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光曲 编辑

中国首部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

渔光曲渔光曲

《渔光曲》是1934年由蔡楚生编剧和执导的剧情影片,王人美、韩兰根等主演,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影片代表作之一。该影片由民国著名电影人厉麟似等审定并推介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获第九名,被誉为中国首部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影片讲述了渔家子弟徐小猫、徐小猴和船王何家继承人子英之间的悲欢离合,两代人之间的故事折射出旧中国各阶层人民生活的飘零动荡。

剧情简介

编辑

渔光曲

东海渔民徐福被渔霸何仁斋逼租,惨死海上后,其妻又被迫当奶妈抵债。十年以后,何仁斋之子子英由徐妈哺育长大;徐妈的孪生子女小猫小猴兄妹俩也由祖母抚养到十岁。一天,徐妈闻知婆婆病危,失手打破何家一件古董,被逐回家。又过了八年,小猫小猴已经成人,继承父业,仍租何家渔船出海捕鱼。子英则秉承父命出洋攻读渔业。他与徐家兄妹从小在村里长大,临行到海边告别,小猫小猴唱《渔光曲》相送。徐妈夜间补渔网,渐渐发现自己看不清东西,未几即双目失明。不久,东海渔村遭海匪洗劫,徐家兄妹偕盲母流落上海,兄妹俩找不到工作,出去拾垃圾。偶然发现傻傻的哥哥有喜剧脸,妹妹唱歌也很好,于是跟舅父卖唱度日。何仁斋也迁居上海,与梁月波合办华洋渔业公司,续娶交际花薛绮云为妻。两年以后,子英学成回国,遇见徐家兄妹,正巧他们刚被无罪释放,买了肉准备给妈妈补补,谁知道回家发现一片废墟,妈妈和舅舅都死了,子英掏出百元钞票相助,妹妹不要,于是他把他们带回自己家。何父回来,把他们赶了出去,子英和他大吵。他上楼后,想着梁串通薛绮云席卷何家资财潜逃,又怕被问责,又气又急,拿出手枪自杀了。子英深悟自己改良渔业的主张无法实现,决定与徐家兄妹同到渔船劳动。不幸的是,小猴因捕鱼受重伤致死,临死,他央求妹妹唱《渔光曲》诀别 。

演职员表

编辑

演员表

王人美 饰 徐小猫
配音  -

韩兰根 饰 徐小猴
配音  -

罗朋 饰 何子英
配音  -

袁丛美 饰 梁月舟
配音  -

王桂林 饰 徐福
配音  -

汤天绣 饰 徐妻
配音  -

傅忆秋 饰 徐母
配音  -

尚冠武 饰 何仁斋
配音  -

陈太太 饰 邻妇
配音  -

洪警铃 饰 二爷
配音  -

王默然 饰 何妻
配音  -

朱耀庭 饰 邻老
配音  -

刑少梅 饰 洋顾问
配音  -

 饰 薛绮云
配音  -

钱锽 饰 何子英(幼年)
配音  -

聂耳 饰 渔夫
配音  -
备注  客串

职员表

监制罗明佑
导演蔡楚生
编剧蔡楚生
摄影周克
配乐聂耳
录音司徒慧敏、谭宏达
剧务孟君谋
布景师方沛霖
展开

(参考来: )

角色介绍

编辑

报纸广告(1934年)

徐小猫

演员王人美

配音-

渔家女儿,自幼丧父,母亲为养家当了何家奶妈,从小由祖母带大,有一个孪生哥哥小猴。长大后继承父业,以捕鱼为生。多年后,归来的子英好心给徐家兄妹一百块钱,却阴差阳错被诬陷是他们抢劫而得,并因此被捕入狱。

徐小猴

演员韩兰根

配音-

小猫的孪生哥哥。出狱后家里发生了火灾,徐妈和舅舅葬身火海。兄妹俩无家可归,只能回去捕鱼。不幸的是,小猴因捕鱼受重伤致死,临死,他央求妹妹唱《渔光曲》诀别。

何子英

演员罗朋

配音-

何家少爷,由徐妈带大,从小与徐家兄妹一起长大的,三人非常要好。后出国留学,主攻渔业,临行时表示将来回国后要出力改良中国的渔业。没想到回国后经历的种种变故,让他放弃了改良计划,跟着小猫、小猴一起到海上捕鱼。

何仁斋

演员尚冠武

配音-

何父,娶了交际花薛琦云,并和外国人创办了渔业公司,但自己却没有实权。得知儿子想收留徐家兄妹,用拐杖赶走了他们。公司破产后自杀身亡。

(参考资料:)

音乐原声

编辑

报纸广告(1934年)

《渔光曲》是中国电影三十年代的代表作品之一,以该片为代表的中国早期电影关注社会底层,将他们凄惨的生活艺术化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作为中国最早的有声影片之一该片同名主题曲也成为传唱大街小巷的流行歌曲。主题曲《渔光曲》十几万张唱片一抢而空。

《渔光曲》的问世,在中国电影界引起了巨大反响。20世纪20年代末期,中国电影大都是神怪武侠这样脱离现实的商业片。1931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作家联盟开始关注中国电影,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左翼电影运动,试图摆脱中国电影肤浅庸俗和哗众取宠的现状,《渔光曲》则首次在银幕上展示了那个年代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悲苦人生。

1934年6月14日,《渔光曲》在上海金城大戏院(上海北京东路780号,现名黄浦剧场)首映,正逢60年未遇的酷暑,人们照样端坐在没有空调的金城大戏院观看。该片连映84天,创下票房奇迹,不仅在上海引起轰动,也受到欧美人士关注。法国作家联合会副会长德瓦勒氏重金购取了全欧放映权。1935年2月20日,莫斯科举行国际电影展览会,《渔光曲》受邀参展,获得了由主席苏密德斯基颁发的“荣誉奖”,评判委员会的评语是“以其勇敢的现实主义精神,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的现实生活”。导演蔡楚生本人虽未能到场,但这份殊荣使他成为第一位享誉世界的中国导演。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将其誉为“冲破中国电影圈向世界迈进、中西人士同声赞美的世界巨片”(央视网 )。

获奖争议

电影《渔光曲》电影《渔光曲》

关于《渔光曲》在莫斯科电影展览会获奖,被誉为“中国首部获国际奖的电影”一事,王人美在《艺坛生活漫忆》一文中写道,“《渔光曲》获得了荣誉奖,成为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然而,南京电影史学者陈智女士提出了异议,经她多番查证,《渔光曲》于1935年2月参加苏联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会,在参展27部影片中获得的名次是第九名,有1935年3月7日的《中央日报》为证。但那一届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会明确规定“第四名以后无奖”,因此第九名的《渔光曲》不能算获了奖。同时,她查到了电影教育家魏学仁先生的文章《中国教育电影与教学电影》,其中写道,《农人之春》于民国廿四年(1935年)7月25日参加在比利时举办的国际农村电影比赛,获得“特奖第三名”,评委们给出的理由是“描写中国农村生活,极为优美”,李多钰主编的《中国电影百年(上编):1905-1976》 也记录了这点(网易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