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涧县 编辑
清涧县,隶属陕西省榆林市。位于榆林市最南端,是黄河、无定河交汇之地,总面积1881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10月,清涧县下辖9个镇。 2021年,清涧县户籍总人口21.00万人,常住人口11.37万人。
清涧县,古名宽州,金,青涧城升为青涧县。2000年,榆林地区改为榆林市,清涧县属榆林市。是中国红枣之乡、革命老区、石板之乡、粉条之乡。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2月27日,经陕西省政府同意,清涧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2022年,清涧县地区生产总值77.49亿元,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24.34亿元,第二产业17.33亿元;第三产业35.82亿元,增长4.9%。
202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56亿元,同比增长2.8%。
中文名:清涧县
外文名:Qingjian County
别名:宽州
行政区划代码:610830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陕西省榆林市
地理位置:陕西省北部、无定河下游
面积:1881 km²
下辖地区:9个镇
政府驻地:宽洲镇
电话区号:0912
邮政编码:718300
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21.00 万(2021年)
著名景点:魁星楼、路遥纪念馆、无定河、笔架山
火车站:清涧县站
车牌代码:陕K
地区生产总值:81.56 亿元(2023年)
地名来源
据《宋史》范仲淹、种世衡传记载,在北宋仁宗年间(1023—1063),驻守陕西的名臣范仲淹采用大将种世衡的计谋,于延安东北二百里的故宽州地,利用其废垒筑城,以防备西夏的侵扰,认为“右可固延安之势,左可致河东之粟”。但据险无泉,难以固守,凿地至十五丈,为石所阻。种世衡命兵、工取石一畚,赏钱一百,终于获得清泉,官兵欢腾,城才筑成。朝廷获息,赐名青涧城。金世宗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青涧城为清涧县。
建置沿革
东周襄王十七年(前635)猃狁被晋文公攘居西河圁(秃尾河)洛间,史称白狄,清涧县由白狄族居住。周显王四十一年(前328)属秦。
秦,属上郡肤施、阳周2县。
清涧县
西汉,属汉上郡、圁阴。莽新为方阴县。建安二十年(215)被羌族和匈奴占据。
三国至西晋,匈奴与汉错居。魏黄初元年(220)地为魏国并州所辖。西晋统一后,属晋国并州。
东晋十六国时,先后为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领地。义熙三年(407)匈奴酋长刘勃勃叛秦建夏,本境隶夏。南北朝时先后为北魏、西魏和后周所辖。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境内首设朔方县,属东夏州朔方郡。神龟元年(518)置城中县。西魏大统十二年(546)设绥德县(治今县折家坪镇境)。废帝元年(552)析置延陵县。
隋代先后属雕阴郡绥德、城平、延福县。
唐武德元年(618)属并州道绥州。贞观元年(627)属关内道。二年属延州。九年(635)境内置浑州,后浑州、宽州并设宽州。后梁属忠义军。后唐隶延州彰武军。
北宋初,归陕西路,继属永兴军路。北宋至道年间,为西夏所据,县废。康定元年(1040)筑土城。庆历元年(1041)隶鄜延路。元丰七年(1084)设青涧城。元符二年(1099)隶绥德军。
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青涧城升为青涧县,隶鄜延路绥德州。蒙古太祖十六年(1221),青涧归蒙古汗国。元代属陕西行中书省延安路绥德州。
明洪武二年(1369)青涧归明,隶绥德州。四年(1371)县名改为清涧。成化九年(1473)隶延绥镇榆林道。嘉靖四十一年(1562)改属延安府。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占领陕西,改清涧县为天波府。
清顺治二年(1645)复称清涧县,仍属延安府。雍正三年(1725)绥德州升为直隶州,领清涧、米脂2县。
清涧县城全景
1950年1月,属陕西省绥德分区所辖。
1956年10月,隶榆林专区。
1958年12月,并入绥德县。
1959年3月,清涧成为中心乡,仍隶榆林专区绥德县。
1961年,恢复清涧县,属榆林地区行政公署管辖。
2000年,榆林地区改为榆林市,清涧县属榆林市辖县。
区划沿革
清涧县地图
1964年,城关公社更称师家园则公社,并析设城关镇。
1997年,玉家河乡改为玉家河镇,李家塔乡改为李家塔镇,店由沟乡改为店家沟镇,高杰村乡改为高杰村镇。
2001年,秀延镇、师家园则乡合并为宽州镇,撤销东拉河乡并入李家塔镇,撤销寨沟乡并入解家沟镇。
2011年,撤销二郎山乡并入解家沟镇,撤销郝家墕乡并入石嘴驿镇,撤销乐堂堡乡并入宽州镇。
2015年,撤销下廿里铺乡、双庙河乡,合并设立下廿里铺镇;撤销老舍窠乡,并入玉家河镇;撤销石盘乡,并入解家沟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10月,清涧县下辖9个镇:宽州镇、石咀驿镇、折家坪镇、玉家河镇、高杰村镇、李家塔镇、店则沟镇、解家沟镇、下廿里铺镇。
位置境域
清涧县,地处陕西省北部,榆林市南端,黄河中游、无定河下游。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9°55’~110°38’,北纬36°57’~37°25’。东与山西省石楼县隔河相望,西、南与延安市子长市、延川县接壤,北与绥德县、子洲县为邻,总面积1881平方公里。
清涧县
地形地貌
清涧县森林
气候
清涧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区。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暖气团渐渐增强北进,气温渐高,降水增多。气温日差较大,易有寒潮、霜冻和大风等天气。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雨量集中,多为雷阵雨,并伴有强烈大风。雨量分布极不均匀。初秋多出现连续淫雨天气。 冬季受强大的西伯利亚冷空气的控制和侵袭,气候寒冷而干燥,降水极少。
年平均气温为9.6°C。1月份平均气温-6.8°C,7月份平均气温23.8°C,年平均最高气温16.5°C,年极端高温38.1°C,年平均最低气温3.7°C,年极端低温为-22.6°C。年均降水500毫米,最大降水量735.3毫米(1964年),最小254.7毫米。 降雨主要集中于6至8月,占年降水总量80%左右。
水文
清涧县境内河流属于黄河流域。一级河流黄河,三级河流无定河,四级河流秀延河,四级以下河流295条,河流总长度662千米。河道密度0.3千米/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308.8亿立方米,其中年产径流总量0.9亿立方米。
清涧县境内最大河流为黄河,由石盘乡上坪村至双庙河乡贺家畔村,流经石盘、解家沟、高杰村、玉家河、双庙河5个乡镇。境内流程57千米,流域面积407.8平方千米,平均流量933.32立方米/秒,年总流量294.3亿立方米。主要支流有无定河,境内流程69.9千米,高杰村镇河口村注入黄河;秀延河,境内流程28.7千米。
土地资源
清涧县土地资源丰富,耕地面积66.69万亩。水能蕴藏量3.5万千瓦。经济性植物300多种,其中杨、柳、榆、槐、柏、桑、枣等各类林木80余种,小麦、谷子、高粱、玉蜀黍、马铃薯、棉花、花生、向日葵、烟草等农作物80多种。
生物资源
清涧县有茵陈蒿、柴胡、远志等野生药材植物100余种。有高等动物资源80种以上,其中饲养动物有牛、驴、骡、马、猪、羊、狗、兔和鸡鸭等24种,野生动物有花鼠、岩鸽、鹌鹑、鲤鱼、甲鱼和蛇类等50余种,国家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鸢、燕隼等7种。
矿产资源
清涧县矿产资源相对贫乏,但已探明了一定储量的赤铁、黄铁、锰、煤、油、天然气、盐等10余种矿产,有待进一步开采。
清涧县
综述
2022年,清涧县地区生产总值77.49亿元,增长5.5%(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24.34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17.33亿元,增长9%;第三产业35.82亿元,增长4.9%。一、二、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1:23:46。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7.1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95%。其中第一产业非公有制经济2.8亿元,占第一产业比重11.52%;第二产业非公有制经济13.31亿元,占第二产业比重76.81%;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21.04亿元,第三产业比重58.75%。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7.1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95%。其中:第一产业非公有制经济2.8亿元,占第一产业比重11.52%;第二产业非公有制经济13.31亿元,占第二产业比重76.81%;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21.04亿元,第三产业比重58.75%。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56亿元,同比增长2.8%(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4.85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9.08亿元,同比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7.63亿元,同比增长1.1%。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5:23.4:46.1。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9.15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其中第一产业非公有制经济2.51亿元,占第一产业比重10.01%;第二产业非公有制经济16.3亿元,占第二产业比重85.44%;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20.34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54.05%。
人民生活
2022年,清涧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20元,增长7.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65元,增长5.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28元,增长6.6%。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清涧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3.5%。 其中基本建设下降26%,更新改造上升10.8%。从三次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投资上升7.3%,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9.9%,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4.1%。施工项目190个,比上年增加19个;其中新建项目164个,改扩建项目22个,技术改造4个。从投资规模看有上亿项目19个,5000万元至亿元投资项目11个,1000-5000万元投资项目126个,500-1000万元项目34个。
财政
2022年,清涧县地方财政收入1亿元,增长12%。财政支出30.05亿元,增长10.76%。
第一产业
2022年,清涧县推广旱作节水农业1.97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5万亩,13.3万亩高标准农田和川坝实现机械化作业,大面积推广新品种玉米、脱毒马铃薯和谷子、高粱、绿豆等小杂粮,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8.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0.9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0.3万吨。
加快推动红枣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广低产园改造和精品园打造。枣林面积83.6万亩,在涝灾影响比较大的情况下,红枣产量达31万吨,产值15.91亿元,红枣产值占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8%。
当年造林面积4万亩,义务植树67万株。大力发展黑毛土猪和黑牛的饲养,引进陕西省外经贸集团土地整理开发有限公司投资4.8亿元建成邢家沟黑牛养殖基地,发展“企业供母牛+农户搞繁育+企业回收犊牛+企业社会化服务”的经营模式。羊子饲养量17.75万只,较上年下降2.7%,其中:存栏10.5万只,比上年下降4.53%,出栏7.14万只,比上年增长0.04%;生猪饲养量达到10.2万头,比上年增长2%,其中:存栏4.56万头、较上年增长0.5%,出栏5.66万头、较上年增长3.21%;牛饲养量较上年有所下降,饲养量1.7万头;家禽饲养量45.95万只,较上年下降0.42%;肉类总产量6587.6吨,较上年下降0.75%。
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41.69亿元,增长4.7%;增加值24.92亿元,增长4.3%。农业产值36.16亿元,增长4.8%;增加值21.88亿元,增长4.4%。林业产值0.41亿元,增长8.3%;增加值0.236亿元,增长8.3%。
牧业产值4.04亿元,增长2.8%;增加值2.21亿元,增长3.4%。渔业产值267万元,减少6%;增加值155万元,减少2.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5亿元,增长6%;增加值0.58亿元,增长4%。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清涧县工业增加值10.93亿元,增长4.2%。规上工业企业年初共有32户,退出2户,正常生产经营30户。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1亿元,增长0.9%,增加值5.4亿元,增长19.1%。
按注册地分:县属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19亿元,市属企业工业总产值为1亿元,企业行业为电力及石油天然气开采勘探。县属规上企业,按行业分:农副产品加工业占绝对的主导地位,总产值12.7亿元,占66.84%,建筑材料石材及其它有关产品产值3.9亿元,占20.52%,木雕工艺品产值1.72亿元,占9%。按轻重分:重工业工业总产值6.32亿元,上升72.1%,占33.2%;轻工业工业总产值12.7亿元,下降18.35%,占66.8%。
建筑业
2022年,清涧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2户,本年新入统2户,建筑业总产值6.63亿元,比上年上升9.8%,增加值3亿元,增长6.6%。建筑施工房屋面积14097平方米,增长343.7%。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2年,清涧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亿元,增长5.2%。分区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12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35亿元 。分行业看,商品零售额16.11亿元,占总额的比重为87.2%,餐费收入2.37亿元、占总额的比重为12.8%。有限额以上批零住餐经营主体25个,其中:大个体10个、限额以上批零企业13个、住餐企业2个。
邮电业
2022年,清涧县固定及移动电话总数11.87万部,其中固定电话1.17万部、移动电话10.7万部,宽带用户4.43万户。邮政、电信营业收入5910.56万元,其中电信营业收入3950万元,邮政营业收入1960.56万元。邮政业邮政函件业务29万元,订销报刊、杂志累计76.82万元。快递业务有EMS、圆通、申通、中通、汇通、韵达、快捷、宅急送、顺丰、优速等10多家快递业务相继开通。
金融
2022年,清涧县各项存款余额73.33亿元,较年初增加8.94亿元,多增6.96亿元,增长13.88%,增速同比上升10.71个百分点。住户存款余额52.01亿元,增长13.81%,增速较上年同期上升6.43个百分点,较年初增加6.31亿元,较上年增加3.1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8.42亿元,较年初增加6.29亿元,较上年增加4.34亿元,增长19.57%,增速较上年同期上升13.1个百分点。
清涧县
2022年,清涧县公路总里程1683公里,投资2亿元,实施石东路改造升级,水毁道路修复、通村道路、生命防护工程建设等。有班车38辆,公交车6条线路共21辆,出租车80辆;货运量469.62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0.62%,货运周转量78449.98万吨公里,比去年同期增加2.78%;客运量10.5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53.7%,客运周转量2375.49万人公里,比去年同期下降11.9%。
县委书记:孙利斌
县长:贺敬
截至2022年8月
教育事业
2022年,清涧县成立教育工作专班,制定出教育高质量发展10条意见,设立2500万元折生阳教育奖励资金。高考二本及以上上线率56.6%,中考优秀率35.3%,创近三年来最好成绩建成投用第六小学,新增学位1200个,清涧中学艺体楼主体完工。通过实施校园招聘、特岗计划、事业单位招聘等方式,共计招聘教师52人。高考应届生二本上线83人,一本上线9人,艺术类本科双上线(专业成绩、文化课成绩)29人,上线率28%。共有各类学校48所,其中高中1所,职教中心1所,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12所、教学点8个,幼儿园24所。在校生12069人,其中高中生753人,职教中心149人,初中生1976人,小学生5972人,幼儿园在校人数 3219人。全县初中毕业生514人,通过上普高、各类技校和职高,升学率达73.4%。普通高中共招生278人。教职工1395人,其中专任教师1127人。义务教育教职工总数883人,其中专任教师721人。
文化事业
国家二级文化馆:清涧县文化馆。
2022年,清涧县引进《人生.路遥》电视剧在清涧拍摄,建成人生影视城和梁家岔、赵家畔'打卡地',一度占据抖音榆林景点好评榜第一名,仅国庆和春节期间接待游客25万人次,旅游产值2000万元。路遥书苑升级为国家AAAA级景区、王宿里民俗文化村创建为国家AAA级景区,接待游客156.1万人,旅游收入达7.66亿元。在华顿广场建成1个24小时城市书房,在石咀驿镇、高杰村镇建成图书馆分馆,并免费向公众开放;创作、选送的陕北道情音乐剧《四块红军票》,在今年3月启动的陕西省文联文艺"“六进”志愿服务活动暨第九届小戏小品展演大赛中荣获最高奖项一优秀剧目奖。
医疗卫生
2022年,清涧县招聘免费定向3名,特岗全科医生1名,事业单位5名,合计9名。拥有医院、卫生院17个,拥有病床数648张,卫生技术人员达923人,常住人口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1人;免疫率保持在高水平,适龄儿童常规疫苗(12种疫苗)接种率达到96%以上。新生婴儿实现零死亡,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
社会保障
2022年,清涧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5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697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223人,登记失业人员实有数220人。
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6453人。其中,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5293人,企业离退休人员人数2832人,参加失业保险297个单位,共10276人,参加工伤保险单位196个,共6078人。
有养老机构共计143所,其中公办养老院3所(运营1所),农村幸福院132所(运营47所),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民办养老机构有4所(运营3所),6个社区新建了4所日间照料中心。共有城市低保1465户3094人,月保障标准740元/人月,实行差额补助;农村低保6382户11732人,年保障标准5000元/人年。特困供养人员(五保对象)1179人,其中集中供养59人。
清涧县的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清涧道情、伞头秧歌、民歌等。
2004年3月,清涧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道情之乡”,2008年,清涧道情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清涧道情》荣获“第七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优秀奖。道情剧《赛畜会》《接婆姨》获得多项省市奖励。清涧大秧歌获榆林市1991年春节秧歌汇演特等奖。摄影作品《清涧道情》《我和我的老伙计》获2010年9月美国北乔治亚国际摄影巡回展勋带奖;《丰收》获2011年12月省群众艺术摄影比赛一等奖;《清涧红枣》《清涧石板》《清涧道情》《清涧粉条》组照,选入“改革开放30周年暨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10周年成果展”,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巡回展出。
清涧红枣
清涧县
2008年12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清涧红枣”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洋芋粉条
清涧粉条加工历史悠久,久负盛名。以口味地道,晶莹透亮,入口爽滑,吃法多样而出名,畅销西安、山西、宁夏、甘肃等十多个省市。粉条同清涧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结下了不解之缘。粉条加工业已成为清涧县的主导产业之一,年加工粉条产品达3万吨,产值1.2亿元。粉条产业在促进清涧县经济快速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清涧县人们亲切誉为"吉祥三宝"(红枣、粉条、石板)之一。每年的冬闲季节,清涧县大多数农户都会挑选最好的洋芋磨碎滤制成粉芡,加工成有圆有扁,有粗有细的粉条,村村落落一挂一挂银丝般的粉条晾晒织成一片雪白的世界,构成清涧农村冬天特有的一道风景。清涧家家有粉条,人人个个都爱吃,用粉条炒、炖、蒸、烩等吃法,是清涧人的拿手好戏,形成了以粉条为原料的众多的炒菜和小吃,诸如有肉炒粉、猪肉炖粉条、凉拌粉条等举不胜举,小吃有三鲜烩粉、油粉蒸饺、粉条韭盒等。
民间剪纸
民间剪纸在陕北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那些年过半百的老大娘和纯朴俊秀的姑娘,常常借助一把小小的剪刀或刻刀,弯曲自然、运转灵活地在纸上镂空剪刻成花样,装点着自己的生活。新春之际,窗户上那色彩纷呈的窗花和各色图案,那迎风飘动的门笺,那碗橱、粮囤、畜栏等处寓意吉祥的各色纸花,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在旧时的农村里,人们常常把剪纸技艺高低作为品评媳妇灵巧或笨拙的标志,农村妇女自然成了剪纸工艺的民俗传承人。
剪纸是民俗活动的重要一项,而丰富的民俗事象,则为剪纸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创作的广阔天地。民间剪纸与各地风俗习惯密切结合,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基本素质,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举凡岁时节令、居住、服饰、诞生成年、婚葬、寿筵,都在剪纸中得到了反映。
路遥纪念馆
清涧拥有李家崖鬼方都城遗址、刘家川仰韶文化遗址、老庄里龙山文化遗址、王家崖古将台、清涧辛庄遗址,各个朝代墓群,石台寺魁星楼、大佛寺、白草寺、东山寺等古寺观建筑,店则沟凤凰山凤凰寺,李家塔法师庙,盘石岔万佛洞、倒吊柳白乃贞故居、笔架山生态公园、河口风光、王宿里民俗文化村、桃岭山古文冠果以及县文管所商代青铜器、汉画像石等文物、名胜。
革命活动旧址:
1.清涧起义指挥部会议室旧址:在今县人民政府大会议室处。原有小楼一座,70年代拆除。1927年10月11日清涧起义在此发起。2.
西北育新毛织厂旧址:设于石台寺村魁星楼和村南小环沟。1928-1932年间,此处是中共陕北特委的一个秘密交通站。3.
红2支队成立大会会址:在东王家山村王道全宅院。1933年8月5日2支队成立于此。4.
黄河红军东征渡口:1936年2月20日夜,红一方面军从房儿沟和王家河一带东渡黄河,翌日毛泽东由房儿沟渡河。5.
警备三团团部住址:为高杰村白公平住宅,二层旧式小楼。1938年夏,八路军延安总部留守处警备三团移师清涧。6.
抗大二大队队部住址:1943-1945年间,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大队队部移住县城痘神庙。
毛泽东旧居:
1.双庙河旧居:1936年2月4日,毛泽东同志在该村陈家杰12孔窑洞的第一孔内居住一晚。2.
袁家沟旧居:白育才宅院5孔窑洞的中窑,占地20平方米。毛泽东在东征中于此工作和生活10余个昼夜。1978年12月毛泽东诞辰85周年时正式开放,陈列品有用具、地图、货币和照片等。其当年用过的书桌今展于延安革命纪念馆。毛泽东居于此时曾写下了著名的《沁园春·雪》。3.
徐家沟旧居:1947年3月19-21日,毛泽东住在徐家沟村高竹英家。4.
高家碱旧居:高家碱村张玉高的窑洞。1947年3月21-24日毛泽东住于此。5.
枣林则沟旧居:位于枣林则沟村后,原为村民吴进智家宅。窑洞2孔,围墙为建国后所砌。1947年3月29日-31日,毛泽东住于西窑,并在此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会议。1978年12月旧居开放,展出用具、照片等。
陵墓纪念碑:
1.白明善烈士陵墓:位于高杰村西南枣树坪,占地0.36亩,1985年10月落成。内有墓碑及习仲勋、刘澜涛、马文瑞、白如冰、白栋材、赵仓壁等题词。2.
清涧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城西北的牛家湾村,占地10亩,1990年底纪念塔竣工,由王震副主席题词。3.
东峰晴空:城东东山巅,昔建东岳庙,松柏林立。山路迂回,“雨霁天晴,畅人心目”。4.
文昌春阳:文昌祠位于种公将台(今县医院内)之上,初建于明洪武年间。春阳下,祠台巍然,古柏参天,倍感奇丽。5.
石台壁立:石台寺魁星楼高耸入云,砥临双水,为城南盛景。6.
济桥霜天:普济桥在城南秀延河上。初冬寒霜,鸡声残月,游子登程,别有情味。今清涧大桥人来人往,盛况空前。7.
钟冈皓月:清涧河西钟楼山,昔专人打钟,“以节晨昏”楼前秋霄夜朗,四望无遮,令人思绪万千。8.
佛岩凉夏:钟楼山西北有观音阁,涧水萦下,炎夏清凉,故又称清凉岩。9.
笔架远眺:笔架山在城西,状似笔架,清流下绕,绿林掩映,登临远望,顿觉眼见开阔,城内景致历历可数。上有革命烈士纪念碑及白雪山、储汉元诸墓。为清涧县游览胜地。10.
草场冬雪:城内草场山(寨山),种世衡曾于此储放粮草,东北城墙石包,陡绝险固,山顶平坦。“县治枕山,灵秀完聚”,玉雪盖地,冬景甚佳。今窑房密布,仅有气象站空地一方。11.
官山奇耸:官山即九里山。其“万山旋绕,二水襟裾”,天然高耸,上筑烽火台,为历代兵家相争之地。西夏南侵,占据绥德,固守此寨,清涧安宁。12.
无定洪涛:河口无定河“每遇山水涌涨,其流横截黄河,直冲山西右岸,黄河为之逆流;若有狂风,吼声如雷。后有商城遗址和东方水电站,为清涧旅游要地。
路遥
路遥:(1949.12.3~1992.11.17),原名王卫国,著名作家。先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人生》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改编成同名电影后,获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在困难的日子里》获1982年《当代》文学中长篇小说奖。完成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荣获茅盾文学奖。
赵苍璧
赵苍璧,1916年3月生,清涧县玉家河镇赵家洼村人,1934年1月参加革命,1935年11月入党。
历任北平市公安局治安处处长,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西南军政委员会公安部副部长,四川省公安厅厅长,四川省委书记处书记、常务副省长兼西南政法学院院长。1977年3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部长,党组书记,后兼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委。
白如冰:(1912.3~1994.4)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原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
白明善:(1891~1932)字乐亭,清涧起义指挥员,中共陕北特委领导成员。
2008年,清涧县被授予“全国食品工业强县”荣誉称号。
2009年,清涧县被省农业厅认定为红枣产业“一县一业”建设示范县。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20年2月2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
2020年6月30日,清涧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10月,荣获“2020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
2021年8月,被陕西省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2022年2月,被评为全国健康促进县。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