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流改道 编辑
河流改道是河流改变原来路径而沿着新的路径流动的现象。其成因可分为自然的和人为的两种。前者如河流袭夺、河床淤高等引起改道。后者是按照人类的利用目的,有计划地开凿新河道,改变旧河道的流向。
中文名:河流改道
外文名:river migration
别名:河道变迁
定义:江河流向、流程发生改变的现象
分类:人为改道和自然改道
产生原因:构造、水文、人为原因
构造原因
在流域内,由于差异构造运动,不同地区升降趋向和速度不同,使河流向相对下降或沉陷的地区迁移,其方式有渐进式迁移、袭夺式迁移、倒流式迁移;
水文原因
在平原河段,大量泥沙不断淤积,使河床高于两岸地面,导致河流决口,沿低洼地带径流,形成新的河道。最常见的就是黄河;
人为原因
蓄水拦洪、截弯取直、开挖人工河道、挖沙、引水等改变河流主河道;④由于地质运动使河流改变流向。河道变迁不同程度地改变水系格局和水文动态,进而对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以及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一、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考虑河流改道
(1)河流直接在矿体上方流过,对开采的矿床不能保证安全或经济上不合理时。
(2)河流穿过露天境界边缘或地下开采崩落区,以及因排水影响造成的塌陷区时。
(3)因河水大量渗入采区,对边坡或开采有严重不良影响,采用防渗措施不利时。
二、新河道线路选择在满足对防洪要求的前提下,改河线路应是线路最短,避免走斜坡,尽量穿越洼地,尽可能避开滑坡、流沙等不稳定土层地段或渗漏严重的地层起终点。应力求顺应河势,交角不要过大。
三、新河道与采矿境界线距离要求
(1)新河道应遵循尽量远离开采境界的原则。
(2)距露天矿境界为100-200m,最小不应少于30m.
(3)距地下开采矿山最终错动线为50m。最小不得少于20m。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