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梆子 编辑
梆子,又名梆板,中国打击乐器。约在中国明末清初(十七世纪),随着梆子腔戏曲的兴起而流行。梆子由两根长短不等、粗细不同的实心硬木棒组成。长25厘米的一根为圆柱形,直径4厘米,另一根短而粗的为长方形,长20、宽5-6、厚4厘米。戏曲四大声腔之一,因以硬木梆子击节而得名。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文名:梆子
批准时间:2008年
非遗级别:国家级
遗产编号: Ⅳ-118等
遗产类型:曲艺
申报地区:河北省、山西省、江苏省等
梆子
梆子
梆子
河北梆
梆子 河北梆子
演奏时,左手执长方形、右手执圆形木棒,互击发音。音色清脆、高亢而坚实,无固定音高,为梆子戏曲的重要伴奏乐器,常用来有规律地敲击强拍。在一些民间器乐合奏中也常使用,流行于河北、河南和山东一带。
南梆子
又名卜鱼、广东板。《清朝续文献通考》:“卜鱼之用等于点鼓或代拍板,南方之节乐器也。”长方形木制中空体,长24.5厘米,宽8.7厘米,厚6厘米,中间为一长方形音孔。以采用花梨木制作的较好,音孔必须开列整齐、内膛光洁。演奏时,左手执梆,右手执一竹签或木棰敲击。
南梆子流行于我国南方。它原是粤剧的伴奏乐器,后来也用于京剧高拔子唱腔伴奏及广东音乐。发音短促、圆润,除在戏曲伴奏和器乐合奏中击奏强拍外,也可用来表现马蹄声、机枪射击声等特殊音响效果。
坠梆
梆子
坠梆的腰部有一木榫,固定在一个立棍上,立棍上另有一榫槽,中间有击梆木棰,中心横穿一钉,木棰一端由绳索拴系于奏者的右脚上,通过脚的踩动,控制木棰击梆发音。演奏时,常将它绑在桌腿上,由操坠琴的伴奏者兼奏。
秦梆
用于秦腔伴奏。外形为椭圆形,长20厘米。
南梆子以左手执梆,右手执一竹签或木槌敲击。坠梆演奏时常绑于桌腿上,用脚控制木槌击梆发音。演奏者常由操坠琴者兼任。
梆子腔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