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市 编辑

湖北省直辖县级市

仙桃市仙桃市

仙桃市,旧称沔阳,湖北省直辖县级市 ,武汉都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成员,位于湖北中部,江汉平原腹地,北依汉水,南靠长江,东邻省会武汉,西连荆州、宜昌,处在湖北“两江”(长江、汉江)经济带的交汇点上;截至2021年底,全市辖4个街道、15个镇 ,面积253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0.51万人 。

1986年5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沔阳县,设立仙桃市。1994年10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仙桃市列为省直管市 。仙桃市是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国家智慧城市、全国综合经济竞争力百强市,六次跻身中部县域十强, 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市 ,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2018年12月,《湖北省人口发展规划(2018—2030年)》将仙桃市列为中等城市 。

2022年,仙桃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3.14亿元。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仙桃市

外文名:Xiantao City

别名:沔阳、复州、沔州

行政区划代码:429004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

所属地区:中国湖北省

地理位置:华中地区、江汉平原南部

面积:2538 km²

下辖地区:4个街道、15个镇

政府驻地:沙嘴街道

电话区号:0728

邮政编码:4330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110.51万人 万(2021年底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仙桃梦里水乡、沔阳小镇、陈友谅纪念馆、沙湖国家湿地公园、沔街、沔城

机场:仙桃机场、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火车站:仙桃站、仙桃西站、仙桃东站、仙桃南站

车牌代码:鄂M

地区生产总值:929.9 亿元(2021年)

历史沿革

编辑

古代

仙桃市在湖北省位置仙桃市在湖北省位置

沔阳属古“云梦泽”。据沙湖、越舟湖出土文物证明,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开拓生息。传说大治水,分天下为九州,沔阳在九州之一的荆州域内。

夏、商时,为荆州域。

西周建立后,周成王封鬻熊之后于荆山子男之田称荆楚,春秋时为郧国、州国地,东周桓王十一年(前701年),郧、州、隋、绞、廖等国伐楚,为楚国所灭,遂属楚地,地近楚郢都;周昭王伐楚,卒于江上而不返;楚平王游云梦,驻跸排湖,屈原遇渔父,歌沧浪之水。

秦,属南郡。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分南郡东境为竟陵、云杜两县。沔阳西北为江夏郡云杜县地、东南为南郡州陵县地;汉高祖诈游云梦擒韩信;汉武帝时在郡之上复设州,分天下为十三州,仍隶属荆州南郡。

三国时,云杜、州陵属地,魏蜀吴共争荆州,赤壁之战即发生于沔阳南部(今洪湖)附近,后荆州大部为吴所有,南郡亦属之。

晋灭吴后,不久进入“五胡十六国”时代,北方战事频繁,荆州成为南朝北方军事重镇;南朝地少民多,遂将地划分为较小的郡县便于管理。

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503年),分竟陵郡置沔阳郡,领云杜、沔阳二县,因郡治在沔水之北而得名。沔阳县由云杜(县治今剅河附近)析置。置州城郡,领州陵县,县治今新滩口;置营阳郡,领惠怀县,县治今张沟附近。

仙桃

西魏大统十七年(550年),废州陵、惠怀二县,并云杜、沔阳二县置建兴县。北周置复州,州治建兴县,旋为沔阳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改沔阳郡为复州。大业三年(607年),改复州为沔州,改建兴县为沔阳县,改沔州为沔阳郡,郡县治所均设今沔城。

唐武德五年(622年),改沔阳郡为复州,州治迁竟陵县,沔阳属复州。贞观七年(633年),州治迁回沔阳。天宝元年(742年),改复州为竟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废竟陵郡,重置复州,州治沔阳。宝应二年(763年),州治又移治竟陵,沔阳为属县。

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分沔阳南境设白沙徵科院。属江陵府。后晋天福五年(940年),升复州为直隶防御州,领竟陵、沔阳二县。

仙桃市地图

宋乾德三年(965年),改白沙徵科院为玉沙县,属江陵府。至道三年(997年),玉沙县改属复州。宝元二年(1039年),降沔阳县为镇,属玉沙县。熙宁六年(1073年),废复州,降玉沙县为镇,属江陵府监利县。元右元年(1086年),置复州和玉沙县,沔阳镇仍属玉沙县。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复州为复州路,以玉沙为附郭县。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复州路为沔阳府,属河南行省荆湖北路宣慰司,辖景陵、玉沙二县,府治和玉沙县治沔阳城。

明洪武元年(1368年),沔阳府改属湖广行省。九年(1376年),降沔阳府为州,州治沔阳城。废玉沙县,并玉沙县地入州,沔阳为直隶州,直属湖广政司,领景陵县(天门)。嘉靖十年(1531年),沔阳州改属承天府。天启元年(1621年),沔阳州降为散州,无领县。

清顺治三年(1646年),沔阳州改属安陆府,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改属汉阳府,分州南境置文泉县,县治新堤镇,北境沔阳州,州治沔阳城。三十年(1765年),废文泉县,并入沔阳州。

近代

民国元年(1912年),改沔阳州为沔阳县,属湖北省江汉道。

民国十六年(1927年),撤销道制,直属湖北省。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湖北省第六督察区。二十五年改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19日,江汉军区襄南军分区独立第四团开进新堤镇,沔阳全境解放。6月,在彭场镇建立沔阳县人民民主政府。

现代

1949年10月1日,沔阳县人民民主政府改为沔阳县人民政府。建国初期设沔阳专署。

1951年,沔阳隶属荆州地区,分沔阳南部置洪湖县(今洪湖市)。

1986年5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沔阳县,设立仙桃市。

1994年10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仙桃市列为省直管市。

梁天监二年起,历隋、唐、宋、元、明、清、民国至1951年,仙桃(沔阳)先后20次为郡(州、路、府、专署)治所,共计898年。

沔阳郡沔阳郡

古沔阳地域宽广。仅以隋大业三年的沔阳郡而言,东起汉口,西含监利全境,南抵长江,北括竟陵,相当于今仙桃、汉阳、汉川、天门、监利、洪湖和潜江(东部),共7县市区。1951年析沔阳南境置洪湖县;洪湖西侧划入监利县;汉江以北从多祥穿沉湖、张池口、玉皇关至脉旺,划归天门、汉川二县;同时天门县汉江以南之毛嘴区划入沔阳县。至此,东南与洪湖以东荆河南支为界,西南与洪湖、监利以东荆河主流为界,北面与天门、汉川以汉江为界,东邻汉阳,西接潜江。

行政区划

编辑

2021年12月31日,经湖北省政府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杜湖街道。

仙桃市行政区划图 仙桃市行政区划图

截至2022年3月,仙桃市下辖4个街道、15个镇:干河街道、龙华山街道、沙嘴街道、杜湖街道、郑场镇、毛嘴镇、剅河镇、三伏潭镇、胡场镇、长埫口镇、西流河镇、彭场镇、沙湖镇、杨林尾镇、张沟镇、郭河镇、沔城回族镇、通海口镇、陈场镇;另辖1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农场、1个工业园区、1个风景区:仙桃工业园区、九合垸原种场、沙湖原种场、五湖渔场、赵西垸林场、畜禽良种场、排湖风景区。共有624个村、65个社区。仙桃市人民政府驻沔州大道特1号。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仙桃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的江汉平原,介于东经112°55′~113°49′,北纬30°04′~30°32′之间,东邻武汉市汉南区、蔡甸区和汉川市,西与潜江市毗邻,南滨东荆河,与洪湖市、监利市隔河相望,北临汉江与天门市、汉川市一衣带水。东西端长78千米,南北宽35千米,总面积2538平方千米。

仙桃市

地形地貌

仙桃市地质结构绝大部分地区为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的松散堆积层,仅在沙湖以南地区有第四纪晚更新世的松散堆积层。市境为冲积平原,西北高而东南低,地势平坦,起伏甚微。西北郑场八屋台为最高处,海拔34.50米(吴淞基面,下同);东南角之五湖为最低处,海拔21.50米。全境地势约呈1/7000的坡度倾斜。境内平原、水域大致构成“八地半滩份半水”的格局。

气候

仙桃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等特点,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2.6小时,日照率为46%左右,年平均气温为16.3℃,无霜期一般为256天。

四季的划分是以气候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在10—22℃之间为春秋两季。各季起止时间大致为3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春季(约70天),5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夏季(约120天),9月下旬至11月中旬为秋季(约65天),11月下旬版次年3月上旬为冬季(约110天)。具有冬、夏两季较长,春、秋两季较短的特点。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沔阳古城沔阳古城

仙桃市境内河湖密布。截至2011年,共有大小河流、沟渠1329条,长4500千米。其中自然河流14条,包括汉江、东荆河、通顺河、通州河等,汉江过境长度91.2千米,东荆河过境长度103.34千米,流域面积2520平方千米;人工开挖的电排河5条,包括排湖电排河、沙湖电排河、保丰电排河、杨林尾电排河、周帮电排河。现有垸内湖泊12个,围堤固定湖区4.37平方千米,泛湖泊3个,面积15.5平方千米。

仙桃市雨量充沛,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9.68亿立方米,多为涝水排泄;汉江、东荆河平均过境容水量分别为445.6亿立方米、47.7亿立方米,是仙桃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的主要水源。地下水储量在5.10—7.10亿立方米之间,有补给保证的承压力开采资源为5.43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千米可开采水量21.4万立方米,是一个丰富的“地下水库”。

矿产资源

仙桃市发现矿产4种,探明有储量的矿产4种,包括能源矿产(石油)1种,化工原料矿产(岩盐)1种,建筑材料矿产(砖瓦用粘土)1种;此外地下水丰富、水位高、资源量大。至今尚未发现其它金属、非金属矿产。

仙桃市已探明马王庙、拖市、白庙三个油气区,查明地质储量1067万吨,可开采储量800万吨;市域内含盐面积约273平方千米,主要分布于三伏潭、吊堤口、毛嘴等地,预测资源量34亿吨。砖瓦用粘土矿山分布广,规模小;投入勘查新发现排湖地热和赵西垸地热,其中排湖地热保有资源量3.58兆瓦,赵西垸地热保有资源量2.44兆瓦。

植物资源

仙桃市有野生药用类植物90余种,其中半夏、地骨皮为名贵药材,枸杞被广泛开发利用;林木类植物95种,其中珍贵树种有水杉、银杏、皂荚树、重阳木等;有水生类植物30余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有莲、菱、藕、茭白、荸荠等;有蔬菜植物12科、70余种;有花卉66科、178种。

动物资源

仙桃市有兽类动物獐、麂、兔、獾、黄鼬、野猫、刺猬、水獭等10余种,其中水獭、黄鼬是珍稀野生毛皮动物。野生禽类有大白鹭、野鸡、野鸭、大雁、黄莺、獐鸡、鱼鹰、猫头鹰、布谷、氽鸡等50余种;家养禽类有鸡、鸭、鹅、鸽、鹌鹑等。有鱼类78种,分属9目20科,其中鲤科鱼占57.7%,主要养殖品种有草、青、鲢、鳙、鲤、鲫鱼和团头鲂等,其中匙吻鲟、银鱼、鳜鱼、叉尾鮰、江鲈和中华倒刺鲃等属珍稀鱼类。有软体动物17种,其中三角帆蚌、褶纹冠蚌是培育珍珠的优良母体品种,背角圆齿蚌、短褶矛蚌等是加工贝雕的优质材料。有爬行动物13种,其中龟、鳖是高级营养滋补品。有节肢动物5种,其中虾、蟹经济价值高。有昆虫类49种,用以养殖的有蚕、蜜蜂等。

人口

编辑

根据仙桃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11月1日零时),仙桃市常住人口为1134715人。全市常住人口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75085人相比,减少40370人,增长-3.44%,年平均增长率为-0.003%。全市共有家庭户429715户,集体户11114户,家庭户人口为1046459人,集体户人口为8825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4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0.77人。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595906人,占52.52%;女性人口为538809人,占47.48%。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10.6,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1.24。

截至2021年底,仙桃市常住人口110.51万人,其中,城镇66.31万人,乡村44.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0.0%。年末总户数42.08万户,比上年下降0.2%;户籍人口151.51万人,下降0.8%。全年出生人口8554人,出生率为5.65‰;死亡人口6348人,死亡率为4.1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6‰。

仙桃市属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2021年,有32个少数民族,即藏族、蒙古族、土家族、苗族、回族、黎族、壮族、侗族、畲族、土族、瑶族、满族、白族、布依族、布朗族、傣族、穿青人、东乡族、哈尼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珞巴族、门巴族、纳西族、普米族、水族、塔吉克族、维吾尔族、锡伯族、彝族、仡佬族、傈僳族等,有少数民族人口1万人,其中回族7000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0%。回族镇1个,即沔城回族镇。100人以上少数民族村11个。仙桃市少数民族呈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除回族主要聚居在仙桃城区和沔城、郭河、通海口等3镇外,其他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市22个镇(街道、场、区)。在沔城回族镇,有沔城回族镇中心学校1所。

政治

编辑

机构名称

职务

姓名

中国共产党仙桃市委员会

市委书记

孙道军

仙桃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余文华

仙桃市人民政府

市长

熊享涛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仙桃市委员会

市政协主席

印家利

统计截至2024年2月

经济

编辑

综述

2021年,仙桃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29.9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18.7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97.4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13.7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2.8:42.7:44.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83034元。

2021年,仙桃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0.6%。按产业划分,一、二、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57.3%、23.0%和17.4%。分领域看,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分别增长23%、20.9%。全年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49.1%。分行业看,全市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6%,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36%。

2021年,仙桃市完成财政总收入64.64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地方一般公共财预算收入37.12亿元,增长16.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34.29亿元,增长20.5%,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92.4%。财政总支出102.26亿元,下降4.0%。

2022年,仙桃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3%,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3%。三次产业占比为12.10%:45.57%:42.33%。

第一产业

2021年,仙桃市粮食收获面积176.46万亩,比上年增加3.49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70.83万吨,增长1.6%。其中,棉花产量0.95万吨,增长16.4%;蔬菜产量58.63万吨,增长7.3%;油料产量13.34万吨,增长1.0%。

2021年,仙桃市生猪出栏59.62万头,比上年增长22.6%,猪肉产量4.55万吨,增长61.3%。禽蛋产量1.83万吨,下降6.8%。水产品产量29.06万吨,增长2.4%。

第二产业

2021年,仙桃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7.9%。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加值下降11.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6.3%,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增长25.6%。轻工业下降10.8%,重工业增长3.6%。

2021年,仙桃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9.8%。其中,非织造布产业下降37.6%;电子电气行业增长39.6%;纺织服装产业增长27.2%;机械及汽车零部件行业下降19.7%。

2021年,仙桃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下降9.6%,产品销售率为97.97%,出口交货值下降38.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下降38.6%。

2021年,仙桃市5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33种产品的产量实现正增长。全年工业用电量22.44亿千瓦时,增长14.6%。

2021年,仙桃市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共51家,比去年增加4家,总产值同比增长19.3%;其中建筑工程同比增长21.6%,比重达91.7%。全年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12.6%。

第三产业

2021年,仙桃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26.2%。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增长25.2%;乡村实现零售额增长28.0%。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6.8%。分行业看,批发业增长47.3%;零售业增长23.3%;住宿业增长13.3%;餐饮业下降5.9%。

2021年,仙桃市进出口总额109.7亿元,比上年下降53.2%。其中,出口89.6亿元,下降60.2%;进口20.1亿元,增长128.2%。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415万美元,增长62.0%。

截至2021年底,仙桃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07.75亿元,比上年增长6.4%,比年初增加61.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758.51亿元,增长14.7%,比年初增加97.0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91.08亿元,增长16.4%,比年初增加69.12亿元;其中住户贷款282.21亿元,增长21.3%,比年初增加49.63亿元。

社会事业

编辑

科学技术

2021年,仙桃市高新技术企业共有171家,比上年增加1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123.40亿元,下降5.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3.27%,科技创新综合指数为90.44%。新增专利授权量1339件,增长67.2%,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3.06件。非织造布产业集群被科技部纳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8家企业入选湖北省“瞪羚”企业库。新增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家,全年登记科技成果68项,技术交易额合同404项,成交总金额15.3亿元。

教育事业

2021年,仙桃市学校总数119所,其中普通中学39所,小学76所。在校学生数16.05万人,其中普通中学6.51万人,小学8.81万人。专任教师数10453人,其中普通中学5020人,小学5122人。全市幼儿园179所,在园幼儿3.48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6.5%,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8.72%。

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底,仙桃市共有1个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藏书23.59万册。文化站22个,民间剧团11个。广播、电视覆盖率为100%。

医疗卫生

2021年,仙桃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数1020个,其中医院3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6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个。卫生机构人员863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832人,注册护师、护士3927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8467张,其中医院6776张,卫生院1427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4张。

体育事业

中国仙桃·体操之乡中国仙桃·体操之乡

截至2021年底,仙桃市各类体育场地220个。其中,乡镇体育健身场所4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场所216个。

社会保障

截至2021年底,仙桃市已参加养老保险93.10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8.56万人,城镇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参保7.4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63.13万人。已参加医疗保险133.16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2.46万人,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20.70万人。12月末,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578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9%。

2021年,仙桃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为43506人,其中,城镇居民为13129人。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8个,收养性单位床位数3162张。

交通

编辑

公路

仙桃市有沪渝高速公路、随岳高速公路、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318国道。

宜黄高等级公路和318国道横穿境内东西,仙(桃)监(利)线、仙(桃)洪(湖)线、皂(市)毛(嘴)线、仙(桃)汉(南)线等4条省道纵贯南北;仙桃市有特大桥梁3座,即仙桃汉江公路大桥(长1479米,宽23米)、黄荆大桥(长906米,宽15米)和仙(桃)汉(南)刘口高架桥(长565米,宽15米)。有一级客运站1个,三级客运站1个,四级客运站10个,五级客运站6个,20个镇办场均通客车,年客运量3179万人。

截至2021年底,仙桃市公路通车里程4402.8公里,其中等级公路3818.2公里;高速公路里程153公里。全年完成货运量1415.12万吨,比上年增长10.6%;完成客运量245.57万人,下降33.5%。民用汽车拥有量累计13.21万辆,增长10.3%,其中私人汽车累计12.41万辆,增长10.5%。

铁路

仙桃市境内有铁路3条,分别是2012年开通运营的汉宜铁路(设仙桃西站)、2018年底开通运营的江汉平原货运铁路和2020年12月26日开通运营的汉宜线大福至仙桃城区支线铁路(武汉至仙桃城际铁路)。

城际铁路在城区沔州大道以南设仙桃站,境内铁路总里程达78公里。

货运铁路途经仙桃市线路长20.3公里,在长埫口镇设仙桃东站,其中长埫口镇8.64公里、郑场镇11.66公里。

航空

仙桃市区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约80千米;此外有国网通航仙桃市通用机场(华中基地)、国家电网仙桃观光直升机专用机场。

水运

仙桃港仙桃港

仙桃市通航里程659.1千米,港口泊位39个,遍布11个镇(办、场),年货物通过能力246万吨,旅客通过能力280万人次。汉江流经全境,长93.5千米,均为四级航道。

汉江由西向东汇入长江,流经15个镇(办、场),流域面积占仙桃市版图80%。

仙桃港是千里汉江第一港,是汉江上第一个可装卸集装箱的码头,第一个具备海关、商检、海事等职能监管部门入驻的开放型多功能综合码头,可停靠2000T级船舶。 。

根据湖北省第二次内河航道普查,全市有通航航道17条,总里程659.1千米,其中只有汉江航道可保持常年通航。

汉江航道为仙桃市主流航道,在市境通航里程86.7千米。汛期水面宽400—800米,水深10米以上,仙桃最高水位36.22米,最大流量14600立方米/秒,最大流速3.77米/秒,最低水位22.79米,最小流量180立方米/秒,最小流速0.42米/秒。一般时期,仙桃—汉川段维护水深2.4米,航宽90米,可航行千吨级船舶。2014年经汉江航道整治,汉江下游航道等级由Ⅳ级提升为Ⅲ级,可航行1000—2000吨级船舶。航标为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平均设标密度2.2座/千米。

东荆河航道仙桃段通航里程68.5千米,为6级航道标准,受南水北调影响冯家口以下可季节性通航300吨船舶。

公共交通

截至2017年月,仙桃市共有公交营运线路14条(其中城乡线路3条,城区线路11条),营运车辆301台,从业人员650多人。快速发展的城市公交已成为仙桃市一道风景线,公交5路、8路、7路、15路先后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国家级、省级“工人先锋号”和“文明示范线”的荣誉称号 。

2017年4月28日,摩拜单车正式进入仙桃市。仙桃市成为首个引进摩拜单车的副地级城市。单车在仙桃市投入1万辆,并建立300处摩拜推荐停车点。

历史文化

编辑

概况

仙桃市有明清两代文武进士93人,辛亥革命志士177人,革命烈士2000余人。历史著名人物有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友谅,国史修编、嘉庆皇帝老师童承叙,两江总督、咸丰皇帝老师陆建瀛,中山舰舰长李之龙,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张难先,周恩来总理办公室主任秘书杨刚等。仙桃市是湖北省第二大侨乡,有归侨16人,海外华侨华人及留学人员5200多人,归侨侨眷3万多人。

仙桃市被国家授予“中国体操之乡”和“世界冠军摇篮”称号,有李小双、李大双、杨威、郑李辉、廖辉等五位世界冠军,夺取了7枚奥运金牌。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仙桃市创造了“一座小城、两位冠军、三枚金牌、四块奖牌”的世界体坛神话。从这里走出了王利明、张明楷、李希慧等100多位法学博士,傅全章、刘山等4位驻外大使。

宗教文化

仙桃市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五种宗教。截至2008年末,仙桃市有爱国宗教团体2个,即仙桃市道教协会、仙桃市佛教协会筹备组;有经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43处,其中佛教场所25处,道教场所8处,伊斯兰教4处,天主教场所4处,基督教场所2处。仙桃市有宗教教职人员138人,信教群众近10万人,其中佛教6万多人,道教2万多人,伊斯兰教1.1万多人,基督教2000多人,天主教4000多人。

法学摇篮

在法学理论领域,广西大学魏敦友教授创立新道统论法哲学;在法律史领域,中国社会科学院陈国平教授对明代法律制度有研究;在宪法学领域,武汉大学秦前红教授学术有贡献;在行政法学领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杨解君教授学术有成果;在刑法学领域,清华大学张明楷教授倡导的法益论、客观主义和客观解释说等推动了中国刑法学理论的发展;在民商法学领域,王利明教授具有学术影响力、决策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在诉讼法学领域,最高人民检察院监察局局长王洪祥围绕建立科学严密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展开论说。海外归来的人才如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陈绪刚,不断通过译、著,介绍国际法学、法律。

地名由来

古时,汉水之南,有一条支流,名曰“锦瑞河”。河由老矶头处入口,绕龙华山的延脚南流后而向东,形成“凤颈分流”的两河三岸三角洲的龙华山。三角尖端,劈江分水,减缓汉江流速,使水上过往舟楫渔船在此停泊,形成码头,由此得名“尖刀嘴”,传扬于千里汉江。

嘉靖十年(1531年),沔阳州府派官驻此统领船运事务。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驻军防匪。自此商贾云集,日渐繁荣。明末,李自成起义军逼近沔阳,官府增兵驻守布防,取名曰“仙镇哨”,继而设行政机构于此,命名曰“仙镇公署”,形成统一镇区。后命名为“仙桃市镇”,一直沿袭。1952年,沔阳县治迁入仙桃市镇。1986年,撤县建市,以县治地名为市名。

城市精神

仙桃精神:“开放开明,尚德尚进。”

“开放开明”浓缩了仙桃人心胸宽广、思想解放、眼界开阔、精明灵活的精神;“尚德尚进”诠释了仙桃人以德为先、与人为善、诚信为本、昂扬向上、奋力争先的情怀与气度。

戏曲文化

沔阳花鼓戏

沔阳花鼓戏《站花墙》沔阳花鼓戏《站花墙》

湖北地方剧种,又称沔阳花鼓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于清嘉庆年间。闹年的花鼓、采莲船、莲花落、敲碟子等民间歌舞与“一人唱,众人和”的薅草歌为主流的田歌和三棒鼓、渔鼓、道情等民间说唱,共同构成了沔阳花鼓戏的源头。沔阳花鼓戏的声腔由高腔、圻水、打锣、四平四大主腔和丰富的小调组歌”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具有江汉平原鲜明的地域特点。传统剧目有《十三款》、《站花墙》等。

沔阳皮影戏

沔阳皮影沔阳皮影

俗称“皮影子”。操作技巧分“生、旦、净、丑”四大角色的种类、武打招势及现代皮影人物操作。艺人们使它们的每个关节都能活动,安上操作杆,在白色细布做成的银幕后面,由艺人操作表演,配以各种类型的道具、布景,通过灯光将影像在银幕上显映出来,色彩绚丽,如同电影一般。沔阳皮影戏有传统剧目三百多个,创作的现代剧目二十多个,多以盘朝剧为主要剧目,偶尔穿插新编剧。其中《皇历迷》、《螺仙女》、《武松打虎》、《火焰山》、《三请樊梨花》、《薜丁山征西》等剧目受欢迎。

沔阳渔鼓

沔阳渔鼓沔阳渔鼓

是曲艺的一种,又称道情、道情渔鼓、筒子腔、南话筒。它以浓郁的乡土气息,粗犷、高亢的唱腔,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国民间艺术史上颇负盛名。1952年以后,沔阳渔鼓演唱活动遍及湖北全省,1958年定名为湖北渔鼓。传统曲目有《吕蒙正赶斋》、《洪秀全》、《考朋案》、《十三款》等;现代曲目多数是短篇,有《迷路记》、《大刀风云》、《送胶鞋》等,且除用渔鼓、简板击节伴奏外,新中国成立后,加用二胡、京胡、扬琴等乐器进行伴奏演唱。

沔阳道情

又称湖北道情,是在沔阳打硪号子、沔阳花鼓戏、沔阳渔鼓的唱腔、曲牌基础上,经过实践,在表演、曲目、曲牌音乐积累演变而成的一种曲唱艺术。沔阳道情音乐性较强,板腔丰富。是湖北影响较大的地方曲艺之一。

沔阳歌腔

为“渔鼓道情”的一种,约于清道光、咸丰年间形成,初为独立的曲艺形式,后与“皮影戏”合流。沔阳歌腔说唱相间,既可单独演唱,亦可为沔阳皮影戏伴奏配腔。沔阳歌腔中的“鸡鸣腔”源于东周时期的楚国《四面楚歌》,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活化石”。沔阳歌腔的唱词多为七字句式与十字句式。唱腔高亢、粗犷,地方色彩浓郁。说唱时有打击乐有鼓、云板、锣、钹、小锣、马锣等伴奏。说表时有时也用“惊堂木”(即“醒木”)。

沔阳善书

是一种以宣讲帝王诏会、劝人行善为内容,以韵白相间、讲唱结合为特点的曲艺形式,又称“讲圣渝”、“说贤书”等,民间称之为“太平书”、“化春福”和“哭善书”等。说唱结合。曲词分为“说词”、“宣词”、“答词”三种。

沔阳三棒鼓

是一种技艺性的歌舞,曲艺的一种。沔阳三棒鼓词有十多种唱法,多为沔阳小曲、沔阳民歌,曲调简练朴实,叙事性强、灵活多变;鼓词格式为“五五七五”,通称“五七韵”,也称“纯七韵”,它的内容常因对象不同而不同,因人而异,即兴变换,但不论如何变换,都少不了奉承,吉祥,恭喜之类的内容,最终达到给钱给物的目的。演唱不插道白。

沔阳小曲

又叫“碟子小曲”,或称“内河小曲”。汉水流域的一种“俚歌俗曲”,曲调高亢、优美、动听、是以唱为主的曲唱艺术它的音乐风格是根据沔阳方言四声语调的特色而形成的,是湖北小曲中较为突出的曲种之一。它历史悠久,与明清时期沔阳地区的俗曲和民歌根枝相连,并吸收了邻近省份的曲唱,成为湖北地方曲艺中音乐性最强的曲唱艺术。沔阳小曲演唱的形式简便灵活,表演形式可一人敲碟演唱,也可以配上丝弦二人或多人演唱。

沔阳民歌

据新修《沔阳志》载,大致可分为八种,即:号子、田歌、小调、灯歌、风俗歌、儿歌、革命历史民谣、新民歌等。沔阳民歌形式以七音、五音为主,间杂三音、四音,以至八音的句子不等。大都采用赋、比、兴的手法。这些民歌大都产生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表达了他们悲喜的情绪和憎爱的情感,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代表作有《襄河瑶》、《哪有闲空回娘家》、《月望郎》、《双撇笋》、《薅黄瓜》、《十枝梅》等。

工艺美术

仙桃仙桃

沔阳雕花剪纸;与北方剪纸的组犷、奔放特色相反,显得精细入微。2008年,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入选联合国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仙桃市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湖北省剪纸艺术之乡”称号。

仙桃贝雕:仙桃市淡水贝雕,选用淡水贝类的贝壳,运用装饰手法,吸收中国绘画及玉、牙、木、石雕等传统艺术表现技巧,运用其天然色泽、纹理、形状,经剪取、车磨、抛光、堆砌、粘贴等工序。仙桃市淡水贝雕以贝雕船的制作最具特色。《玉龙黄鹤舟》作为贝雕工艺一绝已被人民大会堂湖北厅收藏。2007年贝雕大师路光荣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邓氏麦秆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麦秸画等,可上溯至隋朝,归田后回祖籍,开始在仙桃市流传,并逐步形成与仙桃市地区风俗习惯,大众审美相适应的邓氏麦秆画。2013年邓氏麦秆画第六代传人邓友谱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沔阳糖塑:又称糖人模。糖塑的制作技巧以“吹”、“扯”为要。

民间舞蹈

沔阳高跷龙灯

沔阳高跷龙灯沔阳高跷龙灯

沔阳高跷龙灯是湖北仙桃市沔阳舞龙的一种独特表演形式。就龙身而言,长度和一般龙灯差不多,然而龙节比一般龙灯少,一般龙灯为十三节至十五节,龙节之间跨度短,便于玩地龙灯;沔阳高跷龙灯只有九节,龙节之间跨度长,便于踩高跷舞龙灯。

沔阳采莲船

沔阳采莲船在仙桃市春节文艺活动中,是深受群众欢迎的一种文化娱乐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采莲船与仙桃市所处的地域有关,这里湖水茫茫,莲花飘香,乃鱼米之乡。历来盛产莲藕,因而采莲船这一艺术形式在仙桃市广为流传。

沔阳舞狮

莲湘舞莲湘舞

沔阳舞狮(俗称“玩狮子”),有地狮子、台狮子两大类。地狮子由一人手持绣球舞弄逗引,两人披顶狮身表演抖毛、抓痒、跳跃、跌扑、睡觉、翻滚、踩球等动作。舞狮者除表演与地狮子相同的动作外,还有在垒起的方桌间穿绕攀爬,间插望江喝水、四爪踏雪、金钱吊葫芦等绝技表演。

莲湘舞

莲湘舞是仙桃市的一种民间舞蹈。表演时,表演者穿着民族彩色服装,一人领先,众人列队在后,执精美竹节(莲湘),竹节上有小孔,小孔中串着若干有孔的铜钱,舞起来发出银铃般响声。打莲湘有很强的节奏感,表演时,右手执节,左手配合,先击左肩,再击右肩,转拍正反左手,再击左膝右膝,然后转身左右脚踢节,其舞蹈动作优美、整齐、统一。

五虾闹鲶灯

仙桃仙桃

五虾闹鲶灯是用竹篾扎成虾子灯和鲶鱼灯,头部、中躯、尾部均能活动,糊上透明的白纸或白布,虾子灯长八尺,鲶鱼灯长九尺,不仅形状相似,而且神态逼真,活动自如。玩“五虾闹年”灯,由十个虾子灯手和一个鲶鱼灯手操作,五个虾子灯围绕一个鲶鱼灯模仿虾子和鲶鱼游弋、戏水、打弓、蹦跳玩出各种招式以取悦观众。

沔阳龙灯

沔阳龙灯是仙桃市人民倍受欢迎的一种民间舞蹈表现形式,分地龙灯和高跷龙灯两种表演形式。沔阳龙灯以九节布龙为代表。龙身长18米,由10人(龙珠1人,舞龙手9人)。舞龙者在行进动态中完成"龙"的游弋、起伏、翻腾、穿越等动作。

民俗活动

在湖北仙桃,农历五月十五有过“大端午”的民俗,按照当地的传统,农历五月十五这一天,赛龙舟也是当地老百姓过“大端午”的重头戏。“大端午”赛龙舟在当地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因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几天恰逢当地夏播夏种的高峰期,所以仙桃百姓就选择避开农忙,将端午节推移到农历五月十五来过。

名优特产

编辑

1、仙桃香米,外观长粒型、米粒饱满、晶莹半透明、表面光亮;米饭绵软略粘,食味清淡略甜。

2、黄鳝,仙桃市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黄鳝产量占全国的四成以上。

沔阳三蒸沔阳三蒸

3、沔阳三蒸,有粉蒸、清蒸、扣蒸、泡蒸、花样造型蒸等多种蒸菜技法。

4、沔阳三腊,腊鱼、腊肉、腊鸡鸭,与沔阳三蒸齐名,风味独特,享誉荆楚。每逢春节前夕选料、腌制。

5、沔阳麻鸭,是原产于仙桃市的体型较大、生长较快、适应性强、产蛋较多的蛋肉兼用型育成鸭种。

6、双黄蛋,一蛋双黄,蛋白如壁玉,蛋黄似玛瑙,红白相间,壁合珠连。

7、沔城莲藕,粗壮肥大,肉质松脆,纹理细腻。

8、藕带,获得“武汉农业博览会金奖”,农业部授予“全国一村一品品牌”称号,“湖北十大名菜”。

9、红庙萝卜,表皮薄而光滑,色泽鲜红醒目,肉白色,肉质嫩而清脆。

沔城莲藕沔城莲藕

10、毛嘴卤鸡,荣获首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湖北省展销会金奖。

11、锅块,主料是和好的面,面里有大蒜苗,表面撒有芝麻,是仙桃市特有的早点小吃。

12、沙湖咸蛋,曾为清朝皇室贡品。蛋黄为朱砂红,呈沙糖颗粒状,剖开后油质四溢,色彩鲜艳。

13、郑场豆豉,其色红润,其味香醇,其质富含独特营养。

14、九珠皮蛋,荣获北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前身为沔阳松花皮蛋。

15、米团子,又称粘米团子,正月十五的元宵节美食。人们取其团团圆圆之意,把它叫做"团子"。

风景名胜

编辑

简介

仙桃市有1500多年的建制史,有着灿烂的古老文化。有考古发掘的大量文物、古代先哲们留下的文字资料和大量的古迹,如沙湖、越州湖出土的新石时器时代的石斧、石锛、石坠、石纺轮、亚洲象齿板化石、鹿角化石等。战国时期的青铜七字戈、南朝时期的瓷瓶、汉、唐时期的铜镜等。

仙桃市名胜古迹遍布,如:屈原沧浪遇渔父、郭河楚王五乐台、狄仁杰沔城问政、缅伯高洗鹅沔阳湖、李白游沙湖、沔城禹公祠、沙湖魁星阁、沙湖娘娘庙、沔城司马桥等等。

主要景点

沙湖国家湿地公园

仙桃文物古迹仙桃文物古迹

沙湖国家湿地公园地处仙桃市沙湖镇境内,西距仙桃市中心34千米,东与武汉市汉南区接壤,距汉洪高速公路入口9千米,距武汉市中心城区60千米,拥有10万亩滩涂、沼泽、水域、芦华荡多种原生态湿地风光,被誉为"天然氧吧"。东与长江相接,西与汉水相连,古老的东荆河贯穿全境。园内栖息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二级保护动物30多种、省级保护动物80多种。

2009年9月,沙湖省级湿地公园被省电影家协会确定为江汉平原首家湖北影视创作拍摄基地。

梦里水乡旅游区

仙桃梦里水乡旅游区位于仙桃国营赵西垸林场,与湖北武汉、湖南岳阳分别相距2小时车程,东、西前往动车线仙桃市西站、潜江站30分钟车程,中间对接随岳高速、汉宜高速15分钟车程。

沧浪遇渔父

仙桃名胜古迹仙桃名胜古迹

唐代中期,为纪念屈原在张沟建了沧浪馆,沧浪馆位于张沟镇通州河北面,现张沟影剧院旁。曾为宗教活动场所。陈友谅曾在此设过武馆,张难先曾在此教学。大革命时期,邓赤中在此设平民夜校。贺龙率领红二军团攻打仙桃市时曾在这里驻扎。

楚王五乐台

郭河楚王五乐台据《沔阳州志》有记载,原为楚平王游猎云梦泽时休息地,位于排湖南岸。后称陈友谅夫人梳妆台。20世纪80年代,此处出土过战国时期铜矛、铜簇、铜斧等历史文物。

沔街

沔街是以美食文化为核心,兼具商业、商务、居住功能的文化旅游项目。2013年被省政府授予湖北旅游名街称号,2014年首届“荆楚最美乡村”评选中获“最佳传承奖”。沔街全长3000米,现建有仿古城楼、明清建筑风格门栋、仿古牌坊等,除此之外还有非物质文化创新基地、大汉王陈友谅纪念馆、沔阳名人馆、孝雅书院。

沔城风景名胜区

沔城风景名胜区位于仙桃市西南沔城回族镇境内,景区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景观独特,有“四十八古井、四十八牌坊、四十八古庙”之称,著名的景点有大汉陈友谅故居、诸葛亮读书台、狄仁杰问政处、唐朝复州城垣等。

著名人物

编辑

人物

简介

陈友谅

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汉皇帝

罗俊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原校长

王明洋

中国工程院院士

顾行发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

李小双

体操运动员,体操世界冠军

李大双

杨威

郑李辉

廖辉

举重运动员,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举重69公斤级冠军

辜梓豪

中国围棋职业选手,九段,第22届三星杯世界围棋公开赛冠军

昌雅妮

跳水运动员,2017年国际泳联世锦赛跳水女子双人3米板冠军

丁霞鹏

体操运动员,体操教练,培养过世界冠军

彭友平

颜永平

雷军

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陈文烛

南京大理寺卿、吴承恩密友

池莉

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林克庆

现任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 、广东省政协党组书记 、主席

王祥喜

现任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部长 、党委书记 、国家消防救援局第一政治委员 。

范晓萱

祖籍湖北仙桃,代表作《眼泪》等。

王利明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明楷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荣誉称号

编辑

获得时间

荣誉名称

授予方

2014年1月

国家园林城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5年3月

国家卫生城市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5年1月

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2015年4月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

2015年4月

中国沔阳三蒸之乡

中国烹饪协会

2017年10月

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中国社会科学院竞争力实验室

2017年7月

中国县域经济百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与信息化部

2017年10月

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8年10月

2018年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

-

2019年7月

中国百强县

工信部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

2019年8月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

2019年10月

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15位

-

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58位

-

201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第65位

-

2019年11月

2019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

2019年工业百强县(市)

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名城

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

2019年12月

综合竞争力全国百强县(市) 、投资潜力全国百强县(市)、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2019年全国制造业百强县(市) 、2019年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

-

2020年1月

2020中国县域文化消费百强榜排名42

-

2020年5月

2020年全国百强县

-

2020年5月

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

-

2020年6月3

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

2020年7月28日

2020年赛迪中国百强县

-

2020年11月13日

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020年11月

第四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

国家民委办公厅

2021年1月

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1年8月

“2021年赛迪百强县”。

-

2021年9月1日

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中国科协

2021年9月

2021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

-

2021年9月

2021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

2021年10月

2020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海关总署

2022年4月14日

入选“赛迪顾问乡村振兴百强县(2021)”名单,位列全国第64名。

-

2022年5月

入选《2021年中国投资潜力百强县》榜单,位列全国第62名。

-

2022年11月

入选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县(2022),排名第85。

-

2022年10月

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

2022年12月

入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2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排名第74。

-

2023年7月

入选2023赛迪百强县,排名第56。

-

2023年12月

入选2023年稷夏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100强,排名第71。

2023年12月

入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3年工业百强县(市)”,排名第71位。

-

2024年7月,入选2024赛迪百强县,排名第54。

下一篇 房县

上一篇 南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