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文明 编辑
黄河文明是形成于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凝聚在黄河中下游的大中原地区的历史沉淀产生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
中文名:黄河文明
外文名:The Culture of the Yellow River
形成时间: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
相应朝代:夏、商、西周三代
黄河文明的发展期
碛口--触摸黄河文明
黄河文明的兴盛期
黄河文明的兴盛期 ,是进入封建帝国文明的历史阶段,自秦汉开始直至北宋,一千多年来,河洛地区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帝都文化推动着全国科学文化大踏步前进。秦始皇统一六国,废分封,立郡县,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汉承秦制,对这一重大文明创造进一步规范、完善和推广。先秦时期的儒家、道家等学说,在历代王朝都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汉学是汉代学者创立的一个重要学派,源远流长,影响很大,他们对经学研究的成果,一直被后世学者奉为经典。宋代的理学,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中国最早的最高学府太学,设在东汉首都洛阳,学生最多时达三万人以上,历经曹魏、西晋,为全国各地培养了大批人才,出现了不少出类拔萃的人物。天象历法、农学、地学、医学、水利、机械、建筑、冶炼、陶瓷、酿造、纺织、造纸、活字印刷等科学技术,都创造了历史奇迹;汉赋、唐诗、宋词以及书法、绘画、雕塑等,都攀登上文化艺术的高峰;留传后世的各类史书浩如烟海,记载了古往今来王朝兴替以及社会发展的历史。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西汉时始于西安,东汉至隋唐时始于洛阳,西安、洛阳在当时是对外文化交流、商业贸易的国际大都市,由此,中国历史上的汉唐文明享誉世界。这就充分说明黄河文明的确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个高度兴盛的黄河文明,其核心的确是在河洛文化范围内。
华夏文明的主体
黄河文明
体验碛口触摸黄河文明
黄河自古多洪泛
远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前黄土高原早已是千沟万壑,无法计量的黄土涌入大河。而黄河输入量的多寡又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有密切的关联。黄河几乎周期性地泛滥,一面夹带着泥沙,一面又造成广阔而肥沃的冲积平原。正是在这片黄色的原野,我们的先民创造了旱作农业文化,辉煌灿烂。黄河以她柔韧博大的胸怀哺育了黄河文明的先民,成就了黄炎部族和其他部族文明的大融合,这是我们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与黄土,这水与土的关系是自然界的地球化学过程,难言功过。这方水土培育了璀璨的文明,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进程。黄河的流变给了我们民族深邃而又辽远的启示和力量,成为我们精神的象征。黄河本身的秘密,比如洪泛的周期性,输沙量的高峰与低谷的周期性,黄河历史上几次陡然的清澈之谜,以及治理黄河自古至今的经验教训,都值得我们长久地沉思。而黄河那奔流不息的江流给予我们民族胝励却是我们该永久张扬的奋斗不息的精神之旗。
沿着黄河走,在文明初始期的华夏大地上,有星罗棋布般的各具地域特色的多个文化中心。多中心不平衡的发展,是这个时期的特点。那时的文化中心,大致可分为北方文化,南方文化,长城沿线文化,西北文化,东北文化等五部分。南北文化的过渡带与东西文化过渡带的交汇区,正好如同一个大大的十字,形成了我国史前文化最发达的地带,这便是今日之西安——洛阳——开封一带的史前文化区,也就是黄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
古代文明的发祥地
世界上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大都位于河海之滨或河流交汇之地。埃及的尼罗河,印度的恒河,美索不达米亚原野上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都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血脉。古老的两河,培育灌溉农业,也让文学与数学之树开始发芽生长。轮子的发明,将交流和贸易成为现实,楔形文字的出现让巴比伦人成为真正的文明人。于是在公元前3500年前,两河流域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批真正的城市。但是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建立在单一的灌溉农业基础上,一旦灌溉条件失去,古代文明也随之衰败,于是,古老的巴比伦文明就掩埋在亘古的沙尘之中。
我们的古代文化则不然,那时候东亚季风吹拂着华夏大地,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虽然不如两河流城那样便于利用,却为我们的先民创造下多种生态因子,为先民发明创造更高更复杂的利用自然条件的技术铺下了客观基础。黄河与长江都发源自崇山峻岭,而不是两河流城那平坦的原野。从山岩喷泄而出的江流必须有较高的技术才能利用,而广大地域的多中心文化,又使得中华文化的发展不致因为某个中心的衰落而全体消亡,因此,中华古老文化的不曾中断和持续发展就是客观的必然。
我们的黄河从古至春秋时代就一直在今天华北平原一带不断演出“龙摆尾”的话剧。频繁的改道、汛滥、形成大片的黄土原野为旱作农业提供了广袤肥沃而松软的土地,这一地带的气候也颇有规律,雨季正好在农作物的生长期。于是,造宜黄土带生长、成熟期短又易于保存的粟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粮食作物。黄河流域的古代文化既经历了自身长期的发展演变,又充分吸收了周围地带的文化精华, 终于成为中华早期文明的主流。
古代文化遗存
黄河的古代文化遗存几乎遍及整个流域。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是仰韶文化的集中地,从陕西的关中、山西的晋南、河北的冀南到河南大部,甚至远达甘肃交界,河套、冀北,豫东和鄂西北一带。早期的代表就是陕西临潼的姜寨。面对姜寨村落遗址,会让你生出无限的遐想。一个古代先民群居的场所,把远古拉到你的面前。河北中南部的磁山文化,河南的裴李岗文化,关中、陇东的老官台,大地湾文化,是仰韶文化的前身。黄河上游甘肃地区的马家窑洞文化、齐家文化则是仰韶文化的后期,生产和社会的发展都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甚至有人判断,齐家文化的下延可能已属奴隶社会。
黄河下游海岱地区文化则自成系列,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一脉相承。有人说依旧是仰韶文化的支系,有人则说是南方良渚文化的影响,因为陶器和玉器的制作都有良渚文化的特色,更有人说,大汶口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是独立的文化中心中的一个。
无论学者怎样指点古代的文化遗存,那些无声的文物都在为我们说明,在古代,那浩浩荡荡的黄河全流域的岸边、阶地活跃着我们先祖的身影,根据我国古史传说时代有关文献的研究,结合考古学文化推定,仰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和陕西龙山文化,可以看作是华夏诸族的文化遗存,而大汶口——山东龙山文化则是属于东夷诸族的遗存。
历史传说
华夏诸族中最强有力的两个氏族便是黄帝与炎帝,而东夷诸族太、少、蚩尤是强大的中坚。炎帝发祥于陕西岐山之东的姜水河畔,部落沿渭水东下进入河南与东南部而达于山东,
黄河的古代文化遗存几乎遍及整个流域
公元前2000多年前,黄帝族后裔的一支:夏后氏崛起,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和私有制产生的基础上,一次巨大的灾难,让我们的民族在中原地区进入了文明时代。一场仿佛由天而降的洪灾遍及中原,夏禹治水成功的故事成为中华民族永不湮灭的传说,借助这次治水的成就,夏部落最后一位经原始社会推举而出的部落联盟领袖禹,开始向建立第一个中国奴隶制社会夏王朝的历史进程前行。禹的威望和夏族较其他氏族先进的生产力都使禹成为事实上的各族首领。对那些阻碍夏族发展的势力如三苗,共工、禹都举兵征伐。再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他的脚步,世袭制取代“禅让制”,阶级文明社会取代原始文明社会的钥匙就在他的手中,他正在揭开中华文明崭新的一页。那一年,据说在公元前21世纪,据今4000多年,这个历史性的转变就发生在河南。
铜器的出现和使用
皮筏子--黄河文明的活化石
古老的部落
商族是黄河下游古老的部落,以鸟为图腾,始祖为契,曾是辅佐大禹治水的功臣。他的后人汤成为商族壮大兴盛的领袖。商汤率战车70乘,步率5000,西进伐桀。大败夏军于鸣条,占领了夏都,在亳地“践天子位”。亳,在今河南内黄县境内,位于安阳东南一隅,商朝中宗太戊时,正式建都于此。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621年。三代商王,在此经营86年。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于殷,即今安阳西北小屯村。这次迁都,将商王朝划分为前后(商、殷)两个时期,迁殷之后,商王朝的政治、经济都出现了新的面貌。安阳真是个奇妙的地方,考古发掘出的文化遗存,让我们构想出昔日此地的辉煌。
安阳市文化遗址
安阳市北部的后岗,发掘出层次分明的三层文化遗址,最下层的是距今六千多年前的仰韶彩陶文化,中层是距今四、五千年的龙山黑陶文化,上层则是距今三千年的小屯白陶文化,将历
千年鲁锦见证黄河文明
殷商
殷商的历法也颇发达,天干、地支,六十甲子,一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的历法就起于商殷,还有编制整齐的多声部乐队,演奏优美的音乐,可惜,我们已经无法聆听到了。不过,在河南舞阳的贾湖地区,出土了早于殷商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的骨笛,(距今8500-7600年,其年代早于仰韶文化)其中一支有7个孔和一个调音孔,用现代手段测量结果,该笛竞能吹奏以C为宫(即1C调)的七声古音阶(1234567i)或以G为宫(1G调)的七声新音阶(1234567i),用它演奏河北民歌《小白菜》,音质音色都颇为动听,由此可以想象,殷时的乐器能奏出怎样美妙的乐曲。舞阳贾湖地区真是我们的宝地,它还捧出了契刻文字,正是殷商甲骨文的前身,将中国文明史上推 至距今7000至8000年,真是功德无量。殷商传至纣,又在沫邑(今河南鹤壁市淇县)建陪都,朝朝歌舞、夜夜恣意,于是沫邑又更名为朝歌。于今,酒池肉林之遗址,杀害忠良比干的摘心台旧迹及纣王自焚的鹿台旧地犹在阳光下细数他的罪恶。周灭商,殷都夷为平地,加上洪水湮没,300年王城荡然无存。往昔的楼阁殿阙坍圯散落,笙歌艳舞化为云烟,文物起于地下,兴盛埋进废墟。安阳小屯村称之为“殷墟”倒也名符其实。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安阳几经变迁,秦始皇十一年(公元前236年)大将王翦重修安阳城墙,今日的安阳正始于那时,距今也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此后,项羽曾在此大败秦将章邯订立城上之盟;曹魏建都邺城,即今距安阳北去45里的邺镇。著名的西门豹曾为此地之令,而曹操父子(曹丕、曹植)在此地又成为文坛主将,经营起史称“建安文学”的文学集团让邺城——安阳,又以独有的文学之光闪耀在中国历史上。魏晋之后,安阳地区、邺城先后是五朝都城,以后地位渐渐衰败。七朝旧都仿佛在历史上睡去了。直至宋朝,安阳又再度辉煌,不过,是以著名的洹河流域瓷窑的发展为标志。宋瓷那柔润晶莹的光泽,穿透近千年的风尘,幽幽发亮,成为今天的至宝。安阳地区人杰辈出,代有俊雄,战国时诸子之一的鬼谷子(王蝉)在此办学。韩琦、岳飞是安阳的骄傲,神医扁鹊虽不是此地人(扁鹊是河北保定任丘县人)却将自己的身体埋藏在安阳汤阴县伏道村南,成为安阳的光荣之一。隋末唐初,义军蜂起,安阳滑县瓦岗寨成为义军中心之一,一部《隋唐演义》在评书艺人的口中将义军和安阳的名字传布于街头巷尾。而 窃国大盗袁世凯在皇帝梦破灭后,也葬于洹上在安阳留下了他的坟墓——袁林,给安阳添上块耻辱的伤疤。于今,安阳古迹遍地,寺观多多,犹如苍劲的大树挺立在豫北大地。或许是她负载的历史太久太厚,以至于今日的安阳不得不面临一个沉重的话题:怎样让古代文明的光芒融进今日的灿烂星光之中,再造一次更新的辉煌。
黄河流域的古代先民从早期与大自然的斗争经验中就已察觉到,如果想在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生存下去,必须只能靠自己。虽然早期黄河流域先民也有原始宗教,也祭祀神灵,但和其它文明所不同的是,黄河流域先民祭祀神灵不是为了感恩神灵,而是为了预测凶吉,以便依靠自己“驱凶避吉”。从出土的商朝甲骨文可以看出,大量的甲骨文都是商王“驱凶避吉”的结果。
所以黄河文明与世界其它文明最大的特点,就是世俗化。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