喃字 编辑

汉字型孳乳文字中的一种

喃字喃字

喃字,又称字喃,指的是越南主体民族京族曾经使用过的文字,是汉字型孳乳文字中的一种。越南在长期使用汉字的同时,假借汉字和仿效汉字结构原理和方法,依据京语的读音,创造了这种文字。6世纪开始盛行。分为假借喃字、形声喃字和会意喃字。古代越南官方仅使用汉字,民间则有一种共同使用喃字与汉字标记越南语的方式,被称为汉喃文。

喃字复杂且过于依傍汉字,始终没有成为越南的正式文字。法国殖民越南时期,喃字地位直线下降。1945年越南独立之后,喃字彻底被拉丁字母“国语字”正式取代。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喃字

别名:字喃

使用民族:京族、岱依族、瑶族等

出现时间:约2世纪

废除时间:1945年

壮文:Gij sawndip Yeznamz

概况

编辑

在越南文(汉喃文书写系统)里,“汉”与“喃”是不可分离的,喃字用于书写越南文的纯越词(固有词),汉字用于书写越南文的汉越词(汉字词),越南语词汇的两大部分即纯越词和汉越词,关系就像日语中的汉字和假名,及朝鲜历史上的汉谚混用文。(汉字与民族语言特殊表达的需要,产生兼顾文——越南的汉喃文、日本的汉假文、朝鲜的汉谚文)

喃字喃字

越南,在历史上从秦始皇时代起,就有汉字文化传入。考古发现,越南境内多有汉墓。在使用汉语汉字大约1000年之后,越南利用汉字书写本民族的语言,并以汉字为基础发展南字(越南文:喃字)(文言文的写字顺序从右到左:字喃)。越南有几个短暂的时期,以南字(喃字)为正式文字,跟汉字并行,多数时期只用于民间,不作为正式文字。正式文字一般都是汉字。越南称汉字为“儒字”。喃字写本现存1000多种,名著有长诗《金云翘传》。

越南史上多数著名文人(如胡春香、阮攸等)都使用汉喃作文,很多在越南流传现代的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金云翘传》等)也多为汉喃文写成,且越南史上的胡朝(1400年~1407年)和西山朝(1778年~1802年)两个朝代更采用汉喃文取代汉文(文言文),定汉喃为官方文书。经过几百年的实际使用和优化(自然选择)。

1527年,葡萄牙的天主教传教士来到越南,他们创制了用于转写纪录越南语的罗马字,这种文字最初只是用在教学及传教上。后来,来自法国跟意大利的传教士也开始用罗马字纪录越南语,但是不同国家的传教士有不同的拼音规则,而修改整合的工作也同时进行着。

17世纪,法籍传教士亚历山大·罗德用他自己创制的越南罗马字出版了《越葡拉字典》(Từ điển Việt-Bồ-La,字典越葡拉),这标志着越南语罗马字记音系统修改整合的阶段性成功以及越南国语字的诞生。

形制

编辑

喃字的形制为利用现成汉字或其部件组成新的本组汉字,作为借用汉语汉字的补充。喃字是一种孳乳仿造的汉字型文字,大致借用汉字十分之七八,补充喃字十分之二三。借用的汉字方法有:1.借词,形音义全借;2.音读,借音改义;3.训读,借义改音;其他。新造喃字的方法有:1.造会意字;2.造形声字;3.其他。

据研究工作者称,喃字是在中国汉字的基础上在10至20世纪初形成发展起来的。其间,喃字是记录越南民族历史、文化的一种文字工具。

发展历史

编辑

越南京族人创造喃字用来为京族语言记音。有关喃字的最早史料是11世纪李代1076年的云板锺铭文。起初,喃字常用来记录人名、地名,后来逐渐普及,进入国家的文化生活。14世纪胡朝、18世纪西山朝年间,出现了在行政文书中用喃字的倾向。单就越南文学领域而言,喃字对于营造延续多世纪的辉煌文学起到了特别重要作用。凭借喃字,越南文学产生了越南别具一格的三种体裁:“六八”喃字诗传,吟曲(双七六八)和说唱(筹曲)。如今收藏最早的纯粹喃字作品是13-14世纪陈时的“禅宗本幸”。有些喃字作品达到了越南文学的高峰,诸如:世界文化名人阮斋(1741-1798年)的“国音诗集”,18世纪邓陈昆著汉字诗“征妇吟”的段氏点喃字译本,阮嘉韶(1741-1789)的“宫怨吟曲”,世界文化名人阮攸(1766-1820)的“金云翘传”等等。18世纪末19世纪初胡春香及19世纪清关县长夫人等知名女士的喃字诗,岱喃字小说以及北方山区少数民族的对唱曲把越南文苑点缀得姹紫嫣红。

南汉喃研究院今存之文学、思想、哲学、语言、法律、道德等多领域的喃字资料单位数以万计,对研究古代越南人的生活很有价值。然而,现代越南人很少会学习和使用喃字。美国喃字遗产保护会副主席阮清闲教授说:“现在世界上只有大约100人能熟练地读写喃字,而喃字书籍的90%以上尚未译成国语字。“相当部份喃字资料以书籍、横匾、对联、碑锺铭文的形式散布民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给年轻一代教喃字,并把喃字著作译成国语字。这将有助于增进越南人的知识,促使越南文化进入世界文化文明宝库。

产生

编辑

关于喃字产生的年代现代尚无定论。学者聂槟认为最早的喃字很可能是在公元二世纪由时任交州刺史的中国人士燮按假借法创制的。据越南现存最早的一部汉字——喃字字典《指南玉音解义》的汉文序载:“士王之时,移车就国四十余年,大行教化,解义南俗,以通章句,集成国语诗集以志名号,韵作上下二卷,学者难祥。兹宿禅谨严香玉,音其字,解其义,手写帙成,可谓明白览详之要,使其读者走韵连声。”此外,汉朝时,汉人用汉字注音的壮语来释义汉字,教壮民识汉字。士燮作为汉人士族,有机会见到这一传授方法,并可能效仿它来教越南人识汉字,于是创制出最早的喃字。这种最早的喃字并没有成为一种通用的文字,其创制带有偶然性和随意性,因此称它为“喃字的萌芽”似乎更为恰当。随着越南社会的发展,越南人民族意识不断增强,迫切希望取得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这种民族性表现在文字上则为努力创制一种民族文字,使语言和文字真正统一起来。越南文人很可能是受到汉人用汉字注音释义越南语这一方法的启发,也借用同音或近音的汉字来记录越南语“国音”,后来又采用了“形声”和“会意”等方法创造出更多的喃字,使喃字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喃字在十三世纪即陈朝时形成体系。建立陈朝的陈氏出自以渔业为生的家族,凭仗军事力量成为执掌国家命运的王者。由于陈氏出身平民,靠血缘关系形成了一个生产群体,所以自然地吸收了越南农村公社集体民主思想的传统,他们吸取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长处用以治理国家,不教条僵化,不崇拜外国。在这种思想体系和治国政策的指导下,再加上越南独立后经过了丁、黎、李三个朝代的休养生息,因此陈朝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使越南封建社会步入了兴盛繁荣阶段,民族意识空前高涨。在这一意识的驱使下,人们希望能使用本民族文字来记录本民族语言,于是早已产生于越南社会的喃字获得了蓬勃发展,形成体系,登上越南文坛,成为了越南的一种民族文字。

构造

编辑

京族喃字京族喃字

喃字是以汉字为基础创造的,但越南人民在改进喃字和扩大喃字数量的过程中,又努力使喃字从形、音、义三方面与汉字区分开来,从而体现出越南强烈的民族性。下面学者聂槟拟从喃字的分类出发,对这一问题做进一步分析。

参照其他学者的分类,再结合自身的想法,学者聂槟将喃字分为以下五类:

1、假借字:按“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方法造出来的喃字。其特点是借用汉字的形体来记录与汉字的汉越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越南语固有词。又可分为两小类:

(1)借同音汉字来表示。如:

喃字

汉越音

越南语音

意义

yêu

yêu

(2)借近音汉字来表示。如:

喃字

汉越音

越南语音

意义

cố

2、形声字:此类字的特点是由一个形符和一个声符共同组成,既表音又表义。也可分为两小类:

(1)由一个汉字部首加一个汉字构成,汉字部首表义,汉字表音。如:

喃字

部首

声符汉越音

越南语音

意义

下一篇 和制汉字

上一篇 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