传樱桃园延续千年历史,唐中宗李显贬谪房县任庐陵王期间,作为贡品敬献母后武则天的有两样东西,一是帝封玉液的房县黄酒,二是房陵樱桃
樱桃
表格内容参考资料来源
房县黄酒
房县大宗骨干土特产品千余种,代表世界消费潮流的绿色产品50余种,黑木耳、香菇、黄酒、天麻、板栗、核桃、山野菜、绞股蓝等。黑木耳、香菇、黄酒为房县千年历史特产,早在隋唐时期就已是钦点贡品。“云耳”、“燕耳”,在国际贸易中以质优味美、营养丰富,赢得“房耳”盛誉。香菇年产量在1000吨以上,大部分销往亚、非、北美等地。黄酒是唐中宗李显贬居房陵而流传后世的“宫廷御酒”。此酒将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嫁接糅和,进行特殊配方而成,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具有较高的饮用价值和医用价值。其次是药材资源丰富。房县是神农尝百草之地,也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基地,素有“华中药库”之称。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400多个中草药标本采集于房县。杜仲、桔梗、金钗、灵芝、猴头、天麻、党参、江边一碗水、七叶一枝花等名贵药材享有盛名,“北岸黄莲”属全国佳品。中原种类达628种,资源蕴藏量348万吨。
房县
曹景郕(?—1903年),房县人。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补直隶省深州直隶州知州。性格耿直,为人正派,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深得百姓爱戴。因镇压地方不法之徒,与劣绅结冤,被暗杀于宅邸。
戢翼翚(1878年—1908年),房县人。清末进士,鄂省最早留日学生,兴中会会员。主持创办《译书汇编》、《国民报》、《大陆》月刊,后被指“交通革命党,危害朝廷”罪,革职押解回籍,1908年逝于武昌。
丁仁杰(1891年—1920年),房县人。1905年参加湖北陆军四十一标,次年考入武昌陆军特别小学堂,后加入振武学社文学社,复入共进会。肇和舰起义失败,丁被逐出上海法租界。民国九年(1920年)在征剿陈炯明的战斗连获胜利时被敌人暗藏的高压电害死,年仅29岁。
余德元(1877年—1920年),房县人。清末贡生。1902年4月与黄兴同赴日留学,任《湖北学生界》编辑,鼓吹民族革命,宣传爱国思想。归国后任两湖师范学堂教习,加入日知会,民国建立后任国会议员,孙中山授勋四等加禾章。民国九年(1920年)逝于北京。
李明铨(1906年—1932年),房县人。民国十五年(192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奉派入黄埔军校政治大队学习。北伐时随周逸群一道到贺龙部任政治教官,任主席,兼任房县独立团团长,与国民党反动武装开展斗争。下洪湖后被诬陷杀害。
房县
雷天明(1916年—1947年),房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房县以民众教育馆为阵地,积极为《动员日报》撰稿,以学生救国团的名义编辑出版《五月》杂志、《民先日报》等进步报刊专员兼房县县长,带领部队与敌周旋,出生入死受尽磨难。1947年被敌人杀害于房县榔口。
陈凯(1918年—1963年),房县人。民国二十年(1931年)加入红军,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授少将军衔。1963年3月病故。
贾文治(1909年—1967年),河北省三河市人。于中国大学毕业后,历任山东省政府录事、山东第五区专员公署秘书、德平县县长、郧阳专署主任秘书。河北省矿物局局长,通城专区专员。1967年逝世。
戢翼翘(1885年—1976年),房县人。早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中,参加上海光复之役,任沪军先锋队参谋长。被选为民社党中央常委,组织部长,后任民社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总统府咨委。1976年逝于台北。
邓子新(1957年—),房县人。微生物学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57年出生于湖北房县。1982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专业现任上海交通大学Bio-X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5个国际刊物编委。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日期 | 授奖单位 | 荣誉称号 |
---|---|---|
2019年3月6日 | 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 | 湘鄂西片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
2020年6月 | 湖北省市场监管局 | 第二批“湖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 |
2020年7月29日 |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 国家卫生县城 |
2020年11月 | 水利部 | 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 |
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 ||
2021年9月8日 |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 | 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
2021年11月16日 | 2021年湖北省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 |
2023年12月 |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 | 全国生育友好工作先进单位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