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色达县 编辑
色达县,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辖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东邻阿坝州的壤塘县,北与青海省的班玛县、达日县接壤,西部和南部分别与本州的甘孜县、炉霍县毗邻,属大陆季风高原型,因受地形地势制约,气候垂直变化大。全县辖区面积9338.98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色达县总人口64400人。截至2023年6月,色达县辖5个镇、11个乡,县人民政府驻色柯镇金马大道东段6号。色达县名由来,经考证,主要因早年曾在色塘发现一马形黄金而得名,故有“金马”之称。色达历史悠久,古藏族六大氏族之一的董氏族在此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当地人称“阿嘎洛麦”即猿人之意。唐为吐蕃,宋元因之,明为乌斯藏据。清时,康区改土归流。1952年8月,和平解放。195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色达县。境内有瓦须部落文化旅游景区、翁达格萨尔藏寨、格萨尔文化艺术中心等3A级景点。2023年,色达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10亿元,比上年增长3.5%。
中文名:色达县
外文名:Sertar County
行政区划代码:513333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地理位置: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
面积:9338.98 km²
下辖地区:5个镇、11个乡
政府驻地:色柯镇金马大道东段6号
电话区号:0836
邮政编码:626600
气候条件:大陆性高原季风型
人口数量:64400 人(2022年末总人口)
著名景点:瓦须部落文化旅游景区、翁达格萨尔藏寨、格萨尔文化艺术中心
车牌代码:川V
地区生产总值:18.10 亿元(2023年)
色达县
色达县古为羌地,古藏族六大氏族之一的董氏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汉,为汶山郡徽外地。
魏晋至隋唐,为白兰牧地。
唐,为吐蕃兼并。
元,属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明,属属朵甘行都指挥使司辖区。
清代,康区改土归流,赵尔丰多次札谕色达归诚未遂,故清朝视为“野番”居地。
民国时期,属川边特区,但未设治,仍为自由部落居地。
1952年8月,色达和平解放,西康省政府建色达县,属四川甘孜州。
195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建色达县。
位置境域
色达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北部,地处两省(四川省、青海省)三州(阿坝州、甘孜州,青海省的果洛州)五县(阿坝州的坏塘,甘孜州的甘孜、炉霍,果洛州的达日、班码)接合部,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1°40′~33°03′,东经98°21′~101°00′之间。东邻阿坝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北与青海省班玛、达日两县接壤,西、南分别与甘孜州的甘孜县、炉霍县毗邻,总面积9338.98平方千米。
色达县
地形地貌
色达县行政地图
水文
色达县全境4大河流,河谷宽浅,多支流。达曲河、泥曲河系雅砻江水系,泥曲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南麓,流长约230千米;杜柯河、色曲河为大渡河水系,色曲河源于县境内拖汝沟等地,流长约144千米。流城面积100平方千米的支流达18条。
气候
色达县
色达县年平均气温为1.7℃,较历年年平均气温的1.1℃偏高0.6℃;年极端最高气温为26.3℃,较历年年极端最高气温的26.2℃偏高0.1℃;年极端最低气温-26℃,较历年年极端最低气温-30.6℃偏高4.6℃;年总降水量为706.1毫米,较历年年平均总降水量的692.2毫米,偏多13.9毫米,即2%;年日照总时数为2195.2小时,较历年年平均日照总时数的2352.4小时,偏少157.2小时,即0.7%。年总体气温偏高,日照偏少,降水偏多,年极端最高气温26.3℃超过近30年极值。
水资源
色达县水资源构成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分布在色达的四大水系中;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牧区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一般在地表水系两岸,农区也有少量分布,但分布不均匀。县境内溪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49.36亿立方米。全县地下水储量约6.4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色达县森林面积386.84万亩,森林覆盖率29.36%。树木种类15科48属106种,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疏花水柏枝。野生动物兽类35种、隶属5目13科,鸟类82种、隶属11目27科,两栖及爬行类有高原、西藏山溪貌、西藏齿突蟾、中国林蛙、倭蛙等,鱼类有斯氏高原稣、厚唇裸重唇鱼、大渡裸裂夙青石爬等。色达药用动植物资源丰富,天然植物药材数百种,矿物药材40余种,动物药材50余种。
矿产资源
色达县境内有金、汞、锡等矿种7种,矿产地27处,有探矿权23宗,代表性矿产有色达县河西牛场金矿普查、色达县西窝弄铜多金属矿普查、色达县月嘎金多金属矿预查、色达县曲希衬金矿预查和色达县江柯金矿普查。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色达县常住人口为64681人。
截至2022年末,色达县总人口64400人,其中,男性人口32635人、女性人口31765人,农牧业人口48183人。出生人口1060人,出生率18.49%,死亡人口458人,死亡率7.99%,人口自然增长率10.5%。
民族构成
截至2022年末,色达县居住着藏、汉、羌、回、白、满、蒙古等各族同胞57809人,占总人口数的89.38%。
综述
2022年,色达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21亿元,比上年增长1.7%。
2023年,色达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10亿元,按照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8亿元,同比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12 亿元,同比下降1.6%;第三产业增加值10.29亿元,同比增 长4.5%。
2023年,色达县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76万元,增长9.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60亿元,下降2.1%。
第一产业
2022年,色达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4600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3200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0400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中,油菜籽播种面积300亩;中药材播种面积9000亩;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100亩。
色达县色尔坝藏寨
截至2022年末,色达县各类牲畜存栏330618头(只匹),下降25.2%(牲畜调查数据)。其中,牛存栏208900头,降低25.2%,马存栏40711匹,降低9.6%,羊存栏81007只,下降31.2%,生猪存栏290头,下降8.5%。
2022年,色达县各类牲畜出栏74878头(只),较去年增长2.2%。其中,出栏肉用猪197头,出售和自宰肉用牛69689头,较去年增长1.2%;出售和自宰肉用羊4992只,较去年增长3.48%。
2022年,色达县肉类总产量9705吨,增长3.9%。其中,猪肉产量13吨,牛肉产量8858吨,增长4%;羊肉产量834吨,增长3.2%。牛奶产量10936吨,增长0.61%。
第二产业
2022年,色达县统计入库的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个数为8家。建筑业增加值达到9346万元,下降1.8%,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9.7%。
2023年,色达县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3123万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8%。建筑业完成2.39亿元,增长0.1%。
第三产业
色达县
2022年,色达县接待旅游62.0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82亿元。
截至2022年末,色达县农行色达支行各项存款余额154564.01万元,较年初增加11609.4万元。其中,对公存款余额45654.73万元,较年初增加5268.41万元;个人存款余额108909.28万元,较年初增加6340.99万元。各项贷款余额79286.52万元,比年初增长8884.88万元。
2023年,色达县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亿元,增长11.2%。
综述
截至2022年末,色达县实现通乡油路、通村硬化路覆盖“两个100%”。实现通乡油路、通村硬化路“两个100%”覆盖,形成了国省为干线、县乡为骨架、村组为支脉的“四纵四横七连”的公路网络。
公路
截至2022年末,色达县公路通车里程达2260干米,其中通村硬化路1761.77千米,管养国道2条:班玛—色达公路(G548线)、张掖—孟连公路(G227线),省道2条:S455线、S454线,共计里程315.69千米。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末,色达县开通农村客运班线8条、投入车辆11台,16个乡镇农村客运班线全覆盖,129个行政村中88个行政村覆盖农村客运,41个边远行政村由22台预约式农村客运兜底覆盖,实现建制村通客车率100%。
职务 | 姓名 |
---|---|
县委书记 | 罗林 |
县委副书记、县长 | 易西泽仁 |
仅列党政主要领导,不列副职,截至2024年6月 |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色达县各级各类学校共76所。其中:幼儿园57所,小学17所,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共14363人。其中,在校幼儿园2755人,学前三年毛入学率85%;小学在校学生9132人,小学阶段入学率达100%;初中在校学生2476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12%。全县共有教师729人,其中初中157人,小学455人,幼儿教师117人。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色达县建成159个村民健身路径和县城公共体育场,县政府每年投入100余万元,举办篮球赛和民俗体育活动。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色达县有医疗卫生机构20个。其中,综合医院1家,民族医院1家,中医医院0家,乡镇卫生院1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诊所4个,村卫生室134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68张。其中,县级医院有床位220张,妇幼保健机构有床位80张(县医院实际开放90张,妇幼保健院实际开放26张,藏医院实际开放26张),卫生院有床位210张,;全县开放床位268张。卫生技术人员28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2人,注册护士93人。其中妇幼保健机构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人,注册护士12人。乡镇卫生院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0人,注册护士24人。
社会保障
2022年,色达县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788人,离退休600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2512人,离退休959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4137人,其中领取待遇4092人。工伤保险参保4012人。
地名由来
色达,意为“金马”,相传在县城所在地“色塘”发现一马形黄金而得名,故名金马草原。
宗教
色达县共有28座藏传佛教宁玛派寺庙和1个宗教活动点(不包含喇荣寺),现有国家认定的活佛21人,藏传佛教教职人员3911人。
民族习俗
服饰
色达县藏族服装主要有藏袍、藏衣、衬衣。具有袖长、腰宽、襟大的特点,衣料颜色以白、大红、蔚蓝、粉红、桔黄等色为主,藏袍一般用氆氇、毛呢等作料,并以虎皮、豹皮、水獭皮镶边。
色达县藏族的帽分两大类,一类是僧人帽。在佛事活动时,活佛戴巴亚帽,堪布和其它僧人戴亚帽,在通常情况下,喇嘛戴呷亚帽,堪布以上戴金帽。
色达县藏族的鞋主要有藏片制成的细呢子长统靴,红黑牛皮制成的长统牛皮靴,花氆氇及牛皮合成的长统靴,长统毡鞋,小孩一般穿小牛皮制成的长统鞋。
色达金马节
色达县金马节是牛月初四(即藏历五月初四)色达牧民祭神的大节。
综述
色达县推出金马草原风情体验游线路、格萨尔文化深度体验游线路、自然生态观光游3条网红旅游精品路线;推出塔子乡吉泽沟至年龙、洞青沟至塘垭沟、明达沟老则呷登至杨各甲斗沟红军鲜花谷3条精品红色文化体验游线路和丹青药王山、翁达格萨尔藏寨、霍西众措湖等11个打卡场景点。截至2024年5月,色达县有A级景区6个,其中AAAA级1个,AAA级5个。
主要景点
瓦须部落文化旅游景区 瓦须部落文化旅游景区横跨色达县洛若、色柯两镇,国道548横贯,距离甘孜格萨尔机场约200千米。景区规划面积约4平方千米,海拔3850米左右,是一个集文化体验、生态观光于一体且充满历史印记和神秘风情的藏文化活态博物馆,主要包含洛若藏文化风情小镇、丹青药王神山(旱獭生息园)、瓦须游牧生活体验园区、格萨尔文化艺术中心。2021年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
|
格萨尔文化艺术中心 格萨尔文化艺术中心位于色达县金马大道东路19号,国家3A级旅游景区。建筑面积达1.7万平米,由文化馆、图书馆、非遗馆、格萨尔博物馆、演艺中心、全民健身广场项目等合建而成,中心主楼前的广场上塑有13位大将塑像。中心主楼高六层,顶层为金黄色,六层绿色,五层红色,分别象征着黄金宫、绿松石宫、珊瑚宫。四角城堡代表北磨、霍尔、姜域、门国守护四方四大战将所在的地域建筑文化特征。 |
|
翁达格萨尔藏寨景区 翁达格萨尔藏寨景区是色达的东大门,海拔三千余米,国家3A级旅游景区。翁达格萨尔藏寨景区外形高大雄伟,外观采用拟人化造型建造。当地居民为铭记格萨尔忠诚爱将色尔哇・尼崩达雅的丰功伟业,利用当地建材,建成一幢幢具有英雄形象的藏房,故也称“色尔坝藏寨”。其异于其他区域的建筑,因此成为色达地区独有的人文景观。 |
|
金马草原旅游区 金马草原旅游区位于长江主要河系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上游地带,距色达县城3千米,国家3A级旅游景区。景区主要以草原风光和游牧部落风情为主,加上宗教文化的融入使金马草原旅游区成为集观光、娱乐、探秘、朝拜、餐等于一体的景区。 |
|
色达县藏族以糌粑、面粉、牛羊肉、酥油、奶汁品为主食。
羊肚菌
又称羊肚磨、羊肚菜,属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春末夏初单或群生于色达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地上或林缘空地,产菇期短,产量低少。羊肚菌含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等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并富含蛋白质。
虫草
虫草
2021年8月,色达县被命名为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1年11月,色达县入围四川省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区。
2022年1月,色达县被四川省政府命名为首批省级生态县(市、区)。
2022年11月18日,色达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3年11月,色达县被确定为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24年1月,色达县被命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通天河
上一篇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