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苏论战 编辑
中苏论战是指20世纪60年代的中苏两党之间因意识形态的分歧展开的一场论战。
中文名:中苏论战
1960年4月纪念列宁诞辰90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发表《列宁主义万岁》等三篇文章,集中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时代、战争与和平、无产阶级专政、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观点,点名批判南斯拉夫“现代修正主义”,实际上对赫鲁晓夫的某些观点进行不指名的批驳。6月,赫鲁晓夫在布加勒斯特召开的罗马尼亚工人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对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激烈攻击,中国共产党未向这种压力屈服。会后,苏联政府突然于7月照会中国,单方面决定立即召回在我国工作的全部苏联专家,废除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的各项协议。这一系列蓄意恶化中苏关系的行为,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增加了当时的严重经济困难,也极大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给两国关系造成难以弥合的创伤。
1961年10月苏共二十二大后,两党之间意识形态的争论愈演愈烈。苏共领导人、苏联报刊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和公开信,攻击中国共产党和其他一些党。中共中央从1963年9月到1964年7月,以《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编辑部的名义,相继发表总称为《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总路线的论战》的九篇评论苏共中央公开信的文章(通常简称“九评”),全面批评苏共的对外对内政策。“九评”的基本结论是:“在伟大的十月革命的故乡,在具有几十年建设社会主义历史的苏联,也发生了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篡夺党和国家领导的事件,也出现了资本主义复辟的严重危险”,这是帝国主义推行“和平演变”政策的结果。“九评”指名批判了“赫鲁晓夫修正主义”,全面批评苏共“全民党”“全民国家”及各种内政外交政策。与此同时,苏联方面也发表了一系列论战文章。中苏论战达到高潮。1964年10月,赫鲁晓夫下台。中共抱着改善关系的愿望,派周恩来赴苏参加十月革命庆祝活动。但勃列日涅夫继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后,声称苏联将继续坚持原来的立场。其后,还向中苏边境不断增兵,并且向邻近中国的蒙古派驻苏军。1966年3月苏共召开二十三大,中国共产党决定不派代表出席,中苏两党关系基本中断。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上一篇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