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雹 编辑
冰雹(Hail),也叫“雹”,俗称雹子,是一种天气现象,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冰雹是一种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水。它是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汽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此时相对湿度为100%,当遇到冷空气则液化,与空气中的尘埃凝结,形成雨滴(热带雨)或冰晶(中纬度雨),越来越大,当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的水汽过饱和,于是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凝华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冰雹大多出现在冷暖空气交汇激烈的公历2~5月份,也可能在盛夏强烈而持久的雷暴中降落。中国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尤其是北方的山区及丘陵地区,青藏高原东部,云贵一带,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对农业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砸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特大的冰雹甚至比柚子还大,会致人死亡、毁坏大片农田和树木、摧毁建筑物和车辆等。具有强大的杀伤力。雹灾是中国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文名:冰雹
外文名:Hail(stone)
适用领域:气象学
所属学科:地理
定义:球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雨
俗称:雹子“霸子”
地区降下短时冰雹
在冰雹云中强烈的上升气流携带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水滴和冰晶运动着,其中有一些水滴和冰晶并合冻结成较大的冰粒,这些粒子和过冷水滴被上升气流输送到含水量累积区,就可以成为冰雹核心,这些冰雹初始生长的核心在含水量累积区有着良好生长条件。
雹核在上升气流携带下进入生长区后,在水量多、温度不太低的区域与过冷水滴碰并,长成一层透明的冰层,再向上进入水量较少的低温区,这里主要由冰晶、雪花和少量过冷水滴组成,雹核与它们粘并冻结就形成一个不透明的冰层。
这时冰雹已长大,而那里的上升气流较弱,当它支托不住增长大了的冰雹时,冰雹便在上升气流里下落,在下落中不断地并合冰晶、雪花和水滴而继续生长,当它落到较高温度区时,碰并上去的过冷水滴便形成一个透明的冰层。
这时如果落到另一股更强的上升气流区,那么冰雹又将再次上升,重复上述的生长过程。这样冰雹就一层透明一层不透明地增长;由于各次生长的时间、含水量和其它条件的差异,所以各层厚薄及其它特点也各有不同。最后,当上升气流支撑不住冰雹时,它就从云中落了下来,成为我们所看到的冰雹了。
当云中的雨点遇到猛烈上升的气流,被带到0℃以下的高空时,便液化成小冰珠;气流减弱时,小冰珠回落;当含水汽的上升气流再增大,小冰珠再上升并增大;如此上下翩腾,小冰珠就可能逐渐成为冰雹,最后落到地面。
地区降下短时冰雹
3、要有强的风切变。
4、云的垂直厚度不能小于6~8千米。
5、积雨云内含水量丰富。一般为3~8 克每立方米,在最大上升速度的上方有一个液态过冷却水的累积带。
6、云内应有倾斜的、强烈而不均匀的上升气流,一般在10~20米/秒以上。
主要特征
历史上罕见的冰雹灾害
2、历时短,一次狂风暴雨或降雹时间一般只有2~10分钟,少数在30分钟以上。
3、受地形影响显著,地形越复杂,冰雹越易发生。
4、年际变化大,在同一地区,有的年份连续发生多次,有的年份发生次数很少,甚至不发生。
5、发生区域广,从亚热带到温带的广大气候区内均可发生,但以温带地区发生次数居多。主要发生在中纬度大陆地区,通常北方多于南方,山区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沿海。这种分布特征和大规模冷空气活动及地形有关。中国雹灾严重的区域有甘肃南部、陇东地区、阴山山脉、太行山区和川滇两省的西部地区。
6、季节性,冰雹大多出现在3月~10月。在这段时期,暖空气活跃,冷空气活动频繁,冰雹容易产生。一般而言,中国的降雹多发生在春、夏、秋3季。
7、时间性,从每天出现的时间看,在下午到傍晚为最多,因为这段时间的对流作用最强。降雹的持续时间不长,一般仅几分钟,也有持续十几分钟的。
地理分布
如高尔夫球的冰雹
2015年5月6日晚,河南省洛阳市突遭冰雹袭击,并伴有雷雨大风,从网友发布的图片来看,冰雹犹如鸡蛋大小,因冰雹“袭击”,不少停在路边的车玻璃被砸碎,车身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损。
2015年6月11日凌晨,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中东部遭冰雹袭击,致村庄受灾严重,农田、果树、蔬菜等受损。其中路村、北白、南白、石村灾害较为严重,路村杏、葡萄几近绝收,所幸没有人员受伤。房山区政府官微发布消息称,在初步了解灾情后,琉璃河镇有关部门赶赴受灾各村查看灾情。目前,灾害统计工作和农业保险出险工作正在进行中。现场果树几近绝收。
冰雹
2018年5月15日下午2时许,商洛商南县城及周边镇遭遇短时冰雹袭击,冰雹持续了十多分钟,最大直径40毫米。鸽子蛋般大小冰雹致车辆、树木及农业设施受损,街道被淹。现具体灾情还在进一步统计中。
当地时间2019年6月30日,墨西哥哈利斯科州遭受罕见冰雹袭击,导致数百所民宅受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