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兰县 编辑

甘肃省兰州市辖县

皋兰县皋兰县

皋兰县,隶属于甘肃省兰州市。位于甘肃中部,东邻白银区、榆中县,南接城关区、安宁区,西连永登县、西固区,北接景泰县接壤 ,总面积1680.53平方公里。 截至2023年6月,皋兰县辖4个镇。 截至2023年,皋兰县总人口11.2万人。

皋兰县历史文化悠久,素有“名藩自古皋兰”之誉。 汉,设金城县。清,析北境设红水分县(今景泰县)。1941年,划出城区及近郊成立兰州市。 兰州太平鼓、兰州鼓子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太平鼓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境内什川古梨园被列为首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23年,皋兰县地区生产总值67.3亿元,较上年增长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0.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9.6亿元,三大产业比重为10.8∶45.2∶44.0。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皋兰县

外文名:Gaolan County

行政区划代码:620122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甘肃省兰州市

地理位置:甘肃省中部

面积:1680.53 km²

下辖地区:4个镇

政府驻地:石洞镇

电话区号:0931

邮政编码:730200

人口数量:11.2 万(截至2023年)

著名景点:灵峰寺

火车站:皋兰站

车牌代码:甘A

地区生产总值:67.3 亿元(2023年)

历史沿革

编辑

地名由来

黑石小学黑石小学

清乾隆三年(1738年),因境内有皋兰山而更名为皋兰县。

建制沿革

距今4000年前,先民已在这里耕牧、制陶、繁衍生息。

夏、商,皋兰县为西羌族居地。周,为羌戎、月氏、匈奴居地。

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皋兰县地始属西汉王朝管辖。元朔二年(前127年)至元狩二年(前121年)间,设金城县。始元六年(前81年),取天水、陇西、张掖郡各二县,置金城郡,辖金城县。王莽新天凤元年(14年),改金城郡为西海郡,金城县为金屏县。东汉,金城县仍属金城郡。

三国,金城郡属州,辖金城县。

隋开皇元年(581年),建立兰州总管府,领金城、狄道县。大业元年(605年),兰州改为金城郡,金城县改为五泉县。

唐咸亨二年(671年),改五泉县为金城县。天宝元年(742年),复改金城县为五泉县。广德元年(763年),五泉县地为吐蕃所居。会昌二年(842年),吐蕃王朝瓦解,唐末至五代,五泉县为吐蕃部族和西夏所据。

宋景祐三年(1036年),兰州为西夏所有。元丰四年(1081年),熙河经制李宪收复兰州,五泉县属熙河兰会路。崇宁三年(1104年),改五泉县为兰泉县。

金天会九年(1131年),金据兰州,废兰泉县,并于兰州,属临洮路。

元铁木真元年(1206年),置兰州府属巩昌总帅府。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兰州为兰县,属临洮府。成化十三年(1477年),复升兰县为兰州,属临洮府。

清乾隆三年(1738年),临祧府移驻兰州,改称兰州府,改兰州为皋兰县。1739年,皋兰县北境边远地区设皋兰县红水分县,管辖宽沟、永泰、镇虏、红水4堡(均在今景泰县境内)。

民国2年(1913年),并兰州府、巩昌府为兰山道。民国16年(1927年),废道改区,皋兰县属兰山区。是年,改皋兰县红水分县为红水县(景泰县),划出皋兰县。1928年,废区,皋兰县隶于省。民国30年(1941年)7月,划出皋兰县城区及近郊16平方公里的的区域成立兰州市。1942年4月,划出皋兰县毗邻兰州市区域,扩大兰州市范围。民国38年(1949年)8月,皋兰县解放,直隶于甘肃行政公署。12月1日,兰州市辖皋兰县。

1951年8月,皋兰县直隶于甘肃省。

1956年1月,将皋兰县划归定西专区管辖。

1958年4月4日,撤销景泰县,并入皋兰县。4月11日,设立白银市,将皋兰县蒋家湾、强湾、王岘3个乡及川口、武川2个乡与金沟口镇部分地方划归白银市。12月,撤销皋兰县,其所属水阜、中心、忠和3个人民公社划入兰州市管辖,其余人民公社划入白银市管辖。

1961年12月,恢复皋兰县,归白银市管辖。

1963年10月,撤销白银市,皋兰县划归定西专区管辖。

1970年3月,皋兰县划入兰州市管辖。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1949年12月,撤销湟惠渠管理局,设湟惠区,划归皋兰县管辖。

皋兰县皋兰县

1952年11月,皋兰县安宁区的安宁、国正、天顺、太平、忠勇、乐天、阜康、定国、永靖、白石、青石、棠荫乡,西固区的西固、柳荫、桃园、钟家河、瞿家营、陈官营乡和柳泉、范坪、光月乡的部分地区,果园区的极寿、马滩、袖川乡和阜善、金沟、黄峪乡的部分地区,阿干区的阿干、煤山、双龙、天都、山寨乡和兰山乡的部分地区,共29个半乡划归兰州市领导。

1953年8月,皋兰县湟惠区九合乡的焦家庄、白家铺村划归兰州市。

1955年11月,皋兰县湟惠区的河口、柴川乡,新城区的东坡、川口、新城、青关乡划归兰州市。

1956年4月,四墩乡的华家井村划归永登县。

1985年8月,将武川、水川、强湾3个乡划归白银市。

2000年1月,什川乡撤乡建镇,改称什川镇。8月,西岔乡、忠和乡改称西岔镇、忠和镇。

2004年12月,撤销石洞乡,与城关镇合并,更名为石洞镇。

2013年1月,西岔镇整体纳入兰州新区托管范围。

2022年4月,将皋兰县忠和镇的罗官村、忠和村、水村3个建制村划入城关区。将皋兰县九合镇及其所辖全部11个建制村,忠和镇及其所辖的盐池社区1个社区和崖川村、丰登村、平岘村、六合村、盐池村5个建制村划入安宁区。

2023年6月,将永登县秦川镇、中川镇2个建制镇和全部40个建制村、15个社区划入皋兰县,继续由兰州新区托管。

2023年12月,将永登县上川镇1个建制镇和所辖15个建制村划入皋兰县,继续委托兰州新区管理。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皋兰县辖4个镇:石洞镇、什川镇、水阜镇、黑石镇, 4个社区,38个村;另辖4镇:秦川镇、中川镇、西岔镇、上川镇由兰州新区托管。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皋兰县,位于甘肃中部,位于东经103°32′—104°14′,北纬36°05′—36°51′之间。东邻白银市白银区、榆中县,南接兰州市城关区、安宁区,西连永登县、兰州市西固区,北与景泰县接壤,南北长79公里,东西宽59公里 ,总面积1680.53平方公里。

皋兰县政府

地质

皋兰县,位于陇西黄土高原的西北部,是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接触地带,处在祁连山山脉东延之余脉毛毛山一一条山与马衔山一兴隆山之间,黄河流经县境的东南部。

皋兰县境内基岩出露较差,大部分地区被第四纪的松散沉积物一黄土及中新生代的红色砂砾岩层所覆盖,而基岩仅出露在县境北部、东部和南部的边界地带。境内缺失太古代,元古代的蓟县纪、青白口纪、震旦纪,早古生代的奥陶纪,晚古生代及中生代的三叠纪、侏罗纪等时代的地层,其它时代的地层均有代表。

地形地貌

皋兰县皋兰县

皋兰县,地形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多为黄土梁峁、沟谷和小川台地等类型,地势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呈西北向东南倾斜,山脉多为南北走向,海拔1459.2~2445.2米,相对高差达986米。境内共有0.5公里以上的大小砂、土沟4977条,全长6743.7公里,皋兰水土流失侵蚀沟的发源地,沟壑密度2.64公里。

气候

皋兰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8.3℃,比历年平均值高0.9℃;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163.1毫米,比历年平均值偏少34%;年均日照 2768小时,无霜期144天。

水文

皋兰县地处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地表水贫乏。县境内除黄河干流外,较大直流人黄河的河沟有蔡家河、水阜河、李庥沙沟、朱家井沟、深沟、大砂沟、水源沟等。

土壤

皋兰的土壤有灰钙土,红黏土、灌淤土,境内大部分地区的自然土壤属灰钙土,红黏土重点分布在黑石川乡、中心乡、忠和镇的部分地区,灌淤土主要分布在什川乡沿河一带。

植被

皋兰县气候干燥,湿润度只有0.13~0.3,干燥度可达34以上,大部分地区为黄土覆盖的低山匠陵,地形高差不大,植物种属贫乏,群落结构简单。植被类型在地区分布上虽差异不大,但根据水热条件,可划分为荒漠草原区、干旱草原区、荒漠区。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黄河流经皋兰县境内,年均流量311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皋兰县耕地面积43.6万亩,其中水浇地21.11万亩,人均1.4亩。草地面积253万亩,林地面积14万亩。

矿产资源

皋兰县有丰富的矿藏资源,金属矿有金、银、锌、铜等,非金属矿有石英砂、大理石、花岗岩、粘土等,具有较大的开采价值。

人口

编辑

截至2023年,皋兰县总人口11.2万人。有汉族、回族、满族、藏族、土族、壮族等6个民族。

经济

编辑

综述

2023年,皋兰县地区生产总值67.3亿元,较上年增长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30.4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29.6亿元,增长5.1%。三大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0.1∶46.9∶43.0调整为10.8∶45.2∶44.0,第三产业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2476元,较上年增长5.5%。

财政

2023年,皋兰县地区性财政收入8.8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7亿元,较上年增长1.8%,其中税收收入3.19亿元。在税收收入中,增值税1.38亿元,企业所得税0.25亿元,城市维护建设税0.18亿元,房产税0.18亿元,印花税0.13亿元,城镇土地使用税0.17亿元,土地增值税0.4亿元,车船税0.18亿元,契税0.19亿元。非税收入0.98亿元,其中专项收入0.31亿元,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0.19亿元,罚没收入0.34亿元,国有资源

2023年,皋兰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共51所,其中幼儿园26所,小学16所,中学7所,职教中心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在校学生13248人,其中幼儿园2665人,小学5734人,中学4849人。教职工1340人,其中专任教师1324人,专任教师中幼儿园159人、小学537人、初中291人、普通高中245人、职教中心21人、进修学校4人,教育局二级单位67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7.33%,义务教育巩固率均达到100%,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9.15%,高考本科上线率达55.99%。深入开展“时代新人说”“道德模范在身边”主题教育活动,评选“市级新时代好少年”2名、“兰州好人”1名、“道德模范”1名。

举办“奋进新征程,展现新作为”第十五届师生艺术节,开展“家乡文化我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兰州太平鼓进校园活动,三川口学校太平鼓、石洞小学科普工作在央广网、新华社等媒体报道宣传,《魏家庄小学校歌》入选《童声飞扬--全国优秀少儿金曲作品集》。组织参加科普绘画、科技创新、器乐舞蹈等省市比赛,4所学校、133名学生获得省市等次奖。创建全国体育联盟示范校2所、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2所、甘肃省新时代语言文字示范校1所、全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示范校1所、兰州市德育示范星级校5所、市级校外劳动实践基地2个。择优聘任懂教育、善管理、有情怀的校长、学校中层22名。推行教师城乡交流、轮岗交流、紧缺学科走教等交流机制,县域内调配教师67名,跟师跟班16名,安排7名音体美教师在农村薄弱学校走教。在评优选先中将学校领导人员与一线教师分开评定,268个优秀名额和141个中高级职称全部由一线教师获评。推动皋兰一中与兰州一中结为友好学校,引进兰州装备制造技师学院落户皋兰,助推皋兰县职业中学恢复办学。争取2023年政策性资金4537万元,较2022年增加2594万元。指导城南幼儿园、亿家幼儿园晋升为省级一类幼儿园,皋兰三中、石洞小学等6所学校荣获兰州市教育质量奖。完善特殊群体学生公平入学机制,279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136名留守儿童全部实现就近入学,全县具备接受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00%。全面启动校园“定制公交”。

科学技术

2023年,皋兰县财政科学技术支出1789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0.87%。专利授权量52件,较上年下降13.33%;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71件。

文化事业

国家三级文化馆:皋兰县文化馆(皋兰县文化艺术发展中心)。 国家三级图书馆:皋兰县图书馆。

2023年,皋兰县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基层宣讲为重点,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文化+宣讲”“文艺+宣讲”,开展理论宣讲1772场次,受众7.8万余人次。积极策划《“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皋兰县“一把手”谈发展》《讲述皋兰》系列栏目,成功举办非遗社火过大年、主播带您游什川、非遗展演、中秋音乐会等多场直播活动。“皋兰融媒小剧场”入选甘肃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精品奖补征集和孵化项目。创建2个省级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实践乡村示范点和1个省级文明校园,2个村获评全省“村规民约先进村”,“白事禁酒”“摆酒席变四大碗”等新习俗已蔚然成风,文明行为养成持续深化。围绕“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文明实践工作目标,组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实践活动、“志愿服务送关爱 文明实践树新风”活动、“践行二十大·志愿我先行”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实践活动等2076场次。传承保护《重修皋兰县志》古籍,举办兰州太平鼓艺术展示、兰州鼓子优秀曲目展演、书画笔会交流“三张县域文化名片”集中展示活动。

邀请央金兰泽、索朗扎西、上官红燕等知名艺人,精心策划筹备“不梨不弃”梨花仙子汉服秀、“丹青焕彩”兰西城市群九县区书画联展和兰西城市群九县区文旅工作交流会、“技·忆永存”非遗文化进景区、“嗨唱梨园”露营音乐节、“又见初心”特色民宿体验和“诗与远方”梨园文化荟萃等系列文旅活动,研发了免费预约小程序,成功举办2023年“梨韵什川”梨花会。隆重举办“迎国庆·贺中秋·庆丰收”为主题的2023“黄河鼓韵”系列文化活动,组织举办了魏振皆书法艺术交流沙龙、2023梨韵什川“润兰之城杯”摄影作品展。深入挖掘农耕、民俗、梨园、黄河、红色等文化旅游资源,推出两条“园”文化旅游线路,累计接待游客301.4万人次。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黄河之滨也很美”的赞誉,启用黄河奇峡旅游航线,打造皋兰旅游的“黄河名片”。邀请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报社、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等5名文旅专家学者,成功举办了“皋兰县文旅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形成了什川古梨园景区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微度假和城市“会客厅”的论坛成果。积极参加市文旅局在南京举办的“江河同源·金金生辉”城际交流推介活动和在杭州举办的“浙里出发·去兰州”旅游推介活动,大力推进我县优质旅游资源。举办“太平鼓、兰州鼓子、魏振皆书法”三张县域文化名片集中展示活动和皋兰县第二届魏振皆书法临摹展,“非遗进校园”活动, “一村一品”群众性文化精品创建工程文艺演出,“秦韵流光”秦腔服饰文化展和戏曲化妆培训班。开展“阅享新时代”流动图书“十进”活动,联合天津东丽区图书馆共同举办了“书香砥砺奋进路·翰墨薪火代代传”全民阅读线上共读大赛。举办“梨花吐蕊·阅享新时代”朗读会和“成长有‘阅’·走进皋兰书院”、“‘签’约图书馆·巧手绘书签”等书画作品创作活动。皋兰县图书馆顺利通过第七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实地评估工作,荣获“陇韵书香季”优秀组织奖。《皋兰曲子戏》音乐论文荣获第四届甘肃音乐黄钟奖提名奖,兰州鼓子《鼓子新韵唱家乡》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出版自办季刊《兰花》杂志2期。

体育事业

2023年,皋兰县举办皋兰县“永远跟党走·新时代文明实践”暨第五届“静苑山庄杯”篮球精英邀请赛,“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甘肃赛区皋兰县联赛,第六届“黄河古道”全民徒步健身活动。参加2023年甘肃省青少年公路自行车竞标赛,荣获了三枚金牌、两枚铜牌和集体“体育道德风尚奖”的优异成绩。

医疗卫生

2023年,皋兰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2个,其中:县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监所)各1个,乡镇卫生院4个,标准化村卫生室38个,医疗点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社会办机构28家。医疗卫生机构共开设床位623张,每千人口拥有床位6.75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652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3.78人、注册护士3.6人;共有全科医生41人,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4.4 人。县医院累计收治住院患者12167人次,其中住院转诊57人次,转诊率为0.46%。全县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有效建档率达到99.64%,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12562人,健康管理率为 87.84%,在全市排名第一。全县管理高血压患者9729人,规范管理率为51.75%;管理糖尿病患者2294人,规范管理率为 31.83 %;管理严重精障碍患者635人,规范管理率为93.61%;管理肺结核患者19人,规范管理率为100%;0-6岁儿童健康管理5307人,管理率为90%;新生儿访视390人,访视率为 92.28 %;全县孕产妇早孕建档率为92%,产后访视率91.2%。全年签约乡村振兴健康监测对象15175人,签约率为100%,签约重点慢性病监测患者2076人,签约率为100%。全年共核准大病患者393人,救治管理393人,救治管理率为100%。农村妇女“两癌”筛查任务3400人,完成3400人,完成率100%;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任务220对,完成220对,完成率100%;孕前和孕早期增补叶酸任务300人,完成443人,完成率147.66%;儿童营养改善任务700人,完成589人,完成率84.14%。

培养紧缺人才7人,累计选派14人赴天津市东丽区进修学习、10人赴省三级医院进修学习、20人二级医院进修学习。根据重点学科、薄弱学科发展需求,建立健全柔性引才机制,先后柔性引进兰大二院病理科医师1名,市一院眼科医师1名、消化科医师1名。组织县镇医疗机构参加省市急需紧缺人才招聘2场次,招聘上岗7人;参加全市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招聘1场次,招募紧缺人才1人。完成基层能力线上培训184人次,先后选派16名乡村医生、4名基层医生完成3个月全脱产集中培训。完成县医院传染病区改造,扩容重症救治床位10张,独立设置石洞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落实服务半径 10—20 公里的要求,实现城乡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网络全覆盖,全县120 呼救电话10秒内接听率达到95%以上,3分钟出车率达到95%以上,平均抵达现场时间均在15分钟以内,危急重症现场医疗监护或抢救措施实施率达到94.8%。

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准确率、审卡率达到100%。全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1种223例,报告发病率为228.75/十万;其中乙类5种128例,报告发病率为113.93/十万;丙类6种计95例,报告发病率为84.55/十万,处理28条传染病预警,全县无聚集性疫情发生。全年组织创建国家级卫生镇(什川镇)1个,创建省级卫生细胞24个、市级卫生细胞10个、市级健康细胞4个,全县省市级卫生镇、村(社区)创建率达到70%以上,并通过省级卫生县城复审验收。完成行政许可事项信用信息公示172项,完成电子证照录入746个,完成好差评321件,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上报率、合规率、及时率均达100%。

社会保障

2023年,皋兰县4月底已全面完成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提标工作,全县城市低保标准年人均补助水平由8244元

五泉山建筑群,位于兰州城南的皋兰山北麓五泉山公园内,始建于元代,历经明、清两代修葺增建,至民国初年定型,遗存庄严寺、浚源寺、嘛呢寺、地藏寺、卧佛殿、千佛阁、三教洞、文昌宫、太昊宫、清虚府、酒仙祠、武侯祠、万源阁、秦公庙、二郎庙、青云梯、木牌坊、山门、蝴蝶亭、半月亭、企桥、澄碧滴翠水榭和漪澜亭、子午亭等24组(座)古建筑,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地方特色鲜明,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凝聚了兰州先民生活观念和精神信仰,有较高科学、艺术、历史和社会文化价值。 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什川古梨园

什川看梨花

什川古梨园,位于甘肃省兰州市近郊,黄河之滨,有百年以上的古梨树九千多株,面积达四千亩,被誉为“世界第一古梨园”。什川古梨树栽培历史悠久,自明嘉靖年间,当地果农仿建水车汲黄河水灌溉田园,开始栽植梨树。现存古梨树大多在三百年以上,仍然硕果累累。

石洞寺

石洞寺,位于皋兰县城东南部,东倚群山,南临溪水,北连县城。元明时称“石空虎喇”(“虎喇”蒙语意为山),始为当地杨氏家祠。石洞寺依山而建,同治年间寺庙毁于兵乱。光绪三十三年(1906年)重建。民国二十八年(1936年)改名为石洞寺。

地方特产

编辑

皋兰软儿梨

皋兰软儿梨,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皋兰软儿梨也叫冻梨、香水梨,每年深秋采摘后,经西北寒冽的冬天糖化、变黑后是皋兰软儿梨特有的吃法,成为当地群众严冬的一道特色美食。软儿梨新鲜的时候,果肉较硬而味酸,入口有噎嗓子的感觉,经过40多天糖化后果肉发酵软化,果味变甜。

2015年7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皋兰软儿梨”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皋兰旱砂西瓜

皋兰旱砂西瓜,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皋兰旱砂西瓜果实呈椭圆形、圆形,果皮颜色呈深绿、浅绿,带有墨绿色条纹。皮薄籽少,肉质鲜红,汁多味甜,为沙瓤,甜美清凉,含糖量高。

2015年7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皋兰旱砂西瓜”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皋兰禾尚头小麦

皋兰禾尚头小麦,甘肃省皋兰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皋兰禾尚头小麦具有滑润爽口、味感纯正、面筋强、食用方便、下锅不烂、吃起来味香耐嚼等特点。民间用皋兰禾尚头小麦面粉做“长寿面”,烧制的“烧锅子”是兰州地区人民喜爱的食品。

2015年11月0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皋兰禾尚头小麦”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皋兰红砂洋芋

皋兰红砂洋芋,甘肃省皋兰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皋兰红砂洋芋”薯皮鲜亮,表皮为浅土色或浅褐色,大小适中,芽眼浅而少,淀粉和粗蛋白含量较高,营养丰富,通过蒸、煮、烤的洋芋口感沙绵香甜,炒的洋芋口感爽脆。

2015年11月0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皋兰红砂洋芋”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著名人物

编辑

侯世奎

侯世奎,甘肃省皋兰县人,1911年生。1929年春,加入冯玉祥国民军部队。1931年12月,所在的第二十六路军参加“宁都起义”,遂加入中国工农红军行列。曾任甘肃省军区第一任参谋长、西北军区干部文化学校校长、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

荣誉称号

编辑

2017年,皋兰县入选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2018年,皋兰县入选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2020年10月,皋兰县入选第一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

2021年7月15日,皋兰县入选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27日,皋兰县荣获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2022年4月,皋兰县入选2021年甘肃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优秀县。

2023年8月,皋兰县入选甘肃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下一篇 玛沁县

上一篇 靖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