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编辑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arlsruher Institut für Technologie),简称KIT,创建于1825年,坐落于德法边境名城卡尔斯鲁厄,在理工界具有极高的声誉。欧洲顶尖理工大学之一,并在工程技术领域常年位居德国前三。学校同时是首批三所德国精英大学(Elite-Uni)之一,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德国九所卓越理工大学联盟(TU9)、欧洲高级工程教育和研究学校协会(CESAER)德国十所成员高校之一、欧洲航天局等组织成员。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自建校以来培养了6位诺贝尔奖、10位莱布尼茨奖以及众多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同时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也是物理学家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液晶之父”奥托·雷曼、“大分子”概念提出者赫尔曼·施陶丁格、“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梅赛德斯-奔驰创始人卡尔·本茨的母校。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是 "亥姆霍兹联合会的研究型大学"。作为欧洲最大的科学机构之一,德国唯一一所拥有国家级大型研究的卓越大学将悠久的大学传统与以项目为导向的前沿研究相结合。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在2023年QS世界大学工程与技术排名中位列欧陆第10名,其中细分学科全球排名:材料科学(29),机械工程(35),化学工程(21), 物理学和天文学(42),自然科学(46),电子与电气工程(53)。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位列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102位,最新的QS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第46位。
中文名: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外文名:Karlsruher Institut für Technologie(德文)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英文)
简称:KIT
所在地:卡尔斯鲁厄(Karlsruhe )
创办时间:1825年
办学性质: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理工类
学校特色:德国精英大学(Elite-Uni)德国理工大学九校联盟(TU9)成员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成员
现任领导:Professor Dr.-Ing. Holger Hanselka(校长)
院系设置:计算机学院、机械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学院
校训:教学(Lehre),科研(Forschung),创新(Innovation)
地址:德国巴登-符腾堡州
主要奖项:诺贝尔奖莱布尼茨奖
知名校友:海因里希·赫兹、奥托·雷曼、卡尔·本茨、赫尔曼·施陶丁格、爱德华·泰勒
学生数量:18,762(2025)
教师数量:1,967(2025)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原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创建于1953年,前身是德国的核物理研究中心,随着德国退出核能的步伐,如今的科研领域主要集中在核子物理、纳米技术、微系统、气候、环境、新能源等方面,属于国家级的大型研究中心,隶属于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旗下,拥有雇员3800人。
原卡尔斯鲁厄大学历史
原卡尔斯鲁厄大学校徽
1865年,弗里德里希一世大公爵将综合理工大学校升级为理工大学,1902年起大学另名Fridericiana。
1888年,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在赫兹讲演厅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演讲仍然存在并被使用。
1900年,拥有了博士学位授予权。
1904年,成为德国第一所录取女性就读正规学业的大学。
1967年,根据巴登符腾堡州法律,更名为Universität Karlsruhe(TH)“卡尔斯鲁厄大学”,根据州议会的建议,在校名后保留(TH)的附加字样,以此强调自己理工大学的身份,所以其也称为“卡尔斯鲁厄工业大学”。TH即Technische Hochschule(工学院)的缩写,这在德国大学中是独一无二的。
1969年,德国第一所培养计算机专业硕士生的大学。
1972年,成立德国第一个计算机系。
为了强调在科研领域的优势,2005年7月起在校名中增加“研究型大学”(Forschungsuniversität)的附加字样。
2006年4月11日,卡尔斯鲁厄大学与卡尔斯鲁厄科研中心(Forschungszentrum Karlsruhe)签订合同,成立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arlsruher Instituts für Technologie / 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KIT))。
原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历史
原研究中心标志
2004年1月,联邦精英倡议计划启动,主管研究的卡尔斯鲁厄大学副校长迪特莱夫·吕有了这样一个想法,两家机构距离很近,并且在设施配备上极为相似,可以合并在一起,同时通过精英倡议计划每年可以额外得到最多五千万欧元的资助。
2005年7月关于卡尔斯鲁厄大学和亥姆霍兹联合会旗下的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合并的基本材料被送往联邦改革委员会,其后开始了参与精英倡议计划的准备,上交计划书的截至日期是2005年9月30日,在这份计划书里远期计划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 成为两家机构的目标。在2006年1月卡尔斯鲁大学向德意志研究协会DFG和和科学理事会提交完整的精英倡议计划报告。在这份报告里还包括对就近的弗劳恩霍夫协会的ISI和IITB研究所的合并,但是由于太过复杂对这两个研究所的合并被否决。
KIT建立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在2006年4月11日,关于建立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arlsruher Instituts für Technologie / 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光学研究中心随着技术多样性和当前研究领域及新兴领域的发展,光学及光电子学成为了21世纪的关键技术,在大量的产品生产中光学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最具意义的是,随着和光学相关的领域如:能源技术、信息交流技术、检测技术、医学技术、放映显示技术及照明技术的进步,其在经济方面的重要性在逐步增长,同样在未来也赢得了重要的地位。从基础研究到产品的实际应用所需的实际是很短的。
KIT光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主要由8个课题组成:
Modeling and Simulation-建模及仿真
Photonic Materials and Devices-光子材料及设备
Advanced Spectroscopy-先进光谱分析
Biomedical Photonics-生物医学光子学
Optical Systems-光学系统
Solar Energy-太阳能
Optical Signal and Image Processing-光学信号及图像处理
X-ray Optics-X射线
3、KIT基本粒子及天体粒子研究中心
在CMS探测器中模拟希格斯玻色子产生
该中心的研究主要由8个课题组成:
Kosmische Strahlung-宇宙射线
Dunkle Materie-暗物质
Quantenfeldtheorie-量子场理论
Experimentelle Kolliderphysik-实验碰撞物理
Theoretische Kolliderphysik-理论碰撞物理
Flavourphysik-味粒子物理
Neutrinophysik-中微子物理
Computergestützte Physik-借助计算机的物理学
Technologieentwicklungen-技术发展
4、KIT气候及环境研究中心
祖格峰顶上的观测站
该中心的研究主要由8个课题组成:
Atmosphäre und Klima-大气与气候
Wasser-水
Georessourcen-地理资源
Ökosysteme-生态系统
Urbane Systeme und Stoffstrommanagement-城建系统和物流管理
Naturgefahren und Risikomanagement-自然灾害和风险管理
KIT超级计算机
该研究中心研究和发展复杂自适应的技术系统,以安全有效地同信息连接。这些信息涵盖从算法、软件工程、科学计算、安全交流系统及大数据技术到直观的人机交互界面、以人为核心的机器人和自动化以及医学技术。
此研究中心跨专业领域汇集了来自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电气和信息技术、机械工程以及社会学的专业知识。该中心在国家及国际层面上成为了KIT同研究和产业合作伙伴在技术革新转让的一个优先推进目标。
ARMAR机器人
该中心的研究主要由10个课题组成:
Maschinelle Intelligenz-机器智能
Algorithmen und Softwaretechnik-算法和软件技术
Cyber-physische Systeme-网络物理系统
Robotik und Automation-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
Anthropomatik und Medizintechnik-人体机械学和医学技术
Sicherheit und Zuverlässigkeit-安全和可靠性技术
Hochleistungsrechnen und Big Data-高性能计算及大数据
Kommunikationstechnologien und Teratronik-通信技术和光电一体化
Web Science und Service Engineering-网络科学和服务工程
Rechnerarchitektur-计算机体系结构
6、KIT车辆研究中心
未来交通概念
该中心的研究主要由6个课题组成:
Antriebssysteme-驱动系统
Speichersysteme-存储系统
Chassis und Body-底盘和车身研究
Aufbau- und Manipulationssysteme-结构和操作系统
Fahrzeug-, Verkehrsführung und Logistik-车辆、交通管理及物流研究
Infrastruktur und Gesellschaft-基础设施和社会研究
7、KIT人力与技术研究中心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该中心的研究主要由6个课题组成:
Arbeit und Technik-工作与技术研究
Gesundheit und Technik-健康与技术研究
Kultur und Technik-文化与技术研究
Umwelt und Technik-环境与技术研究
Wirtschaft und Technik-经济与技术研究
Wissen und Technik-科学知识与技术研究
热过程工程研究所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热过程工程研究所 。
亥姆霍兹会
气流气化炉
能源效率,材料和资源-能源供应的转换
可再生能源-面向未来的能源供应
存储和网络基础架构-可再生能源时代
科技,创新,社会-转型进程和能源系统的分析
核废料管理及安全和辐射研究-德国废除核电的预研
核聚变-作为长期选择
2、地球与环境研究
大气与气候
3、关键技术研究
超级计算机和大数据
科学和纳米系统技术
技术医学生物界面
科技创新与社会
4、物质研究
物质和宇宙
从物质到材料科学和生命
物质和技术
学术资源
KIT图书馆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KIT图书馆的藏书多属于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领域,大部分的书籍可以24小时通过图书馆的自助借还书系统进行借阅,并可以将藏书中没有的书籍添加到意愿单中,以便后续书籍的补充。两座中心图书馆能提供超过1300个可连接网络,硬件先进的用于学习工作的座位(其中南校区图书馆提供超过1000个座位)。
自2006年起成为24小时全自动图书馆,因此即便是深夜依然能看到彻夜奋战的同学,这是KIT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此外除KIT中心图书馆,各院系以及研究所也拥有自己的图书馆。
SCC
Steinbuch计算中心(SCC)是由原卡尔斯鲁厄大学计算中心及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计算中心合并而成。Steinbuch计算中心已并入联邦研究网以及州研究网,同时也服务于KIT校园内部的基础设施。计算中心安装有5台高性能计算机,分别是:
-KIT-高性能计算机HP XC3000
-国家超级计算机HP XC4000
-多个机构联合完成的InstitutsCluster
-向量并行计算机NEC SX-8R
-向量并行计算机NEC SX-9
建筑学院 (Architektur) | 土木工程、地质与环境科学学院 (Bauingenieur-, Geo- und Umweltwissenschaften) |
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学院 (Chemie und Biowissenschaften) | 化学工程与工艺学院 (Chemieingenieurwesen und Verfahrenstechnik)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Elektrotechnik und Informationstechnik) | 人文与社会学院 (Geistes- und Sozialwissenschaften) |
计算机学院 (Informatik) | 机械学院 (Maschinenbau) |
数学学院 (Mathematik) | 物理学院 (Physik) |
经济学院 (Wirtschaftswissenschaften) | - |
学校声誉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德语:Karlsruher Institut für Technologie,缩写为KIT)是一所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国际领先的教育和科研机构,由原卡尔斯鲁厄大学和原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合并而成,所以其既是一所德国顶尖理工科大学,也是一所国家级的大型研究中心,拥有约25000名学生以及约9500名雇员,年度预算8.44亿欧元。因其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突出表现和卓越的创新精神,KIT于2006年被德国科研联合会(DFG)评为首批三所德国精英大学(Elite-Uni)之一,另外两所为慕尼黑大学(LMU)和慕尼黑工业大学(TUM),这不仅是德国高校的至高荣誉,还意味着更多的政府资金支持。
学校排名
经济周刊
2020年德国《经济周刊》德国大学专业排名:
信息学 德国第2位
电气工程 德国第2位
机械工程 德国第3位
经济工程 德国第2位
THE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2020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第175位
2019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第135位
工程技术:世界第48名,全德第三(前两位分别是TUM和RWTH)
自然科学:世界第46名
QS
QS世界大学排名:
2024QS世界大学排名第119位
2022 QS世界大学排名 第136位
2021 QS世界大学排名 第131位
2020 QS世界大学排名 第124位
2016 QS世界大学排名 第93位
机械、航天航空、制造:世界第37位
物理与天文:世界第42位
材料科学:世界第43位
化学、数学、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建筑学、计算机科学:世界Top100
QS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
2020 QS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 世界第36位
U.S. News
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
2020 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 第181位
物理:世界第58位
化学:世界第65位
地质学:世界第53位
材料学:世界第66位
其他信息
2003年欧盟委员会进行的第三次欧洲领先研究型大学科研影响力排名中,原卡尔斯鲁厄大学位居德国第2位,欧洲第6位。
美国 |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堪萨斯大学劳伦斯校区、佐治亚大学、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普渡大学 |
中国 | 清华大学、台湾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
历任校长
1857年至1862年,Professor Ferdinand Redtenbacher
1895年至1896年,Professor Reinhard Baumeister
1958年至1961年,Professor Dr.-Ing. Hans Leussink
1968年至1983年,Professor Dr. Dr.-Ing. h. c. Heinz Draheim
1983年至1994年,Professor Dr. Dr. h.c. Heinz Kunle
1994年至2002年,Professor Dr. Sigmar Wittig
2002年至2012年,Professor Dr. sc. tech. Horst Hippler
2012年至2013年,Professor Dr.rer.nat. Eberhard Umbach
2013年- ,Professor Dr.-Ing. Holger Hanselka
董事成员
Horst Hippler教授, 生于1946年,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两位主席之一,自2002年11月起成为卡尔斯鲁厄大学(Universität Karlsruhe)的校长,1993年成为哥廷根大学的物理化学教授。同时他还是德国TU9联盟(德国最好的九所工科大学)的主席。
Eberhard Umbach教授,生于1948年,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两位主席之一,自2007年5月起成为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Forschungszentrum Karlsruhe)的董事会主席.之前受聘于维尔茨堡大学物理学教授,同时任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物理协会主席.
Detlef Löhe 教授,1949年出生.科研及信息副主席,自2005年10月主管卡尔斯厄大学科研.之前是卡尔斯鲁厄大学机械学院院长,以及德国科研联合会(Deutsche Forschungsgemeinschaft DFG)议事会成员.
Peter Fritz博士,1953年出生,科研及创新副主席.自1999年5月进入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董事会.之前任职于维尔茨堡的Preussag Noell有限公司董事会.
Alexander Kurz 博士, 1961年出生, 经济,金融以及人事副主席,自2007年12月任职卡尔斯鲁厄商会主席.曾任职于欧洲核研究中心.
诺奖得主
卡尔·费迪南德·布劳恩(Karl Ferdinand Braun),因“发明和改进无线电报”,与古列尔莫·马可尼共同获得19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因“对单质合成氨的研究”,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被称为“合成氨之父”。
拉沃斯拉夫·鲁日奇卡(Lavoslav Ružicka)因“对聚亚甲基和高萜烯的研究”,获得1939年诺贝尔化学奖。
赫尔曼·施陶丁格(Hermann Staudinger),因“对高分子研究以及确立高分子概念”,获得1953年诺贝尔化学奖。
让·马里·莱恩(Jean-Marie Lehn),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纳米研究所所长,因在分子的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新贡献和美国科学家克拉姆,佩德森共获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
著名教授
海因里希·赫兹
KIT教学楼上的赫兹雕像
奥托·雷曼(Otto Lehmann,1855年1月13日—1922年6月17日),1889年至1922年去世任卡尔斯鲁厄大学物理学教授,1900年至1901年曾任校长。德国物理学家,液晶研究的先驱,被称为“液晶之父”。1912年起曾多次被提名诺贝尔奖。
知名校友
卡尔·本茨
爱德华·泰勒,1908年1月15日-2003年9月9日,毕业于卡尔斯鲁厄大学化学工程系,世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有“氢弹之父”的称号。
埃米尔·冯·斯科达,德国企业家。他于1969年至1974年就读卡尔斯鲁厄大学机械系,1975年他建立了德国最大的主题公园之一“欧洲乐园”。
弗兰茨·吕罗,德国机械科学家,被称为运动学之父。
奥古斯特·蒂森,德国工业家,世界500强之一的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的创始人。
弗里茨·鲁道夫·君驰,德国计算机先驱之一,卡尔斯鲁厄大学物理系毕业,发明了虚拟内存技术。
弗朗茨·费伦巴赫,世界最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博世公司主席,卡尔斯鲁厄大学经济工程系毕业。
施特凡·宽特,宝马集团董事之一,拥有17.4%的股权,经济工程系毕业。
卡斯滕·施波尔,德国最大航空公司汉莎航空集团董事局主席。
迪特·采彻,1971年至1976年就读于卡尔斯鲁厄大学电子信息系,自2006年1月起担任前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董事局主席。
哈索·普拉特纳,世界最大商用软件生产商SAP集团创始人之一,2003年以前是董事局主席,任职于监视会。
迪特玛尔·霍普,世界最大商用软件生产商SAP集团创始人之一,于1988年至1998年任职董事局主席,2003年以前任职监视会主席。
克劳斯·奇拉,世界最大商用软件生产商SAP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斯鲁厄大学物理系毕业。
胡伯特·里普海尔,德国利勃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
1987年9月,中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被发往卡尔斯鲁厄大学。
自1994年1月起的三年,卡尔斯鲁厄大学负责管理和注册.de域名,技术支持一直持续到1999年。
从1991年1月起,中国的顶级域名.CN域名初级服务器由卡尔斯鲁厄大学管理并运行,这样直到1995年5月。
2006年,卡尔斯鲁厄大学启用24小时全天候图书馆。
2013年5月,弗劳恩霍夫应用固体物理研究所和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实现了一种采用240 GHz频段在一公里范围内以40 Gbit/s速率通信的技术,创造了新的无线数据传输世界记录 。
2014年5月,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中国研究院在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举行开业典礼。新的KIT中国研究院将作为跨学科综合平台,深化KIT与中国在教育、科研与创新方面的交流,同时把园区作为教育改革和科研创新的重要基地,将KIT的教学优势、研究优势、创新优势与园区的人才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有机结合,加深加强与本地企业间的各项生产领域合作。苏州工业园区在纳米技术、生产技术、汽车系统以及机械工程技术等领域建立了众多的产业及学术网络,KIT从2006年开始便通过全球先进制造研究所(GAMI)活跃于其中。而随着KIT中国研究院在园区的落户,将更加密切KIT与中国在教育、研究、创新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促进双方在先进技术方面的交流与联合发展。同时,KIT中国研究院还将协助园区与德国高科技公司在研发领域展开合作,吸引德国乃至欧洲先进的科技和人才汇聚园区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