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即一切 编辑
一即一切,(术语)一与一切融即。其体无碍也。指月录四曰:“三祖僧璨信心铭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毕。
目录
中文名:一即一切
定义:一与一切融即
出处:《华严五教章》
一即一切,”笔削记一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入一切,一切入一。互为主伴。”传心法要下曰:“若能了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心境无二,一切即一心,心即一切,更无挂碍。”又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诸佛圆通,更无增减。流入六道,处处皆圆。万类之中,个个是佛。譬如一团水银,分散诸处,颗颗皆圆。若不分时,只是一块。此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种种形貌,喻如屋舍。舍驴屋入人屋,舍人身至天身,乃至声闻缘觉菩萨佛屋,皆是汝取舍处。所以有别,本源之性,何得有别?”永嘉禅师云:“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舍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华严经第九初发心菩萨功德品曰:“一切中知一,一中知一切。”是为佛教中最究极之说。盖以万有之法,在真如法界中,虽现种种之差别相,而其本体中则无丝毫之差别。种种之法,悉为绝对,而与一切法镕融时,知其一,即知一切。如尝海水一滴,即能知一切大海水之咸味也。此妙旨在华严天台两家发挥最多。即约观法而为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之说。以一心三观,示一境三谛之圆理,约观境而传一心一切心,一阴一切阴,一境一切境等之幽意。更于诸法上说一尘一切尘,一法一切法,一界一切界,一国土一切国土,一相一切相,一色一切色,一毛孔一切毛孔,一众生一切众生,一身一切身,一人一切人,一字一切字,一识一切识等,或约修证迷悟等,使明一断一切断,一行一切行,一位一切位,一障一切障,一修一切修,一证一切证,一显一切显,一欲一切欲,一魔一切魔,一佛一切佛,一入一切入,一佛一切佛,一智一切智,一理一切理,一究竟一切究竟,一门一切门,一种一切种,一受一切受等。又约破立权实而为一破一切破,一立一切立,一权一切权,一实一切实,等之解释也。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知一世界即是无量无边世界,知无量无边世界即是一世界,知无量无边世界入一世界,知一世界入无量无边世界。(中略)长劫即是短劫,短劫即是长劫;知一劫即是不可数阿僧祇劫,不可数阿僧祇劫即是一劫。(中略)无量劫即是一念,知一念即是无量劫,知一切劫入无劫,知无劫入一切劫。”
“诸法相即自在门,此上诸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圆融自在无碍成耳,若约同体门中,即自具足摄一切法也;然此自一切复自相即入,重重无尽故也,然此无尽皆悉在初门中也。故此经云:初发心菩萨,一念之功德,深广无边际,如来分别说,穷劫不能尽,何况于无量无数无边劫,具足修诸度诸地功德行,义言一念即深广无边者,良由缘起法界一即一切故耳。”
此谓佛教教理中,“一即一切”为最究极之说,即万有悉为缘起相成法,故举“一”时,“一切”皆摄入其中。这是华严宗“法界缘起”论中阐明现象与现象之相即关系的说法。在十玄门中的“诸法相即自在门”,所说亦即此理。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