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编辑

湖北省辖自治州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辖自治州,首府驻恩施市。恩施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鄂、湘、渝三省(市)交汇处,东经108°23′12″~110°38′08″、北纬29°07′10″~31°24′13″,西连重庆市黔江区,北邻重庆市万州区,南面与湖南省湘西州接壤,东连神农架、宜昌,全州面积24060.26平方千米。恩施州于1983年8月19日建州,有土家族、苗族、侗族、汉族、回族、蒙古族、彝族、纳西族、壮族等29个民族。截至2022年末,恩施州户籍人口为400.25万人。恩施州森林覆盖率近70%,享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烟草王国”“世界硒都”之称号。全州水电资理论蕴藏量达600万千瓦,可开发量达500万千瓦,风电资源蕴藏量达300万千瓦,是华中地区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恩施州的鄂西铁矿是中国四大铁矿之一,已探明储量13亿吨;天然气已探明储量1500亿立方米。恩施还拥有世界最大的独立硒矿床。恩施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计划政策,是单列的三个地级行政区享受相关政策的地区之一。恩施州属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海拔落差大,小气候特征明显,垂直差异突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年均气温16.2℃,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地处武汉和重庆两大“火炉”之间,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2023年,恩施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1.2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外文名:Enshi Tujia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别名:恩施州、世界硒都、施南府

行政区划代码:422800

行政区类别:自治州

所属地区:中国湖北省

地理位置:华中地区,湖北省西南部

面积:24060.26 km²

下辖地区: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咸丰、宣恩、来凤、鹤峰

政府驻地:恩施市舞阳大街一巷21号

电话区号:0718

邮政编码:4450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400.25 万(截至2022年末户籍人口)

著名景点:恩施大峡谷、腾龙洞、梭布垭石林、坪坝营、神农溪、土司城等

机场:恩施许家坪机场

火车站:恩施站、利川站、建始站、巴东站、咸丰站、来凤站、高坪站等

车牌代码:鄂Q

地区生产总值:1402.20 亿元(2022年)

历史沿革

编辑

恩施州风景恩施州风景

春秋为巴子国地;战国为楚地;秦属黔中郡;汉属南郡、武陵郡;三国先属蜀,后属建平郡、武陵郡;两晋与南北朝宋、齐、梁、北周属建平郡、天门郡、武陵郡、信陵郡、秭归郡、业州军屯郡、清江郡;隋属巴东郡巴东县,清江郡清江县、开夷县、建始县;唐属归州巴东县,施州清江县、建始县;五代先后为前、后蜀所据;宋属归州巴东县,施州清江县、建始县及辰州、富州、高州、定州等许多小羁糜州;元属归州巴东县、施州建始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先后置散毛土司、唐崖土司、金峒土司、龙潭土司、忠建土司、毛岭土司、施南土司等土司;元末明玉珍据蜀时本区为其所控制;明属夔州建始县、归州巴东县、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南部地区仍实行土司制度,设有容美宣慰司,施南、散毛、忠建3个宣抚司,9个安抚司,13个长官司,5个蛮夷长官司。

清初沿用明制,雍正六年(1728年)裁施州卫,设恩施县,辖区未变,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置施南府,辖恩施县、宣恩县、来凤县、咸丰县、利川县,乾隆元年(1736年),夔州建始县划归施州,巴东县、鹤峰州属宜昌府。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设道存县,民国四年设荆南道,治所恩施县,辖恩施、建始、宣恩、来凤、咸丰、利川6县,民国十五年改荆南道为施鹤道,鹤峰州改县划入施鹤道,民国十七年改设鄂西行政区,民国二十一年改为第十行政督察区,巴东县划入,州域始为8县之治。民国二十五年改为第七行政督察区,辖区未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6日恩施县城解放,建立湖北省恩施行政区,置专员公署,仍辖原8县,1955年5月12日改称湖北省恩施专员公署。文化大革命中,1967年1月30日造反派夺权,专署陷于瘫痪,3月2日经湖北省军区党委批准,由恩施军分区成立抓革命促生产办公室,5月13日改为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1968年成立湖北省恩施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废除革命委员会成立恩施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恩施地区行政公署,成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2月1日正式成立,全州辖恩施市、巴东、建始、利川、来凤、咸丰、宣恩、鹤峰7县1市。1986年11月14日,利川撤县建市。

1993年4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1993】36号文批复同意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2005年开始,州庆日定为8月19日。

行政区划

编辑
恩施自治州政府网2019年3月发布信息显示,恩施州下辖恩施、利川2个县级市;建始、巴东、宣恩、咸丰、来凤、鹤峰6个县。全州共有8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其中46个乡,37个镇,5个办事处;2627个村、居民委员会,其中村民委员会2543个;23510个村、居民小组,其中村民小组22662个。

恩施行政区划

名称

面积

人口

政府驻所

恩施州地图

恩施市

3995平方千米

836781

小渡船街道

利川市

4607平方千米

750670

都亭街道

建始县

2569平方千米

411622

业州镇

巴东县

3219平方千米

395376

信陵镇

宣恩县

2743平方千米

284955

珠山镇

咸丰县

2538平方千米

318827

高乐山镇

来凤县

1339平方千米

283255

翔凤镇

鹤峰县

2892平方千米

174650

容美镇

面积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数根据恩施州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报

地理环境

编辑

地理位置

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湘、鄂、渝三省(市)交汇处,位于东经108°23′12″~110°38′08″、北纬29°07′10″~31°24′13″。西连重庆市黔江区,北邻重庆市万州区,南面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接壤,东北端连本省神农架林区,东面与本省宜昌市为邻。州域东西相距约220千米,南北相距约260千米。区域面积24060.26平方千米。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地形

梯田一角梯田一角

由北部大巴山脉的南缘分支——巫山山脉,东南部和中部属苗岭分支——武陵山脉,西部大娄山山脉的北延部分——齐跃山脉等三大主要山脉组成的山地。全州地势是三山鼎立,呈现北部,西北部和东南部高,逐渐向中、南倾斜而相对低下的状态。其地貌基本特征是:阶梯状地貌发育。由于受新构造运动间歇活动的影响,大面积隆起成山,局部断陷,沉积形成多级夷面与山间河谷断陷盆地。境内除东北部有海拔3000米以上小面积山地外,普遍展示着海拔2000至1700米,1500至1300米,1200至1000米,900至800米,700至500米等五级面积不等的夷平面,并存在一至二级河谷阶地。呈现明显层状地貌。岩溶地貌发育,山间谷地星罗棋布。全州碳酸盐岩类(石灰岩、白云岩)面积占总面积54.4%,裸露的碳酸盐岩受本州温暖多雨气候的影响,岩溶地貌发育、石芽、溶洞、漏斗、育谷、伏流比比皆是。

气候

恩施属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特点是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雾多寡照,终年湿润,降水充沛,雨热同期。但因地形错综复杂,地势高低悬殊,又呈现出极其明显的气候垂直地域差异。

热量、温度随地势升高而下降,年平均气温,低山16.3℃,二高山13.4℃,高山7.8℃;年降水量,东南部1100~1300毫米,西北部1000~1900毫米,中部1400~1600毫米;年平均日照,低山1300小时,二高山1200~1350小时,高山1000~1350小时;无霜期,低山238~348天,二高山237~264天,高山170~233天;相对湿度,低山82%,二高山85%,高山82%。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全州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45条;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清江、酉水、沿渡河、溇水、唐岩河、郁江、忠建河(又名贡水河)、马水河、野三河,这9条河流在州境总长度1154公里,总流域面积21801平方公里。全州水资源总量为299.8亿立方米。根据多年实测和12个径流站年径流资料(按8个区划分)计算得出,全州平均年径流量为233.63亿立方米。本州岩溶发育强烈,暗河伏流多,地下水储量丰富,类型为裂隙岩溶水,储量64亿立方米,占全州水资源总量的21.4%。全州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509万千瓦,可开发量349.1万千瓦。

著名的水利枢纽:水布垭水利枢纽、大龙潭水利枢纽。

土地资源

2010年全州土地总面积2406026.47公顷,与2009年底数据一致,其中,耕地453213.37公顷,年度增加107.33公顷;园地55954.39公顷,年度减少178.18公顷;林地1662848.71公顷,年度减少668.91公顷;草地40083.91公顷,年度减少60.18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73275.85公顷,年度增加346.18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0603.15公顷,年度增加164.81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9570.57公顷,年度增加205.48公顷;其他土地60476.52公顷,年度增加82.47公顷。按第二次全国土地带调查技术规程,恩施州按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统计情况如下:农用地面积2236436.3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2.95%;建设用地而积81293.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38%未利用土地面积87554.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64%。(根据2010年度土地利用实际变化和卫星遥感监测图斑变化情况)

矿产资源

据2011年全州矿产资源储量表显示,全州共发现矿产地370余处,各类矿产75种,分别占全国和全省矿种的41.7%和51.5%。查明和基本查明资源储量的主要有:煤、铁、磷、天然气、硫铁矿、石膏、石煤、高岭土、耐火粘土、铝土矿、硅石、萤石、重晶石、大理石等28种。其中,煤、石煤、天然气、铁矿、磷矿、高岭土、石膏、硒、菊花石、石灰石等十种矿产储量,居全省第一位。硫铁矿、硅石储量分别位居全省二、三位。硒矿资源世界独有,被誉为“世界硒都”。

煤炭在全州8县市均有分布,已探明储量3.45亿吨,保有储量2.57亿吨,发热量4000~7500大卡/千克。石膏矿:主要分布在利川,仅后河石膏矿712455640区探明储量3090.6万吨,二水硫酸钙含量87.59%。石煤:在全州8县市广泛分布,已探明资源量4.32亿吨,发热量800~2500大卡/千克。大理石:主要分布在咸丰、利川、巴东,已探明资源量800万立方米,以其低辐射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高岭土:主要分布在恩施、咸丰,已探明储量1134.1万吨,三氧化二铝含量36.22%~44.93%。

磷矿主要分布在鹤峰县,已探明储量4741.2万吨,保有4257.9万吨。菊花石:菊花石属省内独有的稀有资源,已探明储量16万立方米。铁矿鄂西铁矿是全国四大铁矿之一,储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9处,主要分布在巴东、建始、恩施、宣恩,全铁品位41.95%~52.6%,已探明储量13.09亿吨。

硒矿:恩施州硒资源丰富,被誉为“世界硒都”,具有世界上特有的独立的硒矿床,是我国迄今发现的第一个富硒区。硅石:全州8县市均有分布,已探明储量4.32亿吨。硫铁矿:主要分布在利川、建始、恩施等地,已探明储量1.13亿吨。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利川、宣恩,已探明储量1500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恩施州有215科、900属、3000种植物和500多种陆生脊柱动物,其中有40余种植物和77种动物属于国家级珍稀保护动植物,是华中地区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

恩施州共有树种171科,645属,1264种。其中乔大木60科,114属,249种;灌木32科,89属,228种,约占全国树种的七分之一。经济价值较高的有300余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有水彬、珙桐、秃彬、巴东木莲、钟萼木,光叶珙桐、连香树、香果树、杜仲银杏等40余种,约占全省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树种的90%。宜林面积广阔,共有宜林面积150.25万公顷,约占全州总面积的61.99%。全州有林地面积106.3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8.4%。

药用资源品种多达2080余种,"鸡爪黄连"产量居全国前列,"板党"质地优良,供出口。"紫油厚朴",乃国家珍品。党参、当归、黄连、天麻、贝母、杜仲、厚朴、黄柏、丹皮、半夏、银花、百合、舌草等药材种类《本草纲目》所载还多,其品名数量,成交额在全省独占鰲头。特别是中国板党、湖北贝母、鸡爪黄连、紫油厚朴、窑归、天麻、丹皮、首乌、竹节参、江边一碗水,头顶一颗珠等数十种名贵中药材,量大质优,国内外久负盛名。

人口

编辑
截至2022年末,恩施州户籍人口400.25万人,其中,男性208.28万人,占总人口的52.0%;女性191.97万人,占总人口的48.0%。全年出生人口2.13万人,出生率为5.04‰;死亡人口2.48万人,死亡率为5.89‰;自然增长率为-0.85‰。

恩施州户籍人口(2017年~2022年)变化恩施州户籍人口(2017年~2022年)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

恩施自治州除汉族外,还居住着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蒙古族、回族等28个少数民族。土家族主要分部在清江以南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和利川五县市,巴东、建始和恩施三县市的土家族占其总人口的25%至30%不等。苗族主要分布在利川、来凤、宣恩、咸丰,占全州苗族人口总数的90.8%,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较为典型的有宣恩县的小茅坡营、苗寨,咸丰的官坝、小村、梅坪、龙坪,利川的文斗等。侗族主要分布在宣恩、恩施、咸丰等县市交界的山区里。蒙古族主要分布在鹤峰的三家台等地和利川。白族主要分布在鹤峰的铁炉等地。回族在全州各县市均有分布。另外一些少数民族零星地分布全州各地。

政治

编辑

职务

名称

书记

胡超文

州长

夏锡璠

人大常委会主任

尹达

政协主席

吴建清

副州长

王成福 、马霄鹏 、祝革鹏 、马秀勇

政协副主席

程飞

注:此表更新至2024年01月

经济

编辑

综述

2022年,恩施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02.2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3.11亿元,同比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371.28亿元,同比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777.80亿元,同比增长2.4%。三次产业结构比18.0:26.5:55.5。全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1248元。年末常住人口340.24万人,城镇化率48.38%,比上年提高0.72个百分点。

恩施州地区生产总值(2017年~2022年)变化恩施州地区生产总值(2017年~2022年)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

2022年,恩施州地方财政总收入170.99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81亿元,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8.7%。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54.37亿元,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4.9%。全州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5.05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教育支出76.10亿元,同比增长6.5%;卫生健康支出49.40亿元,同比增长7.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4.30亿元,同比增长9.4%;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4.94亿元,同比增长22.5%;农林水支出76.31亿元,同比增长12.9%。

2022年,恩施州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6.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4.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7.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0.7%。民间投资增长3.7%。

第一产业

2022年,恩施州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65.3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3.2%。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266.57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3.1%。全州拥有农机123.05万台,农机总动力达到259.43万千瓦。

2022年,恩施州粮食种植面积562.39万亩,较上年增长0.1%,其中夏收粮食面积168.11万亩,下降0.5%;秋收粮食面积394.28万亩,增长0.3%。粮食总产量143.77万吨,较上年下降2.3%。其中,夏收粮食产量30.33万吨,增长0.1%;秋收粮食产量113.44万吨,下降2.9%。

2022年,恩施州油料产量11.75万吨,增产5.5%。烟叶产量4.86万吨,增产13.9%。蔬菜产量289.34万吨,增产2.1%。茶叶产量12.3万吨,减产2.8%。园林水果产量33.33万吨,减产4.1%。

2022年,恩施州猪牛羊禽肉产量36.50万吨,比上年增长4.2%;其中猪肉产量32.98万吨,比上年增长6.1%。禽蛋产量4.86万吨,比上年增长6.3%。年末生猪存栏290.86万头,增长0.7%;累计生猪出栏424.91万头,比上年增长5.1%。

第二产业

2022年,恩施州工业增加值304.25亿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3.6%。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83.39元,比上年增加6.22元;营业收入利润率5.79%,降低5.4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11.88元,减少0.12元;单位成本费用95.27元,增加6.10元;每百元资产实现年营业收入48.60元,增加1.30元;资产负债率57.6%,提高2.0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6%,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23.3%,医药制造业增长21.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23.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8.8%。

第三产业

2022年,恩施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5.48亿元,比上年增长2.8%。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26.28亿元,增长14.2%。从限上企业经营所在地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21.17亿元,同比增长12.7%;乡村零售额5.11亿元,同比增长69.7%。限额以上商贸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增长43.8%。全年“扶贫832”平台实现销售额19.21亿元。

2022年,恩施州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93.96亿元,比上年增长4.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8.42亿元,下降5.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2.08亿元,增长0.8%;金融业增加值75.66亿元,增长8.5%;房地产业增加值116.09亿元,下降0.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31.06亿元,增长10.8%。

2022年,恩施州商品房施工面积1502.9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0%;竣工面积99.8万平方米,下降16.0%;销售面积237.20万平方米,下降32.5%;待售面积90.09万平方米,增长13.3%。商品房销售额122.71亿元,下降33.0%,其中住宅销售额111.00亿元,下降33.7%。

2022年,恩施州共有1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网点385个。年末全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990.7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2%,其中住户存款1533.10亿元,人均储蓄存款余额45059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607.19亿元,增长11.2%。

2022年,恩施州共有保险机构35家,其中财险公司18家、寿险公司17家。保险机构网点314个。保险中介机构58家。全年保险市场实现保费收入65.45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人身险市场实现保费收入43.43亿元,增长1.8%;财产险市场实现保费收入22.03亿元,增长11.0%。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金额22.20亿元,增长7.6%。其中,人身险业务赔款及给付8.85亿元,增长0.5%;财产险业务赔款13.35亿元,增长12.9%。

2022年,恩施州共有6家证券公司开设的股票基金账户11.54万个,比上年增长2.9%。全年保证金存款1.73亿元,下降18.2%。交易额605.31亿元,下降22.7%。

社会事业

编辑

科技

2022年,恩施州全年获得专利授权3462件。其中,发明专利166件,实用新型专利2695件,外观设计601件。年末有效注册商标3.75万件,比上年增长18.1%。全年新注册商标6582件。地理标志商标36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4件,中国驰名商标5件。

2022年,恩施州新产业实现增加值61.10亿元,占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全年登记科技成果32项,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1406项,成交金额达37.86亿元。年末州级以上创新平台230家。

教育

2022年,恩施州共有幼儿园586所,学前教育在园幼儿9.45万人。小学448所,招生3.66万人,在校学生24.20万人。普通中学173所,招生7.55万人,在校学生22.2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2所,招生1.17万人,在校学生3.38万人。普通高校3所,招生1.95万人,在校生5.49万人,毕业生1.4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8所,招生50人,在校生592人,毕业生93人。

文化

2022年,恩施州共有公共图书馆9个,书刊文献外借17.15万人次,图书流通35.52万册次;文化馆9个;博物馆8个,参观人数56.04万人次。年末全州文化和旅游系统有艺术表演场馆6个,艺术表演团体9个。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4%;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6%。全年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106家,实现营业收入50.7亿元,同比增长32.8%。

卫生

截至2022年末,恩施州共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2898个,其中医院6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80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9个。卫生技术人员2.78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2万人,注册护士1.35万人。实有床位数2.85万张,其中医院1.92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0.86万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0.07万张。

体育

2022年,恩施州成功举办全国大众冰雪季恩施分会场、中国民族民间龙舟赛、湖北省滑雪比赛等大型赛事活动。完成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建设乡镇A类项目6个、村级A类项目21个。全州运动健儿在湖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中,共获得2金5银。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恩施州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4.42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1.13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2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208.27万人,其中农村居民参保人数205.9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63.74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7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28.0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0.0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5.83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3.6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6.57万人。年末共有0.73万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17.20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78万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全年抚恤、补助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2.60万人。

截至2022年末,恩施州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129个,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床位1.59万张,其中养老服务床位1.56万张、儿童服务床位120张。

交通运输

编辑

公路

国道:209国道、318国道、242国道、348国道 、350国道 、351国道 、353国道 、646国道(规划)、652国道(规划)

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沪渝高速公路、恩广高速公路 、安来高速公路 、张南高速公路 、宜来高速公路 、利咸高速公路 、巴张高速公路

2019年末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851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88公里。全年公路运输货物5427万吨,比上年增长8.1%;运输旅客3910万人,增长1.5%。

铁路

铁道线路:宜万铁路、黔常铁路、渝利铁路 、郑渝高速铁路

火车站:恩施站、高坪站、建始站、利川站 、野三关站 、咸丰站 、来凤站

航空

恩施许家坪机场位于湖北省恩施州,于1986年动工修建,1993年11月建成交付使用的新机场。机场由民航中南机场设计院设计,核工业部22工程公司承担场道工程。该机场海拔高度为495m,离市区4.5km。2008年10月26日,已开通途径武汉飞北京、上海航线。2022年4月29日,机场迁建场址获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式批复。

历史文化

编辑

风俗

居住

土家人“所居必择高岭”,往往同姓数十户或上百户集聚而成为一寨。土家人多聚居山内,客家人多居山外。土司时,只有土司、舍把、族长等土官以木架屋,雕梁画柱,而一般土民,多编竹为墙,茅草盖屋,若盖瓦房,则犯僭越之罪。堂屋正面设有祖先神位,两旁侧室住人。侧房内靠前处设火坑,置三脚架,用来架锅做饭。侧房近屋顶处,编竹为楼;楼底悬一木架。竹楼及木架利用火坑中烧火的热气,烘粮食、肉、木柴等。现土家房舍,多建“吊脚楼”式木板瓦房,楼上住人,楼下养牲畜或堆放肥料柴草等。

苗家喜合族聚居,一姓一寨,或数姓一寨,居室形制有两种,一种是极为简陋的所谓三根柱子通天,“八”字木,上盖茅草的居室,另种是较好的即为吊脚楼。楼下养牲畜,楼上住人。堂屋一侧为火屋,置有火坑,坑内置三脚架用以煮饭或炒菜,火坑后方供奉的家神。火坑屋的套间即为该家长者居住。

衣着

土家人“男女垂鬓,短衣跣足,以布勒额,喜斑烂服色”。过去,“男女服饰,以贫富分,贫者仅足蔽体,富者夏葛冬裘。”土家人穿的衣料,一般为自织、自染的土布,史书上称为“溪布”、“洞布”,多为青、蓝二色。服装式样:青年男子多穿对襟短衣。也有穿“琵琶襟”的。女装全是大衣大袖,裤管也特别大;袖口与裤腿口都镶上五寸来宽的花边,与袖口裤脚口同一花色。妇女一般不缠足。男女喜包头,缠黑、白长帕,四季不离。头帕长达一丈多,缠成“人字路”式。对襟短衣,外套黑布单挂,称为“鸦鹊褂”。以布缠腿,不常穿鞋。

苗人服饰多种多样,女装一般为上装无领斜襟、袖大而短、衣长至膝,即所为“前遮羞、后遮沟”、有颜色布作外托肩,袖口、襟边均为花边,下装有裤和裙两种,裤脚大而短,镶有花边,裙带子多为甚密的折裙,裙长至踝,内着长裤。男装,老人无领,右斜襟,喜扎腰带,青年则多穿对襟,7扣或9扣,袖长而口小,男女多包头,老人喜青色,青年人喜白色。头巾较长,常包成大盘。男女均扎绑腿。女性更多戴金银手饰,项圈等。

饮食

宜红茶

恩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所以当地餐饮既有蜀地麻辣特色又具潇湘咸辣风格。特别是当地颇具土家族和苗族特色的风味小吃更是吸引了不少的游人,比如有合渣、腊肉、土豆干等。

渣广椒

土家人吃食主要为杂粮,如苞谷、小米、荞麦、红苕等,吃大米较少。喜腥膻,好饮酒。以大块大砣肉待客为至诚,若切剁太细,就会被讥为小气、吝啬。喝酒用土碗豪饮。对于五味,尤喜辛辣、每餐不离辣椒,另有喝油茶的习惯。即“土家人以油炸黄豆、苞谷、米花、豆乳、芝麻、绿豆诸物,取水和油,贡茶叶作汤泡之,饷客致敬”。旧时还有咂酒习俗。

苗家饮食,多以苞谷,洋芋为主、较少大米。喜食酸辣,好饮酒,红白喜事或亲友客人,常以酒款待。

民歌

特点

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全面,与劳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清新凄艳、乡土风俗、儿女情长,是土家民歌的主要特色。优美衬词的烘托,男女对唱的方式,唱白夹杂、歌舞并举的“路数”,洒脱泼辣的抒怀,爱情婚姻的主题等,构成了恩施民歌独特的地域特色。

民歌介绍

名称

介绍

《黄四姐》

《黄四姐》起源于建始县三里乡。是在恩施州广泛流传的土家族民歌经典,它以喜花鼓的明快节奏和生动欢乐的情爱内容,表现了青年男女互相爱慕追求、馈赠定情信物的情节,被誉为中国民歌中鲜艳盛开的奇葩,经历百年而不衰。

《龙船调》

《龙船调》是利川民歌,现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特点:歌词质相通俗,朗朗上口,衬词特多,音乐旋律起伏悠扬,音域宽广,高亢婉转。

《柑子树》

《柑子树》是表性很强的优秀民歌。“柑子树来柑子叶,干姊干妹舍不得。柑子成树树成林,干姊干妹长成人。柑子结果姐出门,干姊干妹两离分。”《柑子树》歌词巧妙运用谐音来咏叹干姊干妹的情恋,表达了土家先民对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强烈追求。

《巴东石工号子》

《巴东石工号子》表现石工在撬石、拖石、抬石时配合劳动节奏喊唱的歌谣,7个土家汉子每人一根木棍在手,喊出一声高过一声的号子,用洪亮高亢的气势唱出了土家石工的齐心协力与乐天精神。

《六口茶》

《六口茶》是恩施土苗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及其向往幸福生活的古老民族礼节。一口一问,一口一答,浓香酽醇,似娇音缠绵;香甜不腻,似情人香吻;清爽神怡,似弦歌绕梁。岁月悠然,万种风情;洗涤昏寐,婀娜摇曳。远道慕名而来的游客,喝完六口茶,经得茶娱道,也就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这“六口茶”,在湖北土苗山寨,实际上寓含着“亲切欢迎,友谊长存”之意。

舞蹈

舞蹈介绍

名称

介绍

摆手舞

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歌舞,是土家族祭祀祈祷的一种活动。一般在年节举行,并发展为祭祀、祈祷、歌舞、社交、体育竞赛、物资交流等综合性的民俗活动。按其活动规模分为“大摆手”、“小摆手”两种;按其舞蹈形式分为“单摆”、“双摆”、“回旋摆”等;特点:土家摆手舞基本风格是以手的动作带动身体转动,左右摆动,双手自然屈伸,舞姿粗犷健美。

撒尔嗬

又名跳丧鼓,是土家人的祭祀歌舞。野三关是“撒尔嗬”的发源地,其唱腔古老独特,其动作粗犷豪放,其鼓点明快、节奏感强。内容大多为追念死者的生平劳绩,土家人把白丧事当作红喜事来办,把死亡看成登入极乐世界,表现了土家民族最质朴的生命观。

板凳龙舞

是苗族请番薯神保佑番薯收成好的一种舞蹈形式。男女表演者排成长蛇阵,手握板凳腿转着火堆舞动,就像龙在腾飞。

傩戏

本意是满足人们的一种愿望,驱逐疫鬼,消灾纳福,多为喜庆场合演出。表演形式丰富,融法事和戏剧于一体。唱腔音乐丰富多彩。获奖剧目《姜女下池》《禾多多》《剃那比》。

习俗

习俗介绍

名称

介绍

女儿会

女儿会被誉为“土家情人节”,是与封建包办婚姻相对立的一种恋爱方式,是恩施土家族青年在追求自由婚姻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以集体择偶为主要目的的节日盛会。其主要特征是以歌为媒,自主择偶。

月半节

月半节又称“鬼节”、“亡人节”,时间为农历七月十二,土家人素有“年小月半大”之说。其主要活动是祭祖,祭祖时烧纸钱,表示对已故亲人的哀悼。过月半须全家团聚,并接回出嫁的女儿。

祝米

土家族人家生了孩子,必会对小生命的出世举行热烈庆典,俗称“整祝米酒”。时间定于“洗三”那天,或定于满月之际。无论地位贵贱,婴儿的外祖母在这天都将享受到上等贵客的殊荣。

哭嫁

土家族女儿出嫁之前要哭嫁。是土家族婚俗中最富有人情韵味的文化特色。哭嫁本是对封建礼教取代土家族自由婚俗的一种反叛,后来,逐渐形成了以悲言喜的文化形态。(哭嫁完全是一种热热闹闹的爱的庆典形式)

风景名胜

编辑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文地图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文地图

恩施州境地形以山区为主,喀斯特地貌发育,溶洞溶洼众多,自然风光以“雄、奇、秀、幽、险”著称,自然景观有:位于恩施、利川、咸丰3县市交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星斗山,位于宣恩、鹤峰、恩施和湖南桑植4县市交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姊妹山,咸丰县的坪坝营、唐崖河(黄金洞)、小南海,利川腾龙洞、佛宝山大峡谷、玉龙洞、水莲洞,巴东神农溪、格子河石林、水布垭,恩施的梭步垭石林、恩施大峡谷、龙洞河风景区,建始县野三河、黄鹤桥风景区,来凤的仙佛寺风景区、卯洞风景区,鹤峰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木林子等。

“直尕思得,恩施要得”,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形象宣传口号,意思为恩施非常好,山水美景、民俗风情等都值得去体验,十分不错。

2022年,恩施州巴东无源洞、鹤峰屏山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始小西湖、建始花硒谷、巴东野三关绿葱坡、咸丰坪坝营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山水胜景 亲近自然”“寻访红色足迹 坚守初心使命”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全州A级景区达到38个,其中5A景区3个,4A景区21个。全年接待游客6837.48万人次,同比增长2.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8.58亿元,同比增长3.8%。

简介

图片

恩施大峡谷

恩施大峡谷是国家AAAAA级景区,峡谷全长108公里,以庞大著称,峡谷中沐抚大小龙门6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百座独峰,仅200米以上的独立石峰就有30余座,可谓举世无双。主要有大河碥、大小龙门、云龙河瀑布、前山绝壁、马寨绝壁、朝东岩隧道、车坝水库、罗针田农庄、天楼地枕电站、铜盆水森林公园等11个景点。

恩施大峡谷恩施大峡谷

恩施土司城

恩施土司城是国家AAAA级景区,是土家族地区仿古土司庄园建筑群,属古迹与建筑类园林景观民俗风景区,是以展示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以休闲、旅游为主要功能的大型文化公园和旅游景点,主要分民族文化展示区、宗教展示区、休闲娱乐区三个主要区。这里建有恩施州土家族、苗族、侗族三个主要少数民族的传统建筑,以展示各具特色的建筑、雕刻艺术。

恩施土司城恩施土司城

恩施龙鳞宫

恩施龙鳞宫是国家AAA级景区,属地文景观类洞穴风景区,龙麟宫俗称“出水洞”,属水旱兼备洞穴景观,由水洞、干洞和迷津洞组成,洞长2300多米,其中水洞“小三峡”长500多米,干洞和迷津洞长1800多米。洞穴雄奇神秀、水陆兼备。洞内平均高度50米,宽30米。洞中气候宜人,冬暖夏,平均温度20℃。龙麟宫的一坛、二府、三峡、九龙、十三厅和二十八珍奇等200多处景点分布在水洞“小三峡”、干洞和迷津洞中。

恩施龙鳞宫恩施龙鳞宫

梭布垭石林

梭布垭石林是国家AAAA级景区,因地质岩溶现象而形成,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以石林为主的地文景观类风景区。梭布是土家语三个的意思,梭布垭即三个垭。景区平均海拔900多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被誉为“戴冠石林”、“天然氧吧”。

梭布垭石林梭布垭石林

巴东神农溪

巴东神农溪是国家AAAAA级景区,属典型的水域风光类生态旅游风景区,神农溪发源于神农架南麓,全长60公里,自南向北,沿途接纳17条支流。神农溪有千古之谜——古巴人“悬棺”和岩棺葬群,古栈道遗痕依稀可见,沿途可探寻古巴人的足迹。碗豆角木扁舟是神农溪保存千年的原始交通运输工具,土家纤夫是古巴人纤夫的活化石,是土家民族文化和纤夫文化的结合。

利川腾龙洞

利川腾龙洞由水洞、旱洞、鲇鱼洞、凉风洞、独家寨以及三个龙门、化仙坑等景区组成,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水洞与旱洞相连,主洞与支洞互通,洞口垂直高度74米,宽64米,洞长52.5公里,专家认为该洞穴系世界特级溶洞之一,位居世界第七,亚洲第一。2005年10月,腾龙洞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

利川腾龙洞利川腾龙洞

唐崖土司城

唐崖土司城遗址位于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唐崖镇,主要遗存年代为明代中后期至清初(17世纪—18世纪初),占地规模约80公顷,为土家族唐崖覃氏土司治所。唐崖土司历史上大多为安抚司、长官司等,属等级较低的土司,管辖周围约600平方公里的领地。

著名人物

编辑
秦国镛:中国第一所航空学校校长

宋庆礼,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湖北省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荣誉称号

编辑

时间

荣誉

2018年2月14日

恩施入围2018年国际候鸟养生之都。

2019年11月14日

被生态环境部正式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2020年6月1日

2020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

2020年10月20日

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

2020年12月25日

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2021年6月9日

被确定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第二批国家级示范城市”。

2021年10月12日

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2023年5月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表彰为“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2023年10月

被命名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2023年1月11日

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现任领导

编辑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侯斌、王新国、王峰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秘书长:周清

下一篇 色达县

上一篇 饱和水汽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