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制汉字 编辑

日本人根据中国的六书造字法自创的文字

和制汉字和制汉字

和制汉字,又称日制汉字,是日本人根据中国的六书造字法自创的文字。日语中称其为“国字”。其中绝大多数属于会意字。如“雫”,假名写法是 しずく ,读音是 shizuku ,这个和制汉字解作水滴,水滴如雨下,便作“雫”,便是一个会意字,从雨部。

目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和制汉字

别名:日制汉字

使用地区:日本

创造方法:会意或形声造字法

举例

编辑
和制汉字是训读的,举例说明如下:

俤(オモカゲ):由“人”和“弟”二字组成。意为“面貌”、“影像”。

働く(ハタラク):由“人”和“动”二字组成。意为“工作”。

凪(ナギ):由“风”和“止”二字组成。意为“风住,风停”。

峠(トウげ):由“山”和“上、下”三字组成。意为“山顶”、“山岭”。

噺(ハナシ):由“口”和“新“二字组成。意为“故事”。

榊(サカキ):由“木”和“神”二字组成。意为“寺庙的树”。

和制汉字和制汉字

颪(オロシ):由“下”和“风”二字组成。意为“山风”。

毟る(ムシル):由“少”和“毛”二字组成。意为“揪毛发”。

畑(ハタ):由“火”和“田”二字组成。意为“旱田”。

畠(ハタ):由“白”和“田”二字组成。意为“旱田”。

辻(ツジ):由“十”和“辶”二字组成。意为“十字路”。

躾(シツケ):由“身”和“美”二字组成。意为“教育”。

鱈(タラ):由“鱼”和“雪“二字组成。意为“鳘鱼”。

除了上列诸例外,还有一些,如椙(スギ),樫(カシ),糀(コウジ),柾(マサ),襷(タスキ),鯰(ナマズ),鰤(ブリ),麿(マロ),等等。这些都是在汉字进入日本后,日本人依照汉字造字法而创造的字,即国字(和字)。这些国字多依汉字六书中的“会意”方法创造而成。例如,以“口”和“新”二字而为“噺”,以表示“新鲜的话儿”,转而为“故事”之意。

国训

编辑
部分日本汉字的意思和原来中文汉字的解释有所出入。这些汉字被称为“国训”:

冲 oki(外海,取其“水中”之会意)椿 tsubaki(山茶花)

相当部分汉字有“旧字体”和“新字体”之分,类似中文的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差别:新字体:国;旧字体:國;音读:こく(koku);训读:くに(kuni)新字体:号;旧字体:号;音读:ごう(gō)新字体:変;旧字体:变;音读:へん(hen);训读:かわる(kawaru)旧字体在二次大战之前使用,1946年由文部省引入新字体。日本新字体基本上是通过去掉笔画的方式,但有例外。常见的如新字体:歩;旧字体:步;音读:ほ、ふ、ぶ(ho, fu, bu);训读:あるく、あゆむ(aruku, ayumu)新字体:宾;旧字体:宾;音读:ひん(hin) 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以上两字都含有“少”字缺一点的部分,新字体就干脆写成“歩”。但也有例外,如“捗”。还有些新字体成为了近义字或同音字取代(按:此处指日语中,不以中文为基准思考),如新字体:欠;旧字体:缺;音读:けつ(ketsu);训读:かける(kakeru);(中文“缺”“欠”不同字。)新字体:缶;旧字体:罐;音读:かん(kan);(中文“缶”“罐”不同字。)新字体:死;旧字体:屍;音读:し(shi);训读:しぬ(shinu);(中文“尸”“死”不同字。“屍体”新字体写作“死体”。)新字体:部;旧字体:篰;熟字训读:“篰屋,heya”变成“部屋,heya” 有些新字体被简化到被另一个毫无关联的字来代替。如:新字体:芸;旧字体:艺;音读:gei;新字体只保留了旧字体的草字部“艹”与底部的“云”。原本“芸”音读是“うん(un)”,训读是“くさぎる”(kusagiru),是“草(kusa)”和“切る(kiru)”的合成词,即除草的意思。新字体里这种读法已经废除了。

下一篇 谚文

上一篇 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